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的美学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34
花样年华的艺术魅力花樣年華/ 花样年华的评论《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
就影片所讲述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一、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含蓄美。
艺术贵在含蓄,电影艺术也同样具有这个艺术法则。
含蓄的表达使得艺术作品的内蕴更加丰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花样年华》中正是具有这样的艺术特色。
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
犹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个线条隐含喻意。
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
影片不仅仅是反映了周慕云和苏丽珍因为各自的爱人出轨的不幸,也不仅仅是反映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而是映射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人们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观念等内容。
(一)隐喻式的表现手法对影片主题的含蓄表达。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它的主题并不是直接告诉观众的,而是隐含在每一个细节中,要靠观众去体会的。
《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隐喻蒙太奇和重复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题含蓄而又自然传达出来,在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的同时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真实现状,赋予影片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
例如,影片通过苏丽珍替何老板给何太太(何老板的妻子)和给余小姐(何老板的情人)打电话、买礼物的情节,说明了老板也是在情人和妻子之间来回周旋。
结合整个剧情,我们无形中就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社会的小资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现状。
花样年华影评《花样年华》是一部由王家卫执导的经典电影,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情感描绘,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王家卫的镜头运用非常出色,通过运用缓慢的镜头移动、特写镜头和抽象的画面构图,他创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细腻的情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香港街头,感受到了那种独特的氛围。
其次,电影通过讲述两个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无奈。
男主角周慕云和女主角王佳芝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吸引力和矛盾。
他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相遇和分离,他们之间的爱情始终无法得到完全的实现。
这种无法圆满的爱情让观众感到心痛和无奈,也让观众思考了人生中的选择和后悔。
电影中的音乐也是其独特之处。
曲调悠扬、婉转动人的《花样年华》主题曲成为了电影的一大亮点。
它与电影情节相得益彰,为观众营造了一种浪漫而忧伤的氛围。
每当听到这首歌,观众就会回想起电影中的场景和情感,仿佛重新体验了一遍电影的故事。
最后,电影中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梁朝伟和张曼玉在电影中展现了出色的演技,他们通过微妙的表情和动作,将角色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观众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痛苦、渴望和无奈,这让电影更加真实和触动人心。
总的来说,《花样年华》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通过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刻的情感描绘和出色的演员表现,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动和共鸣。
这部电影让观众思考了爱情、人生的选择和后悔,同时也让观众体验到了那种独特的时代氛围。
如果你喜欢那种充满诗意和情感的电影,那么《花样年华》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一部作品。
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是一部由王家卫导演的经典电影,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
的情感描绘,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觉和共鸣。
首先,这部电影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
导演通过非线性的剧情结构和多重时间线,将故事分为多个片段,跳跃式地展现了主人公们的爱情和人生轨迹。
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
同时,这种碎片化的叙事也给了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可以自由地思考和解读故事中的情感和意义。
其次,电影中的情感描绘非常深刻。
主人公们的爱情经历和内心世界都被细腻
地展现出来。
他们的爱情既是甜蜜的,又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残酷,以及人生中的悲欢离合。
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历过爱情的观众来说,电影中的情感描绘更加触动人心,让人回忆起自己的过往经历,引起共鸣。
