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炙法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711.50 KB
- 文档页数:24
中药醋制的常见方法与作用中药醋制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炮制方法,通过使用醋这种物质来改变中药的药性、缓和药性或增强药效。
以下是常见的中药醋制方法及其作用:1.醋炙法醋炙法是中药醋制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将中药与一定比例的食醋进行拌炒,使药物受热均匀,直至完全吸收醋液。
醋炙法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中药的药性,增强其疗效,同时还能缓和某些中药的烈性,减少其副作用。
例如,生地黄经过醋炙后能增强其补血、止血的作用,而生石膏经过醋炙后则能缓和其寒性,增强其清热的功效。
2.醋蒸法醋蒸法是将中药与醋液一起放入蒸锅中蒸煮,使药物在高温下受热均匀,直至完全吸收醋液。
醋蒸法的作用与醋炙法类似,主要是改变中药的药性,增强疗效,缓和烈性。
例如,常使用醋蒸法处理蜈蚣、蝎子等动物类中药,以增强其息风止痉、通络止痛的作用。
3.醋煮法醋煮法是将中药与醋液一起放入锅中煮沸,使药物在高温下受热均匀,直至完全吸收醋液。
醋煮法的作用与醋炙法和醋蒸法类似,但需要注意的是,醋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4.醋浸淬法醋浸淬法是将中药放入醋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再用清水淬洗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质地坚硬、不易软化的中药,如自然铜、磁石等。
通过醋浸淬法处理后,这些药物能够更好地溶解于水,从而增强其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醋制法的常见方法包括醋炙法、醋蒸法、醋煮法和醋浸淬法等。
这些方法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中药的药性、增强疗效和缓和烈性等。
在应用这些方法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药物和临床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同时还需要注意,在进行中药炮制时应当遵循专业的炮制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醋炙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醋炙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肌肉疼痛和风湿病等。
主要通过刺激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加快伤口愈合和疼痛缓解。
醋炙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好醋和一块棉纱或纱布。
2. 清洁并消毒所需的部位,确保皮肤干净。
3. 将棉纱或纱布浸泡在醋中,使其充分吸湿。
4. 将浸湿的棉纱或纱布轻轻地敷在需要炙痛的部位上。
5. 注意不要过度湿润,以免醋流到皮肤其他部位。
6. 灵活调整醋炙的时间和频率,根据个人情况和对疗效的反应进行判断,一般可持续敷贴10到30分钟。
7. 炙痛结束后,用清水轻轻清洗皮肤,以去除残留的醋味。
需要注意的是,醋炙通常只适用于肌肉和浅表部位,如头部、背部、手臂、腿部等。
对于较敏感或脆弱的皮肤,或有破损、疮疹的皮肤,应避免使用醋炙。
在使用醋炙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醋炙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醋炙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理疗方法,也称为灸法醋炙。
其目的是通过燃烧醋进行烟熏和温灸,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调和气血、活血化瘀等疗效。
醋炙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准备好醋、火源、针灸器具等。
2. 在被治疗部位擦拭干净后,将醋倒在一个易燃的容器中。
3. 将火点燃,将火源靠近醋,等醋燃烧后形成浓烟时,将火用嘴吹灭即可。
4. 用灸炷夹住燃烧后的醋,接触于患处,进行烟熏和温灸。
5. 在烟灰熄灭后,用垫子或消毒棉球将针灸器具等消毒干净,避免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醋炙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误伤和不良反应的产生。
同时,在进行醋炙治疗前,应先进行体格检查,并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该疗法。
中药炮制:蜜炙酒炙醋炙盐炙油炙姜炙老徐患有轻度肝硬化,大夫开了一剂药,其中黄连需要炙炒。
徐夫人取回药后,便用蜂蜜少许来炒黄连。
谁知,第二次看病时,大夫告诉老徐,黄连是要用醋来炒的,这样才有活血软肝的作用。
原来如此。
老徐夫妻照办,服药5天后,肝区疼痛症状明显好转。
所谓炙,就是将净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
根据辅料不同,一般分为:1.蜜炙:方法有两种。
①先将净药材与炼蜜加开水适量,拌匀,略润后,倒入锅内用文火炒至药材表面呈老黄色,不粘手为宜;②方法是将炼蜜置锅内,加适量开水加热至沸,再倒入净药材,用文火炒至表面呈老黄色,不粘手为宜,取出,放凉。
一般每100千克药材或切制品,用炼蜜25~30千克。
蜜炙可增强药材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作用,如:蜜炙黄芪、甘草。
2.酒炙(又称酒炒):将净药材与酒(黄酒或启酒)拌匀,放置闷润,待酒被药材吸尽后,置锅内,用文火炒干或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
一般每100千克药材或切制品,用酒10- 15千克。
酒炙能增强药材活血通络作用,如:酒炙当归、白芍;亦可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酒炙黄连、大黄。
3.醋炙(又称醋炒):方法有两种。
①将净药材与醋拌匀,润至醋被吸尽后,置锅内,用文火炒干或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
②先将净药材置锅内。
炒至表面熔化发亮(树脂类)或炒至表面颜色改变,有腥气溢出(动物粪便类)时,喷洒定量米醋,炒至微干,起锅后继续翻动,摊开放凉。
