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4.30 KB
- 文档页数:2
逍遥散化裁治疗肝郁气滞型痛经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观察逍遥散化裁治疗肝郁气滞型痛经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76例辨证为肝郁气滞型痛经的患者,方以逍遥散化裁,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3个治疗周期及治疗完成后3个月经周期分别在月经来潮期间每天进行一次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随访观察患者愈后情况。
结果:在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疼痛症状改善明显,视觉模拟评分平均值显著下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症状改善者共计67人,经治疗后痊愈46人(60.53%),好转21人(27.63%),未愈9(11.84%)人,总有效率为88.16%。
结论:逍遥散化裁治疗肝郁气滞型痛经,具有调理肝脾,疏肝解郁,补血健脾之效,疗效甚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痛经;逍遥散;VAS【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086-02痛经是妇女的常见病,严重者可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痛经的主要表现是经期及行经前后出现明显的小腹痉挛性疼痛、坠胀,甚至连带腰酸痛不适,严重者伴有头晕或恶心呕吐,甚者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厥冷、剧痛昏厥等危象。
《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气机一为弗郁,则诸症蜂起……肝郁气滞,壅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则致痛经…… 。
”《傅青主女科》亦云:“舒则通畅,郁则不扬,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抑拂其气而疼生”可见痛经多由肝气郁滞所致,即所说的“不通则痛”;痛经也可因气血虚弱,冲任胞宫失养所致,如《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中所记载:“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即“不荣则痛”。
传统中医学根据痛经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肝郁气滞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肾气亏损型、湿热蕴结型进行辨证论治[1]。
笔者以逍遥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化裁治疗肝郁气滞型痛经,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逍遥汤加减是一种中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郁脾虚所导致的月经不调、崩漏、闭经、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逍遥汤的配方包括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等中药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作用。
下面是一个逍遥汤加减的案例,描述了一位女性患者的情况,并介绍了逍遥汤加减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患者是一位35岁的女性,已婚,无生育史。
她主诉月经不调,经常出现痛经、经血量少等症状,同时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她被确诊为肝郁脾虚,需要进行调理。
治疗方法:逍遥汤加减。
在逍遥汤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加入一些具有针对性治疗的药物。
具体来说,在逍遥汤中加入一些具有行气、消食、止痛等作用的药物,如陈皮、山楂、神曲等。
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和配伍。
在逍遥汤的基础上,还加用了疏肝理气的药物,如柴胡、香附等,以加强疏肝解郁的作用。
同时,加用了具有消食导滞、健脾和胃的药物,如山楂、神曲、鸡内金等,以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此外,还加入了一些具有养血调经的药物,如当归、熟地等,以调理月经不调。
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月经不调的症状明显改善,痛经和经血量少的症状也有所减轻。
同时,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表示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总结:逍遥汤加减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方剂,可用于治疗肝郁脾虚所导致的月经不调、崩漏、闭经、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在具体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加入一些具有针对性治疗的药物,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这个案例中,逍遥汤加减的治疗方法针对患者的症状和体质情况进行了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不同的患者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配伍和剂量。
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和复诊。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研究发布时间:2021-12-30T01:22:27.4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2期作者:高霞[导读] 目的:探究月经不调患者接受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56例研究对象来自2019年7月至2021年5高霞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摘要】目的:探究月经不调患者接受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56例研究对象来自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月经不调患者,28例单纯接受西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28例接受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患者为观察组,评估疗效差异。
结果:观察组经治疗,疗效总有效率为27(96.43%),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月经不调患者经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调经效果良好,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月经不调;丹栀逍遥散加减;临床疗效月经不调作为一种妇科常见病,患者多伴随出血量与月经周期异常情况,患者常伴随月经前、经期腹痛、全身症状,同时,月经后期、月经先期、月经过少、月经过多、闭经症状持续超过3个周期。
月经不调的发病原因一般与环境、气候、起居习惯改变、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使患者月经周期发生短暂性改变。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通常是由内伤或外感等因素引起的,所以,治疗该病,通常借助补肾、疏肝、扶脾方式治疗,有效调整患者气血。
丹栀逍遥散作为一种常用的中医疗法,可起到凉血调经、疏肝健脾作用。
所以,本文从我科室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月经不调患者中,抽选出56例研究对象,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现汇报患者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6例研究对象来自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月经不调患者,28例单纯接受西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28例接受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患者为观察组。
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69±1.63)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56±0.72)年;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64±1.38)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86±0.49)年。
逍遥散加减用于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究逍遥散加减用于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患者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并将同期收治的另外48例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比较组间疗效。
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患者中采用西药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能够取得较高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逍遥散加减;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088-02月经不调为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经量过多或过少,淋漓不净,周期改变,经色不正常,痛经,并伴有腰酸、头晕等。
该种病症的诱因较多,包括饮食不节、烟酒刺激、性生活频繁、情绪刺激等,若是未得到有效治疗,还有可能引发炎性反应,甚至不孕。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导致患者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缺乏身心上的放松,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进而影响到气血运行,容易肝郁气滞[1]。
中医学上认为女性月经不同与情绪波动有着较大的关系,若是患者肝郁气滞,则很容易导致血液正常运行受到影响,从而引发冲任不调而出现月经异常[2]。
西医通常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可以较快地改善月经周期,但对其伴随症状改善不显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利用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提升治疗针对性,并有效舒缓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
逍遥散由多种药物构成,其中柴胡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当归有养血的作用;白芍有补肝助肝的作用。
通过疏肝理脾及补肝助肝治疗,能够让患者的肝气得以疏通,并兼顾气血,使得肝脾通调,从根本上治疗月经不调症状。
