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
- 格式:docx
- 大小:4.56 KB
- 文档页数:2
开放式与完璧式乳突根治术在胆脂瘤型中耳炎治疗中应用效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不少患者发病后,由于症状不明显,没有及时治疗干预,随着病情进展就会带来诸多危害。
以胆脂瘤型中耳炎为例,是中耳炎的一种类型,有哪些症状表现?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胆脂瘤型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也被称为中耳胆脂瘤,是鳞状上皮组织在中耳、乳突内的生长引起的。
所谓胆脂瘤,就是脱落上皮的堆集,且不断向四周扩张,会造成邻近的骨质破坏,以及周围器官并发症。
该疾病的病因不明确,目前有内陷袋学说、上皮移行学说、基底细胞层过度增生学说、化生理论。
患者一经确诊后,建议及时手术治疗,手术目的不是提高听力,而是预防并发症。
2.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症状表现(1)无症状。
单纯性的胆脂瘤,不伴有感染征象,患者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
(2)耳内流脓。
患者不伴感染,耳内不会溢液。
伴有化脓性中耳炎,就会出现耳内流脓现象,具有持续性、多少不等、伴有恶臭的特点,严重者脓内带血。
(3)听力下降。
对不伴感染的患者,听力下降是唯一主诉,早期多是传导性聋,程度轻重不等。
如果小胆脂瘤位于上鼓室内,患者听力基本正常;即使听骨部分遭到破坏,听力损失也不会太严重。
当病变累及耳蜗,就会变成混合性耳聋,严重者甚至全聋。
(4)耳鸣。
胆脂瘤累及耳蜗后,就会出现耳鸣症状。
3.乳突根治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手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原则是根除病变组织,预防相关并发症,重建中耳传音结构,尽量恢复患者的听力。
以乳突根治术为例,能彻底清除鼓室、鼓窦、乳突腔病变,凿除外耳道后及上骨壁,促使乳突腔、鼓窦、鼓室、外耳道形成共同空腔。
简要介绍如下:(1)适应症。
①单纯胆脂瘤型中耳炎,或合并耳源性颅内并发症;②结核性中耳乳突炎,伴骨质破坏;③中耳乳突肿瘤未能彻底切除,例如中耳癌、面神经纤维瘤、颈静脉球体瘤等。
(2)禁忌症。
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单纯型、骨疡型;②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③无骨质破坏或死骨的中耳乳突结核;④伴有其它严重疾病。
胆脂瘤型中耳炎【概述】胆脂瘤是指鼓室或乳突腔内存在角化鳞状上皮,并呈囊袋样结构,囊内角化物和脱落上皮积聚或含胆固醇结晶,并逐渐扩大形成胆脂瘤,有破坏骨壁的趋势。
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胆脂瘤、后天原发性胆脂瘤和后天继发性胆脂瘤。
先天性胆脂瘤是外胚层的胚胎细胞遗留在颅骨内发展而成的胆脂瘤,多发生在上鼓室或乳突腔或颞骨岩椎。
后天原发性胆脂瘤多由于鼓室负压引起鼓膜松弛部或后上部袋状内陷所致。
后天继发的胆脂瘤则继发于中耳炎鼓膜穿孔。
【病因与发病机制】胆脂瘤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有关胆脂形成的机制有各种不同的学说,目前仍有争论。
主要学说如下:1.袋状内陷学说一般认为鼓膜袋状内陷是后天原发性胆脂瘤的原因。
咽鼓管功能障碍或阻塞,产生鼓室负压,引起鼓室隔的鼓前峡和鼓后峡因分泌性中耳炎的分泌物或为肿胀粘膜所阻塞,使上鼓室、鼓窦、乳突腔与中、下鼓室、咽鼓管之间不能沟通,上鼓室负压进一步加重,造成鼓膜松弛部局限内陷。
若鼓室或上鼓室负压不能得到解决,内陷呈袋状向上鼓室深部扩大,甚至深入鼓窦、乳突腔,其囊袋内的鳞状上皮不能外移自洁,上皮细胞和角化物不断脱落,积聚成团,由于袋的颈部较狭小或阻塞,囊内压力增加,压迫骨壁或听骨。
在继发感染和异物刺激下,囊壁基质下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分泌胶原酶、溶酶体酶、前列腺素E等,加上细菌毒素的作用,引起骨壁破坏。
此外,感染将加剧胆脂瘤的发展过程,甚至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2.上皮移行学说鳞状上皮由外耳道或鼓膜表面移行至鼓室是后天继发性胆脂瘤的原因。
透射电镜观察提示胆脂瘤母组织包含Langerhan细胞、黑素细胞和弹力纤维。
前者是上皮的成分,而后者则来源于鼓膜松弛部,因此也支持鼓室胆脂瘤的上皮移行学说。
此外,影响上皮移行的因素很多,如细胞间钙浓度、白介素-1,热休克蛋白等因素,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有关移行机制的假说如下:(1)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边缘性穿孔后,鼓膜或外耳道的鳞状上皮沿穿孔边缘移行长入鼓室、鼓窦、乳突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赵燕玲写在课前的话在临床,一般按照中华医学会2004年在西安进行的中耳炎的分类标准,将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掌握急慢性中耳炎的概念、特点及治疗,掌握中耳炎手术方法的分型,并了解一些临床上常见的中耳手术术式。
相信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您将对中耳炎手术及其适应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又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坏死性中耳炎和急性乳突炎。
(一)、急性中耳炎的概念中耳炎以黏膜的肿胀和渗出性病变为主要特征,无顽固性或坏死性、破坏性病变形成。
