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名的由来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茅台酒历史茅台酒最早始于“枸酱酒”。
在2000多年前,现在的茅台镇一带,盛产枸酱酒,并收到汉武帝的高度称赞,从此作为历史名酒文明于世。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命令唐蒙出使南越国,即现仁怀县一带地区。
唐蒙尝了茅台酒,觉得甘美,带回予汉武帝尝之,受到连连称赞。
在1949年以前,茅台酒生产凋敝,生产茅台酒仅有三家酒坊,分别是“华茅”“王茅”“赖茅”。
“赖茅”就是现金茅台酒的前身。
茅台酒被誉为“国酒”,是因为其酿造历史悠久、酿造工艺独特、内在质量优越上乘、酿造文化深厚渊博,历史上在我国文化,经济,政治等各领域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酒行业中的特殊传统地位,是其他酒不可比拟的,是伟人厚爱,历经市场风雨考验的结果,同时也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爱,因此,茅台酒誉为“国酒”当之无愧。
茅台酒的酿酒工艺三高高温制曲,茅台酒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3℃,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发酵温度都要高10-15℃,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形成以耐高温产香的微生物体系,在整个制曲过程中,率先做到了胜人一筹。
高温堆积发酵,是指茅台酒利用自然微生物,进行自然发酵生香的过程。
高温堆积发酵的温度高大53℃,通过高温堆积发酵形成茅台酒特殊的芳香物,也通过高温微生物细胞蛋白质产生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这是其他名酒所不具备的。
高温馏酒,是指茅台酒利用高温进行固液分离。
蒸馏本身是固液分离的的技术,不同于其他酒的是,茅台酒蒸馏温度高大40℃,比其他酒高上10-20℃,这使得有效于分离茅台酒发酵出来的有效成分,去除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副产物和低沸点物质,使得茅台酒喝上口不口干,不上头。
三长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共分下沙、造沙两次投料,一到七次烤酒,可以概括为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过一年时间,要历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而其他白酒只需几个月或十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
茅台酒大曲贮存时间长达六个月,才能进入制曲生产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个月,这能有效提高茅台酒基酒质量,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
白酒小故事白酒是中国特色的酒类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随着时代的变迁,白酒的地位也越来越凸显。
下面为大家分享几个有趣的白酒小故事。
故事一:茅台酒的来历茅台酒被誉为中国白酒中的“国酒”,闻名于世。
关于茅台酒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的茅台镇盛产一种叫做“绍兴花雕”的酒。
之后清朝时期,该酒逐渐发展成为规模更大的“茅台酒”,并成为官方酒款。
茅台镇的老酒厂早在1951年就成立了茅台酒厂,而后的茅台酒也自此名扬中外。
茅台镇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地处长江上游,四面环山,土壤肥沃,这一切都为茅台酒的酿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故事二:黄酒的产生与发展黄酒是中国传统酒类中的一种,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据说当时中国的古色古香的宫殿建筑都是由黄土和黄麦做成的,所以当年酿酒时,黄土和黄麦两个原料被用在一起酿制酒类,被命名为“黄酒”。
黄酒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的食品文化中,它在中国北方尤为盛行,并作为早晚奶茶的必备调料之一。
现如今,随着食品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黄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对于黄酒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故事三:白酒的制作工艺白酒的酿造工艺是非常严谨的,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制作出一瓶瓶质量优异的白酒。
首先,需要用上好的大米和高度糖化的小麦作为酿造原料,通过水洗、捣渣、浸泡、糖化等多个环节进行酿造。
在酿造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特制的器具和容器,将各个酿造物料进行装填,加上适量的天然酵母,然后加热蒸汽慢慢浸泡,让酒庄里充满香气。
