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植被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4.35 MB
- 文档页数:74
我国的植被类型我国的植被类型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多种类型。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森林是我国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华东地区。
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目前已经达到了21.66%,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森林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等。
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而混交林则分布在西南地区。
森林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
草原是我国另一个重要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我国的草原面积广阔,被誉为“东方的大草原”。
草原有助于保护水源和土壤,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的草原类型有草甸草原、草原草甸和荒漠草原等。
草原植被丰富,草类植物和灌木居多,生物多样性较高,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沙漠是我国的特色植被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我国的沙漠面积较大,占全国总面积的近15%。
沙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少,适应干旱和高温的能力强。
沙漠的植物主要有沙蒿、沙柳、沙橐吾等,它们具有耐旱、耐寒的特点。
沙漠地区的植被对于固定沙丘、防止风沙侵袭具有重要的作用。
湿地是我国独特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
我国是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达到了3360万公顷。
湿地植被种类繁多,包括芦苇、莲藕、水稻等。
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也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
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
不同的植被类型在不同地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我们应该加强植被保护,促进植被恢复,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
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
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
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
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
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
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4)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广阔,南北延伸纬度达12。
夏季在强盛的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下,炎热多雨,发育着广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在欧亚大陆的其它同纬度地区则为亚热带荒漠和稀树草原,或夏千冬湿的地中海硬叶常绿林和灌丛。
中国的植被与生态环境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植被和复杂生态环境的国家。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所以在不同地区可以有不同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环境。
这些植被和生态环境在维护着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中国植被的分类中国的植被可以被划分为森林植被、草原植被、湿地植被、沙漠植被等几个主要类型。
首先是中国的森林植被,包括了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
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阔叶林则广泛分布于南方各省。
其次是中国的草原植被,分为草甸草原、草原草原、沙质草原等几种类型。
草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青藏高原和西南等地。
此外,中国的湿地植被主要包括了沼泽地、湖泊和河流两岸等区域。
最后是中国的沙漠植被,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恩沙漠。
二、中国植被的特点中国植被的特点是多样性和适应性强。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袤土地的国家,不同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丰富的植被类型。
从海拔0米的珠江三角洲到海拔8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中国有着丰富的植被垂直分布。
适应性强是指中国的植被能够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从而形成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例如,在西北的沙漠地区,植被适应了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形成了适应沙漠环境的特殊植物,如沙柳和沙蒿。
三、中国生态环境的挑战中国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森林资源丧失和破坏问题。
由于过度的木材采伐和非法砍伐,中国的一些森林面临衰退和破坏的风险。
其次是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和土地过度利用,土地沙化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
再次是生态平衡被破坏的问题。
一些地区由于过度的工业化和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四、中国保护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为了保护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禁止非法砍伐,逐步恢复森林面积。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
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
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
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
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
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
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植被区划
中国植被区划包括亚马逊热带雨林、短期冷带针叶林、草原、高寒和低亚热带灌木林、高山植物园区等六大生态系统。
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中国东南部并向东部辐射,覆盖市等地,是中国最丰富的多样性
植被区之一。
此外,亚马逊热带雨林还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其中,中国亚马逊热带雨
林被分为15个植被区,其中森林覆盖率高达51.9%。
短期冷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及华北石峰山的山脉脊条、低丘陵及山地等地,
以及山西太原周围的青白江口一带西北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短期冷带森林植被区。
它覆
盖着森林类型的植被,其中木屰林覆盖率最高,占到植被总量的58.4%。
草原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平原及高原地区,以及祁连山一带。
中国草原分为大小不
等的几大植被区,其中蒙古草原植被区最大,覆盖着呼伦贝尔盆地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
巴彦淖尔盟及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的荒漠草原和半荒漠草原。
高寒和低亚热带灌木林是中国最重要的植被系统之一,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包括新疆、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份,主要以灌木为主。
这些植被覆盖着山谷和山地路沿线,但覆盖率不高,仅占植被总量的3.3%。
高山植物园区大多分布在中国西南重点保护区,主要有云南西双版纳向天竺山、新疆
库车自治区重要保护区等。
这些植被区之间具有较大的不同,其覆盖的植物种类也有所不同,覆盖率最高的是高山草甸,占植被总量的40.1%。
中国植被自然地理区系划分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植被。
根据植被的分布特点和生态环境条件,中国的植被可以划分为六个自然地理区系:北方针叶林区、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区、岭南亚热带阔叶林区、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区、青藏高原高山嵩草草甸区和西北干旱荒漠草原区。