常见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高分辨率的CT和声导抗在临床上有助于急性中耳炎的诊断。
(二)、急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急性中耳炎的病程短,一般不超过3个月。
临床上的主诉以耳痛、听力受限、耳鸣为主要特征。
可伴眩晕、耳闷。
临床检查时可见鼓膜呈急性充血状态,可有或无鼓膜穿孔。
听力测试以传导聋为主,一些患者也可有混合聋,声导抗一般为B型或C型,早期轻型者也可为A型或As型。
高分辨率CT可见中耳乳突腔密度增加影,可有积液征,CT值一般小于40。
(三)、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急性中耳炎以保守治疗为主。
治疗过程中用药主要为局部或全身应用抗菌素、激素及黏液纤毛的清除促排剂,例如吉诺酮、沐舒坦等。
积极治疗并清除影响中耳病变的周围病灶,如腺样体增生、后鼻孔息肉、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有鼓膜穿孔而无中耳肉芽的患者,急性期积极治疗,三个月后进行复查,复查的内容包括颞骨CT和听力检测。
若在急性中耳炎恢复期三个月后穿孔不愈合,可行手术修复。
二、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一般分为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含乳突炎),以及中耳炎后遗症。
中耳炎后遗症,包括鼓膜穿孔、粘连性中耳炎和鼓室硬化。
在中耳炎的另一大类分类中,胆脂瘤型中耳炎(不含先天性中耳胆脂瘤),一般可分为后天原发性胆脂瘤和后天继发性胆脂瘤。
中耳炎如何进行手术治疗前言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的炎症,是儿童最常见的耳科疾病之一。
对于一些慢性中耳炎患者而言,药物治疗可能无法彻底治愈,这时手术治疗成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耳炎手术治疗的相关内容,包括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
手术适应症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长期存在脓液引起的炎症,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中耳脓液排出、听力减退等。
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经过正规药物治疗6个月仍无明显好转、频繁转复发、听力明显下降。
2. 胆脂瘤胆脂瘤是中耳内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由胆固醇和角化物组成。
胆脂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听力下降、中耳脓液或黄色物质排出。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包括:胆脂瘤病灶明显、听力明显下降、患者有明显临床症状。
3. 中耳骨链破坏中耳骨链是连接鼓膜和内耳的重要结构,对于中耳骨链破坏导致的听力明显下降,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包括中耳骨链完全或部分缺失、听力明显下降。
4. 中耳肿瘤中耳肿瘤主要包括乳突黏液囊肿、乳突鳞状上皮癌、乳突腺瘤等。
对于中耳肿瘤病变较大、侵犯周围结构、无法完全切除的情况,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5. 其他情况其他情况包括特发性前庭病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BPPV)、特指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等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改善或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
手术方法1. 鼓膜切除术鼓膜切除术是指将患者的鼓膜完全或部分切除的手术方法。
这种手术通常用于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肿瘤等情况。
手术时,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通过耳道将鼓膜剥离、切除,并清除中耳内积液和炎症组织,以达到治疗和排脓的目的。
2. 乳突手术乳突手术是指对乳突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常见的包括乳突穿刺术、乳突探查术、乳突开窗术等。
乳突手术主要用于胆脂瘤、中耳肿瘤等情况。
手术时,医生会通过鼻咽或耳道对乳突进行钻孔、开窗等操作,以清除病灶,并保持通气通道。
3. 骨链再建术骨链再建术是指通过手术修复中耳骨链的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胆脂瘤中耳炎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导语: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胆脂瘤中耳炎。
这种病情,会危害自己的健康,严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好多人都忽视了疾病的治愈,而忽视了最佳至于时
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胆脂瘤中耳炎。
这种病情,会危害自己的健康,严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好多人都忽视了疾病的治愈,而忽视了最佳至于时间。