酒中的香味和醇厚,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
目前中国白酒在制作工艺上也不断的进行改进,酿造出了让人舌齿留香、感受深厚的经典名酒。
以上就是中国白酒的小故事,这些故事都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白酒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美妙的口感,也是独特的文化体验。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白酒的魅力还会在更多的人群中得到传播和推广。
你了解中国五大名酒的故事吗中国五大名酒是指茅台、洋河、五粮液、泸州老窖和剑南春,它们都是中国酒文化中的瑰宝。
每一种名酒都有其独特的故事,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这五大名酒的故事。
茅台的故事:茅台是中国的传统酒品牌,有着240多年的历史。
它产于贵州,得名于茅台镇。
茅台的故事源于乾隆皇帝的御用酒。
乾隆皇帝曾品尝过当地的一种酒,为了纪念茅台镇以及这种美酒,他下令特别选定了一家酒厂,这就是茅台酒的起源。
茅台酒以其醇厚独特的风味而闻名于世。
洋河的故事:洋河是江苏扬中的名酒,有着800多年的历史。
洋河的故事源于北宋时期,当时制酒的技术非常糟糕,酒的口感不好。
一位名叫周世民的庄稼汉在种田之余研究酿酒技术,最终发明了制作美味酒的方法。
周世民的这种方法被称为“洋河水曲”,后来他建立了一家酒厂,也叫洋河酒厂。
洋河酒凭借其独特的技术和独特的水源,成为江苏地区的名酒。
五粮液的故事:五粮液是四川绵竹的名酒,有着600多年的历史。
五粮液的故事源于明代,当时每年特别举行一次盛大的酿酒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人们用五种不同的谷物来制作酒,包括大米、小麦、高粱、玉米和糯米,因此这种酒被称为五粮液。
五粮液酒因其香气浓郁、口感醇厚,成为四川地区的著名酒品。
泸州老窖的故事:泸州老窖是四川泸州的名酒,有着400多年的历史。
泸州老窖的故事源于明代,当时有一位名叫张天纲的民间酿酒师,因其制作的酒香气独特而闻名。
后来他将自己的经验传给了他的儿子,并一起创办了泸州老窖酒厂。
泸州老窖酒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优质的原料而闻名于世,成为川酒中的一颗明珠。
剑南春的故事:剑南春是四川绵竹的名酒,有着260多年的历史。
剑南春的故事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有一位名叫张宗祥的酿酒师,通过多次尝试和改进,最终制作出了一种独特的酒。
这种酒以其绵柔的口感和清香的香气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得名于剑阁南麓的绵竹。
剑南春酒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出色的品质,成为国内外酒友的最爱。
中国五大名酒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故事。
贵州茅台发展历程
茅台酒源远流长,起源于公元1368年的明朝。
茅台酒最早由
四川郫县一带的黄酒演变而来,当时的郫县酒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
后来,茅台酒的生产地搬迁到了今天的贵州省茅台镇,此后,茅台酒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贵州茅台镇,品酒的技艺被带入到了一个新的境地。
通过对酿造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茅台酒的品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在明清时期,茅台酒被宫廷贵族广泛使用,并成为宴会上必备的佳品。
在20世纪初,茅台酒开始了规模化的生产,采用现代化的酿
造工艺,使茅台酒的产量大幅增加。
此后,茅台酒逐渐迈向了国际舞台。
在1950年代,茅台酒开始参加国际品酒大赛,并
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绩,为茅台酒赢得了国际声誉。
改革开放以后,茅台酒的销售市场扩大,出口量逐年增加。
茅台酒成为了中国白酒的代表,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茅台酒的酿造工艺不断创新和进步,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如今,茅台酒已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力的白酒品牌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芳香和浓郁的口感而著名,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茅台酒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中国酒文化的精髓。
茅台酒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辛勤的努力和不断的创新。
从最初的
黄酒到如今的国际知名品牌,茅台酒的精神一直是追求卓越和不断超越的。
