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民居建筑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5.22 MB
- 文档页数:8
浅析韩国传统民居“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这是《论语·公冶长》中的语句。
这也是历代朝鲜文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许多人认为,孔子生活于的春秋时代,见礼崩乐坏而思移居朝鲜。
俞好仁还肯定说,孔子要浮于海的目的地就是朝鲜。
且莫论,这是否是孔子的原意。
由此可看出,朝鲜早在春秋时代,在中国文人心中就有一定地位了。
历史再往前,在殷朝末年中国的箕子就已到达朝鲜了。
箕子是殷朝最后一个帝王纣王的叔父,因不满纣王的荒淫无度而被长期囚禁。
武王克商以后,释放了箕子。
同时因为箕子在当时社会中的巨大影响,武王亲自登门求教。
并且把他分封到朝鲜。
箕子到达朝鲜后,就把今天的平壤作为都城。
箕子在朝鲜半岛建立了政权,传授中国文化,这是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到达朝鲜半岛的中国文化使者。
山川险隘,人民多贫。
只以稍遵礼俗,自古中国亦许之“小中华”。
来中国的高丽、朝鲜使臣与中国文人对话时,通常都称自己国家的文化与中华无异。
在古代朝鲜,无论是文学、医药、历法还是社会制度都是学习中国的。
当然在建筑方面也是影响深远的。
特别是在汉唐时代,它对朝鲜的影响几乎是没有死角的。
就算在现代的韩国我们还是经常能看到,感觉到很浓的汉唐遗风。
韩国,是当前朝鲜半岛南部的一个国家。
面积为996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008.7万。
是个多山国家,山地占朝鲜半岛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地形具多样性,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错分布。
低山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影响着韩国古时的居住方式。
再加上朝鲜民族爱吃大米,善种水稻。
因此在古代韩国的民居大都分布在沿山的平川地带。
韩屋--指的是按韩国传统建筑形式建造的房屋(传统的民居也统称为--韩屋)。
韩屋的特点体现在兼顾地形和季节气候的分布和结构上。
即所说的“背山临水”,通常韩屋建在后面有山前面有水的地方,而且考虑到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在房间里设置暖炕(温突)设施,在结构上采取宽敞过厅的形式,以便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朝鲜族民居朝鲜族民居自古以来,朝鲜族人民喜欢选择背风朝阳、依山傍水、环境优雅的地方建房。
引旧唐书《东夷传》中记载:“其所居必依山谷,皆以茅草葺舍。
”《新唐书·东夷传》中也说:“居依山谷,以草茨屋。
”说明朝鲜族人民建房时对选址十分讲究。
朝鲜族传统民居外观都很美,屋顶坡度缓和,中间平行如舟,两头翘立如飞鹤。
组成屋顶所有的线和面,均为缓和的曲线和曲面。
屋身平矮,没有高起陡峻的感觉,特别是门窗比例窄长,使得平矮的屋身又有高起之势,而整座建筑又稳稳地坐落于低矮平实的石台基上。
洁白的墙面,再以灰色瓦片或稻草、铁皮相衬,很雅致。
无论什么材料的屋顶,出檐都很长,屋檐下产生了很深的阴影,加上廊子的凹进,使整幢建筑产生了鲜明的立体感。
根据屋顶形态的不同,朝鲜族民居大致有三种类型,即悬山式、庑殿式和歇山式。
传统朝鲜族民居的屋顶别具特色。
表现在超大的尺度,屋顶高度占整幢房屋高度的1/2。
墙面是除屋顶之外,最主要的构图要素。
朝鲜族民居的墙面颜色一般前面(南面)与右面(东面)均刷白灰,而后面(北面)与左面(西面)只抹上黄泥;墙面由上、下横梁及柱、门窗框这些外露的构件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区域。
门窗与外露构件一起使立面产生了韵律美。
在乡下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
多面向南或东南、西南,有院落。
屋顶多四个斜面构成,主室上盖为大“人”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草或灰瓦片覆盖。
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
后面一般亦设门和窗。
内分为寝室、厨房等。
有的在正房盖厢房,作为住房和仓库。
室内用土砖或平埋的片石铺成平炕。
进屋脱鞋,席炕而坐。
室外屋基离地60—70厘米,外有台阶。
朝鲜族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处,不过为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般地说,对方向的选择不十分重视,布置比较灵活,不采取封闭式的院落形式,习惯于建独立的单幢住房,以房屋内部为活动中心,不建厢房,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朝鲜族的人们在居住都是有着很好的审美观,而且朝鲜族民居中外观上都上比较漂亮的,对此朝鲜族民居特点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朝鲜族民居特点朝鲜族民居有哪些特点朝鲜族民居外观都很美,屋顶坡度缓和,中间平行如舟,两头翘立如飞鹤。
组成屋顶所有的线和面,均为缓和的曲线和曲面。
