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练习1
- 格式:doc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8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原电池练习题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11.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正极就是阳极,负极就是阴极B.形成原电池时,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D.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B.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该电极被还原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3.在用Zn、Cu片和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C.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减少D.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4.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5.以Mg片和Al片为电极,并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片作负极,电极反应:Mg-2e-=Mg2+B.Al片作负极,电极反应:Al+4OH--3e-=AlO2-+2H2OC.电子从Mg电极沿导线流向Al电极D.Mg片上有气泡产生6.下列事实能说明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是A.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B.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稀盐酸溶液中C.与氯气反应时,铝失去3个电子,而铜失去2个电子D.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而铜不发生钝化7.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 →B ;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A﹥B﹥E﹥DB、A﹥B﹥D﹥EC、D﹥E﹥A﹥BD、D﹥A﹥B﹥E8.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①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是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的金属或能的非金属为正极;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流向;电子流动方向是由极流向极;③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极,阴离子移向的极为极;④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总是电子发生反应;9.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一种由______的装置.例如由银锌组成的原电池,银为______极,发生______反应,电子从______极流向______极.10.近年我国首创以Al──空气──海水为能源的新型电池,以海水为电解液.靠空气中的氧使铝不断氧化而产生电流.其工作时电极总反应式为:4Al + 3O2+ 6H2O = 4AlOH3;请判断:1原电池的负极是______;2工作时原电池的两极反应:A.负极______ ;B.正极______ ;3工作时原电池正极附近pH______增大,减小,不变.11.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______①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嵌有一定量的锌块②镀锌的铁制品比镀锡的铁制品耐用③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④常温下铝跟稀硫酸快速反应,跟浓硫酸几乎不反应12.如下图所示,烧杯中都盛有稀硫酸;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中的电极反应:Fe:、Sn:Sn极附近溶液的p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中被腐蚀的金属是、其电极反应式为;比较1、2、3中纯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第一节原电池21、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溶液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DCABB. DABCC. DBAC2、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各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附近SO42-的浓度逐渐增大B.负极附近SO42-的浓度逐渐减小C.负极附近SO42-的浓度逐渐增大D.正负极附近SO42-的浓度基本不变3、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Cl3溶液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NO33溶液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为Fe2SO43溶液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为CuSO4溶液4、银锌电池广泛用做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电池反应是:Zn+Ag2O+H2O=2Ag +ZnOH2,则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 AgB. ZnOH2C. Ag2OD. Zn5、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两个盛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并向加入a 的烧杯中再加入少量CuO粉末;下列各图表示氢气体积VH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6、对于锌-铜-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电极变化①锌片溶解了32.5g ②锌片增重32.5g ③铜片上析出了1g H2④铜片上析出1molH2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7、根据下列事实,判断离子的氧化性顺序为①A+B2+===A2++B②D+2H2O===DOH2+H2↑③以B、E为电极与E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E2++2e-=E,B-2e-=B2+A.D2+>A2+>B2+>E2+ B.D2+>E2+>A2+>B2+C.E2+>B2+>A2+>D2+ D.A2+>B2+>D2+>E2+8、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其主要成分是铁屑、碳粉、木屑与少量氯化钠、水等;它在使用之前需用塑料袋与空气隔绝;使用时启开塑料袋上的气孔,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来;当使用完后还会发现有铁锈生成;依上述现象回答:1 “热敷袋”放出的热量的利用是利用铁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2 碳粉的主要作用是3 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4试写出上述变化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方程式:负极: ;正极: ;9、已知可逆反应:AsO43-+2I-+2H+AsO33-+I2+H2O据此设计出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盐桥的作用是使整个装置形成一个闭合回路.进行如下操作:Ⅰ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发现微安表指针偏转;Ⅱ若改向B烧杯中滴加40% NaOH溶液,发现微安表指针向前述相反方向偏转.试回答下列问题:1两次操作过程中微安表指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2两次操作过程中指针偏转方向为什么相反3Ⅰ操作过程中,C1棒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4Ⅱ操作过程中,C2棒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10、利用反应Zn +2FeCl3=ZnCl2+2FeCl2,设计一个原电池,在下面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正极为 ,电极反应式;负极为电极反应式为 ;第二节化学电源11.