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大学物理实验高分报告集锦
- 格式:pdf
- 大小:5.49 MB
- 文档页数:26
《机械振动基础》实验报告(2015年春季学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报告提交日期哈尔滨工业大学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统一用该模板撰写,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实验名称(2)实验器材(3)实验原理(4)实验过程(5)实验结果及分析(6)认识体会、意见与建议等2.正文格式:四号字体,行距为1.25倍行距;3.用A4纸单面打印;左侧装订;4.报告需同时提交打印稿和电子文档进行存档,电子文档由班长收齐,统一发送至:liuyingxiang868@。
5.此页不得删除。
评语:教师签名:年月日实验一报告正文一、实验名称:机械振动的压电传感器测量及分析二、实验器材1、机械振动综台实验装置(压电悬臂梁) 一套2、激振器一套3、加速度传感器一只4、电荷放大器一台5、信号发生器一台6、示波器一台7、电脑一台8、NI9215数据采集测试软件一套9、NI9215数据采集卡一套三、实验原理信号发生器发出简谐振动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将简谐激励信号施加到电磁激振器上,电磁激振器振动杆以简谐振动激励安装在激振器上的压电悬臂梁。
压电悬臂梁弯曲产生电流显示在示波器上,可以观测悬臂梁的振动情况;另一方面,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电磁激振器振动杆上,将加速度传感器与电荷放大器连接,将电荷放大器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并将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到计算机(PC机)上,操作NI9215数据采集测试软件,得到机械系统的振动响应变化曲线,可以观测电磁激振器的振动信号,并与信号发生器的激励信号作对比。
实验中的YD64-310型压电式加速度计测得的加速度信号由DHF-2型电荷放大器后转变为一个电压信号。
电荷放大器的内部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
q图1 加速度传感器经电荷放大的等效电路压电悬臂梁的简谐振动振幅与频率测量实验原理如图2所示,实验连接图如图3所示。
图2 简谐振动振幅与频率测量原理图图3 实验连接图四、实验过程打开所有仪器电源,将DG-1022型信号发生器的幅值旋钮调至最小,采用正弦激励信号,DHF-2型电荷放大器设置为100mv/UNIT (YD64-310型加速度计的标定电荷灵敏度为13.2PC/ms-2,本实验中将电荷放大器的灵敏度人工设定为132PC/ms-2,并且增益调至10mV/Unit档,则该设定下电荷放大器的总增益为100mV/Unit。
哈工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哈工大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引言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是中国著名的工科大学之一,其材料力学实验是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文将对哈工大材料力学实验进行报告,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
实验目的材料力学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学生对材料力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硬度等,并掌握常见的力学测试方法和设备。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常见的金属材料和聚合物材料,分别进行了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
拉伸试验通过引伸计测量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从而得到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冲击试验则通过冲击试验机测量材料在受冲击载荷下的断裂韧性。
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拉伸试验结果显示,金属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
弹性阶段中,材料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符合胡克定律。
塑性阶段中,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应力逐渐增大,而应变增大的速度逐渐减小。
最终,材料发生断裂。
通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我们可以得到材料的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等重要参数。
冲击试验结果显示,聚合物材料在受冲击载荷下表现出较好的韧性。
冲击试验机通过测量材料的断裂能量来评估材料的韧性。
