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馏、萃取和分液
- 格式:docx
- 大小:738.57 KB
- 文档页数:13
制取蒸馏水、萃取无机物的分离与提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无机物分离与提纯常用的方法;掌握蒸馏、萃取、分液等实验的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亲自动手实验;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合作和探究..教学重点:认识分液漏斗;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蒸馏、萃取、分液的实验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法课堂类型:分组实验教学手段:实验演示教学用具:化学仪器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蒸馏常用的仪器及操作注意事项..1原理:利用互溶的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例如蒸馏含有Fe3+的水提纯其中水份;蒸馏石油提纯不同沸点的有机组分2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胶塞、牛角管尾接管、锥形瓶、胶管3蒸馏时的注意事项:a.烧瓶内液体的容积不超过2/3;烧瓶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烧瓶中还要加入沸石碎瓷片防止爆沸..b.温度计下端水银泡应置于烧瓶支管处;测量逸出气体的温度..c.冷凝水下口进;上口出..d.实验开始时;先开冷凝水;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关冷凝水..溶液不可蒸干..2.萃取分液1原理:萃取;就是一种物质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小于溶剂B;那么;根据物质扩散原理;该物质就会从A扩散到B;且大部分都会扩散到B..分液;就是A与B互不相容;就会分成上下两层;比如说油和水;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上层和下层的液体通过分液漏斗分别从上口和下口分理出..2主要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②先装入溶液再加入萃取剂;振荡;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圈上静置;使其分层;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⑤把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二、实验仪器和药品药品:自来水;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四氯化碳;碘水;沸石器材:铁架台带铁圈;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分液漏斗;烧杯;胶皮管三、探究过程1.制取蒸馏水:1将蒸馏烧瓶;冷凝管仪器装配好..2在蒸馏烧瓶里加入普通水自来水至烧瓶容积的一半左右;再加入一些碎瓷片;然后用插有温度计150℃的橡皮塞塞紧..注意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的位置;给蒸馏烧瓶加热..3当水温达到约100℃时;水沸腾;水蒸气经过冷凝管冷凝后;收集在锥形瓶中;这就是蒸馏水..2.萃取碘水中的碘:1用量取10mL碘的溶液;倒入;然后再注入4mL;盖好玻璃塞..2用右手压住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是内气体放出..3将分液放在上;静置..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壁而流下..现象:静置后;溶液分层;上层为水溶液;无色;下层为的碘溶液;呈紫红色..原理:水与对比;碘更易溶于四氯化碳板书设计:1.制取蒸馏水2.萃取碘水中的碘学生实验:作业布置: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绘制蒸馏操作的装置图课后反思:部分同学动手能力弱;操作起来感觉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部分预习较好的同学能很快的规范的做完实验..。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蒸馏萃取和分液实验一:蒸馏萃取
1.实验目的
蒸馏萃取是指利用溶剂之间的不相溶程度来将混合物按溶剂的不同性质分离的一种分离方法,它能有效地分离溶剂中有机溶剂中的混合物,是有机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手段之一
2.实验原理
蒸馏萃取是指利用溶剂的不相溶程度来将混合物按溶剂性质分开的一种分离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分离出溶剂中有机混合物的各分子物质。
蒸馏萃取主要是利用溶剂热容、沸点及溶解度的不同原理分离混合液体组分。
在混合液体中,有两种溶剂,比如油和水,它们具有不同的热容,沸点和溶解性,它们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分别按自己的特性单独汽化或溶解,从而达到分离混合物的目的。
3.实验材料
(1)蒸馏收集瓶一只;
(2)蒸馏烧瓶及烧瓶装置一个;
(3)搅拌器一个;
(4)分液漏斗一个;
(5)水、油、溶液混合物等。
4.实验步骤
(1)将烧瓶附属装置安装好,把蒸馏收集瓶与烧瓶先用垫片固定在烧瓶装置上;
(2)将混合液放入烧瓶中,加水混合;
(3)将烧瓶用灯火煮沸,并保持煮沸状态;
(4)当混合液在烧瓶中煮沸时。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蒸馏、萃取和分液蒸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组分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跟其他组分分离,叫做蒸馏。
蒸馏一般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蒸馏装置见下图。
蒸馏操作要注意以下几点:(1)冷凝管的中心线要跟蒸馏烧瓶支管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在蒸馏烧瓶里放几粒沸石,以防暴沸。
蒸馏烧瓶中液体的量是烧瓶容量的1/3~1/2。
调整温度计的位置,使水银球的上限恰好处于蒸馏烧瓶支管的下限。
(2)蒸馏前冷凝管应通入冷凝水,加热时要控制温度缓慢上升。
为了得到较纯的蒸馏物,可在不同的馏出温度时更换接收器(锥形瓶),并在接收器上记录收集馏出物的温度范围。
(3)当烧瓶中只有少量液体时要停止蒸馏。
先移去热源,到不再有馏出液时停水。
拆除仪器的次序跟装配的次序相反。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跟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
通常用分液漏斗操作。
(1)选择的萃取剂,应对被提取物有较大的溶解能力,而对杂质不溶或微溶;跟原溶液的溶剂要互不相溶。