日常所用的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碳棒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氧化吸收H2, 电极反应可简化为:Zn-2e-==Zn2+;2NH4++2e- =NH3+H2,根据上述叙述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干电池中锌为正极,碳为负极B. 干电池工作时,电子由锌极经外电路流向碳极C. 干电池长时间连续工作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D. 干电池可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和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3.据报到,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大,而且没有铅污染;其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电解液和空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B.负极反应为Zn-2e-=Zn2+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解液肯定不是强酸4.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 MnO2s+H2Ol=ZnOH2+Mn2O3 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2 OH-=ZnOH2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5.锰锌干电池在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Zns+2MnO2+2NH4+=Zn2++Mn2O3s+2NH3+H2O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 ZnB. 碳C. MnO2和NH4+D. Zn和NH36.锌银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2Ag +ZnOH 2======Ag 2O +Zn +H 2O此电池放电时,被氧化的物质是A. AgB. ZnOH 2C. Ag 2OD. Zn7.微型锂碘电池可用植入某些心脏病人体内的心脏起搏器所用的电源;这种电池中的电解质是固体电解质LiI,其中的导电离子是I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2Li -2e ==2Li +B.负极反应:I 2+2e -=2I -C.总反应是:2Li +I 2=2LiID.金属锂作正极8.锌银电池:负极是 ,正极是 ,电解质是 ,其电极反应如下:负极: ,正极: ,总反应:9.锂电池是用金属 作负极, 作正极,电解质溶液由四氯化铝锂LiAlCl 4溶解在亚硫酰氯SOCl 2中组成;负极:正极:3 SOCl 2+8e -=SO 32-+2S+6Cl -电池的总反应式:8Li +3 SOCl 2=6 Li Cl +Li 2 SO 3+2S10.锌锰干电池是用锌制圆筒形外壳作 极;位于中央的顶端盖有铜帽的石墨作 极,在石墨周围填充 作电解质,还填有MnO 2和炭黑;其电极反应为:负极:正极: +2e -+2 MnO 2=Mn 2O 3+2NH 3↑+H 2O电池总反应式为:Zn +2NH 4++2 MnO 2=Mn 2O 3+2NH 3↑+Zn 2++H 2O该电池用久了,其外壳就会变软,主要原因是正极反应中,前后经历下列反应:2NH 4++2e -=2NH 3+H 2;2Mn O2+H 2=Mn 2O 3+H 2O,如果没有MnO 2参与,干电池将难于持续稳定工作;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多国家都规定要对废旧的锌锰干电池进行回收,从保护环境和节约材料方面解释为什么要回收这种废旧电池;11.银器皿日久表逐渐变成黑色,这是由于生成了Ag 2S,有人设计了用原电池原理加以除去,其处理方法为:将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放入一铝制容器中,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溶液中与容器接触,放置一段时间,黑色就会褪去而不会损失;试回答:在此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则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充电 放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化学电源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B.原电池中,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C. 铜锌原电池中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D.碱性锰锌电池是一次电池,铅蓄电池是二次电池2.氢镍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污染的铜镍电池;氢镍电池的总反应式是根据此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pH不断增大B、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氧化C、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还原D、电池放电时,H2是负极3.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下列反应负极:Pb+SO42--2e-=PbSO4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使用该电池电解CuSO4溶液,当有纯铜1.6g析出时,铅蓄电池内消耗硫酸物质的量为A. 0.05molB. 0.025molC. 0.25molD. 0.1mol4.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2,电解质溶液为H2SO4,工作时的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Pb为正极被氧化 B.溶液的pH不断减小SO只向PbO2处移动 D.电解质溶液pH不断增大C. 245.锌、溴蓄电池的充、放电的电池总反应为Zn+Br2Zn2++2Br-;下列各反应①Zn-2e-====Zn2+②Br2+2e-====2Br-③2Br--2e-====Br2 ④Zn2++2e-====Zn,其中充电时的阳极和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分别是A.①②B.③①C.④②D.③②6.目前人们正研究开发一种高能电池一—钠硫电池,它是以熔融的钠、硫为两极,以Na+导电的β,,——Al2O3陶瓷作固体电解质,反应如下:2Na+x S Na2S x,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钠作正极,硫作负极B .放电时,钠极发生还原反应C .充电时,钠极与外电源正极相连,硫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D .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S x 2--2e -= S x7.铅蓄电池是常用的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 和PbO 2,电解液为稀硫酸;放电时该电池总反应式为Pb +PbO 2+2H 2SO 4=2PbSO 4+2H 2O根据上述情况判断:1蓄电池的负极材料是2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 极5放电时电流方向从 极流向 极6铅蓄电池充电时电极反应:阳极: +2 H 2O -2e -=PbO 2+4H ++SO 42-阴极:PbSO 4+2e -=Pb +SO 42-充电时总反应:2 PbSO 4+2 H 2O =可把上述反应写成一个可逆反应方程式:Pb +PbO 2+2 H 2SO 4====2 PbSO 4+2 H 2O8.化学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目前常用的镍镉电Ni -Cd 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以表示为:Cd +2NiOOH +2 H 2O======2NiOH 2+CdOH 2已知NiOH 2和CdOH 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②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应③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④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2废弃的镍镉电池已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物,有资料表明一节废镍镉电池可以使一平方米面积的耕地失去使用价值;在酸性土壤中这种污染尤为严重,这是因为 3下图是废弃镍镉电池中的重金属渗入水体后,进入人体的一条途径:生物体D 中重金属浓度 “大于”“等于”“小于”生物体A 中重金属浓度,这是通过食物链 作用所引起的;除上述途径外,被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还可以直接通过 途径进入人体;第二节 化学电源31.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它主要是利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放电充电 充电 放电电能.