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可行性分析张强;张敏;黄志荣;章智华;王高【摘要】目的研究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60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前侧入路手术,观察组患者行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HSS及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利用x2与t值对数据加以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3.95±1.07)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6.83±1.62)个月(t=8.1250,P<0.05);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均优于术前(P<0.01),且术后观察组患者HSS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67%(P<0.05).结论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可显著促进患者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疼痛,安全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7(023)003【总页数】3页(P18-20)【关键词】前后联合入路;胫骨平台骨折;后髁骨折;可行性【作者】张强;张敏;黄志荣;章智华;王高【作者单位】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脊柱关节科,江西南昌 330008;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脊柱关节科,江西南昌 330008;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脊柱关节科,江西南昌 330008;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脊柱关节科,江西南昌 330008;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脊柱关节科,江西南昌 330008【正文语种】中文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由于膝关节后侧解剖结构复杂,患者常有关节内部骨折、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1-2]。
本文旨在研究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可行性,以完成搭建稳定、舒适的对位,现报道如下。
•诊治分析)膝关节后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双骨折的临体会赵苛棋徐少南【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双課骨折的疗效,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过伸型胫骨平台双踝骨折患者12例临床治疗情况,患者均行后内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行Lysholm评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12例患者治疗前Lysholm评分为(35.2±3.2)分,明显低于治疗后(91.3±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患者经过治疗后Lysholm评分显示,膝关节功能恢复为优的为4例,良为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1.7%;1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为(4.3±0.3)天,开始负重时间为(41.9±5.2)天,住院时间为(21.9±2.1)天,骨折愈合较快,开始负重时间以及住2院时间较短(结论膝关节后内侧联合外前侧入路有助于呈现出开阔的手术视野,对过伸型胫骨平台双踝骨折患者能够提供有效关节支撑,有助于术后快速恢复关节功能。
【关键词】胫骨平台;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双踝骨折;关节功能【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 n.1009-7147.2021.02.056胫骨平台骨折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累及关节面骨折,多根据解剖部位、骨折类型以及损伤机制等方面总结骨折类型的特征,以此预估患者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和并发症发生风险,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判断患者中远期预后$过伸型胫骨平台双踝骨折作为胫骨平台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通常是由于患者膝关节过伸或膝关节过伸的发应力所导致的,以后侧干飯端皮质的张力性破裂及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反屈和压为临特征"患者治疗的过作者单位:315300宁波,浙江省慈溪市人民医院许电凝装置经关节镜设备作用,在关节镜对病情诊断无误后,进行治疗,使得诊断准确及彻底,增加治疗效果,韧带重建可靠(同时本研究中,术后观察组VAS 评分、AOFAS评分较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进一步提示关节镜关节囊热紧缩术更为微创,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其原因是该中关节镜作为环境手术,十分微创,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其康复(另外,本研究观察组术后总满意度明显于照组(示关节镜关节囊热紧可患者的性"助于临床推广应用(中常的后是治疗的关键叫为此,本院为探究膝关节后内侧联治疗过伸型胫骨平台双骨折的临疗"为患者临治疗提供参考,现回顾性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过伸型胫骨平台双踝骨折患者12例临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胫⾻平台后外侧⾻折⼿术⼊路及解剖,⾼清图⽂详解!胫⾻平台后外侧⾻折是⼀种特殊类型⾻折,占所有胫⾻平台⾻折的8%-15%。
由于受到后外侧腓⾻头的遮挡,膝关节后侧⼜有重要⾎管、神经等结构⾛⾏,胫⾻平台后外侧⾻折块的复位与固定存在诸多困难,是治疗复杂胫⾻平台⾻折的难点之⼀,也是临床研究热点。
