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向往公平》
- 格式:ppt
- 大小:4.94 MB
- 文档页数:18
第一课?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第一节我们向往公平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能够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良好的合作。
2、能力目标:在社会生活中,学会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公平的含义,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个人开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2、难点理解公平的含义。
三、预习导学:1、预习范围:2、知识疏理:〔1〕填空:①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当,又能得到应得的。
②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和的对等和统一。
③社会需要合作,更需要良好的合作,而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失去了公平,合作就,可见,生活中我们与他人合作时,需要。
4、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当,学会维护自己的,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的利益等,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根本要求。
〔2〕简要答复:①你如何理解生活中的公平?②如何理解教材中的公平〔教材中的公平是从合作关系角度来谈的〕③社会公平主要表现是什么?④列举在学校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公平现象和不公平现象。
⑤维护社会公平有什么重要意义?⑥如何维护社会的公平?⑦国家为维护社会公平采取了哪些措施?⑧每个成员〔青少年〕如何维护社会的公平?⑨如何对待不公平的现象?3、你对本课内容还有哪些疑问?四、当堂达标:1、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挑出来:〔1〕、一般说来,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①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②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③尽量少地去承当责任,尽量多地得到利益④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当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以下制度中,不是表达社会公平、为保护弱势群体而设立的制度是A、失业保险制度B、实施下岗再就业工程C、希望工程D、商业保险制度〔3〕、以下选项中能表达公平原那么的是①共同富裕②售出商品,概不退换③平均主义④对高收入者征收高税收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比尔·盖茨把“生活是不公平,你要去适应它〞作为给人们的忠告。
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1《续写春天的故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续写春天的故事》是鲁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向往公平》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在的领导下,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社会的转变,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课文以春天的故事为线索,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旨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的信任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主义制度存在模糊认识,对的信任度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坚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感情,增强对的信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和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故事,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探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柳山镇中小学集体备课卡科目思品课时 1 年级九课题我们向往公平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为维护社会公平做自己的贡献。
(二)能力:对社会稳定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
(三)知识:正确认识公平问题、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看待社会上种种不公平现象。
教学方法与手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设计课内探究新课导入:故事激趣:李伟是班里的宣传委员,一次学校组织板报比赛,班主任让李伟负责此事他表示一定完成任务。
放学后,他却说自己有事,把工作推给其他同学一走了之。
其他同学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板报评比一等奖,李伟因此获得了优秀宣传委员的称号受到表彰。
提出问题:你认为李伟受到表彰共平吗?为什么?修改区审查组组长签字备课教师签名:张志兰使用教师张志兰课内探究探究一:(对每一个同学的回答,老师注意加以肯定和表扬)1、写出在班级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你认为公平或者不公平的事。
2、议题1:公平的含义各组分得的题目:一个公平的事例,一个不公平的事例。
议题:到底公平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公平?3、议题2:合作中需要公平提出议题:刚才在小组的讨论中同学们表现的很好,能够积极地完成了任务,也就是说任务的完成离不开每一个同学,现在想一想,你在学习小组中的表现怎样?老师和小组给你评价是什么?你觉得公平吗?以后你又是怎样做的?(也可以结合平时)探究二:公平的作用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三峡库区视察工作时,帮助重庆市云阳县农民熊徳明追讨工钱的事情发生后,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权”热潮。
在重庆,从2003年12月9日至2004年3月11日,共偿付拖欠农民工工资4.84亿元,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
在全国,还有许多没有领到早就应该到手的血汗钱,清欠工作还在继续……材料二:今年8月1日晚10时许,在某服饰城搞拆除的唐某等4人,与总包工头郭某见面,目的是为了结算一笔5000元的工资尾款。
五年级下册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含计划和进度)第一章:我们向往公平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追求公平的态度和行为。
1.2 教学内容:公平的定义和表现公平的重要性培养公平意识的方法1.3 教学活动:讨论公平的定义和表现,举例说明。
小组活动,讨论公平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历。
角色扮演,模拟不公平情境,讨论如何维护公平。
1.4 教学资源:讨论卡片,不公平情境案例。
1.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
学生小组讨论的报告。
第二章:我们的资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资源和分布情况。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我国的基本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方法2.3 教学活动:地图学习,了解我国资源的分布情况。
小组活动,研究某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讨论如何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
2.4 教学资源:我国资源分布图、相关视频资料。
2.5 教学评价:学生地图学习和小组活动的表现。
学生对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观点。
