中国古建筑史[1]
- 格式:ppt
- 大小:5.88 MB
- 文档页数:59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前言及绪论中国建筑历史沿革1、早期:萌芽期:夏、商、西周成型期:东周、秦汉2、中期:交融期:魏晋南北朝成熟期:隋唐、五代、辽、宋、金、元3、晚期:明、清4、近现代时期:19世纪中~1949年(1)祭祀建筑:(2)坛庙形制:(3)宫殿与坛庙的关系:(4)陵寝形制: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的房屋(密肋平顶),清真寺则用穹窿顶黄河中上游利用黄土断崖挖出横穴作居室,称之为窑洞东北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木构架承重的建筑,这种建筑广泛分布于汉、满、朝鲜、回、侗、白等民族地区,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
木构架建筑特点取材方便,易于加工。
适应性强,使用灵活。
抗震性能优越,结构体系成熟。
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
施工简便,速度快、周期短。
便于修缮,易于拆迁。
经济适用,造型优美。
木构架建筑根本缺陷砍伐林木,破坏自然受潮虫朽,屡遭火灾简支梁架,空间不大穿斗式木构架的特色穿斗式(或称“串逗”式)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方式,广泛应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穿斗式木构架示意图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南北各地宫殿、庙宇、厅堂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抬梁式木构架示意图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前言及绪论穿斗式与抬梁式木构架比较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如居室、杂屋) ;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章节简介】绪论第一节自然条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1、为了抵御严寒,北方的房屋朝向采取南向,以便冬季阳光射入室内。
在温暖潮湿的南方,房屋多采取南向或东南向,以接受夏季凉爽的海风,或在房屋下架空干阑式构造,流通空气减少潮湿。
;森林地区往往则采用井干式壁体。
为了防止野兽也有采用干阑式构造。
第二节中国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1、商朝已经有了成熟的夯土技术。
2、北宋随着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该拜年了汉以来历代都城采用的封闭式里坊制度,改为沿街设店。
第三节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一、结构1、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木结构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抬梁式使用范围最广。
2、斗栱是在方形坐斗上用若干方形小斗与若干弓形的栱,层叠装配。
斗栱最初用于承托梁头、枋头,还用于外檐支撑出檐的重量,后来才用于构架的节点上,而出檐的深度越大,斗拱的层数也越多。
3、斗栱的发展商末已有,到汉朝大量使用,到唐朝斗栱样式逐渐统一,并用栱的高度作为梁坊比例的基本尺度。
后来这种基本尺度发展成模数制,即是“材”。
“材”的大小共有八等,而“材”又分为十五分,以十分为宽。
这种做法简化了设计手续,可预制加工,提高了施工速度。
4、宋朝以后随着柱身加高,房屋空间的扩大,木构架节点上使用的斗栱越来越少,这种由复杂趋向去简练的过程到明清两代更为显著。
5、穿斗式也是沿着房屋进深方向立柱,但间距小,柱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
其主要特点是用较小的柱与“穿”,做成相当大的架构。
这汇总架构在汉朝已经相当成熟。
6、井干式使用天然圆木或者方形矩形断面木料层层累叠,商朝后期的陵墓已使用井干式木椁。
7、古代木架构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优点:a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类似于框架结构,建筑物灵活性极大;b便于适应不同气候条件;c又减少地震危害可能性;d材料供应方便。
8、周初有了瓦,战国时代出现花纹砖和大块空心砖,汉代已经有预制配装的空心砖坟墓,且出现了各种花纹的贴面砖(类似瓷砖装饰)。
大工22春《中国古建筑史》在线测试-0000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1.关于修建秦长城,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由于工程规模巨大,秦始皇征用了100万人参与修建B.由于施工难度太大,秦长城未及修完即终止C.修建长城导致秦朝国力迅速衰弱,民怨极大D.直接导致了多起农民起义答案:B2.天坛中,哪座建筑属于“坛”?A.圜丘B.祈年殿C.七星石D.斋宫答案:A3.北京城里,下面哪座建筑不是位于中轴线上?A.正阳门B.太和殿C.天坛D.钟楼答案:C4.关于云冈石窟的修建历史,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修建于北魏年间B.持续修建了60多年C.全部由北魏高僧昙曜主持修建D.早中晚期的佛像风格迥异答案:C5.关于南岳大庙的建筑布局,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南岳大庙整体上方正规整,沿中轴线左右对称B.中轴线上坐落着奎星阁、圣帝殿、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C.大庙西边为八个佛寺D.大庙东边为八个道观答案:B6.现在保留下来长城,基本是哪个朝代修建的?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答案:C7.关于十三陵的挖掘和开放情况,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十三陵已经被全部挖掘,并对外开放B.十三陵中只有定陵已被挖掘C.十三陵中的长陵、定陵、昭陵和神道已对外开放D.对于是否应该挖掘十三陵,考古界一直存在争论答案:A8.下面关于烽火台的说法错误的是:A.既可以点烟,也可以点火B.利用烟、火的不同组合传递不同的信息C.两座烽火台之间一般相隔几百里D.信息传递效率很高,一天之内可以传递1000里答案:C9.关于秦始皇陵,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秦始皇陵从始皇即位时一直修到其去世,历时38年,征用了70万劳力B.秦始皇陵被项羽破坏殆尽,现存仅为复原的遗址C.《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中灌有水银,这一点已被现代探测手段初步证实D.秦始皇陵有若干陪葬坑被挖掘出来,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兵马俑答案:B10.关于定陵地宫的结构,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上覆夯土,即“宝顶”B.宝城的城墙上设有通向地宫的隧道门C.为石拱券结构,无梁架D.由前殿、中殿、后殿及四个配殿组成答案:D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11.关于白马寺的历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B.唐朝时期规模达到顶峰C.屡毁屡建,香火始终未断D.现存建筑以明清时期为主答案:ABCD12.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古代宫殿的总面积有什么变化?A.总面积呈越来越大的趋势B.总面积呈越来越小的趋势C.园林由宫内移至宫外D.园林由宫外移至宫内答案:BC。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古代建筑艺术也独具特色,发展出了多种建筑风格和类型。
本篇文档将简要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社会建筑、古代宫殿和陵墓建筑、封建社会城市建筑以及明清园林建筑等方面。
一、原始社会建筑中国的原始社会建筑主要是在新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
这些建筑多以土木为材料,采用半地穴式或地面木架结构。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了大量土木结构的房屋、窖穴、墓葬等建筑遗迹。
此外,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中也发现了不少土木结构的大型建筑遗址。
二、古代宫殿和陵墓建筑中国的古代宫殿和陵墓建筑在夏、商、周三代时期逐渐发展成熟。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以木材结构为主,多采用梁柱式或穿斗式结构。
