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大木乡双江村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98.40 KB
- 文档页数:53
中药材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中医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中医药在国内外市场都有着广阔的前景。
为了发展中药材产业,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建设中药材产业园将成为一个可行的选择。
二、项目内容1.项目地点2.项目规划3.种植区种植区将建设温室大棚和露地种植两种方式,根据不同的中药材需求进行选择。
种植区将按照有机种植标准进行管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4.加工区加工区将建设中药材加工厂,包括初加工和深加工两个环节。
初加工主要是将采摘的中药材进行初步处理,以便后续深加工;深加工则是将中药材加工成制剂,如丸剂、片剂、注射剂等。
5.研发区研发区将配备专业的研发团队和设备,开展中药材研发和创新。
研发区也可与周边的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转化。
6.物流区物流区将建设专业的物流基地,包括冷链物流和普通物流。
保证中药材的运输和销售。
三、项目优势1.市场需求中医药市场持续增长,对中药材的需求也在增加。
中药材产业园可直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2.地理优势3.技术支持四、项目投资和收益预测1.投资2.收益根据市场需求和中药材的价格,预计中药材产业园的年销售收入为1500万元,年利润为3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年。
五、风险和对策1.市场风险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存在销售不畅的风险。
为降低市场风险,中药材产业园可与合作伙伴签订长期的采购合同,确保销售渠道的稳定。
2.自然环境风险中药材种植依赖于自然环境,可能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降低自然环境风险,中药材产业园可采取灾害预防和防控措施,如建设灾害防护工程和保险购买等。
六、项目可行性七、项目建议1.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2.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研发和创新,提高中药材加工和制剂研发水平。
3.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生产和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竞争力。
目录第一章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编制依据及参考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编制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主要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投资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投资的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项目实施的优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建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区域交通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自然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工程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工艺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设备改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土建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药材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二、项目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中国人口众多,中医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式深受人们喜爱,中药材需求量很大。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中药材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2.市场竞争: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产业已经存在一定规模,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但是,由于中药材市场巨大,项目的规模化种植和加工能够带来成本优势和市场份额的增加。
3.政策支持: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重视,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中药材产业园项目可以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中药材产业园项目可以引进先进的中药材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可以开展中药材的研发和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
2.经济可行性:中药材产业园项目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实现成本优势,提高盈利能力。
根据市场需求,项目的产品销售前景乐观,预计可以实现盈利。
3.环境可行性:中药材产业园项目可以合理规划土地资源,采用低碳环保种植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项目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
四、项目风险分析1.政策风险:尽管中药材产业园项目可以获得政策支持,但是一些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或取消,给项目带来一定风险。
2.市场风险:中药材市场竞争激烈,项目要面对来自其他中药材企业的竞争。
需要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确保产品的竞争力和销售渠道的稳定。
3.技术风险:项目引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可能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评估和试验,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项目实施方案1.建设土地规划: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规划,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引进技术和设备:从国内外引进先进的中药材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3.建设加工厂和研发中心:建设一座现代化的中药材加工厂和研发中心,提升产品附加值。
4.建立销售网络:通过与药店、医院、电商平台等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拓展市场份额。
