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笨拙生活 新态度,真精神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2
2020高考语文作文示例·全国卷三全国卷三(2020高考·全国卷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做自己的镜子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种反省审视自我的品质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备素质,成功者之所以有所成就,就在于他们敢于做自己的镜子,能够自我审视,合理自己的定位;能够自我反思,弥补自己的不足;能够自我突破,超越自己的局限。
这是他们的成功秘籍,也是我们的学习良方。
做自己的镜子,学会自我审视。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只有他自己最清楚;适合走什么样的道路,也只有他自己最明白,一个人首先要学会自我审视,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诗仙李白,兼有儒家思想,又融道家风骨,所以当他求仕不得之时,那种飘逸豪放性格便呼之欲出,做出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雄豪之句。
诗圣杜甫则不同,他思想中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又经安史动乱,于是他将诗作定位在那忧国忧民的格调之上,如那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广为传颂。
他们之所以有此不同风格,便在于给自己作出了适合自己的合理定位,也因此而成就了他们在唐诗创作上巅峰。
鲁迅堪称为中国民族文化的脊梁,在特殊年代,他自我审视,为自己合理定位,弃医从文,关注国人精神,以期拯救愚昧的灵魂,这种审视定位,使他以文学为武器,以文章为匕首,直刺黑暗而给人振聋发聩之感。
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正是自我审视、合理定位的结果。
【篇一】高考优秀作文范文佛系青年的处事原则曰:随便,都可以,没关系。
这看似消极怠工的宣言实际并非全然不正确,反而正是现代快速浓缩出的真理。
简单概括,即“世态炎凉,心境清凉。
”纵现实中风霜刀剑严相逼,我心自岿然不动。
当然,佛系精神也并非现代人的专利,我们都知道,苏轼便是位佛系诗人。
乌台诗案让他远痛天涯,让他羁旅漂泊,像一株孤草。
可是孤草有孤草的自尊,苏轼那一颗旺盛的心敢于向命运说不。
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尽了他的豁达与大度。
这是一句特殊的“没关系”正是这一句“没关系”,让我们知道,命运让苏轼投降,苏轼却比命运更坚强!苏轼的没关系,是乐观与豁达。
而后几百年,金兵的铁骑把宋朝的江山踏成了一地鸡毛。
南宋朝廷躲在金兵的阴影下,活得胆战心惊,但是,横空出世了一位真正的斗士,一位精神的将军!他便是辛弃疾,那个时代最嘹亮的音符。
主站的他饱受非议,无处容身。
暗箭难防,同僚的冷嘲热讽似乎想把他的信念击垮。
可辛弃疾说了:“没关系!”他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他深知,永不言败是他一身的追求,时人的嘲讽排挤无关紧要都没关系!辛弃疾的没关系,是顽强与坚忍。
后世的我们感念苏辛,称他们为豪放派大宗,实际上是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所浸润。
他们心灵中所存在的“没关系”这啊、三个字延续至今,永远激励着我们敢于追寻独守本心。
可是,令人忧虑的是,在波涛滚滚的现代世界中,在这个孕育了佛系精神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不愿甚至不敢说声没关系。
现代的所谓“假冒者情结”便体现了这一点。
拥有“假冒者情结”的人,总会担忧自己的成就是假的,担忧别人的评价与眼光,惶惶不可终日。
这便是缺失佛系精神的恶果。
当一个人学会用佛系态度对待一切事物,便不会再介意别人欣赏亦或轻蔑,自己身处地狱还是天堂。
当然,这种佛系精神强调的“没关系”,不是让你没了原则底线,没了自己的独特棱角。
相反地,这没关系没的是人言可畏。
没的是胆怯彷徨。
只有这样的没关系,才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
2020全国一卷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精选5篇2020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高考作文怎么写就成为很多人议论的话题,而你知道今年高考语文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0全国一卷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精选5篇,希望你喜欢。
2020全国一卷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篇一“成大事者”即取得大成就的成功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叱咤风云,功成名就,“各领风骚数百年”。
古往今来,纵观古今中外此类人的成长过程及其成功之后的种种修为,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不拘小节。
人若想成大事,必得将精力集中于他的领域,正所谓心无旁骛。
著名学者金岳霖,平日里不修边幅,蓬头垢面,生活一团糟,竟然会连自己的名字都忘记。