氢氧燃料电池的基本反应是:X 极:21O 2g +H 2Ol +2e -==2OH - Y 极:H 2g +2OH -==2H 2Ol +2e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X 是正极B .Y 是正极C .Y 极发生还原反应D .Y 极发生氧化反应2.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为:2H 2+O 2=2H 2O ,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反应保持在较高温度,使H 2O 蒸发,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此电池能发生蓝色火焰B .H 2为正极,O 2为负极C .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 不断减小D .电极反应为负极:2H 2+4 OH ――4e -=4 H 2O ;正极:O 2+2 H 2O +4e -=4 OH -3.物体中细胞膜内的葡萄糖,细胞膜外的富氧液体及细胞膜构成型的生物原电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正极的电极反应可能是O 2+ 4e -+ 2H 2O→4OH -B.负极的电极反应可能是O 2+ 4e -+ 2H 2O→4OH -C.负极的反应主要是C 6H 12O 6葡萄糖生成CO 2或HCO 3-D.正极的反应主要是C 6H 12O 6葡萄糖生成CO 2或HCO 3-4.设想通过原电池反应以H 2和Cl 2为原料生产盐酸;关于这种原电池的设想正确的是A .正极反应为H 2-2e -=2H +B .在电池工作时,H +移向负极C .电池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 .以盐酸作为电解质,并不断补充蒸馏水,以维持溶液一定的pH5.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 2O 3的氧化锆ZrO 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 2-;下列对该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熔融电解质中,O 2-由负极移向正极B. 电池的总反应是:2C 4H 10+13O 2→8CO 2+10H 2OC.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 2+4e -=2O 2-D.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 4H 10 +26 e -+13 O 2-=4 CO 2 ↑+5 H 2O6.右图是2004年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 +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为2CH 30H+302→2C02+4H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左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 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B .右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 处通入的物质是空气C .负极反应式为:CH 30H+H 20-6e -→CO 2+6H +D .正极反应式为:02+2H 20+4e -→40H —7.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电池,主要用于航天领域;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该电池为燃料, 为氧化剂,可用性电解质如稀H2SO4,也可用性电解质如 ;当用酸性电解质时,电极反应为:负极:正极:总反应式:当用碱性电解质时,电极反应式为:负极:正极:电池总反应式:2H2+O2=2 H2O8.甲烷-氧气燃料电池,该电池用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中作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甲烷和氧气;负极:正极:电池总反应式:9.据报道,最近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做电解质溶液的新型电池,电量是现用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1个月充电一次;假定放电过程中,甲醇完全氧化产生的CO2被充分吸收生成CO32-1该电池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醇在____极发生反应填正或负,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溶液的pH将____填降低或上升、不变;3最近,又有科学家制造出一种固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其效率更高;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汽油蒸气;其中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Y:钇的ZrO2Zr:锆固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离子其中氧化反应发生完全;以丁烷C4H10代表汽油;①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放电时固体电解质里的O2-离子的移动方向是向______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参考答案第一节原电池11BD 2B 3C 4D 5BD 6B 7D8.1活泼,较弱,导电2正极,负极;负极,正极9.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正;还原;锌,银.10.1Al,2Al-3e=Al3+;O2+2H2O+4e=4OH-3增大11.③④12.1Fe + 2H+ = Fe2+ + H2↑2Fe + 2e- = Fe2+ 2H+ + 2e- = H2↑增大3 Zn,Zn + 2e- = Zn2+ 2 1 3第一节原电池21B 2C 3CD 4D 5A 7C81氧化2与铁、氯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炭作电池的正极,从而加速铁的氧化3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电解质溶液4负极:Fe + 2e- = Fe2+正极:O2+2H2O+4e=4OH-9、1两次操作均发生原电池反应,所以微安表指针会发生偏转.2两次操作,电极相反,电子流向相反,因而指针偏转方向相反.32I--2e-=I24AsO33-+H2O-2e-=AsO43-+2H+或AsO33-+2OH--2e-=AsO43-+H2O10、装置略Pt,2Fe3+ + 2e- = 2Fe2+;Zn,Zn + 2e- = Zn2+第二节化学电源11.BC 2 B 3 BD 4 C 5 C 6 D 7 C8. Zn ,Ag2O和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负极:Zn+2OH--2e- =ZnO +H2O 正极:Ag2O+H2O+2e- =2Ag+2OH-总反应式为: Ag2O +Zn=ZnO +2Ag 9、8Li-8e-= 8Li +10.负;正极;氯化铵和淀粉糊负极:Zn-2e-=Zn2+正极:2NH4++2MnO2+2e-=2NH3+Mn2O3+H2O电池放电过程中有水产生、锌筒变薄造成干电池变软;正极反应的中间产物H2附着于石墨,增加电池内阻;废电池中的物质会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威胁人类的健康;另一方面,废电池中的有色金属是宝贵的自然资源;11.2Al-6e-=2Al3+ 3 Ag2S+6 e-=6Ag+3S2-2Al+3 Ag2S +6H2O=AlOH3+6 Ag+3H2S↑第二节化学电源21B 2CD 3A 4D 5B 6D7、1Pb 2PbO2 + 4H+ + SO42- + 2e - === PbSO4 + 2H2O3增大 4负 5正,负6PbSO4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充电总反应:2PbSO4 + 2H2O ====== Pb + PbO2 + 2H2SO48、1B 2NiOH 2和CdOH 2均溶于酸形成有毒的离子3大于;富集;被污染的饮用水第二节化学电源31AD 2D 3AC 4D 5BC 6AC7. H2 ;O2 ;酸,碱,KOH负极2H2 - 4e- = 4H+正极O2 + 4H+ + 4e-= 2H2O总反应2H2 +O2= 2H2O 负极2H2 +4OH-- 4e- = 4H2O 正极O2 + 2H2O + 4e-= 4OH-8.负极:CH4+10 OH--8e-=CO32-+7H2O正极:2O2+4H2O+8e-=8 OH-电池总反应式:CH4+2O2+2KOH= K2CO3+3H2O9.1、2CH3OH+3O2+4OH-=2CO32-+6H2O2、负下降3、①O2+4e-=2O2-②负。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核素》练习题-附答案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
关于Lv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116 B.中子数177 C.最外层电子数6 D.相对原子质量2932.某公司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信,这一数字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
