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51.50 KB
- 文档页数:24
护理学基础知识: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措施
今天总结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一)饮食管理:原则为循序渐进,逐渐补充
1.轻度患儿:在基本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
每日供给热量250~330kJ/kg(60~80kcl/kg)开始
2.中、重度患儿:供给热量从每日165~230 kJ/kg(45~55 kc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
3.选择食物的原则
适合患儿的消化能力
轻度从牛奶开始,逐渐过渡到带有肉末的辅食
中、重度先给稀释奶或脱脂奶,再给全奶,然后才能给带有肉末的辅食
符合营养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铁剂
(二)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1. 遵医嘱给予各种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等)和B族维生素口服
2. 给予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龙肌注,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增进食欲
3. 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或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物质
(三)预防感染
1.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
2. 口腔护理
3. 生活环境舒适卫生,做好保护性隔离
(四)观察病情
1. 观察有无低血糖:密切观察患儿尤其是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病情变化
2. 进食情况及对食物的耐受情况
3. 定期测量体重、身高及皮下脂肪的厚度
(五)提供舒适的环境,促进生长发育
1. 合理安排生活,减少不良刺激
2. 鼓励父母陪伴
3. 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营养不良的护理来源:文都图书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营养不良的护理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察的要点,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营养不良的相关知识。
1、营养不足的护理(1)找出致病因素,如喂养不当、疾病、经济困难等,通过护理并与医疗或社区工作者的合作予以消除。
(2)调整饮食:调整饮食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以免出现腹泻,加重胃肠功能紊乱。
选择易消化吸收、高热能、高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调整的方法:①轻度营养不良患儿不应过快地改变原有食物,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热卡,待体重接近正常时再恢复到供给正常需要量;②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对食物的耐受差,能量供给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待食欲和消化功能恢复,供给高于正常生理需要量的热卡,直至体重接近正常再恢复至正常生理需要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给菜泥、果泥、肉泥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3)按医嘱给予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胰酶。
必要时给予苯丙酸诺龙肌肉注射,促进蛋白质合成。
病情重者少量输血浆、白蛋白、静脉高营养液。
在输液时速度宜慢,补液量不宜多。
2、预防感染的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注意防寒保暖,少去公共场所;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对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可按医嘱输新鲜血浆或自蛋白,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预防低血糖的护理不能进食者可按医嘱静脉输人葡萄糖溶液;密切观察病情,特别在夜间或清晨时,患儿易发生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等,应立即按医嘱静脉给予葡萄糖溶液。
以上讲述的营养不良的相关知识,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是护资考试考察的重要知识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涵盖知识点繁多,有限的时间,我们无法掌握如此多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找准考试考察的重点,合理安排时间,任何考试的攻克都讲求学练结合,因此我们在学习教材的同时,要参考书相辅助,张素娟护资三本书《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关必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关必练880题》、《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速记宝典》和李杰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都不错,可稍作参考,预祝同学们考试顺利,加油。
营养不良的护理范文营养不良是指因摄入营养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导致机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出现问题的状态。
营养不良可分为能量不足和营养素不足两种情况。
能量不足是指摄入的食物中的能量不足以满足机体所需,而营养素不足是指摄入的食物中的一些营养素缺乏或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
在护理营养不良时,护士们需要了解营养不良的原因、症状、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下面给出一个较详细的护理方案如下:1.评估:护士需要对营养不良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包括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摄食情况、体格检查等。
根据评估结果,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判断是能量不足还是营养素不足。
2.监测:护士需要进行营养不良患者的日常监测。
包括体重、身高、BMI指数、尿量、饮食摄入量、消化吸收情况等。
持续监测可以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及时发现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
3.宣教:护士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宣教。
包括营养知识的传授、饮食计划的制定、食物的选择和烹饪等。
通过宣教,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营养不良的原因,并学会正确的饮食方法,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
