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第四课《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人美版
- 格式:docx
- 大小:10.95 KB
- 文档页数:2
《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物与环境》隶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
本课以人物为主题创作,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下雨了》、《洗澡》等表现人物的课程,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画面主体和背景表现有了系统的认识,更是为《我们的社区》、《放学了》等课程奠定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旨在通过人物造型添加、改变人物方向、创作统一背景的绘画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画面组织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绘画中人物与环境和谐统一,利用添画、想象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2.通过观察、想象、对比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3.感受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利用想象、添画,将人物与背景结合,呈现有主题且完整的画面。
(二)教学难点人物形象的大胆塑造以及背景的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导入教师语言: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三毛,你们看看三毛干嘛呢?教师播放图片:三毛在各种环境中的图片。
教师语言:三毛去了好多的地方,我们发现背景环境不同,人物的活动内容就会不同,出示课题:《人物与环境》。
(二)知识新授教师过渡语:我们先来看看画家是怎么表现人物与环境的。
1.赏析感受教师播放视频: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倒牛奶的女人、开国大典。
教师总结:画家把人物与环境和谐优美的融合在一起。
2.探究发现(1)人物动态联想教师过渡语:我们一起探讨怎样创作和谐优美的作品。
教师语言:请你根据人物的动态猜猜他在做什么?教师出示图片:人物动态图。
教师语言: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教师出示图片:探索太空、运动健身、野外探险、舞台表演。
教师总结:根据人物的动态联想,人物会出现在不同的环境中。
(2)人物环境协调教师过渡语:我们能不能让这几幅画中的人物与环境更协调呢?教师语言:在太空要穿好宇航服戴好氧气罩;他穿上了运动服,跑了第一名;探险家拿起望远镜,穿上迷彩服;拿起麦克风,穿上演出服。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四课《人物与环境》教案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和环境在作品中的重要性;2.掌握使用简单素材表现人物与环境的能力;3.了解颜色在画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人物和环境在作品中的重要性;2.掌握使用简单素材表现人物与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了解颜色在画面中的作用;2.掌握使用不同颜色表现人物与环境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环境和人物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一张,并说说这张图片给他们的感觉。
2. 导入新课教师现场画出一个简单人物和简单环境,让学生看看这副画,说说看到的特点。
之后,教师可以上白板,上面可以铺上一些简单的线条素材和几种颜色。
3. 观察作品教师现场给学生展示一些人物和环境的画,带着学生一起看,听他们的感受。
4. 画环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环境,用铅笔简单地把相应的线条画出来。
5. 画人物教师可以在画面上临时画出一个简单的人物,然后问学生该怎么填充颜色。
这时候,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颜色素材,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一个简单的人物。
6. 组合作品让学生用之前练习的素材,自由地画出结合人物和环境的一幅画。
五、课后作业1.巩固当堂所学,加深对颜色在画面中的理解;2.用简笔略画出一张你喜欢的环境图片,并填充相应的颜色。
六、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动手实践;2.学生是否对素材、颜色、结合有了初步的把握;3.学生的作品是否整洁、用色是否准确。
七、教学资源1.环境和人物的图片;2.简单的线条素材;3.几种基本的颜料和调色盘。
八、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更多地注重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和探索,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
整个课堂的节奏比较紧凑,但是我发现学生们表现得很投入。
不管是在观察作品、选择素材还是大胆涂色上,学生都表现出一种兴趣和活力。
但是在教学资源方面,我还需要多一些准备,比如可以提前准备更多形态和种类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更多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课人物与环境▏人美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其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让学生了解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这种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其对美术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介绍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如人物在环境中的活动、环境对人物心情的影响等。
2. 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如透视、光影、色彩等。
3. 创作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表现人物与环境关系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2. 绘画技巧在表现人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人物与环境关系的观察与表现。
2. 绘画技巧的综合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讲解绘画技巧在表现人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应用。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现场示范绘画技巧,并讲解其在表现人物与环境关系中的作用。
4. 创作实践: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表现人物与环境关系的绘画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物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创作。
板书设计1. 人物与环境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品展示与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表现人物与环境关系的绘画作品。
2. 作业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作品富有创意,色彩丰富。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与环境的构图关系,培养学生具有表现人物与环境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欣赏分析人物与环境的经典作品。
2. 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了解人物与环境的构图关系。
3. 运用人物与环境的构图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与环境的构图关系,培养学生具有表现人物与环境的能力。
难点:如何处理人物与环境的的空间关系,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绘画作品、画纸、画笔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经典的人物与环境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与环境的构图关系。
2. 讲解: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与环境的构图关系,讲解人物与环境的构图原则。
3. 示范:教师进行人物与环境的构图示范,讲解绘画技巧。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人物与环境的构图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人物与环境的构图关系2. 构图原则3. 绘画技巧七、作业设计1. 根据本节课所学,回家后画一幅人物与环境的作品。
2.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与环境的构图关系,使学生掌握人物与环境的构图原则及绘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通过互相评价和教师点评,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
在作业设计上,要求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绘画中,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人物与环境方面的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人物与环境的构图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如何处理人物与环境的的空间关系,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补充和说明:在美术创作中,人物与环境的空间关系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物与环境的构图关系,培养学生的人物描绘和环境搭配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与环境作品。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人物在环境中的动态与表情。
2. 学习人物描绘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学习环境搭配的基本方法,如背景、道具、色彩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人物与环境的构图关系,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作品。
