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系列4-动作分析与动作经济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10.80 MB
- 文档页数:46
目录1. 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本周学习内容2. 动作分析2.1 动作分析概述2.1.1 动作2.1.2 动作分析2.1.3 动作分析方法2.1 4 动作分析的用途2.2 动素分析2.2.1 动素2.2.2 动素分析的步骤2.2.3 动素分析的应用场合2.2.4 动素分析的应用案例分析与研讨2.3 动作经济原则2.3.1 动作经济原则的定义2.3.2 动作经济的四条基本原则2.3.3 动作经济原则的应用3. 时间研究3.1 时间研究概述3.2 作业测定的方法及基本程序3.3 标准工时设定3.4 工作抽样3.4.1 工作抽样概述3.4.2 工作抽样的原理3.4.3 工作抽样的方法和步骤3.5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3.5.1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概述3.5.2 模特排时法(MOD)3.5.2.1 MOD法的特点3.5.2.2 模特排时法的动作分类3.5.2.3 模特法的动作分析3.5.2.4 动作的改进3.6 生产线平衡分析1. 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本周学习内容:基础IE的全过程是:利用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动作分析获得最佳程序和方法,然后再利用时间研究将所有作业制定出标准时间。
2. 动作分析2.1 动作分析概述程序分析是从大处着眼,根据程序图分析生产过程的种种浪费,从合理安排程序中去寻求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而动作研究则是在程序决定后,研究人体各种操作动作之浪费,以寻求省力、省时、安全的最经济的方法。
动作分析的实质是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工作操作时之细微动作,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以提高工作效率。
其内容为: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人疲劳,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为制定动作时间标准作技术准备。
它包括:动素分析、影象分析、动作经济原则等内容。
2.1.1 动作工艺流程和作业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为寻找、握取、移动、装配必要的目的物,操作者身体各个部位的每一个活动。
动作可大致分为下面四类:加工—改变目的物形状和装配目的物的动作移动—改变目的物位置的动作握持—保持目的物形态的动作等待—无作业手空闲着的动作2.1.2 动作分析定义:按操作者实施的动作顺序观察动作,用特定的记号记录以手、眼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内容,把握实际情况,并将上述记录图表化,以此为基础,判断动作的好坏,找出改善着眼点的一套分析方法。
经研究的结果如下,发现最适当的重量是每次铲起21磅,每天工作量最高可达35吨。
每铲铲起的重量38磅33磅21磅15磅每天工作量25吨30吨35吨28吨原则6:连续曲线运动比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更好拿一只铅笔在纸上,一上一下划下来。
详细分析这个动作内容可以发现,这个动作由2个阶段构成,即"移动,停止再改变方向'。
在此例中,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显示约75至80%的时间来移动铅笔,15~25%的时间是用来改变手的方向。
换句话说此15~25%改变方向的时间是没有生产性的,进一步的研究再显示出连续性的曲线运动其工作效率比方向突变的直线运动来得较佳。
方向突变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也容易引起疲劳。
原则7:弹道式运动较轻快人体固定肌肉的动作部份可以划分成二组。
一组为控制向内收缩的肌肉,另一组为控制向外抛出的控制肌肉。
当二者平衡时,手则静止不动;当二者不平衡时,则产生动作出来。
例如:以食指及大姆指拿笔来写字的动作,就是上式固定式两组不同配合运用肌肉支动的最佳例子。
而弹道式运动是一个较快而且容易的运作方式,因为只运用了其中一组的肌肉动作方向。
弹道式运动只有在初期,要开始动作之时,可以加以控制。
一旦运动出去之后就无法予改变方向。
例如:挥动高尔夫球杆时,一旦击出之后,杆子必会顺势挥出,无法予以在中途(例如在肩部之高度)停顿下来。
弹道式运动只有在下列情形下才会停止下来。
反方向的肌肉制止力量。
碰到阻碍物。
运动的动量消失了,如高尔夫球杆挥至超越头项时,动量已消失了,自然就停顿下来了。
弹道式运动方式,效率较高,速度较快,较有力量较精确,而且不容易引起肌肉疼痛。
比固定式的运动方式较舒畅,木匠打钉子之动作就是一个很好的运用弹道式之动作方式。
此外,例如英文打字、弹钢琴、拉小提琴及运动选手之动作都是很好的例子。
原则8:降低动作注意力过程中产生迷惑或需要判断时,动作会有停顿、迟凝。
所以,要通过各种方法减少需要判断、迟疑的动作。
降低动作注意力例子:放置螺丝刀的固定位以喇叭形为佳;需要对准及嵌入时,以导向槽及机构装置减少对准的难度;测量时用固定规格及定位等手段,使测量工作减少脑力判断过程;利用声光等进行识别,减少注意力。
IE手法之动作分析动作分析⏹精益理论将动作分为三大类:⏹A,有价值必须的动作⏹B,无价值但必须的动作⏹C,无价值的浪费动作动作分析1.动作分析的意义2.动作分析的目的/意识3.动作分析的方法4.动素分析符号及改善要点5.动作经济的意义6.动作经济原则7.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8.动作改善的原则动作分析法(Therblig)⏹一、动作分析的意义创始人:吉尔布雷斯夫妇(Frank B.Gilbreth)⏹动作分析是在程序决定后,研究人体各种动作的浪费(不合理、不平衡、不需要-3M),以寻求省力、省时、安全和最经济的动作。
