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大学物理马文蔚教材电学
- 格式:pptx
- 大小:384.54 KB
- 文档页数:10
大学物理下册答案马文蔚【篇一:大学物理第五版马文蔚课后答案(上)】但由于|dr|=ds,故drds?,即||=.由此可见,应选(c). dtdt1-2 分析与解dr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r表示,dtdrds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v?计算,在直dtdt2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2?dx??dy?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v??????求解.故选(d).?dt??dt?1-3 分析与解dv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dtdrds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如题1 -2 所述)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dtdt而dv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 dt1-4 分析与解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n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 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5 分析与解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x?船速度v?dx?dtll2?h2,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dldl,式中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0,代入整理后为dtl2?h2v?v0l2?h2/l?v0dx?0来确定其运动方向tdxdx=4.0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和两式计算.dtdt2dx?0 得知质点的换向时刻为 tp?2s (t=0不合题意) dt,a?2dtt?4.0s1-7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在直线运动中v-t曲线的斜率为加速度的大小(图中ab、cd 段斜率为定值,即匀变速直线运动;而线段bc 的斜率为0,加速度为零,即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恒量,在a-t 图上是平行于t 轴的直线,由v-t 图中求出各段的斜率,即可作出a-t 图线.又由速度的定义可知,x-t 曲线的斜率为速度的大小.因此,匀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 -t 图应是一直线,而匀变速直线运动所对应的x–t 图为t 的二次曲线.根据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方程x=x(t),求出不同时刻t 的位置x,采用描数据点的方法,可作出x-t 图.解将曲线分为ab、bc、cd 三个过程,它们对应的加速度值分别为 dxdx??48m?s?1dtt?4.0?s??36m.s2aab?acd?vb?va?20m?s?2(匀加速直线运动),abc?0(匀速直线运动)tb?tavd?vc??10m?s?2 (匀减速直线运动)td?tc根据上述结果即可作出质点的a-t 图[图(b)].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由此,可计算在0~2s和4~6s时间间隔内各时刻的位置分别为1x?x?v0t?t22用描数据点的作图方法,由表中数据可作0~2s和4~6s时间内的x -t 图.在2~4s时间内, 质点是作v?20m?s?1的匀速直线运动, 其x -t 图是斜率k=20的一段直线[图(c)].则ds?解 (1) 由x(t)和y(t)中消去t 后得质点轨迹方程为,y?2?这是一个抛物线方程,轨迹如图(a)所示.(dx)2?(dy)2,最后用s??ds积分求s.12x 4(2) 将t =0s和t =2s分别代入运动方程,可得相应位矢分别为r0?2j , r2?4i?2j图(a)中的p、q 两点,即为t =0s和t =2s时质点所在位置.2222x2?y2?x0?y0?2.47m(dx)2?(dy)2,由轨1xdx,代入ds,则2s内路程为 2s??ds??pq44?x2dx?5.91m1-9 分析由运动方程的分量式可分别求出速度、加速度的分量,再由运动合成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 (1) 速度的分量式为 vx?dxdy??10?60t,vy??15?40t dtdt-1-1当t =0 时, vox =-10 m2s , voy =15 m2s ,则初速度大小为v0?v0x?v0y?18.0m?s?122v0yv0x32(2) 加速度的分量式为ax?dvdvx?60m?s?2 , ay?y??40m?s?2 dtdtax?ay?72.1m?s?222ay21-10分析在升降机与螺丝之间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一种处理方法是取地面为参考系,分别讨论升降机竖直向上的匀加速度运动和初速不为零的螺丝的自由落体运动,列出这两种运动在同一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y1 =y1(t)和y2 =y2(t),并考虑它们相遇,即位矢相同这一条件,问题即可解;另一种方法是取升降机(或螺丝)为参考系,这时,螺丝(或升降机)相对它作匀加速运动,但是,此加速度应该是相对加速度.升降机厢的高度就是螺丝(或升降机)运动的路程.解1 (1) 以地面为参考系,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升降机与螺丝的运动方程分别为 y1?v0t?121aty2?h?v0t?gt2 22当螺丝落至底面时,有y1 =y2 ,即11v0t?at2?h?v0t?gt222t?2h?0.705s g?a(2) 螺丝相对升降机外固定柱子下降的距离为d?h?y2??v0t?12gt?0.716m 2解2 (1)以升降机为参考系,此时,螺丝相对它的加速度大小a′=g +a,螺丝落至底面时,有 0?h?1(g?a)t2t?22h?0.705s g?a(2) 由于升降机在t 时间内上升的高度为1h??v0t?at2 则d?h?h??0.716m21-11 分析该题属于运动学的第一类问题,即已知运动方程r =r(t)求质点运动的一切信息(如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在确定运动方程时,若取以点(0,3)为原点的o′x′y′坐标系,并采用参数方程x′=x′(t)和y′=y′(t)来表示圆周运动是比较方便的.