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材资源的合理运用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有效利用教材资源进行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教材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其设计理念和教学目标。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托,只有深入了解教材,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教材的编写说明、教学指导和教学目标等内容,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各个单元的教学重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掌握每篇课文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不仅包括教材本身,还包括与教材相关的辅助教材、多媒体资源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资源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课文的背景信息、作者介绍以及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诗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和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语言的魅力和表达的乐趣。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分析和创作。
例如,在教学古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古文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文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合理运用教材资源,可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效果【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各种教育资源通行于世。
其中,教材资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更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
因为小学四年级是学生的转折时期,他们在学习中需要更多的指引和帮助,所以我们要合理地运用教材资源,来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教材资源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正文】一、合理搜集教材资源教材资源不仅包括教材书籍、试卷、课件等官方文献,还包括教育网站等其他非正式渠道的学习资料。
我们需要合理搜集这些资源,并精心设计与整理。
这样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同时,我们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目标,将资源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上更加轻松和高效。
二、多样化运用教材资源教材资源的丰富度可以帮助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更好地设置情境和激发学生的动机,使课堂活泼有趣,达到学生享受学习、掌握知识的目的。
同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将同一教材资源运用到不同程度的内容和形式中,使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和课程需要,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三、差异化运用教材资源教材资源的差异性使其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资源,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操作方式,以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兴趣等多方面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能结合学生不同的优势和缺陷,选取不同的教材资源,使学生在自己的弱点上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材资源的运用,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一种“传统”教育的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教材资源的丰富和多样化,让学生理解全面,形成自主学习、自我交流、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逐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推动他们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和交往层面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方法的精细化教材资源的精细化,也是教学方法精细化的体现。
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可以有效利用教材资源的方法,帮助语文教师提升教学效果。
一、多角度解读教材内容语文教材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依据,但仅仅依靠课本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解读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
比如,在阅读一篇古文时,不仅可以讲解其字词解释和句子结构,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感情态度、思想观点等。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升课堂效果。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今天的教学环境中,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通过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以更生动地呈现教材内容。
比如,教师可以使用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和音频等资源,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拓展相关阅读教材只是学生接触语文的一个起点,而拓展相关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中感受到语文的渗透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拓展相关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网络资料等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阅读心得的分享。
这些拓展阅读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四、应用教学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教学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知识框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教学思维导图。
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概括思维能力。
同时,这也为学生的复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五、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这种方法,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知识。
比如,在学习一篇诗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并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资源运用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语文教育。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丰富的内容,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多媒体教学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语言输入和模仿环境,加深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网络教学资源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资源。
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获取海量的语文教学资料,如文章、课件、习题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同时,网络还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教师可以开设在线讨论区域,鼓励学生展开互动和合作,提升他们的语文交际能力。
三、实物资源的应用除了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实物资源在语文教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实物资源,如文学作品、实地参观、实验器材等,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这些实物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人际资源的应用人际资源是学习的重要因素,也适用于语文教学。
教师可以与家长、同事、专家等形成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供有效的语文教学资源。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语文教育。
五、教学资源的评估与改进教学资源的应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评估与改进。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教学资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效果,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这种循环反馈的过程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资源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实物和人际资源,并进行评估与改进,以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资源与应用人教版语文教材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中常用的教材之一,它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这些资源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资源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首先,人教版语文教材拥有丰富多样的课文资源。