河南安阳的殷墟是商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其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
陕西西安的秦始皇陵则是最具代表性的陵墓建筑,其气势恢弘,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特色。
三、封建社会城市建筑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城市建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多样化,包括塔、楼、亭、阁、廊、殿等不同类型。
城市布局也逐渐形成了以皇宫为中心,街道和坊市为骨架的城市格局。
其中,宋代《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城市建筑最具代表性,其建筑风格独特,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魅力。
四、明清园林建筑明清时期,中国的园林建筑达到了高峰。
这一时期的园林建筑注重意境和自然美,将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巧妙地融为一体。
江南地区的园林最具代表性,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
这些园林以水景为主,辅以假山、亭台、花木等元素,形成了一个个诗情画意的景致。
同时,北方地区的园林也有其独特之处,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和严谨的布局展现了皇家园林的韵味。
总之,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跨越了数千年,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风格都独具特色。
这些古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为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单选题)1: 关于秦始皇陵,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秦始皇陵从始皇即位时一直修到其去世,历时38年,征用了70万劳力B: 秦始皇陵被项羽破坏殆尽,现存仅为复原的遗址
C: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中灌有水银,这一点已被现代探测手段初步证实D: 秦始皇陵有若干陪葬坑被挖掘出来,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兵马俑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 关于大明宫的修建历史,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唐高祖李渊为自己修建
B: 由唐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修建
C: 始建于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由唐高宗李治继续修建至完工
D: 由武则天为自己修建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3: 关于大明宫的使用历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自唐太宗李世民起的所有唐朝(及武周)皇帝均居住于此
B: 先后居住过唐高宗李治等、武则天等17位唐朝(含武周)皇帝
C: 唐朝灭亡后,大明宫一直沿用至元朝,最终被蒙古骑兵摧毁
D: 大明宫至今依然保存完好,与故宫一样作为古建筑景点开放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现在保留下来长城,基本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5: 下面哪种大殿不会出现在佛寺中?
A: 吕祖殿
B: 大雄殿
C: 天王殿
D: 观音殿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6: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意思是:
A: 坐北朝南,北靠高山,南临江河
B: 坐南朝北,北临江河,南靠高山
C: 坐北朝南,北临江河,南靠高山
D: 坐南朝北,北靠高山,南临江河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下面哪种建筑不会出现在佛寺中?
A: 鼓楼。
中国古代建筑史
作者: 刘敦桢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08-8-1
页数: 423
定价: 52.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11201929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理论著作,简要而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并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书简要而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文字简要,叙事详明,资料图片丰富,附图质量较好,有不少资料是过去未曾发表的,在目前同类书和资料中是较好的一部,对建筑历史研究工作和建筑教学工作都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迹
第二章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第三章战国、秦、两汉、三国时期的建筑(公元前475――公元280年)
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公元265――589年)
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建筑(公元581――960年)
第六章宋、辽、金时期的建筑(公元960――1279年)
第七章元、明、清时期的建筑(公元1271――1840年)
附录一注释
附录二中国历史年表
附录三历代尺度简表。
大工15秋《中国古建筑史》在线测试满分答案一、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石结构和木结构各有千秋,并无优劣之分。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2. 由于唐朝的黄帝姓李,因此尊崇老子,并在大明宫中建造了道观——三清殿。
A. 错误中国建筑史试题B. 正确正确答案:B3.佛塔的层数皆为偶数,以四角、六角、八角为多分别象征佛教的四圣谛、六度、八相成道等说法。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4. 在中国古代木结构房屋中,起承重作用的是柱子,墙面不承重。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5. 衡山南岳大庙的规模巨大,号称“江南第一庙”。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6. 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座坛分别位于北京城的东、南、西、北方向上。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7. 有些祠堂由于资金困难,不得已出租场地作为戏台。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8. 建筑的物质功能取决于需求。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9.因为中国盛产木材,西方盛产石材,所以中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西方古建筑多为石结构。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0. 中国古代没有保留建筑资料的传统,为后人研究古建筑带来了很大麻烦。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1. 在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天。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2. 故宫中的御花园规模巨大,仅稍小于大明宫太液池。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3.中国古建筑的屋顶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14.故宫太和殿中屋顶的造型、台阶的层数、面宽和进深的间数以及所有的陈列和摆设都是有象征意义的。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B15.“神道”指陵园中由阙门通向墓地的道路,两旁除种植花木,不设任何雕塑、陈设。
A. 错误B. 正确正确答案:A大工15秋《中国古建筑史》在线测试二、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