(2)操作时先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然后把被萃取溶液和萃取剂加入分液漏斗,总量不要超过漏斗容积的1/2。
(3)振荡时,用右手掌压紧盖子,左手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活塞。
把漏斗倒转过来振荡,如下图。
并不时旋开活塞,放出易挥发物质的蒸气。
这样反复操作几次,当产生的气体很少时,再剧烈振荡几次,把漏斗放在漏斗架上静置。
(4)静置后,当液体分成清晰的两层时分离液层。
先把玻璃盖子取下,以便与大气相通。
然后旋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入烧杯里,当下层液体恰好流尽时,迅速关上活塞。
从漏斗口倒出上层液体。
分液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开来的操作。
分液操作跟萃取的分液一样,但加入分液漏斗的液体量最多可达分液漏斗容量的2/3。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化学实验方法-蒸馏、萃取和分液一、蒸馏1.蒸馏实验原理: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指把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再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
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1)下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图(注意各仪器的名称):((3)实验结论:自来水中含有Cl,蒸馏水中不含有Cl。
(4)实验注意事项:①蒸馏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由下到上、由左到右。
②圆底烧瓶中所盛液体体积一般应介于其容积的1/3~2/3之间,不可将溶液蒸干。
③蒸馏时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少量碎瓷片或沸石是为了防止液体暴沸。
④冷凝管中的冷却水从下口进(填“上口”或“下口”),从上口出,这样操作的好处是能使冷凝管中的冷水充满且冷水的流向与气流方向相反,气流由上至下所处温度越来越低,冷凝效果好。
⑤圆底烧瓶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5)实验装置的改进:①温度计的作用是控制收集沸点不同的馏分。
②温度计水银球要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
思考:①制取蒸馏水不使用温度计是因为水的沸点是100℃,加热至沸腾即可。
②蒸馏与蒸发有何联系与区别?(可从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仪器、实验目的等角度进行分析)蒸馏的目的是使液体中的某些组分挥发再冷凝收集,而蒸发的目的一般是提取溶液中的溶质,通常不再回收挥发出来的组分。
4.蒸馏操作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分离液体混合物,当液体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有较大的差别时才能达到较有效的分离。
(2)测定纯物质的沸点。
(3)提纯,通过蒸馏含有少量杂质的物质,提高其纯度。
(4)回收溶剂,或蒸出部分溶剂以浓缩溶液。
二、萃取和分液1.萃取和分液的原理:(1)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加入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萃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分液是利用分液漏斗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
分液操作一般与萃取结合使用。
2.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1)装液: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CCl4),改好玻璃塞。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引入】在海滨浴场嬉戏,偶尔喝上一二口海水,你会感到又咸又苦;用海水浇灌普通的农作物,不用多久农作物就会被“腌死”。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讲解】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盐类。
海水的平均含盐量可达35‰左右,也就是说,在1立方千米的海水里大约含有3500万吨的盐类物质。
人们日常的饮用水的含盐量仅在0.5‰左右,而工农业用水的含盐量也不能超过3‰。
人类面对着浩瀚无比的海洋,难道就不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吗?【过渡】神话中的观音菩萨有一种高超的本领:只要把手中的杨柳枝条轻轻一甩,就可以把海水变成甘露。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呢?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把海水变成淡水的“法宝”。
【讲解】亚里士多德的实验【投影】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做过一个当时看起来十分有趣的实验:他把咸水放在半封闭的容器里,然后加热将咸水烧开。
随之,他惊奇地发现,水蒸气中已不再含有盐分,凝结成的水珠也不再有咸味。
亚里士多德曾在实验记录中写到“通过蒸馏,先使水变成蒸汽继而使之变成液体状,可使海水变成可饮用水”。
这个实验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海水淡化试验,亚里士多德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蒸馏法。
【投影】海水淡化工厂【思考】大家想一想蒸馏是不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果是,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过渡】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新方法:蒸馏和萃取【板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蒸馏和萃取(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板书】活动一、认识蒸馏【交流】蒸馏的原理:对于液态混合物,利用液体—液体(或液体-固体)中各组分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成液体,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操作过程。
高一化学蒸馏萃取分液知识点总结蒸馏、萃取和分液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分离技术,在高一化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蒸馏、萃取和分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
