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5.92 KB
- 文档页数: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诊断标准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上去可能有点儿高大上的话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HCM)。
乍一听,这名字像极了医学界的“高冷学霸”,让人觉得不可接近。
不过,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个话题聊得轻松些。
HCM其实就是心脏的一个小状况,特别是心脏的某些部位肥厚了,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点儿麻烦。
所以,了解它的超声诊断标准,可是对我们维护心脏健康大有裨益的哦。
2. 什么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2.1 定义好,先来科普一下。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病,心脏的某部分肌肉变得特别厚,这就像我们去健身房锻炼,结果某一块肌肉练得太猛,显得有些“发达”了。
这种肥厚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影响心脏的功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等。
听着是不是有点儿吓人?其实,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这种病,直到去医院检查。
2.2 症状说到症状,这就像是你家小狗总是兴奋得不得了,结果有一天突然不想动了。
这可能是你该注意的时候了。
HCM的症状有时候不是特别明显,可能只是觉得气喘、心慌,或者有时候运动后感觉特别累。
但大家可不能小觑这些小信号,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王道。
3. 超声诊断标准3.1 了解超声检查咱们回到正题,如何诊断HCM呢?这时候,超声心动图就派上用场了。
超声检查就像是给你的心脏拍了一张“写真”,用声波来获取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简单来说,就是医生可以通过这个检查看到你的心脏是个什么状态,是否有肥厚等问题。
3.2 诊断标准那么,具体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首先,心脏的左心室壁厚度如果超过了15毫米,那就得引起注意了。
其次,心室的几何形状也很重要。
如果心室看起来像个奇怪的苹果,或者说有些不对劲,那就得好好查查了。
另外,如果心脏的运动功能下降,或者心脏的结构看起来比较复杂,也是需要考虑HCM的可能性。
其实,这一系列的检查听上去挺复杂的,但大家别紧张,医生会一步步带着你走,像个老妈子一样照顾你。
多层螺旋CT与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肥厚型心肌病诊断的对比评价发表时间:2018-04-13T14:07:26.70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作者:熊志平[导读] 心脏超声心动图对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多层螺旋CT心脏检查的范围广,图像清晰。
湖北省崇阳县人民医院湖北省崇阳县 437500 摘要:目的:多层螺旋CT与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肥厚型心肌病诊断的对比评价。
方法:选取我院4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与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
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出25例肥厚型心肌病,阳性率为52.08%;多层螺旋CT诊断出48例肥厚型心肌病,阳性率为100%。
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X2=30.247),P<0.05。
结论:心脏超声心动图对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多层螺旋CT心脏检查的范围广,图像清晰,整体效果优于心脏超声心动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肥厚型心肌病;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指的是以心机不对称性肥厚为特点的心肌病,心肌肥厚一般处于室间和游离壁,多发生于青壮年,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化,可能无症状,也可能出现心悸、会困难、晕厥甚至猝死等,误诊、漏诊率较高[1]。
目前临床中一般通过临床症状、病史、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方式进行诊断[2]。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在心脏检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利于对心脏形态的观察,且能对局部功能进行良好的评价[3]。
本次研究对比了多层螺旋CT与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肥厚型心肌病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4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3.54±8.47)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8.04±1.15)年。
其中6例患者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胸闷12例,气促22例,心悸17例,心前区疼痛8例,头晕17例。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分析牛思泉【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the ultrasonic beckoning diagram and electrocardiogram on the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HCM) and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ultrasonic beckoning diagram andelectrocardiogram to provid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diagnosis of AHCM. Methods 28patients with ACHM were take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8cases with healthy volunteers as control group, who accepted the diagnosis of ECG and trasonic beckoning diagram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diagnosis method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ltrasound Beckoning and ECG had a certain abnormalit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R wave amplitude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eft ventricular and apical myocardial thickness. Apical myocardial thickness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T segment depression depth and T wave inversion depth. Conclusion The diagnoses of ECG and ultrasonic beckoning diagram on AHCM have showed certain abnormalities and the abnormalities have relevance.%目的:探讨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特征,探讨两者对于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左心室肥厚和心脏收缩功能异常。
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伴有心脏流出道梗阻,即左室流出道狭窄。
这一并发症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了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分级诊断和治疗,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分级标准。
一、患者临床表现肥厚型心肌病伴有心脏流出道梗阻的患者临床表现可以包括:1. 呼吸困难:患者在运动或剧烈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促。
2. 胸痛: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部不适或疼痛,有时疼痛会放射到颈部、肩部或手臂。
3. 晕厥:部分患者会因心脏流出道梗阻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而出现晕厥症状。
4. 心悸:患者可能会感到心跳加快或不规则,心悸持续时间较长,且发作频繁。
5. 乏力:患者可能会出现体力下降,日常活动耐力减弱。
二、心理学检查在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分级时,医生通常会进行心理学检查,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学检查可以包括:1. 心电图(ECG):ECG结果可能会显示心室肥厚、室壁肥厚和心脏功能异常等特征。
2.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超声心动图被认为是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金标准,可以清晰地显示心室肥厚、流出道梗阻和心脏功能异常等情况。
3. 心脏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包括心肌结构、心脏瓣膜功能和心脏供血情况等。
4. 心导管检查: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心导管检查可以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信息和血流动力学参数。
三、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心理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将肥厚型心肌病伴有心脏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分为不同的严重程度级别,一般包括以下标准:1. 无症状患者:部分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但通过心脏检查发现心室肥厚和梗阻等情况。
2. 轻度患者:这一类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的呼吸困难、乏力等不适症状,但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 中度患者:中度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胸痛、晕厥、心悸等症状,且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