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素能检测: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80.64 KB
- 文档页数:7
备考2020中考化学高频考点剖析专题十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考点扫描☆聚焦中考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溶液的概念、特征、用途等;溶液的形成过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
总体来看,难度系数不高,以选择为和填空题为主。
结合2017和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二个方面进行溶液问题的探讨:(1)溶液的形成;(2)溶解度;考点梳理☆温习理解一、溶液1、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2、定义的理解:一种溶液中,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而溶剂只有一种,大多数溶液是液态,但也有气态、固态。
3、溶液组成:溶质和溶剂;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另外常用的还有酒精、汽油;4、溶解过程: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扩散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水合过程,此过程放出热量,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等物质溶于水放热,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吸热,食盐、蔗糖等物质溶于水温度不变。
5、乳化现象:洗洁精、洗发液等因为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去油污,它们使油类物质以细小的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6、用汽油洗掉油污是溶解作用,形成溶液;用洗涤剂洗油污是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
7、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对大多数固体物质)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减少溶溶剂、改变温度(4)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①对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对同种溶质来说: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初中九年级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中九年级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中九年级溶液、溶解度知识点总结及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的全部内容。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1)对于大多数固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对于Ca(OH)2: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饱和石灰水不饱和石灰水概念的理解:(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温度和溶质的量的多少有关系。
因此在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否则就无意义。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如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仍可溶解蔗糖。
(3)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酒精没有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过程中溶液组成的分析: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发生结晶的前提下)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②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液的溶剂质量不变,溶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③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发生结晶的前提下)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中考真题汇总含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C.溶液浓度不变D.Ca(OH)2的溶解度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因为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使溶液因此减少了水,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故A错误;B、因为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使溶液因此减少了水,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溶液的溶质、溶剂都在减少,故B错误;C、饱和溶液随溶剂水的减少,溶质相应析出,变化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且溶液温度没有改变,根据相同温度下的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因为溶液的温度不变,因此,溶质的溶解度也不变,故D 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2.木糖醇是一种甜味剂,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木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木糖醇是易溶物质C.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会析出木糖醇晶体D.50℃时,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搅拌,可得到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A. 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B. 木糖醇是易溶物质,正确;C. 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会析出木糖醇晶体,正确;D. 5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大于80g,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搅拌,可得到不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D。
点睛:考查学生应用溶解度曲线的能力。
3.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 B.食盐 C.冰块 D.花生油【答案】B【解析】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 B. 食盐。
A. 面粉,D. 花生油,均形成浊液。
C. 冰块,只有一种物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和浊液的概念。
溶液的形成溶解度|夯实基础|1.[2019·潍坊]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生理盐水B.白醋C.医用酒精D.冰水混合物2.[2018·仙桃]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C.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3.[2019·眉山]下列物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改变的是()A.NaOHB.NH4NO3C.浓硫酸D.NaCl4.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要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5.2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 g。
下列是四位同学在20 ℃时配制的氯化钾溶液,其中一定达到饱和的是()图Z3-16.[2019·嘉兴]20 ℃时,把36 g氯化钠放入64 g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C.溶液质量为100 g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7.[2019·连云港]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Z3-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Z3-2A.10 ℃时,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大B.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Cl的大C.随着温度的升高,KCl的溶解度逐渐减小D.40 ℃时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 ℃时仍是饱和溶液(忽略水分挥发)8.[2019·广东]如图Z3-3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图Z3-3(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30 ℃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2)80 ℃时硝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溶解度专题复习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是量少,水都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是水。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质量不再减少,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为该溶质不饱和溶液。
(3注:①Ca(OH)2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溶液的概念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1、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3、溶液和浊液的区别【考点3】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1)对于大多数固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七GD升温②培和溶剤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对于Ca(0H)2: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匕①降谧丄迦增加落训t饱和石灰水卩温不饱和石灰水概念的理解:(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温度和溶质的量的多少有关系。
因此在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否则就无意义。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仍然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如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仍可溶解蔗糖。
