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肾病检查中尿液电导率与渗透压的相关关系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3.21 KB
- 文档页数:2
尿常规电导率分级尿常规电导率分级是指根据尿液中的电导率数值来评估尿液的浓度和稀释程度的一种方法。
尿液的电导率是指尿液中所含溶质的浓度和离子的种类和数量,是反映尿液中溶质浓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尿液的电导率可以通过电导率仪或电导率计来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将电极放入尿液中,通过测量电极之间的电导率来计算尿液的电导率数值。
一般来说,尿液的电导率数值越高,说明尿液中溶质浓度越高,尿液越浓。
相反,尿液的电导率数值越低,说明尿液中溶质浓度越低,尿液越稀。
根据尿液的电导率数值,可以将尿液分为不同的等级。
一般来说,常见的尿液电导率分级有以下几种:1. 低电导率(<50μS/cm):这种尿液的电导率非常低,说明尿液中溶质浓度非常低,尿液非常稀。
这可能是由于大量饮水、排尿频繁、肾功能异常等原因导致的。
一般来说,低电导率的尿液不会引起太多注意。
2. 中等电导率(50-500μS/cm):这种尿液的电导率介于低电导率和高电导率之间,说明尿液中溶质浓度适中,尿液也适中稀释。
这是正常情况下最常见的尿液电导率范围。
3. 高电导率(>500μS/cm):这种尿液的电导率非常高,说明尿液中溶质浓度非常高,尿液非常浓。
这可能是由于脱水、尿道感染、肾功能异常等原因导致的。
高电导率的尿液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尿液的电导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差异、饮食习惯、体液平衡等。
因此,在评估尿液电导率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临床指标和病史信息。
此外,尿常规电导率分级只是评估尿液稀释程度和浓度的一种方法,并不能直接反映具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出现异常的尿液电导率数值,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检查。
总之,尿常规电导率分级是一种评估尿液稀释程度和浓度的方法,根据尿液中溶质浓度的不同将尿液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通过对尿液电导率数值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肾功能和水平衡情况,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尿液的电导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临床指标和病史信息。
尿电导率在常见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张丽君;林宝顺;王德春;林春丽
【期刊名称】《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29)3
【摘要】尿液分析是各种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其结果是不同肾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目前我院联合干化学分析和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100)用于住院患者尿液常规检查,但在应用中,尿电导率应用较少,易被忽略。
通过测定不同肾病患者的尿电导率,并与健康成人对比,探讨尿电导率在常见肾病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226-227)
【作者】张丽君;林宝顺;王德春;林春丽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6医院检验科,新疆,阿勒泰,836500;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检验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检验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2
【相关文献】
1.尿电导率与尿渗透压的相关性及在肾病中的临床应用 [J], 杨静梅;钱无瑕;黄强
2.狼疮性肾病24h尿蛋白、尿电导率及血清肌酐检测的临床意义 [J], 盛礼建;黄芬;王茂峰;万汝根
3.尿电导率在肾脏疾病中的变化及与胱抑素 C 的相关性研究 [J], 曹盛吉;姜凤全;
万丽平;李冰
4.尿NAG测定在儿童常见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J], 张秋枫;刘玉枝
5.尿电导率变化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进展的临床意义 [J], 林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7-08-29T15:20:16.2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作者:李昂[导读] 尿液电导率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的指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 100191)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清蛋白定量(24h-UAE)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定各组尿液电导率、尿比重。
结果尿液电导率以正常蛋白尿组最高,大量蛋白尿组最低(P<0.05)。
大量蛋白尿组尿比重低于正常组、微量蛋白尿组(P<0.05)。
尿液电导率与24h-UAE呈负相关(r=-0.178,P<0.05),与尿比重呈正相关((r=0.976,P<0.05)。
观察组尿液电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微量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尿液电导率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的指标。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尿液电导率2型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导致的微血管病变,持续发展可导致终末期肾病,因此评估糖尿病肾病病程从而采取积极处理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尿液电导率与尿液渗透压有密切相关性,而后者是反应肾脏浓缩稀释功能的重要指标[1],且尿液电导率能够反映尿液中粒子的电荷,因此测定尿液电导率对了解肾脏的功能状态、评估糖尿病肾病病程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电导率水平变化对评估糖尿病肾病病程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我院从2015年3月~2016年11月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清蛋白定量(24h-UAE)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59例,24h-UAE<30mg)、微量蛋白尿组(49例,30mg<24h-UAE<30mg)、大量蛋白尿组(20例,24h-UAE>300mg)。