一般每100千克药材或切制品,用醋10~ 15千克。
醋炙能引药入肝,增强药材散瘀止痛的作用,如:醋炙延胡索:矫味作用,如:醋炙五灵脂。
4.盐炙(又称盐水炒):方法有两种。
①将食盐加适量水溶化,与净药材拌匀,润至盐水被药材吸尽后。
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取出,晾干。
②先将净药材置锅内,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淋盐水,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此法宜于含粘液质较多的药材。
一般每t00千克药材或切制品,用食盐2 千克。
盐炙能引药入肾,增强药材补肝肾的作用,如:盐炙补骨脂、小茴香等。
醋炙法常用的操作方法醋炙法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常用来治疗创伤、疮疡、瘰疬等疾病。
它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材料准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一、材料准备1. 醋:选用优质的米醋或陈醋,具有疏散风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2. 棉花球或纱布:用于湿敷醋液。
3. 次氯酸钠溶液:用于醋前消毒。
4. 消毒器械:如消毒碗、刷子等。
二、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患者应保持充分休息,情绪稳定,局部皮肤清洁,以利于后续操作的进行。
2. 操作前准备:将所需材料准备齐全,保持操作区域的整洁和清洁。
3. 清洗消毒:用次氯酸钠溶液对操作区域进行清洗消毒,以杀灭局部细菌,减少感染风险。
4. 湿敷醋液:将棉花球或纱布浸入醋液中,稍微拧干后贴敷在操作区域上,保持湿润状态。
可使用纱布包裹或胶布固定,以防止醋液挥发。
5. 观察病情:在醋炙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红肿状况等。
同时要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受。
6. 拔除棉球或纱布:醋炙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视情况而定。
医生在操作结束后,应将棉球或纱布拔出,避免过久的醋液刺激皮肤。
三、注意事项1. 创面状态:醋炙法适用于在已清创的基础上进行,对于尚未清创的创面慎用。
创面应处于愈合阶段,表面已长出红肉,没有明显渗血。
2. 避免感染:操作前应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要保持操作区域干燥、清洁,避免皮肤受到其他细菌的感染。
3. 注意渗液:醋炙过程中,应留意局部是否有渗液现象。
若出现渗液,应及时更换湿敷物,保持创面干燥清洁。
4. 注意疼痛感: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刺痛和灼热感。
医生需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询问是否有不适症状,适时调整操作方法和剂量。
5. 注意醋液浓度:醋炙液的浓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浓度过高可能导致刺激性增加,而浓度过低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症类型来选择适当的浓度。
总结:醋炙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适用于治疗创伤、疮疡、瘰疬等疾病。
中药炮制醋炙法1. 简介中药炮制是将草药进行加工处理,以改变其性能、增强其功效或减轻毒性。
醋炙法是中药炮制的一种常用方法之一,通过使用醋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增强草药的功效和改善其特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炮制醋炙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2. 原理醋炙法是利用醋的温热性质和化学成分对中草药进行加工处理。
醋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温补作用。
在中草药加工过程中,醋可以改变草药的化学成分、增强其活性成分的溶解度,并且能够提高其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
3. 步骤3.1 准备工作在进行中药炮制醋炙法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中草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草药材料。
•食用醋:优质食用醋,最好选择纯天然无添加的醋。
•清水:用于清洗和浸泡中草药。
•研磨器具:如研钵、研杵等。
•干燥设备:如晾草架、干燥箱等。
3.2 炮制过程以下是中药炮制醋炙法的具体步骤:1.清洗中草药:将选好的中草药用清水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杂质和污垢。
2.研磨中草药:将清洗好的中草药放入研钵中,使用研杵进行细致的研磨,使其颗粒细腻均匀。
3.加入醋浸泡:将研磨好的中草药放入容器中,倒入适量的食用醋,使其完全浸泡。
浸泡时间根据不同的中草药而定,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天。
4.晾干处理:将浸泡过的中草药取出,晾干至适当含水量。
可以利用晾草架或干燥箱进行干燥处理。
注意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草药的活性成分。
5.贮存保存:将炮制好的中草药放入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储存,避免潮湿和日光直射。
4. 应用中药炮制醋炙法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和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
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调理脾胃:醋具有温补脾胃、健脾开胃的作用,通过醋炙法加工处理后的中药可以更好地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问题。
•补血散瘀:醋能够活血散瘀、促进血液循环,通过醋炙法加工处理后的中药可以更有效地治疗气血不足、经络郁滞等问题。
•温经散寒:醋具有温补作用,通过醋炙法加工处理后的中药可以更好地温经散寒、活络止痛。