其实质是研究人在进行各种操作的细微动作,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以提高工作效率。
⏹目的: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作疲劳,降低劳动强度。
在此基础上制定标准的操作方法,为制定动作时间标准作技术准备。
以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为例:一个熟练的厨师,可以同时用两个甚至更多的炉子炒菜,快速而且不会出差错。
而平常人则可能用一个炉子炒菜都会出现在中途发现某一种材料还未准备好的状况,所耗费的时间也更长。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动作安排合理与否造成的。
何谓动作意识?⏹A,明白合理动作与不合理动作的区分;⏹B,明确动作错误的原因,判断合理动作;⏹C,全身心地投入动作研究,思考合理动作方法、作业配置和工夹具。
动作分析方法(共四种)⏹1、目视动作分析法:(visual motion study)采用目视观测方法寻求改进动作的方法。
⏹2、动素分析法:细分动作之构成要素,得18种动素,将工作中所用之各动素逐项分析,谋求改进。
一般用在较具重复性且周期较短的手操作之研究中。
18个动素(也称基本动作)。
动作分析方法⏹3、影片分析法:(film Analysis)采用摄影机将各个操作动作拍摄成影片放映,而加以分析。
例:将生产线上各个动作拍摄下来,然后放映加以分析。
影片分析因其拍摄速度之不同,又可分为细微动作研究(micro-motion study)及微速度动作研究(memo -motion study)两种。
IE七大手法动作经济原则引言:在工业工程领域中,IE即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是对人、机、料、法、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有机整合和协调的综合学科。
IE的目标是通过优化和改进工作流程,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IE的实践中,七大动作经济原则被认为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手法,下面将一一介绍这七大手法。
1. 分析法(Analysis):分析法是IE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手法之一。
它的核心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找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改进空间。
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时间、成本、资源等方面的评估,可以确定优化工作流程的具体目标和方向。
而且,在实施改进时,也可以通过细致的分析来评估改进效果。
2. 节点操作法(Node Operation):节点操作法是IE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它是通过对工作流程的节点进行操作和优化来提高生产效率。
节点操作法可以包括改变工作的顺序、增加操作的并行性、减少操作的重复性等。
通过精确的节点操作,可以降低时间成本和资源消耗,提高工作效率。
3. 平衡法(Balancing):平衡法是一种通过合理分配工作负荷,使得生产线上的各个工作站之间相对平衡的手法。
通过平衡法,可以避免工作线上出现过载或者闲置的情况,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平衡法在制造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流水线生产模式中。
4. 运输法(Transport):运输法是指通过优化和改进物品的运输方式和流转路径,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运输法可以包括物品的集中存储、优化路径规划、减少运输环节等。
在现代物流领域,运输法被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
5. 查找法(Find):查找法是指通过对生产数据和信息进行查找和分析,发现问题所在,进而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查找法可以通过对生产数据进行系统的管理和分析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或者不规范操作。
通过及时的查找和发现,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扩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第四章:动作经济原则一、何谓动作经济原则二、动作效率三、动作经济原则用最少的动作投入,达到最大的工作效果。
第四章动作经济原则一、何谓动作经济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又称“省工原则” ,是使作业(动作的组成)能以最少的“工”的投入,产生最有效率的效果,达成作业目的的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是由吉尔布雷斯( Gilbreth )开始提倡的,其后经许多工业工程的专家学者研究整理而成。
熟悉掌握“动作经济原则”对有效安排作业动作,提高作业效率,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二、动作效率左右动作效率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条件操作条件主要包含以下一些因素:①对象物的大小、形状、重量等;②使用的设备、仪器、治工具;③操作的环境。
