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导学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2
《生物的变异现象》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掌握变异的原因和分类,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导学内容:一、生物的变异现象是什么?1. 定义:生物的变异是指在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出现的与同种生物个体或群体不同的性状或特征。
2. 举例:比如同一个物种中有些个体身体颜色较深,有些较浅;有些个体体型较大,有些较小等。
二、变异的原因和分类1. 变异的原因:a. 遗传因素:基因的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b. 外界环境: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生物发生变异,比如气候、食物等因素。
2. 变异的分类:a. 有益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利,能够增加其生存的机缘。
b. 有害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害,可能导致其生存能力减弱。
c. 中性变异:对生物个体既不利也不害。
三、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使得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差别,为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2. 适者生存:有益变异使得生物个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生存的机缘。
3.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界中,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有害变异则会被淘汰。
导学任务: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其分类。
2. 思考变异对生物进化的作用,讨论有益变异和有害变异在自然选择中的角色。
3. 完成教室作业,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对生物变异现象的理解。
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自行查阅资料,了解一些闻名的生物变异案例,如达尔文的雀儿喜案例等。
2. 探讨变异现象与基因突变的干系,思考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通过实验或观察,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变异的影响,如气候、食物等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本次导学案结束,希望同砚们能够通过进修,深入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掌握其原因和分类,进一步认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祝大家进修愉快!。
《生物的变异》导学案一、导入生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生物的变异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存和繁殖,也对整个物种的演化产生深遥影响。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生物的变异,了解其原因和机制,以及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二、目标1. 了解生物的变异是指什么,以及其分类;2. 掌握生物变异的原因和机制;3. 理解生物的变异对进化的影响;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生物进化中的变异现象。
三、导学1. 什么是生物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体内部或外部环境引起的基因型或表现型的突变或改变。
根据变异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分为自发变异和诱导变异两种。
2. 生物变异的原因和机制生物变异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是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生存竞争过程;突变是指基因组中发生的随机变异;基因重组是指不同基因之间的互相组合和交换。
3. 生物变异对进化的影响生物的变异对进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变异能够为生物提供适应环境的新特征,从而增加生存的机缘,增进物种的进化和繁殖。
四、实践1. 请举例说明自然选择在生物变异中的作用。
2. 你认为生物的变异是无意事件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为什么?3. 为什么说生物的变异对进化是必要的?五、总结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变异,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对生物的变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了生物进化的奥秘。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探索生物的变异,为珍爱生物多样性作出贡献。
六、拓展1. 请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探讨生物变异的影响;2. 了解更多关于生物变异的钻研效果,拓展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生物的变异》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某些生物的变异现象,能够正确区分生物变异的类型。
(重、难点)2.通过分析实例,能够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点)3.收集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料,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比较前面学过的遗传概念,试着描述变异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可遗传的变异是指。
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指。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
3.看课本107-108页的图4.4-14,从变异原因角度分析回答它们各属于哪一变异类型?4.根据变异对的生存是否有利,变异还可以分为和。
5.看课本108页图4.4-15,从自身生存利弊角度分析回答它们各属于哪一变异类型?6.谈谈变异对生物生存的意义?7.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1)人工选择育种:在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的过程中,人们根据不同的,对其产生的进行逐代挑选,培育品种。
(2)杂交育种:通过杂交,使,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子代,再从中挑选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类型进行育种。
(3)诱变育种:利用人工方法(如物理辐射或化学诱变等手段)对生物进行适当的处理,诱导生物体内的或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变异个体,从中选择人们需要的变异类型进行培育,获得新品种。
(4)太空育种: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将农作物的种子、微生物菌种等带到太空中,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其产生变异,返回地面后再选育新品种。
二、合作探究1. 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田里,小麦的麦穗有大穗、小穗,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方法验证你的原因。
2. 有同学认为凡是环境引起的变异都是不遗传的变异,你认为该观点正确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3.人们利用航天技术将种子带到太空或利用化学药品、物理射线等诱变手段对种子进行处理,试问这些方法一定能得到优良品种吗?想要得到理想品种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处理?【课堂小结】【达标提升】1.人们培育出一种矮腿羊,它既不善于跑又不善于跳,但很利于饲养和管理,这对于羊来说,这种变异属于()A.可遗传的变异,有利变异B.可遗传的变异,不利变异C.不可遗传的变异,有利变异D.不可遗传的变异,不利变异2.现代鸡的品种很多,但其祖先却都是同一种野生鸡——原鸡。
《生物的变异》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其对生物进化的影响,掌握变异的观点和分类,以及变异与自然选择之间的干系。
