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及胰岛素泵使用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目的:观察胰岛素泵的疗效。
方法:采用对照试验设计,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成A、B两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22例为A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
皮下注射组24例为B 组,采用短效胰岛素三餐前0.5 h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
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达标血糖值的时间。
结果:两组均能有效控制血糖达到较好水平,但A组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结论:胰岛素泵治疗住院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血糖控制快,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标签: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疗效观察;护理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导致眼、肾、神经、血管、组织等慢性进行性病变,导致多个器官衰竭,一般不可以治愈[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2型糖尿病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是位居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1-8月在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内分泌,将2型糖尿病患者46例,分成两组。
基本情况见表1。
A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22例,男12例,女10例,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酮症2例,糖尿病肾病1例,糖尿病眼病9例。
B组皮下注射,24例,男11例,女13例,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酮症1例,糖尿病肾病3例,糖尿病眼病8例。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1.2.1 入选标准(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2)自愿接受常规4次胰岛素注射治疗及胰岛素泵治疗;(3)无胰岛素过敏;(4)患者意识清晰,有良好的配合能力。
1.2.2 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2)严重心脑血管、肾功能衰竭及糖代谢异常的患者;(3)合并有其他感染性疾病者;(4)不能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的患者。
2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查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病史和病情了解:在护理查房之前,首先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
包括患病时间、目前症状的程度、血糖控制情况、有无并发症、药物治疗情况等。
2.血糖监测和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
查房时可以检查患者最近一次的血糖监测结果,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同时,还要询问患者是否有低血糖的症状,如出汗、心悸、手颤等,以及低血糖的发作次数和紧急处理措施。
3.饮食和运动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以控制血糖水平。
在查房时,护士可以询问患者目前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情况,评估是否符合医生的指导,并提供相关的饮食和运动建议。
还可以与营养师和运动治疗师进行合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计划。
4.药物治疗和服药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在查房时,可以询问患者最近一次药物治疗的情况,包括服药频率、剂量以及是否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同时,可以进行药物知识的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5.并发症的评估和处理: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在查房时,可以询问患者最近一次的相关检查结果,评估并发症的情况。
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还可以提供相关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并发症。
6.心理和社会支持:2型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生活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在查房时,可以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在疾病自我管理、家庭支持、职业和社会参与方面的困难和需求。
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服务推荐,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生活的变化。
总结: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查房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病情,监测和评估血糖控制,进行饮食和运动指导,药物治疗和服药指导,评估并处理并发症,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目的总结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90例安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从置泵期间的管理、血糖监测、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观察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使用胰岛素泵5~14d后血糖控制良好。
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快速、安全地控制患者的血糖,加强护理措施可以减少低血糖反应及置泵相关的并发症。
标签:糖尿病;胰岛素泵;护理糖尿病发病率正逐年增加,随着病程的延长,长期的高血糖及导致的各种慢性并发症使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控制并发症试验(DCCT)已证明胰岛素泵是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1],胰岛素泵是由电脑芯片、电池、微型螺旋杆、储药器、输注导管系统组成,能24h持续释放小剂量胰岛素,模拟生理状态下人的胰岛素分泌,通过基础量和餐前追加剂量使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得到平稳控制,我科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将韩国丹纳胰岛素泵用于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24岁~70岁,入院时平均血糖(26.5±5.0)mmol/L,置泵时间5~14d。
1.2方法①采用韩国丹纳胰岛素泵经导管持续皮下输注赖脯胰岛素,由医师根据患者安泵前胰岛素用量或血糖监测结果,设定初始胰岛素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以后根据血糖变化逐步调整剂量;②备齐物品至患者床旁,嘱其取平卧或坐位,以下腹部为输注部位,75%酒精消毒待干,左手捏紧皮肤,右手持针(不可分离式直插型钢针),垂直进针,避开沿着腰带周围和脐周5 cm以内区域,妥善固定针头和导管,泵体固定于患者腰带、裤袋或上衣下面的口袋中。