结果显示,聚合物材料的断裂能量较大,说明其在受冲击载荷下能够吸收较多的能量,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结果表明,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而聚合物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这些结果对于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进一步讨论除了本次实验所涉及的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材料力学还包括很多其他的测试方法和实验技术。
例如,硬度测试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
疲劳试验可以用来评估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寿命和稳定性。
物理实验报告哈工大物理实验中心班号33004 学号1190501008 姓名杨沥教师签字实验日期2020年6月7日预习成绩学生自评分总成绩(注:为方便登记实验成绩,班号填写后5位,请大家合作。
)实验( ) 旋转扭扣实验一.实验目的①用磁学方法测出“纽扣”转动的实时转速,即测出转速谱(转速随时间的变化关系);②分析一个拉伸周期内“纽扣”转速的变化规律,阐述其原因;③分析影响“纽扣”最大转速的原因;④基于本实验尝试颜色组合方法。
二.实验原理①先将纽扣摇几圈,使绳拧在一起,再在绳两端施加外力,则绳中势能释放,纽扣受到力矩而转动;②待绳中弹性势能完全释放时,撤去外力,纽扣有转动惯性,要继续旋转,使绳反向拧在一起;③待纽扣停止转动时再次施加外力,绳中势能再次释放,纽扣再次受到力矩而转动,重复上一周期的运动(但是转动方向相反)。
④如此往复。
如图所示:用胶带将小磁铁粘到“纽扣”边沿,然后利用手机软件Phyphox的磁力计测量转动中的旋转纽扣磁场变化频率。
如上图所示,在转盘转动时,将手机听筒部位(对磁场最敏感)靠近转盘,每次磁铁经过手机,磁力计就会感受到磁场,在测量结果中显示一个峰值。
为了得到实时的转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频谱分析。
STFT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第一步①如图所示,从原始数据中取前N个数据作为窗口1,要求N=2n (n为正整数),其中间点的时刻(即第2n-1个数据)记为t1;②读出窗口1时间内的磁场强度的峰位,即图中1、2、3这三个峰,计算1&2和2&3峰位之间的时间差Δt11和Δt12,及其平均值Δt1=(Δt11+Δt12)/2;③计算前N个数据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频率1/Δt1,以该平均频率作为t1时刻的平均频率,即f1=1/Δt1,单位:圈/秒。
STFT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第二步①取第N+1至2N个数据,作为窗口2,其中间时刻记为t2;②按与窗口1相同的处理方法,峰位个数与窗口1不同,但仍然可得到峰位;间隔的平均值Δt2,即t2时刻的平均转速f2③由此得到窗口2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频率1/Δt2=1/Δt。
实验报告样本(电子稿)大学物理实验实验二十四数码照相技术基础学号班号姓名合作者相机编号 No. 4一、实验目的1.了解数码照相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一些重要概念;2.学习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3.学习数码相机在科学技术照相中常用的一些高级功能。
二、实验原理(按下面的提示完成对实验原理的描述)1.参考本实验的讲义和实验原理图片库,简述:数码相机的原理结构原理光路(在图上标出:光阑直径、进光面积、成象面积各量)镜头光圈原理图2.简单解释以下名词:光圈(光圈指数):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
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快门速度(时间):快门速度是数码相机快门的重要考察参数,各个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使用某个型号的数码相机来拍摄景物时,一定要先了解其快门的速度,因为按快门时只有考虑了快门的启动时间,并且掌握好快门的释放时机,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画面。
景深: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着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景深相机器轴线所测定的物体距离范围。
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
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
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
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3.成象曝光量H与光圈指数F及快门开启时间t间的关系:三、照片及分析评价项目一(太阳灯+反光板)21() H tF拍照模式:自动 ISO:(自动产生)快门:(1/30)光圈:5.6 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评议:这张照片的亮度有点强,与真实的实物不是非常符合。
