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二十二课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30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史实,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的重大兴历史意义。
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重点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教学难点】认识台湾统一问题上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重点难点解析】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途径,区别:港澳问题是中国和外国殖民者之间的问题,属于主权问题;而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
途径: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失去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时机;另一方面,现在如果武力解决,将会给岛内人民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会延缓我国经济建设步伐,而且会影响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武力解决最终不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
正是鉴于此,党和政府决定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一国两制”内涵: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一国两制”的前提与基础是:“一国”。
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主权不能分割。
(2)“一国两制”的“两种制度”是指: 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一国两制”的主体是: 社会主义制度(4)“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 祖国统一香港回归原因:(1)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前提)(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关键)(3)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群众基础)(4)中英《联合声明》(法律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两岸关系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有哪些?1、不利因素:(1)台湾岛内“台独”势力(2)国际反华势力:美国(不统不独政策)日本等国家支持台独势力2、有利因素:(1)人心所向: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2)历史依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3)国际法依据:二战期间,《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日本归还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高一历史22课知识点高一历史课程的第22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以及世界三大海洋帝国。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内容。
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在欧洲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一场思想与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人们渴望通过学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重拾人文主义精神,摆脱中世纪的黑暗和教会的束缚。
文艺复兴的核心观念是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人性和价值。
著名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幅名为《最后的晚餐》的壁画。
二、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是指15至17世纪欧洲国家开展的一系列远洋航海活动。
这一时期,欧洲国家开始探索和开辟海外新航路,寻求贸易、殖民和宗教利益。
葡萄牙人亨利王子被认为是大航海时代的奠基人,他组织了一系列探险和航海活动。
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和马哲里斯·德·纽伯格的环球航行更进一步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发展。
大航海时代的影响深远,它开启了欧洲国家探索世界的大门,促进了全球贸易和文化交流,也导致了殖民主义的兴起。
三、世界三大海洋帝国世界三大海洋帝国是指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分别在大航海时代崛起的海洋霸权。
1. 葡萄牙帝国: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率先掌握了新航路,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他们在非洲、亚洲和巴西等地设立了据点并进行贸易活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海洋帝国。
2. 西班牙帝国:哥伦布的发现使得西班牙开辟了殖民地。
西班牙人在美洲大陆建立了广阔的殖民帝国,带去了西方文明,也掠夺了大量财富,使西班牙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3. 荷兰帝国:荷兰成为大航海时代的主要玩家之一,他们在亚洲建立了殖民地,并掌控了东印度群岛的海洋贸易。
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当时最富有和强大的殖民贸易公司,荷兰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的中心之一。
总结:高一历史课程第22课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以及世界三大海洋帝国。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探索和实践。
2.学生将深入了解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多元文化,培养我们的爱国精神。
3.学生将了解现代社会政治体制的发展和改革,了解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二、教学内容1.认识祖国统一大业2.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3.中华民国的成立4.马关条约的签订5.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觉醒6.辛亥革命后的政治斗争7.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近代文学的探索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9.大时代下的历史责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2.了解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政治运动和改革3.熟悉现代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难点1.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多个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复杂原因2.学生需要借助教学、阅读和自学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中国近代的文化及其发展历程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种教学资源、阅读材料和互动方式,加强学生的自学和探索。
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和分享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近代历史,更好地发现这样的历史事件和政治运动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多个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加强学生的自学和探索。
采用互动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需要深入了解中国近代的文化和发展历程,需要借助多种方法学习。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讨论和分享经验,加强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