中药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参加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
下面是为大家的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希望大家喜欢!(一)酒炙目的(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
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
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作用——知母、黄柏等。
(四)姜炙目的(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
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
姜炙竹茹那么可增强止呕成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成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淫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
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
第二种方法适用于特殊的药物,需特别记忆。
(1)先炒药后加酒。
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且加酒后易发粘的药物,如五灵脂。
(2)先炒药后加醋。
此法多用于树脂类、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乳香、没药。
醋炙作用及食用方法
醋炙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炙疗方法,常用于治疗风湿病和关节疼痛。
醋炙的作用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施灸或烧热一瓶装有醋的气囊,使热量渗透到皮肤和穴位,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促进体内的代谢和循环,从而缓解疼痛、舒缓肌肉和关节的炎症。
食用醋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
1. 直接饮用:将适量的醋稀释后直接饮用,可以加入适量的水或蜂蜜调和口感。
2. 调味料:醋可以作为烹饪中的调味料,可以用于调制酱汁、腌制食材或加入凉菜中增加酸味。
3. 蘸料:醋可以搭配生鱼片、火锅等食材作为蘸料,提供酸味和清爽的口感。
4. 没事加点:可以将适量的醋加入平时的饮食中,例如加入凉拌蔬菜、小菜或鱼类煮熟后淋在上面,提亮菜色的同时增加口感。
需要注意的是,醋虽然有一些好处,但过量食用可能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容易导致胃酸过多或胃酸倒流,患有胃病的人或者对醋过敏的人应避免过量食用。
另外,在饮用或使用醋炙时,应避免醋接触到伤口或破损的皮肤,以免刺激引起疼痛或
感染。
香附[处方用名] 香附、炙香附、醋香附、四制香附、酒香附、香附炭。
[1][来源] 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
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干燥。
[2][历史沿革]唐代有炒制法(《理伤》)。
宋代有蒸制(《洪氏》)、煮制(《传信》)、酒制、米泔浸后蒜仁制、石灰制(《朱氏》)、胆汁制(《总录》)、童便醋盐水制(《疮疡》)、制炭(《济生方》)。
元代有醋煮制(《活幼》)、童便制(《丹溪》)、麸炒制(《瑞竹》)。
明、清时代除沿用元代以前的炮制方法外,最突出的是在辅料制方面增加较多,如有酒、醋、姜、童便的“四制香附”(《串雅内》)、“五制香附”、“六制香附”及“七制香附”等炮制方法。
并有“童便炒,欲其下行,醋炒则理气痛” (《景岳》)及“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
炒黑则止血,得童溲浸炒则人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人血分而润燥……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纲目》)的记载。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醋炒、醋煮、醋蒸及酒、醋、盐、姜合制和酒炒、炒炭等。
[炮制方法]1.香附取原药材,除去毛须及杂质,碾成绿豆大颗粒,或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3]2.醋香附(1)取净香附颗粒或片,加定量的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每100kg香附,用米醋20kg。
[4](2)取净香附,加入定量的米醋,再加与米醋等量的水,共煮至醋液基本吸尽,再蒸5小时,闷片刻,取出微晾,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取出干燥后,碾成绿豆大颗粒。
每100kg香附颗粒或片,用米醋20kg。
[5]3.四制香附取净香附颗粒或片,加人定量的生姜汁、米醋、黄酒、食盐水拌匀,闷润至汁液被吸尽后,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每100kg 香附颗粒或片,用生姜5kg(取汁),米醋、黄酒各10kg,食盐2kg(清水溶化)。
醋炙法常用操作方法
醋炙法是一种中医疗法,常用于皮肤治疗。
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工具和药材:醋、针头、火机、透气胶布、大葱或蒜瓣等。
2. 检查患者皮肤状况:确保患者没有皮肤炎症或过敏,确定病情部位。
3. 使用消毒棉球或酒精将病情部位清洁干净。
4. 将醋倒入一个杯子中,并将杯子放入热水中加热。
5. 使用火机将针头消毒。
6. 用针头将药材(葱段、蒜瓣等)在热杯中蘸匀醋后,贴在病情部位相应的穴位上。
7. 用烧热的针头去烧灼葱段或蒜瓣,使之炙热,且刺激穴位。
8. 烧热针头后,用针头烧灼病情部位上的小疱或痘痘,以去除表层的皮肤和细菌。
9. 操作完成后,用透气胶布覆盖病情部位。
10. 醋炙后,患者应该保持休息,避免汗水和刺激性食物等,以免伤口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醋炙法只能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并且对于特殊情况(如面部、口部等部位),应注意避免烧伤或引起其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