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花样年华》中色彩赏析-精品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14.13 KB
- 文档页数:7
浅谈电影《花样年华》中的美学表现摘要:著名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作品《花样年华》极具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被誉为史上最为经典的怀旧爱情片,对中国电影的美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含蓄、悲情的爱情故事让观众享受审美愉悦的同时,也使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此片的成功离不开色彩、服装和音乐等元素的完美融合,导演王家卫在电影中也融入了对历史、文化、艺术的高度认知,给观众呈现出了独特的美学世界,使这部电影具有相当高的审美意义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花样年华》;音乐;色彩;服装;美学影片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在1962年的香港,报社主编周慕云和太太搬进了一幢公寓,与他们同时搬来的还有另一对年轻的夫妇——苏丽珍和她丈夫。
苏丽珍在一家贸易公司当秘书,而她的丈夫由于工作关系常常出差。
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一样,经常不在家,于是独自留守的周慕云和苏丽珍便成了房东太太麻将桌的常客。
在逐渐的交往中,周慕云和苏丽珍发现对方有许多与自己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比如看武侠小说等等,相互之间也变得越来越熟悉。
直至有一天,两人突然发现各自的另一半原来早已成为了一对婚外恋的主角,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得不共同来面对这个现实。
两颗受伤的心小心翼翼、难舍难分,却最终化成了无缘的伤痛。
一、音乐的美学运用电影是一门视听综合发展的艺术,电影音乐对演员情绪表达有推波助澜的神奇作用,好的电影音乐可以带领观众不知不觉地走入剧情,同时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影片《花样年华》以大提琴为主旋律,渲染出一种主人公在低沉诉说的意境。
音乐第一次响起时,女主角拎着饭盒款款走在狭窄楼梯间,与男主角两次擦肩而过,表现出一种寂寞孤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预示着两人之间将有故事要发生。
例如,雨天男女主在面摊上,早已知道伴侣出轨的事情,雨声伴随低沉的大提琴,似乎诉说着各自心中的痛苦,一种凄凉的情绪四处蔓延。
再如,黑暗中烟雾腾起,男主在写武侠小说,另一个场景中是女主角在桌子旁,两人一起讨论小说,这里没有对白也没有过渡镜头,只是用音乐来衔接碎片的场景,润物细无声地推进剧情进展,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摘要:本文从色彩、音乐、镜头、意象等多方面分析了由王家卫导演,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国产优秀影片《花样年华》,从不同细节发掘出此电影的精妙之处。
一、变换色彩展示人物内心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采用这样的色调,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生活真实和情感主题,造成一种阴暗、低沉、压抑、伤感的氛围。
暗调的使用给人造成一种怀旧、伤感的思绪。
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楼梯、走廊、阴暗的房间和黑暗的街道中。
灰暗的画面效果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时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和影片中两个主人公的感情遗憾。
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可能击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终究不可能越过内心中道德的束缚。
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调为背景,使主题显得厚重、深沉、压抑,把观众的思绪带入了一种“悲”的状态,使人预感到了影片“悲”的结果,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发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爱情故事的真实。
路灯是带点温馨的黄色,慕云所靠之墙,作为前景的是暗黄色,后景的是暗灰,总体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因色彩的微妙调配而产生艺术感。
慕云和丽珍靠在作为背景的墙上,雨淅沥下着,色调是犹如水墨画的青灰,平添忧郁氛围。
丽珍去宾馆寻找慕云的一段用了很鲜亮的大红色,丽珍的风衣,墙壁,厚重窗帘都是,丽珍离开时,镜头拉远,只见一片血红消融在空旷的楼道里,象征诱惑和冒险。
慕云离开柬埔寨寺庙时导演用了许多色彩:纯深蓝的天空背景,慕云走出时的黑影代表忧郁和悲哀;离开后沉浸在金色中的寺庙象征着神圣;始终为黄白色的山石象征着永恒,等等。
在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现力的就是主人公苏丽珍身上的旗袍。