一、导入1. 引入话题: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同一种生物会有不同的特征?为什么有些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有些生物却无法存活下去?2. 提出问题:你知道生物的变异是如何产生的吗?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有什么影响?二、进修内容1. 变异的观点:生物的变异是指在基因或染色体水平上发生的突变或重组,导致个体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2. 变异的分类: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突变、基因重组等多种形式。
基因突变又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3. 变异与自然选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通过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增进物种的进化。
三、进修方法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品种的植物或动物,了解变异在自然界中的普遍存在。
2. 实验模拟:设计简单的基因突变模拟实验,探讨变异对生物特征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变异的分类和自然选择的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拓展延伸1. 阅读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知识。
2. 调查钻研: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调查钻研,深入探讨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3. 实地考察: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观察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五、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其对生物进化的重要意义。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通过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增进物种的进化。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深入了解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过程。
六、课后作业1. 思考题:你认为生物的变异对生物进化有何影响?请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模拟的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变异对生物特征的影响。
3. 阅读任务:阅读一篇关于生物进化的文章,写下你的感想和思考。
《生物的变异》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2. 掌握生物遗传变异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
3. 能够分析和解释生物的遗传变异对种群适应环境的意义。
导学内容:1. 生物的遗传变异是指在生物繁殖过程中,由于基因组发生变异而导致后代与父代有差异的现象。
这种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也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2. 生物的遗传变异可以表现为基因突变、染色体重排等形式,其中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变异形式。
基因突变有点突变、缺失突变和移码突变等类型,会导致蛋白质结构或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表型。
3. 生物的遗传变异受到基因、环境和突变率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基因在遗传变异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生物的遗传变异,比如辐射、化学物质等会增加突变率。
4. 生物的遗传变异对种群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种群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适应环境的变异有利于种群的进化和演化。
导学步骤:一、导入:通过举例介绍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引发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思考和兴趣。
二、探究:学生观察实验材料,分析生物的遗传变异形式和机制,讨论基因突变和环境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三、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遗传变异对种群的意义和作用,分析其在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深入探讨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出新的问题和见解。
五、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物的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种群在不断变化中如何适应环境。
导学反馈:1. 请简述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和意义。
2. 你认为生物的遗传变异如何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3. 为什么生物的遗传变异对种群的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导学案的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生物的遗传变异的相关内容,掌握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和机制,理解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入引言生物的变异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包含了生物种群中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和表现型差异。
《生物的变异》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掌握变异的观点、原因和分类,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1. 引入话题:生物的变异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变异?2. 激发学生兴趣:请学生回想一下身边的人和动植物,有没有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这些差别是如何产生的呢?二、观点诠释1. 什么是变异?- 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突变或基因组的改变,使得个体的性状发生变化。
2. 变异的原因有哪些?- 变异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突变、人为选择、环境压力等因素。
3. 变异的分类有哪些?- 可以根据变异的性质分为有利变异、不利变异和中性变异;也可以根据变异的水平分为微变异、中变异和大变异。
三、生物进化中的变异1.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通过变异,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机缘,从而增进物种的进化和演化。
2. 实例分析:达尔文的观察- 以达尔文的观察为例,诠释变异如何在生物进化中发挥作用,如达尔文的鸟嘴形状观察和适应环境的演化过程。
四、拓展延伸1. 探究变异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请学生思考变异对物种多样性的贡献,探讨变异如何增进物种的繁荣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思考变异与人类社会的干系-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中的变异现象,如文化的多样性和技术的创新,探讨人类变异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影响。
五、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通过变异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增进物种的进化和演化。
2. 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身边的生物,有没有发现它们的变异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的呢?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变异特征,并思考这些特征对它们的生存和繁殖有何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对生物的变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认识生物进化中变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增进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