一、蒸馏蒸馏是一种通过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实验中,通常使用蒸馏烧瓶和冷凝器进行操作。
蒸馏的基本原理是:将混合物加热到其中组成成分的沸点,使其转化为气态,并在冷凝器中冷却,重新转化为液态,从而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
1. 简单蒸馏:简单蒸馏适用于沸点差异较大的混合物分离,如水和无机盐的混合物。
在简单蒸馏中,将混合物加热,使沸点较低的组分首先蒸发,然后通过冷凝器转化为液态。
2. 分馏蒸馏:分馏蒸馏适用于沸点接近的液体分离,如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在分馏蒸馏中,通过加入分馏柱,增大了液体表面积,使得沸点较低的组分更快蒸发,从而实现分离。
二、萃取萃取是一种通过溶剂的选择性溶解来分离物质的方法。
在实验中,常用的溶剂有水和有机溶剂。
萃取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将混合物加入适当的溶剂中,在搅拌的条件下,使其溶解,然后通过分离漏斗将两相分离,从而实现分离目的。
1. 单次萃取:单次萃取适用于具有较大溶解度差异的混合物分离。
在单次萃取中,溶液经过搅拌后,溶剂会选择性地溶解某一组分,将两相加入分离漏斗中进行分离。
2. 反复萃取:反复萃取适用于溶解度差异较小的混合物分离。
在反复萃取中,将溶剂逐渐添加到混合物中,达到多次提取的目的。
反复萃取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并使得溶剂的利用更加充分。
三、分液分液是一种通过密度差异将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在实验中,常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操作。
分液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使得密度较大的物质下沉,密度较小的物质浮于上层,从而实现分离。
在分液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分液操作时,要缓慢打开分液漏斗,以避免混合液溅出;2. 分液漏斗底部的分液龙头要保持通畅,以便顺利分液;3. 分液漏斗中的混合物在分液后,应根据密度差异,将各相分别收集。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 蒸馏、萃取和分液)【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填空、思考讨论,知道蒸馏、萃取和分液的原理、适用范围及操作的注意事项,初步知道如何选择萃取剂。
2.通过演示实验、分组训练、讨论归纳,掌握蒸馏、萃取与分液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3.通过阅读交流、归纳小结进一步加深对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认识,建立根据混合物组分的特征采取合适分离操作的思维模型,通过Cl -检验的学习,初步理解干扰离子排除的方法。
【学习重点】蒸馏、萃取和分液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
【学习难点】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自主学习】旧知回顾:1.下列各组物质:①NaNO 3和NaCl ;②CaCl 2和CaCO 3;③MnO 2和KCl ;④BaSO 4和AgCl ,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他们相互分离的有2组( ②③ )2.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时,BaCl 2溶液与Na 2CO 3溶液的滴加顺序可否颠倒?【温馨提示】 不能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8~P9,完成下列问题1.在制取蒸馏水时应向烧瓶中加入 沸石(或碎瓷片),目的是 防止爆沸 ;加热时烧瓶内液体体积应为烧瓶体积的 1/3 。
2.蒸馏是指把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再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
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可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3.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加入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同步学习】活动一、认识蒸馏1.观看思考:观看蒸馏“视频”或教材P7图1-4,思考蒸馏原理: 利用相互溶解的两种或多种混合物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 。
2.归纳小结:结合教材P7图1-4或“视频”总结该蒸馏装置的基本仪器及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基本仪器:烧瓶、直型冷凝管、尾接管(牛角管)、锥形瓶、酒精灯、到管等。
一、考点突破蒸馏、萃取和分液是物质分离的基本方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在选择题和夹杂于综合实验题中考查。
本讲我们主要的学习目的是:1. 掌握蒸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
2. 掌握萃取、分液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
3. 加深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理解。
二、重难点提示蒸馏与萃取的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
引入: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但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其中易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不足1%。
如何获得淡水资源?一、海水淡化的原理——蒸馏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操作过程。
插入视频──蒸馏水的制取和石油的分馏问题:①温度计的作用和位置?(控温以显示加热范围,如:自来水蒸馏时温度≈100℃水银球在支管口处)②产物收集方式?(冷凝收集)③自来水蒸馏后蒸馏瓶内物质?(在100℃时难以挥发,不挥发的杂质)④冷凝管中水流方向?(水从下口进,上口出)⑤为什么加碎瓷片?(防暴沸)想一想:对于互溶的液体,我们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如果分离油与水这种不互溶的液体,还能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吗?插入视频—柴油和水的分离二、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并分液实验步骤:1. 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2. 把10毫升碘水和4毫升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3. 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4. 把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静置,分层。