苏丽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断变化间接的映射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变化。
导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用旗袍色彩的变化表现出来。
就整个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着的旗袍颜色,比如搬家时、在孙太太家里看丈夫打麻将时、和孙太太他们试电饭锅时、嘱咐丈夫给她老板带皮包时,或是去公司上班时,还是其他时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蓝色和淡黄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
以《花样年华》后现代色彩运用手法看广告后现代风格作为与现代主义逆反的意识形态,成为现今消费意识的最佳艺术代表。
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影视与设计中最具特征设计之席。
后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最早出现于1934年德?奥尼斯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
形容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具有与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
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美国学者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最符合晚期资本主义环球经济体系的意识形态。
消费意识横扫一切,所有文化都成了商品,重要的是包装、表面化和易于复制。
《花样年华》中的后现代色彩运用后现代世界就像一个环球性的巨型超级市场。
电影制作者可以做的只是不断运行类型、情节、故事的回环应用。
这一种剧作态度,相异于现代艺术电影的剧作及美学观念。
正如《花样年华》的叙事策略,兼用了流行电影类型加以“文化电影”的包装,走上艺术和商业的钢丝,力求平衡。
《花样年华》整体采用慢速平移摄影配以摇晃的镜头和不只是连戏剪接的剪辑观念。
导演有意识的将剧情顺序打乱,成为一个个单独的故事元素,但每个元素之间却又恰到好处的若即若离充满暧昧的彼此联系。
碎片式的展现整个剧情,虽然没有直接讲述故事,却处处都是故事。
瑰丽印象式的灯光应用与色彩,配合剧作内容、主题特色这些方面的一些因素,充分的理清影片的脉络和风格。
长镜头的古典与慢镜头的暧昧相得益彰。
背景音乐与苏丽珍的旗袍,在昏暗的画面中,缠绵悠结,情动而曲生,渲染着怀旧迷茫未知与忧愁的情绪。
更是凸显了王家卫作为后现代电影的创作者,力求打破固有艺术的前卫感。
也正是这样的后现代精神,使得《花样年华》在无视情节剧的叙事规律,对形式和材料自由处理,更加人工化,打破因果链条和封闭式、循环式的叙事结构,没有完整的故事和起承转合,但是她所呈现的生活化倾向,继承了“新浪潮”的革新精神。
电影中多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是黑暗的,或站或是坐,或者从黑暗中来,又走进黑暗中去。
《花样年华》是中国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于2000年上映,主演有梁朝伟、张曼玉、刘嘉玲等。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孤独的故事,围绕着两位年轻的男女在香港的相遇、失落和离别展开。
影片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独特的叙事方式
影片采用了王家卫一贯的独特叙事方式,采用多线索、跳跃的时间顺序,将故事进行了拆分、重组。
整个电影像是一场时间的漩涡,不仅描绘了年轻人的青春时光,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变革。
2.独特的色彩运用
影片中采用了大量的暖色调,营造出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旧时氛围。
同时,王家卫还使用了类似于切尔诺贝利的闪光效果,以及各种特殊的过渡效果,让整个电影的画面显得很特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独特的音乐运用
影片的音乐由陈奕迅和葛兆恩等多位音乐人共同创作,整个电影的音乐采用了大量的爵士和流行音乐,增强了影片的时代感和个性。
除了艺术特色外,影片还涉及到了很多哲学和文化内涵。
例如,影片中关于时间和记忆的探讨,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都是电影的重要主题。
同时,影片也通过情节的铺陈,反映了当时香港社会的变迁和矛盾。
这些深度的内涵让电影不仅仅是一部青春励志片,更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化作品。
总之,《花样年华》是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色彩运用和音乐创作,让人们看到了不同于以往的电影艺术表达方式,同时也在文化和哲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和思考。
论电影《花样年华》的独特艺术风格、通过色彩运用暗示主题色彩是电影《花样年华》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
首先,王家卫在电影中大量运用色彩的铺陈。
本片的主色调是灰绿色与鲜红色,两种属于不同色系的颜色对比突出了内在差别。
色彩铺陈从某种角度说是利用大块的颜色及其形成的基调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