4.饮食改善:护士可以按照患者的评估结果和营养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饮食计划应包括能量充足、均衡的食物,并根据患者的口味和喜好进行调整。
同时,可以通过食物的烹饪、做法、口味等方面进行改善,提高患者的进食欲望和摄食能力。
5.辅助营养支持:对于严重营养不良或无法进食的患者,护士可以考虑辅助营养支持的方法。
如通过胃管或静脉营养注射等途径补充营养物质。
然而,这一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功能和副作用等。
6.管理并发症:营养不良患者常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压疮、口腔溃疡等。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根据患者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处理和管理。
如及时处理感染,预防和治疗压疮,维持口腔卫生等。
7.心理支持:由于营养不良常常伴有身体疾病和心理问题,护士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支持。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营养不良的护理来源:文都图书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营养不良的护理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察的要点,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营养不良的相关知识。
1、营养不足的护理(1)找出致病因素,如喂养不当、疾病、经济困难等,通过护理并与医疗或社区工作者的合作予以消除。
(2)调整饮食:调整饮食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以免出现腹泻,加重胃肠功能紊乱。
选择易消化吸收、高热能、高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调整的方法:①轻度营养不良患儿不应过快地改变原有食物,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热卡,待体重接近正常时再恢复到供给正常需要量;②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对食物的耐受差,能量供给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待食欲和消化功能恢复,供给高于正常生理需要量的热卡,直至体重接近正常再恢复至正常生理需要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给菜泥、果泥、肉泥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3)按医嘱给予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胰酶。
必要时给予苯丙酸诺龙肌肉注射,促进蛋白质合成。
病情重者少量输血浆、白蛋白、静脉高营养液。
在输液时速度宜慢,补液量不宜多。
2、预防感染的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注意防寒保暖,少去公共场所;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对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可按医嘱输新鲜血浆或自蛋白,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预防低血糖的护理不能进食者可按医嘱静脉输人葡萄糖溶液;密切观察病情,特别在夜间或清晨时,患儿易发生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等,应立即按医嘱静脉给予葡萄糖溶液。
以上讲述的营养不良的相关知识,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是护资考试考察的重要知识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涵盖知识点繁多,有限的时间,我们无法掌握如此多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找准考试考察的重点,合理安排时间,任何考试的攻克都讲求学练结合,因此我们在学习教材的同时,要参考书相辅助,张素娟护资三本书《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关必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关必练880题》、《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速记宝典》和李杰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都不错,可稍作参考,预祝同学们考试顺利,加油。
第八节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营养不良是指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吸收利用障碍,导致机体的健康状况下降。
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帮助病人恢复和改善其营养状况。
以下是针对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方法和护理原则。
一、护理方法1.体检评估:对病人进行全面体检,了解其营养状况和食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BMI指数、血常规等指标。
2.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根据病人的需要和体质情况,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包括饮食内容、饮食次数和饮食方法等,确保病人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3.增加能量摄入:病人在进食时可能有食欲不振或进食量较少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协助病人增加能量摄入,可以采取多餐少量的方式,或根据病情添加高能量食物等。
4.提供营养补充剂:当病人无法通过食物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时,可酌情给予营养补充剂,如蛋白质粉、维生素片等。
5.监测营养摄入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病人每日的食物摄入情况,监测其摄入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是否符合预期标准。
6.定期评估效果:根据指标和病人的反馈情况,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并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
二、护理原则1.个性化护理:根据病人的营养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遵循个人的喜好和饮食习惯,增加病人的食欲和进食欲望。
2.营养教育:向病人和家属提供营养知识和教育,让他们了解正确的饮食方法和饮食搭配,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3.心理疏导:病人可能对自己的营养状态感到焦虑或沮丧,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与医生合作:与医生密切合作,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和护理计划调整,确保病人的营养状况得到理想的改善。
5.注重全面营养:在制定饮食计划时,应注重全面均衡的营养供给,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饮食多样化,不偏食,确保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均匀分布。