(3)有些物质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酒精没有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过程中溶液组成的分析:|呕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不发生结晶的前提下)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②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液的溶剂质量不变,溶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ihL' J jb .乱■ >i|③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发生结晶的前提下)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剂、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①观察法: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时,表明溶液已饱和。
②实验法:当溶液底部无剩余溶质存在时,可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搅拌后,若能溶解或溶解一部分,表明该溶液不饱和;若不能溶解,则表明该溶液已饱和。
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初中化学中考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复习——溶液的形成、溶解度(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30题)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泥水C.蔗糖水D.油水混合物【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A、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A错;B、泥水待一段时间会沉降,所以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B错;C、蔗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油不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D错,答案选C。
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l00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C.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溶液都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A对;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说明100g+31.6g=131.6g溶液中含有31.6克硝酸钾,B错;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增大了氧气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水中氧气的溶解量,C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D对。
难度:中等知识点:溶解度3.生产、生活中会用到不同的“洗涤”,下列“洗涤”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A.在水中加入洗涤剂清洗餐盘B.用汽油清洗油漆C.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排油烟机D.用食盐水清洗金属表面的铁锈【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在水中加入洗涤剂清洗餐盘,能洗去油污.故A正确;B、由于汽油能溶解油漆.所以,用汽油清洗油漆.故B正确;C、由于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排油烟机.故C正确;D、由于氯化钠不能与铁锈反应.不能用用食盐水清洗金属表面的铁锈.故D错误.故选D.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4.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一种物中可以溶解多种物质.故A说法正确;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溶解在汽油中.故C说法错误;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D说法正确.故选C.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5.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食盐水B.碘酒C.医用酒精D.泥水【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食盐水是食盐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医用酒精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D、泥水是泥沙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溶质只能是固体物质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D.将少量泥土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B、溶质可以是固体如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可以是气体如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可以是液体如消毒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故B错;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故C正确;D、泥土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D错.故选C.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泥浆B.白醋C.白酒D.糖水【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泥浆是泥沙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B、白醋是醋酸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白酒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D、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A.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8.将厨房里常用的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糖B.食用油C.味精D.食盐【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C、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9.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A.夏天喝的汽水不是溶液B.蛋汤太咸,加水稀释后口味变淡C.鱼塘中放置喷水泵的作用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凉茶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汽水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说法错误;B、蛋汤太咸,加水稀释后,汤的浓度小了,变稀了,口味变淡,故B说法正确;C、鱼塘中放置喷水泵是为了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故C说法正确;D、凉茶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说法正确.故选A.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的形成10.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A.浓硫酸B.硝酸铵C.蔗糖D.食盐【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蔗糖等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A、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正确.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错误.C、蔗糖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D、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故选A.难度:容易知识点:溶解度1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B.面粉C.食盐D.酒精【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D、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1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米粥B.牛奶C.碘酒D.石灰水【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米粥是米分散到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碘酒是固态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D、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CD.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1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碘C.汽油D.蔗糖【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B、碘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C、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1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蔗糖C.酒精D.花生油【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食盐加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蔗糖加入水中,蔗糖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D正确.故选D.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1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是()A.白糖B.食用油C.面粉D.细沙【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白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B、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C、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D、细沙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A.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16.可以作为溶质的是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答案】【解析】l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发生乳化现象D.用酒精浸泡草药可溶解其中的有效成份【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氯化钠在水中能够电离出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增强水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正确.D、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为有机物,易溶于酒精,用酒精浸泡草药可溶解其中的有效成份,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20.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含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的是1.下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t2℃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答案】C【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质量相同,正确;C、没有确定降温前溶液的状态,无法判断降温是否会析出晶体,若降温后仍然是不饱和溶液,则无晶体析出,错误;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故选C。
