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
- 格式:ppt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55
脓疱疮护理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单独或混合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易在儿童中流行。
多发生在气温高及湿度大的夏、秋季节。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饮食。
3.用药护理创面局部冷湿敷时应局部用药,不可全身同时大面积冷湿敷,以免引起战栗等不良反应。
使用抗生素时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变态反应。
4.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减轻精神负担。
5.病情观察与护理注意观察创面变化,有无脓疱扩大、周围炎性浸润加重。
对患儿应隔离,防止接触传染,以污染的衣服、用具应行消毒处理。
患儿痊愈后应对环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穿棉质宽大的衣服,减少对皮损区的摩擦,定时更换衣服,保持清洁。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适度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2.饮食指导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饮食,多饮水以
利于毒素排出。
3.用药指导按照专科医师的指导用药。
4.心理指导保持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心态。
5.康复指导避免搔抓皮肤,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剪短指甲。
饭前便后认真洗手,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6.复诊须知定期门诊复查,若有不适随时就诊。
脓疱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脓疱疮的治疗方法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因的不同来选择。
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酮康唑等。
2.局部处理:可以进行消毒、干燥和保护伤口。
消毒用伊丽莎白水、紫药水等;干燥则可用菊花粉、硫磺粉等;保护伤口可以用纱布、绷带等。
3.使用外用药物:如皮肤炎平、麻黄栓、葡萄胶氧化锌软膏等。
4.针刺治疗:通过针刺以把脓液排出,加速伤口愈合。
5.中药治疗:如黄芪、枸杞、白芷、连翘等的组成的中药方,可治疗脓疱疮。
但需咨询中医师后使用。
6.手术治疗:重症脓疱疮需手术切除。
注: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什么是脓疱疮?
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痂疹,俗称“黄水疮”,在卫生习惯较差的儿童常会发生,其为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具有传染和化脓性。
诱发脓疱疮的病菌主要有两种:首恶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或为两者的混合感染。
表皮受损、人体抵抗力降低、湿疹、皮肤病患者自行搔抓、卫生条件欠佳或长期居住于湿热环境中,均可诱发致病。
脓疱疮可通过自身接触,搔抓污染;或通过直接接触在集体生活的家庭、托儿所、幼儿园、小学里相互传染,在夏季或初秋常见。
脓疱疮损害主要有脓疱和脓痂。
好发于头、面颊、颈或四肢等暴露部位。
初期为散在性红斑或水疱,周围有红晕,水疱壁极薄,透明可见到液面,周围有红色浸润,迅速即混浊化脓成为脓疱,大疱易破损而渗出脓液,搔抓破损后露出溃烂面,其稀薄黄色分泌物流到别处皮肤上,因含有大量的细菌极易感染,而可能产生新的水疱。
水疱破后露出鲜红色糜烂面,分泌物干后形成蜜黄色或污黄色痂,愈后无瘢痕。
偶见有较大的脓疱,疱内容物可呈半月形积脓现象,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如破损广泛者,附近淋巴结有肿大,或伴畏寒、发热等症状,亦可能继发肾炎或菌血症。
脓疱疮(impetigo)诊疗规范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诊断】
1.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儿童多见。
寻常型脓疱疮皮损为粟粒至黄豆大红斑,表面有水疱,迅速转变为脓疱,疱壁薄,周围有红晕,破裂后形成糜烂、上面覆蜜黄色痂。
可因自我传播向周围蔓延,亦可融合成片,好发于面部尤其口周、鼻孔附近、耳郭及四肢。
大疱型脓疱疮皮损为散在性大疱,周围红晕不明显,破裂后形成大片糜烂,干燥后结痂呈清漆状,不易剥去。
2.自觉瘙痒。
重症者可伴邻近淋巴结肿大,可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脓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鉴别诊断】
1.丘疹型尊麻疹:在风团样红斑上出现丘疹或水疱,好发于四肢、躯干,成批出现,反复发生,瘙痒症状突出。
2.水痘:发疹时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在1〜2天内散发全身,主要为绿豆至黄豆大小水疱,同时见红斑、丘疹、水疱、结痂各时期的皮疹,口腔粘膜常受累。
3.湿疹:皮损为多形性,瘙痒较明显,易反复发作。
【治疗】
1.全身治疗:皮损较广泛、严重者及有全身症状者给予敏感的抗生素。
2.局部治疗:以杀菌、消炎、收敛、干燥为原则,常用红霉素、新霉素或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
3.对新生儿脓疱疮。
可采用暴露干燥疗法。
对深脓疱疮,可先去痂皮,再涂抗生素软膏,
以促进溃疡愈合。
脓疱疮的健康教育内容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它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肿、疼痛的脓疱,引起不适和不美观。
以下是关于脓疱疮的健康教育内容:
1. 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洗手,保持身体清洁,避免细菌感染皮肤。
2. 避免挤压脓疱:切勿用手指挤压脓疱,以免病情加重和细菌进一步感染。
3. 避免过度清洁:过度清洁可能导致皮肤失去天然的保护屏障,易感染细菌。
使用温和的洗剂和温水清洁皮肤。