尿电导率在尿液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应用目的评价尿电导率在尿液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4年1—12月筛选该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00例,同期体检健康成人400例,2015年1—8月,建立质控标准,筛查1852例尿液检验患者是否有瞒报饮水行为。
结果51~60岁、>60岁年龄段,女性电导率水平高于男性,男性平均电导率低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格质控下与大量饮水后健康人、肾脏病患者尿电导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52例患者,检出瞒报61例、漏报11例。
结论尿电导率可用于筛查尿液检验前大量饮水行为。
标签:尿电导率;尿液检验;检验前;质量控制尿液检验是临床检验开展例数最多的检验项目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筛查、诊断、疗效评估,还常用于药品不良反应评估[1]。
但需注意的是,因其受测试患者来源广、开展例数多,质控难度较大。
检验前是检验差错发生的主要时间段,约占所有检测差错的80%~90%[2]。
对于尿液检验而言,患者术前饮水、输液等活动都可能影响尿液检验结果。
检验差错危害较大,可能导致误漏诊、延误疾病治疗,造成严重不良后果[3]。
电导率是反映溶液质点电荷的指标,与质点种类、大小无关,尿液中包含丰富的钠、氯、钾等离子,尿电导率大小可反映尿渗量,进而反映肾小管浓缩功能,但需注意的是尿电导率易受尿液金属离子比重影响,当患者大量饮水后,尿液中的电离子被稀释,可导致尿电导率值显著变化,这种变化较泌尿系统病变所致变化更甚,故可将尿电导率检测应用于尿液检验前质量控制之中。
该院试建立尿电导率估测值参考标准,以筛查尿液检验前大量饮水,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1—12月筛选该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20~67岁、平均(44.2±10.1)岁。
纳入标准:①均知情同意;②临床确诊,无误漏诊。
肾功能检查中如何评估肾小管功能肾小管是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调节尿液生成和排泄的关键作用。
肾小管功能评估对于判断肾脏疾病的类型和程度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来评估肾小管功能。
一、尿量和尿比重尿量和尿比重是最基本的肾小管功能评估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尿量应该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尿比重则反映尿液的浓稠程度。
肾小管功能受到损害时,尿量可能减少且尿比重升高。
二、尿pH值尿液的pH值可以反映肾小管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功能。
正常情况下,尿液的pH值应该在5.0-7.0的范围内。
酸中毒时,肾小管可通过排酸处理来调节尿液的pH值。
三、尿渗透压尿液的渗透压反映了肾小管对尿液浓度的调节能力。
通常情况下,肾小管对尿液进行重吸收,使其浓度增加。
通过测量尿液的渗透压可以间接反映肾小管的功能状态。
四、尿电解质浓度肾小管功能评估中,尿液中电解质的浓度也是重要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对电解质进行重吸收和排泄,从而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通过测量尿液中钠、钾、氯等离子的浓度可以判断肾小管的功能状态。
五、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正常肾小管功能的重要表现之一。
正常情况下,肾小管会将尿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到血液中,使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保持低水平。
通过测量尿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可以评估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处理能力。
六、尿比重和血浆渗透压的关系尿比重是肾小管对尿液浓稠程度的调节结果,而血浆渗透压则是体内液体浓度的一个指标。
通过比较尿比重和血浆渗透压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评估肾小管对尿液浓稠度的调节能力。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方法来评估肾小管功能的指标。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结合多个指标来全面评估肾小管功能,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肾脏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阻断试验和药物试验等特殊检查方法在必要时也可以用于进一步评估肾小管功能。
电导率渗透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导率和渗透压是物质在溶液中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在生物医学领域和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电导率和渗透压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其应用领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加深入了解这两个参数的意义和功能。
电导率(conductivity)是指物质在电场中导电的能力,通常用电导率值来表示。
电导率是描述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传导能力的重要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通过的电荷的数量来表示。
对于电解质溶液来说,离子的浓度越高,溶液的电导率也就越高。
电导率的测量可以通过导电仪进行,其原理是利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中传导电流。
电导率的值可以表征物质的纯度、浓度以及杂质的程度,因此在水质监测、化学分析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是指在半透膜或细胞膜两侧存在浓度不同的溶液时,由于溶质的不均匀分布而导致的压强差异。
渗透压是细胞内外液体间维持平衡的关键参数,它影响着生物体内外水分的转移和细胞的正常功能。
通常用帕斯卡(Pa)来表示渗透压的大小。
测量渗透压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渗透压计法、结晶点法和流体比重法等。
通过测量渗透压的数值,我们可以了解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分布情况,从而推断出细胞内外溶质的平衡状态和细胞的生理活动。
电导率和渗透压都是描述溶液中物质传导和平衡状态的重要参数,它们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
在环境监测中,我们可以通过电导率值来评估水质的优劣,判断水体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在化学实验中,电导率可以用来确定物质的浓度和纯度,帮助科研人员进行实验设计和质量控制。
而在生物学研究中,渗透压的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内溶质的平衡状态,从而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免疫反应等生理过程。
第二篇示例:电导率和渗透压是两个在生物学和化学领域中经常出现的概念。