茅台酒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其独特的口感,更是因为它承载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茅台酒的由来黔北一带,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人善于酿酒,早就有人把这一带称为“酒乡",而“酒乡”中又以仁怀县茅台村酿的酒最为甘洌,谓之“茅台烧"或“茅台春”。
所以茅台酒是以产地而得名。
茅台村开设正规酒坊,始于何时,目前尚没有完整确切的考证材料。
据茅台村现存最早的明代《邬氏族谱》扉页所绘邬氏家族住址地形图的标注,其临近有酿酒作坊。
族谱所载,邬氏是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进军贵州,平定了播州土司杨应龙动乱后定居茅台的。
这说明茅台早在1599年以前就有了酿酒作坊。
茅台最早的酒坊名称,据查考,是大和烧房。
这个信息是从茅台杨柳湾一尊建于清嘉八年(1803年)的化字炉上所铸的捐款户名单有大和酒坊名称而获得的。
据最近的考证发现,有一家比大和烧房更早的酒坊叫偈盛酒号.这是在1980年茅台镇原荣和烧坊的三百梯段出道的路碑上发现的。
碑上刻有明神宗二年(1458年)茅台偈盛酒号.茅台酒在清代兴旺起来,这与在乾隆年间,开修赤水河,茅台镇成为川盐连黔的集散地有很大关系。
到嘉庆道光年间,制作茅台酒的烧房已发展到不下20余家.据黄植青《自流进李友堂由发韧到衰亡》一文,富顺﹑荣县大盐商“李四友堂"与陕西商人田﹑刘二姓在仁怀所设盐号“协兴隆”就拥有了子号70余外,分布在由仁怀至贵阳的各州县.由于盐业的兴隆,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刺激了酿酒业的发达和酿酒技术的提高,正如清代大诗人郑珍所说:“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
”当时茅台酒的独特工艺已基本形成,而且生产规模不小,(清道光)《遵义府志》相《田居既室录》说: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用纯高梁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称大曲酒,一日茅台烧。
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清道光年间,茅台酒已远销滇﹑黔﹑湘﹑川。
茅台酒的渊源茅台酒的渊源:贵州茅台酒独产于中国贵州仁怀。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在南越吃到了古夜郎国(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县一带)所产的构酱酒。
后此酒受到汉武帝的称赞,并留了“唐蒙饮构酱而使夜郎”的传说。
据清代《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
”1843年,清代诗人郑珍咏赞茅台“酒冠黔人国”。
1949年前,茅台酒生产凋敝,仅有三家酒坊,即:华性出资开办的“成义酒坊”、称之“华茅”;王性出资建立的“荣和酒房”,称之“王茅”;赖性出资办的“恒兴酒坊”,称“赖茅”。
“华茅”就是现在的茅台酒的前身。
茅台酒的工艺:贵州茅台酒是以优质高梁为料,优质小麦制曲,每年重阳之际投料,巧妙地利用茅台镇特有的气候,优良的水质,适宜的土壤,采用了一系列与一般白酒截然不同的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酒,轻水分入池等工艺条件,经过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分型入库、长期陈酿、精心匀兑而成。
贵州茅台酒素以低而不淡、香而不艳著称,被尊为国酒,是世界三大名酒(另外两种是英国英国苏格兰威士忌、法国柯涅克白兰地)之一。
茅台酒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独特风格。
侨胞称赞茅台酒为“祖国之光”。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商品赛会上,茅台酒(花茅)荣获金质奖章、奖状。
从此贵州茅台酒闻名中外,誉满全球。
在中国第一、二、三、四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家名酒,并荣获金盾奖章。
茅台酒的生产过程:贵州茅台酒由于具有酱香突出,酒体幽雅、细腻、醇厚、协调、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长而舒适、酒度低而不淡、酒香而不艳、饮后不上头等特点,且具有不添加任何香气香味物质和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和疗效功能而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贵州茅台酒之所以在风格上独树一帜,如此完美,是由于当地的劳动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水质、土壤、植物群、温度、湿度、风力、风向等)和酿酒的基本原理.经过的反复实践,设计出了一套顺应这里的自然条件而又有利于其他名优酒生产工艺的生产工艺,创造了一个离开了茅台镇就生产不了茅台酒的这一特殊产品。
茅台的知识点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它不仅是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更是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代表。
