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章 切分音、连音符、四度音程及其视唱
- 格式:ppt
- 大小:14.60 MB
- 文档页数:36
四度音程视唱教案教案标题:四度音程视唱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识别四度音程的音高关系。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视唱四度音程的音程关系。
3. 学生能够通过视唱四度音程来提高音准和音高辨别能力。
教学资源:1. 钢琴或其他乐器。
2.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3. 音乐符号和音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四度音程:四度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相隔四个音符的音程关系。
2. 通过示意图或钢琴演示,让学生听一些具有四度音程的音乐片段,让他们感受四度音程的音高关系。
探究(15分钟):1. 在黑板或白板上绘制一个简单的音程示意图,标注两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
2. 以C大调为例,让学生根据示意图上的音程关系唱出四度音程的音程。
3. 引导学生观察四度音程的特点,例如音程上升时两个音之间的关系,音程下降时两个音之间的关系。
4. 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他调式中的四度音程,并进行视唱练习。
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调式,创作一个简短的旋律,其中包括多个四度音程。
2. 每个小组轮流演唱自己的旋律,并让其他小组尝试听出其中的四度音程。
3.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演唱和辨别四度音程的能力。
巩固(10分钟):1. 给学生分发一些简单的视唱练习题,要求他们准确地唱出其中的四度音程。
2. 教师逐个点评学生的表现,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拓展(5分钟):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辨别四度音程的出现,例如在歌曲中或者其他环境中。
2.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视唱技巧,以提高音准和音高辨别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确保教学过程中的示意图和示范音程是准确的,以避免给学生带来错误的理解。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和理解。
3.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视唱技巧。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视唱四度音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程的概念,并提高他们的音准和音高辨别能力。
知识与技能切分音(一)-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切分音的概念和意义;2.熟悉人体声音发声原理;3.学习切分音的方法和技巧;4.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技巧。
教学内容切分音(一)-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切分音的概念和意义切分音是指把一个长音符分成若干个短音符,以便更好地表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感。
切分音不仅可以让音乐更加动感和饱满,同时也是表现音乐情感和情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2. 人体声音发声原理人体声音发声原理是指人们通过气流通道和声带等器官发出声音的过程。
它包括声带运动、呼吸肌肉的协调以及气流的流动等多个环节。
在发声过程中,声带受到气流的振动,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导至听觉系统,形成了声音。
3. 切分音的方法和技巧切分音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和韵律感,分析音乐中的长音符和短音符;•运用适当的节奏形式和强弱变化,强调切分音的特点和意义;•注重声音的清晰度和韵律感,逐步提高唱歌的表现力和表达能力。
4. 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技巧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技巧会随着切分音的学习逐渐提高。
他们将能够更好地听懂音乐中的韵律和情感,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构成。
同时,他们还能通过手部、口部等肢体语言,更加生动地表现音乐中的情节和情感。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课前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切分音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人体声音发声原理通过讲解人体声音发声原理,让学生了解人体声音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唱歌的基本技巧和要点。
第三步:讲解切分音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际唱歌演示,让学生了解切分音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适当的节奏形式和强弱变化,使切分音更加饱满、动感。
第四步:练习切分音分别介绍单节奏、双节奏、三节奏的切分音方法和演唱技巧,逐渐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知和音乐表现技巧。
第五步:逐个练唱教师单独带领全班进行集体唱练,逐个练唱,商讨唱法,提高表现力和表达能力。