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191,则其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A.77 B.114 C.37 D.2683.2018年5月,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23592U的浓缩是焦点问题。
下列有关23592U的说法正确的是A.23592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B.23592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C.23592U与23892U互为同位素D.23592U与23892U互为同素异形体4.核素15N常用作生物医药示踪剂。
下列关于15N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子数是7 B.电子数是8 C.中子数是8 D.质量数是155.已知阳离子 M2+的原子核内有 n个中子,M 原子的质量数为 A,则 m g M2+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A.(A-n-2)/Am mol B.m(A-n)/n mol C.m(A-n-2)/A mol D.m(A-n+2)/A mol6.下列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A.可用于考古断代的一种核素的符号:136CB.氚的原子结构模型:C.182O 的结构示意图:D.14C和14N互为同位素7.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芯片的硅元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A .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B .原子个数是14C .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D .质量数是28.098.在63Li 、73Li 、2311Na 、2412Mg 、146C 、147N 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6种核素B .63Li 和73Li 为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 C .146C 和147N 的质量数相同,属于同主族元素 D .2311Na 和2412Mg 的中子数相同9.通过对用14C 标记的C 60进行跟踪研究,医学界发现了一种C 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可通过断裂DNA 杀死艾滋病病毒。
第一章练习题1、物质能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最高温度为(A)沸腾温度Tb (B)玻义耳温度TB (C)临界温度Tc2、当压缩因子Z<1时,表示该实际气体(A)易压缩(B)不易压缩(C)无法确定3、下列何种条件下真实气体可以液化()(A)Tr>1,Pr>1 (B)Tr>1,Pr<1 (C)Tr=1,Pr<1 (D)Tr<1,Pr=14、对理想气体,压缩因子Z=1。
能否说当气体的Z=1 时,该气体必定是理想气体。
答案:(不能,因为在实际气体的等温线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交点处,Z=1)5、当温度足够低时,任何实际气体的Z~P 曲线与理想气体的Z~P 曲线均交于两点。
试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这是因为当温度足够低时,气体的玻义耳温度高于体系温度,Z~p 曲线出现极小值。
)6、从范德华方程出发并结合玻义耳温度定义,证明(1)在足够高的温度,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1 。
(2)在低温,低压下,Z<1 。
答案:(当T<=TB,Z>1)(3)当a=0 ,Z 随压力p 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答案:(当a=0,Z=1+bp/RT,恒温时,p 增加,Z 增大。
)7、下列说法何者正确?(1)临界压力是气体可被液化的最低压力。
(2)气体被液化的必要条件是气体温度小于波义耳温度(3)在临界点,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气的密度相同。
(4)气体的临界状态与气体的性质无关。
答案:(3)8、气体A、B、C 都服从范德华方程,其范德华常数a和b的大小顺序为a(A)=a(B)>a(C);b(C)>b(B)>b(A)。
问三种气体临界温度的大小顺序。
答案:(T c(A)>T c(B)>T c(C))9、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式中b为常数,n为物质的量。
若该气体经一等温过程,压力自p1变至p2,则下列状态函数的变化,何者为零?(ΔU)第二章练习题1、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
(1)因Qp =ΔH,Qv=ΔU,所以Qp 和Qv 都是状态函数。
八年级新教材《第四章光现象》分节练习题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或动物,不是光源的是:()A.水母B.火星C.烛焰D.太阳2.下列都是光源的一组是()A.太阳和烛焰B.月亮和太阳C.烛焰和明亮的镜子D.电池和萤火虫3.下列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B.练习射击时,靶心、准心、标尺在同一直线上C.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D.日食、月食的成因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在同一种物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B.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它的传播方向一定会改变D.光射到任何表面上都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C.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6.光在下列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A.空气、水、玻璃B.空气、玻璃、水C.水、玻璃、空气D.玻璃、水、空气7.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只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沿直线传播8.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C.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9.一工棚的油毡屋顶上有一个小孔,太阳光通过它后落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这一现象表明()A.小孔的形状一定是圆的B.太阳的形状是圆的C.地面上的光斑是太阳的像D.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0.如图4-1-1所示,是夜晚走路的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到人形成影子,此人走过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A.先变短,后变长B.逐渐变长C.先变长,后变短D.逐渐变短11.如图4-1-2所示,是发生日偏食的情况,月亮把太子遮住了一半,此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A.月牙形B.圆形的C.树叶形的D.小孔的形状12.如果一个小发光体发出两条光线,根据这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可以确定()A.发光体的体积B.发光体的位置C.发光体的大小D.发光体的面积13.无影灯是由多个大面积光源组合而成的,下列关于照明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影灯没有影子B.无影灯有本影C.无影灯没有本影D.无影灯没有半影14.关于光传播的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传播的速度是3×105km/s 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15.下面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是()A.影子B.小孔成象C.看不见高墙后的物体D.闪电后才听到雷声16.下列现象中可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说法错误的是()A.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B.木匠检查木板是否直,总是闭上一只眼,另一只眼沿木板的长度方向看去C.小孔成的是实像D.日食形成时,地球在中间二、填空题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要____。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练习题一、单选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练习题一、单选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 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B. 