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分析

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分析

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分析
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前言 (2)

1.资料、方法和结果 (2)

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表现 (3)

3.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4)

4.控制滥用抗生素的对策 (5)

参考文献 (5)

致谢 (7)

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抗生素用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 年1~ 4 月医院门诊抗生素销售收入所占药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药品品种与抗生素品种比例状况等数据进行统计,进一步进行处方分析, 以反映医院抗生素用药现状并探讨医院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抗生素用量较大且有滥用现象。结论: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否则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ABSTRACT

关键字:抗生素;合理用药;现状分析

前言

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可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同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它既有发挥治疗作用的一面, 也会发生与用药目的无关、不利于病人的毒副反应,。甚至还会导致医源性疾病,引发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在综合医院病房内,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治疗感染性疾病和对某些疾病以及围手术期给予抗菌药物以预防性用药。使之达到疗效最佳和副作用最小、尤其是减少医院耐药菌株的产生、减少医院内感染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表明,滥用抗生素已成为普遍现象。现就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做简单分析。

1.资料、方法和结果

1.1 资料

搜集某医院2012年1-4月抗生素销售金额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类、汇总、从而得出结论。

1.2 方法

对医院的人使用抗生素的现状处方分析,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医院2012年1-4月病人600例。

1.3 结果

2012年,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占西药消耗总金额的比例居高不下。平均值为60.2% ;门诊抗生素应用率相当之高。其消耗金额占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的百分比平均73.8%, 其数据详见表1。

1.4 处方调查

1.4.1 使用率

600例住院病人中使用抗生素401例,使用率为66. 8%。其中治疗用药271 例

占67.6%,预防用药130例,占32. 4%。全院各科使用率从高至低排序:儿

科100% ;外科88%;五官科66% ;妇产科52% ;皮肤科50% ;内科42. 7%;其它科34% 。

1.4.2 送检率

医院外感染226例,送检病原体的56例,送检率24. 7%;医院内感染72

例,送检25例,送检率64%,检出阳性率68%。

1.4.3 抗生素联合应用情况

一联用药292 例,占72. 8%;二联用药93例占23. 2% ;三联用药16例

占4%。

1.4.4预防用药情况

( 1)指征太宽;( 2)抗生素起点高;( 3) 手术前后用药时间长;( 4) 用药方法

不严谨;( 5)联合用药种类多,选用合用药物原则掌握不严。

表1 抗生素品种数和消耗金额所占百分比(% )

项目1月2月3月4月均值抗生素品种数(含剂型)167.0 167.0 174 174 169.8

西药总品种数(含剂型)784.0 784.0 810.0 814.0 794.4 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医院西药消耗金额64.0 51.2 64.6 61.2 60.2 门诊抗生素消耗金额/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70.3 74.4 76.5 74.6 73.8 门诊抗生素消耗金额/西药消耗金额45.0 38.1 49.4 45.1 44.4 门诊抗生素消耗金额/院门诊总收39.0 38.3 40.8 38.7 39.2

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表现

单从抗生素使用率的高低和消耗金额的多少来判断用药是否合理是不太客

观的。因为抗生素的使用率与疾病构成比有很大关系。若感染性疾病占的比率大,

抗生素用量势必增加。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从调查分析显示,高于经济发达国家医

院抗生素使用率。在欧美的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

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是占到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90%。抗生素滥用是

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抗生素滥用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2.1.用药指征掌握不严

如儿科感染性病例在病原体检查报告未果之前不管是否细菌感染,抗生素和

抗病毒药物一起用。一些手术科室不分手术大小,无菌和非无菌,一些原因不明

的发热,都习惯用抗生素保驾。一些科室对医院感染病例能重视病原体的检查,

有的送病原体检查却掌握时机不严。

2.2.繁杂的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在于增强疗效、扩大抗菌谱、降低毒副反应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临床上使用抗生素以经验性用药为主,由于缺乏临床依据带有一定盲目性,因此疗效不理想。调查表明医院基本是以一联用药为主,在联合用药中没注意到选用协同作用的药物,存在同种药物联合应用的现象,同种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引起与抗菌素使用相关的腹泻。如1例住院期间发生腹泻病例,联合给药达4 种:先锋6,氟哌酸,痢特灵,灭敌灵。一般认为联合用药以二联为好,不超过三联。联合用药的选择应限于原因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和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减少各种药物单独使用的剂量以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而采取联合用药;长期用药时为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而联合用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医院也注重经济效益,在使用抗生素药物中一概而论的选用高档贵重药物。个别病例是在门诊多次就诊中反复使用了多种中、高档次药物,入院后只好再次选用高档次药物。再选择使用抗生素时应提倡按病情需要升级,而且尽可能单用后考虑连用。按药敏结果选用,按其在病灶的血液浓度和透过血脑屏障的程度选用。作为医务人员,首先应考虑社会效益,群众利益,不应为经济效益失去长远社会效益和群众利益。

