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中断方式及接口
- 格式:ppt
- 大小:244.50 KB
- 文档页数:15
单片机练习三中断与接口一.单项选择题1. 已知MCS-51单片机系统晶振频率为12MHZ,SMOD=1,串行口工作于方式2的波特率为( A )。
A. 375KB. 1875KC. 2400KD. 1200K2. MCS-51单片机T0作为计数器工作于不受外部信号INTO控制,T1作为定时器,T0工作于方式0,T1工作于方式1,其方式控制字的内容为( B )。
A. 00HB. 14HC. 17HD. 80H3. 控制定时器工作方式的寄存器是( D )。
A. TCONB. PCONC. SCOND. TMOD4. MCS-51单片机的中断允许触发器内容为83H,CPU将响应的中断请求是(D )。
A. INTO,INT1B. T0, T1C. T1, 串行接口D. INTO,T05. 设定时器/计数器T0工作于方式3,则TH0作为一个独立的8位定时器,它的运行由控制位(D )。
A. GATEB. INTOC. TR0D. TR16. 当MCS-51进行多机通信时,串行口的工作方式应选择( C )。
A.方式0B.方式1C. 方式2或方式3D. 方式27. 8031单片机的串行口的中断程序入口地址为( B )。
A.001BHB. 0023HC. 000BHD. 0003H8. 已知单片机系统的fosc=6MHZ,执行下列延时程序的时间为( C )。
DY2:MOV R6,#2DLP1:MOV R7,#250DLP2:DJNZ R7,DLP2DJNZ R6,DLP1RETA.1ms B. 1.5ms C. 2ms D. 4ms9. 串行口中断入口地址是( D )。
A. 0003HB. 000BHC. 0013HD. 0023H10. 若MCS-51单片机的晶振频率为24MHZ,则其内部的定时器/计数利用计数器对外部输入脉冲的最高计数频率是( A )。
A. 1MHZB. 6MHZC. 12MHZD. 24MHZ11. MCS-51串行口工作于方式2时,传送的一帧信息为( C )。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第9章 AT89S51单片机的I/O扩展思考题及习题91.I/O接口和I/O端口有什么区别?I/O接口的功能是什么?答:I/O端口简称I/O口,常指I/O接口电路中具有端口地址的寄存器或缓冲器。
I/O接口是指单片机与外设间的I/O接口芯片;I/O接口功能:(1) 实现和不同外设的速度匹配;(2) 输出数据缓存;(3) 输入数据三态缓冲。
2.I/O数据传送由哪几种传送方式?分别在哪些场合下使用?答:3种传送方式: (1) 同步传送方式:同步传送又称为有条件传送。
当外设速度可与单片机速度相比拟时,常常采用同步传送方式。
(2) 查询传送方式:查询传送方式又称为有条件传送,也称异步传送。
单片机通过查询得知外设准备好后,再进行数据传送。
异步传送的优点是通用性好,硬件连线和查询程序十分简单,但是效率不高。
(3) 中断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是利用AT89S51本身的中断功能和I/O接口的中断功能来实现I./O数据的传送。
单片机只有在外设准备好后,发出数据传送请求,才中断主程序,而进入与外设进行数据传送的中断服务程序,进行数据的传送。
中断服务完成后又返回主程序继续执行。
因此,中断方式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AT89S51单片机对扩展的I/O口芯片的基本要求是:输出应具有功能;输入应具有功能;答:数据锁存,三态缓冲4.常用的I/O端口编址有哪两种方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AT89S51单片机的I/O端口编址采用的是哪种方式?答:两种。
(1) 独立编址方式:独立编址方式就是I/O地址空间和存储器地址空间分开编址。
独立编址的优点是I/O地址空间和存储器地址空间相互独立,界限分明。
但却需要设置一套专门的读写I/O的指令和控制信号。
(2) 统一编址方式:这种方式是把I/O端口的寄存器与数据存储器单元同等对待,统一进行编址。
统一编址的优点是不需要专门的I/O指令,直接使用访问数据存储器的指令进行I/O操作。
输入输出接口技术第一节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一、接口的概念和功能二、接口电路的典型结构三、接口功能第二节I/O端口的编址和译码一、I/O端口的编址方式二、输入/输出指令三、I/O端口的译码第三节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一、无条件传送方式二、条件传送方式三、中断传送方式四、DMA传送方式一、接口的概念和功能1 接口:指CPU与存储器和外设之间通过总线进行连接的电路部分,是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中转站。
为什么要在CPU与外设之间设置接口电路?其一,CPU与外设两者的信号线不兼容,在信号线功能定义、逻辑定义和时序关系上都不一致;其二,两者的工作速度不兼容,CPU速度高,外设速度低; 其三,若不通过接口,而由CPU直接对外设的操作实施控制,就会使CPU处于穷于应付与外设打交道之中,大大降低CPU的效率;其四,若外部设备直接由CPU控制,也会使外设的硬件结构依赖于CPU,对外设本身的发展不利。
因此,有必要设置接口电路,以便协调CPU与外设两者的工作,提高CPU的效率,并有利于外设按自身的规律发展。
2 接口技术:是研究CPU如何与外部世界进行最佳耦合与匹配,实现双方高效、可靠地交换信息的一门技术,是软件、硬件结合的体现,是微机应用的关键。
微机接口技术综合性很强,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宽,包括微机原理、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自控原理以及通信技术等多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3.接口技术在微机应用中的作用微机应用系统的研究和微机化产品的开发,从硬件角度来讲,就是接口电路的研究和开发,接口技术已成为直接影响微机系统的功能和微机推广应用的关键。
微机的应用是随着外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接口技术的发展而深入到各个领域的。
1从编程角度看,接口内部主要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可以进行读/写操作的寄存器,又称为I/O端口。
2各I/O端口由端口地址区分。
3按存放信息的不同,I/O端口可分为三种类型数据端口:用于存放CPU与外设间传送的数据信息状态端口:用于暂存外设的状态信息控制端口:用于存放CPU对外设或接口的控制信息,控制外设或接口的工作方式。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简答题汇总输入/输出系统与8254简答与填空一、简答题1.什么是接口?答:接口是CPU与外设之间的连接部件,是外设与CPU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之间的中转站。
2.为什么要在CPU与外设之间设置接口?答:(1)CPU与外设信号不兼容;(2)CPU与外设速度不匹配;(3)提高CPU的工作效率。
3.微型计算机的接口一般具有哪些功能?答:(1)执行CPU命令;(2)返回外设状态;(3)数据缓冲;(4)设备寻址;(5)信号转换;(6)数据宽度与数据格式转换。
4.什么是端口?端口有几类?答:端口是接口电路中能与CPU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组寄存器。