第四节生物的变异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预习反应〔1〕变异的概念:生物与子代之间,以及与之间存在的现象,变异在自然界中是存在的。
〔2〕可遗传的变异:由于的改变引起的,能够传递给后代。
不遗传的变异:由导致,没有的改变,不遗传给后代。
使得生物群体更加适应周围的环境。
〔3〕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是,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是。
〔4〕变异的意义: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各种有利的变异会通过遗传不断地,不利的变异会被。
〔5〕变异的应用:人们通常利用人工方法对生物进展适当处理,促使生物体内的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变异个体,从中选择人们需要的变异类型进展培育,获得。
三、新知探究:探究点一:认识变异观看大屏幕,快速识记变异的定义。
探究点二:变异的类型及意义(一)变异的因素观看大屏幕,总结引起变异的因素:、。
根据引起变异的原因,可以把变异分为、。
合作交流:结合课本107-108页提供的四幅图片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变异,并说明理由。
(二)变异对个体的影响观看多媒体,解决问题:1、结合图片分析,生物的变异对个体都是有利的吗?哪种变异对个体有利,哪种不利?2、从对生物个体角度来看,变异可以分为哪两类?〔三〕深入探究:变异的意义根据大屏幕图片分析,结合课本-15,说出变异的意义。
〔三〕探究点三: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阅读课本109页结合大屏幕图片的信息,了解人类在农业上利用变异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并分别举例。
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方法:1、2、3、等。
四、当堂训练1、以下疾病不是遗传病的一组是〔〕A.血友病和白化病B.色盲和先天愚型C.呆小症和侏儒症D.白化病和色盲2、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往往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A.两个品种杂交B.基因变化C.染色体发生变化3、玉米有时会出现白化苗,这种现象属于〔〕A.有利、不遗传的变异B.不利、不遗传的变异C.有利、可遗传的变异D.不利、可遗传的变异4、一只雌猫一次产了四只小猫,这四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一样,那么说明生物体具有( )A.遗传性B.变异性C.进化性5、实验分析题:科学工作者将一种普通(产量不高)的矮杆(抗倒伏能力强)小麦与一种高产的高杆(抗倒伏能力差)小麦作亲本进展杂交。
初二生物:生物的变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3、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2、难点(1)理解可遗传变异的遗传物质基础。
(2)分析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三、知识梳理(一)变异的概念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二)变异的类型1、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例如,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这是由于基因的变化导致的性状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2、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比如,同一个品种的小麦,在肥沃的土地上生长得健壮,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得瘦弱,这种差异是由环境条件不同造成的,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三)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1、遗传物质是否改变可遗传变异是因为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则是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仅仅是环境因素导致了表现型的变化。
2、能否遗传给后代可遗传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变异;不可遗传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子代在相同环境下可能表现正常。
(四)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提供原材料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在自然界中,生物不断发生变异,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2、促进物种多样性变异使得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性状和特征,从而促进了物种的多样性。
四、例题解析例 1: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A 经常锻炼的人肌肉发达B 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C 由于车祸导致的腿部残疾D 长期在室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解析:经常锻炼使肌肉发达、长期在室外工作皮肤变黑以及由于车祸导致的腿部残疾,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变异;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是由于基因的组合发生了变化,导致性状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生物的变异》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理解变异对生物种群适应环境的重要性,掌握变异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变异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观点诠释: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在繁殖过程中出现的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生物变异可以是体细胞突变、生殖细胞突变、基因重组等形式。
三、变异的原因:变异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生物更有可能存活和繁殖,从而导致适应性特征在种群中逐渐增加。
四、变异的影响因素:变异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环境因素如气候、食物等会影响生物的适应性变异;遗传因素如基因的稳定性、基因频率等也会影响变异的形成。
五、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生物的变异案例,如鸟类的嘴型、昆虫的色彩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变异对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的重要性。
六、思考问题:1. 为什么说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2. 变异对生物种群的适应环境有何重要性?3. 你认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哪个更重要影响生物的变异?七、教室讨论:让学生就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八、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明白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了解变异对生物种群适应环境的重要性,掌握变异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九、课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100字以上的小结;2.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生物,调查其变异现象,并写一篇200字以上的报告。
十、延伸拓展:可以推荐一些相关书籍、网站或视频,让学生自主进修更多关于生物变异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生物的变异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生物的变异现象》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指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遗传变异。
2. 掌握生物的变异现象的分类和原因。
3. 能够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物种进化和生存环境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指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重排等。
2. 生物的变异现象主要分为自发性变异和诱发性变异两种。
