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492.44 KB
- 文档页数:18
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会导致温室效应B.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C.自来水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说明氯气无毒D.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减少燃煤燃时产生的SO2【知识点】化学与生产、生活O1【答案解析】C 解析:A、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故A 正确;B、血液透析就是将血液通过半透膜,防止血红蛋白流失,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故B 正确;C、氯气有毒,故C错误;D、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原煤脱硫可减少燃煤燃时产生SO2,故D正确。
故答案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比较简单,注意积累即可解答。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B.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C.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D.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知识点】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D1【答案解析】B 解析:A、水玻璃不能燃烧可用作木材防火剂,故A正确;B、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故B错误;根据硅的用途C、D正确。
故答案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记住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下列哪个原因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偏高A.所用NaOH已经潮解B.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C.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知识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A3【答案解析】C 解析:A、所用NaOH已经潮解会导致所取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B、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造成所配溶液浓偏低,故B错误;C、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使溶液体积偏小,造成所配溶液浓偏高,故C正确;D、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若使用了游码会导致所取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造成所配溶液浓偏低,故D错误。
洛阳市2016届高三12月统一考试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pb:207 Cr:52 Cu:640:16 H:1 C: 12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20分》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2.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3.下列过程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是A.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将HCl通入NaAlO2溶液中C.加热溶有SO2的品红溶液D、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按括号内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得到无色、碱性、澄清溶液的是A.Na+、Al3+、Cl-、OH-(5:2:4:4)B.NH4+、Ba2+、OH-、Cl-(1:1:1:2)C.Fe3+、Na+、Cl-、S2-(1:2:3:1)D.K+、H+、I-、NO3-(1:1:1:1)5.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NO2-+6H+═2Mn2++5NO3-+3H2OB.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NH4++HCO3-+2OH-═CO32-+NH3•H2O+H2OC.Fe(NO3)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2D.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Cl-+2H2O═Cl2↑+H2↑+2OH-6.心脏起搏器一般是给心跳缓慢的病人使用。
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0:16 Na:23 C1:35.5 K:39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氯化钠溶液B.金属铜C.熔融硝酸钾D.酒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A错误;B、金属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B错误;C、熔融硝酸钾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C正确;D、酒精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电解质的相关知识。
2.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在其包装上应贴上危险警告标签。
下列物质贴错了标签的是【答案】B考点: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
3.“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属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故选C。
考点:考查了胶体的相关知识。
4.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纤通信使用的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Si,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SiO2B.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致冷剂C.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都能杀菌消毒,消毒原理相同,都利用了强氧化性D.SO2可以用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增白食品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光纤通信使用的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SiO2,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Si,为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故A错误;B、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B正确;C、高锰酸钾和双氧水都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乙醇破坏了蛋白质原有的氢键使蛋白质变性,故C错误;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有毒,所以不能漂白食品,故D错误。