研究生自动控制专业实验地点:A区主楼518房间平面二级倒立摆系统实验报告主编:钱玉恒,杨亚非哈工大航天学院控制科学实验室平面二级倒立摆控制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1、熟悉平面二级倒立摆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2、了解平面二级倒立摆物理模型建模与控制器设计;3、掌握LQR控制器仿真与实验;二、实验设备1、平面二级倒立摆控制系统一套平面二级倒立摆控制系统包括平面二级倒立摆控制器、平面二级倒立摆本体实验装置等组成。
在平面二级倒立摆本体上有起动/停止电源开关,螺旋浆起动/停止开关。
2、平面二级倒立摆控制系统计算机部分平面二级倒立摆控制系统计算机部分主要有计算机、SV-400控制卡等;三、实验步骤1、系统实验的线路连接平面二级倒立摆本体与计算机全部采用标准线连接,电源部分有标准电源线,在试验前,实验装置的线路已经连接完毕。
2、启动实验装置通电之前,请详细检察电源等连线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可接平面二级倒立摆本体电源,随后起动计算机和控制器。
3、系统实验的参数调试根据仿真的数据及控制规则进行参数调试,直到获得较理想参数为止。
四、实验要求1、学生上机前要求学生在实际上机调试之前,必须用自己的计算机,对系统的仿真全部做完,并且经过老师的检查许可后,才能申请上机调试。
2、学生上机要求上机的同学要按照要求进行实验,不得有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际调试,实验结果如下:当LQR 控制参数为:14.142x K =, 15.722a K =, 74.93b K = ,29.49x K =, ,196.29a K =, ,34.83b K =系统的时间运行曲线如图1、图2所示。
图1 第一组参数X 方向实际运动曲线图2 第二组参数Y 方向实际运动曲线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X 方向控制较好,但Y 方向控制的波动幅度比较大,为此,需要进一步调整LQR 控制参数。
经过多次试验,得到如下一组比较好的控制参数:14.142x K =, 15.892a K =, 77.71b K = ,30.018x K =, ,193.73a K =, ,33.355b K =该组参数下,系统的实际运行曲线如下图3、图4所示。
哈工大电磁场实验报告电磁波波动特性的实验研究1.实验目的无线电的使用频率在不断提高,微波(超高频),由于它的波长短、频率高、方向性强,所以广泛的应用在雷达、遥控、电视、射电天文学、接力通讯和卫星通讯等方面。
微波通常指分米波、毫米波的电磁波,它的频率极高,一般在300~300000兆赫,所以有关微波的产生、放大、发射、接收、测量、传输等和一般的无线电波不尽相同。
在微波技术中,需要微波电子管、晶体管、波导、同轴线和一些诸如衰减器,谐振腔等特殊元件。
从电磁波的本质来说,微波也具有波动的共同特点,如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偏振等。
我们根据它们的这种共同的通性,以及微波波长接近光波波长的特点,模仿光学实验的方法,来做电磁波波动特性的实验。
我们的实验目的是,以微波作波源,用模拟光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电磁波所具有的传递能量和波动的特性。
2.微波实验主要仪器简介1)三厘米固态信号源三厘米固态信号源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输出功率大、性能稳定、携带使用方便。
主要技术指标:工作频率范围:9370±50MHz 在工作频率范围内,输出功率≥20mW工作模式:等幅波、方波输入电源:220V±10%2)微波分度计其总体结构如图1-1所示,可分为三个部分。
1、发射部分它是由固定臂及臂上的发射喇叭和可变衰减器组成,其微波信号是由三厘米固态信号发生器经同轴电缆馈电送至发射天线。
2、接收部分它由可绕中心轴转动的悬臂和臂上端的接收喇叭,检波器组成。
3、在两喇叭之间的中心轴自由转动的圆形小平台,平台被均分为360等分。
图1-1(一)电磁波的反射实验1、实验目的任何波动现象(无论是机械波、光波、无线电波),在波前进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波就要发生反射。
本实验就是要研究微波在金属平板上发生反射时所遵守的波的反射定律。
2、实验原理电磁波从某一入射角i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其反射波总是按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反射回来。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哈工大近代光学实验报告】《近代光学创新实验》双曝光全息照相技术介绍院(系)专业光学工程学生许祯瑜学号班号2013年6月双曝光全息照相技术介绍摘要:双曝光全息照相技术是指在拍摄静态全息图曝光过程中,如果拍摄物产生了微小位移(或微小形变),则这张全息图再现时在像的表面上就会产生若干条黑条纹,从而可以根据全息图片再现的物象条纹完成对拍摄物体表面,诸如形变、位移、振动等多种物理量的研究和测量工作。
通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全息干涉测量法已经在无损检测、微小位移或振动的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全息照相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关键词:激光全息干涉技术;双爆光;测量0 引言双曝光法即在全息光路布局中,用一张全息底片分别对变形前后的物体进行两次全息照相。
这时,物体在变形前后的两个光波波阵面相互重叠,固定在一张全息图中。
如全息图用拍摄时的参考光照明,再现的干涉条纹图即表征物体在两次曝光之间的变形或位移。
双曝光全息干涉法是简单易行的常用方法,可获得高反差的干涉条纹图。
