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景观主义-俞孔坚
- 格式:docx
- 大小:16.68 KB
- 文档页数:3
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大师及其代表作品赏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景观设计师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本文搜集2016年国际著名景观设计师及他们的代表作品,供大家参考学习。
【俞孔坚】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
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主要成就:2013年主持设计的“迁安三里河绿道”获2013年ASLA荣誉设计奖;2012年主持设计的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荣获ASLA专业组,综合设计类杰出奖;这是俞教授的作品第9次获得ASLA年度奖,第二次获得杰出奖;俞孔坚设计的雨水公园获2012全美景观设计杰出奖。
……代表作品:飘浮的花园-黄岩永宁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中山岐江公园、四川都江堰水文化广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
【杜昀】杜昀,1988年学成于清华,实践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国著名滨水景观设计师、国际室内设计协会会员、美国景观建筑协会会员、深圳市规划国土局,专家库成员。
2001年与刘红蕾共同创办“毕路德建筑顾问有限公司”,目前已达20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机构。
他成功的整合了规划、建筑、室内及景观各个团队的协调交流和联合设计,堪称设计行业的开拓性创举,在致力于创造一体性设计环境的同时,更保证了项目的完美品质。
主要成就:2015年10月,主持设计的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喜获2015“WAN Waterfront滨水设计大奖”;2015年3月,主持设计的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r荣获首届深圳创意设计七彩奖建筑/空间类优秀奖;2015年1月,主持设计的遂宁五彩滨江景观公园荣获中国“建筑新传媒奖”景观设计大奖;2015年4月,主持设计的宝能丹霞山旅游度假区荣获“美居奖”中国最美旅游度假区;2013年8月,主持设计的阆中市李家坝、杨家坝、林家坝地块城市设计荣获全国人居经典规划金奖;2013年7月,主持设计的南海意库荣获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代表作品:恒大海花岛商业街景观设计、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遂宁五彩缤纷路景观公园、长白山森林温泉项目景观设计、汉中天汉文化公园、阆中市李家坝、杨家坝、凌家坝地块概念规划设计、苍溪杜里坝滨水景观规划等。
秦皇岛汤河公园在城市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自然河道的渠化和硬化以及“美化”运动在中国大小城市中方兴未艾,这是一种悲哀,我们完全可以有更明智的城市河流改造和利用方式。
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最少量地改变原有地形和植被以及历史遗留的人文痕迹,同时满足城市人的休闲活动需要,创造一种当代人的景观体验空间。
方案在完全保留原有河流生态廊道的绿色基底上,引入一条以钢为材料的红色飘带。
它整合了包括漫步、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标本种植、灯光等功能和设施需要,用最少的干预,获得都市人对绿色环境的最大需求。
基本信息类别:城市公园与绿地规模:20公顷建成:2006年7月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汤河两岸特色:秦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滨海旅游城市,汤河位于秦皇岛市区西部,因其上游有汤泉而得名。
本项目位于海港区西北,汤河的下游河段两岸,北起北环路海阳桥、南至黄河道港城大街桥,该段长约1公里左右,设计范围总面积约20公顷。
汤河为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场地的下游有一防潮蓄水闸,建于60-70年代,拦蓄上游来水并向市建设过程汤河公园位于海港区西部,南临河北大街,东临汤河,总面积64000平方米。
1992年建园时,完成了拆迁、土地平整、水管铺设等基础工作,栽植各种乔灌木6456株、草坪7300平方米,摆放盆花5000余盆,汤河公园初具规模。
1995年,重新维修了汤河公园解放纪念碑,新建了公园大门。
1997年修建汤河公园花圃。
1999年又投资34万元,兴建占地2000平方米的牡丹园,栽植30多个品种的牡丹2000株,铺设园路510平方米,播草18912平方米,栽植紫叶小檗、小叶黄杨10000余株,挖土方700立方米。
2000年,结合“营造城市森林”活动,完成了汤河公园的续建,拆除实体围墙364米,安装了欧式仿古护栏和园门,点缀了彩色灯饰,改造了园南侧绿地5000平方米,栽植金叶女贞3500株,各种花卉1980盆,修复门前路面300平方米;拆除公园办公用房300平方米,改造周围绿地,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月季园,栽植月季3500株,铺设园路400平方米;组织发动社会各界在园北侧纪念碑周围栽植了“二十一世纪纪念林”,栽植各种乔灌木2575株,改造绿地5000平方米,播种草坪5000平方米;配合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在园东侧设置安装“健身走廊”2套,满足了周围居民健身娱乐的需求。
俞孔坚的景观设计理念
俞孔坚是中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其创作理念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思维,强调“自然、人文、创新”的整合,注重产品化、市场化和文化内涵的结合。
首先,俞孔坚强调“自然性”,认为景观设计应以自然为基础,融入自然的元素与质感。
他坚持把自然优先,让自然成为景观设计的核心与灵魂。
在景观设计中,俞孔坚善于运用自然元素,享受自然的美好,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其次,俞孔坚注重“人文性”,认为景观设计必须以人为中心,通过设计与营造,创造人们居住的舒适空间,强调空间与人的互动。
他在景观设计中,注重人的感受,强调设计的人性化与人文化,使景观设计成为一个引领生活方式、传达文化内涵的载体。
最后,俞孔坚追求“创新性”,认为设计一定要有创意与创新,注重设计的表达性、艺术性与价值性。
他在景观设计中,不断创新,创造具有现代感的设计风格,尤其擅长在设计中融入多元文化,让景观设计成为多样性与和谐共生的代表。