健康对每个人多非常重要,要不断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胆脂瘤中耳炎的危害及治疗。
危害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危害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最危险的中耳炎,给患者造成的伤害非常巨大,而长期流脓并伴有恶臭、听力急速下降、也有面瘫的危险,如果长期治疗效果不好,可能引发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胆脂瘤型中耳炎之所以会发生并发症,是因为中耳的顶壁称为鼓室盖,鼓室仅借此薄骨壁与颅中窝大脑颞叶分隔,乳突后壁又借乙状窦骨板与小脑相近,这两种中耳炎具有侵蚀,破坏骨质的因素,一旦骨壁腐蚀,感染可经此进入颅内,引起脑膜外,脑膜,脑实质的炎症,局限形成脓肿。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抗菌、排脓、止痛等方法对症治疗,目前多选用激素类或消炎药。
可以选用苗医药进行治疗,雷山县福源诊所“六味通窍灵”是苗医治疗胆脂瘤性中耳炎的首选药物,内服加外用,效果不错。
2、咽鼓管吹张法:采用咽鼓管吹张器、捏鼻鼓气法促使咽鼓管通畅,或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达到通畅和引流的目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1.麻醉意外,术中、术后出现休克、心跳呼吸骤停,心脑血管意外。
2.术中、术后出血。
术后感染,切口愈合延迟,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可能。
3.周围重要结构损伤可能,如颗下颌关节,颈内动脉、颈静脉球。
4.面神经损伤可能,术中可能损伤面神经,引起术侧暂时性或永久性面瘫。
5.术后外耳道狭窄或闭锁,需再次手术可能。
6.术后需定期换药。
7.切口瘢痕形成,耳周麻木感。
术后根据病理结果明确诊断。
8.手术需要取皮,如耳后,腹部,大腿内侧,植皮及移植筋膜不成活。
9.鼓膜破损需要行鼓膜修补术,有移植筋膜不成活,二次手术可能。
10.行鼓室探查术,听骨链破坏,需行鼓室成形可能。
根据术中情况有放置人工听骨(需患者自费)可能。
11.无法预料的其他意外。
授权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及手术材料。
胆脂瘤型中耳炎知识宣教胆脂瘤型中耳炎在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同。
所谓胆脂瘤,就是脱落上皮的堆集,越聚越大,不断地向四周扩张,从而造成邻近的骨质破坏,有可能造成周围器官的并发症。
因此本病的治疗是一经诊断应建议手术,且手术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出高听力及不流脓,而是预防并发症。
一、术前指导1、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促进食欲,增强机体抵抗力。
2、鼓膜穿孔未治愈以前,不宜游泳、淋浴或洗头时用干棉球塞入双耳内,防止污水进入耳内,引起或加重中耳的感染。
3、不要捏住双鼻翼用力擤鼻,而应该捏住一侧鼻翼后慢慢擤。
以避免擤鼻时用力出气,压力过大通过咽鼓管使耳内气压发生很大的变化造成鼓膜凹陷、穿孔。
4、耳部滴药应注意:如果耳内流脓要先用棉签蘸3%双氧水将外耳道及耳内的脓液清洗干净后,再滴消炎药。
滴药时,用手将耳廓的上方向上提,拉直外耳道再将药液滴入耳内,有利于药液充分进入耳内,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二、术后指导1、饮食:伤口未拆线前进软食,不吃带骨刺、硬性食物和刺激性辛辣食物,避免引起咳嗽、打喷嚏及咀嚼时牵拉耳部伤口,引起疼痛和出血。
2、体位:术后当天取健侧卧位,伤口不要朝下,避免局部受压引起伤口出血。
手术后第1天,病人无其它不适,可起床活动或下床活动。
3、手术后如出现眼脸闭合不全、鼻唇沟消失、嘴角歪向一侧、流涎等,面神经瘫痪症状,眩晕、眼震、恶心、呕吐等迷路症状,多因手术后伤口出血、肿胀压迫面神经、听神经所致,应告诉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三、出院指导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积极治疗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发病。
2、1周后来门诊复查1次,以后每2周复查一次,连续1—2个月,有耳痛、耳内流脓要随时就诊。
3、耳内的痂垢不要强行挖去,应由医生处理,以避免损伤已修补好的鼓膜。
4、未得到医生允许,不要游泳,防止污水进入耳内再次引起感染。
5、淋浴或洗头后要及时擦干流入耳内的污水。
外耳道胆脂瘤治疗方法外耳道胆脂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耳廓肿胀、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方法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早期发现的外耳道胆脂瘤,可以采用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当的药物,比如抗生素、消炎药等,来抑制胆脂瘤的生长,减轻症状。
同时,患者也需要遵医嘱定期复诊,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外耳道胆脂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直接、彻底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清除胆脂瘤,减轻症状。