此外,电影中的摄影和音乐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觉。
导演通过精美的摄影
和独特的镜头运用,将场景和人物的情感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迷人而梦幻的氛围。
配乐方面,电影中运用了多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如《梅花三弄》和《流浪者之歌》,这些音乐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进一步加深了观众的情感体验。
总的来说,《花样年华》是一部充满感性和艺术性的电影。
它通过独特的叙事
方式、深刻的情感描绘以及精美的摄影和音乐,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觉和共鸣。
观影后,人们不仅会被故事中的爱情所打动,还会对生活和时间有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电影将一直被人们珍视和推崇,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浅谈电影《花样年华》中的美学表现摘要:著名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作品《花样年华》极具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被誉为史上最为经典的怀旧爱情片,对中国电影的美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含蓄、悲情的爱情故事让观众享受审美愉悦的同时,也使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此片的成功离不开色彩、服装和音乐等元素的完美融合,导演王家卫在电影中也融入了对历史、文化、艺术的高度认知,给观众呈现出了独特的美学世界,使这部电影具有相当高的审美意义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花样年华》;音乐;色彩;服装;美学影片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在1962年的香港,报社主编周慕云和太太搬进了一幢公寓,与他们同时搬来的还有另一对年轻的夫妇——苏丽珍和她丈夫。
苏丽珍在一家贸易公司当秘书,而她的丈夫由于工作关系常常出差。
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一样,经常不在家,于是独自留守的周慕云和苏丽珍便成了房东太太麻将桌的常客。
在逐渐的交往中,周慕云和苏丽珍发现对方有许多与自己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比如看武侠小说等等,相互之间也变得越来越熟悉。
直至有一天,两人突然发现各自的另一半原来早已成为了一对婚外恋的主角,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得不共同来面对这个现实。
两颗受伤的心小心翼翼、难舍难分,却最终化成了无缘的伤痛。
一、音乐的美学运用电影是一门视听综合发展的艺术,电影音乐对演员情绪表达有推波助澜的神奇作用,好的电影音乐可以带领观众不知不觉地走入剧情,同时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影片《花样年华》以大提琴为主旋律,渲染出一种主人公在低沉诉说的意境。
音乐第一次响起时,女主角拎着饭盒款款走在狭窄楼梯间,与男主角两次擦肩而过,表现出一种寂寞孤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预示着两人之间将有故事要发生。
例如,雨天男女主在面摊上,早已知道伴侣出轨的事情,雨声伴随低沉的大提琴,似乎诉说着各自心中的痛苦,一种凄凉的情绪四处蔓延。
再如,黑暗中烟雾腾起,男主在写武侠小说,另一个场景中是女主角在桌子旁,两人一起讨论小说,这里没有对白也没有过渡镜头,只是用音乐来衔接碎片的场景,润物细无声地推进剧情进展,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电影《花样年华》中色彩赏析色彩作为电影美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不仅烘托了电影的意境,而且渲染了电影的张力和视觉效果。
色彩设计为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动力,而电影剧本创作为色彩设计指明了方向。
电影设计中的色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影艺术的水准,决定着电影画面的整体质量。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视觉型影视作品越来越得到观众的青睐。
在以后的影视创作中,美术师优先考虑的将是色彩和色调的选择问题,他需要从影片的整体效果岀发去调和色彩。
电影中的色彩不仅是烘托故事主题的重要元素, 而且还是全片情节推进的主要线索。
影视作品往往会借助于色彩语言的发挥来烘托角色的内心世界, 对于不同的角色往往对应有不同的颜色。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灰暗基调电影《花样年华》将那个年代的故事在舒缓的节奏中展开,故事围绕婚外恋推进,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一段欲罢不能的苦涩爱情故事。
王家卫导演的这部电影独具特色,在拍摄过程中,他很少用明亮色彩来进行铺陈,而以暗灰色为主色调展开拍摄,视觉差别不是很突岀。
从一定意义上讲,色彩铺陈通常会借助于色彩基调来烘托角色内心的感情,可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首先,电影经常选择大色块景来布置场景,进而烘托全片的主旋律。
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微弱的灯光照耀下的楼梯,在色彩的烘托下笼罩着一层若隐若现的朦胧感,渲染了影片主人公内心的伤感,同时也流露了男女主人公似有似无的感情。
再者,电影花样年华》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选择同色系进行色彩铺陈,弱化了那种复杂难以捉摸的感情。
电影《花样年华》比较强调暗色系的运用。
影片整体色调之间的明暗对比,为女主角的服饰色彩及周围环境的色彩暗示主体提供了很多帮助。
影片借助于主体的暗示,将片中的场景多设置为明暗过渡的色调,无形之中渲染了全片的感情色彩,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时间。
如在不同的场所,男女主人公在同一时间听着同一首曲子,而这首曲子恰恰是女主人公丈夫在她生日的时候为她点的歌。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持续时间很长:女主人公的脸缓慢转向男主人公,却又突然扭了回来,久久未动。