然后,运用坐标变换x =x0 +x′和y =y0 +y′,将所得参数方程转换至oxy 坐标系中,即得oxy 坐标系中质点p 在任意时刻的位矢.采用对运动方程求导的方法可得速度和加速度.解 (1) 如图(b)所示,在o′点p 的参数方程为t,则质tx??rsiny???rcos坐标变换后,在oxy 坐标系中有x?x??rsiny?y??y0??rcost?r t则质点p 的位矢方程为r?rsindttttt(2) 5s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1-12 分析为求杆顶在地面上影子速度的大小,必须建立影长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即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根据几何关系,影长可通过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求得.由于运动的相对性,太阳光线对地转动的角速度也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这样,影子端点的位矢方程和速度均可求得.v?当杆长等于影长时,即s =h,则t?【篇二: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马文蔚下册课后答案完整版】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图(b)中的()题 9-1 图板法向向外,依照电场叠加原理可以求得各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因而正确答案为(b).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b)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c)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d)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分析与解依照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但不能肯定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表示穿入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等于穿出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或没有电场线穿过闭合曲面,不能确定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同理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也不能推断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因而正确答案为(b).9-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b) 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c) 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d) 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分析与解电场强度与电势是描述电场的两个不同物理量,电场强度为零表示试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电势为零表示将试验电荷从该点移到参考零电势点时,电场力作功为零.电场中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沿任意路径到参考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电场强度等于负电势梯度.因而正确答案为(d).*9-4 在一个带负电的带电棒附近有一个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p的方向如图所示.当电偶极子被释放后,该电偶极子将( )(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而停止(b)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c)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逆电场线方向朝远离棒尖端移动(d)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方向沿棒尖端朝外,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题 9-4 图分析与解电偶极子在非均匀外电场中,除了受到力矩作用使得电偶极子指向电场方向外,还将受到一个指向电场强度增强方向的合力作用,因而正确答案为(b).虑,一个有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是多少?若将原子视作质点,试比较两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中子电量为10-21-21 e,e,则由一个氧原子所包含的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可求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由库仑定律可以估算两个带电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并与万有引力作比较.解一个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为qmax??1?2??8?10?21e二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与万有引力之比为范围内时,对于像天体一类电中性物体的运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万有引力. 9-6 1964年,盖尔曼等人提出基本粒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构成,中子就是由一个带21e 的上夸克和两个带?e的下夸克构成.若将夸克作为经典粒33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由于夸克可视为经典点电荷,由库仑定律f 与径向单位矢量er 方向相同表明它们之间为斥力.9-7 点电荷如图分布,试求p点的电场强度.分析依照电场叠加原理,p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p点激发电场强度的矢量和.由于电荷量为q的一对点电荷在p点激发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p点的电场强度就等于电荷量为2.0q的点电荷在该点单独激发的场强度.