这种铺陈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影片的布景呈现出大色块,影响着整个电影的主旋律。
例如,在灯光的照耀下, 整个楼梯显现出不一样的昏黄色。
在这种大色块的影响之下,影片不可避免地带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回忆感。
正是这种带回忆性质的画面使得整部作品都蒙上看似一层伤感的阴影。
而行走其间的男女主人公的内在情绪也随着颜色的缓慢变化逐渐流露。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影片所营造的环境之中,会电影所刻画的“那个时代”以及主人公的情感。
另一方面,影片中的人物造型也大多以同色系为主,重在颜色的铺陈而少纷繁复杂之感。
男女主人公、孙太太、男主角的同事,等等,一系列人物在出场过程中大多保持着始终如一的外在造型。
孙太太的造型中,浓墨重彩的装束以及鲜艳夸张的造型充分突出了那个年代中年妇女的基本特点。
一方面她是男女主角最初关系即邻居关系建立的桥梁,另一方面她又是以道德卫士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中。
影片中她充满暗示性地对女主角说年轻人应该懂得自爱,不应该过多在外应酬。
从这里可以看出外在的道德约束是男女主角之间不可逾越的束缚。
而此时,孙太太的造型较为夸张,造型中的整体色彩以鲜艳为主。
在她造型中的危险气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外在的颜色铺陈。
其次,电影《花样年华》中大量运用明暗以及各种色彩的对比。
整体色调的明暗对比以及女主服饰色彩与周围颜色的对比对于暗示主题有很大的提示作用。
影片自身在明暗对比较多,暗示了整个影片的整体主题。
影片常常出现较长的黑暗过渡或者明暗定格,这在无形中放慢了影片的整体速度而给予观众更多思考的空间。
例如,在男女主角在不同的地方听着收音机中周璇演唱的《花样年华》,而这一歌曲却是女主角的丈夫送给女主角的生日礼物。
电影《花样年华》中色彩赏析色彩作为电影美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不仅烘托了电影的意境,而且渲染了电影的张力和视觉效果。
色彩设计为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动力,而电影剧本创作为色彩设计指明了方向。
电影设计中的色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影艺术的水准,决定着电影画面的整体质量。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视觉型影视作品越来越得到观众的青睐。
在以后的影视创作中,美术师优先考虑的将是色彩和色调的选择问题,他需要从影片的整体效果出发去调和色彩。
电影中的色彩不仅是烘托故事主题的重要元素,而且还是全片情节推进的主要线索。
影视作品往往会借助于色彩语言的发挥来烘托角色的内心世界, 对于不同的角色往往对应有不同的颜色。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灰暗基调电影《花样年华》将那个年代的故事在舒缓的节奏中展开,故事围绕婚外恋推进,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一段欲罢不能的苦涩爱情故事。
王家卫导演的这部电影独具特色,在拍摄过程中,他很少用明亮色彩来进行铺陈,而以暗灰色为主色调展开拍摄,视觉差别不是很突出。
从一定意义上讲,色彩铺陈通常会借助于色彩基调来烘托角色内心的感情,可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首先,电影经常选择大色块景来布置场景,进而烘托全片的主旋律。
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微弱的灯光照耀下的楼梯,在色彩的烘托下笼罩着一层若隐若现的朦胧感,渲染了影片主人公内心的伤感,同时也流露了男女主人公似有似无的感情。
再者,电影花样年华》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选择同色系进行色彩铺陈,弱化了那种复杂难以捉摸的感情。
电影《花样年华》比较强调暗色系的运用。
影片整体色调之间的明暗对比,为女主角的服饰色彩及周围环境的色彩暗示主体提供了很多帮助。
影片借助于主体的暗示,将片中的场景多设置为明暗过渡的色调,无形之中渲染了全片的感情色彩,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时间。
如在不同的场所,男女主人公在同一时间听着同一首曲子,而这首曲子恰恰是女主人公丈夫在她生日的时候为她点的歌。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持续时间很长:女主人公的脸缓慢转向男主人公,却又突然扭了回来,久久未动。
论电影《花样年华》的独特艺术风格
王蒲新乡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 电影《花样年华》以舒缓均匀的节奏,展示了“那个年代”的故事。
从宏观角度看,本片以婚外恋为题材,讲述了一段爱而不能、欲而不得的故事。
然而,在平缓而高超的叙事技巧下,王家卫将本片的主题提升到个人情感倾诉的渴望与秘密的保守上,而不是简单定位于男女主角的情爱故事中。
这种主题的升华与王家卫本
人个人创作与思考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如此,电影《花样年华》才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本文从电影《花样年华》的色彩、服饰、道具、音乐以及简单叙事的手法运用等方面分析其艺术风格,以研究其成为经典的内在原因。
王家卫;《花样年华》;艺术风格
@@[1]刘璐.年华如花岁月似水——谈喜欢的电影《花样年华》[J].世界电影之窗,2007( 05).
@@[2]余楠.和王家卫一起修复我们的寂寞[J].新世纪周刊,2009(09).