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 (2016高二上·巴彦期中)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B . 常温常压下,16 g CH4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5NAC . 标准状况下,11.2 L CH3OH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2NAD . 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2. (2分) (2015高一上·衡水月考) 现有HCl、H2O、NH3三种物质,它们分别都含有1mol氢原子,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 1:1:1B . 1:2:3C . 3:2:1D . 6:3:23. (2分) (2020高一上·新乡期末) 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 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人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B . 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C . 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D .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混有的CO24. (2分)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ol•L﹣1的碳酸钠溶液,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 . 称取5.1gNa2CO3 ,加入500mL水B . 称取13.7gNa2CO3•10H2O,配成500mL溶液C . 称取5.3Na2CO3 ,加入500mL水D . 称取14.3gNa2CO3•10H2O,配成500mL溶液5. (2分) (2020·榆林模拟) 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正确的是()A . 《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显色反应B . 氢化钙的电子式是:Ca2+[∶H]2–C . 目前,元素周期表已经排满,第七周期最后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118D . 直径为 20nm 的纳米碳酸钙属于胶体6. (2分) (2019高一上·广东月考) 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g 混合后,蒸发掉p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物质的量浓度为c。
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A . 氢气B . 甲烷C . 甲醇D . 汽油2. (2分)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正确的是()A . 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银B . 化合物:BaCl2、HNO3、氨氷C . 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一氧化碳、五氧化二磷D . 电解质:纯碱、冰醋酸、BaSO43. (2分) (2017高一上·仙桃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现象完全一致的是()A . AB . BC . CD . D4. (2分)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 . 甲醛的分子式:HCHOB . 聚氯乙烯的结构式:-H2C-CHCl-C . 34S2-的结构示意图:D . 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6. (2分) (2016高一下·南昌期中)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B .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C . 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碱性氧化物D .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r(W)>r(Z)>r(Y)>r(X)7. (2分) (2018高二上·武清期中) 在下列溶液中,对应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 .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Cl-、SO42-、Fe3+B .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C . pH=12的溶液:K+、Ba2+、Cl-、Br-D . 碳酸氢钠溶液: K+、SO42-、Cl-、H+8. (2分)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常温常压下,1 mol氮气中含有NA个氮分子B . 常温下,18 g D2O所含中子数为10 NAC . 将NO2和N2O4分子共NA个降温至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22.4 LD . 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有19 NA个共价键9. (2分) (2016高二上·日喀则期中) 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COS(g)+H2(g) K=0.1反应前CO的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 . 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 . 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molD . 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10. (2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 Cu 2++2OH-=Cu(OH)2 CuCO3 +2NaOH= Cu(OH)2 +Na2CO3B . CO32-+2H+=CO2 +H2O BaCO3 +2HCl= BaCl2 +CO2 +H2OC . Ca2++CO32- =CaCO3 Ca(NO3)2 +Na2CO3 = CaCO3 +NaNO3D . H++OH-=H2O Ba(OH)2 +H2SO4 = BaSO4 +2H2O11. (2分) (2015·蒙山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pH=5的NH4Cl溶液或醋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均为10﹣9 mol/LB . pH=3的醋酸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C . 在c(H+):c(OH﹣)=1:1012的溶液中,Na+、I﹣、NO 、SO42﹣能大量共存D . 0.1 mol/L Na2CO3溶液和0.1 mol/L 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c(Na+)+c(H+)=c(CO )+c (SO )+c(HCO )+c(OH﹣)12. (2分) (2019高二下·广西期中) 如图是一氧化碳-空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b均为惰性电极。
洛阳市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份,共100分,考试时刻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终止后,将答题卡交回。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N:14 Na:23 Al:27S:32 Cl:35.5 Cu:64一、选择题(此题共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是一些经常使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2.以下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做豆腐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使劲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利用丁达尔效应能够区别溶液与胶体D.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3.目前人类已发觉几万万种物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有利于咱们的学习。