2 护理2.1置泵前护理2.1.1做好解釋工作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告知胰岛素泵工作原理,治疗的优势、安装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其思想顾虑,取得配合。
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如何护理胰岛素泵作为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一种先进手段,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1]。
即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能模拟人体胰腺,24h不断地输注微小计量的胰岛素以满足人体的需要,使胰岛素吸引更稳定,能有效降低及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具有方便患者日常生活,减少每日注射痛苦等优点。
我院从2007年5月购进深圳丹纳胰岛素泵开始,一年来,对就诊我院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带泵强化治疗,现将带泵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2007年至2008年在我院住院病人,所有患者空腹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范围在8%~12%,诊断符合1999年标准,已服用降糖药物及常规注射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仍控制较差或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20例,其中有酮症患者2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4岁~68岁;病史1a~20a。
2护理体会2.1置泵前的准备与护理(1)疾病知识宣教:充分进行相关教育是成功的关键,对有些患者和家属亦应进行教育。
(2)卫生准备:置泵前嘱病人沐浴、更衣,不能沐浴者要给予床上擦浴,特别是注射部位的清洁,以防感染。
有皮肤病者治愈后才能装泵。
(3)药物准备:安装前至少24h停用各种中、长效胰岛素,改用短效胰岛素。
(4)胰岛素准备:选用短效胰岛素,将胰岛素提前2h置于室温(约25℃)下,避免因胰岛素遇热产生气泡,造成剂量不准或阻塞输注装置[2]。
(5)心理护理:胰岛素泵为一新型仪器,病人易对此产生怀疑紧张心理。
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提问,以热情的态度详细介绍胰岛素泵的原理和基本操作过程,讲解应用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的优越性、必要性、安全性和方便性。
使之消除恐惧,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还使机体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
2.2置泵方法及护理(1)调试泵:按医嘱设计每日胰岛素总量、基础释放量、三餐前大剂量。
(2)选择注射部位:首选腹部为注射最佳部位,男性通常在上腹部,女性在下腹部,避开肚脐及腰带周围,因为此处操作方便,胰岛素吸收稳定可靠,且此处隐蔽,不影响四肢活动,皮下脂肪较厚,不易脱落。
2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护理目的:探讨采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就其疗效分析是否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54例患者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护理方案,而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治疗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情况及发生低血糖的次数。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控制血糖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发生低血糖次数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控制血糖,并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值得推广。
标签: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皮下注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也逐年增加,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一般降糖药控制效果不佳,必然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近年来胰岛素泵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相比皮下注射治疗方案更能稳定血糖,因此深受医患双方的青睐[1]。
本文旨在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选择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来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1例(57.41%),女23例(42.59%),年龄42~76岁,平均(63.2±3.6)岁,病程8个月~15年,平均病程(6.2±0.3)年。
初中文化水平14例(25.93%),高中级大专文化水平30例(55.56%),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10例(18.52%)。
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及家庭条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糖尿病饮食,停止口服降糖药。
2型糖病患者胰岛素泵置入的临床护理体会目的:正确指导患者使用胰岛素泵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方法:胰岛素泵置入前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治疗的不同阶段,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置泵后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泵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结果: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平均空腹血糖从治疗前的15.8~18.1 mmol/L下降至5.2~8.6 mmol/L,餐后2 h 为6.5~12.3 mmol/L,效果明显。
结论:胰岛素泵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做好相应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2型糖病患者;胰岛素泵置入;临床护理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占90%以上[1]。
66%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不断发展下,最终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调整血糖。
所以,正确详细了解胰岛素的控病作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更有必要学会自己使用胰岛素泵。
现在,世界范围内正广泛地使用胰岛素泵这一先进的糖尿病强化治疗方式[2]。
它可以24 h适量释放胰岛素,持续把各时段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26~75岁,病史4~13年。
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服用降糖药及常规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血糖不稳定。
1.2 方法应用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
1.3护理1.3.1 胰岛素泵置入前的护理1.3.1.1注射胰岛素的适应证①有严重的高血糖症状。
②尿酮体阳性。
③有严重的并发症。
④原发或继发的口服降糖药失效等情况。
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基本知识指导,让患者了解应用胰岛素的相关知识。
1.3.1.2使用胰岛素泵注意事项在患者24 h停用其他中、长效胰岛素的前提下装泵。
应用泵用短效胰岛素,胰岛素使用前应从冰箱内取出,放在室温下6 h后使用。
