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都市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5
景观都市主义视野下建筑设计原则初探The research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principles based on the view oflandscape urbanism李博勰1徐点点2摘要:将景观作为城市载体的景观都市主义自诞生以来对各设计领域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论述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但针对建筑设计原则的讨论尚属空白。
本文基于该理论针对建筑设计实践提出建筑与景观一体化、植物种植一体化、建筑中介空间设计一体化与建筑室内外空间转置等设计原则,以期推动该理论与建筑实践的结合并对城市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建筑设计;设计原则Abstract: Since its birth, Landscape urbanism had an impact in the design field,and the discussion of this area also showed a flourishing trend, but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still blank. This article is talking about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principles,which are principles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integration, principles of plants growing integration,principles of building in-between space designintegration and principles of transposing the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 and wanting to promote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y and architectural practice in order t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urban construction.Keyword:Landscape Urbanism; Architectural design; Design Principles1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4)2作者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5)0引言无论是现代主义城市的功能生成形式,还是资本主义城市房地产机制下的金融主导形式[1],传统的城市设计理论和建筑学建构方法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时都显得力不从心,急需一种建立在生态规划原理之上,综合而统筹的新途径加以应对[2]。
设计与理论 DESIGN & THEORY景观都市主义研究—理论模型与技术策略陈洁萍 葛明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收稿日期:2010-09-26摘要/试图建立一种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模型—景观模型;发展操作性景观都市技术策略,拓展地图术(Mapping)的功能;并以南京为例针对城市空墟及变迁的基础设施区域提出技术应用的框架。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模型 地图术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establish a kind of theoretical model for landscape urbanism, to develop the practical technical t a c t i c s f o r l a n d s c a p e c i t y, t o e x p a n d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m a p p i n g ”, a n d t o p r o p o s e a technical frame for application by case study o n u r b a n v o i d a n d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b a s i c facilities in Nanjing.KEY WORDS/ Landscape Urbanism, scape-model, mapping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体现了当代城市与建筑学科发展中的景观学转向,同时它还体现了一种方法论转向。
目前其研究手段十分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 特定框架的针对性研究。
如英国AA School 开设的景观都市主义研究计划,致力于建立一套媒介、系统、原型、计划、文脉的框架研究体系[1];斯坦·艾伦(Stan Allen) 开展的场域理论(Field theory)研究;埃森曼(Peter Eisenman) 根据后结构主义哲学开展了场地的“踪迹”(trace)研究(图1)。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下恢复性景观设计的探讨杜雨雯(苏州科技大学,江苏苏州215000)景观都市主义作为一个持续发展的理论,在前进的同时也可以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有效结合。
恢复性景观原本以改善人体心理、生理压力为主,通过吸收融合了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特点,探讨恢复性景观向整体生态环境发展的可能性,更多关注整体人文环境的发展与改善,从而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都市主义;恢复性景观;可持续发展;跨学科和关注,也为在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下恢复性景观设计的探讨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2恢复性景观设计方法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享受便利、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因为压力和竞争的加剧产生了生理和心理上不同程度的压力。
在这种大环境的促使和带动下,恢复性景观实践在国内外盛行。
很多专家学者针对其总结归纳出了主要的设计方法。
2.1通过刺激感官进行设计很多疗愈景观通过对视、听、嗅、触等多种感官进行刺激来达到缓解居民压力,带来心理愉悦。
例如美国芝加哥植物园内的比勒体验花园,它由设计师杰弗里和芝加哥植物园园艺治疗中心主任基恩共同设计,并于1999年建成[4]。
花园由“一轴、两点、两廊和两区”构成,这样的构造可以让空间更加通透且不会造成人流拥堵。
无障碍景观设施和专门的五感体验区体现了设计师考虑到所有不同类别的人群,体验区内部植物丰富,凭借质感、气味、色彩等带给人们丰富的感官体验。
园内还有实践区可以促使人们亲身加入,大大激发了参观游客的热情。
但是专门利用感官来缓解人群压力的场所为数不多,这种类型的体验花园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且大多占地不大,大面积大体量的景观设计可能无法运用这种方法。
2.2通过景观分类进行设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师生通过对不同校园景观(广场景观、林地景观、花田景观、水体景观)进行多种恢复性指标测试,包括简式心境状态量表(Brief Profile of Mood States.简称BPOMS )、状态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简称S-AI )和知觉环境恢复量表(Perceived Environmental Recovery Scale ,简称PRS 量表),并进行多方文献参考,从而在分析论证后认为林地景观和水体景观对学生缓压、释压的效果最佳;而林颖萱等学者更进一步通过在台湾调研比较山体和水体发现,因为水流的声音也有部分恢复性效果,所以水体的恢复性潜力要高于山体[5]。