以下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选项是A.S02(酸性氧化物)B.氨水(电解质)C.HN03 (含氧酸)D.氯水(混合物)4.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铜丝能导电,因此铜是电解质B.固体氣化钠不导电,因此氯化钠不是电解质C. S03溶于水能导电,因此S03是电解质化氢水溶液能导电,因此氯化氢是电解质5.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A.氧化物、化合物B.盐、电解质C.溶液、胶体D.分散系、溶液6.以下各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①NaOH②BaS04③Cu④蔗糖⑤C02A.①②B.①②⑤C.③④D.①③⑤实现以下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A.碳B.钠C.硫8.在以下反映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的是A.2Na+2H20=2Na0H+H2↑B. C12+H20=HC1+HC10C.2F2+2H20=4HF+0220通电2H2↑+02↑9.实验室中需要0.2 mol• L-1的CuS04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胆矾晶体(CuS04• 5H20)的质量别离是A. 950 mL 30.4 gB. 950 mL 47.5 gC. 1000 mL 50.0 g g10.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NO3-,那么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Mg2+、 NH4+、Cl-B. Mg2+、Ba2+、Br-C.Na+、C1-、I-D. Al3+、HCO3-、C1-二、选择题(此题共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0分)铁酸钾(K2Fe04)是一种高效绿色水处置剂,其工业制备的反映原理为: 2Fe(0H)3+3KC10+4K0H=2K2Fe04+ 3KC1 + 5H20,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KC1是还原产物C. K2FeO,中铁的化合价为+7D.制备 K2Fe04 时,1 mol Fe(OH)3取得 3mol 电子12. 300 mL A12(S04)3 溶液中,含 Al 3+为 1.62 g ,在该溶液中加入 0.1 mol•L -1Ba(OH)2溶液100 mL ,反映后溶液中SOT 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A. 0.4 mol•L-1mol•L -1 C. 0.2 mol•L -1 D. 0.1 mol•L-113.以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58.5 g 氯化钠固体中含有A N 个氯化钠分子. B. 1 mol Fe 参与反映失去电子数量必然为2A N C. 1 mol A N 被完全氧化生成Na 202,失去2A N 个电子 D.常温下,46 g N02和N 20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A N 14.为实现以下转化,必需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 Mn04-→Mn 2+B. Cl 2→Cl -1C. H 2→H 20D. Zn→Zn 2+15.以下各组离子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映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K +、H +、Fe 2+、Mn04-B. Fe 3+、Ba 2+、SO 42-、NO 3-C. Al 3+、Na +、SO 42-、CO 32-D. Fe 3+、H +、SO 42-、 CLO -16.依照以下反映判定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 2S03+I 2+ H 20 = 2HI + H 2S04 2FeCl 3+ 2HI = 2FeCl 2+ 2HC1 + I 23FeCl 2+ 4HN03= 2FeCl 3+ NO↑ + 2H 20 + Fe(N03)3 A. H 2S03> I -> Fe 2+> NO B. I -> Fe 2+> H 2S03> NO C. Fe 2+> I -> H 2SO 3> NO D. NO >Fe 2+> H 2S03> I-17.以下反映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2Ag+2H +=2Ag++H 2↑ B.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 203+6H +=2Fe 3++3H 20 C.碳酸钙溶于醋酸溶液中:CaC03+2H +=Ca 2++C02↑+H 20 D.澄清石灰水与稀硝酸反映:Ca(0H)2+2H +=Ca 2++2H 2O18.某实验室合成了一种可溶的金属氣化物(RCU ,为了测定该金属氯化物的成份, 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取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 • L -1的金属氯化物(RCLx )溶液20 mL ,使之恰好与20 mL 0.15 mol • L -1的AgN03溶液完全反映。
2015—2016学年上学期尖子生第二次联考高三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选出后,直接填在答卡上。
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填写到答题卡上对应的空白处。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得2分,共40分。
)1.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中国人。
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青蒿素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青蒿素分子式为C 15H 22O 5B .青蒿素有—O —O —键具有较强的氧化性C .青蒿素易溶于水、乙醇、苯D .青蒿素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反应2.太空服以多种金属和胶黏剂做辅料,其中某种金属R 可形成离子R 2+。
已知该离子的原子核内有n 个中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m 。
则w g 该离子共含有的电子为 A .w (m -n )m molB .w (m -n +2)m molC .w (m -n -2)mmolD . m -n -2 wmmol3.在有机反应中会出现CH 3+、CH 3CH 2-等中间体,(CH 3)2CH +在NaCl 与NaBr 的混合溶液中反应不可..得到的有机物是 A .CH 3-CH 2-CH 3 B .(CH 3)2CHClC .(CH 3)2CHOHD .(CH 3)2CHBr4.汽车安全气囊是在发生撞车时、产生二次碰撞前能够自动膨胀保护乘员的装置,碰撞时发生反应:10NaN 3+2KNO 3=K 2O +5Na 2O +16N 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N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NaN 3中N 元素被还原C .每生成16 molN 2转移30 mole -D .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质量之比为1∶155.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A .①③④B .③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6.向含有Fe 2+、I -、Br -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高三化学模拟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2014·福建高考)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B.盐类都可用作调味品C.铝罐可久盛食醋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2.(2013·江苏高考)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
