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值得中国的大学深刻反思
- 格式:pdf
- 大小:95.88 KB
- 文档页数:1
哈佛商业评论读后感哈佛商业评论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哈佛商业评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咬牙订了三年的《哈佛商业评论》(真的很贵。
),发现需要把牙咬碎才能坚持读下去,又发现牙碎成渣儿了也记不住,于是决定写,除非服务器被黑了,硬盘坏了,或是。
和讯没了。
开始吧。
新金融(200901):老金融,即传统金融体系可被称之为熟人社会;而新金融则被称之为陌生人社会,风险被巨幅放大。
速赢的陷阱(200902):过分关注细节、不能虚心接受批评、以威服人、匆忙下结论、对下属管理过细。
打破陷阱的力量:让团队成员成为信徒而非旁观者、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安、虚怀若谷、了解你的团队。
领导的七种方式(200902):机会主义者型、外交官型、专家型、实干家型、个人英雄型、战略家型、大——法师型。
六度分隔理论(200903):世界上任意两人之间最多通过五个人,即六层关系就能建立联系,但中间不超过三层关系的人才能相互影响。
该理论既能作用于客户群体的建立和深度开发,也能作用于人际关系或情感的传递。
多和快乐的人、睿智的人在一起吧。
头脑风暴的问题(200903):所有的头脑风暴都会违反——人——类群体思考和群体工作的基本原则。
有效的方法是划定构想的范围、挑选能提出新颖构想的人与会、确保所有人全心投入、利用社会规范合理组织会议、用预设问题避免发散、不能期望一次头脑风暴解决全部问题、选出深入研究的构想。
本真领导(200904):领导力的本真状态:注重结果、受内心指引、以他人为中心、思维开放。
投票悖论(200905):在一个3人或3人以上的群体,如果想对3个或3个以上的事项排出优先顺序,得到多数票选的愿望可能相互冲突。
投票悖论导致老板总是错的。
打破投票悖论的方式包括:明确表述会议追求的结果、提供多个可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分辨栅栏和高墙、尽早揭示大家的偏好、阐述每个备选方案的利弊。
哈佛商业评论读后感《决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决策理论学派奠基人赫伯特·西蒙有句名言“管理就是决策”。
虽然这个解释过于宽泛,但却可以显示出决策的重要性。
管理是管理者运用各种资源达成某既定目标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为了更有效的运用有限的资源以更高水平达到目标,必须不断地做出各种决策。
可以说,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各种决策的过程。
第一个层次的重点是理解决策。
彼得·f·德鲁克在《有效决策》中指出管理者需要做出的风险决策并不频繁,但却十分关键。
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有明确定义的要素和清晰的顺序步骤的系统过程。
从问题分类、定义问题、详细说明问题答案、为满足边际条件而做出正确决定到整合决策的实施行动、可行性与有效性的检验,循序渐进地进行这几个步骤以保证决策的质量。
一般而言,有能力做出对整个组织及其绩效和结果具有显著和积极作用的决策,是有效决策者的标志。
《平等互换:一种理性的取舍方法》由约翰·s·哈蒙德、拉尔夫·l·基尼和霍华德·莱法合著,为了填补理性取舍方法的空白,而介绍了一个被称为平等互换的系统。
平等互换的方法不仅不会使复杂的决策变得容易,而且还要在所设定的价值和取舍之间做出困难的选择,它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取舍机制和用以做取舍的清晰框架。
通过简化和整理取舍中的一些机械因素,可以将决策者的精力集中到最重要的决策环节,决定各种行动方案的真正价值。
式涉及两个系列的判断:有关组织目标和政策方面的概括的基本选择,以及以深入检查某些重点事实和选择情况为基础的、小的、尝试性决策。
管理者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决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另外,也可以推迟决策、滞后决策,或分部分决策,或战略储备,时期可以利用不期而至的机会和支付预料之外的成本。
《你能分析问题吗》和《怎样分析问题:管理练习之二》是姊妹篇。
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介绍了一种由开普瑞和特拉格开发的一套解决问题和决策的系统化方法。
哈佛大学的大学精神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处赵爽 200093)【摘要】哈佛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其大学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赞。
正是有了历史基奠并且不断传承下来的大学精神,哈佛大学才能一直处于时代的前沿,引领社会的发展潮流。
本文拟从大学传统、学术自由、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论述哈佛大学精神,并讨论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精神大学传统学术自由人才培养【ABSTRACTS】Harvard University took the world first-class university, its university spirit always commended for the people. Was precisely has the historical base to establish the university spirit which and inherited unceasingly, Harvard University can be in continuously the time the front, eagerly anticipated social the development tidal current. This article draws up from the university tradition, the academic freedom, the talented person raise three aspects elaborates Harvard University spirit, and discussion to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model function.【KEY WORDS】University energetic university tradition academic freedom Fosters the talent在现代社会中,一所大学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校,赢得人们的普遍称颂,原因是多方面的。
《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力课》读后感篇一《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力课》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牛的书,叫《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力课》。
读完之后,我这小心脏可是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你说啥是领导力?以前我可能觉得,那就是当领导,指挥别人呗。