解根据上述分析ep?题 9-7 图9-8 若电荷q均匀地分布在长为l 的细棒上.求证:(1) 在棒的延长线,(2)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离棒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若棒为无限长(即l→∞),试将结果与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电场强度相比较.题 9-8 图分析这是计算连续分布电荷的电场强度.此时棒的长度不能忽略,因而不能将棒当作点电荷处理.但带电细棒上的电荷可看作均匀分布在一维的长直线上.如图所示,在长直线上任意取一线元dx,其电荷为dq =qdx/l,它在点p 的电场强度为de?e??de接着针对具体问题来处理这个矢量积分.(1) 若点p 在棒的延长线上,带电棒上各电荷元在点p 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e??ldei(2) 若点p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a)所示,则电场强度e 沿x 轴方向的分量因对称性叠加为零,因此,点p 的电场强度就是e??deyj??lsin?dej证 (1) 延长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e电场强度的方向沿x 轴.(2) 根据以上分析,中垂线上一点p的电场强度e 的方向沿y 轴,大小为1q/l此结果与无限长带电直线周围的电场强度分布相同[图(b)].这说明只要满足r2/l2 <<1,带电长直细棒可视为无限长带电直线.电场强度的大小.【篇三:大学物理(第二版)下册答案-马文蔚】>答案9—13 马文蔚第九章静电场(b)中的( )题 9-1 图照电场叠加原理可以求得各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因而正确答案为(b).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b)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c)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d)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分析与解依照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但不能肯定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表示穿入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等于穿出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或没有电场线穿过闭合曲面,不能确定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同理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也不能推断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1 / 80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因而正确答案为(b).9-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b) 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c) 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d) 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分析与解电场强度与电势是描述电场的两个不同物理量,电场强度为零表示试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电势为零表示将试验电荷从该点移到参考零电势点时,电场力作功为零.电场中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沿任意路径到参考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电场强度等于负电势梯度.因而正确答案为(d).*9-4 在一个带负电的带电棒附近有一个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p 的方向如图所示.当电偶极子被释放后,该电偶极子将( )(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而停止(b)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c)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逆电场线方向朝远离棒尖端移动(d)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方向沿棒尖端朝外,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题 9-4 图分析与解电偶极子在非均匀外电场中,除了受到力矩作用使得电偶极子指向电场方向外,还将受到一个指向电场强度增强方向的合力作用,因而正确答案为(b).子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21-21-21-21 e,而中子电量与e,由最极端的情况考虑,一个有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是多少?若将原子视作质点,试比较两个氧原 e,中子电量为10 e,则由一个氧原子所包含的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可求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由库仑定律可以估算两个带电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并与万有引力作比较.解一个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为qmax??1?2??8?10?21e二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与万有引力之比为2 / 80-21e范围内时,对于像天体一类电中性物体的运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万有引力.9-6 1964年,盖尔曼等人提出基本粒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构成,中子就是由一个带上夸克和两个带?2e 的3201e的下夸克构成.若将夸克作为经典粒子处理(夸克线度约为10- m),中3解由于夸克可视为经典点电荷,由库仑定律f 与径向单位矢量er 方向相同表明它们之间为斥力.9-7 点电荷如图分布,试求p点的电场强度.