中共中央党校东区景观设计在中共中央党校这样的非常地方,营造一个寻常景观。
简洁的条带状肌理,显现场地上曾经寻常百姓人家的痕迹、生态化的水岸和下垫面设计,为城市景观设计探寻技术解决途径,野草的大量使用彰显乡土与生态意识。
一、现状背景:一个非常的地方作为培养中国执政党高层官员的非常之地,中共中央党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之北侧。
现址校园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
目前总占地102余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布局基本为中轴对称。
主体建筑群从南门开始,一线展开,由此分隔东西两大园区.西部园区已建成,为仿古山水园林,湖石拱桥,曲径通幽,亭台楼阁其间点缀;东部园区原为小学校区、家属区和营房区构成的平房区。
场地基本肌理为四合院落.这些平房在近年来的校园扩建和改建过程中被逐渐拆掉.东区的园林曲水已经延伸到西区,湖石和花岗岩水岸也随之而至,营造水景园林可谓不遗余力.针对这样的非常地方,委托方的期望也非常之高,“全国样板,国家典范,世界一流”被作为评价设计好坏的标准,并决心不惜代价,期待着“非常景观”的营建.所以,一个月后,当设计者将一个“寻常景观”的方案呈示给校方的时候,具体管理部门的人员都担心:“这样寻常的方案能被决策者接受吗?”——它既没有威严的轴线和奇特的构图,也没有金碧辉煌或精致玲珑的园林建筑;既没有大树和怪石,也没有花坛和浮雕;既没有奇花异卉的装点,也没有花岗岩汉自玉的铺陈,一切都是普通而价廉的。
令人庆幸的是,在一个由建设部、科技部领导和党校决策者组成的评审会上,这个以构图简洁、野草繁茂、造价低廉为特点的“寻常景观”,却被顺利地接纳了,并在一年之后变成了现实。
二、问题与挑战场地现状有众多问题,给设计者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与机会:(1)场地毗邻学院宿舍区,是晨读和傍晚散步的好去处。
如何满足这一功能,是设计是否“有用”的评判标准。
(2)场地上有许多树木,包括毛自杨、刺槐、白蜡等,它们是原有景观的历史遗存。
如何保留场地林木,并有机地结合到新的设计中。
俞孔坚获年度特别贡献奖俞孔坚获年度特别贡献奖10月12日,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指导,中国绿化基金会、人民网、绿色中国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2021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
2021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各奖项获得者揭晓。
其中,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院院长俞孔坚获特别贡献奖。
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全国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
1998年创办国家甲级规划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已成为350多人的国际知名设计院。
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俞孔坚的城市和景观设计作品遍布全国和海外,曾九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五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两次获得全球最佳景观奖,两次获得国际青年建筑师优秀奖,三次获世界滨水设计杰出奖,并获2021年世界建筑奖, 2021年ULI全球杰出奖,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组委会给出的颁奖词为:他是一位具有国际声誉的景观设计学家,多次获得全球性奖项;他的作品充满生态和人文的精神,他倡导“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
他创办的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不仅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知名设计院,并促成了景观设计师这一新职业的认定,为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俞孔坚发表获奖感言时说,非常高兴,但同时又掩盖不了内心的忧虑,为什么?我看到的是江河在消失,湿地在死亡,地下水在下降,雾霾越来越严重,所以我想用我的知识来唤醒更多人的忧患,用我的技术和技艺来设计我们生态美丽的家园。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俞孔坚摘要: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
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的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
在理论和实践上包括:地方性,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让自然做功和显露自然等4条基本原理。
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生态设计应该是经济的,也必须是美的。
关键字:生态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生态城市;可持续景观Ecological Design for Landscape and City: Concepts and PrinciplesYU Kong-jian; LI Di-hua; JI Qing-pingAbstract:"Any form of design that minimize environmentally destructive impacts by integrating itself with living processes"is ecological design. The ecological design for landscape and city reflects the new ideal of human being,and new aesthetics and values: to be friendly with nature and to cooperate with nature. Four basic principles are discussed: design with place,design with prudence,design with nature and make nature visible. Ecological design is not luxury but necessary and not a product but a process. Design is an ethic of designers. Ecological design must be beautiful and economic。
景观都市主义:是新酒还是陈醋?