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3.(2011·上海高考)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
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 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4.A.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常温常压下,11.2 L二氧化硫中所含的氧原子数等于N A。
C.标准状况下,80 g SO3中含3N A个氧原子,体积约为22.4 L。
D.足量Zn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产生22.4 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 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分子所占的体积约是22.4 L②0.5 mol H2所占体积为11.2 L③标准状况下,1 mol H2O的体积为22.4 L④标准状况下,28 g CO与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⑤各种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为22.4 L·mol-1⑥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气体的分子数相同A.①③⑤B.④⑥C.③④⑥D.①④⑥6.(2010·全国Ⅱ理综)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 原子数之比为( )A .1∶4B .1∶2C .2∶1D .4∶17.(2014·山东理综)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 A .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 3+、NH +4、Cl -、S 2-B .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 +、ClO -、SO 2-4、I -C .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 +、K +、Cl -、HCO -3 D .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 3+、K +、Cl -、SO 2-48.(2014·广东理综)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Na +、Ca 2+、Cl -、SO 2-4 B .Fe 2+、H +、SO 2-3、ClO -C .K +、Fe 3+、NO -3、SCN -D .Mg 2+、NH +4、Cl -、SO 2-49.(2012·广东理综)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Fe 2+、Al 3+、ClO -、Cl -B .K +、Cu 2+、OH -、NO -3C .NH +4、Na +、Br -、SO 2-4 D .Mg 2+、H +、SiO 2-3、SO 2-410.(2012·广东理综)下列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Na 2O 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B .工业上电解熔融状态的Al 2O 3制备Al C .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 D .实验室用NH 4Cl 和Ca(OH)2制备NH 311.(2013·重庆理综)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Na +、Ba 2+、Cl -、NO -3 B .Pb 2+、Hg 2+、S 2-、SO 2-4C .NH +4、H +、S 2O 2-3、PO 3-4 D .Ca 2+、Al 3+、Br -、CO 2-312.(2013·广东理综)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Na +、Al 3+、Cl -、CO 2-3 B .H +、Na +、Fe 2+、MnO -4C .K +、Ca 2+、Cl -、NO -3 D .K +、NH +4、OH -、SO 2-413.(2013·课标Ⅱ)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 +6H +===2Fe 3++3H 2↑B.钠与CuSO 4溶液反应:2Na +Cu 2+===Cu ↓+2Na +C.NaHCO 3溶液与稀H 2SO 4反应:CO 2-3+2H +===H 2O +CO 2↑D.向FeCl 3溶液中加入Mg (OH )2:3Mg (OH )2+2Fe 3+===2Fe (OH )3+3Mg 2+14. (2012·江苏单科)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Cl 2:MnO 2+4HCl=====△Mn 2++2Cl -+Cl 2↑+2H 2OB .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 3++3H 2O===Al(OH)3↓+3H +C .Na 2O 2 溶于水产生O 2:Na 2O 2+H 2O===2Na ++2OH -+O 2↑D .Ca(HCO 3)2溶液与少量NaOH 溶液反应:HCO -3+Ca 2++OH -===CaCO 3↓+H 2O15.(2013·全国)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3OH -===Al(OH)3↓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CO 2-3===CaCO 3↓+2OH -C .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 2+2OH -===ClO -+Cl -+H 2O D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 +6H +===2Fe 3++3H 2↑16.(2012·四川理综)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Na +2H 2O===Na ++2OH -+H 2↑ B .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SiO 2-3+2H +===H 2SiO 3↓C .0.01 mol/L NH 4Al(SO 4)2溶液与0.02 mol/L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H +4+Al 3++2SO 2-4+2Ba 2++4OH -===2BaSO 4↓+Al(OH)3↓+NH 3·H 2O D .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Fe +3NO -3+6H +=====△Fe 3++3NO 2↑+3H 2O17.(2013·江苏单科)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 2+、K +、SO 2-4 、NO -3B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 +、Cu 2+、HCO -3 、NO -3C .0. 1 mol·L -1AgNO 3 溶液:H +、K +、SO 2-4 、I -D .0. 1 mol·L -1NaAlO 2 溶液: H +、Na +、Cl -、SO 2-418.(2014·全国卷Ⅱ)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 A .氢气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 B .二氧化碳通过Na 2O 2粉末 C .铝与Fe 2O 3发生铝热反应 D .将锌粒投入Cu(NO 3)2溶液 19.