分析依照电场叠加原理,p点的电场强度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存在时在p点激发电场强度的矢量和.由于电荷量为q的一对点电荷在p点激发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p点的电场强度就等于电荷量为2.0q的点电荷在该点单独激发的场强度.解根据上述分析题 9-7 图(2)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离棒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若棒为无限长(即l→∞),试将结果与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电场强度相比较.3 / 80题 9-8 图分析这是计算连续分布电荷的电场强度.此时棒的长度不能忽略,因而不能将棒当作点电荷处理.但带电细棒上的电荷可看作均匀分布在一维的长直线上.如图所示,在长直线上任意取一线元dx,其电荷为dq =qdx/l,它在点p 的电场强度为de?e??de接着针对具体问题来处理这个矢量积分.(1) 若点p 在棒的延长线上,带电棒上各电荷元在点p 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e??ldei(2) 若点p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a)所示,则电场强度e 沿x轴方向的分量因对称性叠加为零,因此,点p 的电场强度就是e??deyj??lsin?dej证 (1) 延长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e沿x 轴.(2) 根据以上分析,中垂线上一点p的电场强度e 的方向沿y 轴,大小为e??-l/2此结果与无限长带电直线周围的电场强度分布相同[图(b)].这说明只要满足r2/l2 <<1,带电长直细棒可视为无限长带电直线.题 9-9 图分析这仍是一个连续带电体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如何取电荷元.现将半球壳分割为一组平行的细圆环,如图所示,从教材第9-3节的例2可以看出,所有平行圆环在轴线上p处的电场强度方向都相同,将所有带电圆环的电场强度积分,即可求得球心o处的电场强度. 解将半球壳分割为一组平行细圆环,任一个圆环所带电荷元de?9-10 水分子h2o 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等效电荷中心如图所示,假设氧原子和氢原子等效电荷中心间距为r0 .试计算在分子的对称轴线上,距分子较远处的电场强度.5 / 80。
物理学教程马文蔚习题答案物理学教程马文蔚习题答案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需要寻找答案来解决疑惑。
而马文蔚的物理学教程就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点,还包含了大量的习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马文蔚物理学教程中的习题答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习题一: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10m/s的速度向东运动,受到一个向西的5N的力,求物体在2s后的速度。
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a=F/m=5N/2kg=2.5m/s^2。
根据物体的匀加速运动公式v=v0+at,可以求得物体在2s后的速度v=10m/s+2.5m/s^2*2s=15m/s。
2. 习题二:一个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如果将它拉伸1cm,求所需的力。
解答:根据胡克定律F=kx,可以求得所需的力F=100N/m*0.01m=1N。
3. 习题三:一个质量为0.1kg的物体从高度为10m的位置自由落下,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解答:根据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关系mgh=1/2mv^2,可以求得物体落地时的速度v=sqrt(2gh)=sqrt(2*10m/s^2*10m)=sqrt(200)m/s=14.14m/s。
4. 习题四: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10m/s的速度水平投掷,求物体在0.5s后的位置。
解答:根据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公式x=x0+vt,可以求得物体在0.5s后的位置x=10m/s*0.5s=5m。
以上是我为大家提供的一些马文蔚物理学教程中的习题答案。
希望通过这些答案的解析,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习题的答案,马文蔚的物理学教程中还有更多的习题等待大家去探索和解答。
希望大家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能够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第六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6 -1 将一个带正电的带电体A 从远处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则导体B 的电势将( )(A ) 升高 (B ) 降低 (C ) 不会发生变化 (D ) 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 不带电的导体B 相对无穷远处为零电势。
由于带正电的带电体A 移到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时,在导体B 的近端感应负电荷;在远端感应正电荷,不带电导体的电势将高于无穷远处,因而正确答案为(A )。
6 -2 将一带负电的物体M 靠近一不带电的导体N ,在N 的左端感应出正电荷,右端感应出负电荷。
若将导体N 的左端接地(如图所示),则( ) (A ) N 上的负电荷入地 (B )N 上的正电荷入地 (C ) N 上的所有电荷入地 (D )N 上所有的感应电荷入地分析与解 导体N 接地表明导体N 为零电势,即与无穷远处等电势,这与导体N 在哪一端接地无关。
因而正确答案为(A )。
6 -3 如图所示将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一个半径为R 的不带电的导体球附近,点电荷距导体球球心为d ,参见附图。
设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则在导体球球心O 点有( ) (A )dεqV E 0π4,0== (B )d εqV d εq E 020π4,π4==(C )0,0==V E (D )RεqV d εq E 020π4,π4==分析与解 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处处各点电场强度为零。