摘要:本文从色彩、音乐、镜头、意象等多方面分析了由王家卫导演,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国产优秀影片《花样年华》,从不同细节发掘出此电影的精妙之处。
一、变换色彩展示人物内心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采用这样的色调,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生活真实和情感主题,造成一种阴暗、低沉、压抑、伤感的氛围。
暗调的使用给人造成一种怀旧、伤感的思绪。
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楼梯、走廊、阴暗的房间和黑暗的街道中。
灰暗的画面效果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时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和影片中两个主人公的感情遗憾。
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可能击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终究不可能越过内心中道德的束缚。
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调为背景,使主题显得厚重、深沉、压抑,把观众的思绪带入了一种“悲”的状态,使人预感到了影片“悲”的结果,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发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爱情故事的真实。
路灯是带点温馨的黄色,慕云所靠之墙,作为前景的是暗黄色,后景的是暗灰,总体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因色彩的微妙调配而产生艺术感。
慕云和丽珍靠在作为背景的墙上,雨淅沥下着,色调是犹如水墨画的青灰,平添忧郁氛围。
丽珍去宾馆寻找慕云的一段用了很鲜亮的大红色,丽珍的风衣,墙壁,厚重窗帘都是,丽珍离开时,镜头拉远,只见一片血红消融在空旷的楼道里,象征诱惑和冒险。
慕云离开柬埔寨寺庙时导演用了许多色彩:纯深蓝的天空背景,慕云走出时的黑影代表忧郁和悲哀;离开后沉浸在金色中的寺庙象征着神圣;始终为黄白色的山石象征着永恒,等等。
在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现力的就是主人公苏丽珍身上的旗袍。
苏丽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断变化间接的映射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变化。
导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用旗袍色彩的变化表现出来。
就整个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着的旗袍颜色,比如搬家时、在孙太太家里看丈夫打麻将时、和孙太太他们试电饭锅时、嘱咐丈夫给她老板带皮包时,或是去公司上班时,还是其他时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蓝色和淡黄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
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是一部由王家卫执导的经典电影,该片以其独特的叙
事方式和精美的摄影风格而闻名。
影片以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为
背景,讲述了一段复杂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们在爱情中的迷茫和
无奈。
首先,影片的镜头运用非常出色,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王家卫以他独特的方式捕捉了香港的繁华与孤寂,让观众仿佛置身
于那个时代。
尤其是电影中的色彩运用,如红色的旗袍和绿色的霓
虹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影片的叙事方式也非常独特,通过跳跃式的叙述,将主人公
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
情感起伏,这种叙事方式让人印象深刻,也让人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最重要的是,影片对爱情的描绘非常真实和深刻。
主人公在爱情中
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挣扎,最终也无法逃脱现实的束缚。
这种对爱情
的现实主义描绘,让人感到心痛和无奈,也让人更加深刻地思考了
爱情的本质。
总的来说,《花样年华》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美的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对爱情的描绘也
让人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让人不禁陷入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之中。
推荐给所有喜欢艺术电影的观众。
影视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Film and Television Art151浅谈《花样年华》中画面呈现的美学思考吴桐 姚卓林 Ladan Abouali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摘要:电影《花样年华》,一部由导演王家卫指导上映于2000年的作品,一直以来在电影圈中都有着极高的热度与口碑。
通过对电影中美学场景的运用、电影色彩以及电影镜头的分析与运用,浅谈《花样年华》中对于美学的思考,以及其制作手法的考究。
关键词:电影色彩;镜头;场景细节一、电影中美学场景的作用场景布置无疑是电影制作中的重要一环。
创作者不光光是借此来说明故事地点,周围环境,有时候更是借着场景中的建筑,草木甚至是瓶瓶罐罐等一些细枝末节不容易被观众发现的地方来表现人物心情,甚至是暗示后面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导演王家卫是位出了名的细节控,据说在拍摄《一代宗师》赵本山先生划火柴的那场戏,重拍了几十遍之后,终于通过了,赵问导演,这便是我演的比之前那遍好吗?王家卫一边看监控一边说,你的表演是一样的,但是这一遍,火好。
[1]而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在《花样年华》的场景布置中也是随处可见。