端口有三类:数据端口,控制端口,状态端口。
5.I/O端口中有哪两种编址方式?各有什么特点?PC机中采用的是哪种编址方式?答:(1)端口与存储器统一编址,特点:占用内存,但是指令简单(2)端口独立编址,特点:不占用内存,但是需要专门的访问指令。
PC机采用的是独立编址方式。
6.微型计算机系统和外设交换信息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答:(1)无条件传送方式:之间使用IN或OUT指令完成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
输入时,只需要保证外设把数据准备好,输出时,只需要保证外设空闲,因此,无法保证传送是否成功。
(2)查询方式:CPU输出数据前,要查询输出设备是否空闲,CPU输入数据前,要查询输入数据是否准备好。
只有确认设备具备输入或输出条件,才能用IN或OUT指令完成CPU 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
(3)中断方式:外设向CPU发出中断请求,CPU响应中断请求,暂停正在运行的程序,转入中断服务程序,完成数据传送;等中断服务程序结束后,将自动返回原来的断点继续执行。
(4)DMA(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用硬件实现外设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不通过CPU。
7.8254的各个通道CLK、GATE信号各自有什么作用?答:CLK是计数时钟输入端,GATE是门控信号输入端。
当GATE=1时,每一个CLK信号的下降沿使8254内部减1,计数器减1。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DMA 方式”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智爱娟,刘雅琴,侯凤云(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河南洛阳471934)摘要: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本文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从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三方面探讨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DMA 方式”一节的教学设计,利用该教学设计形成的教学方案在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中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好评。
关键词:教学设计;DMA 方式;教学目标;教学案例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2-0170-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引言美国教育家加涅(R.M.Gagne )1988年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 )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什么”“如何学”,最后通过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修正各个教学环节,最终力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我校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五大部件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抽象难懂。
因此,教师在课前要针对学生情况对讲述的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环境,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产生兴趣,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本文以“DMA 方式”为例探讨教学设计的方法。
2“DMA 方式”教学设计2.1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唐硕飞编著)中的第5章输入输出系统的第6节。
在讲授本节课之前学生刚学习了程序中断方式接口电路的基本组成,以及程序中断方式下主机和外部设备传输数据的原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python 串口中断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ython作为一种流行的编程语言,在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在嵌入式开发和硬件控制领域,Python串口通信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
本文将介绍Python串口中断方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实现中断方式进行通信。
一、Python串口基本概念串口通信是一种在单一数据线上进行双向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pyserial库进行串口通信。
pyseria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Python串口通信库,支持串口编程、modbus、RS232/485等协议。
二、串口中断方式原理串口中断通信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当接收到的数据满足特定条件时,立即停止当前任务,转而执行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方式可以提高通信的实时性和响应速度。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串口接收中断来实现中断通信。
三、Python实现串口中断示例以下是一个使用pyserial实现串口中断的简单示例:```pythonimport serialimport time# 配置串口ser = serial.Serial("COM3", 9600, timeout=1)def serial_interrupt():"""串口中断处理函数"""global serwhile True:# 检查是否收到数据if ser.in_waiting():data = ser.read(ser.in_waiting())print("收到数据:", data)# 清除接收缓冲区ser.flushInput()time.sleep(0.1)try:# 开启串口中断ser.set_interrupt(ser.RX_AVAILABLE, serial_interrupt)# 循环等待中断发生while True:passexcept KeyboardInterrupt:# 关闭串口ser.close()```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导入serial库,然后配置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