屋身平矮,没有高起陡峻的感觉,特别是门窗比例窄长,使得平矮的屋身又有高起之势,而整座建筑又稳稳地坐落于低矮平实的石台基上。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刚柔相兼,或抒情潇洒,或热情奔放,充分表现了朝鲜族柔中带刚,文而不弱,雅而不俗的民族性格。
著名的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剑舞等。
农乐舞由古代庆祝狩猎丰收的舞蹈发展演变而来,因而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尤其是男子用力甩动头部,使“象帽”顶上3 米长的“象尾”绕身体旋转飞舞,更是独具风采,充满活力。
朝鲜族是个爱好体育运动的民族。
足球、摔跤、滑冰、跳板、打秋千等活动都具有非常广泛的群众性。
摔跤的方式较独特。
一种摔法是双方的右腿各套一条布带,布带的一端系在对方的手腕上,摔跤手互搂对方腰部,以摔倒对方数多少计胜负。
另一种摔法是,摔跤手各备一条3 米左右的布带,将其9 0 厘米围系在腰间,其余部分宽松地缠在右大腿上,腰间再系一条5 米长的带子。
比赛时右膝脆地,左膝弯曲,各用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用左手抓住对方的腿绳(缠在右腿的那段带圈)听到开赛的信号,双方站起来决斗,一般是三战两胜。
不论是不是选手,都可以登场献技。
运动会上,摔跤冠军的奖品是一头披红戴花的大黄牛,夺魁者骑在牛背,由当地负责人牵牛绕场一周,以显荣耀。
打秋千、跳板和顶坛竞走是妇女的体育运动。
她们荡秋千的特点是:高、飘、悠、巧、柔、美、欢。
秋千绳一般都拴在高大树木上结实的横枝上,在秋千前方的上空悬有彩带或铃铛,荡起的秋千板能触及这个标志才能赢得欢呼与赞扬。
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
因此,跳板运动很受重视与喜爱。
朝鲜族民居特色多字号:大中小2011-2-26 12:31:00 来源:本站综合点击: 1148 次朝鲜族传统稻草房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它不但有着色彩亮丽、形式特异的民族服饰,而且有着极具特点的饮食、祭祀、丧葬等等民族风俗。
特别是朝鲜族民居建筑,更表现出鲜明的朝鲜族民族的风俗文化。
今天,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田野乡间,仍然可以看到许多黑瓦白墙的朝鲜族传统民居。
你看那晨曦中,袅袅炊烟笼罩下的小村落,一个个院落,一幢幢小房,黑瓦和白墙相映,其中劳作着朝鲜族男女,一幅蕴味十足的民族风情画。
1700多年前的《三国志》里就记载了早期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居住方式,书中写道:“居处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别”。
约一千多年前,朝鲜族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形式,并且根据屋顶形状、所用建筑材料、屋内结构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就说这屋顶吧,从形式上就有悬山式、庑殿式、歇山式、平顶式;从建筑材料来看呢,有用泥和草盖的草房,有用木头建的木楞子房,又有砖木结构的瓦房等等。
可是不论什么形式的房子都以朝鲜族最喜欢的白色——白灰刷墙,而且瓦房的瓦片都特别大。
盖房子是朝鲜族同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前那得请阴阳先生选房基,还得祭“宅神”,宴亲朋,特别隆重,而在建房过程中,上房梁时还要写上梁文,这中间还有说道。
传统的朝鲜族民居门多、窗少,而且窗和门的形式相差不多。
第一次见到这种结构的房屋时,很难分辨出哪个是窗,哪个是门。
其实呀,朝鲜族民居的门、窗不但有区别,而且有许多特别方便的功能。
朝鲜族民居的屋内结构主要有单排和双排两种。
单排式结构的房间排列如同“月”字,房间之间只有横向间隔而无纵向间壁。
双排结构的又叫双筒子,房间排列如同“用”字,房间之间既有横向间壁又有纵向间壁。
而无论单排、双排的结构,都会分割出许多房间。
原因朝鲜族在历史上深受“男女有别”等观念的影响,孩子们长大了,男女都各有单独的房间。
长白山百花谷朝鲜族古村落简介
长白山百花谷朝鲜族古村落是东北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朝鲜族古村落,她的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朝鲜传统建筑。
与满族、满族民居风格不同,这里的建筑格局均为方形,以土墙为墙,青砖铺地。
朝鲜族民居依山而建,房屋多为三间或五间,窗户都是木窗框。
屋内木制家具均用松木榫卯结构。
房子前面有一条长约200米的狭长走廊,走廊两侧是长长的木栅栏。
据专家考证,这条长达200米的木栅栏是“万字门”。
万字门是朝鲜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一种门,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和圆满。
百花谷朝鲜族古村落的形成与朝鲜民族的迁徙有着直接关系。
历史上朝鲜半岛北部长期是中国领土,后来被沙俄侵占。
此后,在中苏交恶时期,为了抵御苏军入侵,苏联人把中国的东北地区(包括长白山地区)划分成几个国境区、省和自治省,这些地方就成了朝鲜族聚居区。
随着中国东北地区的解放和发展,朝鲜半岛上的朝鲜族人民也陆续迁入中国东北地区定居。
—— 1 —1 —。