1.3.1.3个人卫生护理装泵前要求患者沐浴、更衣、保持皮肤清洁,正确消毒,防止置管部位发生感染。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及护理胰岛素泵是一种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系统,又称人工胰岛,能够最大限度模拟人体正常生理释放胰岛素,使患者血糖情况控制在正常范围[1]。
其优点在于,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减少低血糖和并发症的发生。
2012年1~7月,我们应用美敦力胰岛素泵为7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70例,男43例,女27例;年龄34~73岁;病史2~22年;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和(或)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情况难以控制后,给予胰岛素泵治疗。
1.2 方法1.2.1 药物准备置泵前3h从冰箱内取出胰岛素,置于常温下(约25℃),避免胰岛素遇热产生气泡,阻塞输注装置,检查胰岛素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遵医嘱设定各项参数,包括使用时间、基础量、餐前大剂量等[2]。
1.2.2 胰岛素泵安置穿刺前患者取平卧位,松开腰带暴露至下腹部,取距离肚脐5厘米、且活动无碍处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皮肤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助针器快速刺入皮下,妥善固定,注明日期和时间。
1.2.3 血糖检测 70例患者均使用美国强生倍优型血糖仪,装泵后3d每日测血糖7次,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3d后视血糖控制情况改为3~4次/d,根据血糖值调整基础量和餐前大剂量。
注意低血糖反应,嘱病人随身携带糖块或饼干,如出现心慌、手抖、饥饿感、出汗等低血糖反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1.2.4 疗效判定血糖控制目标以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为目标值。
2 结果本组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3 d后血糖平稳下降,空腹血糖从平均(11.2±3.1)mmol/L降至(5.8±1.2)mmol/L,餐后2h血糖从(15~19)mmol/L降至(7.8~10.0)mmol/L。
2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及胰岛素泵使用的护理2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及胰岛素泵使用的护理大家下午好,今天组织大家查有关2型糖尿病的护理及佩戴胰岛素的病人的护理。
实习同学汇报一下病史:83床,欧阳宝玉,女,51岁,98930,2月19日入院,主诉:口干多饮多食5余年,伴肢端麻木2年余。
入院时血糖15.1mmo/L,入院后予上胰岛素泵及动态血糖仪检测血糖。
既往有糖尿病史多年,合并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入院诊断:1.2糖尿病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腰椎间盘突出症昨天上午10:20测MBG 为low,(《1.1mmol/L)静推高糖,复测血糖11.2 mmol/L,经过治疗,现在血糖波动在~ mmo/L.做四测,专科体查(询问有无口干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四肢麻木,视物模糊)糖尿病临床表现:”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血糖正常值范围:3.9~6.1 mmo/L,低血糖小于3.9 mmo/L,危急值16.7 mmo/L.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控制总热量,一餐不宜吃太饱,多吃蔬菜少吃肉;2.严格限制各种甜食:糖果、饼干、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等;3.多进食高纤维食物。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1.早晨进行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避免发生低血糖;2.运动宜在餐后一小时进行;3.外出锻炼时随身携带一些食品;运动锻炼最好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球类活动等,至少每周3次;3.运动过程中如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等,表明已出现低血糖,应立即停止运动,并立即进食。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1.每天检查足部一次,有无鸡眼、水泡、溃疡、坏死等;2.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压;3.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感染,趾甲不要剪得太短,应与脚趾平齐;5.预防外伤:冬天避免使用热水袋,不要光脚走路。
6.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注意足部保暖。
佩戴胰岛素泵的注意事项:1.检查病人输注部位,皮肤有无红肿、出血、有无针头套管脱出和胶布松脱、药液及电池剩余量等;2.根据部位情况每5-7天更换一次注射部位和输注装置,并做好针口的护理;3.每餐打胰岛素前先观察病人血糖情况,低血糖者不打。
2型糖尿病的护理查房及胰岛素泵使用的护理
大家下午好,今天组织大家查有关2型糖尿病的护理及佩戴胰岛素的病人的护理。
实习同学汇报一下病史:
83床,欧阳宝玉,女,51岁,98930,2月19日入院,主诉:口干多饮多食5余年,伴肢端麻木2年余。
入院时血糖15.1mmo/L,入院后予上胰岛素泵及动态血糖仪检测血糖。
既往有糖尿病史多年,合并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入院诊断:1.2糖尿病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腰椎间盘突出症昨天上午10:20测MBG 为low,(《1.1mmol/L)静推高糖,复测血糖11.2 mmol/L,经过治疗,现在血糖波动在~ mmo/L.
做四测,专科体查(询问有无口干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四肢麻木,视物模糊)
糖尿病临床表现:”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血糖正常值范围:3.9~6.1 mmo/L,低血糖小于3.9 mmo/L,危急值16.7 mmo/L.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控制总热量,一餐不宜吃太饱,多吃蔬菜少吃肉;2.严格限制各种甜食:糖果、饼干、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等;3.多进食高纤维食物。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1.早晨进行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避免发生低血糖;2.运动宜在餐后一小时进行;3.外出锻炼时随身携带一些食品;运动锻炼最好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球类活动等,至少每周3次;3.运动过程中如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等,表明已出现低血糖,应立即停止运动,并立即进食。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1.每天检查足部一次,有无鸡眼、水泡、溃疡、坏死等;2.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压;3.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感染,趾甲不要剪得太短,应与脚趾平齐;5.预防外伤:冬天避免使用热水袋,不要光脚走路。
6.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注意足部保暖。
佩戴胰岛素泵的注意事项:1.检查病人输注部位,皮肤有无红肿、出血、有无针头套管脱出和胶布松脱、药液及电池剩余量等;2.根据部位情况每5-7天更换一次注射部位和输注装置,并做好针口的护理;3.每餐打胰岛素前先观察病人血糖情况,低血糖者不打。
4.胰岛素泵报警处理:可能没有药水和电池,需及时更换。
5.病人外出和做检查前不宜戴泵去。
6.洗澡时需分离胰岛素泵;7.告知低血糖症状和处理措施。
动态血糖监测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