中药材种植基地可行性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评估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可行性。
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药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而供应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成为了一项具有潜力和重要意义的项目。
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规模适中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以满足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
通过种植基地的建设,我们希望实现以下目标:1.提供高质量的中药材供应: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纯度,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中药材的需求。
2.保护中药材资源:通过合理的种植和管理,保护和维护中药材的生态环境,促进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将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收入状况。
方法地点选择选择合适的地点是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首要任务。
以下是地点选择的几个关键考虑因素:-气候条件:中药材的生长对气候条件有一定要求,需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土壤质量:中药材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需选择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性好的地点。
-水源供应:中药材生长需要充足的水源供应,需选择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种植管理中药材种植基地的种植管理是确保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管理措施:-种植技术: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包括育苗、播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地方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中药材品种。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纯度,包括采收、加工、贮藏等环节的控制。
市场营销在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同时,市场营销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以下是几个市场营销策略:-建立销售渠道:与医药企业、中药材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中药材能够顺利销售。
-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建设和推广,提升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市场调研: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及时调整种植和销售策略。
风险与挑战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及时解决和应对:-天气灾害:恶劣的天气条件可能对中药材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影响,需要建立应急预案。
中药材项目可行报告一、项目背景中药材作为中国传统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传统药材需求的增加,中药材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因此,开展中药材项目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开展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销售,以满足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
三、项目内容1.选择适宜的中药材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种植和加工的中药材品种,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收益。
2.中药材种植:根据选定的中药材品种,进行科学的种植管理,包括土壤改良、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3.中药材加工:对种植好的中药材进行收获、干燥、研磨等加工工序,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和有效成分的保存。
4.中药材销售:建立销售渠道,将加工好的中药材推向市场,满足消费者对中药材的需求。
四、项目优势1.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对传统药材的认可,中药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有利于项目的盈利和发展。
2.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原材料保障。
3.传统药材文化价值:中药材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具有一定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有助于项目的品牌建设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4.政策支持:国家对中药材产业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为项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项目风险1.市场竞争激烈:中药材市场竞争激烈,需要项目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2.自然灾害风险:种植中药材的过程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如干旱、水灾、病虫害等,需要项目具备风险应对能力。
3.市场波动风险: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项目需要有一定的市场预测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市场价格的变动。
六、项目预期效益1.经济效益:通过种植、加工和销售中药材,实现项目的盈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1.1.3企业性质股份:有限公司1.1.4项目建设地点:1.1.5建设性质:新建1.1.6项目负责人1.1.7建设规模建设(包括北沙参、苍术、白鲜皮、黄芪、黄芩和桔梗)20000亩中草药人工种植基地,同时建设相应的灌溉、土地治理、供电等配套设施。
建设中2000m 2草药加工车间,同时建设与之相应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
1.1.8资金构成项目总投资4449.16元。
其中项目建设投资4145.49万元,项目流动资金303.67万元。
1.1.9资金筹措建设投资4145.49万元,全部自筹。
流动资金303.67万元,全部自筹。