这些课文内容既涵盖了我们优秀的文学作品,又包含了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课文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理解、语言运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人教版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学习《小孩与蛇》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动物的相处之道等话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这些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人教版语文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写作模板和写作指导。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写作时,学生可以参考模板,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章结构和写作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写作技巧。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最后,人教版语文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名著、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涵盖了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作品。
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一些课外阅读的内容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中的知识。
以上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资源与应用情况的简要介绍。
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课外阅读,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效利用教材资源能够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一、充分研读教材教师在使用教材资源前,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
这包括对教材的内容、结构、要点等进行了解。
只有了解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此外,研读教材还能使教师掌握教材内涵和设计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有效利用教材资源还需要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
例如,在教授诗歌时,可以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形式创作自己的作品;在教授文章阅读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文章中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材料。
例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可以播放相应的音频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语言的结合;在学习古代散文时,可以放映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关注度。
四、开展课外拓展活动教材资源并不仅限于教材本身,还包括了一系列的丰富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组织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语言和文化。
例如,可以组织语文角、诗歌朗诵比赛、诵读经典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扩展自己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表达能力。
五、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有效利用教材资源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语文备课有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备课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
如何有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备课,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材资源、网络资源和实物资源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备课中如何有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一、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教材是语文备课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备课。
首先,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资源成为了备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教育网站等途径,获取丰富的网络资源。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案例,丰富备课内容,提高备课质量。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寻找适合的教学视频、教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借鉴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三、实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物资源是备课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实物资源,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实践性。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实物资源进行教学展示,如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实物资源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实物资源进行教学评价,如利用实物作为评价工具,考察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备课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果。
教材资源是备课的基础,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
网络资源是备课的重要补充,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相关资料和教学案例,寻找适合的教学视频和教学游戏。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教材资源的开发1. 多元化的内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教材资源,首先要求内容的多元化。
这意味着教材可以包括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写作范例,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同时也可以涵盖各种各样的主题,比如家庭、友谊、自然、科技等。
在这种多元化的内容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范例,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提升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2. 贴近学生生活教材资源的开发还要求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
写作教材可以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和场景,让学生在阅读范例时能够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并吸收写作技巧。
比如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如我的家人、我的小伙伴、我喜欢的食物等,让学生在这些主题下进行写作,并通过阅读范例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注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除了内容的多元化和贴近学生生活外,教材资源的开发还应该注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情感和思想的传达。
在开发教材资源时,要选择一些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的范例,并帮助学生从中感受和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提升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1. 阅读指导教材资源的利用首先要进行阅读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写作范例,进行解读和分析,指导学生从中学习到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比如针对一篇优秀的记叙文范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情节安排、情感描写、人物塑造等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 写作训练教材资源的利用还要进行写作训练。
在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某一篇范例进行模仿或借鉴,然后展开写作训练。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和点评,帮助他们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和技巧。
3. 作业辅导教材资源的利用还可以进行作业辅导。