手术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比如内窥镜手术、传统手术等,同时也需要在手术后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此外,一些患者还可以选择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照射胆脂瘤组织,达到杀灭瘤组织的目的。
放射治疗通常适用于一些手术难度较大或者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式。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外,一些辅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患者可以进行中药熏洗、针灸、理疗等治疗方式,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也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保持耳部卫生,避免过度清洁或者使用耳塞等不当行为,以免加重病情。
综上所述,外耳道胆脂瘤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多种选择。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同时,在治疗期间,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以期尽快康复。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帮助更多的患者早日康复。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治疗
吴慧玲;董盛宇;叶耀耀;林子玲
【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
【年(卷),期】2012(28)4
【摘要】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耳鼻喉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例患者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19例患者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27例患者行关闭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结果经治疗后,36例听力得到改善,19例维持原有听力,3例听力下降.3例因复发行2次手术治愈,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尽早发现胆脂瘤型中耳炎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彻底清除病灶、保留和恢复中耳的传音功能有利.【总页数】2页(P492,495)
【作者】吴慧玲;董盛宇;叶耀耀;林子玲
【作者单位】吴川市人民医院,广东吴川524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4.21
【相关文献】
1.用耳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效果评析 [J], 廖兴春
2.耳内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J], 刘鑫
3.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周燕飞;黎思;黄丁兰;陈金梅;冯锡坚
4.耳内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分析 [J], 田琳
5.延续性护理干预在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自护能力影响分析 [J], 周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
导语:有不少人患有胆脂瘤型中耳炎,对于这种疾病,很多人都是通过服用药物来进行保守治疗的,不过也有些人想通过做手术,把胆脂瘤切除,以绝后患
有不少人患有胆脂瘤型中耳炎,对于这种疾病,很多人都是通过服用药物来进行保守治疗的,不过也有些人想通过做手术,把胆脂瘤切除,以绝后患。
那么胆脂瘤型中耳炎需要做手术吗?有做手术的必要吗?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
胆脂瘤型中耳炎在2012年中华医学会的《中耳炎临床分类和手术分型指南》中更改为中耳胆脂瘤。
以前曾经认为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最重的类型,但实际上本病为鳞状上皮组织在中耳、乳突内的生长,其生成机制、病理及转归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同。
所谓胆脂瘤,就是脱落上皮的堆集,越聚越大,不断地向四周扩张,从而造成邻近的骨质破坏,有可能造成周围器官的并发症。
因此本病的治疗是一经诊断应建议手术,且手术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出高听力及不流脓,而是预防并发症。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为根除病变组织,预防并发症,重建中耳传音结构。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治疗,目的是在根治中耳病灶的基础上,尽量修复鼓室的正常解剖结构,保留或提高听力,并防止感染或胆脂瘤复发。
主要的手术有乳突根治术、改良乳突根治术、鼓膜修补术、伴或不伴乳突根治术的鼓室成形术等。
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适用以下情况:
1、慢性中耳炎已引起颅内、外并发症时,只要患者的全身情况无手术禁忌,均应及时手术清除中耳病变,并对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