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 格式:docx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3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百团大战
时间
地点
结果
影响
1937年9月
山西平型关(八路军115师)
胜利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
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建立
发展
作用
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
地。
游击战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军、麻雀战)
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
战争的整体。
背景
目的
概况
影响
日军为消灭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三光
政策”
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
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1940年,彭德怀,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
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
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
心。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1.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2.林彪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育容、育荣、尤勇,乳名春儿。
湖北黄冈人,中国现代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
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文化大革命”期间,组建反党集团,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1971年9月13日,仓皇出逃的林彪乘坐的飞机坠落在温都尔汗附近,暴尸于异国荒野。
3.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
到抗日战争后期,主要抗日根据地有:陕甘宁、晋绥、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北、湘鄂赣、鄂豫皖等19块。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一一五师一部歼敌先头,阻其沿公路南窜之路;一部分割包围日军后尾部队,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
这里描述的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
C.卢沟桥事变D.百团大战
2.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
A.武汉会战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大捷
3.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_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A.延安B.重庆C.会宁D.井冈山
4.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的政治措施是()
A.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B.实行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C.开展大生产运动
D.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5.右图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采取的哪种战法()
A.地雷战B.地道战
C.麻雀战D.破袭战
6.抗战老兵张步风回忆说:“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割了多少次电线,拔了多少根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在公路上挖了多少个大坑,现在已记不清。
”这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
C.血战卢沟桥D.平型关大捷
7.某校八年级的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他们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有
()
甲:指挥者是彭德怀。
乙:时间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
丙: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丁: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台儿庄战役中,日军报纸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他们凭借着散兵壕,全部顽强抵抗至最后。
该敌在狭窄的散兵坑内,重叠相枕,力战而死之状,虽是敌人,观其壮烈之态,亦为之感叹。
战斗中曾使翻译劝其投降,但无一应者。
”
(1)请说出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三次战役中作战的中国军队。
如果根据图(b)和图(c)反映的战役拍摄电影,哪两位历史人物分别会成为影片中的主人公?
(2)请任选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两次战役,说说它们在抗日战争中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3)结合材料二以及你对材料一中三次战役的了解,谈谈你对“血肉筑长城”的理解。
1.A2.D3.A4.A5.B6.B7.C
8.(1)图(a)平型关大捷和图(c)百团大战的作战部队是八路军,图(b)台儿庄战役的作战部队是国民党军队。
李宗仁;彭德怀。
(2)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3)①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英勇献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固长城。
②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国共两党联合抗战,用中华民族的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来侵略的坚固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