比如在二人先后去巷尾买面时的那场戏中,伴随着一首《Yumeji’s Theme》的响起,女主曼妙的身影进入画面,画面此时虽然只给到了她的下半身镜头,但也让细心的观众很快就发现,苏缓缓地迈着优雅的步伐节奏与小提琴三拍子有着完美的契合,画面舒缓而优雅。
而在巷尾面摊的场景中,晚间远处的巷子里透着蓝光因而显得十分深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摊位上的热闹,不论是忙活的伙计还是交谈的顾客,大家都在自顾自地,而略显疲惫和忧郁但依然优雅的苏却显得与面摊这一近景格格不入,唯一与她有联系的也就只有那盏摊前随着背景音乐摇曳的吊灯。
如此看来,苏虽然站在画面中央却反而与身后冷清的街道更为融洽。
如此借用场景中前景与后景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苏形单影只,即便在画面中她是被四周的人物和物件所包围的。
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是一部由王家卫执导的经典电影,它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和深刻
的情感描绘,深深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失落的故事,通过多个角色的视角,展现了上个世纪60年代香港的风貌和人们内心的挣扎。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部电影的摄影手法。
王家卫以其独特的慢动作和快剪辑手法,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
镜头下的香港街头和夜景被渲染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烟雨江南之中。
这种唯美的画面给人一种深深的共鸣,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刻画也非常出色。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他们
的内心世界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特别是主角的爱情纠葛,以及他们在城市中的迷失和孤独,让人感到十分触动。
他们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共鸣,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最后,我要说的是电影中的音乐。
配乐的选择非常出色,它与影片的画面相得
益彰,让人沉浸其中。
音乐的渲染力量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电影中的情感和故事。
总的来说,《花样年华》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和深
刻的情感描绘,让人感到震撼和共鸣。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城市和人心的电影。
它让人深刻地思考了爱情、迷失和孤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强烈推荐这部电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并感受到它带来的震撼和共鸣。
论电影《花样年华》的独特艺术风格、通过色彩运用暗示主题色彩是电影《花样年华》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
首先,王家卫在电影中大量运用色彩的铺陈。
本片的主色调是灰绿色与鲜红色,两种属于不同色系的颜色对比突出了内在差别。
色彩铺陈从某种角度说是利用大块的颜色及其形成的基调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
这种铺陈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影片的布景呈现出大色块,影响着整个电影的主旋律。
例如,在灯光的照耀下, 整个楼梯显现出不一样的昏黄色。
在这种大色块的影响之下,影片不可避免地带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回忆感。
正是这种带回忆性质的画面使得整部作品都蒙上看似一层伤感的阴影。
而行走其间的男女主人公的内在情绪也随着颜色的缓慢变化逐渐流露。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影片所营造的环境之中,会电影所刻画的“那个时代”以及主人公的情感。
另一方面,影片中的人物造型也大多以同色系为主,重在颜色的铺陈而少纷繁复杂之感。
男女主人公、孙太太、男主角的同事,等等,一系列人物在出场过程中大多保持着始终如一的外在造型。
孙太太的造型中,浓墨重彩的装束以及鲜艳夸张的造型充分突出了那个年代中年妇女的基本特点。
一方面她是男女主角最初关系即邻居关系建立的桥梁,另一方面她又是以道德卫士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中。
影片中她充满暗示性地对女主角说年轻人应该懂得自爱,不应该过多在外应酬。
从这里可以看出外在的道德约束是男女主角之间不可逾越的束缚。
而此时,孙太太的造型较为夸张,造型中的整体色彩以鲜艳为主。
在她造型中的危险气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外在的颜色铺陈。
其次,电影《花样年华》中大量运用明暗以及各种色彩的对比。
整体色调的明暗对比以及女主服饰色彩与周围颜色的对比对于暗示主题有很大的提示作用。
影片自身在明暗对比较多,暗示了整个影片的整体主题。
影片常常出现较长的黑暗过渡或者明暗定格,这在无形中放慢了影片的整体速度而给予观众更多思考的空间。
例如,在男女主角在不同的地方听着收音机中周璇演唱的《花样年华》,而这一歌曲却是女主角的丈夫送给女主角的生日礼物。
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是一部由王家卫执导的经典电影,它以优美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
描绘了香港的繁华与孤寂。
影片以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讲述了两个情感错综复杂的人物在各自的婚姻中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情感纠葛。
首先,影片的画面非常精美,每一帧都仿佛是一幅精美的油画。
王家卫导演以
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和色彩运用,将香港的夜晚描绘得如诗如画,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繁华之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浪漫与忧伤。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非常丰满,他们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让人印象深刻。