但金老的学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贯中西,通古今,全世界又有几人能及。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假若金老今天花几小时在着装上,明天花几小时在打扮上,他还有多少精力致力于对学问的追求。
而金老的不修边幅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对他的肯定,我们看重的是他的才,而非他的貌。
都说“一美遮百丑”,更何况这美是大美,此等形象不够好之小“丑”在这大美之前,是不足挂齿的。
科学研究表明,成大事者占整个人群比例的3%,普通人占了余下的绝大多数。
如果非得让极少数的精英拘于社会公平,勒令他们腾出精力去干诸如扫大街之类的小事(我说这话,绝没有不尊重环卫工人的意思),这不仅是对优秀人才的摧残,更是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有人根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得出“成大事者也拘小节”的结论,太荒谬了!“扫一屋”与“小节”在概念上存在本质区别,“扫一屋”属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自然影响人们成就大业,但小节不是细节。
拘于小节只会浪费时间精力,必然对成大事产生阻碍作用。
不拘小节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一种精神素质。
智者在思考问题时,会适当放弃较小利益,然后选择较大利益,取舍之间,“舍”与“得”拎得很清,因此,无论何时,成功者都能全身而进,亦能全身而退。
在热带丛林中存在一条生存法则:被毒蛇咬伤四肢的人,只有5-10分钟的时间救治,倘若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得不到救命血清,被咬的人就只有一个选择——砍断被咬伤的肢体。
2020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拒绝平庸
【题目】
以拒绝平庸为题,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
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
虽然题面是“拒绝平庸”,可这个题目本身还是有点儿平庸。
只是考生无法拒绝。
看似容易的审题,要准确把握,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写出“出彩”的文章很不容易。
题面本身是一个“命题”。
而且是“正确的”导向的,甚至是标语式。
“拒绝平庸”这个题目的特点,就是提倡关注人生修养。
从个人角度,提倡“担当”就是要体现责任感,有上进心,敢于挑战;提倡“柔软”,就是体现抱以感恩的态度,对周围的人付出自己的爱;从社会的角度,要强调独创性。
作文成为论证其正确性的一个任务。
所以,一个明显的偏向,是容易写议论文;但是,并不意味着写议论文容易,因为论证一个已经先定为正确的论断,而且似乎是公理、常理的东西,是最难的。
提示语中没有列入“做事”。
这是很遗憾的。
有了“做事”,有助于引导考生“叙事”,从而能够切入自己的生活场景与来自历史、文化的一切积累。
而缺少了这个方面的提示语,令这个题目有些难以写叙述类文体了。
2020年最新高考作文素材:“中国在走向低智商社会”【素材链接】前些日子,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
根据网上的援引,大前研一如是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5月13日国际在线,2020-05-1509:48:23金羊网—羊城晚报)【素材解读】感谢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因为他的结论给我们国人狠狠敲响了警钟。
的确如此,看看中国的大街小巷,书店真的是寥寥无几,就算有限的几个书店,也多是热销学习辅导资料,这不能不说是国人读书的一个悲哀,因为这种现象分明告诉我们,大人是不读书的,孩子读书是读辅导资料的,如此读书,能有什么前途?说中国人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我看,实在有点太瞧得起我们了,国人读书,尤其是大人读书的太少了,看看我们的周围吧,喝酒的,玩麻将的,打扑克的比比皆是,至于读书的,几乎就没有,哪里还会有平均15分钟呢?或许有人说,我们在上网,我们在搞网络阅读啊,我看,这纯粹是自我麻痹,看看上网的人群,有几个读书,大多是在游戏的海洋遨游,是在聊天上下工夫啊。
要我看,当前的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不爱读书的,不信,我们可以去做调查,去看看火车汽车上的乘客,去看看晚上灯光下的家庭成员在干什么。
读书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为了提高智力,可以说,读书是最好的智力训练,是最好的创新力量积聚,没有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没有读书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没有读书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这并非耸人听闻,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已经得到了最形象、最有力的体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靠的是知识,人的价值的实现靠的是知识,没有知识就没有未来。