下列描述的正确的是( )A (2014·山东高考)Na 2O 2与水反应是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河南洛阳市2013——2014学年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B)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答寨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Al:27 S:32 Cl:35.5.Ca.40 Mn:55 Fe:56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C.Cl2和S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SO2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溴水褪色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B.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C.液态氯化氢、熔融氧化铝、固体硫酸钡都是电解质D.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有些金属氧化物也能与强碱反应3.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NO2通入FeSO4溶液中B.CO2通入CaCl2溶液中C.NH3通入AgNO3溶液中D.SO2通入Ba(NO3)2溶液中4.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①澄清石灰水②KMnO4酸性溶液③氯水④品红溶液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全部5.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3OH -=Al (OH )3↓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 (OH )2+3CO 2-=CaCO 3↓+2OH C .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 2+2OH =ClO -+Cl -+H 2O D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 Fe +6H +=2Fe 3++3H 2↑6.下列有关双氧水说法错误的是A .H 2O 2、Na 2O 2都属于过氧化物,都存在共价键B .双氧水是绿色氧化剂,可作医疗消毒剂C .H 2O 2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温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D .H 2O 2做漂白剂是利用其氧化性,漂白原理与HClO 类似、与SO 2不同7.用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0:16 Na:23 C1:35.5 K:39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氯化钠溶液B.金属铜C.熔融硝酸钾D.酒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A错误;B、金属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B错误;C、熔融硝酸钾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C正确;D、酒精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电解质的相关知识。
2.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在其包装上应贴上危险警告标签。
下列物质贴错了标签的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属于腐蚀品,A不符题意;B、四氯化碳不能燃烧,B符合题意;C、白磷有毒,属于剧毒品,C不符题意;D、硝酸铵受到撞击或受热会发生爆炸,属于爆炸品,D不符题意。
考点: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
3.“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A.①④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属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故选C。
考点:考查了胶体的相关知识。
4.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纤通信使用的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Si,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SiO2B.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致冷剂C.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都能杀菌消毒,消毒原理相同,都利用了强氧化性D.SO2可以用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增白食品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光纤通信使用的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SiO2,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Si,为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故A错误;B、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B正确;C、高锰酸钾和双氧水都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乙醇破坏了蛋白质原有的氢键使蛋白质变性,故C错误;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有毒,所以不能漂白食品,故D错误。
考点: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相关知识。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NaH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能导电说明NaH是离子化合物B.Fe(OH)3胶体和Fe(OH)3沉淀的化学性质不相同C.乙醇分子中含羟基,可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D.MnO2具有较强氧化性,可作为H2 O2分解反应的氧化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不是NaH本身发生电离,故A错误;B、Fe(OH)3胶体和Fe(OH)3沉淀的成分都是氢氧化铁,化学性质相同,故B错误;C、乙醇分子中的羟基能与Na反应生成氢气,故C正确;D、二氧化锰作为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故D错误。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相关知识。
6.过氧化钾与水的反应类似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K2O2十2H2O=4KOH十O2↑当0.5 mol K18O2与足量H2O完全反应后,下表对生成物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答案】C【解析】考点:考查了碱金属元素和化学计算的相关知识。
7.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还原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首先是化合物,二者为并列关系,A错误;B、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B正确;C、从物质分类的知识可知物质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二者属于并列关系,C错误;D、物质和氧之间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原子失电子的反应),但是分解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不一定伴随化合价变化,属于交叉关系,故D错误。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的相关知识。