2.3.联合用药搭配不当

联合用药、合理搭配,可增强抗生素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但如果多药并用,配伍不当,则可增加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例如头孢哌酮与阿奇霉素长期联合使用。头孢哌酮为繁殖期杀菌剂,而阿奇霉素为速效抑菌剂,可使细菌迅速处于静止状态,导致头孢哌酮不能发挥其杀菌作用。

2.4.给药剂量控制不好

用药剂量过小或过大,疗程过短或过长,均为不合理用药的表现。临床部分医师认为给药剂量越大,疗程越长,疗效越好,其结果是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甚至产生严重的二重感染。例如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最多不超过48 h,但2份病历中一份是用了12 d,一份是用了14 d。

3. 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滥用现象强烈冲击毁坏着人类基因宝库,并使医药费用暴涨。由于耐药细菌的感染,使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高。虽然,近年来农用及兽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也是引发人类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责任,则是在医疗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抗生素的滥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使用抗生素的体制不健全

合理应用抗生素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某些医师掌握抗生素科学知识不够全面,选择药物是治疗的关键。有些医师不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个体状况,也不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盲目凭经验选择抗生素品种。

3.2.临床药师指导和参预临床合理用药制度不普及

3.3.医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4.控制滥用抗生素的对策

4.1建立用药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本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时,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4.2进行预防性用药

抓好预防性用药是进行抗生素管理的关键,盲目地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是导致抗生素使用率高的主要原因,预防用药必须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选用对人体微生物影响小的窄谱抗菌药物, 针对一种或两种最可能的细菌进行预防用药。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必须根据手术部位、可能性致病菌、手术持续时间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

4.3应重视病原学诊断和抗生素敏感试验

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 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逐步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与方法, 并及时报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4.4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职业道德观的教育,使之成为高素质医务人员,自觉地执行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关规定。通过医学专业再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摈弃知识匮乏出现的人为因素,这样才能合理应用抗生素。

4.5普通民众也要也要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

的通知,号召民众不要自买抗菌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这是对人民负责任的举措,人家应该积极参与,不只是专业的医务人员需要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普通的民众和患者也要有合理使用的意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不要盲目地自己购买抗生素使用。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国家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细菌耐药的不断加剧。

参考文献

[ 1 ] 王枢群, 主编. 医院感染学[ M ]. 重庆: 科技文献出版社,1990, 26(3):41-43. [ 2 ] 魏国义, 苑茂愧, 杨永弘, 等. 北京儿童医院1996 2001 年抗生素应用情

况分析[ J] . 中国药房, 2003, 14( 4) : 220

[ 3 ] 夏国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9(8):79-81.

[ 4 ] 陈浩, 主编. 实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M ].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78:355-366.

[ 5 ] 刘明忠,李玉平.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现代应用药

学,2000,30(6):34.

致谢nininihnhsnbfkja

浅谈抗生素的危害性及合理应用

浅谈抗生素的危害性及合理应用 摘要:众所周知,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它于1941年应用于临床,可以说抗生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年。抗生素是由某种微生物所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对细菌、病毒、真菌甚至肿瘤都可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正因为抗生素的产生原理,导致其必有的弊端。由于新型抗生素的不断问世,加之医务人员和病人在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上存在困难,导致我国抗生素的使用达到了滥用的程度,对此,本文将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对策、以及使用中应遵循的原则着手,详细的论述,请老师给予指导。 关键词:抗生素,危害性,合理应用 引言 抗生素是我国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它使用量巨大,居所有临床用药的首位。抗生素的应用对控制细菌感染与细菌性传染病及降低病死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也很普遍。如何有效地遏制滥用抗菌药物的势头,加强合理用药,控制细菌耐药的流行趋势,是当前医药研究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1 抗生素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