一、选择题1.My sister _______ I are tidy, _______my brother isn’t.A.and; but B.and; and C.but; but D.but;and2.I can’t play with Alan, _____ I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A.so B.because C.but D.and3.I tried calling you, your phone was out of service.A.and B.but C.so D.or4.Don't run so fast, ____________you might fall over.A.or B.and C.unless5.I don't want to buy the jeans because__________ the colour_________the size fits me. A.both,and B.neither,nor C.either,or D.not only,but also 6.---What do you think of geography?---It is very difficult useful.A.and B.or C.but7.I live far away from my school, ________ I have to get up early every day.A.and B.but C.so D.or8.Rules (规则) are helpful to us, ________ we have to follow (遵守) them.A.because B.but C.if D.so9.My grandfather is over 70 ______ he thinks he is very young.A.and B.so C.because D.but10.We just need one of you for the game. you your brother can join us. A.Both; and B.Either; orC.Not only; but also D.Neither; nor11.-Are these hats yours,Lisa?-No,the white one is mine, the black one is my sister’s.A.and B.or C.but D.so12.The UK is a small__________beautiful country.A.and B.but C.so13.These are my parents, _______ this is my brother, Bob.A.so B.but C.and D.or14.His schoolbag _____ his baseball are on the sofa,____ his clock is not.A.and ,and B.but, butC.and ,but D.but, and15._____________Jack _____________Jason have visited Shanghai Grand Theatre. A.Neither…nor B.Both…and C.Either…or D.Not only…but also 16.Jim is good at Maths, _________ his English is bad.A.if B.so C.or D.while 17.—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Well,I either watch TV ________ play games with my brother.A.andB.butC.orD.so18.Taxi Apps(打车软件)can help us travel around more easily.___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using them.A.Or B.So C.And D.But19.— What kinds of fruit do you like eating?—Apples as well as oranges.A.and B.but C.or20.I like chocolate, ________ I don't eat a lot.A.and B.but C.because D.or21.I have only two tic kets of TFBOYS’ concert, ________ you________he can go with me. A.Either; or B.Neither; nor C.Both; and D.Not only, but also 22.Lucy is my classmate,_______ she is twelve too.A.because B.but C.so D.and【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详解】句意:我和姐姐爱整洁的,但是我的哥哥不是。
谈语文教材资源的合理运用
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多的资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
入选教材的多数文章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凝聚了语文研究专家的心血和智慧。
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是教师工作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于永正老师曾说:“一定要下功夫钻研教材,否则就不会有得心应手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
没有好的方法,也就谈不上艺术。
教材把握不好,甚至于把握偏了,方法越高明,越会南辕北辙。
错了偏了,还有何艺术可言。
”
解读教材通常分四步:第一,文本究竟说了什么;第二,文本想要说什么;第三,文本能够说什么;第四,文本应该说什么。
中学生阅读教材由于语词障碍较少,往往自以为已经读懂了文章,教师的工作就要引领学生探索似懂非懂的问题,理解貌似浅显的语句,在对教材深层次的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乐趣,这也是教师运用教材资源、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
一、关注注解,正确解读教材
教师如果匆匆阅读教材就忙着找资料、上网搜教案,一定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其实教材本身也提供着资源,比如注解与插图。
研读教材时如果能充分运用教材编辑者给予的这些资料,也能为师生正确解读教材提供帮手。
例如《登泰山记》,大部分教学参考资料都将其定位为:描绘了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可是写泰山日出优秀的文章还有很多,更不要说赞美祖国山河的典范文本了,那么编选《登泰山记》作为课文有何意义?在教学中,笔者在疏理文章脉络、读通文章字句后,引导学生关注文后几个日期时间的注释:①丁未;②戊申;③晦。
这样学生自己就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姚鼐会冒着风雪历时一个月,在除夕这天登泰山?”试想,在新的一年,站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泰山之巅,观旭日东升,定是一种非比寻常的心境。
若再联系写作此文的背景资料:作者时年43岁,从京师辞官归隐。
辞官而无愠色,登高而望远。
这就绝非热爱祖国山河这么简单了,而更多的显现为面对得失荣辱旷达超然的胸襟。
在几个文后注解的帮助下,学生得到了与先前不一样的解读,更感受到了文本背后作者的思想,由此可见,由注解引发的问题对于解读文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运用语言资源,合理加工教材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恐怕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教师要让学生读出语言深处的美。
语文新课标有这样的概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的有效性除了选择恰当的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更是不容忽视的重点。
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感知文章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思考为何这样写。
同时,教师还必须思考以一种怎样的方式让课文内部的有效资源和学生互动起来,从而让学生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言语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
在品味语言方面,除了寻找到文眼即关键字词来正确解读课文,还可以运用漏词、改词等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课文语言运用的妙处。
如《秦俑漫笔》,篇幅不长,文字浅显。
初读之后,多数学生已经能理顺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题了。
如果教师不重视对文本内部有效资源的开发,和学生的认识保持在一个层面上,文本的学与不学、读与不读也就没了区别。
文本内部的有效资源在哪里?在内容的层面上可以进行引申,在语言的层面上有无可以借鉴的方面呢?带着这样的思考,一位教师在大声朗读中发现文中描写秦俑的短句较多,读来铿锵有力,准确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于是教师选择了文中的原句:“射士,右膝跪地,左膝弯曲,双手在右侧作持弓状,身稍侧转,直观前方。
”将其改编为长句:“武士俑当中有射士,他的右膝跪在地上,左膝弯曲着,他双手在右侧作持弓状,并且他的身体是稍微侧转并且直观前方的。
”然后请学生大声地读,并且比较朗读的感受。
这样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重读了文章,在字里行间有所发现,从而感知文本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用短句)”而不“那样写(用长句)”。
教师对看似平常的文字进行了很好的挖掘与合理加工,让学生体会到: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是为不同的情感表达服务的。
三、用好“空白”资源,鼓励个性解读
文本很多时候会为阅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这是读者在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动力机制之一。
它能够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与作品和作者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进行有个性的理解。
教师完全可以运用这方面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小说与记人叙事的散文常有意犹未尽的结尾,开发这些小说资源,让学生续写或者改写结局,然后交流比较,这样,课文会从书上走进学生的心里。
一些经典篇目,可以利用作者有意无意留下的“空白”,让学生联系文中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续写。
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回来了……”;鲁迅的《故乡》“二十年后宏儿与水生再次相逢……”;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无数的窃窃私语传入皇帝的耳朵,好不容易坚持到游行结束,回到皇宫,他会怎么办呢”;等等。
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必然会添注自己的理解,并与文本进行对话。
西方一位著名的神学解释学家
H.奥特说,在诗歌和艺术中,存在着一种“创造性的空”。
而对这种“创造性的空”的理解和填补,往往是一种生命体验与阅读感受的契合。
如苏雪林的写景散文《溪水》,该文文笔优美,作者想象新奇,运用丰富的色彩描绘秋天的景色。
在作者笔下,溪水是活泼的少女,红叶是一个淘气的男孩,红叶落入水中,溪水带着树叶流动。
在作者眼里是少女在“恶作剧”,以此体现了溪水之活泼、红叶之可爱,为让学生加深理解,一教师有意在此环节留白,让学生借助自己的想象思考:溪水在流淌,红叶落入水中,卷入漩涡,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并为之设计两者对白。
学生兴趣大增,溪水与红叶之间的对话惟妙惟肖,很好地刻画出二者的性格,下面是学生习作之一:
莫名地跌入溪水的小红叶余惊未定又被溪水推搡着到了漩涡之中。
小红叶竭力挣脱,原本泛红的树叶更红了:“溪水姐姐,你这是干什么呢?”
“呵呵呵,别怕别怕,我和你闹着玩呢!”轻柔的溪水转动着,漩涡时而大时而小。
迷失了方向的小红叶,跟着漩涡转了起来,涡儿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快,小红叶快湿透了,灿灿的红变得透亮起来。
“溪水姐姐,我好晕好晕……到底怎么了?我要回家,回家!”
“淘气鬼,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自己跑出来呀?”溪水放慢了速度,可依旧不停地打着转儿。
“我错了,错了,我要出去,回……回……家……家……”小红叶的身子越来越湿了,透亮的红又成了湿透的暗红,溪水、泪水打湿了自己的身子。
溪水,笑嘻嘻地松了手,“以后要乖,不然姐姐就陪你玩这个游戏!”
晕晕的小红叶被平缓的溪水一路承着,回了家。
而溪水,依旧欢奔着前进!
从学生的习作中,我们能够感悟到课文中溪水与红叶的可爱,能够体验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教材作为最重要也是用得最多的课程资源,有着其他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一座“富矿”,可开发的资源是极为丰富的。
以上仅从文本语言、文章内容的“留白”、注解资源等方面列举了一些开发教材资源并运用的例子。
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每位教师都能对教材资源进行开发与运用,这样的课文不会只是“书上”的课文,而是会成为“老师”的课文、学生自己的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