5. 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 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
7.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想一想:1. 碘易溶于酒精,能否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2. 萃取之后用什么方法将有机溶剂与溶质进一步分离开来?3. 试管中盛有已分层的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但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油层”。
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知识点1:蒸馏、萃取等实验基本操作例题1 下列关于蒸馏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蒸馏操作的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牛角管、温度计等B. 蒸馏操作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到液体内C. 在蒸馏烧瓶内放入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D. 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思路导航:蒸馏操作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目的是为了测定馏分蒸气的温度,故B项错误。
乙醇和水的分离操作方法乙醇和水是常见的溶液系统,在一些工业和实验室应用中需要将乙醇和水进行分离操作。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两种分离乙醇和水的操作方法:蒸馏法和萃取法。
一、蒸馏法蒸馏是一种通过不同液体的沸点差异来进行分离的方法。
乙醇和水的沸点差异为乙醇沸点78.5℃,水沸点100℃。
因此,蒸馏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离乙醇和水的方法。
1.原理通过升温加热溶液,使乙醇和水分别蒸发,然后通过冷凝回收乙醇和水分离。
2.实验步骤(1)准备溶液:将乙醇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溶液。
(2)装置蒸馏设备:将溶液倒入蒸馏烧瓶中,用橡皮塞和减压虹吸装置密封好。
(3)开始蒸馏:打开水泵开关,加热蒸馏烧瓶,使其升温。
水蒸气进入蒸馏烧瓶后与乙醇混合蒸发,然后被冷凝管冷凝成水滴。
(4)回收分离:乙醇蒸汽通过冷凝管后流入收集瓶,水滴被接收瓶收集。
3.注意事项(1)温度控制:蒸馏过程中要控制加热温度,使溶液保持在乙醇的沸点附近,防止乙醇过度蒸发,影响分离效果。
(2)蒸馏速率:蒸馏速度应适中,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分离效果。
(3)安全措施: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乙醇和水的挥发产生危险气体导致火灾。
二、萃取法萃取法是利用两个不同溶剂对分子之间亲疏水性差异的利用,通过将目标物质从一个溶剂萃取到另一个溶剂中进行分离。
1.原理乙醇是有机溶剂,亲油性较强,而水是亲水性较强的溶剂。
通过调整萃取溶剂的选择和条件,可以使乙醇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较大,从而实现分离。
2.实验步骤(1)准备溶液:将乙醇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溶液。
(2)选择萃取溶剂:选择一个对乙醇具有高溶解度但对水具有低溶解度的有机溶剂作为萃取溶剂。
(3)萃取操作:将溶液和萃取溶剂加入分液漏斗中,摇匀使两相充分接触,待分层后分离两相。
(4)反复萃取:将分离的乙醇相和水相分别保存,再次加入新鲜萃取溶剂进行反复萃取,增大分离效果。
(5)分离回收:分离出的乙醇相和水相通过蒸发或其他方法进行溶剂回收。
3.注意事项(1)溶剂选择:选择合适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溶剂的挥发性、毒性和环境影响要考虑到。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有:过滤、蒸馏、萃取、分液、盐析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无固定组成和性质,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将他们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1.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如过滤泥水。
2.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油和水。
3.取:一般和分液一起用,主要用于把溶液中的溶质分离出来。
4.结晶: 分为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蒸发结晶一般用于不饱和混合溶液,把其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溶质析出,如把海水中的氯化钠析出;冷却结晶一般用于饱和混合溶液,把其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析出,如在氯化钠和氯化钾混合溶液中析出氯化钾。
5.蒸馏:用于分离相互溶解但沸点不同的液体,如石油分馏,分离酒精和水。
6.盐析:主要用于分离溶于水的有机物,如肥皂的制造。
第3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制取蒸馏水,学会蒸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初步学会Cl-的检验方法。
3.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学会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一、蒸馏1.蒸馏(1)蒸馏实验原理蒸馏是指把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再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