8.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无论反应物的量多少,都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Ba(OH)2与H2SO4B.FeBr2与Cl2C.HCl与Na2CO3D.NaHCO3与Ca(OH)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无论量的多少都只发生Ba(OH)2+H2SO4═BaSO4↓+H2O,则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A正确;B、Cl2少量时,只有亚铁离子被氧化,Cl2过量时,亚铁离子与溴离子均被氧化,则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B错误;C、HCl少量时,发生HCl+Na2CO3═NaHCO3+NaCl,HCl过量时发生2HCl+Na2CO3═2NaCl+CO2↑+H2O,则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C错误;D、NaHCO3少量时,发生NaHCO3+Ca(OH)2═CaCO3↓+H2O+NaOH,NaHCO3过量时发生2NaHCO3+Ca(OH)═CaCO3↓+2H2O+Na2CO3,则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D错误。
2考点:考查了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
9.下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氯化钠电离生成钠离子、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一水合氨电离生成氨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H3•H2O⇌NH4++OH-,故A正确;B、Ba2++SO42-=BaSO4↓可以表示可溶性钡盐与可溶性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反应;HCO3-+OH-=CO32-+H2O表示可溶性碳酸氢盐与可溶性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碳酸盐和水,故B正确;C、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其还原性;SO2使碱性酚酞溶液褪色体现其漂白性,故C错误;D、Cl2+2NaOH=NaClO+ NaCl+H2O,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氯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3S+6NaOH=2Na2S+Na2SO3+3H2O,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硫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D正确。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方程式的比较等相关知识。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和CO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B.Na2O和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完全相同C.Al2O3和Na2O按物质的量比1:1投入水中可得到澄清溶液D.金属铝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元素的前面,铝与强酸反应一定放出氢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SO2可与水反应生成酸,CO不能和水反应,故A错误;B、Na2O和Na2O2组成元素相同,氧化钠与CO2反应产物是碳酸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碳酸钠和氧气,产物不相同,故B 错误;C、1mol氧化钠和水反应得到2mol氢氧化钠,1mol氧化铝和2mol氢氧化钠能反应得到偏铝酸钠溶液,是澄清溶液,故C正确;D、金属铝和氧化性的酸|硝酸、浓硫酸等反应得到的不是氢气,是氮的氧化物或是二氧化硫等,故D错误。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相关知识。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石灰石溶于醋酸:CaCO3+2CH3COOH=2CH3COO-+Ca2++CO2↑+H2OB.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u2++2Na=2Na++CuC.铁屑溶于过量稀硝酸:3Fe+8H++2NO3-=3Fe2++2NO↑+4H2OD.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2Fe3++2Cl-【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石灰石溶于醋酸的离子反应为CaCO3+2CH3COOH=2CH3COO-+Ca2++CO2↑+H2O,故A正确;B、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B错误;C、铁屑溶于过量稀硝酸的离子反应为Fe+4H++NO3-=Fe3++NO↑+2H2O,故C错误;D、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的离子反应为2I-+Cl2=I2+2Cl-,故D错误;考点: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相关知识。
12.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Cl-、Na+、MnO4-、SO42-B.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Na+、NH4+、K+、CO32-C.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可得到澄清的溶液:K+、Ba2+、HCO3-、Cl-D.常温下pH=12的溶液:K+、Ba2+、Cl-、NO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MnO4-为有色离子,不满足溶液无色溶液要求,故A错误;B、该溶液中存在电离的OH-,NH4+能够与OH-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够大量共存,故B错误;C、Ba2+、HCO3-与OH-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不满足得到澄清溶液的条件,故C错误;D、该溶液为碱性溶液,K+、Ba2+、Cl-、NO3-离子之间不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考点:考查了离子共存的相关知识。
13.在实验室中,用右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略去)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液体逐滴滴入到②中。
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一致的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氨气与氯化铝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氢氧化铝沉淀不溶于氨水,故A正确;B、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故B错误;C、浓硝酸与铝在常温下发生“钝化”,不会产生气体,故C错误;D、稀盐酸首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此过程无气体生成,故D错误。
考点: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及其现象的相关知识。
14.如图是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A.a为镁条B.b为氧化铁与铝粉的混合物C.2 mol氧化剂参与反应则电子转移6 N A个D.还原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铝与氧化铁的铝热反应为2Al+Fe2O3Al2O3+2Fe。
A、a为镁条,起引燃作用,故A正确;B、混合物中的镁条燃烧时,氯酸钾是氧化剂,以保证镁条的继续燃烧,同时放出足够的热量引发氧化铁和铝粉的反应,由于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只要反应已经引发,就可剧烈进行,放出的热使生成的铁熔化为液态,故B错误;C、2Al+Fe2O3Al2O3+2Fe,该反应中氧化剂是氧化铁,2mol氧化剂参与反应则电子转移12N A个电子,故C错误;D、该反应中还原剂是铝,氧化产物是氧化铝,还原剂和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