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现代物流学》说课
- 格式:pptx
- 大小:4.53 MB
- 文档页数:21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行业的发展对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培养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我们开设了这门《现代物流学》课程。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物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物流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物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物流概述、物流系统、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物流配送与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服务质量管理、物流现代化与创新。
二、教学方法2.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物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物流案例,使学生了解物流实际操作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物流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4 考察调研法组织学生参观物流企业,了解物流企业的运营模式,加深学生对物流实际操作的理解。
三、教学安排3.1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学时,每学时45分钟。
3.2 教学进度第一周:物流概述第二周:物流系统第三周:物流运输管理第四周:仓储与库存管理第五周:物流配送与配送中心四、考核方式4.1 期末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物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4.2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考核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现代物流学》,作者:X5.2 辅助资料包括物流行业报告、物流企业案例、物流相关法规政策等。
5.3 教学软件物流模拟软件,用于学生模拟物流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评价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等方面的满意度。
《现代物流基础》说课讲稿一、课程的定位与目标(一)课程的定位通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养成三方面的学习,了解物流行业、企业与物流活动,培养学习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同时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专业认知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入门能力。
同时也是专业改革引领性课程,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专业方向,做出职业生涯设计。
具体包括:保证学生掌握助理物流师考试准备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对快递、国际、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仓储、配送运作过程、岗位设置有一个基本体验;学会物流管理专业企业调研、撰写专业调研报告,具备专业学习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职业专业素质的习惯养成。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学生入学后第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引领性课程——引导学生选择专业定位、培养学习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同时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专业认知基础。
(二)课程的目标1、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调研各类物流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物流几大功能;分析企业(地域)特征、物流水平、发展前景;撰写调研报告的能力(2)方法能力: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3)社会能力:即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人际交流:交流方式、利益冲突处理;公共关系处理:与同龄人相处、在小组工作中合作、交流与协商、批评与自我批评;劳动组织能力: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2、知识目标:助理物流师考试大纲3、素质目标遵守职业道德、行业法律、法规——树立风险意识安全工作意识、诚实守信——做事让别人放心良好的团队合作——在团队内不让人操心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创新性地工作、自主学习精神——团队中的优秀者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知识因素的设计:以助理物流师考试所必备的知识点为基本框架,按照ABC 原则将知识点分为重点掌握、掌握、理解与了解三个层次。
知识点涵盖:物流基础知识、物流系统知识(几大功能模块)、物流技术及其装备、第三方物流、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念等。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现代物流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物流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掌握现代物流学的目标、功能和重要性。
理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物流与物流学的概念物流学的发展历程现代物流学的基本原理物流的功能和目标物流的重要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流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物流案例,理解物流学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物流学的理解。
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物流案例分析报告。
第二章:物流系统与物流网络2.1 教学目标了解物流系统的组成和物流网络的结构。
掌握物流节点和物流线路的设计。
理解物流系统优化和物流网络的构建。
2.2 教学内容物流系统的组成物流网络的结构物流节点的设计物流线路的优化物流网络的构建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流系统的组成和物流网络的结构。
案例分析法:分析物流案例,理解物流网络的设计和优化。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物流系统和物流网络的理解。
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物流网络设计报告。
第三章:物流运输管理3.1 教学目标了解物流运输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物流运输的方式和选择。
理解物流运输计划和调度。
3.2 教学内容物流运输的定义和作用物流运输的方式(陆运、海运、空运、多式联运)物流运输的选择物流运输计划和调度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流运输的定义、作用和方式。
案例分析法:分析物流运输案例,理解物流运输计划和调度。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物流运输管理的理解。
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物流运输计划和调度报告。
第四章:库存管理与仓储物流4.1 教学目标了解库存管理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理解仓储物流的流程和管理。