朝鲜族的住房名称
朝鲜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文化和住房建筑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朝鲜族的住房中,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和类别,每种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结构、风格和功能。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几种最具代表性的朝鲜族住房名称和其特点。
1. 徽房
徽房是朝鲜族住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结构与汉族传统建筑十分相似。
徽房通常由四合院和前后翼房组成,中间是中厅,前面是门厅,后面是厨房和卫生间。
徽房的屋顶有多个檐口和角楼,非常坚固耐用,防水效果好。
2. 楼房
楼房是朝鲜族住房中另一种常见的类型,也是其独特的建筑之一。
楼房建筑高度较高,多达三层或四层,楼下是商业或厨房,楼上是住宅。
楼顶通常是深褐色或黑色瓦片,较为坚固。
3. 土楼
土楼是另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朝鲜族住房,其结构与广东的“土楼” 类型相似。
土楼是多层建筑,基层常常是用石头建造,上层则采用土坯和木材。
其外观呈现出圆形或
四方形,而内部通常由多个圆形和方形组成。
土楼的屋顶十分特别,由茅草和土坯混合铺砌而成,以保证屋顶的防水效果。
4. 窑洞
窑洞是另一种与朝鲜族文化相关的房屋类型,是一种利用山坡挖掘的住房,地处山腰,摆脱了地面上的风雨侵扰,有很好的隐蔽性。
窑洞有横向‘一进两舍’和纵向
‘两进三舍’两种类型,内部采光采风特别合理,住宅更为安全防火。
总之,朝鲜族的住房类型多种多样,每种建筑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朝鲜族的传统住房文化在今天仍被广泛传承和发扬光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鲜族建筑特色在中国的边疆地区,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其中朝鲜族是人口最为集中的一支。
朝鲜族的建筑特色独具魅力,反映了他们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的层面来探讨朝鲜族建筑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朝鲜族建筑在整体风格和布局上展现了独特的特色。
朝鲜族建筑常以“大院小院”结构为基础,大院是建筑群体的主体,小院是内部的私人空间。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朝鲜族人民独立而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
此外,朝鲜族房屋一般是木结构的彩色建筑,以灰色为主,搭配红色、黄色、蓝色等鲜艳的色彩,为建筑增添了别致的风情。
其次,朝鲜族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朝鲜族人民崇尚自然,将大自然视为人与神灵共同生活的场所。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他们会尽可能地保留自然环境的原貌,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朝鲜族房屋通常以山水、森林等自然景观为背景,坐拥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此外,朝鲜族建筑常采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这是因为木材能更好地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一种亲切和温暖的感觉。
朝鲜族建筑的内部设计也有其独到之处。
朝鲜族人重视家庭的温馨和和谐,因此,他们在房屋内部的装饰和布置上也有着独特的品味。
朝鲜族居民常常在入户门口摆放一系列的摆饰品和纪念物,以展示家庭的文化底蕴和欢迎客人的热情。
房屋内部常常铺设着传统的花坛和地毯,墙壁和家具上都会绘制各种各样的传统图案和图画。
这些图案既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又能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朝鲜族建筑还反映了他们特有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朝鲜族人民信仰不同的神灵和祖先,他们相信这些神灵能够保佑他们的家庭平安和幸福。
因此,在朝鲜族房屋的设计中常常能够见到神龛和供桌等宗教装饰物,人们会在这些区域进行祭拜和祷告。
此外,朝鲜族人还喜欢在室内摆放各种油灯、香炉等物品,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与思念。
朝鲜族建筑的特色不仅仅体现在房屋的形式和内部装饰上,还体现在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附属建筑上。
比如,他们喜欢在房屋附近建造围墙和篱笆,有的家庭甚至会在院子里建造一个小花园或菜地,以便种植一些花草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