@@[3]王明生,张桦.简析王家卫后现代语境下的电影元素[J].丽水学院学报,2009(03).
[作者简介]王蒲(1978-),女,河南新乡人,硕士,新乡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
论电影《花样年华》的独特艺术风格
作者:王蒲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刊名:
电影文学
英文刊名:Film Literature
年,卷(期):2011(2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ywx201123028.aspx。
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是一部由王家卫执导的经典电影,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精美
的视觉效果而闻名。
影片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以及两个情感错综复杂的
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恨情仇。
首先,我要说的是影片的视觉效果。
王家卫导演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和色彩运用,将香港的繁华与孤寂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沧桑之中。
尤其是电影中的服装和场景设计,都让人印象深刻,仿佛一幅幅精美的油画。
其次,影片的叙事方式也是其独特之处。
王家卫导演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
主角们的爱情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巧妙地运用了时间跳跃和回忆碎片的拼接,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和联想,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和深度。
最重要的是,影片所展现的爱情主题让人深有共鸣。
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的迷茫和孤独,触动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电影中的情感细腻而真实,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总的来说,电影《花样年华》以其精美的视觉效果、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
情感主题,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它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得到了美的享受,更加深了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这部电影将会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一部永恒的经典。
浪漫的东方古典神韵——《花样年华》的视觉效果分析电影《花样年华》以舒缓均匀的视听节奏,讲述了一个“第叁者”的爱情故事。
从宏观角度看,本片以婚恋为题材,是一段爱而不能、欲而不得的故事。
然而,在平缓而高超的叙事技巧下,王家卫将本片的主题提升到个人情感倾诉的渴望与秘密的保守上,而不是简单定位于男女主角的情爱故事中。
在影片中导演通过不断变化的旗袍颜色与暗淡的画面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整部影片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
一、抒情浪漫的怀旧气息《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的感情经典剧作,这部影片在表达上具有东方人特有的独特风格,情感的表达具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细腻和含蓄。
委婉摇曳的旗袍,暖灰色昏黄的路灯,淅淅沥沥的雨声,欲说还休的肢体语言,肆意流淌的舒缓音乐,这是《花样年华》最初留给观众的印象。
这些塑造影片效果的手段,使得《花样年华》以独特的画面美感冲击着人们的视觉,触及人内心的深层情怀。
影片中的场景营造更是不容忽视,有灰暗的上海旧阁楼,有些陈旧的车,古朴的弄堂口,潮湿的弄堂小道,这样的怀旧气氛为人物的心理刻画作了很好的铺垫,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众多场景和道具,都能触动人的心灵,这样的场景设计似乎成为王家卫电影独特的风景。
二、高贵与传统并存的旗袍穿着女主角身上的旗袍变换无疑是本片中最大的亮点。
首先,作为民族的传统服饰,旗袍在展现女性优雅气质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
而色彩纷繁、不断变化的旗袍在本片中与客观布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人物心理以及情感变化更具有表现力。
旗袍是高贵与传统的代言,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女主角的内在性格。
女主角的内心是寂寞而高贵的,然而她骨子里却是传统的,不论是漫步于街头还是停靠在墙壁边,抑或是行走在楼梯间,女主角总是婀娜多姿款款深情。
而女主角对道德的恪守并不是凭空而现的,是有其深刻渊源暗示的。
女主角人物性格的形成除了依赖于演员自身细节的把握,更是依赖于导演王家卫的整体塑造。
而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服饰旗袍的暗示作用不可小觑。