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可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实验仪器装置①指出图中序号所示各仪器的名称②蒸馏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的作用:蒸馏烧瓶:可以用于加热的反应容器,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冷凝管:用于冷凝蒸气使之成为液体;牛角管又叫承接器:将蒸馏出的液体转移至锥形瓶中;锥形瓶:用来接收冷凝出的液体。
(3)实验注意事项①蒸馏装置的连接应按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的顺序。
②气密性检查连接好装置,在冷凝管的出口处接一橡胶管,并将橡胶管插入水中,将烧瓶微热,水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到室温,橡胶管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③用水作冷却介质,将蒸气冷凝为液体。
冷凝水的流向要从低处流向高处,即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④加入碎瓷片(或沸石)是为了防止蒸馏烧瓶内液体暴沸。
蒸馏实验装置的改进当用蒸馏的方法分别获取几种沸点不同的液体时,应该用温度计控制收集沸点不同的馏分,装置改进如下:说明(1)温度计的液泡(水银温度计的液泡又称水银球)不能浸入液体中,应放于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精确地说,温度计的液泡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2)制取蒸馏水时可以不使用温度计,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加热至沸腾即可,可以不通过温度计控制。
2.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流程及Cl-的检验氯离子的检验方法(1)试剂: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2)现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3)化学方程式(以氯化钠为例):NaCl+AgNO3===AgCl↓+NaNO3。
1.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完蒸馏水后,是先撤酒精灯还是先停冷凝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温度计水银球没有放置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冷却水进出口位置反了(2)蒸馏烧瓶冷凝管(3)沸石(或碎瓷片)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4)先撤酒精灯解析对于蒸馏的实验装置,最重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①仪器的连接顺序;②温度计的位置;③冷却水的流向(进出口位置);④防暴沸的措施。
2.工业酒精是含水约4%的液态乙醇,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不溶于乙醇:CaO+H2O===Ca(OH)2。
要在实验室中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酒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可采取的分离操作是______。
(2)在你选择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______________。
(3)在该方法的实验步骤里,紧挨加热之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对此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蒸馏(2)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3)接通冷凝管中的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二、萃取和分液实验室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用到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2)实验操作可分解如下几步①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②把50mL碘水和15mL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③检验分液漏斗活塞上的玻璃塞是否漏液;④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地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⑤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⑦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⑧静置,分层。
正确的操作顺序(用上述序号填写)③→②→④→①→⑧→⑦→⑤→⑥(3)上述步骤⑤的操作中应注意使漏斗颈末端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
(4)步骤⑦的操作目的是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进行⑤操作时,漏斗内的液体能顺利流出。
(5)能选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并且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碘与四氯化碳不反应。
(6)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能不能用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不能(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酒精和水可以互溶,碘溶于酒精中所形成的酒精溶液与水无法分液。
1.萃取和分液(1)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加入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2)分液是把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2.萃取的三个“三”三仪器:①分液漏斗②烧杯③铁架台(带铁圈)三溶剂:常见萃取剂:①汽油②苯③四氯化碳三原则:①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②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3.分液漏斗的使用和检漏方法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
若漏液可在活塞上涂少量凡士林。
检漏方法: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