一、北方针叶林区北方针叶林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这个区域的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这里的植被以针叶树为主,如松树、落叶松和云杉等。
这些针叶树适应了北方严寒的气候条件,具有很好的抗寒性能。
二、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区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区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
这个区域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植被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如梧桐树、榆树和枫树等。
这些落叶阔叶树在秋季会落叶,为地面提供了丰富的落叶层,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和保护地下生物的生存环境。
三、岭南亚热带阔叶林区岭南亚热带阔叶林区分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地。
这个区域的气候炎热湿润,四季如春。
植被以常绿阔叶树为主,如南洋杉、榕树和竹子等。
这些常绿阔叶树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绿叶,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
四、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区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分布在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等地。
这个区域的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植被以常绿阔叶树为主,如柚木、铁皮石斛和荔枝树等。
这些常绿阔叶树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迅速,形成了茂密的森林,为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
五、青藏高原高山嵩草草甸区青藏高原高山嵩草草甸区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
这个区域的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
植被以高山嵩草和其他草本植物为主,如藏蓝、藏羚羊茶和灌木等。
这些植物能够适应高寒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草甸生态系统。
六、西北干旱荒漠草原区西北干旱荒漠草原区分布在中国的新疆、甘肃和宁夏等地。
中国森林覆盖率及各省森林分布图01
中国森林覆盖率及各省森林分布图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率。
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 森林资源和林地占有的实
际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等于:(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得出的数称森林覆盖率。
注:林地分类请查阅《“
林地”和“林种”?》林木绿化率:林木绿化率是指(有林地面积+灌木林地面积+四旁树占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
:根据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22.96%。
森林覆盖率变化图注明:以下资料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数据暂缺)大陆
各省级行政区森林覆盖率排名(从低到高排列)。
31.?新疆森林覆盖率: 4.87%森林面积: 802.23 万公顷30.青海森林覆盖率:5.82%森林面积 :419.75 万公顷29.甘肃森林覆盖率:11.33%森林面积: 509.73万公顷。
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三大地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部国土面积的2/3 ,而我国森林又多分布于山地和丘陵。
山地的自然条件随海拔增高而出现明显的垂直分布,并对森林植被的分布及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以及垂直地带性相互交织,构成了我国森林分布的宏观格局。
那么,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三大地区呢?2、西南林区:第二大的天然林区(喜马拉雅山南坡、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喜马拉雅山南坡、横断山区)(林木蓄积量占全国1/4) )。
3、东南林区:人工林和次生林比重大东南林区(赣、闽、台)。
另外,我国森林有以下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由于地势、地貌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自然环境可大致分为东南、西北两大部分,其界线自北向南大约北起漠河—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南缘一线,此线西北部多为地势高峻的高原、草原和荒漠,年降水量少于400mm ;其东南部则多为低山丘陵及中山地貌,年降水量一般大于400mm,因而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
在我国东南部森林区,随着自北向南热量的递增,森林植被依次出现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雨林。
在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植被的水平地带性表现不完整,仅在新疆的温带荒漠地区呈南北分异;以天山为界,天山以北的准葛尔盆地为温带荒漠带,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为暖温带荒漠带。
此外,由于我国受东南季风的作用,从东南向西北,植被呈经度地带性分布,大致在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从东到西、从东南到西北,也就是从沿海的湿润区到内陆的干旱区,植被依次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草原和荒漠。
2、垂直分布由于我国山地众多,气候复杂多样,森林分布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具明显的垂直带谱。
植被的垂直带谱通常与其所在地以纬度为起点的水平地带性植被相似,但是,垂直带是从属于水平地带性的,两者之间并非完全相同,仅是相似而已。
我国是一个植被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拥有着多样化的植被类型,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
这些植被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还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我国植被的一些知识资料:一、我国植被类型的分类我国的植被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
1.森林: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台湾等地区,其中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类型。
2.草原: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其中包括草甸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等类型。
3.湿地:我国的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主要包括沼泽、湖泊和河流湿地等类型。
4.荒漠:我国的荒漠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青海等地区,主要包括沙漠、荒漠草原等类型。
二、我国植被资源的特点我国的植被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多样性:我国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多种类型。
2.分布广泛:我国的植被分布区域广泛,涵盖了东南沿海、西南高原、东北平原、西北草原等多个地理区域。
3.产出丰富:我国的植被资源产出丰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4.对生态环境的维护作用明显:我国的植被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我国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不断加强管理和保护的还积极推动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促进其可持续利用。
1.加强保护:我国政府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植被恢复工程、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全面加强植被资源的保护工作。
2.合理利用:我国政府通过制定植被资源利用规划、推动生态旅游开发等方式,积极推动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四、我国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案例我国在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1.三北防护林工程:我国政府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成功修复了北方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改善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状况,保护了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