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35
高三历史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为救国救民,孙中山提出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民族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面对不断发展的革命形势,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始了他一生的伟大转变,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本课分三目内容。
第一目“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讲述的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它是中外理论成果的结晶;第二目“三民主义”主要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第三目“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重点介绍孙中山理论的新发展,以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作用,对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学情分析】对于孙中山和三民主义思想,学生并不陌生,而且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所接触,所以学习起来会倍感亲切。
高二的文科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但是本课的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适当的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难点。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知道三民主义渊源于多元的人来优秀文化遗产。
(2)学生通过识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三民主义的作用及其深远的影响。
(3)学生通过对比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理解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最大限度获取信息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三民主义变化的背景以及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历史·必修3(人教版)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基础达标1.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伴随着对启蒙运动和欧洲革命的反思,欧洲文学中出现了()A.古典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C.现实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答案:B2.(2013·福建会考)展示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社会生活,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的作品是()A.《老人与海》B.《巴黎圣母院》C.《人间喜剧》D.《战争与和平》答案:C3.下列作品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这一主题是()A.爱国主义和民族斗争精神B.反封建残余C.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三幅作品分别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中国的鲁迅、印度的泰戈尔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故选A项。
答案:A4.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他的作品《等待戈多》“描绘了人类面对永远的、不可料知的等待”。
“他”是() A.雪莱B.雨果C.海明威D.贝克特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答案:D5.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时间信息“18世纪末19世纪初”和关键信息“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可以判断是浪漫主义文学,故选A项。
注意B项应为19世纪中期。
答案:A6.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据此可知,此文学流派()A.表达了对理想主义的追寻B.着眼于揭露封建主义的罪恶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的渲染D.注重于对现实的审视与批判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信息“(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可知是指现实主义文学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故D项正确;A、C项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现实主义文学是揭露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病,B项错误。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分析与思考】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8C末至19C以来文学艺术特别是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轨迹,点明其中的内在发展逻辑。
⑴18C末19C初,受启蒙运动影响,理性主义盛行欧洲,崇尚理性的新古典主义艺术流派出现。
但是,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失败,人们开始不再盲目相信理想,开始追求人类的内心感情,于是,所谓的浪漫主义流派在文学艺术领域盛行。
⑵19C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批判和揭露社会丑陋现象,在文学艺术领域,以批判社会现实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流行。
⑶20C以后,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社会也更加动荡,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世界更加不安,人们心灵越来越空虚和迷茫,反对传统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流派开始出现于文学艺术领域。
在此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印象画派、电影电视艺术等。
1、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文学成就:⑴西方文学:18C末到19C30年代,文学艺术家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19C中叶后,现实主义开始风行;20C,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
⑵社会主义文学:20C,以苏联为代表,曾经繁荣一时。
⑶亚非拉文学:产生了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作品。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前导学】一、“浪漫主义文学”把握三点1、背景: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
2、特点: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3、代表:①雨果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②雪莱《西风颂》和《致云雀》、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③海涅《诗集》《旅行记》等,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材整理1浪漫主义文学1.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背景(1)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2)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3.特点(1)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2)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4.代表(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3)德意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深度点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其创作原则主要表现为要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拒绝遵循规则。
浪漫主义文学造就了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材整理2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1)时间:19世纪30年代以后。
(2)原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2.特征: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代表教材整理320世纪的世界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1)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2)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2.现代主义文学(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2)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3)代表: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3.苏联文学(1)状况:20世纪上半期高度繁荣。
(2)代表:高尔基的《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亚非拉文学(1)特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因卡。
探究点一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1)史料一中“理性的国家”的本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