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1.1 抗生素临床应用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生代产物或合成类似物,在体外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上,多数抗生素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1]。除了感染外,某些抗生素还具有抗肿瘤活性,用于肿瘤的化学治疗;有些抗生素还具有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抗生素不仅用于医疗,而且还应用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方面抗生素主要来源于是生物合成(发酵),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半合成方法制得。半合成抗生素是在合成抗生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对生物合成抗生素的化学稳定性,毒副作用、抗菌谱的特点等存在问题,通过结构改造,旨在增加稳定性,降低毒副作用,扩大抗菌谱减少耐药性,改善生物利用度和提高治疗效力或为了改变用药途径。 1.2 抗生素作用机理 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它高等动植物)没有”的机制进行杀伤,有4大类抗菌药物: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类药物:属于此类的抗菌药物有磷霉素、环丝氨酸、杆菌肽、B酰胺类及糖肽类。由于细胞壁的生物综合期即相当于细菌生长繁殖时期,故此类抗生素又称繁殖期杀菌剂。而人体细胞无细胞壁,故此类药物毒性低[2]。损伤细菌细胞膜渗透性类药物: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抗生素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摘要:抗生素最初曾被命名为抗菌素,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长期广泛的应用或滥用,出现致病菌抗药、耐药的情况日趋严重,致使许多原本有效的抗生素降低或失去作用。生病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对待其不良反应,正确服用和保管,不断提高用药水平。 关键词:抗生素发展应用市场现状建议 引言: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或生物体产生的,在低浓度时对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病毒细胞呈现拮抗作用或在生物体内具有生理活性是的物质。 抗生素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以青霉素的正式生产和临床使用作为开始发展的标志。 在微生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影响下,抗生素正向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 一、抗生素的基本介绍 1.1抗生素的历史 1876年,特恩德尔(Tyndall)最早发现自然界微生物的拮抗作用。1929年,弗莱明(Fleming)偶然观察到青霉素生长的周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能够被抑制的现象。1942年,弗罗瑞和查恩确定,这种抑制作用是源于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这样,青霉素作为第一个抗生素,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中发回来可巨大作用,从此开启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 1943年,这个消息传到中国,当时还在抗日后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微生物学家朱既明,也从长霉的皮革上分离到了青霉菌,并且用这种青霉菌制造出了青霉素。194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又在放线菌中发现、并且制成了治疗结核病的链霉素。20世纪80年代中期,汉斯·博曼等人首次从蚕蛹中分离出抗菌肽以来,科学家又从青蛙、蜜蜂、猪和人等800多种动物中继续发现了由短链氨基酸组成的抗菌肽,从而开辟了产生抗生素的丰富新资源。 1.2抗生素的种类 自1940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围手术期抗生素

围手术期抗生素临床使用现状 围手术期是指手术前、中、后的一段时间,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等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预防手术后感染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很多临床医生对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目的、应用时机、药物选择、使用时程等存在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导致药物滥用现象严重,引起二重感染、细菌耐药性日益增加。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宣传和管理,对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减轻病人医药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目的 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主要是为了预防和控制感染。预防感染主要预防发生术后感染,目前认为任何术后预期感染率超过5%的外科手术均应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 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同时,抗生素的使用还可协同手术治疗有效控制已有感染或控制术后已发生的感染[1 3]。 2 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现状 目前很多医院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情况存在大量不合理现象,如抗生素使用率过高,适应证掌握得过松;抗生素选择不合理,费用过高;联合用药比例高,且联合用药配伍不当;用药时机不规范或用药时间过长;用法用量不规范;随意更换药物等问题大量存在[4]。王丽等[5]调查了346例手术病例中抗菌药的使用情况,发现抗生素使用率为100%,但仅有18例在术前2 h内正确地预防性使用了抗生素;累计使用1、2、3种抗菌药物的病例分别占所有病例的100%、78%、28%;有10.6%和0.03%病例累计使用了4种和5种抗生素;0.01%病例累计使用了6种以上抗生素。李小兰等[6]抽查并分析98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情况,结果显示,全部患者使用了抗生素,在应用抗生素中头孢三代占55.2%,抗生素联合应用的比例高达51.0%,单一病人住院期间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62.2%。吴秀荣等[7]对819份外科手术患者病历的分析显示,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单用比例为76.4%,二联用药比例为17.3%,三联及以上用药比例为6.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涉及6大类15个品种,大多数病例用药时间过长,且抗菌药物选用主要以经验为主。 3 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常见问题和认识误区 3.1 预防用药不当

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报告

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分析报告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2015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第一季度住院患者使用量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按DDDs计) 二、2015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完成情况 三、成效分析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天)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接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以上指标均在二级医院要求的范围之内。 2、接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100%, 我院使用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用万古霉素(目录外)审批,使用流程符合规定。2月份妇产科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 4DDDs。 3、2015年1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比例29.43%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2%均超过要求。

儿科,急诊科、五官科室抗菌药物处方比例58%,54%,52%远超20% 4、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二级综合医院>40% 与2014年第一季度同期比较 与2014年同期相比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有所提高,但未到达大于40%的要求。 由于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医生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病原学检查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一季度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仅为31.9%, 四、不足之处 1、一季度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9.43%、42%超过要求,门诊儿科处方比例58% 2、一季度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二级综合医院>40%)28.43%、38%、29.3%,未达到不低于40%的要求。 3、改变抗菌药的给药途径,用于局部粘膜。我院五官科常给病人雾化吸入庆大霉素疗程3到7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指出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庆大霉素是静脉注射剂,雾化使用是否能起到药效目前没有充

常见10种抗生素使用口诀 !