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以芝加哥千禧公园为例摘要: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作为现代建筑设计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此种思想能够集中天文、地理、环境、人文等方面,在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文化效益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的建设,促使建筑深深的印上现代标记。
而芝加哥千禧公园作为闻名世界的公园,其主要设计师从密歇根胡出发,再结合直接格人文风情基础上,将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充分贯彻在现实中,师德千禧公园与芝加哥这座城市的紧密在融合在一起,成为芝加哥的代表地标物和建筑物。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芝加哥千禧公园;现代建筑设计思想建筑思想一直是涉及生产生活的重要思想之一,同样建筑思想与时代文化思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潮流等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现代建筑思想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尤其是景观都市主义和城市生态学两种思想深刻影响了都市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发展。
而在长期的发展中,景观都市主义深刻的获得了城市景观设计师的喜爱,力图能够从建筑和风景园林的设计层面上,结合城市生态学的相关思想,构建出一种符合城市内涵文化,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简言之,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旨在能够保证设计的景观建筑物或者景观工程蕴含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保持基础上,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实现效益的最优化发挥,构建现代化的建筑设计思想。
一、芝加哥浅析公园中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的贯彻分析1、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介绍分析景观都市主义最早是由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副教授、现任哈佛大学风景园林系主任查尔斯•瓦尔德海姆于1997年正式提出的,该思想在提出支出的核心观点则是,在城市设计中,将景观放置在设计的首要位置,然后以整个城市的生态策略作为城市设计工作进行和一切问题解决的根本落脚点,而在城市设计中,不再单纯的应用建筑物,而是强化景观的替代建设,尤其是自然地理景观的天然塑造和先天应用,以此能够将景观建设成为决定城市形态和城市体验的最基本要素。
景观都市主义的起源与发展龚美雄【摘要】文中梳理景观都市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归纳了一系列相关理论的主要观点:建筑都市主义强调建筑决定城市的形态,忽视了城市的自然和生态过程;景观都市主义从晋观的角度来思考城市问题,景观成为决定城市形态和城市体验的最基本要素;生态都市主义倡导由“设计结合生态”到“设计生态”的转变;景观生态都市主义提出景观都市主义与城市生态学的融合。
重点剖析了拉·维莱特公园、纽约清泉公园和高线项目3个典型案例,旨在探索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The origin and trajectories of landscape urbanism was introduced, and the main viewpoints of a series of related theories were summarized. Architecture urbanism emphasizes that urban form was determined by architecture, which however ignores natur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of cities. Landscape urbanism believes that landscape is the most basic elements that determined the urban form and urban experience and triedto solve urban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urbanism advocates the change from "design combined with ecology"to "design ecology" . Landscape ecological urbanism proposes the integration of landscape urbanism and urban ecology. Three typical casesof La Villette Park in Paris, Fresh Kills Park Project and the High Line in New York were introduced. This paper aimed to explore potential inspira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urban transformation.【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年(卷),期】2012(010)004【总页数】4页(P60-63)【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概念;理论体系;实践【作者】龚美雄【作者单位】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 引言21世纪被称为“第1个城市的世纪”,是由于地球上首次有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地区。
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下的风景园林studio 教学分析作者:***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1年第09期[摘要]高校通常选择“形态—空间—文化—生态”的建筑教育理念。
但面对如今愈发繁杂的城市规划设计,高校风景园林教学设计由于缺少多视角、多学科、多技术为基础的协作教学,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用人要求。
针对于此,文章以西方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为载体,提出了以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为基础的风景园林studio教学,以期能通过多学科、多技术等的有机协调,切实解决风景园林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设计风景园林教学 studio教学模式studio教学分析studio来源于拉丁语studium,有研究与学习的含义,起源于中世纪协会制度,与现代化建筑专业studio课程接轨,是16世纪法国建筑学会构建二元教育体系的起始点。
Kuhn指出studio教学讲究的是整体性与异质性,在交叉学科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大重要手段。
洪波基于studio教学实践研究,指出studio教学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
袁琨认为studio教学可实现专业基础课程与设计课程的无缝衔接,有助于学生形成景观空间设计的正确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构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框架。
景观都市主义分析1997年瓦尔德海姆提出了景观都市主义概念,指出景观将会逐步代替建筑,演变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观打破了学科界限,发展成了可以观察和了解城市现状的透视镜,能作为城市重建的重要载体。