点电荷q 在导 体球表面感应等量异号的感应电荷±q′,导体球表面的感应电荷±q′在球心O 点激发的电势为零,O 点的电势等于点电荷q 在该处激发的电势。
因而正确答案为(A )。
6 -4根据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在电介质中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这个曲面所包围自由电荷的代数和。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没有自由电荷(B)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C)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不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有极化电荷(D)介质中的高斯定律表明电位移矢量仅仅与自由电荷的分布有关(E)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的分布有关分析与解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通量积分等于零,表明曲面内自由电荷的代数和等于零;由于电介质会改变自由电荷的空间分布,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与位移电荷的分布有关。
大学物理第五版马文蔚课后答案解析(上)7~87-1 分析与解在两根通过电流相同的螺线管中,磁感强度大小与螺线管线圈单位长度的匝数成正比.根据题意,用两根长度相同的细导线绕成的线圈单位长度的匝数之比21==R r n n r R 因而正确答案为(C )。
7-2 分析与解作半径为r 的圆S ′与半球面构成一闭合曲面,根据磁场的高斯定理,磁感线是闭合曲线,闭合曲面的磁通量为零,即穿进半球面S 的磁通量等于穿出圆面S ′的磁通量;S B ?=mΦ.因而正确答案为(D ).7-3 分析与解由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律,磁感强度沿闭合回路的积分为零时,回路上各点的磁感强度不一定为零;闭合回路上各点磁感强度为零时,穿过回路的电流代数和必定为零。
因而正确答案为(B ).7-4 分析与解由磁场中的安培环路定律,积分回路外的电流不会影响磁感强度沿回路的积分;但同样会改变回路上各点的磁场分布.因而正确答案为(C ).7-5 分析与解利用安培环路定理可先求出磁介质中的磁场强度,再由M =(μr-1)H 求得磁介质的磁化强度,因而正确答案为(B )7-6 分析一个电子绕存储环近似以光速运动时,对电流的贡献为c I e I /Δ=,因而由lNecI =,可解出环中的电子数。
解通过分析结果可得环中的电子数10104?==ecIlN 7-7 分析一个铜原子的质量A N M m /=,其中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由铜的密度ρ可以推算出铜的原子数密度m ρn /=根据假设,每个铜原子贡献出一个自由电子,其电荷为e ,电流密度d m ne j v =.从而可解得电子的漂移速率v d.将电子气视为理想气体,根据气体动理论,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em kT π8=v其中k 为玻耳兹曼常量,m e 为电子质量.从而可解得电子的平均速率与漂移速率的关系.解(1)铜导线单位体积的原子数为M ρN n A /=电流密度为j m 时铜线电子的漂移速率14s m 1046.4//--??===e ρN M j ne j A m m d v(2)室温下(T =300K)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与电子漂移速率之比为81042.2π81?≈=ed d m kTv v v 室温下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远大于电子在恒定电场中的定向漂移速率.电子实际的运动是无规热运动和沿电场相反方向的漂移运动的叠加.考虑到电子的漂移速率很小,电信号的信息载体显然不会是定向漂移的电子.实验证明电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以光速传递的.7-8 分析如图所示是同轴柱面的横截面,电流密度j 对中心轴对称分布.根据恒定电流的连续性,在两个同轴导体之间的任意一个半径为r 的同轴圆柱面上流过的电流I 都相等,因此可得rl I j π2/=解由分析可知,在半径r =6.0mm 的圆柱面上的电流密度2m m A 3.13π2/-?==rl I j7-9 解设赤道电流为I ,则由教材第7-4节例2知,圆电流轴线上北极点的磁感强度()RIμR R IR μB 24202/3220=+=因此赤道上的等效圆电流为A 1073.12490==μRBI 由于在地球地磁场的N极在地理南极,根据右手螺旋法则可判断赤道圆电流应该是由东向西流,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7-10 分析根据叠加原理,点O 的磁感强度可视作由ef 、be 、fa 三段直线以及acb 、a d b 两段圆弧电流共同激发.由于电源距环较远,0=ef B .而be 、fa 两段直线的延长线通过点O ,由于0Idl r ?=,由毕-萨定律知0be fa ==B B .流过圆弧的电流I 1、I 2的方向如图所示,两圆弧在点O 激发的磁场分别为21101π4r l I μB =,22202π4r l I μB =其中I 1、I 2分别是圆弧acb 、a d b 的弧长,由于导线电阻R 与弧长l 成正比,而圆弧acb 、a d b 又构成并联电路,故有2211l I l I =将B1、B2叠加可得点O 的磁感强度B .解由上述分析可知,点O 的合磁感强度0π4π42220211021=-=-=r l I μr l I μB B B7-11 分析应用磁场叠加原理求解.将不同形状的载流导线分解成长直部分和圆弧部分,它们各自在点O 处所激发的磁感强度较容易求得,则总的磁感强度∑=i B B 0解(a)长直电流对点O 而言,有0=?r l Id ,因此它在点O 产生的磁场为零,则点O 处总的磁感强度为1/4圆弧电流所激发,故有RI μB 800=B 0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外.(b)将载流导线看作圆电流和长直电流,由叠加原理可得RIμR I μB π22000-=(c )将载流导线看作1/2圆电流和两段半无限长直电流,由叠加原理可得RIμR I μR I μR I μR I μB 4π24π4π4000000+=++=B 0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外.7-12 分析由教材7-4节例题可知,圆弧载流导线在圆心激发的磁感强度RαI μBπ40=,其中α为圆弧载流导线所的圆心角,磁感强度的方向依照右手定则确定;半无限长载流导线在圆心点O 激发的磁感强度RI μB π40=,磁感强度的方向依照右手定则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