4. 保持皮肤湿润:使用保湿剂或乳液,辅助皮肤修复和自愈。
5. 避免过度摩擦:减少磨蹭、摩擦皮肤的行为,避免脓疱破裂和感染。
6. 避免密闭的衣物或鞋履: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和鞋履,促进皮肤对空气的呼吸和排汗。
7. 忌烟酒:烟酒可导致皮肤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脓疱的康复。
8.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皮肤愈合。
9. 饮食均衡:摄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10. 及时就医:如脓疱出现严重疼痛、扩张、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求助专业医生。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患有脓疱疮,请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确切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脓疱疮治疗方法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肿、疼痛,并伴有脓液充满的小水疱。
脓疱疮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脓疱疮显得尤为重要。
在治疗脓疱疮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局部护理是治疗脓疱疮的重要环节。
患处皮肤应保持清洁,避免摩擦和刺激,可使用温盐水进行局部清洁,有助于减轻疼痛和消炎。
同时,可以使用外用药物,如抗生素软膏或者外用激素,以减轻红肿、瘙痒和疼痛症状。
在使用外用药物时,应遵医嘱使用,并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引起药物依赖性或者产生抗药性。
其次,口服药物也是治疗脓疱疮的重要手段。
对于严重感染或者反复发作的脓疱疮,可以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
此外,对于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脓疱疮,如疱疹样皮炎,可以口服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在口服药物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者长期使用,以免产生药物依赖性或者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另外,脓疱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饮食和生活习惯。
首先,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症状。
其次,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紧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病情康复。
此外,要避免接触过敏源,如花粉、动物毛发等,以免诱发过敏性脓疱疮。
最后,定期复诊和随访也是治疗脓疱疮的重要环节。
脓疱疮属于慢性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到医院复诊,接受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以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
综上所述,脓疱疮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局部护理、口服药物、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定期复诊和随访。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使用药物和不良生活习惯,以免延误病情或者加重症状。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脓疱疮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脓疱疮的最佳治疗方法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肿、疼痛并伴有脓液充满的小水疱。
脓疱疮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是要想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就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和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脓疱疮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轻度的脓疱疮,可以采用局部抗菌药物外用的方法进行治疗。
一般可以选择外用抗生素药膏,如红霉素软膏、庆大霉素软膏等,涂抹在患处可以起到抑菌消炎的作用,有助于减轻疼痛和加速愈合。
此外,还可以使用外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等,能够有效减轻瘙痒和红肿的症状。
其次,对于中度到重度的脓疱疮,可以考虑口服抗生素治疗。
口服抗生素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口服抗生素可以更全面地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口服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等,但是在使用口服抗生素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避免出现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问题。
另外,对于反复发作的脓疱疮,可以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
免疫调节剂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根本上减少脓疱疮的发作。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硫唑嘌呤、环孢素等,但是在使用免疫调节剂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免出现免疫功能过度抑制的情况。