4.2 教学内容库存管理的定义和作用库存控制的方法(定量库存管理、定期库存管理、ABC分析法)仓储物流的流程仓储物流的管理(仓库布局、库存盘点、仓库安全管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库存管理的定义、作用和方法。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现代物流学概述1.1 物流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现代物流的特点与功能1.3 物流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4 物流行业现状与趋势第二章:物流系统与物流战略2.1 物流系统的组成与运作2.2 物流系统的优化与改进2.3 物流战略的制定与实施2.4 物流战略案例分析第三章:供应链管理3.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3.2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方法3.3 供应链协同与合作伙伴关系3.4 供应链风险管理与战略应对第四章:物流运输管理4.1 运输方式与选择4.2 运输规划与优化4.3 运输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估4.4 运输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第五章: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5.1 仓储管理的基本任务与方法5.2 库存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5.3 库存管理策略与技巧5.4 仓库作业效率提升与安全管理第六章:物流信息化与智能物流6.1 物流信息化的概念与发展6.2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与选择6.3 智能物流系统的构建与实施6.4 物流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第七章:物流设施与设备7.1 物流设施的分类与功能7.2 物流设备的选择与维护7.3 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应用7.4 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创新与发展第八章:第三方物流与物流联盟8.1 第三方物流的定义与运作模式8.2 物流联盟的构建与运作机制8.3 第三方物流与物流联盟的优势与风险8.4 第三方物流与物流联盟案例分析第九章:国际物流与海关事务9.1 国际物流的基本流程与模式9.2 国际货物运输与清关9.3 国际物流合作与协调9.4 海关事务管理与合规操作第十章:现代物流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10.1 物流企业案例分析10.2 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10.3 物流项目策划与实施10.4 实战演练:物流操作流程与模拟实训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现代物流学概述难点解析:对物流概念的理解,以及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2. 第二章:物流系统与物流战略难点解析:物流系统的优化与改进方法,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物流战略。
现代物流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现代物流学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3. 学时:64学时4. 学分:4学分5. 适用对象: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6.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现代物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运作模式和最新发展,掌握物流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现代物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流学基本概念2. 物流系统及其运作3. 物流目标与战略4. 物流组织与管理5. 物流设施与设备6. 物流运输管理7. 物流仓储管理8. 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9. 物流信息技术10.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与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运作模式,分析案例,分享实践经验。
2. 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
3. 实践:组织实地考察、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身参与物流运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物流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现代物流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2. 课件: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课件,辅助教学。
3.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物流企业的运作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物流实际运作。
4. 在线资源:推荐学生访问权威物流学网站、论坛,了解行业动态。
五、课程考核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作业、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物流学基本概念、理论和运作模式的掌握,占总成绩的30%。
4. 期末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占总成绩的2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物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运作模式,具备物流系统设计和管理的能力,为将来的物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物流学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8学时物流系统及其运作:12学时物流目标与战略:8学时物流组织与管理:12学时物流设施与设备:8学时物流运输管理:12学时物流仓储管理:8学时物流配送与供应链管理:12学时物流信息技术:8学时现代物流发展趋势与案例分析:8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学时进行讲授和实践。
《现代物流学讲稿》第一章现代物流概论本章主要介绍物流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国内外物流科学发展史、现代物流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便学生对现代物流学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同时通过对物流重点性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第一节物流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一、传统物流1、“物”与“流”的概念。
物流是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这两个基本要素以其独立形态存在时,有其一般性的解释,两者结合在一起之后,其解释便有了限定的含义,不再完全遵循原来的解释。
●物质、物资、生产资料、物料、货物、商品、物品物流中“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
物流中所指“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
所谓物理性位移,包括时间上的位移和空间上的位移两方面的概念。
有许多对“物”的狭义理解,或者仅是上述“物”之中的一部分,或者与上述“物”互相包含,都不能对物流中“物”做出正确的全面的概括,此处需予以明确。
物资。
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
其与物流中“物”区别在于,“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建筑设施、土地等。
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料,又不能包含在作为生产资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
物料。
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
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物料也具有可运动之性质,是物流学中“物”的一部分。
所以说,在生产领域中物流学的“物”主要指的就是物料。
货物。
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
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除人之外,“物”的这一类统称为货物。
很明显,既然是交通运输的经营对象,“货物”必须具有可运动之性质,是物流学中“物”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