今天,就为⼤家详解其⼿术⼊路及解剖,值得学习借鉴!(⼀)胫⾻平台后外侧⾻折概述发⽣率相对较低解剖复杂显露相对困难⼿术⼊路众多(⼆)⼿术⼊路(1)不截⾻后正中⼊路(1995, De boeck和 Opdecam)CaIson⼊路(1998、2005, CaIson)后内侧⼊路(2007,罗从风等)后外侧⼊路(200, Jie Tao等;2010,俞光荣等)Frosch⼊路(2010, Frosch等)外侧扩⼤切⼝⼊路(2014,樊仕才等)前外侧结合前内侧⼊路(2014,冯刚、潘志军等前外侧结合后内侧⼊路(2014, Hui Sun等)腓⾻头上⽅⼊路(2012,储旭东;2013,陈红卫;2016,Sum- Jun Hu)(2)截⾻腓⾻颈截⾻⼊路(199, Lobenhoffer等;2010,so|omon等)腓⾻头部分截⾻⼊路(200,禹宝庆等)胫⾻外髁截⾻⼊路(201,王俊⽂等)Gerdy结节截⾻⼊路(013, Er ic E. Johnson等)股⾻外侧髁截⾻⼊路(2015年,Yon腓⾻头⼆腹肌截⾻⼊路(2016年,rner)(3)近⼏年报道的4种⼊路Frosch⼊路(2010年, Frosch)股⾻外侧髁截⾻⼊路(2015年,Yoon)腓⾻头上⽅⼊路(2016年, Sun-Jun Hu)腓⾻头⼆腹肌截⾻⼊路(2016年, Garner)1.Frosch⼊路2.股⾻外侧髁截⾻⼊路3.腓⾻头上⽅⼊路4.腓⾻头⼆腹肌截⾻⼊路上述4种⼿术⼊路都是从外侧显露(Frosch⼊路为外侧后外侧)。
显露范围、复位固定操作是否有差异⽬前尚未见⽂献报道。
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朱金强;沈柏晓;杨自荣;吴杰;李炳楠【摘要】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手术治疗21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胫骨后外髁,对骨折进行支撑钢板内固定,关节面塌陷者采用异体骨或自体髂骨植骨。
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13~19个月。
1例膝关节伸直轻度受限(-5.0°),其余患者无膝关节伸直障碍。
膝关节总伸屈度95.0°~135.0°(122.6°±12.8°)。
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16周。
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术后即刻13~18(16.2±2.7)分,末次随访时11~18(15.5±3.2)分。
后倾角:术后即刻6.0°~9.0°(7.8°±1.5°),末次随访5.5°~10.0°(7.6°±1.8°)。
HSS膝关节评分65~98(83.9±8.2)分。
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尽管暴露范围较局限,但可直视下进行复位固定位置,具有一定优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入路。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treatment for the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via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Methods 21 cases with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buttress plate fixation via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Autogenous ilium graft or allograft were used if necessary. Results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13~19 months. One patient got knee extension limitation (-5. 0°). The rest got good extension. The range of motion was 95. 0°~135. 0°(122. 6° ± 12. 8°). At the final follow-up, bone union was obtained in all ca-ses,the healing time was 9~16 weeks. The mean Rasmussen score was 16. 2 ± 2. 7 (range,13~18) and 15. 5 ± 3. 2 (range,11~18)among immediate and final follow-up postoperation. The PA was 7.8° ±1.5°(range,6° ~9°)and 7. 6° ± 1.8°(range,5. 5°~10°) amo ng immediate and final follow-up. The mean HSS was 83. 9 ± 8. 2 (range,65~98). Conclusions The operative treatments for the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via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can provide direct visual positioning and fixation, it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to treat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683-685,688)【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内;后外侧入路【作者】朱金强;沈柏晓;杨自荣;吴杰;李炳楠【作者单位】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浙江平湖 314200;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浙江平湖 314200;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浙江平湖 314200;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浙江平湖 314200;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浙江平湖31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R687.32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临床上并不少见,文献报道超过7%的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外侧髁[1],其损伤机制是膝关节屈曲时遭受轴向暴力、股骨髁撞击胫骨平台所致[2]。
膝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
目的探讨累及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30例,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随访30例,手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评分为86.7%。