此外,对于伴有瘙痒症状的脓疱疮,可以考虑使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
抗组胺药物可以有效减轻瘙痒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抗组胺药物包括氯雷他定、去甲肾上腺素等,但是在使用抗组胺药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以免出现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的情况。
总之,针对脓疱疮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要想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就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和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避免出现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的情况。
脓疱疮相关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脓疱疮最常见的病原体是什么?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大肠杆菌C. 肺炎链球菌D. 流感嗜血杆菌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脓疱疮的临床表现?A. 皮肤出现红斑B. 皮肤出现脓疱C. 皮肤出现瘙痒D. 皮肤出现脱屑答案:D3. 脓疱疮的治疗原则是什么?A. 局部清洁和抗生素治疗B. 局部清洁和抗病毒治疗C. 局部清洁和抗真菌治疗D. 局部清洁和抗寄生虫治疗答案:A二、多选题1. 脓疱疮的传播途径包括哪些?A. 接触传播B. 空气传播C. 食物传播D. 血液传播答案:A2. 脓疱疮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A. 皮肤感染扩散B. 淋巴管炎C. 蜂窝织炎D. 败血症答案:A、B、C三、判断题1. 脓疱疮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
(对)2. 脓疱疮仅通过空气传播。
(错)3. 脓疱疮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皮肤清洁。
(对)4. 脓疱疮患者需要避免使用抗生素。
(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脓疱疮的预防措施。
答案:预防脓疱疮的措施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患者共用毛巾、衣物等个人物品,及时处理皮肤损伤,避免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
2. 脓疱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答案:脓疱疮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清洁消毒、使用抗生素软膏、口服抗生素治疗以及必要时的外科手术干预。
五、案例分析题患者,男,5岁,因皮肤出现多个红色脓疱就诊。
脓疱周围有红晕,部分脓疱已破溃,有脓液流出。
患者无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1. 请根据病例描述,判断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答案:患者的症状符合脓疱疮的临床表现,因此可能的诊断是脓疱疮。
2. 针对该患者,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答案:针对该患者,应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局部清洁消毒,使用抗生素软膏涂抹患处,必要时口服抗生素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全身症状出现应及时就医。
脓疱疮的健康教育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
它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肿、有脓液积聚的疱疹,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以下是关于脓疱疮的健康教育内容:
1. 了解脓疱疮的病因:脓疱疮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细菌进入皮肤后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疱疹形成。
2. 掌握脓疱疮的传播途径:脓疱疮通常通过直接接触传播,例如与感染者的皮肤接触、共用毛巾、衣物等。
此外,一些潜在的因素,如皮肤损伤、疾病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3. 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身体清洁和干燥是预防脓疱疮的关键。
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有疱疹的皮肤,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和毛巾。
4. 避免挤压脓疱疮:切勿用手挤压脓疱疮,这样可能造成感染扩散、引起疼痛和疤痕形成。
如果必须处理脓疱疮,应使用消毒纱布包裹手指,并及时消毒伤口。
5. 就医治疗:对于严重的脓疱疮或反复发作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
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外用抗生素药膏、口服抗生素或其他治疗方案。
6. 注意饮食调理:营养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促进
伤口愈合。
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7. 放松心情: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免疫系统下降,增加感染和发病的风险。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情对于预防脓疱疮的发生和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内容仅作为脓疱疮健康教育的参考,具体预防和治疗方案应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了类似症状,请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脓疱疮1.脓疱疮(impetigo)又名脓痂疮,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
