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核糖体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9章核糖体第一节核糖体的类型和结构核糖体的模式图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几乎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核糖体是一个颗粒状的结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
核糖体RNA成为rRNA,蛋白质称为r蛋白,蛋白质含量约占40%,RNA约占60%,r蛋白分子主要分布在核糖体的表面,而rRNA则位于内部,二者靠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电镜下,是无包膜的电子致密颗粒,略呈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在150~250A。
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单位组成。
大亚基略呈梨形,中心有一条中央管。
直径为230A,沉降系数为60S。
其上有与氨酰-tRNA 结合的位置,还含有转肽酶活性部位。
小亚基呈碟盘状,大小为230A×120A,沉降系数为40S,其上有蛋白质合成启动因子结合位点、起始氨酰-tRNA结合部位和mRNA结合位点。
电镜下,核糖体常成群呈丛状或螺旋状存在,与mRNA结合,构成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
附着于内质网上的称附着核糖体(bound ribosome),主要合成输送到细胞外的分泌性蛋白、膜嵌入糖蛋白、可溶性驻留蛋白和溶酶体蛋白等。
散在于胞质中的称游离核糖体(free ribosome),主要合成组成细胞本身所需的结构性蛋白质。
糖核体的大小两个不同的亚基,在不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它们是分开的,游离存在于细胞质中。
只是在进行蛋白质合成时才结合在一起。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成分的比较原核细胞的核糖体为70S,真核细胞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核糖体也近似于70S,但除了这两个细胞器,真核细胞内的核糖体均为80S。
原核生物核糖体由约2/3的RNA及1/3的蛋白质组成。
真核生物核糖体中RNA占3/5,蛋白质占2/5。
真核细胞糖核体的沉降系数为80S。
大亚基为60S,小亚基为40S。
小亚基含有由一种18S的 rRNA 和33种蛋白质;大亚基含有5S、5.8S及 28S 三种rRNA 和约49种蛋白质。
核糖体题库第九章核糖体一. 名词解释多聚核糖体A位点P位点核酶小分子RNA 剪接体遗传密码反密码子RNA编辑蛋白酶体二.填空题1.核糖体在生化上的主要成分是()和()。
2.根据核糖体是否与生物膜相结合可以分()和()。
3.原核细胞中附着核糖体一般结合在()上,而真核细胞中附着核糖体结合在()。
4.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有许多蛋白因子参与协助各个阶段的蛋白质合成,它们分别是()和()等,多数因子具有GTPase活性。
5.原核细胞蛋白合成的第一步是形成起始复合物,起始物主要包括()()和与AUG 配对的()。
6.在蛋白质合成时,核糖体有4个功能部位分别是()()()和()。
7.生物体细胞内的核糖体有种基本类型,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是(),而真核细胞中的是(),真核细胞线粒体内的核糖体近似于()。
8.hnRNA的内含子剪接遵从()规则。
9.真核生物有三种RNA聚合酶,分别转录不同的基因,如RNA 聚合酶Ⅰ转录()。
聚合酶Ⅲ转录()。
10.原核生物线粒体核糖体的两个亚基的沉降系数分别是()和()。
11.RNA编辑是指在()的引导下,在()水平上改变()。
12.细胞核内不能合成蛋白质,因此,构成细胞核的蛋白质(包括酶)主要由()合成,并通过()引导进入细胞核。
13.RNaseP是一种核酶,是由一条()和一个分子质量为()所组成,它参与()合成的加工。
14.70S核糖体具有催化活性的RNA是()。
15.蛋白质的合成是在()指导下进行的,其过程是通过()m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转变为多肽链中()序列。
16.遗传密码子是mRNA分子中每()个相邻的碱基决定合成的多肽链中的一种氨基酸,故称为()体密码,17.mRNA的密码子不能直接识别氨基酸,所以氨基酸必须先与相应的tRNA结合形成()。