自激光全息术发明以来,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对相关技术和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激光全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技术的综合运用,激光全息技术更展现了它的巨大应用前景。
全息干涉测量技术是全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最早也是最主要的技术之一,它把普通的干涉测量同全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如下特点:(1) 一般干涉测量只可用来测量形状比较简单的高度抛光表面的工件,而全息干涉测量能够对具有任意形状和粗糙表面的三维表面进行测量,精度可达光波波长数量级。
(2) 由于全息图再现的像具有三维性质,故用全息技术就可以通过干涉测量方法从许多不同视角去观察一个形状复杂的物体,一个干涉测量全息图就相当于用一般干涉测量进行的多次观察。
(3) 全息干涉测量可以对一个物体在两个不同时刻的状态进行对比,因而可以探测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任何改变。
这样,将此一时刻物体与较早时刻的物体本身加以比较,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中将有很大优点,特别是适用于任意形状和粗糙表面的测量。
物理实验报告哈工大物理实验中心班号33006学号1190501917姓名刘福田教师签字实验日期2020.4.19预习成绩学生自评分总成绩(注:为方便登记实验成绩,班号填写后5位,请大家合作。
)实验(三)弦振动和驻波实验一.实验目的1、在弦线张力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振动频率的关系;2、在振动源频率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张力的关系;3、观察弦振动及驻波的形成。
二.实验原理在一根拉紧的弦线上,张力为T,线密度为μ,则沿弦线传播的横波应满足运动方程其中x:波在传播方向(与弦线平行)的位置坐标;y:振动位移;而典型的波动方程为通过比较(1)、(2),可得到波的传播速度;若波源的振动频率为f,横波波长为λ,则横波沿弦线传播的速度可表示为波长与张力及线密度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两边取对数,得到公式波长的测量:驻波方法图像如图所示三.实验主要步骤或操作要点1、在弦线张力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振动频率的关系;①将弦线一端固定在鞋盒侧面,线跨过鞋盒沿,另一端下垂并悬挂一水瓶。
实验装置如图3-1图3-1②在保持张力不变的情况下,移动筷子位置,使半波长λ/2分别为10、15、20、25、30c m。
③用牙签波动弦线发出声音,利用P h y p h o x分别测出线的振动频率f2、在振动源频率不变时,用实验确定驻波波长与张力的关系①固定A B之间的距离并测量②利用小量杯等量地增加水瓶中水的体积,即等量地改变弦线的张力T③波动弦线,用软件p h y p h o x测量不同张力下弦线的振动频率f3、验证三分损益法①保持弦线张力不变,先将A B的距离固定,测出此时的频率,并将音调定为基准音D o,算出相应的F a,S o l,L a,高音D o的理论频率。
②移动筷子,缩短A B距离,波动弦线,先粗略听出F a音,再微调距离使得P h y p h o x 测出的频率恰为理论的F a音频率。
测出相应的A B距离。
标记F a位置。
实验一波形的合成与分解一、实验目的1、了解信号分析手段之一的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思想和物理意义。
2、观察和分析由多个频率、幅值和相位成一定关系的正弦波叠加的合成波形。
3、观察和分析频率、幅值相同,相位角不同的正弦波叠加的合成波形。
4、通过本实验熟悉信号合成、分解的操作方法,了解信号频谱的含义。
二、实验结果图1.1方波图1.2锯齿波图1.3三角波图1.4正弦整流波实验二典型信号的频谱分析一、实验目的1、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实验熟悉典型信号的频谱特征,并能够从信号频谱中读取所需的信息。
2、了解信号频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用频谱分析提取测量信号特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信号频谱分析是采用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x(t)变换为频域信号X(f),从而帮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信号的特征。
工程上习惯将计算结果用图形方式表示,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实部a(f)和虚部b(f)为纵坐标画图,称为时频—虚频谱图;以频率f为横坐标,X(f)的幅值A(f)和相位φ(f)为纵坐标画图,则称为幅值—相位谱;以f为横坐标,A(f)2为纵坐标画图,则称为功率谱。
频谱是构成信号的各频率分量的集合,它完整地表示了信号的频率结构,即信号由哪些谐波组成,各谐波分量的幅值大小及初始相位,揭示了信号的频率信息。
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图2.1 白噪声信号幅值频谱特性图2.2 正弦波信号幅值频谱特性图2.3 方波信号幅值频谱特性图2.4 三角波信号幅值频谱特性图2.5 正弦波信号+白噪声信号幅值频谱特性四、思考题1、与波形分析相比,频谱分析的主要优点是什么?答:信号频谱()X f代表了信号在不同频率分量成分的大小,能够提供比时域信号波形更直观,丰富的信息。