6.保持环境整洁:保持病人居住环境的整洁和清洁,创造一个卫生舒适的就餐环境,提高病人的食欲和进食质量。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一、病因1.长期摄入不足常见未及时添加辅食;不良的饮食习惯等。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过大早产、双胎、急慢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及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等需要量过大造成相对缺乏。
4.消耗量过大急性发热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可使营养素消耗量过多。
二、临床表现营养不良的最初表现为体重不增。
随后出现皮下脂肪减少,逐渐瘦,体重减轻,毛发枯黄,精神不振,体格生长速度减慢,直至停顿。
长期营养不良者除体重低于正常外,身高也低于正常同龄儿童。
全身各部位的皮下脂肪消减按一定顺序,最先是腹部,以后躯干、臀部、四肢相继消减,最后是面部。
在重度营养不良时呈老人面容,皮包骨样,肌张力低下,智力及体格发育均落后,食欲下降或拒食,消化、吸收低下,常发生呕吐、腹泻,精神抑制与烦躁交替出现,循环不良,体温低,血压低,脉搏慢,心电图呈低电压、T波可低平。
有血浆蛋白降低者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甚至胸腔、腹腔积液。
营养不良小儿易并发营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低血糖及各种感染性疾病。
三、护理1.护理诊断/问题(1)营养不足:与能量、蛋白质摄人不足或消耗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潜在并发症:低血糖。
2.护理措施(1)营养不足的护理:①消除营养不足的相关因素:如喂养不当、疾病、贫困等,找出致病因素,通过护理并与医疗或社区工作者的合作予以消除;②调整饮食:调整饮食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直到恢复正常饮食,以免患儿对食物不适应而出现腹泻,加重胃肠功能紊乱。
③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给菜泥、果泥、肉泥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必要时按医嘱给有关药物,如复合维生素、铁剂等;④按医嘱给予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胰酶等;⑤食欲极差者,按医嘱用正规胰岛素2~3U,皮下注射,每日l次。
注射前先口服20~30g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⑥病情重者少量输血浆、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高营养液。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营养不良是指由于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吸收消化功能异常导致的身体健康状况不良。
营养不良患儿是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因长期缺乏充足的营养而导致身体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症状的儿童。
以下是对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方法。
1.营养评估:护士应首先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测量身高、体重、BMI指数等,结合患儿的日常饮食摄入情况,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2.提供充足的营养:护士应指导患儿合理膳食,提供充足的营养摄入。
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增加食物摄入量,增加能量密度和营养密度,推荐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3.管理消化问题:营养不良患儿可能存在消化问题,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
护士应观察患儿的消化情况,配合医生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同时,护士还可以提供小而频繁的饮食,帮助患儿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
4.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护士可以向患儿及其家属提供饮食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包括培养定时定量的进食习惯,减少零食和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等。
5.心理支持:护士应给予患儿和其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
营养不良患儿常常因体型矮小、生长缓慢等受到身体形象上的压力,护士可以通过耐心倾听、鼓励和关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
7.家庭教育和跟踪:护士应给予患儿和其家属关于营养不良的知识普及并进行家庭教育。
教育家长合理安排患儿饮食和活动,跟踪患儿的营养状况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之,对于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应该是多学科的综合性护理,护士在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全面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帮助患儿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身体健康的恢复和发展。
卧床营养不良病人护理措施
针对卧床营养不良病人,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 营养支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
计划,保证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
如果病人不能口服或胃肠功
能不好,可以使用静脉营养或肠外营养等方式补充营养。
2. 体位翻身:病人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压疮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定期翻身换位,促进血液循环和呼吸道通畅。
3. 看护:病人处于虚弱状态,需要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包
括帮助进行个人卫生、病人安全、晨夜常规检查等。
4. 改善睡眠:由于疾病的影响以及病房的环境噪音等原因,病
人容易出现失眠等睡眠问题。
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如调整病人的睡姿,提供安静的环境,减少刺激物等,帮助病人获得充足的睡眠。
5. 防止并发症:对于营养不良病人,我们需要密切观察并记录
生命体征、体重、尿量、粪便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的变化和
出现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卧床营养不良病人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包括营养
支持、体位翻身、看护、改善睡眠和防止并发症等方面的措施,以帮
助病人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