但这本书告诉我,领导力可没那么简单!它可能是一种能让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心甘情愿跟着你干,还能让大家都发挥出自己最大潜力的魔力。
书里讲了好多案例,那些成功的领导者,有的看起来温文尔雅,有的则风风火火。
这就让我开始怀疑,领导力难道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也许真没有!它可能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
我就在想,要是我以后有机会当领导,我该是啥样的呢?是像个亲切的大哥哥大姐姐,还是像个雷厉风行的铁娘子?还有啊,书里说领导力不仅仅是发号施令,更重要的是倾听和理解团队成员的需求。
这可真让我有点意外,我原本以为领导就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
现在看来,可能得低下身子,听听大家的想法,说不定会有惊喜呢!不过,我又有点担心,我能做到吗?我觉得自己平时跟同学相处都还磕磕绊绊的,以后真能领导一个团队?哎呀,谁知道呢,也许我潜力无限,只是自己还没发现!反正这本书让我对领导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读完了,但我还得好好琢磨琢磨,说不定哪天我就成了一个超级厉害的领导者呢,哈哈!篇二《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力课》读后感哇塞,《哈佛商学院最受欢迎的领导力课》,这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抱着好奇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心想:领导力?这东西是不是只有那些商界大佬才能拥有?但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书中提到的各种领导力的理念和方法,就像是一道道闪电,照亮了我那混沌的大脑。
我以前觉得领导力就是要强硬,要果断,要有绝对的权威。
可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领导力是要有同理心,要能理解他人,要懂得包容和尊重。
比如说,有个例子讲到一位领导者,他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和员工们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烦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哈佛案例教学的“形”与“神”摘要: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对教学质量的追求,以及“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其特色在于取消了课堂讲授,代之以案例讨论。
其目的在于解决管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问题。
教学理念通过案例教学来体现,而案例教学更需要制度建设和文化保证。
对哈佛案例教学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国管理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MBA;案例教学在我国教育部的支持下,哈佛商学院于2005年8月举办了以中国大陆重点管理学院为对象的“案例研讨班”(Program on Case Method)。
笔者参加了该期研讨班。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催人深刻反思。
因为哈佛大学的课堂里已经没有教授的讲课,课堂时间全部用于案例讨论。
教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即决定讲课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而成为开放、互动的讨论“引擎”。
他们通过提问、倾听和反馈来培育学员对决策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以学员为中心”(Participants Centered Learning)的教学理念得以诠释。
实际上,国内对哈佛的案例教学早有学习和借鉴。
但我们认为这种学习和借鉴不仅要有其“形”,更重要的是得其“神”。
1908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成立,并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两年制的MBA项目。
但是,美国早期的工商管理教育以学士层次为主。
而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工商管理教育更是摇摆于学术和实务之间,缺乏明确的定位。
60年代,美国的工商管理教育经历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
变革始于两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报告:一份是“高等工商管理教育”(Higher Education for Business)另一份是“美国企业家的教育”(The Education 0f AmericaBusinessmen)。
两份报告均发表于1959年。
前者由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资助,亦称为“福特基金会报告”。
后者为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Foundation)资助,也叫做“卡内基基金会报告”。
第1篇一、前言哈佛大学,这所世界顶尖的学府,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向往。
我有幸踏入了这片充满智慧与活力的土地,亲身感受了哈佛的独特魅力。
此次哈佛校区参观,让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二、校园环境哈佛校园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占地面积约210英亩。
校园内绿树成荫,景色宜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氧吧。
校园建筑风格独特,既有古典的哥特式建筑,也有现代化的现代主义建筑。
在参观过程中,我被哈佛校园的美丽景色和宏伟建筑所折服。
1. 绿意盎然:哈佛校园内绿树成荫,草坪如茵,让人心旷神怡。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共处。
2. 建筑风格:哈佛校园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如哈佛大学的老图书馆,也有现代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如约翰·F·肯尼迪图书馆。
这些建筑见证着哈佛大学的历史与发展。
三、学术氛围哈佛大学以其严谨的学术氛围和卓越的学术成就而闻名于世。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哈佛大学浓厚的学术气息。
1. 学术讲座:哈佛大学经常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学子。
这些讲座涵盖了各个领域,让人受益匪浅。
2. 学术交流:哈佛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学术论坛、研讨会等。