2、为何白噪声信号对信号的波形干扰很大,但对信号的频谱影响很小?答:白噪声是指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各等带宽的频带所含的噪声能量相等的噪声。
在时域上,白噪声是完全随机的信号,叠加到波形上会把信号的波形完全搅乱,所以对信号的波形干扰很大。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干涉条纹,加深对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解。
3. 学习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气体的折射率。
二、实验原理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进行精密测量的仪器。
其基本原理是:当一束单色光经过分束器后,分为两束光,分别沿着不同的路径传播,然后在分束器处再次相遇,从而产生干涉现象。
当光从空气进入某种介质(如玻璃或气体)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当光从空气进入折射率为n的介质时,其传播速度将变为原来的1/n。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当一束光通过空气和介质两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时间将产生差异,从而导致干涉条纹的移动。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移动,可以计算出介质的折射率。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迈克尔逊干涉仪2. He-Ne激光器及其电源3. 扩束透镜4. 小孔光阑5. 白炽灯6. 毛玻璃7. 小气室8. 打气皮囊9. 气压表10. 凸透镜11. 特制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将迈克尔逊干涉仪按照说明书进行组装,确保各个部件连接牢固。
2. 打开He-Ne激光器,调整激光束使其垂直照射到分束器上。
3. 通过调节扩束透镜和小孔光阑,使激光束成为一束细光束。
4. 将激光束照射到分束器上,使光束分为两束,分别沿着不同的路径传播。
5. 将一束光引入气室,另一束光引入空气。
6. 通过调节气室内的气体压力,使光在气室和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产生差异。
7. 观察并记录干涉条纹的变化,计算气体的折射率。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记录不同气体压力下干涉条纹的移动距离。
2. 根据干涉条纹的移动距离,计算出气体的折射率。
3.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通过实验,成功观察到了干涉条纹的变化,并计算出了气体的折射率。
2. 实验结果表明,气体的折射率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符合理论预期。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雅格布天梯总结报告
实验报告范本-V1
作为一位富有经验的内容创作者,我想分享一些关于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和雅格布天梯的总结报告的经验和技巧。
以下是我整理并总结的实验报告范本:
一、实验概述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过程
二、实验数据处理
1、实验数据的记录
2、实验数据的处理
3、实验结果的分析
三、实验结论
1、实验结果的说明
2、实验误差的分析
3、结论的推导和总结
四、实验心得和建议
1、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
3、实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撰写报告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把握好以下几点:
1、尽量简洁明了
实验报告应避免过长过繁琐,要做到言简意赅。
对一些关键的实验细节和数据处理方法,应该明确详细地加以说明。
2、注意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应该认真记录实验数据,选取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尽可能减小误差的影响。
3、强调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是整个实验报告的重点和核心,应该详细、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实验结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要轻易过早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撰写一份出色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需要对实验过程和结果有深刻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合理利用实验数据和结果,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机械振动基础》实验报告(2015年春季学期)姓名eeeeeeee学号班级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报告提交日期哈尔滨工业大学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统一用该模板撰写,必须包含以下内容:(1)实验名称(2)实验器材(3)实验原理(4)实验过程(5)实验结果及分析(6)认识体会、意见与建议等2.正文格式:四号字体,行距为1.25倍行距;3.用A4纸单面打印;左侧装订;4.报告需同时提交打印稿和电子文档进行存档,电子文档由班长收齐,统一发送至:liuyingxiang868@。