第三章:我们的精神风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精神风貌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2 教学内容:精神风貌的定义和表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方法3.3 教学活动:讨论精神风貌的定义和表现,举例说明。
小组活动,讨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历。
角色扮演,模拟消极情境,讨论如何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4 教学资源:讨论卡片,消极情境案例。
3.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
学生小组讨论的报告。
第四章:我们遵守规则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规则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态度和行为。
4.2 教学内容:规则的定义和作用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培养遵守规则的方法4.3 教学活动:讨论规则的定义和作用,举例说明。
小组活动,讨论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分享个人经历。
2024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详细教学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探讨公平的含义、公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现公平。
2. 第二单元:学习法律的基本知识,了解我们受法律保护的内容,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
3. 第三单元:认识大自然,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4. 第四单元: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认识不同地区的特点,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认识到公平的重要性,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公平。
2.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知法、懂法、守法,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法律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公平观念的树立。
2. 教学重点: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公平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分析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案2. 板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向往公平(2)第二单元:我们受法律保护(3)第三单元:我们爱大自然(4)第四单元:我们拥有共同家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谈谈你对公平的理解,结合生活实例说明。
(2)列举三部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3)分析我国行政区划的意义,结合家乡实际情况进行说明。
2. 答案:(1)公平是指在同等条件下,给予每个人应有的权益和待遇。
走进阅卷室《我们向往公平》选择题【参考题目1】四川省某县政协副主席、身价过亿的葛俊明拥有的一家公司因修水电站占用了农民张鸣春的采沙场,但前者只同意出4000元人民币作为补偿。
张鸣春欲打官司却没有钱,还被公安局以影响水电施工为由关押了半个月。
张鸣春曾多次找葛俊明,却屡遭拒绝,于是在最后一次商讨未果的情况下引爆了炸弹。
这则材料说明()①社会上存在不公平现象②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需要公平③某些人的腐败和黑暗使另一些人铤而走险④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学生出现的错误情况】在这个题目里同学们在选的时候容易把第③个肢项作为一个正确的选项入选。
【评析】通过分析材料可知,张鸣春引爆炸弹是由于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导致的,说明社会的稳定离不开公平。
社会上确实存在腐败和黑暗面,但并不是因为存在腐败和黑暗人们就可以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参考答案】C【参考题目2】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孟华的总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一,班主任老师将他的座位从第三排调到了最后一排,孟华心里很难过。
对此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班主任按成绩的好坏排座位对孟华来说是公平的B.老师的做法容易激起孟华的学习积极性C.孟华应据理力争,找老师去讲理D.梦话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学生出错情况】该题学生在考试中极容易选错的是C选项,认为由于老师的不公正待遇应该和老师据理力争,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评析】当中学生遇到不公平的对待后往往是消极地去应对,这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不公平和不公平所带来的影响,要正确应对不公平现象,学会去解决它。
【参考答案】D【参考题目3】比尔盖茨把“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这句话作为给人们的11点忠告之首。
其目的是要告诫人们()A.公平是相对的,社会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B.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C.理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才能更好的生活D.不公平的现象随处可见【学生出错情况】少数同学把D选项作为正确的选项入选,是没有审清题意的模糊认识导致出错。
九年级《我们向往公平》讲练【知识讲解】一、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1.公平的含义:公平就是在社会合作中合理地分配利益和责任,它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2.公平是合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社会需要合作,更需要良好的合作,失去了公平,合作就很难维持下去,更不可能成功。
可见,生活中我们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
二、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1.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
2.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维护社会公平,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3.如何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
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学法点拨】1.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文字材料、图片等理解教材中的主干知识。
如教材P8中,温家宝总理帮助农民工追讨工钱的事例。
(1)农民工辛勤劳动(承担了责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利益),显然违背了公平的要求。
(2)大量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应得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就会使合作双方产生矛盾,易引发社会冲突,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
(3)温家宝总理帮助农民工催讨工资,其重要意义在于: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2.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我们的学生生活中,还是社会生活的各领域,都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要理智地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1)认识到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公平是相对的,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绝对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