电影《花样年华》中色彩赏析色彩作为电影美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不仅烘托了电影的意境,而且渲染了电影的张力和视觉效果。
色彩设计为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动力,而电影剧本创作为色彩设计指明了方向。
电影设计中的色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影艺术的水准,决定着电影画面的整体质量。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视觉型影视作品越来越得到观众的青睐。
在以后的影视创作中,美术师优先考虑的将是色彩和色调的选择问题,他需要从影片的整体效果岀发去调和色彩。
电影中的色彩不仅是烘托故事主题的重要元素, 而且还是全片情节推进的主要线索。
影视作品往往会借助于色彩语言的发挥来烘托角色的内心世界, 对于不同的角色往往对应有不同的颜色。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灰暗基调电影《花样年华》将那个年代的故事在舒缓的节奏中展开,故事围绕婚外恋推进,讲述了男女主人公一段欲罢不能的苦涩爱情故事。
王家卫导演的这部电影独具特色,在拍摄过程中,他很少用明亮色彩来进行铺陈,而以暗灰色为主色调展开拍摄,视觉差别不是很突岀。
从一定意义上讲,色彩铺陈通常会借助于色彩基调来烘托角色内心的感情,可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首先,电影经常选择大色块景来布置场景,进而烘托全片的主旋律。
在电影《花样年华》中,微弱的灯光照耀下的楼梯,在色彩的烘托下笼罩着一层若隐若现的朦胧感,渲染了影片主人公内心的伤感,同时也流露了男女主人公似有似无的感情。
再者,电影花样年华》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选择同色系进行色彩铺陈,弱化了那种复杂难以捉摸的感情。
电影《花样年华》比较强调暗色系的运用。
影片整体色调之间的明暗对比,为女主角的服饰色彩及周围环境的色彩暗示主体提供了很多帮助。
影片借助于主体的暗示,将片中的场景多设置为明暗过渡的色调,无形之中渲染了全片的感情色彩,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时间。
如在不同的场所,男女主人公在同一时间听着同一首曲子,而这首曲子恰恰是女主人公丈夫在她生日的时候为她点的歌。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持续时间很长:女主人公的脸缓慢转向男主人公,却又突然扭了回来,久久未动。
这个场景中男女主人公的对白与动作并不多,这些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明暗过渡的转场黑暗地带,它主要是为了给观众提供足够的时间去思索男女主人公当时的心境。
至于影片对男女主人公的特写画面,多选择暗色调,这也为影片中的主角发泄内心的郁闷做了很好的铺垫,刻画了男女主人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与道德约束抗争的那种复杂心理。
二、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色彩寓意电影中的色彩元素已经由20世纪最初的黑白色调发展到了今天的多彩色调。
如果说黑白色影片会显得略加苍白,那么当今的多色彩的应用会使画面更加夺目。
无论在什么艺术中,色彩都有着其独特的表现力。
电影创作往往会通过美术色彩的应用来烘托影片的主题,彰显影片的魅力。
随着影视创作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影片的欣赏标准也越来越高,这也间接导致了多彩影片的产生。
电影中色彩的变化也渲染着主人公的情感波动,因此,影片中色彩的应用将会直接影响影片及导演的受欢迎程度。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中,以灰色为主色调,并辅以黑白暗色系背景,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使故事情节的推进显得顺理成章。
影片中女主人公的多彩的旗袍形象烘托了其内心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对其性格的暗示也恰如其分。
通过明暗交线,光影为影片勾勒岀了浓重的色彩,与其说这是一种视觉享受,不如说它是一种独特的叙事手段。
除了影片背景的暗色系外,片中女主角身上穿的旗袍无疑将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它是女性优雅气质的象征。
旗袍的鲜艳色彩与影片背景的暗色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表现得十分透彻。
吸引观众的思考。
故事发生在20世纪成为整部影片的最大亮点。
在中国文化中,旗袍相对于其他服饰60年代,在当时,旗袍象征着传统与高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女主人公其实骨子里透着传统的气息,但她的内心却寂寞而高贵。
旗袍是影片女主人公惟一的服饰,无论是在街头巷尾漫步,还是在走廊楼梯,她的这种高贵的气质都流露得淋漓尽致。
也正是受到这份高贵气质的约束,才使女主人公控制住了内心的欲望,一直坚持着那份高贵。
此外,社会道德的约束与女主人公的传统观念也是导致男主人公感情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女主人公的传统保守观念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这在影片中无时无刻不在暗示着。
影片中女主人公反复脱换旗袍,色彩也一变再变,这暗示着女主人公内心的感情波动及情节发展。