常见10种抗生素使用口诀! 临床中,抗生素种类繁多,死记硬背是件头疼的事情。但是,要熟悉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常见抗生素及其抗菌谱。 1.头孢类抗生素分类: 一拉定唑林氨苄 二呋孟替克丙烯 三肟他啶哌曲松 四代吡肟骑匹马 五代洛林托罗普 内容解释: 一代四种: 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二代五种: 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啶、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三代六种: 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泊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 四代二种: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五代三种: 头孢洛林、头孢托罗、头孢吡普。 2.四环素抗菌谱: 二菌四体一虫灵 内容解释: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四体指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一虫指阿米巴原虫。 3.磺胺类抗菌谱:

二菌一体和一虫 外加结核与麻风 内容解释:二菌指细菌和放线菌,一体指衣原体,一虫指疟原虫。 注:磺胺类不良反应预防:碱化尿液多饮水,定期检查尿常规。 4.抗疟药: 控制疟疾用氯喹,根治须加伯氨喹。 进入疟区怎么办,乙胺嘧啶来防范。 伯氨喹啉毒性大,特异体质慎用它。 内容解释:氯喹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物,进行根治治疗,常用氯喹与伯氨喹联合治疗;疟疾可用乙胺嘧啶预防;伯氨喹啉毒性比其它抗疟药大,易发生疲乏、头昏、恶心、呕吐、腹痛、发绀及药热,停药后自行恢复。少数特异质者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因其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立即停药,给予地塞米松或泼尼松可缓解,并静脉滴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严重者输血。 5.甲硝唑抗菌谱: 甲硝唑药作用灵,原虫滴虫厌氧菌; 肠内肠外阿米巴,效果良好首选它。 内容解释:甲硝唑对原虫、阴道毛滴虫、厌氧菌都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可抑制阿米巴原虫氧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肠外肠内阿米巴感染首选甲硝唑治疗。 6.青霉素抗菌谱: 窄谱杀菌青霉素,竞争菌体转肽酶; 粘肽合成受干扰,阳性细菌杀灭掉; 过敏反应危险大,一问二试三观察。 内容解释:青霉素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抑制转肽酶。使粘肽合成收到干扰;主要作用于G+细菌;其中,青霉素最危险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必须严格规范操作:一问:询问过敏史;二试:用药前做皮肤过敏试验;三观察:用药后观察30分钟。 链葡螺放白肺炭 (廉颇落荒白灰滩)

抗生素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抗生素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摘要::20 世纪 20 年代末青霉素的发现,开辟了抗生素化疗的新时代,许多感染性疾病从此得到了有效控制,随后,各种抗生素的研制、开发与利用迅速发展。就其发展史而言,抗生素的研究、生产可分为天然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和药理活性物质三个发展阶段;按其化学结构的特点,抗生素可分为β2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四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抗癌抗生素 5 大类,自1940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以来,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发展至今,抗生素的发现极大推动了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但随之而来的是抗生素滥用造成大量耐药菌出现、院内感染和真菌感染发病率显著增加,给感染的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推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势在必行。 关键词:抗生素;发展;应用;抗生素滥用;合理使用抗生素; 引言:抗生素,作为现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种类之一,其自青霉素发现并被用于临床,挽救了无数患感染性疾病的病人的生命,随着科技的发展,抗生素的研制、开发与利用也发展迅速,发展至今,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到几千种,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抗生素滥用已造成大量耐药菌的出现,给感染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带来了巨大困难,我国作为抗生素药物用量大国,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已经迫在眉睫,近年来,部分省市已经相继出台了控制抗生素使用的相关政策,叫停二级以上医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严格按照抗生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本课题简述了抗生素的发展史及应用现状,抗生素作为抗感染疾病的特效药,有其两面性,只有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1、抗生素的发展 最初认为,抗生素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在低浓度下就能抑制它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 1 ]。然而,抗生素的迅速发展很快就突破了这一定义:在来源上,已不局限于微生物,它包括高等动、植物产生的代谢物,也包括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在性能上,从抗菌到抗肿瘤、抗病毒、抗寄生虫等物质亦属抗生素范畴。纵观抗生素的发展史,抗生素的研究、生产大体可分三个发展阶段 : 1.1 天然抗生素的发展阶段 1928 年,英国科学家 Alexander Fleming ( 1881 - 1955 ) 偶然发现了青霉素,1938 年,Chain 和 Florey 等科学家又成功地从点青霉的培养液中分离制得青霉素。40 年代初