2019年7月A 第6卷/第19期July. A. 2019 V ol.6, No.19100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分析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月经不调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刘 研(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177)【摘要】目的 探讨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月经不调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月经不调肝郁气滞证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并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占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西药治疗措施,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逍遥散加减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性激素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探究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观察组患者激素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月经不调肝郁气滞证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激素水平,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值得推广。
【关键词】逍遥散;加减治疗;西药;月经不调;肝郁气滞;性激素;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9.100.01月经不调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多由经期异常反应所致,包括月经周期、月经量、经血色的改变,在中医病理学总,主要包括、肝气郁结、脾虚湿阴、肾气亏损、肝郁气滞等类型,该症不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理损伤,致使妇女面部出现色斑、暗疮等反应,同时还将导致严重的负面情绪,从而造成多种并发症[1]。
为探究月经不调肝郁气滞证的治疗方向,本次研究以常规西药治疗方式为参考,探究逍遥散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月经不调肝郁气滞证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并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占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西药治疗措施,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0.5±5.5)岁,停经时间18~26周,平均时间(22.5±4.5)周;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逍遥散加减治疗,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1.5±5.5)岁,停经时间19~27周,平均时间(23.5±4.5)周;两组患者均无诊断禁忌,符合《功能性月经失调诊断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 >0.05,临床资料完整,可对比。
逍遥散的药理分析与临床应用摘要: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效。
逍遥散临床应用甚广,若配伍得当,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肝郁血虚所致两胁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见寒热往来,月经不调,乳房作胀,以及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
随证加减用于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逍遥散;药理分析;临床应用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
本方应用广泛,肝脾同调,气血同治,体用相兼,正邪相顾,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有疏有养,被誉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1 方解本方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上述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主药。
配伍入脾之茯苓、白术为辅,健脾去湿,以达补中理脾之用,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1]。
加入少许薄荷、生姜共为佐药,温胃和中,助柴胡以散肝郁。
炙甘草为使者,益气补中,缓肝之急,助健脾并调和诸药。
如此配伍,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虚得补,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常用方剂。
2 临床应用2.1月经过少气滞型,疏肝理气,养血活血。
逍遥散合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柴胡,薄荷,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煨姜,甘草,熟地,川芎。
逍遥散以柴胡疏肝解郁;薄荷助柴胡疏达气机;白术、茯苓、煨姜、甘草健脾和中;四物汤以当归养血和营;熟地、白芍辅当归以养血益阴,川芎活血行气,为妇科补血调经之基础方剂[2]。
全方以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调经,加四物汤增强养血活血之效。
并可配伍香附、鸡血藤。
2.2妊娠腹痛孕后小腹胀痛,情绪急躁,心烦易怒,胸胁满闷,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
孕后胎体渐长,胞宫随之增大,容易影响气机升降。
妊后肝血相对不足,肝气因而怫郁,致气机失畅,胞脉阻滞,小腹胀痛。
肝脉布胁肋,肝气不舒,则胸胁满闷,情志为之不遂而烦躁易怒。
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滑,均为孕后肝郁之候。
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
逍遥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调节月经的功效。
通过对作用机制的探讨,结合临床观察方法,我们观察到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疗效观察结果显示,逍遥散加减能有效改善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等症状,且安全性高。
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逍遥散加减能有效治疗月经不调,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逍遥散加减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为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逍遥散、月经不调、疗效观察、作用机制、临床观察、影响因素、治疗效果、未来研究。
1. 引言1.1 研究目的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影响生育能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观察,探讨该中药方剂在调节月经周期、改善月经量和缓解月经痛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并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月经不调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广大月经不调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减轻她们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1.2 研究意义月经不调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和心理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丰富多样,其中逍遥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观察对于验证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
对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进行观察,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研究逍遥散的临床疗效,可以促进中医药在治疗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推动传统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临床治疗月经不调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逍遥散简介逍遥散,又称逍遥膏、逍遥散、逍遥丸等,是一种中药复方,由多种草药制成。
· 药物与临床研究 ·292020年 第23期月经不调是常见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周期异常、腰背酸痛、腹部胀痛等,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中常用黄体酮胶囊等西药治疗月经不调,但是该治疗手段效果不佳[1],治疗后容易二次复发,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因此建议使用中医调理治疗,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效果显著[2],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月经不调症状。
本次研究以80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80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6.81±2.14)岁;实验组40例,患者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6.42±2.33)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P <0.05),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黄体酮胶囊治疗,患者于月经期前3~5天服用药物,每日服用1~2次,每次服用50~100mg,连续服用7~10天,患者用药期间可以配合维生素C 服用,以此来巩固药效。
1.2.2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基本药方如下,牡丹皮、炒栀子、白术、云茯苓、柴胡各10g,当归15g,在此药方基础上,根据患者症状差异加减药物,例如小腹疼痛严重患者,可以加用桃仁和红花各10g,针对月经量异常患者,可以加用益母草和鸡血藤各12g。
患者根据上述药方抓药并煎煮,每日服用三次。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患者一周内月经结束,月经量恢复正常,腹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经期超过7天,月经量不稳定,仍然存在腹痛等症状;无效:患者经期、月经量等无明显好转迹象,腹痛等症状明显。
治疗效果=(显效+有效)/例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