3. 生物的变异现象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对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三、导学重点:1. 生物的变异现象的定义和分类。
2. 生物的变异现象的原因和机制。
3.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生物进化和生存环境的影响。
四、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变异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讲解生物的变异现象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3. 实践:设计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分析案例来掌握生物的变异现象的原因和机制。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物的变异现象对物种进化和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五、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生物的变异现象在不同物种中的表现和影响。
2.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或参与相关钻研,深入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在生物学领域的钻研和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辩论,探讨生物的变异现象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六、导学评判:1. 教室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完成相关作业和实验报告。
3. 考试表现: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生物的变异现象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生物的变异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他们进一步进修生物学和生态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物的变异现象》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掌握生物变异的原因和分类,以及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一、导入1. 引入话题: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2. 提出问题:你知道生物的变异现象是什么吗?它们是如何产生的?二、观点诠释1. 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指同一物种个体之间存在差别性的现象,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2. 变异的原因:遗传变异和环境诱发变异。
3. 变异的分类: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三、生物变异的原因1. 遗传变异:由基因突变引起,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2. 环境诱发变异: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
四、生物变异的分类1. 有利变异:使生物更适应环境,提高生存竞争力。
2. 不利变异:使生物难以适应环境,降低生存竞争力。
五、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 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种群的进化和适应环境。
2. 不利变异可以促使物种淘汰,保持物种的进化方向。
六、案例分析1. 以鸟类的变异为例,介绍鸟类羽毛颜色的变异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2. 通过考察昆虫的抗药性变异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变异在物种进化中的重要性。
七、小结1. 生物的变异现象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方式。
2. 变异的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变异和环境诱发变异,分类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物种的适应和生存竞争。
八、拓展延伸1. 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寻找更多的变异案例,并分析其原因和作用。
2. 鼓励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深入探讨变异在生物演化中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思考一个你身边生物的变异案例,并描述其原因和影响。
2. 阅读相关文章,了解生物进化的更多知识,并做笔记备课。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为下节课的改进提供参考。
2. 关注学生的进修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进修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将对生物的变异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生物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的变异》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遗传变化。
2. 精通生物的变异对生物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3. 理解生物的变异对物种进化和多样性的影响。
导学内容:1. 什么是生物的变异?2. 生物的变异如何产生?3. 生物的变异对生物体的适应性有何影响?4. 生物的变异对物种进化和多样性的意义。
导学步骤:一、导入生物的变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它对生物体的进化和适应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将深度了解生物的变异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对生物体的适应性和进化的影响。
二、讲解生物的变异的观点1. 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遗传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是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因素引起的。
2. 生物的变异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使生物体在环境变化中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三、分析生物的变异如何产生1. 生物的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方式产生。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化,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2. 基因重组是指不同基因之间的互换或组合,使得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性状。
四、探讨生物的变异对生物体的适应性的影响1. 生物的变异可以使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生存的机缘。
例如,某些昆虫在环境中变异出新的色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2. 生物的变异还可以增加生物体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五、分析生物的变异对物种进化和多样性的意义1. 生物的变异是物种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通过变异和自然选择,物种可以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
2. 生物的变异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不同的变异形式使得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从而增加了生物体的多样性。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生物的变异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对生物体的适应性和进化的影响。
生物的变异是生物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也是物种进化和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期望同砚们能够深度理解生物的变异的意义,进一步探究生物的玄妙。
7.2.5 生物的变异(第一课时)一、温故知新,二人一组完成填空,并复述巩固概念。