切分音引言:在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中,切分音被广泛用于音乐的节奏和和声变化。
它是一种特殊的音符,以及一种技术手段,用于创造出复杂的音乐效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切分音的概念、应用以及创作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切分音。
一、切分音的概念切分音是指在音乐中,将一个较长的音符或和弦切分成若干个短音符进行演奏或演唱的技巧。
通常情况下,切分音会以一个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的形式出现,从而在节奏上产生更加复杂的变化。
切分音可以在任何乐器上演奏,也可以应用于声乐。
二、切分音的应用1. 节奏变化切分音在音乐中的最常见应用就是用来创造出更加复杂的节奏变化。
通过将一个长音符切分成若干个短音符,可以在音乐中产生各种变化的节奏模式,使乐曲更加有趣和丰富。
切分音的运用可以使音乐节奏更加流畅,也可以创造出更富动感的效果。
2. 和声变化除了节奏变化,切分音还可以用于和声的变化。
在和声进行中,切分音可以被用来连接两个不同的音符或和弦,以平滑地过渡音乐的进行。
这种变化可以使音乐更加连贯,也可以创造出一种和声上的张力和解决的感觉。
3. 表达情感切分音的运用也可以用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通过适当地使用切分音,可以在音乐中加入一些特殊的情绪和感觉。
比如,将长音符切分成短音符可以使音乐更加轻快和欢快,而将长音符延长可以使音乐更加深情和悲伤。
切分音可以为音乐增添更多的表现力和情感上的张力。
三、切分音的创作技巧1. 节奏变化的创作在创作中运用切分音来实现节奏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技巧:- 将长音符切分成较短的音符,形成连续或间隔的音符序列;- 利用不同的切分音长度来变化节奏的细腻程度;- 结合强弱和重心变化,使切分音产生更加复杂的节奏感。
2. 和声变化的创作运用切分音来实现和声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技巧:- 将一个和弦的音符逐渐切分成若干个音符,从而连接到另一个和弦上;- 利用不同的切分音音程来变化和声的变化方式;- 结合旋律的运用,使切分音在和声中更加自然和流畅。
《乐理视唱练耳》讲授大纲之袁州冬雪创作一、课程性质及任务《乐理视唱练耳》是学前教导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通过讲授,指导学生全面研究学习音乐基本实际,对学生停止视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训练.通过乐理视唱练耳的学习,使音乐学习的各个相关方面相关联而最终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建立起最终的音乐概念之间的接洽,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五线谱乐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声乐,钢琴,舞蹈,伴奏编配,音乐创编,音乐欣赏,幼儿音乐讲授法等课程打下需要的实际基础.二、课程讲授方针1、通过基本乐理的讲授,使学生熟练掌握音乐表示的各种基本要素,实际知识常常接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理应用才能,为和声、作品分析、复调、歌曲写作等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杰出的基础.2、通过对学生停止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有系统的逐步发展学生音乐的听觉,积累音乐语言,偏重视音乐注意力与记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鉴赏力.3、学习中不单加强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应用才能的培养训练.三、学时分配表四、讲授内容及要求五、大纲说明(一)参考学时本讲授大纲参考学时为:总学时152学时,其中实际讲授104学时,实践讲授48学时.(二)讲授要求1、视唱练耳需要乐理知识作为基础,而乐理知识又必须通过视唱、练耳的技能训练去加深懂得,反复巩固.所以这三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讲授中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进度要尽量地有机连系在一起,达到实际与实践的紧密亲密接洽.2、讲授方法的原则性建议(1)乐理讲授以实用为原则,将乐理的概念化内容实例化.(2)把视唱练耳与乐理相连系,不要把视唱练耳课上成单纯的技术训练课,而应以乐理实际为基础.(3)采取启发式讲授方法.多种教材相互配合讲授,多种讲授方法连系讲授,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才能.3、查核方式及成绩构成查核内容分三部分停止:(1)视唱:对单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在高低音谱号,c谱号或者再兼有三个谱号的分歧调式、调性音乐作品,能熟练的看谱视唱.要求在独唱和齐唱、合唱中,音高、节拍、节拍准确,句逗明白,强弱变更有度,富有恰当的情绪表达.(2)听觉分析:1、对音阶、旋律音程、旋律调式、节拍、节拍形态以及和声音程、和弦性质与属性的分析.2、对和声毗连的功能、终止式的分析.3、对旋律发展手法、段落甚至曲式布局的分析.4、对多声部乐曲织体布局的分析.5、对平易近族平易近间音乐风格的分析.(3)听写:对音高、节拍、节拍、调式、调性、和声听觉、音乐记忆才能的书面表达方式.详细为准确的听记音程与和弦的详细音及性质,听辨和声功能,单、多声部音乐旋律等.六、查核方法:(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连系.采取讲堂问答、讨论、学习笔记等主要方式停止形成性评价;采取期中、期末测验、单元测验等主要形式停止终结性评价.(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连系.既要关注讲授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要关注讲授方针达成的程度和质量,以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对讲授过程和成果做出全面评价.