本文将从茅台的起源、制作工艺、品牌价值以及消费市场等方面介绍茅台的知识点。
一、茅台的起源茅台是中国贵州省茅台镇出产的一种酱香型白酒,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海盗劫掠了当地的黔东南一带,村民们为了自保,躲进了当地的一座茅草房里。
海盗离去后,村民们发现茅草房周围的土壤中蕴含有丰富的酒曲,于是他们将这种发酵后的酒曲用来酿制酒,茅台酒就此诞生。
二、茅台的制作工艺茅台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采用了传统的酱香酿造工艺。
首先,选用当地的优质高粱作为原料,经过蒸煮、发酵、蒸馏等多个工序,将高粱转化为酒精。
然后,将酒精与特殊的酒曲进行混合发酵,形成独特的风味。
最后,将酿制好的酒装瓶陈放,经过数年的陈酿,茅台酒的风味更加独特醇厚。
三、茅台的品牌价值茅台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龙头品牌,一直以来都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
首先,茅台以其独特的酱香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其次,茅台作为中国国宴的指定酒品,具有极高的礼仪价值和象征意义。
此外,茅台还因其限量生产和市场供不应求的特点,形成了较高的稀缺性,使其成为投资收藏的热门品项。
四、茅台的消费市场茅台的消费市场主要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部分。
在国内市场,茅台酒一直以来都备受追捧,尤其是在节庆和重大宴会上,茅台酒的需求量较大。
茅台作为国宴指定酒品,成为政府公务和商务社交的重要礼品。
在国际市场,茅台酒也在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开始认识和喜爱中国的白酒,茅台酒作为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总之,茅台作为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制作工艺独特,风味独特,品牌价值高,消费市场广阔。
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茅台酒都备受追捧,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佼佼者。
对于喜爱白酒的消费者来说,品尝茅台酒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体验和了解。
贵州茅台酒中国独一无二的酒文化象征贵州茅台酒:中国独一无二的酒文化象征贵州茅台酒,作为中国的国酒,是享誉世界的独特饮品。
其独特的风味和悠久的历史,使其成为中国酒文化的象征。
本文将探讨贵州茅台酒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其在中国酒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一、贵州茅台酒的历史渊源贵州茅台酒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元至明代的青花瓷时期,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酿酒的产生阶段。
茅台镇作为贵州茅台酒的故乡,有着上千年的酿酒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茅台镇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多年。
茅台酒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酒文化的象征,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不可分割。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贵州茅台酒的制作工艺。
二、贵州茅台酒的制作工艺1. 原材料的选择:贵州茅台酒的主要原材料有高粱、小麦和水。
其中,选用的高粱需要拥有合适的糯性和淀粉含量。
2. 发酵:在制作过程中,特殊的贵州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采用特定的酵母进行发酵,通过发酵过程,高粱中的淀粉被转化为酒精。
3. 蒸馏:通过蒸馏过程将发酵产生的酒精进行分离和提纯。
采用的蒸馏设备是特制的茅台坛子,这是贵州茅台酒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4. 存储和陈放:蒸馏后的酒液通过特定的工艺存储在茅台酒窖中进行陈酿。
茅台镇的地理环境和天然气候条件对贵州茅台酒的陈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陈放,贵州茅台酒才能达到最佳的风味和口感。
三、贵州茅台酒在中国酒文化中的地位贵州茅台酒作为中国的国酒,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传统的酒文化。
茅台酒作为贵州地区的传统工艺,是中国酒文化的一颗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次,贵州茅台酒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市场认可度。