1.1.10经济效益项目完成后,全部项目年销售收入5238.38万元,利润总额1.1.10万元,净利润1888.32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62.27万元,年增值税622.73万元,年所得税629.44万元。
1.1.11项目建设期12个月,即2013年6月-2014年5月。
1.1.12编制单位:1.1.13资质等级:甲级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4.《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85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4.新的有关财务制度的会计制度;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8.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3;1.2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1.3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1.4《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1.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25-2005);1.6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中药材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两篇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项目名称:中药材种植项目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概况
中药材种植项目是在有限的空间,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中药材种植的一项综合性项目,旨在进行中药材种植、人工培育、加工、贮藏、销售等全过程集成经营,为满足健康产业和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中药材种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活动。
1.2项目总投资
本次中药材种植项目预计总投资约为6000万元,其中经营资金5000万元,建设资金1000万元。
1.3项目规模与产值
二、项目技术及工艺
2.1种植工艺
本次中药材种植项目按行业标准规定,采用现代化的育苗、种植、管养技术,采用集中放牧、农户包容种植、小块地技术,以及温室种植等技术模式,及现代化机械化的施肥管理,以提高种植效率和品质。
2.2培育技术
本次中药材种植项目采用先进的人工培育技术,根据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培育技术进行改良,提高中药材的质量,降低成本。
2.3加工技术。
45000亩中药材种植及加⼯项⽬建议书45000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建设项⽬项⽬建议书务川仡佬族苗族⾃治县公司⼆O⼀⼀年⼗⽉⼗⽇第⼀章总论⼀、项⽬提要1.项⽬名称45000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及加⼯建设项⽬2.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1)建设地点项⽬区位于贵州省务川⾃治县。
务川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娄⼭、东南麓,南北长125公⾥,东西长62公⾥。
地理坐标为东经107°30′~108°13′,北纬28°11′~29°05′。
东与德江县和沿河⼟家族⾃治县相连,南与凤冈县接壤,西与正安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治县毗邻,北与重庆市彭⽔苗族⼟家族⾃治县交界。
务川县城距遵义市190公⾥,距省城贵阳348公⾥,距重庆市376公⾥,是遵义乃⾄贵州进⼊重庆、长江的出境县之⼀。
全县总⾯积2777.59平⽅公⾥,⼈⼝43万余⼈,辖10镇5乡,有民族17个,少数民族占91.5%,其中仡佬族、苗族占85%。
(2)建设内容、规模1)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45000亩(其中:⾦银花30000;党参5000亩;半夏5000亩;当归5000亩)。
达产后年产⼲品药材⾦银花4500吨;党参600吨;半夏850吨;当归750吨。
2)建设中药材饮⽚初级加⼯⼚1个,产品为:⾦银花、党参、半夏、当归等饮⽚。
3)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
(3)建设期限:建设期2年(2011年11⽉—2013年10⽉)。
3.投资规模及资⾦构成本项⽬总投资额为万元,资⾦按构成分列如下:(1)建设⼯程费万元,占总值的 %;(2)设备购臵及安装⼯程费万元,占总值的 %;(3)⼯程建设其他费⽤万元,占总值的 %;(4)预备费万元,占总值的%;(5)建设期利息万元,占总值的 %;(6)流动资⾦万元,占总值的 %。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表表1—15、项⽬辐射范围及带动能⼒(1)项⽬辐射范围本项⽬建设45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机制,项⽬建设地点位于务川⾃治县栽培适宜区。
涪陵区实施中药材产业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发展绿色产业,构建中医药产业现代化生产、加工和服务体系,推动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全国中药材之乡”,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基础(一)产业基础涪陵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
我区自古以来就是中药材之乡,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原涪陵地区中药材公司(现属太极集团下属企业)长期是黄连、青蒿、木香、厚朴、金银花等涪陵地产品种的指定购销单位。
涪陵区现有中药材农户1万多户,种植金荞麦、前胡、紫苏、白芷、苍术等中药材近3万亩,覆盖16个乡镇街道50多个村,交货数量2500吨,产值3100万元。
龙头企业带动力强。
太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太极集团)是中国产销量最大的中成药生产企业,拥有10000家药房、13000名员工、20多家医药商业公司、13家制药厂、太极医药研究院及重庆中药研究院两大研发机构。
现有中西药品种1500多个,其中全国独家生产品种50多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50多个、国家基药品种165个、年销售额逾亿元的品种15个、过千万的—1 —品种逾100个、获国家专利120项。
太极藿香正气液2017年单品种销售13.88亿元,太极藿香正气液疗效全国老百姓认可度排名第一,其功能主治最多,增长潜力最大。
(二)发展机遇中药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全民健康、养生等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发展道地药材、食药同源药材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前景十分广阔。
到2027年,太极集团全力将“太极藿香正气液”打造成为中华第一药,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超过200亿元,其中国内市场不少于100亿元、国际市场不少于100亿,届时太极藿香正气液所需药材量将达20万吨。