抗生素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抗生素药物合理使用总结 xx 年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小结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我科对 xx 年上半年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进行总结: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出院总人数 37 39 65 49 61 60使用抗生素人数 16 14 23 22 29 30抗生素使用率 43.3% 35.9% 35.4% 44.9% 47.5% 50%一、现将我科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列出如下: 1、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 2、无指征用药。 3、预防用药过多。 4、给药方式存在问题。 二、整改措施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知识,熟悉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等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2、加大宣传力度, , 切实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 3、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三、取得成效通过抗生素应用的监管及整改,医务人员减少了凭选用抗生素,根据

检查结果给药,且要以口服给药为主。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总结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新的抗菌药物不断推出,为临床医师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提 供了更多的用药选择,同时也为合理用药带来了更多的难题,其使用的合理性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若滥用抗菌药物不仅导致药物 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使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增加,使现有的抗菌药物失去作用,同时,还可增加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毒副作用以及二重感染等。根据“自治区抗菌药物临床分级管理”要求,现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总结如下。一.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情况(一)非限制使用级药品名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钠克林霉素磷酸酯替硝唑使用数量 135 350 620 1400 2650 3950 4650 排 7 6 5 4 3 2 1 名(二)限制使用级药品名称阿奇霉素氟康唑奥硝唑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使用数量 840 1400 2850 4500 9500 排名 5 4 3 2 1(三)特殊使用级药品名称头孢尼西钠使用数量 60 排名 3 头孢吡肟加替沙星433 7502 1二、抗菌药物口服制剂使用情况药品名称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氟康唑甲硝唑头孢氨苄使用数量 180 45

抗生素的分类及应用

1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1 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药。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1、1、1 青霉素类包括不耐酸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耐酸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假单胞菌类(氨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抗G-杆菌类(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1、1、1、1 青霉素G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教青霉素长。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1、1、1、2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他G+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1、1、1、3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链球菌、肠球菌及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1、1、1、4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球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最强。 1、1、1、5 抗G-杆菌只用于抗G-杆菌,对G+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如美西林、替莫西林 1、1、2 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类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及军团菌无效。 1、1、 2、1 第一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对β-内酰胺类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常用。 1、1、 2、2 第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呋辛、头孢克罗、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美唑、头孢西丁等。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和头孢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孟多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1、1、2、3 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他啶、头孢三嗪、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头孢地嗪、头孢甲肟等、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第二代弱,对G-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啶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活性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除头孢哌酮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少见。 1、1、 2、4 第四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药的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G-杆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对G+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了黄 1、1、3新型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菌谱极广,对G-杆菌、G+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盘锦市妇女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工作小结 根据卫医政发〔2011〕111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于2011年9月对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查,现将抽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具体情况及存在问题 1、眼科用药:主要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替唑钠(术后静滴3-5 天);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术前双眼滴3天,术后继续使用 一个月)。眼科手术青光眼、白内障等基本为一类切口手术, 要求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 48小时。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使用时间过长,适当的缩短。 2、妇科用药:主要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头孢 噻肟钠、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分别与替硝唑注射液联合 应用。术后预防用药5天,重症盆腔炎(化脓)应用7-14天。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为日三次静点,病历中均为日二次静点抗 菌药物用法不合理。 3、产科用药:主要抗菌药物:青霉素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青霉素过敏者或者早破羊水), 术后使用3天抗炎治疗。 4、外科用药:主要抗菌药物: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术后 使用3天。

5、儿科用药:主要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米诺钠、注射用头孢 哌酮舒巴坦钠(同时应用红霉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呋辛, 肺炎以及支气管肺炎患者根据情况,具体控制应用时间,支 原体感染可能应用10-15天左右。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 一周;β-内酰胺类药物与红霉素联合应用,一般可降效;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相比,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作用是大环 内酯类作用最强的,副作用小,毒副作用比红霉素小的多, 肺炎支原体建议使用阿奇霉素;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日) 使用头孢米诺钠注射剂0.5g日二次静点,用法用量均不合 理,使用时间已经一周仍在继续使用,毛细支气管炎为呼吸 道合胞病毒引起的首先应选择抗病毒药物,怀疑支原体感染 者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细菌感染者应用适当的抗 生素,抗菌药物应用不够合理。 头孢替唑钠、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要求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有处方权。同时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均为三代头孢菌素,建议一般或中度感染尽量使用三代以下的头孢菌素。注射用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米诺钠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要求高级职称的医师有处方权。 二、使用情况总结: 1、各科室对我院的抗菌药物的各项组织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组织学习力度不够,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没有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我院个别医生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含糊不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总结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 总结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马庄卫生院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3〕37 号),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尤其是围手 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 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9月18日9 点,由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医务科、院感办、药剂科、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共同牵头 组织了以《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主题的培 训会。会议由高院长主持。 培训前,郭院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本次培训会的 重要性。郭院长指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关系到能否提 高感染治愈率、降低病人死亡率、缩短病程、降低费用及 减少耐药菌发生的关键,因此,抗菌药物的培训显得尤为 重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是长期的、艰巨的、持久 的,事关全院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相信全院医务人员有 这个能力和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好。 培训会上,高院长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和细菌耐 药现状做了简单介绍,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意义和滥用结