由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贵州茅台酒备受国内外收藏家和酒商的青睐,市场价格居高不下。
此外,贵州茅台酒也是国宴和重大场合的指定酒品。
作为中国的国酒,贵州茅台酒经常被用于迎宾招待、国庆节等重要场合。
茅台的本义茅台酒到2020年7月上旬,股价已过1700元,总市值达2.2万亿,超越中国工商银行成为A股市值之最。
笔者虽看不懂股价,但对“茅台”的原始本义,认为有必要重新考证。
“茅台”是汉字注音,不能从字面上去解释,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关于这个名称的来源,有两种说法,有说来自蒙古语,忽必烈率军进据云贵高原时,发现此地常有蛇群出没,故称之为“茅格台”,意为“有蛇的地方”,后来成了美酒的名称。
也有说纯粹来自地名“茅台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笔者以为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茅格台”无法变成“茅台”,以蛇来命名一种美酒与游牧民族的“好酒”习俗不符。
作为地名的“茅台村”“茅台镇”,那是此酒出名之后才有的,两者关系不能颠倒着说。
美酒曾有“赖茅”“王茅”“华茅”之别(图片来自网络)要想解开“茅台”本义之谜,关键是这个“mao”指什么。
历史上该酒也叫“茅酒”。
笔者已考证指出,古羌藏语把老虎叫作“mao”,也是古老汉字“貓”的原始本义,故“茅酒”就是“虎酒”。
在西羌部族中,就有“唐旄(máo)”,古羌藏语是“金虎”的意思。
青海贵德境内有叫“毛拉”的草原,四川阿坝州有“毛亚”草原,所有这些“毛”都指老虎。
匈奴的“冒顿单于”本义也是“虎神单于”,其中的“dun”(གགགགག)是原始苯教中的一种神灵,还有“始祖、源出”之义,因此“冒顿”有“虎祖”之义。
有蒙古语专家告诉我,“蒙古”蒙古语其实读作“冒古”,词根是“mao”,词根最为重要,后缀音就其次了,方言中常会有一些差异。
如此,其原始本义可能是“虎人”。
这个“茅台”最初是写成“毛台”的,在蒙古语就是“有虎”的意思,因为这是一种经过蒸馏,浓缩而成的烈性酒。
与藏语一样,蒙古语也是倒置语序,名词后缀以“-tai”,用作谓语动词,意为“有、在”。
这种句式和词组在阿尔泰语中最是常见,举例:蒙古语“爱国”:taan hair-tai (读作“坦黑尔台”)蒙古语“再见”:bi yar-tai.(读作“彼雅儿台”)bi你;yar上;tai在。
贵州茅台酒的前世今生贵州茅台酒的前世今生何小龙2010年6月18日,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在北京举行"汾酒唯一荣获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中国白酒品牌甲等大奖章95周年纪念大会"上,汾酒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秋喜公开指出"四川、贵州等地很多知名企业此前都打着自己品牌的酒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牌,完全是虚假宣传。
"李秋喜又说:"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可以确认的是白酒产品获得最高奖项(即甲等大奖章)的,只有山西、直隶(河北),河南选送的三种高梁酒,其它获奖产品都没有注明白酒。
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白酒大省四川省、陕西省并没有任何酒类产品获奖,贵州公署的酒获得的是银奖,相当于5等奖,而且没有品牌名称"等等。
(2010.6.23《21世纪经济报道》)。
李秋喜董事长"在新班子决定还原历史事实"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言论,引起国内白酒市场,以及酒类专家、酒类收藏家和热衷于宣传酒文化的新闻媒体们极大的震动。
新闻发布会上,李秋喜是借"纪念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汾酒获金奖来说事,很显然其矛头直指茅台酒和五粮液等国酒和名酒。
众所周知,五粮液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根本无缘。
直接的说,李秋喜的言论就是否认今天的贵州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的商标和获得金牌的事实,影射贵州茅台酒搞虚假宣传,从而标榜和提高汾酒在白酒行业中的"龙头老大"的地位。
综上言论,汾酒集团也是有名的企业,李秋喜敢于还原历史真相,这也是好酒和爱酒的人希望弄清楚的愿望。
人们肯定要问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是否获奖?获几等奖?为什么属于白酒的茅台酒获得的奖不是白酒类奖?1915年万国博览会展示的茅台酒的"注册名称"是什么?是今天"贵州茅台酒"的商标吗?茅台酒倒底获的是金奖,还是银奖等等。
史记中茅台酒的溯源诗句茅台酒的溯源诗句在《史记》中记载,悠久的历史传承,为这款美酒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茅台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当时的一位名叫杨雄的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蜀黍丰收酒泉香,茅台夜郎古渡头。
