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图样
- 格式:ppt
- 大小:7.92 MB
- 文档页数:66
古埃及传统上分为30个朝代—从孟尼斯(Menes 3100 BC)至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332 BC)征服埃及。
古埃及又可分:古,中,新三个时期。
古埃及王国(3100-2040BC)。
第三至第六朝代(2686-2160BC)是古埃及文明的全盛期。
吉萨(GIZA或GIZEH)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伟大建筑就是在此期建造的。
中古王国(2040-1570BC):起起落落,十分复杂,多半为阿拉伯人统治。
新古王国(1570-332BC):阿门诺特三世(Amenhotep III)在尼罗河上游建提比斯(Thebes)古都,即今天的卢克索(Luxor)。
阿门诺特三世抛弃了传统的信仰,改信太阳盘神。
后来,传到图坦卡门法老(Tutankhamun Pharaoh 1332-1322BC)执政,才恢复正统。
本文重点即叙述古夫和图坦卡门二法老的的故事。
金字塔:金字塔是法老的坟墓。
吉萨金字塔是经过千百年衍化而成的。
最初的坟墓长方形,称为MASTABA。
其演进是:1. 板凳形(Bench): 坟墓上盖着石板,沙子堆积坟墓四周,久而久之达到板凳高度。
农民便利用它当桌子板凳使用,坐在上面喝茶或喝咖啡休息。
2. 梯形. 吉萨金字塔南约80公里有梯形金字塔。
我们曾去参观过,十分壮观。
3.菱形(不完全形)。
金字塔上半部角度和下半部的角度不一致。
在吉萨南50 公里。
4. 吉萨金字塔即完全形或真形金字塔。
最着名者有古夫(Khufu或Cheops)金字塔(大金字塔)。
其东南角有三个小金字塔,据信是古夫的三个妾的陵墓。
在其正门走廊入口有二寺:一为大悲寺(太平间),是处理尸体制成木乃伊的地方。
然后经过通道将木乃伊运至谷寺(殡仪馆),在此举行葬礼仪式。
再经通道运至金字塔核心,将木乃伊安葬在石棺中。
然后封死墓室门及通道之外门。
1954年5月,吉萨工程主任卡嘛.马拉卡(Kamal Mallakah)在大金字塔南挖出两个古夫的太阳船。
一、古埃及简介古埃及(阿拉伯文:搅挅持戇搄搂戏搊搅戉),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是典型的水力帝国,受宗教影响极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对永恒观念的一种崇拜产物,也是法老的陵墓。
除了金字塔以外,狮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征。
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500年前(公元前35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逐渐形成了国家,至前343年为止,共经历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历史”一节)。
其中古埃及在十八王朝时(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领域有现在的苏丹到埃塞俄比亚,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现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东部边界越过西奈半岛直达迦南平原。
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政治体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
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
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二、古埃及地理条件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起初在尼罗河流域,直到国力强盛时候,才达到目前的埃及领土。
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
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大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
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
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
古埃及15件“神秘瑰宝”古埃及15件“神秘瑰宝”——彩陶女神埃及史前文化丰富,在尼罗河流域以耕织为主的农业部落很早就已形成,由实用发展起来的制陶工艺也趋发达。
现今所见最早的作品是阿姆拉提时期的彩陶塑女像。
这是立像,28厘米高,双手高举向内卷曲,头很小成蛋形,无眉目秀发,上身裸露,胸前垂挂两只娇小、对称的乳房,细腰宽臀,以起伏变化的曲线构成洗练、单纯的人体,腰际以上着棕红色,可能是赤裸的肤色,下身呈灰褐色,像是穿着简洁的裙子。
从高举的双臂,随势弯曲的姿势看,好像在翩翩起舞,整个形象给人以生动活泼的动感。
从这尊陶塑女像看,远古埃及的雕塑造型自由奔放,重整体造型,艺术语言简练概括,大胆舍去一切人体细节,单纯到接近抽象,如今看来颇有现代感。
古埃及15件“神秘瑰宝”——埃及王子和妻子像拉蔌荷特普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王子,他和妻子诺佛列特的坐像集中体现了埃及王族的雕像规则:人物正襟危坐,双腿并齐,男子右手横陈胸前,左手置于膝上;女子双手护胸,面容平静严肃,没有性格的刻画和情感的流露。
古埃及王国时的雕像常常是这样。
王子除短裤外全身裸露,肩阔胸厚,肌肉丰健,蕴含着征服一切的力量,皮肤呈棕红色,可能是因为男子常常出征和常受日晒雨淋。
女像则为淡黄肤色,娇嫩白皙,这是由于长期闺房生活养成的。
这两尊像各有不同的美感。
王子具有力的健美,妻子主要呈现出纯洁的柔美:清秀的面容两边分列浓密短发,身着白色连衣长裙,犹如曹衣出水,透现出丰腴圆浑的肉体,酥胸前突现一双丰乳,整个体态造型富有对称的匀衡美。
雕刻的艺术语言极为简练,于概括中见刚柔变化,可谓古王国时期审美理想的典范作品。
古埃及15件“神秘瑰宝”——法老王门考拉和王妃像这是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法老王门考拉和王妃双人立像。
国王夫妇并肩而立,都是左脚略向前迈出半步,但没有行进的动势,全身的重心仍落在两只脚上。
在埃及雕刻中从未表现过把全身重心放在一条腿上,而另一条腿轻轻地离开地面的人物,这种站立姿式增强了安定稳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