果做了细致分析,对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做了详细讲解,对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关系做了重点阐述,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包括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联合应用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基本原则做了重点解读。同时再次强调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对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出了殷切希望。 本次培训会深入浅出,参会人员都感到受益匪浅、收获颇多。通过培训,大家充分认识到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培训对提升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院要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的秩序改进和提高。 马庄卫生院 二〇一四年九月十九日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总结性分析,主要包括的方面有:药物浓度、抗菌谱、给药方式和注意事项等。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过敏反应少和组织体液浓度高等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很广泛。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该类药物的耐药率增强了,出现了较多的不良反应,所以必须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合理的应用。 标签:头孢菌素;抗生素;应用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过敏反应少和组织体液浓度高等特点,它是一种广谱半合成的抗生素,由抑制细菌细胞壁和繁殖期杀菌剂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近年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临床上出现了较严重的滥用现象。因此,临床上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必须做到科学合理。本文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总结性分析,主要包括的方面有:药物浓度、抗菌谱、给药方式和注意事项等。 1头孢菌素的品种及作用特点 1.1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对肺炎链球菌等G+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作用比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要强。它对革兰阴性肠道菌株一般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β-内酰胺酶的作用具有不稳定性。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脆弱类杆菌和肠球菌通常情况下起不到任何效果,并且存在较大的肾毒性。第一代头孢菌素的代表药物,主要包括: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和头孢羟氨苄等。 1.2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较广,对G-菌的抗菌的作用比第一代头孢菌素强,它改进了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作用。第二代头孢菌素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比较,其不良反应明显变轻了。第二代头孢菌素的肾毒性比第一代低,对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好,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第二代头孢菌素对泌尿系统和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第二代头孢菌素的代表药物,主要包括:头孢丙烯、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和头孢克洛等。 1.3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药效比第一、二代明显要强,它对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非常稳定,抗菌谱扩大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较强。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多数品种的组织都具有较好的穿透性,对肾脏无毒性,它对严重的感染作用较强。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代表药物,主要包括:口服品种(头孢泊肟、头孢克肟等)、注射用品种(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等)。 1.4第四代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对G+球菌抗菌活性强于第三代,弱于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培训总结doc

彰武四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尤其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5月15日14点,由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务科、院感办、药剂科、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共同牵头组织了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为主题的培训会。全院临床共73人参加了培训,会议由医务科长赵晓玲主持。 培训前,赵科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本次培训会的重要性。赵科长指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感染治愈率、降低病人死亡率、缩短病程、降低费用及减少耐药菌发生的关键,因此,抗菌药物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是长期的、艰巨的、持久的,事关全院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相信全院医务人员有这个能力和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好。 培训会上,药局徐科长对我国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和细菌耐药现状做了简单介绍,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意义和滥用结果做了细致分析,对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做了详细讲解,对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关系做了重点阐述,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包括治疗性应用基本原则、联合应用基本原则、预防性应用基本原则

做了重点解读。同时再次强调了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对临床医生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出了殷切希望。院感科讲了些多重耐药菌的隔离知识。 参会人员都感到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有利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的秩序改进和提高。 彰武四院院感科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各位医生、护士长: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受医务科委托,跟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一下有关抗生素的临床应用问题。 一、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抗生素是临床上用于控制感染所不可缺少的药物,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大类药物。临床各科均有感染疾患,因此,抗生素是各科共同需要的药物,只是使用量多少的区别。在今以前,由于国家对抗生素的应用无明确的政策规定,患者可以从各种渠道得到抗生素。另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厂家和药商,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刺激医生们想方设法使用个别抗生素,这种不加控制广泛使用抗生素的后果之一,必然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耐药性的转移、播散问题的加重、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差,甚至无效,个别感染性疾病可能无药可医。 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方法: 抗生素合理使用,就是应在全面了解患者、致病原与抗生素三者的基本情况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安全有效地运用抗生素,使病人在冒最小的风险下,获得最大的治疗效益。在使用抗生素前,首先医生要弄清是不是有感染,是不是细菌感染。根据我的临床经验,下列情况可以使用抗生素。 1、有头痛、发烧、喷射性呕吐,考虑有颅内感染者; 2、有发烧、咽痛、双侧扁桃体肿大者;