2.如右图为市售浓盐酸的部分标签内容,多次打开瓶盖倒出部分盐酸后,不能精确表示剩余盐酸信息的数字是( )A.500mL B.1.19g/cm3C.36.5D.37%【答案】A【解析】A、由于倒出一半盐酸,所以剩余盐酸的体积为250mL而不是500mL;故选;B、1.19g/cm3表示的是盐酸的密度,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仍是1.19g/cm3;故不选;C、36.5表示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故不选;D、虽然倒出一半盐酸,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仍是37%;故不选。
点睛: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
3.在《基础实验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和《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两个实验中都应使用到的仪器是()A.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 B.烧杯、玻璃棒、量筒、试管C.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漏斗 D.蒸发皿、酒精灯、烧杯、铁架台【答案】A【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粗盐的初步提纯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蒸发皿、酒精灯。
溶解度专题复习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是量少,水都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是水。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质量不再减少,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为该溶质不饱和溶液。
(3,且可以相互转化注:①Ca(OH)2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初中化学中考化学考点细致单元复习——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带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13题)评卷人得分1.下列混合物中的物质,不能称为溶质的是( )A.碘酒中的碘B.食醋中的醋C.泥水中的泥沙D.生理盐水中的盐【答案】选C。
溶质是溶液的组成成分,泥水由于不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不属于溶液,故其中没有溶质。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2.下列操作能得到溶液的是( )A.少量碘加入到汽油中得到的紫色液体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C.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冰块溶于水中【答案】选A。
汽油能溶解碘,属于溶液;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钙不溶于水,得到的是悬浊液;洗洁精使油污以小油滴的形式分散到水里,得到的是乳浊液;冰溶于水,得到的物质属于纯净物,均不属于溶液。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3.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A.汽油B.氢氧化钠溶液C.加洗涤剂的水D.热水【答案】选C。
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清洗油污时,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做乳化作用,故C正确。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作溶质B.天然水过滤后的无色澄清液体不属于溶液C.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得20 mL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答案】选A。
本题考查溶液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天然水经过滤后得到的无色澄清液体中含有可溶性物质,故属于溶液;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得到的溶液体积小于20 mL;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酒精、水等,故选A。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5.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记录。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溶质碘高锰酸钾溶剂水汽油酒精水汽油溶解性不溶易溶可溶易溶不溶A.衣服上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答案】选D。
考点十一: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形成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5、溶液的形成明确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二:乳浊液与乳化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特点:许多分子的集合体,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会分层。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滴。
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从而达到洗净的目的3、乳化和溶解有着本质的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
例:溶解油脂: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乳化:洗涤剂清洗油污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1.溶解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如NH4NO3溶解2.溶解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如N aOH溶解、浓H2SO4溶解、氧化钙的化合3.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蔗糖。
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和稀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综合试题及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滑落.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A.浓硫酸B.生石灰C.硝酸铵D.氢氧化钠固体【答案】C【解析】A、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B、氧化钙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C、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下降,所以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故选C.2.如右图为市售浓盐酸的部分标签内容,多次打开瓶盖倒出部分盐酸后,不能精确表示剩余盐酸信息的数字是( )A.500mL B.1.19g/cm3C.36.5D.37%【答案】A【解析】A、由于倒出一半盐酸,所以剩余盐酸的体积为250mL而不是500mL;故选;B、1.19g/cm3表示的是盐酸的密度,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仍是1.19g/cm3;故不选;C、36.5表示的是相对分子质量,所以倒出一半盐酸也不会改变;故不选;D、虽然倒出一半盐酸,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仍是37%;故不选。
点睛: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改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
3.如图是固体A、B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 ℃~t2℃,A的溶解度始终大于B的溶解度B.t2℃时分别将100g 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A小于BC.t1℃时,A、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答案】D【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0 ℃~t2℃,B的溶解度始终大于A的溶解度,错误;B、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t2℃时分别将100g 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B小于A,错误;C、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那么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D、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100g水中能溶解50gA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质的质量为50g,溶液的质量=50g+100g=150g,即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正确。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形成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一、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1.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B.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C.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答案】A【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A 物质。
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15gA物质,形成65gA的饱和溶液,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错误;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A、B 两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不确定,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故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
故选A。