这些活动为师生提供了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的平台。
3. 学术氛围:在哈佛大学,学术研究是师生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这种严谨的学术氛围让我深感敬佩。
四、校园文化哈佛大学不仅是一所学术殿堂,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多元化的校园。
在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哈佛校园独特的文化魅力。
1. 活动丰富:哈佛大学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包括音乐、戏剧、舞蹈、运动等。
这些活动为师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
2. 社团组织:哈佛大学拥有众多学生社团,涉及各个领域。
这些社团为学生们提供了结交朋友、拓展兴趣的机会。
3. 社会责任:哈佛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哈佛大学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哈佛商学院之管理学讨论与启示——曹睿林宏阳王晓锋邵亮亮刘新荣莫振锋把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只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但管理实践却是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朔到几千年以前。
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水平。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何以发展如此迅速、何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此之大?那是因为管理学的系统研究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指导实践活动的。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已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此,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高等院校也应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工作,积极学习国外办学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尤其在大学生能力构建上下大功夫。
有鉴于此,笔者借此机会,发表一下自己对这一方面的见解或者说建议,同时也算是学校的管理出谋划策。
一所学校的管理政策对它本身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得好可以使自身运转得井然有序;同样,失当的管理同样会导致自身走向失败。
首先,笔者认为,管理,要识大体弃细务。
在领导团体中,如果管理者过分使用个人职权,只会束缚同级副手或下级的手脚,造成下属被动依赖,压抑下属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容易造成上下级的不睦和对立。
相反,能做到民主是最好的管理方式。
这里的民主的特征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表现为一把手握有重大问题的处置权。
其余权力则按职责范围分授他人,但保留协调权、指导权、干预权和最后否决权。
这样既能使各级别官员拥有自己的权利,使他们知道自身对学校的价值所在,大大提高各级工作的积极性,也能避免由于校长的独裁造成的上下级关系不和睦,由此建立上司与下属之间的良好关系,各部门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使整所雪夏普正常高效地运转。
放眼当代,对于突出实践性的教育而言,哈佛商学院无疑是全世界的典范。
哈佛大学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别敦荣贾杰静哈佛大学从沿袭英德模式到开拓自主发展道路,走过了一条充满坎坷的变革之路,传统和习俗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哈佛大学在不断进步。
从建校至今,从培养牧师、绅士到培养社会各层的领导精英,哈佛大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需要。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前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曾经提出“我们还要害怕未来吗?”的问题,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字:“不”。
是的,哈佛大学不再需要推动自己进入顶尖的高等学府之列,因为这已经被时代所证明。
但是,没有一个机构能够凭借一时之力而长治久安,适应社会、科技和文化变革的能力才是保证哈佛大学一路领先的原动力。
我国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的大学发展战略举措,迈开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步伐。
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有必要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尤其是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经验。
明确教育目标,找准目标生源大学是教育机构,任何一所大学都有其自身的教育目标,换句话说,就是一所具体的大学总有其特定的生源要求。
哈佛大学是一所享誉世界的一流大学,其教育目标是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领袖,为此,它以学术标准为核心,建立了一套招生录取的综合素质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招收世界各国优秀的可堪造就之材。
一批又一批来自世界各国的才华横溢的学子,经过哈佛大学的精心培养,成为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项事业的领袖人才,为哈佛大学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我国大学,包括一些目标瞄准世界一流的大学,囿于我国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单纯地以高考分数取人,将高分考生作为自己的目标生源,有的甚至以各种激励措施吸引高分考生。
有的大学以录取多少高考“状元”作为招生录取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
近年来,尽管部分大学开办了自主招生考试,但仍然没有摆脱高考的窠臼,只是在高考之前通过文化科目考试提前将考生筛选一遍而已。
哈佛大学招生录取以学术性向测试为基础,大力加强综合素质考察,以录取“我们最需要的那类学生”,为造就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奠定基础的经验值得我国大学,尤其是有志于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