3、有发烧、咳嗽、咳痰、胸痛或气紧者; 4、有发烧、腹痛、呕吐、腹泻者; 5、有畏寒、发热、腰痛或尿频、尿急、尿痛者; 6、有严重的外伤,开放性损伤者。 二、合理选用抗生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可能致病菌并根据其敏感度选药。对致病原的种、属及其对抗生素敏感度应有一定估计,特别是目前临床微生物诊断和细菌敏感试验结果存在较多问题的情况下,主管医生对各种致病菌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度及其耐药性发展情况应有所了解,在未能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时也能做出基本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2、分析感染疾患的发展规律及其基础病的关系。各种感染疾患均有其本身的发展规律。分析当时感染是处于原有的治疗无效、感染正在急剧恶化,还是有效而未能控制,病情有所加剧。这些对于是否改变治疗方向甚为重要,如前一种情况应及时换药,而后一种情况则应保留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改换其中个别药物以加强治疗。有无合并症、基础病的情况如何,对于选择抗生素与拟定治疗方案也有很大关系。对感染疾病的正确诊断是合理选择抗生素的基础。 3、熟悉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药理作用特点。要合理选择抗生素必须熟悉被选择对象,对抗生素应了解其分类、各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抗菌谱、作用机制、给药途径与方法等。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012年1月干部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一、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1、抗菌药物使用率 1月共出院患者56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为22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8%,等同于上级规定的不高于40%的比例。 2、青霉素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2%。 3、头孢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10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45.45%。 4、大环内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6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7.2%。 5、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4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18.18%。 6、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2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9.09%。 7、碳氢霉烯类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5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22.7%。

数的45.45%,应用的抗菌指征和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均较正确合理,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 综上所述,我科住院病人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总体上看较为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二、总结 从病历的情况来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我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日趋合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格率为100%。1月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1.2 %,说明了我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工作已制度化规范化,但存在1例用药时程过长,因此,提请各位临床医师注意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的规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率,以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2年2月干部老年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总结 一、住院病人用药情况分析 1、抗菌药物使用率 2月共出院患者45人,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数为18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等同于上级规定的不高于40%的比例。 2、青霉素药物使用的病历数为2份,占使用抗菌药物总病历数的11.1%。

抗生素的应用原则

一、抗生素的应用原则 1、抗菌药物应用现状 (1)高应用率 (2)高不合理率 (3)高耐药发生率 (4)高失败率 (5)高经费开支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尽早确定病原学诊断。 (2)依各药的药理学特点,即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特点用药。(3)用药过程必须注意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了解并存疾病的现状,其对确定用药方案的可能影响,使治疗方案“个体化”,力争最佳疗效。 (4)对联合用药、预防性用药和局部用药要有章可循。 (5)像关注疗效一样关注不良反应。 3、治疗用药的注意事项 (1)细菌感染的患者 (2)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 (3)药物的作用特点 (4)兼顾病人生理、病理、免疫状况 4、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类型 (1)经验治疗: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耽误的情况下,可根据临

床诊断针对最可能的致病菌,进行经验治疗 (2)针对性治疗:获得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后调整用药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策略 (3)转换治疗:指对急性或中、重度感染而住院患者,先静脉给予抗菌药,待3~5天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后,及时改为口服抗菌药。(4)序贯治疗:抗菌药物静脉给药的转换治疗中静脉与口服给药都能达到相似的血药浓度的转换治疗。如大多数喹诺酮类 (5)降级治疗:静脉给药转为口服治疗时血药浓度会降低者。如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 (6)猛击(hitting hard)原则: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和ICU内感染最初经验性治疗必须覆盖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及MRSA称之为猛击原则。 (7)降阶梯治疗:明确病原菌后,立即缩窄抗菌谱,改为敏感和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这种给药方式,称为降阶梯治疗。 5、抗菌药物的更换和疗程 (1)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h(重症感染48h)后,可根据疗效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更换所用抗菌药物(2)疗程:一般感染待体温正常、症状消退、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72h,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6、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 常采用繁殖期杀菌剂(β-内酰胺类、磷霉素、万古霉素等)与静止期杀菌剂(氨基糖苷类等)联合或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

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报告

2015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第一季度住院患者使用量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按DDDs计) 二、2015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完成情况

三、成效分析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天)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接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以上指标均在二级医院要求的范围之内。 2、接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100%,我院使用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用万古霉素(目录外)审批,使用流程符合规定。2月份妇产科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4DDDs。 3、2015年1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比例29.43%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2%均超过要求。

儿科,急诊科、五官科室抗菌药物处方比例58%,54%,52%远超20% 4、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二级综合医院> 40% 与2014年第一季度同期比较 与2014年同期相比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有所提高,但未到达大于40%的要求。 由于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医生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病原学检查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我院一季度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仅为31.9%, 四、不足之处 1、一季度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9.43%、42%超过要求,门诊儿科处方比例58%