若不漏水,正立后把瓶塞旋转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4.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1)振荡时,要不时地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造成危险。
(2)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以防液滴飞溅。
(3)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液体时,要注意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出时及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注意不能让上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
3.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是否漏水B.萃取剂要求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注入碘水和萃取剂,倒转分液漏斗反复用力振荡后立即分液D.若用苯作萃取剂,则分层后上层液体呈紫红色 答案 C解析 为防止漏液,使用前要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故A 正确;萃取剂要求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故B 正确;振荡后需静置分层后分液,故C 错误;苯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所以若用苯作萃取剂,则分层后上层液体呈紫红色,故D 正确。
4.实验室用含有Ca 2+、Mg 2+、Cl -、SO 2-4、Br -等离子的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已知:Cl 2+2Br-===Br 2+2Cl -。
原溶液―――――→①通入氯气――→②⎩⎪⎨⎪⎧上层溶液X 下层溶液Y →Br 2(1)操作②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所用主要仪器是________。
(2)若溴(Br 2)是从上层液体获得的,则使用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用酒精。
答案 (1)四氯化碳 萃取、分液 分液漏斗 (2)苯 不能解析 观察流程图可以得知,通入Cl 2的目的是获得Br 2,经操作②后溶液分成两层,可知操作②是萃取、分液,从溶液中提取Br 2是萃取,将两层液体分开是分液,且Br 2在下层,使用的试剂应是密度大于水的试剂,可以用四氯化碳(CCl 4),所用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若Br 2是从上层液体获得的,则萃取剂可能是苯,因酒精与水互溶,所以酒精不能作萃取剂。
1.蒸馏操作可简记为隔网加热冷管倾,上缘下缘两相平。
需加碎瓷防暴沸,热气冷水逆向行。
2.萃取操作可简记为萃取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
充分振荡再静置,下放上倒切分明。
1.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萃取B.过滤C.蒸馏D.蒸发 答案 C解析 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
2.下列关于蒸馏实验中仪器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灯内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蒸馏烧瓶应垫上石棉网加热C.蒸发和蒸馏过程中都需用到玻璃棒D.接收馏分的仪器名称为锥形瓶答案 C解析蒸馏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C错误。
3.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A.分液时,原溶剂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萃取剂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中进行分离C.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振荡后不必拧开活塞把气体放出答案 C4.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A.某溶液中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B.某溶液中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2-4C.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D.某溶液中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CO2-3答案 C解析检验Cl-和SO2-4时应该先加入稀硝酸、稀盐酸、排除干扰离子,再加入AgNO3溶液,BaCl2溶液,故A、B项错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也可能HCO-3,D项错误。
5.在常用方法和混合物之间连线。
答案[基础过关]题组一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选择1.2015年Nobel医学或生理学奖授予中国医学工作者屠呦呦,以表彰她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这种有机物高效治疗疟疾的突出贡献。
该提取方法是()A.萃取B.蒸发C.蒸馏D.过滤答案 A2.已知乙酸乙酯(C4H8O2)是一种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1g·mL-1,沸点约为55℃。
要从水与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中将乙酸乙酯分离出来,下列方法中最简便的是()A.蒸馏B.分液C.过滤D.蒸发答案 B解析乙酸乙酯与水不互溶,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最简便。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酒精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
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过滤、萃取、分液B.萃取、分液、蒸馏C.分液、蒸馏、萃取D.萃取、蒸馏、分液答案 C解析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互不相溶,用分液法分离;②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且互溶,用蒸馏的方法分离;③单质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而有机溶剂不溶于水,用萃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