过去我们说,发展经济是硬道理,因为不发展,就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但是,在我们发展了经济之后,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读书是硬道理,因为不读书就弱智,弱智就必然被愚弄,被淘汰,被奴役。
考场作文写作指导:笨拙地生活导写(附:审题指导及范文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是乔布斯的处世哲学。
stay hungry,是指保持“好奇心”和对世界的“饥饿感”。
stay foolish是乔布斯实践梦想的方式——倔强、笨拙地去做自己热爱的事。
但在我们有些人,stay foolish却被认为是贬义,哪有人喜欢笨拙,老老实实、踏踏实实也往往被视为不灵活,不知变通。
《新京报》曾有评论:笨拙地生活,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态度。
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这是一道给定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考生行文时需要认真审读材料,根据情境、结合任务展开写作。
材料由两部分构成,第一段主要由乔布斯的处世哲学,引出实践梦想的方式“stay foolish”,引导考生对“笨拙”进行深入思考,是褒是贬,也许难下定论。
但结合第二段《新京报》的评论,就可以看出立意的侧重点应是谈论“笨拙”的积极意义,“笨拙”地生活,“笨拙”地去做自己热爱的事。
考生需要挖掘出“笨拙”的深刻内涵进行写作。
这里的“笨拙”其实是告诉青年人,成功的路上没有终南捷径,只有坚守梦想,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能到达成功的峰巅。
试题对广大学子有指导意义,对青年人成长具有启迪作用,符合“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
【切题立意】1.笨拙生活,源自热爱。
2.大笨至拙,人生大境。
3.执着人生,笨拙生活。
4.成功路上没有捷径,用笨拙的方式实现梦想。
5.外表虽似笨拙,内在却是智慧。
【偏题立意】1.保持饥饿,兴趣指引。
(偏题,材料强调的是“笨拙”地生活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态度)2.人生需要变通。
(忽略材料指向,随意立意,违背了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判断)3.保持一颗好奇心。
(偏题,材料强调的是“笨拙”地生活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态度)【范文展示】“笨拙”才是最好的追梦方式乔布斯怀揣着好奇心和不满足感,“笨拙”地行走在自己的追梦之路上,最终创办了影响全球的苹果公司。
2020高考模拟作文及范文:求真务实,练好真实本领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时候,中山国人酿的酒享誉天下。
有个鲁国的酒店老板想得到他们的酿酒秘方,始终未能如愿。
后来,他想方设法弄了些中山国的酒糟,用自己的酒浸泡,对人说:“这是中山国的酒。
”慕名来喝酒的人很多,品尝后都说是地道的中山国酒。
有几个曾经喝过中山国酒的人也说同原先喝过的没两样。
酒店越开越兴旺,天天座无虚席。
一天,中山国的酿酒师傅来到鲁国,听说这里也有中山国酒卖,就买来喝,刚呷一口,便吐了出来,苦笑着说:“这哪里是中山国酒?与我们的泡糟水一个味啊。
”客人知道受骗,一哄而散。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开放性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材料涉及多人的不同观点、不同行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联想,就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这就为写作者提供了灵活自由的写作空间。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考生确定论点之后,可以围绕论点自由联想、自主思考,从而表达出对生活的认知。
3.写作文体开放。
题目只要求考生“联想和思考”,对文体未作明确要求,考生可以展开联想,感性表达,写成记叙文;也可以理性思考,写成议论文,但必须文体明确。
参考立意【切题立意】酒店老板:1.要诚信经商,不能弄虚作假、投机取巧。
2.假象终会被揭穿,行骗者终将自食其果。
3.欺世盗名,岂能久乎?众酒客:1.盲目跟风不可取。
2.不懂装懂,必自欺欺人。
曾经喝过中山国酒的酒客:一知半解,不可自诩通晓。
中山国的酿酒师傅:有辨别力才不会被蒙蔽。
求真务实,练好真实本领不知从何时起,心气浮躁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一些人渴望一夜成名,一些人渴望一日暴富,也有人幻想不劳而获,正如材料中的这位鲁国老板,借用人家的酒糟,盗用别人的虚名,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认为在现实世界里,只有崇尚实际,求真务实,练好真本领,才能赢得真正的成功。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下笨功夫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屈原在《离骚》中感慨“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人们常有时光易逝、生命短暂而出名太晚、美名不留之焦虑。