2.如图是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b、c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a>b>cB.t2℃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将40g 的c加到100g水中,制得的溶液不饱和D.欲使c从溶液中结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或蒸发溶剂的方法【答案】B【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 c>b>a,错误;B、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那么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t2℃时,C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时40gC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错误;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欲使c从溶液中结晶,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第15讲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一、选择题1.(2014,株洲)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D)A.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D.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2.(2013,宜昌)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D)A.硝酸铵B.食盐C.蔗糖D.生石灰3.(2014,佛山)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D.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4.(2014,雅安)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溶质碘溶剂水酒精汽油苯(有毒)溶解性微溶可溶易溶易溶A.水B.酒精C.汽油D.苯5.(2014,沈阳)如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
在t2℃,将110 g M配制成饱和溶液,将其降温至t1℃,理论上所得溶液的质量为(C)A.31.6 g B.110 gC.131.6 g D.210 g6.(2014,雅安)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1℃时,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C.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D.将t2℃时的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依然饱和7.(2013,天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B.t1℃时,甲和乙各3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C.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D.t2℃时,在100 g水中加入60 g甲,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8.(2013,黔南州)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第九单元 溶液第15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 溶液) 1.溶液(1)特征:具有_均一__性、_稳定__性,属于_混合__物。
(2)组成①溶质:_被溶解__的物质。
溶质可以是_固__体、_液__体或_气__体。
②溶剂:_能溶解其他物质__的物质。
_水__是最常用的溶剂,_汽油__和_酒精__也可以做溶剂。
(3)质量关系①溶液质量=_溶剂质量__+_溶质质量__ ②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_密度__ 2.乳浊液和乳化现象(1)乳浊液:_小液滴__分散到_液体__里形成的_混合物__。
其特征是_不均一__、_不稳定__、长期放置易_分层__。
(2)乳化是指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的过程,形成的乳浊液能够_稳定__存在。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过程分析(1)溶质分子(或离子)_向水中扩散__,这是一个_吸收__热量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_水分子__作用,形成_水合分子__(或_水合离子__),这是一个_放出__热量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下降__,如NH 4NO 3溶解。
(2)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不变__,如NaCl 溶解。
(3)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液温度_升高__,如NaOH 、H 2SO 4溶解。
, 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在_一定温度__下,向一定量_溶剂__里加入某溶质,当溶质_不能再继续溶解__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还能_继续溶解__,则该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和方法: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改变温度或减少溶剂增加溶剂或改变温度饱和溶液 2.浓溶液和稀溶液(1)浓溶液:指_溶质__含量_相对较多__的溶液。
(2)稀溶液:指_溶质__含量_相对较少__的溶液。
, 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1)概念:在_一定温度__下,某固态物质在_100_g__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考点素能检测
第15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
一、选择题
1.(2020-2021,株洲)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B.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
C.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D.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
2.(2020-2021,宜昌)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D)
A.硝酸铵 B.食盐
C.蔗糖 D.生石灰
3.(2020-2021,佛山)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4.(2020-2021,雅安)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C)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5.(2020-2021,沈阳)如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
在t2℃,将110 g M配制成饱和溶液,将其降温至t1℃,理论上所得溶液的质量为(C)
A.31.6 g B.110 g
C.131.6 g D.210 g
6.(2020-2021,雅安)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
C.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
D.将t2℃时的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依然饱和
7.(2020-2021,天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
B.t1℃时,甲和乙各3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
D.t2℃时,在100 g水中加入60 g甲,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8.(2020-2021,黔南州)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 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当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丙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丙>乙>甲
10.(2020-2021,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
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二、填空题
11.(2020-2021,聊城)如图是A、B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25__g;
(2)a点的含义是__在t2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__;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__B__;
(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__冷却热饱和溶液__的方法。
12.(2020-2021,巴中)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t1_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时,将30 g固体A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60__g。
(3)在t2℃时,要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加入A物质(或蒸发溶剂、降低温度)__(填一种)。
(4)在t2℃时,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水中,都完全溶解得到的饱和溶液质
量A__<__(填“>”“=”或“<”)B。
13.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__S∶(100+S)__ ;
(2)若B中含有少量A,应用__蒸发结晶__法提纯B;
(3)若将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__B__。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14.(2020-2021,兰州)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t1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30__g;
(3)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减小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加适量乙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答案合理即可)__。
15.(2020-2021,邵阳)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图像回答:
(1)t °C时,KNO3的溶解度__=__(填“>”“=”或“<”)NaCl的溶解度。
(2)KNO3溶液中含少量的NaCl,将KNO3从溶液中析出,常用__降温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
(3)向某温度下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则KNO3__能__(填“能”或“不能”)溶解。
(4)读图,你能获取的一条信息:__随着温度升高,KNO3溶解度增大__。
16.(2020-2021,沈阳)20 ℃时,向甲烧杯中加入50 g水和25 g固体A,向乙烧杯中加入25 g水和25 g固体B(A、B两种物质均不与水反应)。
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有固体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甲烧杯中溶液是__饱和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能使甲烧杯中的固体A继续溶解的方法是__加水__。
(2)20 ℃时,A的溶解度__小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溶解度。
(3)20 ℃时,为判断乙烧杯中溶液是否饱和,除采用实验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题中已有数据和__20_℃时B物质的溶解度__数据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