目前太极藿香正气液200亿规划最大的瓶颈是中药材原料质量不稳定和中药材产量没有稳定的保障,个别药材如苍术等供应紧张,造成价格翻番。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可研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中药材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中药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然而,目前我国中药材的种植存在着规模小、技术落后以及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以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规模较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以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并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中药材产品。
二、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消费者对中药材的需求增长迅速。
2.技术要求:本项目将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如设施农业技术、种植管理技术等,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3.土地条件:选址需要考虑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等因素,以保证中药材的生长。
4.人力资源:中药材的种植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需要招聘相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5.资金投入:本项目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大,但可以通过政府支持、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
三、项目实施方案1.选址:选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地区,进行中药材基地建设。
2.建设设施:搭建温室大棚和大棚内的设备,如自动灌溉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等,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种植管理:引进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如土壤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4.人力资源:招聘相关专业人员,包括农艺师、兽医、质检人员等,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管理。
5.市场推广:加大对中药材的市场宣传和推广力度,与医院、药店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扩大销售渠道。
四、经济效益分析。
重庆市涪陵区大木乡双江村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1)二、项目概况 (2)第二章项目的相关可行性分析 (18)一、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分析 (18)二、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分析 (22)三、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分析 (22)四、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 (25)第三章项目实施条件和进度分析 (29)一、项目实施条件 (29)二、项目进度分析 (32)第四章项目经济影响分析 (34)一、项目经济影响分析 (34)二、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49)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一)企业基本情况重庆市涪陵区策匀中药材种植股份合作社位于重庆涪陵区大木乡双江村二组,法定代表人张德泽,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500万元。
主要经营范围为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种植的产品,开展成员所需的储藏服务(不含危险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
重庆市涪陵区策匀中药材种植股份合作社拟通过分期建设、滚动发展,以优质中药材种源繁育及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核心,产业化和生态旅游基地建设为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即2012年春至2013年初以双江村为中心,建立种源繁育及科技示范基地0.1万亩,2013年推广到全村范围建立生产基地0.5万亩;2014年扩大到大木乡及周边乡镇建立药食两用及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1.5万亩,总规模达到2万亩。
中、远期结合生态观光旅游和科技产品的研发,打造企业品牌;建立中药饮片、保健食品及饮料生产线,提高资源的转化率和深加工附加值。
把基地建成集科研—生产—深加工—市场营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二、项目概况(一)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1、建设地址该项目建设地址位于重庆涪陵区大木乡双江村。
大木乡境内地貌属山区,地下为喀斯特地貌,土壤以中性土壤为主,岩石以砂岩、石灰岩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平均海拔1000米,最高海拔位于大山堡1977米,年均降水量1100—1200毫米,无霜期220—240天,年平均日照2100小时,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7-9月白天平均气温27摄氏度、夜间20摄氏度,适宜中药材种植。
项目所在地块地势相对平坦,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有利于本项目的开展。
2、建设条件(1)地质、土壤条件1)地质条件项目所在区域,位于四川盆地川东平行褶皱带区,由侏罗系砂岩与泥岩不等厚相互组成;属平行岭谷地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主要有河谷池、浅丘平坝、深低山等地貌单元组成。
项目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岩层走向由北向南,倾向北面,倾向352,倾角5-8°,区内无断层通过;根据《长江三峡工程沿岸城市水文地质灾害调查报告》记载,项目区无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地质构造简单,结构稳定,项目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损失小、危险性小。
2)岩土层埋藏条件项目海拔高度为210米以上,地面坡度为5-8°,地表由南向北倾斜;整个场地岩土由第四系全新统回填土层、第四系崩滑推积层、株罗系上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互层三层组成。
岩土分层简单,结构稳定,岩石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较大,可作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3)地震烈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2001),项目区域属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项目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历史上未发生过大于4级的地震,属于弱震区,三峡水库蓄水至最高水位后,亦不会诱发地震。