2020年8月,莫言出版了新作《晚熟的人》,他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晚熟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一种追求”。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材料中“焦虑”不必定义为贬义词,这是现代人之常态。
如何正视焦虑、化解焦虑才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材料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短暂,我们应把“出名要趁早”作为追求还是先安坐冷板凳肯下笨功夫?是先出镜出道还是先沉潜内敛?是选择在跳腾中成长还是在稳扎稳打中前进?提升生命效率扩充人生价值的方式到底哪一种更合适?在网红遍地、流量即王道的今天,在内卷日益严重、焦虑日益低龄化的当下,这是很有思考价值的。
莫言从作家(艺术创作者)的立场给出的建议是“不必着急”。
“晚熟”可以理解为先沉静内敛,先下笨功夫,先蓄积力量,先执着打磨,大器可以晚成。
他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提示我们:成长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跋涉之旅。
立意1.实现人生价值不在于迟早。
2.志存高远,不慌不忙。
3.相信“下笨功夫”是最好走的坦途,不断超越自身。
4.“修名”之获得必定是珍惜时间脚踏实地努力成长之后的水到渠成,聪明伶俐走捷径恰恰是我们要警惕的危途。
素材1.正如莫言所说,人生有些人早熟,成功的比较早;而有些人就是晚熟的人,他们到了三十岁以后,才能看清自己要走的路,才能慢慢搞懂自己所追求的事。
说对的话,做对的事,再去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达到“晚熟”吧。
俗话说“大器晚成”,只有真正晚熟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张译在10年的演艺生涯里,一直都是跑龙套的角色,以至于女友提出分手。
张译一度崩溃,后来,他把这份伤心化为了工作的动力,在拍戏上张译更加认真,不断地区精进自己的演技。
2020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预测:精神的自救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
周国平先生对当代人的精神状况作过这样的描述:“精神生活的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
在精神领域,不管幸运还是不幸,每个人独自承担拯救自己灵魂的责任,这将是许多代人的命运。
热情的理想家所能做到的,至多是鼓舞人们自救,而不是充当救世主。
”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志,即使没有哲学和哲学家,我们也有不满和自救的需要。
请以“精神的自救”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叙述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感悟和思考。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津】这是一个关于人与自我的话题,直指人的心灵,符合高考[微博]命题的趋势。
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这则材料透露出三方面的意思:一是当今时代存在着精神生活平庸化的现象;二是每个人都有独自承担拯救自己灵魂的责任;三是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志,精神的缺失要靠自救来完成。
理解了这三层意思,就可以进行立意了。
可从以下几方面构思:(1)什么是“精神的自救”。
简单地讲,“精神的自救”,就是从精神的层面对自己进行思考、反省、修正和调整,从而加强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
(2)为什么要进行“精神的自救”。
可列举现象,阐述当代人精神的缺失。
如缺少应有的信仰和信念,精神颓废,萎靡不振,人心浮躁,功利至上,以“自我”为中心。
或缺少应有的基本道德。
如瘦肉精、毒奶粉、地沟油、注水肉、苏丹红、漂白剂等事件屡禁不绝。
缺少应有的基本文明行为,如乱吐乱扔、破坏环境、毁坏公共设施等行为屡见不鲜。
(3)怎样进行“精神的自救”。
可阐述“精神自救”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如多读书,吸收前人的精神营养。
多思考,经常自省。
多学习,补充精神给养。
(4)“精神自救”的艰巨性、复杂性。
“精神自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努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5)只有“精神自救”,才能成为人格完善的人。
笨拙生活:新态度,真精神——从一本书与一种态度说起
【热点聚焦】
2020年11月,作家廖一梅的新作《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横空出世,在网络世界引发强烈共振,受到了网友的热烈追捧。
因该书而流行起来的“笨拙生活”的口号,更是成为社会热点,获得了无数关注。
许多媒体因此启发公众思考:在如今这个处处要聪明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笨拙地生活?热点·模拟考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新京报》曾有评论:笨拙地生活,未尝不是一种最好的态度,