主人公在面对婚姻的困境和情感的纠葛时,展现出了非常真实和深刻的情感。
观众不禁为他们的遭遇而感到心痛,也为他们的坚强和勇敢而感到敬佩。
最后,影片的音乐也非常出色,配乐与画面相得益彰,为影片增添了许多情感
色彩。
每一首歌曲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角色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他们的情感纠葛。
总的来说,电影《花样年华》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它以其精美的画面、丰
满的角色形象和出色的音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影片所传达的情感,也对人生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看。
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是一部由王家卫执导的经典电影,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精美
的视觉效果而闻名。
影片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以及两个情感错综复杂的
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恨情仇。
首先,我要说的是影片的视觉效果。
王家卫导演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和色彩运用,将香港的繁华与孤寂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沧桑之中。
尤其是电影中的服装和场景设计,都让人印象深刻,仿佛一幅幅精美的油画。
其次,影片的叙事方式也是其独特之处。
王家卫导演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
主角们的爱情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巧妙地运用了时间跳跃和回忆碎片的拼接,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和联想,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和深度。
最重要的是,影片所展现的爱情主题让人深有共鸣。
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的迷茫和孤独,触动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电影中的情感细腻而真实,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总的来说,电影《花样年华》以其精美的视觉效果、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
情感主题,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它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得到了美的享受,更加深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这部电影将会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一部永恒的经典。
电影《花样年华》里的美学欲望:止于唇齿,掩于岁月电影《花样年华》由王家卫导演,梁朝伟和张曼玉主演,2000年公映。
影片先后斩获或提名五个国家(法、德、英、意、澳)电影界最高奖的最佳外语片,是迄今欧美影评界综合评价最高的华语电影之一。
《花样年华》展现的是1962年时的香港,是一个关于迁徙的爱情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拍摄地点是张爱玲最重要最喜欢的居所——爱丁顿公寓。
张曼玉、梁朝伟合拍的电影《花样年华》从爱丁顿那斑驳而怀旧的环境中产生出了唯美的效果。
穿过时光的河流,我仿佛能清晰地看见半个多世纪前张爱玲穿着玲珑小巧的绣花鞋向静安寺方向款款走来。
民国时期的张爱玲,她是迷迭香,穿越百年光阴仍香气萦绕、光照天宇。
风华绝代、才情傲视的她把新旧交替、中西碰撞、跌宕起伏的民国装点得风情万种,她的文字细腻、感情饱满、爱情柔弱······影片《花样年华》中经典片段,男主角说:“如果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可最后,男女主角最终没有走到一起。
影片虽然不是张爱玲的完美写实,但是,在她的旧居拍摄,依旧有着张爱玲的影子,她的一颦一笑总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且想起她。
这部《花样年华》,单听听里面的音乐,看看画面,都非常有治愈性。
有人说,王家卫如果是个女的,那就是第二个张爱玲。
似乎有些道理,他的电影镜头里满满都是美学欲望,那股骚情气质,浓度正好,多一点就矫情了,少一点就不那么风情。
一场完美的美学欲望是这么勾起的:颜值高是标配,而美学也是有功能性的,你可以好好地感知,感触,可以撩动起你的心潮澎湃,这是顶配。
张曼玉全场20多套华丽旗袍,配合不同的场景,那叫一个相得益彰。
不同款式的旗袍营造出不同浓度的情感,或明艳,或孤寂。
看房时的明艳亮丽。
搬家时的一丝冷艳。
去机场接老公时的妩媚温柔。
打场麻将,还要拿出时装周走秀的婀娜腰身,邻里之间的女人小心机挥洒得星光四射。
陈太太的旗袍,周太太的西式礼服,这在男人眼里都是不可多得的尤物标签。
浪漫的东方古典神韵——《花样年华》的视觉效果分析电影《花样年华》以舒缓均匀的视听节奏,讲述了一个“第叁者”的爱情故事。
从宏观角度看,本片以婚恋为题材,是一段爱而不能、欲而不得的故事。
然而,在平缓而高超的叙事技巧下,王家卫将本片的主题提升到个人情感倾诉的渴望与秘密的保守上,而不是简单定位于男女主角的情爱故事中。
在影片中导演通过不断变化的旗袍颜色与暗淡的画面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整部影片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一、抒情浪漫的怀旧气息《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的感情经典剧作,这部影片在表达上具有东方人特有的独特风格,情感的表达具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细腻和含蓄。
委婉摇曳的旗袍,暖灰色昏黄的路灯,淅淅沥沥的雨声,欲说还休的肢体语言,肆意流淌的舒缓音乐,这是《花样年华》最初留给观众的印象。
这些塑造影片效果的手段,使得《花样年华》以独特的画面美感冲击着人们的视觉,触及人内心的深层情怀。