(2)气侯、水文条件1)气候条件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有冬暖、春早、夏旱、秋绵雨、多云雾、少霜雪的气候特点,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气温: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7-9月白天平均气温27摄氏度、夜间20摄氏度。
降雨:年均降水量1100—1200毫米,无霜期220—240天,年平均日照2100小时。
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2%。
积雪:历年最大积雪厚度80毫米。
风向:年平均风速一般为0.8米/秒,最大瞬时风速35.3米/秒,年静风频率68%,年最多风向频率为NNW,次多风向以N为主。
云量:年平均雾日38.2天,雾日冬季最多,占全年雾日的50%。
气压:常年气压在952.4毫巴之间,历年最高气压940.3毫巴。
2)水文条件项目区无大的地表水体存在。
(3)交通条件大木乡位于重庆市涪陵区西南边缘,距城32公里,东与万盛区、南与南川市相邻。
大木乡地处武陵山腹地,距涪陵城区57公里,距武隆仙女山景区30公里,距丰都南天湖34公里,距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10公里,丰都-涪陵(大木)-武隆(仙女山)高速公路,已形成初步方案设计成果。
(4)基础设施条件场镇建有标准灯光篮球场、网球场、足球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等设施完备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乡内村村通水泥路,等级以上公路总里程45公里。
建有水厂1座,日处理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
建成110千伏、220千伏环形电网。
规划建设中的杨家湾水库和双江水库,将新增库容860万立方米(5)施工条件本项目施工条件优越。
一是道路交通、用电、用水等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有保障;二是交通方便,施工材料、设备等可以运至现场,能节约运输费用;三是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有利于降低施工工资成本;四是建筑材料来源广泛,供应充足。
综上所述,项目拟建场地自然条件较好,无不良地质现象,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捷,施工条件优越,公用设施完全能够满足本项目建设和运营的需要。
项目各项建设条件完全能够满足建设要求。
(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1、种植品种:菊花、白术、山药、半夏、百合、川明参、白芷、桔梗、白芨、黄精、白芍、银花、木瓜、乌梅、无花果。
2、种植面积:1000亩。
其中:菊花400亩,白术40亩,山药40亩,半夏40亩,百合60亩,川明参60亩,桔梗80亩,白芷60亩,白芨20亩,黄精20亩,白芍20亩,金银花、木瓜、乌梅、无花果各40亩。
(三)种植方案当前,我国中药材的生产基本上仍沿袭传统的种植方法,生产随机性大,技术含量低,质量不稳定。
药材种植生产技术的滞后,影响药材的产量、质量、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制约了药材生产的发展。
药材种植技术是基地建设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生产优质药材更需要规范的栽培技术。
国际植物药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实施,对药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按照规范的技术生产优质药材产品,才能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变化和发展。
药材生产人员掌握种植技术的程度,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
种植技术不规范,生产管理粗放,会降低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因此,对药材生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也是基地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1)种植方案1、制定基地实施品种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种植生产管理及产地加工,以保证产量和产品质量。
2、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和土质情况,适时搞好不同时期的匀苗、中耕、除草、追肥、灌溉、排水、病虫害防治及木本药材的整形修剪等项管理。
3、木本药材实施矮化密植,以达到提早投产,提高产量。
4、针对不同品种生长特性,实施叶片分析,诊断植株营养,进行配方施肥、平衡施肥。
5、木本药材进行合理整形修建,改善树冠光照和通风透气,加强生长期修剪,控梢促花,达到提早结蕾、结果,提高产量。
6、综合防治病虫害7、木本药材投产前,间种植株较矮的草本药材,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基础设施建设方案1、农田机械化建设全面落实中央、重庆市、涪陵区农机补贴政策,将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其他机械等补贴机制落到实处,以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机械化水平。
此外,为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大木乡还要大力推进高效农业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扶持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培养农机技能型人才,实现大木乡农机服务市场化、法制化、产业化、规范化,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2、景观系统景观系统理念以田园化为主体,营造大尺度的绿色开敞空间,沿园区周边种植景观树种,以常绿树种、彩色树种和乡土树种为基调构建环园林带;主干道、次干道两侧设计各3m、1m宽的绿化带,可种植具有当地特色的数目及特色花卉等。
建设农田林网,构建园区农田林、灌、草立体防护绿色系统,科学合理调整林带品种结构,农田林网林带间距、带宽要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定,树种以经济林果、常绿树种、木本花卉为主,林带走向结合道路和河道绿化进行,达到四级有绿、四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3、环保系统采取雨污分离措施,控制生活污染,污水集中处理,雨水循环利用;在园区人口集中区及观光旅游区设立公共厕所、废弃物收集装臵及处臵装臵等;对园区公共服务中心、旅游农业园等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分级处理,保持园区清洁;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控制与监测,做到就地利用,减少园区污染。
4、水环境生态修复园区河道纵横,自然村落较多,居民集中居住在沿河两侧,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河水富营养化,除了通过环保系统实施雨污分离和污水集中处理外,还可以通过生物措施修复水环境,即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降低存在于水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包括水湿生植物、水生动物(鱼类)、底栖软体动物等生物途径。
在湿地环境中种植并利用水湿生植物,可以有效地减少水体和底泥中的氮、磷含量;通过改变水体中鱼类的群落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