2.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其次是溶血性链球菌或由两者混合感染。
3.主要表现为丘疹、水疱和浅表脓疱,易破溃形成脓痂。
4.皮疹好发于身体暴露的部位如面部、手部、颈部和四肢,最常见于炎热的夏季。
5.具有接触传染性,可自身接种或通过接触传染,儿童最容易感染,并在儿童集体中很快流行。
6.儿童最常见的传染源为宠物、脏指甲和其他在校的儿童、日间护理中心或住房拥挤的地区。
成人也可感染,常见的感染源为理发店、美容院、肉类包装厂、游泳池和感染的儿童。
7.脓疱疮常合并头虱、疥疮、单纯疱疹、昆虫叮咬、湿疹和其他渗出性、化脓性或瘙痒性皮肤病。
脓疱疮的处理流程病历摘要女性,4岁。
鼻部和口周糜烂结痂伴痒痛1周,不伴发热。
1周前,无明显诱因,鼻部起红色米粒大的丘疹,伴瘙痒。
皮疹渐增多,延及口周。
搔抓后破溃糜烂结蜜黄色痂。
自行外用“湿疹膏”,疗效不佳。
无其他系统疾病史。
查体:一般情况可,体温正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皮科情况:口唇及鼻孔周围可见大小不等糜烂面,表面少许渗液和蜜黄色结痂。
周围散在分布红色丘疹。
【问题1】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思路1:患者是4岁女性患儿,皮疹初为瘙痒性丘疹,搔抓后出现糜烂,表面蜜黄色结痂;自觉痒痛,不伴发热;皮疹分布在鼻部及口周。
思路2:好发在鼻部及口周的常见皮肤病有脓疱疮、单纯疱疹,但单纯疱疹皮疹特点为红斑上簇集的小水疱,疱液澄清,伴灼痛。
而脓疱疮则为暴露部位的脓疱或脓痂,诊断考虑为脓疱疮。
知识点脓疱疮脓疱疮夏秋季多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以颜面、口周、鼻孔附近、四肢等暴露部位多见。
初起为2mm大小红斑、小丘疹或水疱,很快变成为周围绕有红晕的脓疱,疱壁薄易破,可见稀薄、浆液脓性渗出物及红色糜烂面,脓液干涸后形成疏松的多层蜜黄色脓痂,并层层相叠,形成厚而脆的结痂。
故在临床上常常看不到脓疱,而只看到蜜黄色结痂,痂壳周边红晕。
脓疱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初起为红斑或丘疹,很快变为黄豆大或更大的水泡、脓疱。
脓疱疮无全身症状者,单纯外治即可,伴有全身症状及并发症者,须予全身治疗。
一、脓疱疮的一般治疗方法1、全身治疗:(1)抗生素或磺胺药,如青霉素素及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过敏者,口服红霉素或螺旋霉素。
(2)对重症病人,最好做脓液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以选用高效的抗生素。
2、局部治疗:局部治疗脓疱疮应以杀菌、消炎、止痒及干燥为原则,方法是:(1)疱壁未破者,外搽10%硫黄炉甘石洗剂。
(2)有较大脓疱者,先用消毒针刺破疱壁.再用干净棉球吸干脓液;脓液已结痂选用0.5%新霉素溶液、0.1%依沙丫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液外洗或湿敷,2%甲紫溶液外搽。
(3)无渗出、脓疱巳结痂者,选用5%氧化氨基汞(白降汞)软膏、复方新霉京软膏、红霉素软膏、5000u/g的杆菌肽软音或百多邦软膏外搽。
二、中医内治脓疱疮的方法1、暑热侵袭型:临床表现:多在夏季发病,水疱白色,继而混浊变成脓液,疮壁易破糜烂,自觉瘙痒,抓后疱液渗出而出现新疹,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暑,祛毒化湿。
方药:清暑汤加减。
连翘18克,花粉12克,赤芍12克,滑石12克,银花18克,泽泻12克,淡竹叶10克,蒲公英12克,紫花地丁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6克。
加减变化:发热重,烦渴者,加石膏、知母、栀子。
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
脘腹痞满,纳呆者,加藿香、佩兰。
2、热毒熏蒸型:临床表现:皮疹红斑,脓疱,糜烂,伴发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蒲公英18克,紫花地丁18克,银花18克,连翘12克,野菊花12克,紫背天葵12,丹皮12,苡仁24克,法半夏12克,陈皮12克,土茯苓12克。
加减变化:壮热、烦渴者,加石膏、知母、麦冬、竹叶。
疮面糜烂、流黄水者,加苍术、龙胆草、败酱草。
致病菌主要为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少数为凝固酶阴性的白色葡葡球菌。
葡萄球菌与链球菌混合感染者亦不少见。
某些外界环境如温度较高、出汗较多和皮肤有浸渍现象时,细菌在皮肤上容易繁殖。
患有瘙痒性皮肤病,如痱子、虫咬皮炎、湿疹时,皮肤的屏障作用可被破坏,从而易招致致病菌侵入而发生本病。
一般分为寻常性及大疱性。
此外,尚有一些特殊类型。
(一)寻常性脓疱疮(impetigovu1garis)亦称接触传染性脓疱疮(impetigoconta-giosa),常为金葡菌感染或与溶血性链球菌混合感染。
传染性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中引起流行。
皮损好发于面部、头皮和四肢,面部以口周、鼻孔附近、耳廓为主,严重者可泛发全身。
初发损害为红斑及水疱,迅速变为脓疱,粟粒至黄豆大小,疱壁薄,周围有红晕,初丰满紧张,以后可松弛,特别是呈半壶水状时,疮上半为清澈之液体,下半为浑浊之脓液,呈袋状坠积。
疱破裂后露出糜烂面,干燥后上覆蜜黄或灰黄色痂。
可因自我传播向周围蔓延,亦可融合成片,自觉瘙痒。
单个脓胞于5~7日后可吸收,痂脱自愈。
如不及时治疗,可迁延数日。
重症者可伴发热,体温甚至高达39~40℃,可伴淋巴结或淋已管炎。
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由链球菌感染者还可并发急性肾炎。
(二)大疱性脓疱疮(1mpetigobullosa)主要由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引起。
多见于儿童。
皮疹为散在性大疱,直径1~10mm或更大,壁薄,周围红晕不显,破裂后形成大片糜烂,干燥后结痂呈清漆状,不易剥去。
有时大疱中央自愈。
脓疱边缘向四周扩展呈环状,或多个相互连成回状。
好发于颜面、躯干及四肢,亦见于掌跖。
本型好发于新生儿,又称新生儿脓疱疮(impetigoneonatorum)。
多发于出生后3个月内,传染性强,易在新生儿中流行。
发病急骤,脓胞进展迅速,,很快累及全身。
常伴39℃以上高热,患儿精神萎靡、呕吐、腹泻。
如不及时救治,可因败血症或毒血症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