它们分别代表了溶液中电导电流的能力和溶液中溶质造成的压力效应。
电导率渗透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导率和渗透压是物理化学领域中常见的两个概念,它们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电导率是指单位长度内电流通过导体的能力,通常以电导率公式来表示,单位为西门子/米(S/m),而渗透压则是指在半透膜中溶液渗透的压力差,单位为帕斯卡(Pa)。
本文将分别介绍电导率和渗透压的定义、原理、测量方法、应用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我们来讨论电导率。
电导率是描述导体对电流的传导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σ表示,其定义为单位截面积内通过的电流与单位长度之比。
电导率的大小与导体的电阻率(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内导体的电阻值)有关,两者之间有如下关系:电导率= 1/电阻率。
电导率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其电流传导能力越强。
测量电导率可以通过电导率仪来实现,电导率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液体或溶液中电导率的仪器。
测量原理是利用电导率仪中的电极浸入待测液体中,施加电压,然后测量电导率,从而间接反映待测液体中的电导率值。
电导率仪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除了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外,电导率还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生物细胞的研究中,电导率可以反映细胞内部的离子浓度和通透性,从而了解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功能。
在医学诊断中,可以利用电导率测量方法来检测人体组织的电导率,用于早期癌症诊断、皮肤病诊断等。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渗透压。
渗透压是指在半透膜中由于浓度梯度产生的压力差,可以用来描述溶液在半透膜上的流动传递过程。
根据渗透压的大小,可以判断溶液是否会向外渗透或向内渗透,这对于细胞的渗透调节和细胞内外部环境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渗透压通常使用渗透压计,渗透压计是一种以渗透压测量原理为基础的仪器。
其测量原理是将待测溶液与标准溶液分别放入两个半透膜袋中,通过比较两个半透膜袋中压力的差异来间接测量溶液的渗透压值。
渗透压计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药物研究等领域。
渗透压在生物领域中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例如在细胞的渗透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
尿液电导率在慢性肾衰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刘佳;郑佳瑞;王春慧【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液电导率及血清肌酐的变化以探讨尿液电导率对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UF-1000i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140例肾衰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电导率检测,并用ADVIA 24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血清肌酐值;各组间尿液电导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采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分析肾功能衰竭患者尿液电导率(Cond)与血清肌酐(Scr)的显著相关性.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肌酐与同期尿电导率呈负相关(r=-0.427);CKD2期(13.138±4.2335)mS/cm与健康对照组(19.700±3.5473)mS/c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KD2期与CKD3期(10.880±2.4410)mS/cm相比较电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KD3期与CKD4期(8.660±2.3187)mS/c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KD4期与CKD5期(7.763±2.3939)mS/cm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尿液电导率较健康人群显著降低,且与肾衰的严重程度相关,但由于影响因素诸多,仅可以作为判断肾损害程度的辅助指标.【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年(卷),期】2017(030)025【总页数】3页(P174-176)【关键词】慢性肾衰;尿电导率;血清肌酐【作者】刘佳;郑佳瑞;王春慧【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检验科,宁夏灵武 751401;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检验科,宁夏灵武 751401;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安医院检验科,宁夏灵武7514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5传导率(Conductivity,Cond)在含离子的液体中,表示在有电位差情况下,传送电荷的能力。
尿电导率与尿渗透压的相关性及在肾病中的临床应用
杨静梅;钱无瑕;黄强
【期刊名称】《医疗装备》
【年(卷),期】2014(027)002
【摘要】目的:探讨尿电导率与尿冰点渗透压的相关性及尿电导率在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FM-8P全自动冰点渗透压计分别测定120例健康对照组和120例肾病组的尿电导率及渗透压,比较各组电导率与渗透压的相关性.结果:健康组尿电导率与渗透压的相关性分析R2=0.9044,回归方程为y=31.268x +200.14;肾病组尿电导率与渗透压的相关性分析R2=0.5239,回归方程为y=28.038x+ 240.85.结论:尿电导率与尿渗透压有很好的相关性,尿电导率能更好地体现肾病患者的肾脏浓缩功能.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杨静梅;钱无瑕;黄强
【作者单位】解放军303医院检验科,广西南宁530021;解放军303医院检验科,广西南宁530021;解放军303医院检验科,广西南宁5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4.1
【相关文献】
1.尿电导率在肾脏疾病中的变化及与胱抑素 C 的相关性研究 [J], 曹盛吉;姜凤全;万丽平;李冰
2.尿成份对电导率和渗透压的影响 [J], 屠涌涛;李娜;葛小萍
3.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电导率同尿渗透压参数相关性分析 [J], 吴鹏;翁艾罕
4.高血压肾病患者尿电导率与渗透压的相关性分析 [J], 吴鹏;陈进;刘征兰
5.2型糖尿病患者尿电导率、尿比重、尿糖及血糖相关性探讨 [J], 童海明;葛国兴;钟亚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