旗袍的浅色系与影片背景的暗色系相互协调,为影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在影片中,孤独街道往往会与幽暗的路灯同时岀现,在暗淡的路灯映衬下,男女主人公的表情朦胧却深刻;而铁栅栏则从另一个角度暗示了在那个年代婚外恋是十分可耻的,它的言外之意是婚外恋应该被约束。
偶尔的瓢泼大雨更是烘托了在那样一个年代,陷入婚外恋的男女主人公那种欲罢不能的复杂情感。
在整部影片中,不同的情景中出现的人物角色也有不同。
比如孙太太,她比较喜欢浓妆艳抹,影片中对她的造型也略显夸张,不过成功彰显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特质。
在整部影片中,她经常暗示年轻女子应该自尊自爱,切莫触及道德的底线,要以家庭为重。
孙太太的人物造型比较夸张,在影片中对她的修饰多采用鲜艳的色调,她的夸张造型及危险气息多源于影片对她的色彩铺陈。
三、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色彩设置色彩牵动着整部影片的灵魂。
每一个完美的电影镜头,不仅需要清晰的画面、经典的构图,细腻而真实的色彩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
色彩是影视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视觉元素。
如果影片中缺乏色彩的设计,我们就无法享受影片中震撼的视觉冲击力,无法领略那种唯美的精彩场面。
有些影片会通过“色彩叙事”的手段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为故事情节的推进营造艺术氛围,实现与观众的共鸣,使观众可以切身体验故事情节。
色彩构图可以为影片创造一种清晰且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其存在形式、面积对比及表面结构等元素是影像色彩的关键因素,需要慎重考虑这些元素。
除此之外,影视创作中色彩的方向、位置及分布也是构成画了解大众的品位,所以将色彩运用得恰到好处。
影片中经常会岀现街道等场景,幽长的街道两旁昏暗的路灯,还有那冷色调的铁栅栏,在这种色彩的勾勒下的男女主人公进行着他们的交谈,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很自然地体现在了色彩的勾勒中。
低沉的音乐响了起来,女主人公穿着旗袍在街道上摇曳、舞蹈,给观众以无限的遐想与思考。
即使是细雨,也会给男女主人公的特殊情感带来面的主要因素。
导演王家卫强调色彩的运用,因为他很种朦胧的艺术感。
在影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相对比较私密的场景,如暗色系的餐厅,这是除了朦胧的雨巷外男女主人公交谈的第二场景,这里环境幽暗却清静,能够创造出一种别具心裁的色彩意境,没有其他,只有两个主人公的对白。
而影片的人物造型也完全来自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背景,男主人公的出现往往都是暗灰色的西装,而女主人公则每个场景都会换一种旗袍,而且他们的发型设计也都是上个世纪旧香港的经典,再加上他们的眼神交流,给观众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在影片中,王家卫导演通过综合分析观众的欣赏品位,认真指导了影片的美术及灯光设计。
影片中除了旗袍外,还经常伴有暗色的路灯与淅沥的小雨。
在暗淡的路灯下,伴着那悠扬的曲子,男女主人公出现在淅沥的小雨中,无 需过多的语言描述,男女主人公那种浓郁的感情已经 被观众真切感受到了。
因此,色彩的搭配在电影美术设计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通过多种不同色彩的有目的的组合,影片创作出了多种色彩形态,其中包括电影整体的色彩结构与各个镜头的色彩结构。
在 一定意义上说,色彩形态其实讲的是观念形态。
影片中,美术师结合多种色彩元素进行美术设计进而形成了电影整体形态。
色彩 是电影美术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设计环节, 它有着自己的风格。
所 谓电 影的色彩风格,其实就是指某位或某几位具有共性的导演受到文化背景、色 彩观念的影响,在进行美术色彩设计时形成的一种稳定性习惯。
这里的文化 背景主要是指地域文化及民族风俗等因素。
对于导演而言,一定要有自己的 电影色彩风格,能够将民族情感、文化背景、地域象征等因素融入自己的影 片当中。
而且 导演的色彩观念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影片的发展。
成长环境的不 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导演对色彩风格的认识和解读,进而间接影响其影视创作的风格。
中,色彩决定着影片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诠释主人公的内心特征,还可以为观 众展现独在电影《花样年华》 影片营造良好的故事氛围, 特的地域特色与时代情感。
色彩是推动电影美术设计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动 力。
四、结语在电影《花样年华》中,虽然没有缤纷的场景、华丽的服饰和璀璨的灯光来渲染影片气氛,但导演王家卫却别具匠心,用暗色调来烘托影片氛围,独辟蹊径,为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简单的场景布置、女主人公华丽的造型、典雅的旗袍、暗淡的灯光等,都是一种唯美的色彩艺术。
对于一部好电影来说,演员的全情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美术创作中的色彩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根据影片场景与剧情的变换,有针对性地进行色彩设计,可以使影片更具美感。
电影艺术还在不断地成长,而色彩设计的创新无疑将会提高未来影视作品的艺术水准,使其效果更加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