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C.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 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A. 保路运动的兴起B.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 护法运动的兴起D. 五四运动的兴起3、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的是A. 陈独秀B. 李大钊C. 胡适D. 鲁迅4、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 提倡民主和科学B. 宣传公平和正义C. 弘扬民族文化D. 主张文学革命5、在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狂人日记》D. 《狂人日记》6、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知识分子是A. 陈独秀B. 陈望道C. 李大钊D. 毛泽东7、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A.北洋军阀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B.北洋军阀与日本签订“西原借款”合同C. 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D. 中国外交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受挫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A. 护国战争B. 五四运动C. 五卅运动D. 北伐战争9、1919年6月3日后,五四运动的主力A. 从学生转为工人B. 从工人转为学生C. 从农民转为工人D. 从工人转为农民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五卅运动D. 国民革命11、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在A. 五四运动B. 京汉铁路罢工C. 五卅运动D. 省港大罢工12、中国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在A. 辛亥革命以后B. 五四运动以后C. 北伐战争以后D. 南昌起义以后13、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学说的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 《Bolshevism的胜利》C.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 《科学的社会主义》14、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是A. 李大钊B. 陈望道C. 陈独秀D. 蔡和森16、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成立的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是A. 新民学会B. 觉悟社C.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D.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7、中国第一个成立的地方共产党组织是A.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B.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C. 武汉共产主义小组D. 广州共产主义小组18、1920年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建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组织是A.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B. 上海机器工会C. 北京长辛店工人俱乐部D. 京汉铁路总工会19、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标志A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制定C 中共一大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章程》的颁布2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三大D. 中共四大2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A. 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B.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D. 土地革命的总路线22、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的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是A. 职工运动委员会B.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C. 中华全国总工会D. 省港罢工委员会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是A. 香港海员大罢工B.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C.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D. 省港大罢工2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终点是A. 香港海员大罢工B.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C.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D. 省港大罢工25、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是在A. 广东省海丰县B. 浙江省萧山县C. 湖南省湘潭县D. 福建省上杭县26、中国共产党集中讨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会议是A. 西湖特别会议B. 中共三大C. 中共四大D. 八七会议27、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 中共二大的召开B. 中共三大的召开C.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D. 国民党二大的召开2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是A. 三民主义B. 新三民主义C. 社会主义D. 共产主义29、1924年11月起担任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的是A. 廖仲恺B. 邓演达C. 周恩来D. 聂荣臻30、中国共产党在1925年召开了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问题的A. 中共二大B. 中共三大C. 中共四大D. 中共五大3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形成的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起始于A. 五四运动B. 香港海员大罢工C. 五卅运动D. 省港大罢工32、在1925年至1926年间坚持了16个月之久的中国工人罢工斗争是A. 香港海员罢工B.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C. 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D. 省港大罢工33、1926年5月,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先遣进军湖南、揭开北伐战争序幕的是A. 聂荣臻B. 叶挺C. 徐向前D. 陈赓34、北伐战争正式开始是在A. 1925年7月B. 1925年8月C. 1926年5月D. 1926年7月35、为配合北伐军作战,周恩来等于1927年3月21日领导和指挥了A. 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B. 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装起义C.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D. 上海工人第四次武装起义36、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A. 中山舰事件B. 整理党务案事件C. 四一二政变D. 七一五政变37、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了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的A. 中山舰事件B. 整理党务案事件C. 四一二政变D. 七一五政变二、多选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 北京大学B. 中山大学C. 《新青年》编辑部D. 《湘江评论》编辑部2、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提倡A. 民主B. 科学C. 白话文、新文学D. 