”这首诗描绘了茅台酒的美味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公元前1世纪,汉武帝时期,茅台酒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写道:“茅台绿波,千里飘香。
”这句诗赞誉了茅台酒的香气四溢,美名远扬。
到了唐代,茅台酒更是被誉为“酒中珍品”。
诗人杜甫品尝茅台酒之后,灵感迸发,写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茅台夜郎,胡马依北风。
”的诗句。
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茅台酒的醇厚口感,还表达了茅台酒在当时的地位与影响力。
北宋时期,文学家苏东坡对茅台酒也赞誉有加。
他在《茅台村题壁》一诗中写道:“茅台村头酒旗扬,香满楼台草木香。
”这句诗描绘了茅台酒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其在当时酒界的辉煌地位。
明朝时期,茅台酒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诗中提及茅台酒:“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虽然这首诗并未直接描述茅台酒,但通过诗人对茅台酒的提及,可以看出其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中国美酒的代名词。
茅台酒的美名在清代更是达到了巅峰。
著名画家、诗人郑板桥品尝茅台酒之后,赞誉其为“酒中瑰宝”。
他在《茅台歌》中写道:“茅台佳酿世间传,醉卧沙场君莫笑。
”这首诗表达了茅台酒的美味和独特魅力,同时也展示了其在酒界的地位。
综观史记中茅台酒的溯源诗句,我们可以发现,从古至今,茅台酒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地位和魅力。
这款美酒不仅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如今,茅台酒已成为中国酒界的代表,享誉世界。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茅台酒将继续传承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美好体验。
茅台酒介绍茅台酒是中国白酒的代表性品牌,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优良的酒质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对茅台酒的起源、历史、酿造工艺、品质特点、品种分类、鉴别方法、文化内涵以及市场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茅台酒的起源与历史茅台酒起源于明朝时期的贵州省茅台镇,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茅台镇地处赤水河畔,地理环境独特,气候条件适宜,为酿造优质白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传,茅台酒的酿造工艺最初是由明朝时期的土司枸酱所创制,经过世代相传和不断改进,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茅台酒酿造工艺。
二、茅台酒的酿造工艺茅台酒的酿造工艺独特,采用了传统的固态发酵工艺,经过多次发酵、蒸馏和勾兑,使得茅台酒具有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香味。
其主要酿造过程如下:1. 制曲:选用优质小麦为原料,经过发酵、晾晒等工艺制作成大曲。
2. 酿造:选用优质高粱为原料,加入大曲和水,在陶缸中发酵40天左右,经过蒸馏得到原酒。
3. 存储:将原酒存储在石壁中,经过三年以上的陈化,使酒质更加稳定和丰富。
4. 勾兑:将不同年份、不同轮次的原酒进行勾兑,以达到最佳的口感和香味。
5. 包装:将勾兑后的酒液进行过滤、灌装、贴标等工艺,形成最终的茅台酒产品。
三、茅台酒的品质特点茅台酒以其优良的品质、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香味而著称于世。
其品质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口感:茅台酒口感细腻,醇厚绵柔,入口后具有一定的力度和后劲,同时具有回甜、留香等特征。
2. 香味:茅台酒具有多种香味,主要包括酱香、窖香、粮香、果香等,这些香味在饮用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出来。
3. 工艺:茅台酒的酿造工艺独特,采用了固态发酵、多次发酵、蒸馏、勾兑等多种工艺,使得茅台酒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感。
4. 地域:茅台酒的地域环境独特,茅台镇地处赤水河畔,气候条件适宜,为酿造优质白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茅台酒的品种分类茅台酒品种繁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飞天茅台:是茅台酒的代表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外市场,以其高品质、高价格和高知名度而著称。
茅台历史据《史记》所载,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番阳令唐蒙出使南越,在番禺(今广州)得食“枸酱”,归至长安,问蜀商,蜀商说:“独蜀出枸酱,(时今仁怀境属蜀国东南境)多持窃出市夜郎”。