2. 教学难点: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处理,动态与表情的表现,线条与色彩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范作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人物与环境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与环境的构图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人物与环境的构图方法,分析人物在环境中的动态与表情,讲解人物描绘的基本技巧和环境搭配的方法。
3. 示范演示:教师示范创作人物与环境的作品,讲解线条、色彩的运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创作过程。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创作人物与环境的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人物与环境的关系2. 构图方法3. 动态与表情4. 线条与色彩运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人物与环境的作品,注意构图、动态、表情、线条和色彩的表现。
2. 写一篇创作心得,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要求。
重点关注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人物与环境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与环境的构图关系。
这一环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例如:“请大家观察这些作品,想想人物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4课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四课《人物与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旨,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和创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人物与环境的搭配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人物造型、环境布局、色彩搭配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人物和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往往存在人物与环境脱节、比例失衡、色彩搭配不协调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人物与环境的搭配方法,提高绘画表现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人物与环境的搭配方法。
2.人物造型和环境布局的协调。
3.色彩搭配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分析人物与环境搭配的要点。
2.实践指导:通过示范和辅导,引导学生掌握人物与环境的搭配方法。
3.创作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人物与环境搭配的作品。
4.评价反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2014年新编)》第四课《人物与环境》。
2.绘画工具: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3.参考资料:人物和环境的图片、画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人物和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人物与环境的搭配方法,引导学生总结人物与环境搭配的要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人物与环境的搭配方法,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实践。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绘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了解绘画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点。
根据人物动态变化想象活动内容,添加适当环境。
情意: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表现生活的兴趣,热爱生活的情感。
能力: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锻炼学生的组画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
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
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
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动态变化的基本特点,通过给同样动态的人物添加环境,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难点:能够根据人物各种动态进行画面的组织与添加。
教学准备:人物动态图片、优秀作业、彩笔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一组人物图片,启发学生思考想象他在做什么?2.你是通过什么知道他在做什么?引出板书课题:人物与环境教学意图:初步认识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二、新授:1.出示人物形象提问:老师这里有一个人物,你能根据她的姿态,想象她都在做什么吗?学生讨论、回答2.出示一组人物图片,当他们的位置变化时,又是什么样子的吗?3. 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4.当他们的方向发生变化时,又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5. 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教学意图: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
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教师示范教师演示添加环境:出示画好的人物动态,改变角度和方向。
启发学生想象。
四、作业要求请大家发挥你的想象力,直接利用老师提供的人物造型,粘贴在画面中,添加合适的背景环境,让画面更丰富、更有新意。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第一篇: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4、《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老师请来了你们非常熟悉的朋友,看谁来了——图图(今天真开心)让我们一起看看图图为什么这么开心,谁来说说图片里的故事。
为什么同一个人物,你们编的故事不同。
环境不同,故事发生了改变。
人物与环境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让我们探究人物与环境的奥秘。
板书课题:《人物与环境》二、欣赏感悟畅想1、这里有三个人物弯着腰在干什么呢?生:在小河里捞鱼、捡垃圾-----在法国有位著名的农民画家米勒,他会怎么想呢?画面中三个农妇正弯着腰在已经收割过的田地里捡拾遗落的麦穗,因为添加了这些环境,我们才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拾穗者的艰辛,所以人物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请看这对小伙伴,他们的身体动态有什么特点?我们先站起来模仿体验一下这个动作,请你猜想一下此刻他们正在干什么,想好了可以先告诉你的同桌。
谁想告诉老师你的想法。
根据你们的想象,老师给人物配上了环境背景,这样就完美了吗?再添加什么能让画面更协调呢?穿上漂亮的舞蹈服也能给你的表演加分穿上潜水服戴上氧气瓶,我也可以是条自由的鱼看来画面中人物与环境要想和谐统一,不仅要结合人物的动态,还要根据背景环境改变人物的衣着和发饰,这样才能成为和谐完美的画面。
4、咱们学习到这里,你们有没有信心再来挑战自己的想象能力?听清楚问题,同一个人物,当他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又会产生哪些联想呢?他正在----(地方)------(干什么)看来我们根据人物动态构思画面环境时,还可以变换人物的位置与方向进行想象。
4、测试学习成果,选选看,这两幅画面哪幅表现的好,为什么?我们在添加背景时,内容要丰富,颜色要鲜艳,这样才能更生动。
三、体验表现创新1、欣赏了这么多作品,你们是不是有了更多更棒的想法,老师也想来试一试。
教师示范2、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创作新奇有趣的画面,看看下面的作品,画面的背景有了什么新奇的变化。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四课《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人美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在环境中的表达方式。
2.善于观察和表现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掌握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
1.人物和环境的基本概念。
2.人物在环境中的表达方式。
3.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教师出示各类不同环境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人物和环境,并带领学生讨论他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讲解
教师对人物和环境的定义进行讲解,并对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方式进行详细的解释和示范。
第三步:示范
教师示范如何画出在不同环境中的人物形象,并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模仿和操作。
第四步:练习
学生在课堂上自我练习,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改善和完善。
第五步:展示
学生将所练习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重点
1.掌握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表达方式,并能通过画面来表现出来。
2.学习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运用到实践中。
教学难点
1.了解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巧妙地表现出来。
2.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践中。
扩展
1.继续探讨不同环境中的人物表达方式,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想象力。
2.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在人物和环境的表达方面进行尝试和创作。
以上为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的第四课《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人美版)的内容,希望能够为老师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