结论膝后内侧倒”L”入路通过T形钢板适度预弯后进行支撑固定,结合前外侧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标签: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内固定术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是特殊的膝关节周围骨折,主要累及胫骨内、外侧髁的后1/3。
对于这类患者缺乏完整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不理想。
2009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30例累及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患者,采用膝后入路复位、后侧T形钢板预弯后支撑固定、并结合前外侧锁定钢板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左膝18例,右膝12例。
坠落伤10例,车祸伤15例,重物砸伤5例。
骨折按Schatzker分型[1]:Ⅳ型,胫骨内髁骨折4例;Ⅴ型,双髁骨折16例;Ⅵ型,外侧髁伴有干骺端与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10例。
患者从受伤到手术时间平均为11.9d(5~16d),平均住院时间22d(15~32d)。
平均手术时间184min (135~204min),平均输血量133ml(0~600ml)。
1.2方法全身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漂浮体位下手术,前外侧入路时为侧卧位,后内侧入路时将小腿旋转成俯卧位,均采用联合入路。
后侧倒L形切口始于腘窝,于内侧角转向远侧,深达深筋膜。
全层掀起皮瓣,钝性分离腓肠肌内侧头,牵向外侧,保护血管神经束,显露背侧关节囊及后柱。
用骨膜起子通过”骨折窗”抬起关节面,缺损处予植入人工骨材料,用几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复位的关节面骨块。
可用3.5 mm T形钢板进行后柱固定。
后内侧骨片常用支撑钢板纵向放置(平行于胫骨内侧嵴),后外侧骨片则常用后侧斜T形钢板(从近外侧到远内侧)支撑固定。
通常用3.5 mm锁定加压钢板置于胫骨近端内侧嵴支撑内侧柱。
前外侧入路显露胫骨平台外侧部分,关节面下开窗,撬拨抬起关节面,复位骨折部并用锁定钢板固定外侧柱,术中”C”臂透视,见骨折部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后清洗切口,放置引流,逐层关闭切口并加压包扎。
2结果
术后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
骨折均愈合,术后28例伤口均一期愈合,2例术后伤口渗出,但菌培养阴性,4w后自愈。
无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关节僵直3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
术后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9.6分(75~98分)。
3讨论
3.1三维CT重建及手术前的准确评估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关节面粉碎严重,对于骨折的复位要求高。
常规的分类都是以x线片为基础的,对于胫骨平台的后髁骨折不能作出很好的判断与分析,导致对病情的判断不足,手术中复位不满意,内固定不可靠。
罗从风提出了胫骨平台的”三柱分型”理念[2],根据CT扫描图像将胫骨平台分为:外侧柱、内侧柱及后侧柱三部分。
CT扫描三维重建能直观、立体地展示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片的移位方向,即便是局限性的后侧平台塌陷骨折也能清晰显示[3],CT扫描可以看到大部分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骨折线都处于腓骨头前缘之后的平面内膝关节半屈或屈曲时,若遭受垂直或内外翻的应力,可造成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是胫骨平台的后侧受到股骨髁的撞击所致。
3.2联合入路治疗优势严重的或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可能相当困难,包括骨干分离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Ⅵ型)、累及胫骨内、外侧髁的后1/3胫骨平台骨折。
特别是涉及胫骨平台后髁,单纯的前外及前内侧入路,不能很好的显露骨折面,以及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手术治疗。
后侧入路可以充分的显露骨折部位,通过对胫骨平台内侧柱及后侧柱的满意复位及固定,可以达到良好的固定,可以早期充分的关节功能锻炼。
胡勇等报道了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通过联合入路行钢板固定可重建后柱的稳定性,效果满意,HSS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7.5%。
我们采用联合后柱入路治疗这些病例,也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我们认为后柱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平台后柱劈裂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只有首先稳定后柱,复位的过程中才有支撑,避免单纯前路复位固定外侧或前方骨折所致后方移位增加。
采用后柱倒”L”形切口治疗30例累及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患者,术中使用后侧T形钢板预弯后支撑并结合前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术后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
术后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9.6分(75~98分),优良率为90%。
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5°~120°
参考文献:
[1]Schatzker J,Mcbroom R,Bruce D.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The Toronto experience 1968-1975[J]. Clin Orthop Rclat Res,1979,(138):94-104.
[2]Luo CF,Sun H,Zhang B,et al. Three -column fixation for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 J Orthop Trauma,2010,24(11):683-692.
[3]肖睿,唐强,李伟,等.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52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