关于“枸酱”《说文》有云“酱,醢也。
酒已和酱”,“酱”字从“酉”,与酒相类。
醢,初为酱,久储为酒。
两者都以粮食为原料,经过发酵,酿造制成。
时既能制成精美的“枸酱”,酿酒技术自然已有发端。
故宋伯仁《酒小史》把枸酱视为酒的始祖。
历代文人也往往把酱和酒联系起来。
“枸酱”一种用拐枣——又名枸,加入粮食酿出的酒,现在县内的濮人后裔——仡佬族,仍沿袭古法,每年九月九日,采摘拐枣参以粮食醢以为酱,装坛密封,为来年喜庆、宴客、送礼用酒,其味香美。
清代仁怀直隶厅同知陈熙晋在吟酒诗中,就指明这里的酒源出枸酱,诗云:“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
清人李宗访著的《黔记》中写有:咂酒,一名重阳酒,以九月九日贮米于瓮而成。
他日味劣,以草塞瓶颈。
临饮,汪水平口,以通节小竹插入吸之。
视容若干征饮量,苗人富有者以多酢此为胜。
境内仡佬、苗等少数民族嗜酒,善酒,多按习饮咂酒。
除咂酒外,仡佬族还自酿米兴熬、柿花酒、拐枣酒、萝卜酒等自饮。
清乾隆十年(1745年),总督张广泗开修赤水河道,舟楫抵达茅台,盐业大盛,商贾云集,盐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刺激了酿酒业的发达和酿酒技术的提高。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七月二十三日立在三百梯的捐修县城至茅台的筑路碑上记载有“偈盛酒号”的名号。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修蚂蟥沟至长岗大坝沟的筑碑上记有“成义号”捐银一两二钱。
说明清乾隆年间,茅台已有商号销售烧酒。
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由禺坡编辑的《仁怀草志》中记有:“城西茅台村酒,全黔第一。
”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任过仁怀直隶厅同知的陈熙晋诗文中,有“村店人专长沸,茅台一宿过,家唯储酒卖,船上载盐多”的记实。
茅台酒的历史茅台古镇一带早在公元前135年就生产出令汉武帝“甘美之”的枸酱酒,这便是酱香型白酒茅台酒的前身。
黔北一带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人善于酿酒,前人把这一带称为“酒乡”,而“酒乡”中又以仁怀市茅台镇的酒最为甘洌,谓之“茅台烧”或“茅台春”。
茅台镇开设正规作坊始于何时尚无明确考证,据茅台现存最早的明代《邬氏族谱》扉页所绘家族住址地形图的标注,其中有酿酒作坊。
族谱所载邬氏是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平定动乱后定居茅台的,这说明茅台早在1599年前就有了酿酒的正规作坊。
茅台酒独特的回沙工艺在这个时候基本形成。
茅台最早的酿酒坊名称据考查是“大和烧房”,这个信息是从茅台杨柳湾一尊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的化字炉上所铸的捐款名单有“大和烧房”而获得。
其实茅台酒在清代已相当兴旺,道光年间已远销滇、黔、川、湘。
咸丰年间由于战乱生产一度中断。
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台酒坊在旧址上开始重建,这以后的发展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烧房”,最先开设的是“成义烧房”;其次是“荣和烧房”、“恒兴烧房”。
成义烧房的前身是成裕烧房,于同治一年开设,创始人华联辉。
华联辉祖籍江西临川,始祖康熙年间来贵州经商后定居遵义,华联辉主要经营盐业,中过举人,曾闻茅台出好酒,于是决定设坊烤酒,经其三代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起初年产茅台酒 1750 公斤,名叫“ 回沙茅酒” ,华联辉之子华之鸿接办之初仍只是附带业务,直至茅台酒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之后才引起华氏的重视年产扩大到 8500 一 9000 公斤。
1936 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才继通车给茅台酒的外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1944 华联辉之孙华问渠扩大规模,窖坑增加到 18 个,年产量高达 21000 公斤,其酒俗称“ 华茅” 。
“荣太和烧房”于光绪五年(1879年)设立,后更名为荣和烧房;其本为几家合伙经营,几经周折1949年荣和烧房的经营权落到王秉乾之手。
当时有窖坑四个;生产能力达12000多公斤,但由于管理不善,常年产量仅有5000公斤左右,其酒俗称“王茅”。
茅台酒的介绍茅台酒出产于贵州仁怀市赤水河畔茅台镇,群山环峙,形势险要,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
赤水河水质纯洁清甜,含有少量矿物质,正好酿酒。
茅台酒的主要有三家酒坊,他们所产的分别称为“华茅”(现在茅台酒的前身)、“王过三十余年的建设,到1987年,茅台酒的年产量已达1700吨,除满足了国内需求外,茅台酒因产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