18.核糖体的活性部位主要是()、()、()、和()19.遗传密码是所有64种密码子的总称,包括()3个终止密码子和61个分别编码()种氨基酸的密码子。
第九章核糖体(ribosme)教学目的:掌握核糖体的结构与功能教学重点: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及各自功能教学难点:核糖体的功能活性部位讲授法第一节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一、基本类型及化学成分以沉降系数不同划分为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均有大、小两个亚单位构成。
单体亚单位原核细胞、叶绿体、线粒体 70 S 50 S 30 S哺乳类线粒体 55 S 35 S 25 S真核细胞 80 S 60 S 40 S二、结构及装配(一)结构目前对细菌的核糖体了解较深,故以70 S核糖体来介绍其结构。
大亚单位呈半圆形,一侧伸出三个突起,中央有一凹陷。
小亚单位呈长条形,约于1/3长度处有一细的缢痕,使小亚单位分为大小两个部分。
二者结合起来时,凹陷部位彼此对应,形成一隧道。
(二)装配核糖体大小亚基与rRNA之间,以及大小亚基之间,rRNA与蛋白质之间可以自行装配,但详细机理尚未查清,根据目前的研究,至少可以肯定以下事实。
(1)30S亚单位的pro 专同 16S rRNA结合,50S亚单位的pro 专同 23S rRNA结合,若将其混合,则装配不成有功能的亚单位。
(2)从不同细菌提取出30S亚单位的蛋白质和16S rRNA,混合后可装配成有功能的30S亚单位,说明无种间差异。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亚单位不能形成有功能的核糖体。
(4)E.coli的核糖体和(玉米中)叶绿体的核糖体相似,相互交换亚单位仍具功能。
(5)E.coli的核糖体和线粒体的核糖体不同,相互交换后不能装配。
三、核糖体蛋白质与rRNA的功能在单个核糖体上,可区分多个功能活性部位,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各有专一的识别作用和功能。
○1与mRNA结合的位点:在16SrRNA的3`端有一段顺序同多数原核生物的mRNA(AUG上游3-9个碱基)的核糖体结合位点有互补关系,以便使mRNA 结合在小亚基上。
○2A位点(A site,acceptor site,aminoacyl site),氨酰基位点亦称氨基酸部位或受位,是接受氨酰基tRNA的部位,偏于大亚单位(大亚基“座斗”,右侧“扶手”;小亚基“头部”和“颈部”)。
第九章核糖体第九章核糖体⼀、核糖体的结构及功能核糖体是体积较⼩的⽆膜包围的细胞器,在光镜下看不到。
1958年才把这种含有⼤量RNA的合成蛋⽩质的关键装置定名为核糖核蛋⽩体ribosome,简称为核糖体。
(⼀)核糖体的⼀般性质。
1.存在与分布核糖体存在⼀切⽣物的细胞中,包括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这是有别于其它细胞器的特点。
在真核细胞中,有些核糖体是游离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也有许多是附着在rER膜及核膜外表。
此外,还有核糖体是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质中。
在原核细胞内,⼤量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中,也有的附着在质膜内侧⾯。
细菌的核糖体占总重量的25—30%。
2.形态和⼤⼩⼀般直径12—30nm,由⼤、⼩两亚单位构成,通常是以⼤亚单位附在内质⽹膜或核膜外表。
当进⾏蛋⽩质合成时,⼩亚单位先接触mRNA才与⼤亚单位结合,⽽合成完毕后⼜⾃⾏解离分开。
另外,多个核糖体还可由mRNA串联成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polysome),每个多聚核糖体往往由5-6个核糖体串成,但也有多⾄50个以上的(例如肌细胞中合成肌球蛋⽩的多聚核糖体是由60—80个串联⽽成)。
3.数量和分类细胞中的核糖体数量多少不⼀。
⼀般来说,增殖速度快的细胞中偏多,分泌蛋⽩质的分泌细胞中也较多。
例如分泌胆汁的肝细胞中为6×106个,⼤肠杆菌为1500—15000个。
在不同类型⽣物细胞之中,核糖体⼤⼩及组分都有⼀定差异。
⼀般可分为两⼤类:80s型和70s型。
⼤亚单位 60s 真核⽣物核糖体 80s⼩亚单位 40s⼤亚单位 50s 原核⽣物核糖体 70s⼩亚单位 30s (“s”是沉降系数衡量单位。
⼤、⼩亚单位组成核糖体,并⾮由s值直接相加,这是因为s值的变化与颗粒体积及形状相关)叶绿体中的核糖体与原核⽣物的相似,⽽线粒体中的核糖体较⼩且多变,如哺乳动物的线粒体核糖体是55s.⼀般将它们都划分到原核⽣物的70s型。
(⼆)核糖体的化学组成主要组分是蛋⽩质和rRNA,极少或⽆脂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