社会革命3、在率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过程中,李大钊讴歌十月革命的代表作有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马克思主义》C. 《庶民的胜利》D.《Bolshevism的胜利》4、五四运动在1919年6月3日后发生的重要转变是A. 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西安B. 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C. 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D. 运动的主力从工人转为农民5、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主要来自于A.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B. 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C. 五四运动中的工人骨干D. 一部分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6、在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中,来自于新文化运动精神领袖的代表是A. 毛泽东B. 李大钊C. 陈独秀D. 董必武7、在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中,来自于五四运动左翼骨干的代表是A. 毛泽东B. 杨匏安C. 蔡和森D. 周恩来8、在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中,来自于辛亥革命时期活动家的代表是A. 董必武B. 吴玉章C. 林伯渠D. 毛泽东9、五四运动后涌现出来的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有A.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B.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C. 互助社D. 觉悟社10、五四运动后,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重要阵地的进步刊物包括A. 《新青年》B. 《每周评论》C. 《少年中国》D. 《湘江评论》11、1920年8月正式成立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主要成员有A. 陈独秀B. 陈潭秋C. 李汉俊D. 李达12、1920年10月成立的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有A. 陈独秀B. 李大钊C. 张申府D. 张国焘13、1920年秋后在武汉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有A. 董必武B. 陈潭秋C. 包惠僧D. 王尽美14、1920年秋后在长沙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有A. 毛泽东B. 何叔衡C. 董必武D. 谭平山15、1920年秋后在济南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有A. 董必武B. 陈潭秋C. 王尽美D. 邓恩铭16、1920年秋后在广州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主要成员有A. 董必武B. 谭平山C. 谭植棠D. 王尽美17、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着重进行的工作包括A.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B.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C. 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D. 开展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18、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的主要论战包括A. 同康有为关于“改良与革命”的论战B. 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C. 同张东荪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D. 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19、中国早期共产党组织成立后出版的工人通俗刊物包括A. 《劳动界》B. 《劳动音》C. 《劳动者》D. 《劳动与妇女》2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中爆发的罢工斗争包括A. 香港海员大罢工B.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C.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D. 省港大罢工2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际上确立的三大政策是A. 联俄B. 联共C. 打倒军阀D. 扶助农工22、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作为革命联盟所包括的阶级有A. 工人阶级B. 农民阶级C. 城市小资产阶级D. 民族资产阶级23、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在广州先后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的共产党人是A. 彭湃B. 阮啸仙C. 毛泽东D. 周恩来24、1925年1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四大提出的重大问题是A.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问题B. 工农联盟的问题C. 城市武装暴动的问题D. 土地革命的问题25、在国民革命兴起过程中爆发的工人革命斗争有A. 香港海员罢工B. 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C. 五卅运动D. 省港大罢工26、北伐战争的直接目标是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其中主要包括A. 皖系军阀段祺瑞B. 直系军阀吴佩孚C. 直系军阀军阀孙传芳D. 奉系军阀张作霖27、由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推动,中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于1927年收回了A. 广州法租界B. 上海法租界C. 汉口英租界D. 九江英租界28、1926年,蒋介石制造了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的A. 中山舰事件B. 整理党务案事件C. 四一二政变D. 七一五政变三、简答1、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2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3中国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B.诺贝尔提出了原子学说C.屠呦呦合成了双氢青蒿素D.门捷列夫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Z所处的族序数是周期序数的2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X WY ZA.最高正化合价:X<Y<Z B.原子半径:X<Y<Z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 3.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元素的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族序数的2倍,B和C元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的4倍,则A、B、C分别为A.Be、Na、AlB.B、Mg、SiC.C、Al、PD.O、P、Cl4.下列性质比较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 K+>Cl->Na+>F-B.还原性: Cl->Br->I->S2-C.酸性: HClO4>H3PO4>H2S>H3AlO3D.沸点:甲醛>甲醇>甲烷5.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B.苯的实验式为C6H6C.Cl-的结构示意图为:D.NaCl的电子式:6.H n RO3中共有x个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a克H n RO3中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a(x-n)molA+n+48B.a(x-24-n)molA+n+48C.(x-n-24)mol D.axmol A+n+487.科学家将含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纳米材料的水溶液在低温环境下冻干得到“全碳气凝胶”,该固态材料的密度仅是0.16mg·cm-3,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全碳气凝胶”可用作处理海上原油泄漏的吸油材料B.“全碳气凝胶”与石墨互为同位素C.“全碳气凝胶”中含有碳碳双键,属于烯烃D.