摄影家黛安一阿勃丝说,“我以一种笨拙的方式拍照,我不安排对象,我站在他们面前,我不安排他们,我安排我自己。
”
笨拙生活,其内涵极为丰富,它意味着人生虽愚钝却自知:虽平凡却精彩:虽淡然却自有香醇精华的提炼……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笨拙精神”为话题作文。
热点立意·选择题
从上面的模拟考题中的材料出发,你理解的“笨拙”是什么含义?( )
A.不聪明,不灵巧
B.不争不抢,淡然生活
C.大巧若拙
D.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
连线·热点素材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道出“真自由”
笨精神1:她质疑人生,不以常规俗理为准则。
但如此对抗修炼千年、包罗万象、盘根错节的庸俗社会,不免颇受羁绊,让自己觉得自己“笨拙”。
廖一梅在新作《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中说道“我的笨不是脑袋不够用、不好使,而是在竖着‘容易’和‘艰难’两个路牌的十字路口,我永远选择‘艰难’的那边。
”这种艰难,用她的话讲,就是“有创造力的、有激情的、不囿于成见的自由生活”,是对“伪善、媚俗、狭隘、平庸、装腔作势”敌视的生活,是“不相信任何人制定的生活准则和幸福模式”的生活。
笨精神·运用她认为自己选择“艰难”之路是笨拙的,因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并常常受到他人的侧目和缠绊。
但笨拙未尝不是一种生活态度,在这种笨拙中,透着不随波逐流的凛然个性,以及听从内心召唤和执著于自由的品质,极为可贵。
运用招法可以将此素材中的人物语录作为文章开头引子,塑造“笨”与“聪明”的对立关系,从而凸显“笨拙精神”的价值。
《温故一九四二》:刘震云之“笨”
笨精神2:要得到真实中的真实,就需要笨拙中的笨拙。
2020年10月末,由冯小刚执导、刘震云编剧的电影《温故一九四二》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行了电影筹备展览,观者无不为之感动。
1993年,刘震云的《温故九四二》发表,讲述的是1942年中原大旱,几百万灾民因饥饿而逃亡的故事。
书中和刘震云对话的那位老人,就是这几百万灾民中的一个。
十多年前,刘震云遇见她的时候,老人已经90岁,她的名字叫刘和平。
老人跟刘震云说了很多触目惊心的事。
“她说在逃荒的路上,父亲给她的亲妹妹寻了个买主。
她母亲知道之后,急了,举起扁担就抡,人贩子以为要打他,就
跑,就躲,实际上万万没有想到,她的母亲抡起扁担是想拍死自己要被卖出去的孩子。
她宁可把这个孩子拍死,也不能把她卖了。
”刘震云说,这段往事让他沉默了好长时间,后来他把这件事写到《温故一九四二》里。
这些故事,刘震云是通过“笨方法”得来的,包括把《温故一九四二》改编成剧本。
“我们就是沿着灾民走过的路途,重新走一遍。
比如作品中涉及到开罗会议,我们就去了埃及。
”
笨精神·运用写作《温故一九四二》,作家刘震云采用的是“调查体”,这样的作品,在如今实为罕见,因为这种体裁的作品只能通过事件的真实、人物的真实、细节的真实来达到内心的真实,作家要得到真实,就需要具有极笨拙的精神。
运用招法本段素材,可以用在文章中间作为主要事例参与论证,最好是将刘震云的“笨”用细节表现出来,务必点出事例的背景,一两句话即可起到打动阅卷者的作用。
乔布斯金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
笨精神3用倔强、笨拙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不要怕被人家当傻瓜。
这句话,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理解,要联系乔布斯的人生,顺着他的思路摸石头,方能看到,天才的脑瓜里,处处有精彩。
一个天才的逝世,让不少贴着他标签的词句走红网络。
如果说“Stay hungry”指的是保持“好奇心”和对世界的“饥饿感”;那么“Stay fool-ish”呢?许多人认为,“Stayfoolish”是乔布斯实践梦想的方式——倔强、笨拙地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思考,中国能够“Stay foolish”吗?
话题做事还是做人“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是乔布斯的处世哲学。
在欧美,“Stay foolish”可能不会被理解为贬义:而在中国,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往往被视为不灵活、不知变通。
近乎愚蠢、固执、笨拙地去做事,相信没有几个中国人会照做,这与我们的国情格格不入。
“先做人,后做事”“做人比做事重要”,我们的社会流行这样的格言。
“Stay foolish”是做事的哲学,注定会遭遇现实的壁垒。
所以,中国难出乔布斯。
话题环境
中国人缺乏“Stay foolish”的环境。
近乎走火入魔、一根筋地去做一件事,必然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
眼下国人都追求速度,成绩出得早就会受重视,就会很快得到丰厚的回报。
成绩迟迟没出来,也许还没等到熬出头,自己就已经被边缘化了。
国际上有种说法比较偏颇,但也多少有些道理,那就是中国人善于模仿,没有什么东西克隆不出来,没有什么山寨货会找不到市场。
别的不说,看看我们每天看的电视节目。
东方卫视推出《中国达人秀》,很快许多电视台都推出了类似的达人秀;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火了,某一时段,电视上满眼都是相亲节目……人人都在学聪明、学抄袭,唯独没有人学习“Stay foo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