1、什么叫遗传?什么叫变异?2、生物的特特中和变异有关的是那个特征?二、设问导学阅读教材P43~4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一)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1、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什么?2、你们小组做出的假设是什么?3、在实施计划时,你们能不能从中只挑选个头大的或个头小的去做实验?为什么?4、每个品种只用一粒花生去做实验行吗?为什么?应取多少粒合适?5、你选择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6、绘制曲线图时,横坐标代表什么?纵坐标代表什么?二、导学检测1.变异现象是。
2.“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说明生物具有(选填“遗传性”或“变异性”)。
3.某对正常的夫妻,生下一个白化病的儿子,这种变异是由决定的。
4.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脸色变黑,这是由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有或没有)改变,(会或不会)遗传给后代的。
这种变异称不可遗传的变异。
为研究太空环境对生命的影响,科研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实验。
例如把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菌和果蝇六种生物放在载荷罐(高度密封的容器)里,形成载荷罐微型生态系统。
已知果蝇的体色有黑体和灰体,科研人员对果蝇体色遗产规律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及结果如图所示。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载荷罐中的酵母菌属于。
(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载荷罐微型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其原因是。
(3)果蝇外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在生物类群中属于动物。
(4)果蝇的灰体和黑体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图甲分析可知,为显性性状。
亲代果蝇都是灰体,子代中出现黑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5)根据图乙子代的数量关系可以推断,子代中灰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一、选择题1.下列变异实例中,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A.注射生长激素基因得到的转基因小鼠B.父母正常但孩子患有白化病C.应用太空育种技术培育出的太空椒D.单眼皮因医美割成的双眼皮2.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太空漫游后播种,再经过选择培育成太空椒,富含各种营养物质且果型增大,针对这种变异,不正确的是()A.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B.这种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C.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 D.这种变异主要是基因突变3.下列对变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B.生物的变异往往对其本身是有利的C.人们可以利用对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选育新品种D.生物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变异有的能遗传,有的不能遗传4.下列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A.玉米地中出现个别白化苗B.同卵双胞胎姐妹的身体胖瘦差别大C.运用太空育种技术培育的太空椒个大、口感好D.在培育无籽西瓜过程中,利用化学药剂使西瓜幼苗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5.深圳市市花为勒杜鹃,又称三角梅。
初二生物:生物的变异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类型;2、掌握生物变异的意义和影响;3、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生物变异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不同颜色的花朵或不同形状的树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差异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引出生物变异的概念。
2、生物变异的概念与类型:(1)定义: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的基因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
(2)类型: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可遗传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4)不可遗传变异: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如营养过剩、药物使用等。
3.生物变异的意义和影响:(1)生物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可遗传变异可以使生物适应环境变化,提高生存能力。
(3)不可遗传变异虽然不会改变基因型,但可能会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存产生不良影响。
4.分析和解决与生物变异相关的问题:(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产生原因和机制。
(2)如何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应用,利用生物变异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产量等。
(3)如何预防和减少不可遗传变异的发生,保护生物健康。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变异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生物变异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物导学案标题:建筑工程经济学试题三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建筑工程经济学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建筑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A.材料成本B.人工成本C.设备成本D.时间成本2、下列哪一项最能代表建筑工人的平均工资?A.建筑工人的平均周薪B.建筑工人的平均月薪C.建筑工人的平均年薪D.建筑工人的平均时薪3、在进行建筑工程经济学分析时,下列哪一项因素不应考虑?A.建筑工人的技能水平B.建筑工程的地理位置C.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D.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4、下列哪一项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成本?A.提高建筑工人的工资水平B.优化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C.延长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D.减少建筑工程的设计变更5、在进行建筑工程经济学分析时,下列哪一项指标是衡量工程经济性的重要指标?A.建筑成本B.建筑工程的质量C.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D.建筑工程的预算超支情况6、下列哪一项因素最可能影响建筑工程的经济性?A.建筑工人的技能培训不足B.建筑材料价格的波动C.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变更D.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7、在进行建筑工程经济学分析时,下列哪一项因素不应考虑?A.建筑工人的劳动生产率B.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情况C.建筑工程的设计美观程度D.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预期8、在进行建筑工程经济学分析时,下列哪一项指标是衡量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A.建筑成本超支情况B.建筑工程的质量情况C.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长度D.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情况9、下列哪一项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A.提高建筑工人的工资水平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B.使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以提高工程质量C.延长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以降低施工成本D.