做到“质”的描绘和“量”的呈示相连系,采取笔试、口试等多种形式收集测试的数量化资料,重视对这些资料的合理诠释.(3)教员与学生的自评、互评、他评相连系.内容包含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音乐基天性力、音乐心理素质、音乐文化修养的形成与发展状况;课程进度的合感性、师生之间的适应性等.七、查核过程:(1)笔试:音乐基础实际知识;听觉分析与听写.(2)口试:精唱的视唱;视谱即唱;构唱;弹唱.查核的分值比:笔试30%,口试30%,平时成绩40%.八、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次1、使用教材:林鸿平主编《乐理视唱练耳(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主要参考书目次:[3]《基本乐理》(上册)李重光编著高等教导出版社[4]《基本乐理》(下册)李重光编著高等教导出版社[5]《基本乐理教程》童忠良著上海音乐出版社[6]《视唱练耳教程》熊克炎著上海音乐出版社九、说明1、本大纲参考中央音乐学院远程教导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的《乐理》和《视唱练耳》大纲内容,根据金沙县中等职业学校大纲书写统一格式和学前教导专业实际情况而编写.由于本课程无乐理视唱练耳的专门教材,因此需在实践中不竭总结讲授经历,形成完善的讲授体系.2、编制人:王发毅。
四度音程视唱教案教案标题:四度音程视唱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四度音程的概念,并能准确地辨认和唱出四度音程的音程关系。
2. 学生能够通过视唱练习,熟悉并掌握四度音程的音高关系。
3. 学生能够在音程视唱中培养准确的音高感知和音程辨别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段包含多个四度音程的简短旋律,例如C音与F音的连续音程。
2. 教师准备一些练习材料,包括视唱练习题和练习钢琴键盘。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解释四度音程的概念,即两个音符之间的音程关系为四度。
2. 通过示范唱出几个四度音程的例子,让学生听到并理解四度音程的音高关系。
主体:1.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出几个简单的四度音程,例如C音到F音,D音到G音等。
教师可以用钢琴键盘示范音高。
2. 引导学生注意四度音程的音高差距,鼓励他们用简单的数音高的方法来记忆和辨认四度音程。
3. 给学生分发视唱练习题,让他们逐个练习唱出题目中的四度音程。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旋律片段,逐渐增加难度。
4. 在练习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例如重复唱出音程,提醒学生注意音高差距等。
5.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相互练习和评价,以增加互动和积极性。
巩固:1. 教师再次示范几个四度音程的例子,要求学生跟随唱出。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型比赛,在规定时间内,看哪个小组可以最快准确地唱出指定的四度音程。
3.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奖励或表扬给表现优秀的小组。
拓展:1. 鼓励学生尝试唱出更复杂的四度音程,例如升四度、降四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四度音程在音乐中的应用,例如常见的和弦进行中的音程关系等。
3. 提供更多的视唱练习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四度音程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完成的视唱练习题,评估他们准确唱出四度音程的能力。
教学延伸:1. 在下一堂课上,引入更复杂的音程关系,例如五度音程、六度音程等。
2. 继续加强学生的视唱能力,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挑战来提高他们的音高感知和音程辨别能力。
视唱练耳---二声部节奏;学习d音;二、三、四、五度音程一、教学目的:一)学习d音,正确判别a到5123的音程,即二、三、四、五度音程。
二)练习二声部节奏,为多声音乐思维打下基础。
三)用正确的方法听记旋律。
二、教学内容一)回顾上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作业。
二)比较纯五度、纯八度音程与纯四度音程的音响差异;构唱-向上或向下、听唱-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a到5123的音程)。
三)练习二声部节奏P99-(9)(10);带入音高的P99(10)二声部节奏练习。
四)听记五声调式旋律p68-(2)(11)(12)。
三、教学重点一)判别纯五度、纯八度音程,与纯四度音程的音响差异;a到5123的各音程的音响差异。
二)带入音高的P99(10)二声部节奏练习。
三)听记旋律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一)自上而下构唱和听唱时,下方音的音准问题。
二)带入音高的P99(10)3/4拍子二声部节奏练习,音准和强弱的把握,二声部的协调与稳定。
五、教学过程(一)简要回顾上堂课的教学内容(5分钟)1、旋律的发展手法(模进、重复、通节歌)2、二声部节奏练习(注意左手击拍的强、弱关系)3、比较相似节奏,在不同的速度和节拍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功能4、三拍子读法【拍/点(食)/点(中)】和划拍的方法5、C音与已学音(E/G/A)的音程关系6、低音谱号的记谱方法(二)检查作业(10分钟)1、请5位同学弹唱自己的作业(八小节带重复的旋律/用3.5.6.1四音)。
纠正不足之处,记录学习效果。
2、另请5位同学弹唱用p100-(2)(二声部)的节奏写四小节重复式的旋律(用二、三、四度音程)。
要求弹低唱高或弹高唱低。
(三)导入d音(10分钟)1、导入d音,练习纯五度、纯八度音程,并与纯四度音程作比较(在钢琴上任意弹两音关系为纯五度、纯八度、纯四度的音程,让学生用“啊”在心里默唱,判别它们之间音色的差异,说出音程性质)。
2、不用唱名练习已学过的音程,即a到5123的音程(构唱-向上或向下、听唱-旋律音程和和声音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