收藏| 分类: | 查看: 1437 | 评论(10)
长期以来,建筑物决定城市的形态,而城市被当做放大的建筑来设计。
从文艺复兴时期城市作为艺术品和图案,到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关于城市的模式和设计理论都是以建筑和建筑学为基础的。
管道、路网和各种铺装构成没有生命的灰色基础设施连接一个个同样没有生命的建筑,规范着人们的活动,定义着所谓城市和城市性(urbanism)。
这种城市和城市设计理论可以被称为建筑城市学或建筑城市主义(Architecture Urbanism)。
这种主流意识主导了设计学院的课程和实际的工程项目。
其后果是我们看到的城市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忽视、对城市空间系统的吝啬、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与冲突,城市形态的随意与混乱等等。
城市由单个物体主导,典型的例证是各种标志性建筑堆砌而成的上海浦东和北京及迪拜近年来的城市建设。
建筑都市主义正使城市走向荒诞不经。
在过去10年内,一种新的关于城市和城市设计的理论——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开始在北美和欧洲的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领域开始被议论、被宣扬、并广受学生们的欢迎。
景观都市主义的核心论点是:景观,而不是建筑,更能决定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体验。
这一观点把景观设计学推到了城市设计的前台,可以认为是对景观和景观设计学的再发现。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景观的这次再发现,主要是由建筑师和建筑学背景的学者发起的。
Landscape Urbanism一词的创造者Charles Waldheim,是建筑师和建筑学背景的景观设计学者,让景观都市主义在全球掀起波澜的是建筑学教授Mohsen Mostafavi及其当时领衔的英国AA 建筑学院,在全球推波助澜的学者和实践者或多或少都与AA 关。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是建筑学和建筑师从他们的角度发现了景观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于是,建筑师米丘和库哈斯的巴黎莱维莱特公园设计(前者的方案获得了实现,后者只是方案,但两者异曲同工),就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景观都市主义实践的最早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不但建筑师主导了一个公园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这个公园在组织城市和人们的行为体验中
起到重要的作用。
景观在这里不是一个独立的“公园”本身,而是开放的、组织城市形态和功能的空间结构和触媒。
但建筑学对景观的发现果真是新的发现吗?我所听到的、流行于北美各大学的街坊议论则持怀疑态度。
尤其是景观设计师或景观设计学背景出生的学者们开始都不屑一顾,因为从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开始,到Charles Eliot,再到McHarg,景观设计的先驱们早就这么认为了。
从波斯顿的蓝宝石项链作为城市形态的基础结构,到大波斯顿地区的自然系统规划奠定大都市圈开放空间网络,再到“设计遵从自然”,开启城市生态规划之路,景观设计的杰出先驱们无不把景观作为定义城市形态、满足城市居民游憩与生活的基础设施,这是景观设计学有别于传统造园或花园设计的根本之处。
更远地说,熟悉中国和其他古代城市规划历史的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国古代的城市从选址到布局,无不是基于自然地形和山水格局的,因此才会有杭州的山水城市,苏州的水网城市。
古代南美的印加帝国也是如此,著名的马丘比丘古城遗址,生动地展示了古代印加人以自然景观为本,将人类工程巧妙地结合在自然中去的智慧。
因此,在行家们看来,景观都市主义在提法上没有创意,在内容上也不新鲜,其实践更是缺乏生态的基础。
而后人们却发现景观设计学专业的学生们对Landscape Urbanism趋之若鹜,谈起来甚至兴奋之至。
道理很简单,景观设计专业终于自豪地面对横行于设计领域、特别是城市设计领域的建筑师及其学生说“不”了。
景观都市主义给了年轻的景观设计学生们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
学生是未来,无论景观都市主义是老醋还是新酒,让景观设计学及其学生们重新发现自己在城市设计中的主导地位,总是一件快事。
自麦克哈格之后,景观设计的从业者们几乎都陶醉于做一件作品,做一个花园,沉湎于成为艺术家的工作中去了,而北美大学的教授也常常只对大牌设计师们及其作品津津乐道,却把景观设计学真正的使命和景观设计先驱们所定义的领地丢掉了许多。
景观都市主义,犹如窗外的惊雷,让景观设计学陡然惊醒:景观不是花园,景观不是园林,景观不是街头艺术品,景观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更确切地说是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生态过程而非
固定的形态。
这是对由来已久的建筑都市主义的一种反动,一种“反规划”和“反设计,”也是城市设计对景观的应有的回归。
而今,景观都市主义的主要倡导者都已入主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势必对景观都市主义有更积极地推动,影响势必更加深远。
有必要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另一个更全面和更新的“主义”已经在哈佛开启,那就是“生态都市主义”(Ecological Urbanism),它不但继承了景观都市主义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将生态的内涵构建其中,并有志于更全面的融合。
今年四月在哈佛隆重上演的生态都市主义大会,以及即将出版的会议文集,可以看作是这一“主义”的正式登台亮相。
因此,无论是景观和景观设计学的再发现,还是建筑师和建筑学在革自己的命,景观都市主义给了建筑学、景观设计学一次大融合的机会。
它敲打去长期以来学科之间的藩篱,给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反思;更重要的是,给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当然,它的理论还远远没有成熟,它的论点需要更多的实践来验证和说明。
而史无前例的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建设,将为景观都市主义的发展创造最大的机会,必将做出最大的贡献。
2009年10月20日凌晨,写于巴西里约日内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