5.此页不得删除。
评语:实验一成绩(9分):教师签名:实验二成绩(6分):总分(15分):年月日实验一一、实验名称:机械振动的压电传感器测量及分析二、实验器材1、机械振动综台实验装置(压电悬臂梁) 1套2、激振器1套3、加速度传感器1只4、电荷放大器1台5、信号发生器l台6、示波器l台7、电脑l台8、NI9215数据采集测试软件l套9、NI9215数据采集卡l套三、实验原理信号发生器发出简谐振动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将简谐激励信号施加到电磁激振器上,电磁激振器振动杆以简谐振动激励安装在激振器上的压电悬臂梁。
压电悬臂梁弯曲产生电流显示在示波器上,可以观测悬臂梁的振动情况;另一方面,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电磁激振器振动杆上,将加速度传感器与电荷放大器连接,将电荷放大器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并将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到计算机(PC机)上,操作NI9215数据采集测试软件,得到机械系统的振动响应变化曲线,可以观测电磁激振器的振动信号,并与信号发生器的激励信号作对比。
实验中的YD64-310型压电式加速度计测得的加速度信号由DHF-2型电荷放大器后转变为一个电压信号。
电荷放大器的内部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
qC aC cC iR aR c R iC F R Fuo传感器电缆电荷放大级图1 加速度传感器经电荷放大的等效电路压电悬臂梁的简谐振动振幅与频率测量实验原理如图2所示,实验连接图如图3所示。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雅格布天梯总结报告,,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雅格布天梯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
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假设两电极间的电场到达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缺乏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翻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
并观察现象。
(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
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
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
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考前须知: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
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HIT-实验⼒学-实验报告书《实验⼒学》课程实验报告书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录实验须知 (2)实验⼀电阻应变计静态应变测试 (3)实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测试. (6)实验三散斑法位移测量. (9)实验四光纤光栅传感器应变测试 (14)实验五⽩光光弹性试验. (18)实验须知1.实验前必须了解本次实验的⽬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按预约实验时间准时进⼊实验室,不得⽆故迟到、早退、缺席。
3.进⼊实验室后,不得⾼声喧哗和擅⾃乱动仪器设备,损坏仪器要赔偿。
4.保持实验室整洁,不准在机器、仪器及桌⾯上涂写,不准乱丢纸屑,不准随地吐痰。
5.实验时应严格遵守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若遇仪器设备发⽣故障,应⽴即向教师报告,并及时检查、排除故障后,⽅能继续实验。
6.实验过程中,同组同学要相互配合,认真测试和记录实验数据。
7.实验结束后,将仪器、⼯具清理摆正。
不得将实验室的⼯具、仪器、材料等物品携带出实验室。
8.实验完毕,实验数据经教师认可后⽅能离开实验室。
9.实验报告要求字迹端正、绘图清晰、表格简明、实验结果正确。
实验⼀电阻应变计静态应变测试⼀、实验⽬的1 .熟练掌握不同结构表⾯(主要为钢结构和混凝⼟结构表⾯)的电阻应变计的实⽤粘贴技术。
2. 熟练掌握常⽤电阻应变计(可选⽤DH3818或类似电阻应变仪)的桥路连接⽅式以及仪器的基本操作⽅法。
3. ⽤悬臂梁结构测试梁体应变,并与计算应变对⽐,熟练掌握实际结构应变测试的基本⽅法与技术。
⼆、实验器材静态电阻应变计、应变⽚、万⽤表、简⽀梁、端⼦、导线、电烙铁、焊料(焊丝、焊膏)、丙酮、502胶、脱脂棉、砂纸、胶带、⼯具箱(含剥线钳、剪⼑等)、悬臂梁(带砝码)、游标卡尺、卷尺、铅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