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的CT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5.73 MB
- 文档页数:28
肾癌影像学表现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的表现。
一、超声超声是肾癌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显示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
肾癌在超声图像上通常表现为肾实质内不均质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有时可见钙化或出血。
肿瘤较大时,可引起肾盂或肾盏的扩张。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肿瘤内部的血流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二、CTCT是肾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清晰地显示肾脏的形态、结构以及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
肾癌在CT图像上通常表现为肾实质内不规则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有时可见钙化或出血。
增强扫描时,肿瘤通常表现为不均匀强化。
CT还可以显示肾癌转移的情况,如淋巴结转移、肺转移等。
三、MRIMRI是肾癌诊断的另一种方法,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成像的优点。
肾癌在MRI图像上通常表现为肾实质内不均质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
增强扫描时,肿瘤通常表现为不均匀强化。
MRI还可以显示肾癌侵犯周围器官的情况以及肿瘤内部的细节。
四、PET-CTPET-CT是利用PET和CT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肿瘤内部的代谢情况以及肿瘤转移的情况。
肾癌在PET-CT图像上通常表现为高代谢的肿块,同时可以显示肿瘤转移的情况,如淋巴结转移、肺转移等。
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CT、MRI等检查方法都可以用于诊断肾癌。
不同类型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性质、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为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肾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肾囊肿是肾脏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肾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超声、CT和MRI等检查方法的表现。
一、肾囊肿的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是诊断肾囊肿的首选方法,其表现如下:1、肾实质内出现圆形或类圆形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壁薄而光滑。
肾癌ct报告单都有什么内容概述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是一种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它通常会通过使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来进行诊断和评估。
肾癌CT报告单的内容通常包括病人的背景信息、扫描协议、CT表现及结论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肾癌CT报告单的常见内容及其解读。
报告单内容1. 个人信息肾癌CT报告单一般会标注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和检查日期等。
这些信息对于甄别患者、进行记录和追踪非常重要。
2. 扫描协议CT检查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扫描协议。
肾癌CT报告单会详细记载扫描协议的细节,如扫描范围(腹部或全身)、CT设备的参数(如螺旋CT或多层螺旋CT)、观察层面(平扫或增强扫描)以及造影剂的使用等。
3. 基本CT表现肾癌CT报告单会对患者的基本CT表现进行描述。
这些表现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密度等特征。
通过这些描述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扩散范围。
4. 肾动脉和肾静脉的侵犯情况肾癌通常会侵犯周围重要结构,如肾动脉和肾静脉。
肾癌CT报告单会详细描述肿瘤与这些结构的关系,如肿瘤是否侵犯了肾动脉或肾静脉、侵犯的范围和程度等。
这些信息对于手术治疗和预后的评估至关重要。
5. 淋巴结转移肾癌可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至淋巴结,肾癌CT报告单会详细描述患者淋巴结的情况。
如是否有淋巴结肿大或异常,淋巴结的数量、大小、形态等。
这些描述有助于确定肾癌的分期、疾病进展及预后。
6. 肝脏和肺部的状态肾癌常常会转移至其他器官,最常见的是肝脏和肺部。
肾癌CT报告单会详细描述肝脏和肺部是否有转移性病变。
如有转移病变,则会描述病变的数量、大小、位置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制定全身治疗方案。
7. 其他相关病变除了上述内容,肾癌CT报告单还会对患者其他肾脏疾病或相关病变进行描述。
如肾结石、肾盂积水等。
这些描述能够提供全面的诊断结果,有助于针对不同疾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8. 结论肾癌CT报告单通常会总结上述观察结果,并给出结论。
肾细胞癌的CT诊断摘要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诊断、分期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25例肾细胞癌患者经病理证实,全部行ct 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其ct表现及分期。
结果:典型肾细胞癌ct表现为平扫肾实质性肿块,肾轮廓变形隆起,增强扫描肾实质明显强化而肿瘤中心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
结论:ct描对肾癌能准确定位,并对肿瘤大小、范围、病变性质以及有无转移的判断等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肾细胞癌体层摄影电子计算机肾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肾细胞癌为主,占原发于肾脏肿瘤的85%,男性发病率士女性的3倍,发病年龄50~60岁,青少年少见[1]。
目前ct扫描对其能准确定位,并对肿瘤大小、范围、病变性质以及有无转移的判断等有重要作用。
本组收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细胞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27~69岁,平均48岁,临床表现为血尿、腰痛、腹部肿块18例,膀胱刺激征2例,临床无症状体检时发现2例,远处器官转移5例。
检查方法:本组病例全部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10mm,层间距10mm,部分薄层5mm层厚和5mm间距扫描,其中15例先行b超检查。
结果平扫:肿瘤大小2.8cm×2.2cm~7.0cm×11cm。
肿瘤呈圆形9例,椭圆形11例,不规则形15例,肾影增大14例。
边界肿瘤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楚10例,分界不清8例,突向肾轮廓外侧7例。
位于肾上极或肾上部15例,下极或下半部10例。
密度混杂边缘高中心低14例,密度较均匀低等密度7例,高密度2例,见钙化2例,未见脂肪密度。
范围及转移累及肾包膜或肾周脂肪间隙模糊15例,导致肾积水5例。
肿块直接侵及后腹膜血管周围3例,侵及肝脏2例,肺脏3例,肾上腺1例,骨转移2例,腹腔淋巴结转移5例。
增强扫描:典型者表现为均匀中等至较明显的肾实质强化,而肿块周边清楚,中心区无强化17例,肿块边缘较清表现为轻度强化8例。
肾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肾癌的ct诊断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肾癌病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
结果直径。
3cm的肾癌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多数呈浸润状生长,肾癌内可有囊变、出血、坏死、钙化等,增强后更清晰,但肾癌整体仍较肾实质为低。
结论ct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小肾癌,而ct增强是不应省略的影像检查方法,对肾癌的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肾癌;小肾癌;ct肾癌(renalcarcinoma)是肾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瘤体大小不一,多伴有出血、坏死、囊变等,易侵犯肾包膜、肾筋膜、邻近的肌肉、血管、淋巴管等,且易于在肾静脉、下腔静脉、甚至在心房形成瘤栓,可转移至肺、脑、骨、肝、肾上腺等。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肾癌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3-70岁,平均55.4岁。
临床表现主要为腰痛,腹部包块,血尿等,有两例无明显症状,做其它部位检查时无意中发现,1例先发现肺内多发转移,后找到原发灶为肾癌。
1.2影像学检查彩超检查:使用西门子omnia,探头频率3.5mhz。
ct检查:使用美国ge双螺旋ct扫描,层厚7mm,螺距1.5,平扫加增强扫描,静脉快速注射碘海醇100ml,浓度309/100ml,速率3ml/s。
2结果2.1超声8例为实性低回声包块,8例为囊实混合回声包块或中等回声包块,血流丰富。
2.2ct表现小肾癌3例,低密度灶或等低不均匀病灶,边缘欠清晰,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直径>3cm肾癌13例,其中1例伴出血,9例病灶内有坏死,呈肿块内低密度影,增强后肿块强化,坏死区无强化。
3讨论3.1临床表现以40岁以上中老年多见,男女比例为2:l。
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20%病例有典型临床三联症:间歇性血尿、腰痛、腹部包块,肿瘤侵犯肾盂往往出现血尿,血块堵塞输尿管可引起绞痛,肿瘤过大或生长过快可引起腰痛,1/3病例临床确诊时已出现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