“全碳气凝胶”的性质稳定,能在热的浓硫酸中稳定存在8.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选择题1.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A.红细胞B.叶绿体C.线粒体D.洋葱表皮细胞2.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A B C D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4.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骨架特征的是()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6.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A.低浓度→高浓度B.载体蛋白协助C.高浓度→低浓度D.消耗能量7.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C.木糖的浓度太低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8.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9.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A.氧气、甘油B.脂肪酸、水C.葡萄糖、水D.钾离子、氨基酸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积累K+ 需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二、非选择题1.下图表示细胞某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示示意的是的亚显微结构;(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化学物质名称分别是、、和;(3)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其生理特性是;(4)②、③在①上的排布方式是。
第四章第一节电流第一课时电流及电流表的使用一、选择题1.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是表示电子移动快慢的物理量B.电流是表示电荷移动快慢的物理量C.电流的国际单位符号是“A”D.电流的国际单位符号是“I”2.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5 A,则此电器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A.电冰箱 B.日光灯 C.空调 D.电风扇3.关于电流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B.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C.事先不能估计电路中电流大小时,先用小量程试触D.电流表两接线柱不能与电源两极直接相连4.某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时,估计待测电路中的电流应选用0~0.6 A的量程,但他误用0~3 A的量程来测量,这样做的结果是( )A.指针摆动角度大,会损坏电流表B.指针摆动角度小,会损坏电流表C.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比较准确D.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不够准确5.如图11-K-1所示,a、b、c、d为电路中的四个接线点,若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则电流表的M、N接线端与电路中各接线点的连接关系为( )图11-K-1A.M接a,N接b B.M接c,N接dC.M接b,N接a D.M接d,N接c6.如图11-K-2所示电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流表A1测量灯L1中的电流B.电流表A2测量灯L1中的电流C.电流表A3测量灯L1和L2中的总电流D.电流表A1测量灯L2中的电流7.图11-K-3L2中电流的电路是( )图11-K-38.某同学用电流表测电流时,刚一“试触”就发现电流表的指针迅速摆动到最大刻度,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①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②电路某处有断路③电流表的量程太小,所测电流超过了电流表的量程④线路接错,某处发生了短路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9.如图11-K-4( )A.电流表被烧坏,灯不亮B.电流表有示数,灯亮C.电流表被烧坏,灯亮D.电流表有示数,灯不亮10.如图11-K-5所示,粗心的小强把电流表并联在了灯L1的两端,若闭合开关,一定会发生( )图11-K-5A.L1发光,L2不发光 B.电源被烧坏C.L1不发光,L2发光 D.电流表被烧坏二、填空题11.下表是部分用电器的电流值,电器1、电器2可能是台灯、电子手表中的一个,则台灯应该是电器________。
4.5.1 方差1.甲、乙、丙、丁四位选手各射击10次,每人平均成绩都是9.3环,方差如下表:则这四人中成绩发挥最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数据4,2,6的中位数和方差分别是( )A.2,B.4,4 3.已知样本x 1,x 2,x 3,…,x n 的方差是1,那么样本2x 1+3,2x 2+3,2x 3+3,…,2x n +3的方差是( )A.1B.2C.3D. 4 4. 若的平均数为x ,方差为S 2,则样本x 1+x ,x 2+x ,x 3+x 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
5. 甲、乙两种水稻,经统计甲水稻的株高方差是2.0,乙水稻的株高方差是1.8,可估计 水稻比 水稻长的整齐。
6. 已知x 1,x 2,x 3的方差是2,则数据2x 1+3,2x 2+3,2x 3+3的方差是 。
7. 若1,2,3,a 的平均数是3,又4,5,a ,b 的平均数是5,则样本0,1,2,3,4,a ,b 的方差是 。
8.英语老实在班级搞了英语听力对比试验,现对甲、乙两个试验组各10名同学进行英语听力测验,各测5次,每组同学合格的次数分别如下:甲:4,1,2,2,1,3,3,1,2,1乙:4,3,0,2,1,3,3,0,1,3(1)如果合格3次以上(含3次)作为及格标准,请说明哪一组的及格率高;(2)请你比较哪个小组的英语听力的合格次数比较稳定。
参考答案1.B2.C3.D4.2x S25. 乙甲6. 87. 48. (1)甲30%乙50%(2)甲比较稳定此资源为word格式,您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让智慧点亮人生,用爱心播种未来。
感谢您的选用。
种群和群落练习题1.有人把水葫芦引入了一个热带国家,现已阻塞了航道,成了河流和湖泊中行船的主要障碍。
一株水葫芦可以在50天产生1000个后代,其原因可能是A.没有天敌 B. 气候适宜 C. 生殖率高 D .以上都对2.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3.近年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4.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5.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若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个体占6%,则A基因的频率为56%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增长曲线呈现“J”型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趋势可根据其年龄组成6.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
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7.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种群密度()A.明显下降 B.保持稳定 C.迅速增长 D.越来越大8.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的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不包括A.竞争 B.共生 C.种内斗争 D.种内互助10.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生物群落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D.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11.赤眼蜂将卵产在稻螟的卵里,蜂卵孵化的幼虫又以稻螟卵里的营养物质为食,赤眼蜂与稻螟的这种关系是:( )A.竞争B.共生C.捕食D.寄生12.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