影片中的场景营造更是不容忽视,有灰暗的上海旧阁楼,有些陈旧的车,古朴的弄堂口,潮湿的弄堂小道,这样的怀旧气氛为人物的心理刻画作了很好的铺垫,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众多场景和道具,都能触动人的心灵,这样的场景设计似乎成为王家卫电影独特的风景。
二、高贵与传统并存的旗袍穿着女主角身上的旗袍变换无疑是本片中最大的亮点。
首先,作为民族的传统服饰,旗袍在展现女性优雅气质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
而色彩纷繁、不断变化的旗袍在本片中与客观布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人物心理以及情感变化更具有表现力。
旗袍是高贵与传统的代言,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女主角的内在性格。
女主角的内心是寂寞而高贵的,然而她骨子里却是传统的,不论是漫步于街头还是停靠在墙壁边,抑或是行走在楼梯间,女主角总是婀娜多姿款款深情。
而女主角对道德的恪守并不是凭空而现的,是有其深刻渊源暗示的。
女主角人物性格的形成除了依赖于演员自身细节的把握,更是依赖于导演王家卫的整体塑造。
而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服饰旗袍的暗示作用不可小觑。
第10卷第2期 2019年01月Vol.10 No.2 January 201923一、引言电影是一门以导演为中心,集叙事、摄影、音乐、美术等多门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视觉艺术。
导演王家卫一改传统意义的美学思想,另辟蹊径,用一种全新的后现代美学方式来解读《花样年华》。
2002年,香港著名电影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作品《花样年华》(2000年)在法国戛纳电影节荣获最佳影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艺术成就奖。
这部影片极具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运用后现代美学来创造独特的电影风格,对中国电影的美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影片从传统意义的美学中解放出来,用全新的方式解读电影的含蓄美、古典美、忧伤美,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多元化的电影镜头语言,被誉为史上最为经典的怀旧爱情片。
影片故事梗概:故事讲述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在被殖民时期,移民香港的中产阶级发生的一段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
男主人公周慕云是报社编辑,文质彬彬,沉稳有爱,喜欢写武侠小说,与女主人公苏丽珍一样。
苏丽珍是个秘书,优雅高贵、温婉内敛,生活小资且精致。
两人同时搬进出租老屋,从此成为邻居。
他们有各自的家庭,苏丽珍的先生长期在日本出差,事业有成,而周太太年轻漂亮,常常加班,但这两个人物在片中自始至终未曾正面出现,通过场景、背影、声音、电话、信件等传递信息。
周和苏多次形单影只地出现在狭长昏暗的走廊、面摊,两人神情落寞,一次又一次擦肩而过……终于有一天,当发现周的领带和苏的包包时,两人开始在咖啡厅约会,互相试问之后发现,他们的爱人不仅出轨而且走到了一起,面对爱人背叛,周慕云和苏丽珍开始互相倾诉,彼此在痛苦中寻找安慰和温暖。
为了探究“他们是怎么开始的”,周和苏开始扮演模拟他们的爱人在一起的场景,一共有五次角色扮演,每一次角色扮演之后,两人的感情似乎更近了一步,分不清角色内还是角色外,更加明白“爱情也许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开始的”。
当苏发现渐渐自己爱上周之后,却又逃不出世俗眼光和道德的约束,正如她所说“我们和他们不一样”,反映了苏的情感的矛盾,如同旗袍一样,被桎梏紧紧地束缚着,所有的感情只能隐藏在心里。
花样年华影评电影花样年华影评《花样年华》是一部由王家卫执导的经典电影,它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情感深度而闻名于世。
这部电影带给我无尽的感触和共鸣,让我对人生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电影的画面美得令人窒息。
王家卫以他独特的摄影手法和色彩运用,创造出一个充满浓烈情感的世界。
每一帧画面都像一幅精心打磨的艺术品,无论是热闹喧嚣的街道还是寂静的房间,都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意义。
这种视觉上的美感,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与角色们一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其次,电影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爱情的复杂性。
故事发生在1960年代的香港,主角们都是寻找自己幸福的追梦者。
然而,他们却被现实的残酷和命运的捉弄所困扰。
这种对人生的无常和爱情的曲折表达,让我感到深深的共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有时我们会被生活的琐碎和痛苦所束缚。
这种无奈和迷茫,让我思考起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
最后,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令人难忘。
梁朝伟和张曼玉的精湛演技让他们饰演的角色栩栩如生。
他们的眼神、微笑和身体语言,都传达出深深的情感和内心的挣扎。
我被他们的表演所打动,感受到了他们角色的喜怒哀乐。
这种真实而又细腻的演技,使我对这些角色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仿佛他们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
总的来说,《花样年华》是一部让人陶醉其中的电影。
它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深刻的情感和出色的演技,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这部电影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爱情的复杂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激眼前的一切。
无论是画面的美感,还是故事的深度,都让我对这部电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我心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