2、一季度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二级综合医院>40%)28.43%、38%、29.3%,未达到不低于40%的要求。 3、改变抗菌药的给药途径,用于局部粘膜。我院五官科常给病人雾化吸入庆大霉素疗程3到7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指出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而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庆大霉素是静脉注射剂,雾化使用是否能起到药效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而雾化是很容易产生耐药菌,这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之一,应当引起重视。 五、原因分析 1、一季度门、急诊诊处方比例,儿科1月份为58%与季节性因素有关。 对各种单纯性病毒感染的病人,如流感,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小儿秋季腹泻等多系病毒感染所致使用用抗菌药物,若无合并细菌感染,盲目使用抗菌药治疗,不仅无明显疗效,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但。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表现之一 2、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低存在技术方面因素,病原检查多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法,该方法耗时长,阳性培养结果3~4d才能报告,而血培养阴性结果7d后才能报告,不便于早期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很大程度影响了医生的送检积极性。缺乏病原微生物检测,医生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医师的长期经验性用药习惯未改变。 4、医师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知识不熟悉,对各个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疗程,抗菌谱知识缺乏。给药间隔时间、剂量和疗程不足或过大。 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必须保证血药浓度大于MIC 值时才能发挥抗菌作用,正确的给药方式为每6~8小时给药一次,且宜用100ml 输液滴注,这样才能保证在体内保持足够杀灭细菌的血药浓度。但临床中常一

合理使用抗生素讲座总结

合理使用抗生素讲座总结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进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1类次级 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资。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公道使用抗生素讲座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公道使用抗生素讲座总结我们常说公道使用抗生素,所谓“公道”,其含义极广,通常是指哪些情况应当使用抗生素,哪些情况不该使用抗生素;对某种感染、某种细菌选择哪种抗生素;甚么情况应当选用两种抗生素的联合和哪两种联合为佳。事实上,我们虽然选用了所谓公道的抗生素,但临床效果却常常其实不尽人意,因此广义的说公道使用抗生素不但要从细菌的敏感性斟酌,还应从药物的药效学特点、药代动力学、药物稳定性等多方面斟酌。固然患儿的允从性和药物经济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斟酌因素。 (1)从细菌的敏感性斟酌:这是临床医师在选用抗生素时首先斟酌的因素,儿科经常使用抗菌药物大致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等。β-内酰胺类中最经常使用的为各类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曲南与亚胺培南在儿科较少利用。不同种类的青霉素和不同的头孢菌素抗菌谱各不相同,如有作用于革兰阳性(G+)、革兰阴性(G-)球菌的青霉素G、青霉素V;有耐青霉素酶的苯唑西林;有广谱的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有对绿脓杆菌有活性的羧苄西林;亦有主要作用于G-菌的替卡西林。第1、2、3代头孢菌素类因其对G-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程度不同而作用各不相同,对G+ 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在内,第1代头孢菌素作用优于第2、3代,而对G-杆菌来讲则第3代头孢菌素胜于第1、2代。氨曲南

对肠杆菌与其他G-杆菌、绿脓杆菌有效,而对G+菌、厌氧菌无活性。亚胺培南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但对金葡菌常耐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大多数的G+、G-菌和结核杆菌有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较窄,主要作用于G+菌和G-球菌,但对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有效,目前临床上亦广为利用。喹诺酮类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多种耐药菌株有抗菌活性,但由于其对幼龄动物的软骨侵害,在儿科应谨慎利用。因此,抗生素无高级、低级之分,只有细菌对其敏感不敏感之分,临床医师应根据不同细菌的感染选用相应敏感的抗生素,广大儿科医师对此已10分熟习,应注意细菌的检查与药敏实验,有必要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目前临床上亦常常产生选用了针对性的抗生素乃至已加大剂量,疗效其实不满意,是不是剂量愈大杀菌能力愈强、用药间隔愈短愈好呢?我们不能不斟酌药效动力学的因素。 (2)从药效动力学的因素斟酌:药效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原理和作用规律的1门分支学科。临床医师10分重视因不同的作用原理而产生的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协同、累加、拮抗和无关等情况,事实上药物的剂量、剂型、给药途径与用药方案等都可影响药效,选择适合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用药方案以到达最好疗效也是10分重要的。 就抗生素而言,根据药效动力学特点按其杀菌活性及延续效应可大致分为3类,第1类为浓度依赖性杀菌并具有抗菌后效应特性者,如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此类药物浓度越高杀菌率和杀菌范围相应增加;同时此类药物具有抗菌后效应,即当血药浓度随时间从峰浓度降至该药对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下时,仍有抗生素的后效应来禁止细菌的继续生长。如氨基糖甙类其血药峰浓度必须到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