詹姆斯·科纳指出景观都市主义研究主题包含生态与城市过程、水平表層分阶、工作方法、想象力。
景观都市主义观点涉猎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系统、跨界、动态、基础设施、数据,等等。
由于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起源于国外,所以我国多数学者对与此相关的研究通常是对西方景观都市主义理论进行的翻译介绍,进行具体研究分析的并不是很多。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作者:廖跃春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9期摘 ; 要:景观都市主义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尤其是对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的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从景观都市主义的产生、概念以及“废弃景观”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广东中山岐江公园现状分析,以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分析中山岐江公园的改造理念和策略。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工业废弃地;中山岐江公园;生态修复中图分类号:TU986.2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276-01一、景观都市主义和“废弃景观”概述1.景观都市主义的产生。
景观都市主义是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新型理论,伴随着世界各地的城市不断地向其周边蔓延,而不是向空中发展,景观已渐渐取代了建筑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组织元素。
从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伴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造成了各种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利用废弃工厂成了欧美人民讨论的热点话题。
在这一阶段伯纳德?屈米参加1982 年在法国拉维莱特公园举办的设计竞赛的方案最能代表景观都市主义思想。
在1991年到2000年这段时间里,景观都市主义发展的比较缓慢。
2006年查尔斯·瓦尔德海姆出版了景观都市主义的代表作品《景观都市主义》,这本书广泛的收集了不同领域 14 位学者的力作,试图清晰地展现了这一迅速成长的“学术成果”的起源和宗旨.在这十几年中,景观都市主义已经成功的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媒介。
2.“废弃景观”的概述。
“废弃景观”(Drosscape)—词是美国景观设计师并拥有哈佛背景的学者—艾伦·伯格提出的,“废弃景观”具有一定的贬义性,暗含着“无用之物”和“废物”的意思,或者在人们新的意图下需要被重新打磨和包装等意思。
“废弃景观”指的是一种城市景观现象,这种现象指的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废弃土地或者土地资源浪费的一种情况,通常在新项目上马或者新价值观念出现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损坏或替代现状、产生浪费性使用的土地,因而产生上述的情况。
《景观设计学》专题——景观都市主义1.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①由Charles Waldheim 最先提出的,核心论点是:景观,而不是建筑更能决定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体验②景观都市主义关注人与自然占据同一空间的问题,以建造社会、文化环境彼此相互影响的动态的新型城市生态学。
都市系统与人类系统产生互动并相互影响,在此过程中产生以个充满活力的综合系统。
③景观都市主义针对传统都市设计在一系列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展开批判。
它意味着城市发展的另一种选择,为现代城市化提供了一种具有文化影响力,生态知识和经济可行性的新形势。
④景观都市主义认为景观设计是一个过程,强调时间的长期性和过程中与周围人群的互动性。
在设计过程的展示和大众的参与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使得设计的结果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
⑤在所有项目开始之初,景观优先考虑,景观设计师成为组织者和领导者,重新整合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⑥景观手段作为媒介,植物作为载体,成为整个场地复兴和再生的“种子”和催化剂,自然和生态的理念得以引入城市,即尊重场地的自然演变肌理,城市的发展融入到生态演变中。
⑦以较低的景观前期投入撬动整个地区的发展,从而推动场地的再生,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即能创造经济效益的景观,最终景观彻底代替建筑等等作为城市开发新秩序的最基本的元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基础设施。
2.为什么景观都市主义被学者、设计界广泛讨论?①因为其他学科如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越来越无法应对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②景观都市主义犹如窗外的惊雷,让景观设计学陡然惊醒:景观不是花园,景观不是园林,景观不是街头艺术品,景观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更确切的说是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生态过程,而非固定的形态,这是对由来已久的建筑都市主义的一种反动,一种“反规划”和“反设计”,也是城市设计对景观应有的回归。
③这一学说把景观设计学推到了城市设计的前台,可以认为是对景观和景观设计学的再发现,景观都市主义给了建筑学、景观设计学一次大融合的机会。
景观都市主义的运用【摘要】运用景观都市主义,对新城内河水系驳岸及两侧景观区域进行规划设计,融合当地文化,诠释新城生态自然的景观风貌。
【关键词】生态;文化;景观前言六合,古称棠邑,雨花石的故乡,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
六合新城东依滁河,以滨水风貌为城市特征;风貌区围绕23条道路展开,包括滁河右岸(新城段)风光带、中央公园、新城内河水系景观带;景观设计重在“理水现水”,以“水”为主述对象,通过对新城相关上位规划设计的解读,基地条件的分析,景观设计以新城的“新”字为,着力表达与老城既区别又联系的景观内容。
设计以“花漫棠邑、水润新城”为主题,将文化内涵、都市生活、生态建设三者合而为一。
一、项目概况:新城内河水系,通过泵站与滁河相连。
依托原有自然水系规划,形成“三湖五河”的新城内河水网格局。
包括:中央公园“雨花湖”、茉湖、莉湖、竹林河、桥西河、林场河、毛营河、丁字河;景观设计以莉湖、茉湖两大湖区为重点,内河以带状景观空间进行过渡。
二、规划策略:内河水系规划形成以“文化、商业、生态”为主要特征,三足鼎立的大水岸空间格局。
滨水景观带以文为魂、以水为脉、以青为体,体现六合新城城水相拥,绿脉相融的青城、青水、青岸的城市景观形态。
以湖为核心,将“茉湖”“莉湖”与中央公园一起,共同构建“新城水韵客厅”——茉湖商业景观区域、莉湖生态景观区域、中央公园文化景观区域;以满足新城居民健身休闲、文化娱乐、生态养生的功能。
内河水系景观带与道路景观带相辅相成,形成新城“城市林荫道”,并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理论,构建景观基础设施——新城绿色通道的基本框架,同时将地域文化与生态设计相结合,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游憩空间。
(图1)三、总体布局:新城景观整体布局以滁河右岸风光带为依托,内河水系内部道路为骨架,形成了“一轴三带三片,一环四区一弧,多线多点”的新城景观网络。
内河水系景观部分以“两湖为心,四脉相融,多点镶嵌,交相辉映”的景观结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