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13.池塘养鱼时,为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和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鱼量,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A.大量增加饵料的投入量 B.大量增加鱼苗的投入量• C.及时、适量的捕捞成鱼 D.限制捕鱼14.某一资源动物迁入一个适宜的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到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A.a B.b C.c D.d15.图所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下列哪组生物()A.水稻和稗草B.食草昆虫和草C.兔和鼠D.衣藻和甲藻16.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上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B.性别比例C.出生率D.年龄组成17.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这个森林中的A.水源和土壤 B. 细菌和真菌 C. 各种动植物 D. 有害的生物18.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木层 B. 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C.一片竹林中竹子高矮不一 D. 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19.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的两个种群(a, 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D.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的制约20.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两种仓库害虫,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的试验A.种内互助B.种内斗争C.种间竞争D.种间互抗21.下列地方能发生初生演替的是A.火灾过后的草原 B. 过量砍伐的森林 C. 弃耕的农田 D. 沙丘22.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管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教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23.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A.灌木阶段 B. 草本植物阶段 C. 苔藓阶段 D. 森林阶段24.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其演替过程大体为A.湖泊→湿地→沼泽→草原→森林 B. 湖泊→草原→湿地→沼泽→森林C.湖泊→沼泽→湿地→草原→森林 D. 湖泊→湿地→森林25.森林砍伐后的演替过程基本是A.采伐迹地→小叶树种→阴生树种定居→阴生树种恢复B.采伐迹地→小叶树种→阴生树种恢复→阳生树种定居C.采伐迹地→阴生树种定居→小叶树种→阴生树种恢复D.采伐迹地→小叶树种→阳生树种恢复→阳生树种定居26.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A.有规律 B. 可预测 C .有一定方向 D. 永远进行,无终止27.下列有关生态演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 不同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相同的C.群落演替达到平衡状态时就不再进行了 D. 群落演替导致生物种类的不断改变28. 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29.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该草地群落中A、物种组成比甘蔗田简单B、动物没有分层现象B、物种组成比甘蔗田复杂D、植物没有垂直结构30.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31.在对某动物的跟踪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该动物性成熟时间明显提前,则种群的出生率A.下降B.升高C.动态平衡D.绝对不变32.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进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曲线所示,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什么?且根据右图能反映下图中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是A.增长型和②B.衰退型和①C.增长型和④D.衰退型和③33.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近年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屡被发现。
课外研究小组的同学对路旁一片闲散地中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对豚草等植物的调查应该采用样方法 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在减少 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将会增加34.右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对环境有一适应过程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已接近最大值35.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是40036.生态学家高斯(Gause)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培养第5天之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将此数值定为K值。
下列关于此K值的描述,正确的是A.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仅适用大草履虫在该培养条件下B. 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也适用大草履虫在其他培养条件C.不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相同或近似D. 相同的物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K值有可能不同37.右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共生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38.生物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39.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40. 下列环境中,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A一罐保存期内的健力宝 B一杯刚出厂的鲜果冻(密封的)C.树洞中久积的一些雨水 D一试管健康人的鲜血41.右图表示某种群年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一定是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42.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P87)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43.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①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画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4.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 )45.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6.在裸岩群落演替中,谁被称为地球开拓者()A地衣B苔藓C草本植物 D 木本植物47.图(一)中所表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甲B.②-甲.③-丙 D.④-乙48.右图表示接种到一定溶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最为剧烈的是()A.CD段B.DE段C.EF段D.FG段49.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①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④迁出和迁入数量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50.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弗莱明发现,在细菌培养基中偶然出现的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经持续的研究,他分离出了青霉素.右图中能正确表示青霉菌与其他细菌(以金色葡萄球菌为例)之间关系的是A、①图,b表示青霉菌B、②图,a表示青霉菌C、③图,a表示青霉菌D、④图,b表示青霉菌填空题1.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