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的经济学分析以优化资源利用10、下列哪一项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成本?A、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低价的建筑材料供应商B、加强对建筑工人的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率C、优化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D、提高建筑材料的库存管理效率以减少材料的浪费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在建筑工程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初二生物:生物的变异导学案初二生物:生物的变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及意义;2、掌握生物变异的基本类型;3、了解科学家对变异的研究及成果;4、运用变异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点:1、变异的概念及类型;2、科学家对变异的研究及成果;3、运用变异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过程:1、变异的概念:变异是生物体在遗传和自然选择过程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
这些变异可以影响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特征。
2、变异的基本类型:(1)形态变异:生物体的形态特征表现出多样性,如体型、头型、尾型等。
(2)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导致基因组的变化。
(3)基因突变: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变,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4)基因重组:在生物体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3、科学家对变异的研究及成果:(1)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揭示了遗传规律和遗传学的核心概念。
(2)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变异大多数是由DNA碱基对的突变引起的。
(3)科学家通过研究变异,开发出了新的生物品种和作物,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
4、运用变异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1)利用变异理论,培育出抗病虫害的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运用变异理论,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3)通过研究生物变异,揭示物种演化和进化的规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四、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列举出生活中与变异相关的实例,并分析其变异类型和产生原因。
2、课堂竞赛: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与生物变异相关的题目,加深对变异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五、学习评价:1、课堂表现:请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相关练习题和课外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和拓宽视野。
六、教学建议:1、建议同学们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的类型。
2、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3、举例说出遗传变异在实践上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1、什么叫变异?并举例说明。
2、按引起变异的因素和对生物个体的影响介绍变异的类型,并结合实例来说明。
3、变异的意义有哪些?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1)这些体态优美、颜色艳丽的金鱼是怎样形成的?你还知道身边哪些动物也是这样形成的?(2)狗的这“一家子”毛色不同,你能说出它们形成的原因吗?(3)无籽西瓜是由于什么数目的改变引起的?(4)因土壤条件不同,番茄幼苗的长势不同,你能否列举出有类似变化的生物?说出变化的条件。
(5)就上面这些变异你认为哪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你将变异分为几种类型?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1、一只雌猫一次产了四只小猫,这四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则说明生物体具有( )A、遗传性B、变异性C、进化性D、适应性2、感冒病毒不断产生新的变异,对感冒药的抗性不断增强,这种变异是( )A、不利变异B、有利变异C、退化D、由于用药引起的3、下列方法中不能使生物发生变异的是( )。
A、化学药剂使细胞内染色体加倍B、利用转基因方法获得转基因超级鼠C、把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D、利用卫星培育太空椒4、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往往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A、两个品种杂交B、基因变化C、染色体发生变化D、环境影响5、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的特点是( )。
A、都是有利的B、都是有害的C、能遗传给后代D、不能遗传给后代6、玉米有时会出现白化苗,这种现象属于( )。
A、有利、不遗传的变异B、不利、不遗传的变异C、有利、可遗传的变异D、不利、可遗传的变异7、下列各项中,属于有利变异的是( )。
A、人类的血友病B、棉铃虫产生抗药性C、玉米的白化苗D、高杆水稻。
《生物界的变异现象》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是什么,包括遗传变异和突变变异。
2. 掌握变异现象对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影响。
3. 能够分析和诠释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导学内容:一、什么是变异现象?1. 遗传变异:指在生物繁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不同组合而导致后代与父母个体有所差别。
2. 突变变异:指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个体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二、变异现象对生物的影响1. 生物进化:变异现象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通过变异现象,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在进化过程中获得更好的生存能力。
2. 适应环境:变异现象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例如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生物往往具有特殊的变异特征。
三、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1. 增进物种的多样性:变异现象使得物种能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不同的特征和形态。
2. 提高生物的适应性:变异现象使得生物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生物的生存能力。
3. 为自然选择提供基础:变异现象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基础,使得生物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导学任务: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遗传变异和突变变异的观点及其在生物界中的作用。
2. 分析并讨论变异现象对生物的重要性,探讨其在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3. 结合实际例子,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的变异特征,思考变异现象对生物多样性和生存能力的影响。
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我们深入了解了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包括遗传变异和突变变异,以及其在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变异现象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性,以及变异现象在其中的作用。
希望同砚们能够进一步思考和钻研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为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进化和生存能力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