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也充分证明了茅台酒是与产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茅台酒不可克隆,为此茅台酒2001年成为我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茅台酒素以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等特点而名闻天下,被称为中国的“国酒”。
它以优质高粱为料,上等小麦制曲,每年重阳之际投料,利用茅台镇特有的气候,优良的水质和适宜的土壤,采用与众不同的高温制曲、堆积、蒸酒,轻水分入池等工艺,再经过两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长期陈酿而成。
酒精度多在52~54度之间,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范。
茅台酒【荣誉】1915 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85 法国巴黎国际美食及旅游委员会金桂叶奖1986 法国巴黎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牌奖1986 第十三届亚洲包装评比会亚洲之星包装奖1987 第三届广告大会出口广告一等奖1989 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金奖1991 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1992 92日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 美国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1992 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最高金奖1993 法国波尔多国际酒展53度、43度、38度茅台酒被授予特别荣誉奖1994 在纪念巴拿马万国博览会80周年国际名酒品评会上,茅台酒荣获纪特别金奖第一名。
茅台酒名的由来
黔北一带,水质优良,气候宜人,当地人善于酿酒。
人们习以为常称这一带为酒乡。
而酒乡中又以仁怀县茅台村酿成的酒最为甘冽,谓之“茅台烧”或“茅台春”。
由于酒质绝佳,闻名遐迩,世人皆知茅台村出产美酒,他处难以仿制,故只要提及酒就必说茅台村的酒最好,久而久之就茅台地名简称“茅台酒”、“茅酒”。
所以茅台酒是以产地而得名。
茅台地区酿酒历史悠久,从考古出土文物分析,可认定在商周时期就有了酿酒业,然茅台酒酿造法始于何时,目前尚没有完整确切的考证资料。
从明朝《邬氏族谱》上标有茅台村酿酒作坊位置的情况分析,邬氏于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平乱后定居茅台的,说明茅台酿酒工艺的成熟早在1599年之前的某个年代。
据《仁怀县志》,有文字可考的茅台最早的酒号,是1990年在茅台镇至县城的小路三百梯道旁发现出土的路碑上,刻有清代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茅台偈盛酒号字样;其次是茅台杨柳湾一尊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的化字炉所铸的捐款名单中有“大和酒坊”字样。
贵州茅台酒在清代兴旺起来,这与乾隆年间,贵州总督张广泗开修赤水河航运,茅台镇成为川盐运黔东南的集散地有很大关系。
到清嘉庆、道光年间,酿造酒的烧房已发展到
数十家。
据黄植青《自流井李友堂由发韧到衰亡》一文,富顺、荣县大盐商“李四友堂”由陕西商人田、刘二姓在仁怀所设“协兴隆”盐号就有子号70余处,分布在仁怀至贵阳的各州县。
由于盐业的兴隆,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刺激了酿酒业的发达和酿酒技术的提高,当时茅台酒的独特工艺已成熟。
清朝著名文人郑珍写下“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的诗句。
继清乾隆十年(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奏请开通赤水河后,清光绪三年(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再次疏通赤水河道,大大提高了川盐入黔的货运量,加上改革运销制度,实行官运商销,使茅台运盐业进一步兴旺,因而也促进了茅台酒的恢复和发展。
这个时期具有特色的“茅春”、“茅台烧春”、“回沙茅酒”等也远销外地。
据《续遵义府志》载“茅台酒,前志出仁怀县西茅台村,黔省称第一,《近泉居杂录》制法,纯用高粱作沙,煮熟和小麦面三分,纳酿地窖中,经月而出,蒸熇(烤)之,即熇而复酿,必经数四(回)然后成。
初曰生沙,三四轮曰燧沙,六七轮曰大回沙,以此概曰小回沙,终乃得酒可饮,品之醇气之香,乃百经自俱,非假曲与香料而成,造法不易,他处难以仿制,故独以茅台称也……”
清咸丰四年(1854年),吴振棫《黔语》中写道:“南酒道远价高,至不易得,寻常沽贳皆烧春也。
茅台村隶仁怀县,
滨河土人善酿,名茅台春,极清冽……”
清咸丰初年,黔北一带杨龙喜起义,起义士兵“皆以青布裹头,号曰黄兵”。
改元江汉,以咸丰四年(1854年)为江汉元年。
首先响应的是仁怀。
咸丰四年八月,清朝庭从贵州各绿营抽调营兵4100人增援遵义。
十月中旬又谕令四川总督派兵进剿,十二月川军进攻仁怀,村寨夷为废墟,茅台镇几十家酒坊皆毁于兵燹。
茅台酒生产一度中断。
1862年,贵州盐商华联辉在茅台镇购得酒坊旧址,重新开办酒坊,名“成裕酒房”,茅台酒生产又才逐渐恢复。
1879年“荣太和烧房”开办,1929年“恒兴烧房”开办,另外一些酿酒作坊也相续开办,茅台镇的酿酒业逐步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