2.操作方法①使用身体的部位手指、手掌、手腕、手臂、躯体、腿脚;②移动的距离、方向、路线;③动作的组合方式。
3.动作的难度4.动作的准确度5.动作的速度、节奏要提高动作效率就必须合理地组合以上因素,取得更大的动作效果。
三、动作经济原则1.四项基本原则动作的改善基本上可以以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基本思路:①减少动作数量进行动作要素分析,减少不必要的动作是动作改善最重要且最有效果的方法。
②追求动作平衡动作平衡能使作业人员的疲劳度降低,动作速度提高。
比如双手动作能比单手大大提高效率,但必须注意双手动作的协调程度。
③缩短动作移动距离无论进行什么操作,“空手”、“搬运”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会占用相当一部分动作时间。
“空手”和“搬运” 其实就是“空手移动”和“负荷移动” ,而影响移动时间的最大因素就是移动距离,因此,缩短移动距离也就成为动作改善的基本手段之一了。
④使动作保持轻松自然的节奏前面三项原则是通过减少、结合动作进行的改善。
而进一步的改善就是使动作变得轻松、简单。
也就是使移动路线顺畅,使用易把握的工具、改善操作环境以便能以更舒适的姿势进行工作。
2 .动作经济的16 原则在工作的场合中,有人、工具设备、环境布置等三个方面。
“IE手法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以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生产系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并对系统问题进行合理化改善,最后对结果进行标准化的方法.”IE七大手法这是很多时候都存在的一种错误说法,确切的说应该是IE人员主要从事的七个方向,它们是:1.研究与开发管理;2.生产系统设计与控制;3.效率工程;4.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5.实施规划与物流分析;6.工业卫生与安全;7.人力资源管理。
大概是很多公司或者从事IE的朋友受QC新旧七大手法的影响,创造出了这样一个IE七大手法的缘故。
我想是基础IE里的东西。
IE手法包括方法研究(程序分析、动作分析),作业测定,布置研究,Line Balance等,但好象不够七个。
在现场IE里,IE七大手法包括:程序分析、动作分析、搬运分析、动作经济原则、作业测定、布置研究、Line Balance。
台湾某公司的教材是这样写的:1、工程分析2、搬运工程分析3、运动分析(工作抽查work sampling)4、生产线平衡5.、动作分析6、动作经济原则7、工厂布置的改善。
IE七大手法为:作业分析程序分析(运用ECRS技巧)动作分析(动作经济原则)时间分析稼动分析布置搬动分析生产线平衡七大手法(1) 流程分析法(2) 動作分析法(3) 動作經濟原則(4) 時間研究(5) 工作抽查法(6) 人機配置法(7) 工作簡化法1.动作改善法(动改法)2.防止错误法(防错法)3.5*5W1H法(五五法)4.双手操作法(双手法)5.人机配合法(人机法)6.流程程序法(流程法)7.工作抽样法(抽样法)答案太模糊了。
所谓IE手法: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以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生产系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并对系统问题,进行合理化改善,最后对结果进行标准化的方法。
我个人认为具有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的方法都可以列入,因为IE七大手法都是由人不断的总结提出的。
实际当中嘛!!我个人总结出来应该分为:1、程序分析。
今不做何时做我不做谁来做关于I EIE=Industrial Engineering ,工业工程,是关于人员、物料、设备以及能源等整体系统的设计、改善与装置的一门技朮,对系统可能得到的结果予以规定、预测和评估。
企业内IE活动的日常工作事项:1. 作业研究和作业改善2. 标准的设定和维持3. 成本报价4. 工厂管理数据之作成(设备能力,工厂能力,工厂负荷,作业能率等)5. 工程管理(工程计划,进度)6. 设备管理(设备计划,筹办,保养)7. 工具管理(治工具的设计、制作、筹办)8. 质量管理9. 情报管理(图面其它制造情报,实绩报告等)IE七大手法简介一、工程分析:将生产工程和作业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来掌握问题点的手法,系从原材料至完成品为止,顺沿着工程的流动把各工程用记号表示之,作成作业流程图。
再集全工程的总括表,经分析结果予以定量化,找出问题。
工程记号三大类:1、稼动---- ○,产生附加价值的作业2、准稼动---◇□→,现状的方式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力去改善可以免除的作业3、非稼动----D▽,不产生附加价值的作业。
下面公式为稼动率计算公式:改善的步骤:先把非稼动除去,其次是如何避免准稼动的系统改善,至于稼动须要下工夫,利用种种努力使工时数减少,以提高效果。
制造周期率= E○/E(◇+□+→+D+▽)*100二、搬运工程分析对生产过程中物料的移动距离、经过时间、以及等待在内的整个搬运活动分析。
一般通过操作程序图和流程程序图、流程线图来分析,寻找最短路径。
三、稼动分析(工作抽查work sampling):是人和机械的稼动状态,以瞬时观测周而复始的采取抽样方式,列入对象现象的发生率作业实用上可以满足信赖度和精度,用统计的来推定的方法。
目的:1、设定宽放率2、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机台稼动率:相对稼动率=机台利用时间/机台最大可利用时间﹔绝对稼动率=机台利用时间/所有机台最大可利用时间﹔例:*月*日单剖机有3台机使用,使用时间分别为8h(2小时架刀、半小时卫生)、8.5h(1.5小时坏机,半小时卫生)、9h(1小时待料、半小时卫生),本日上班时间为8小时正常上班,2.5小时加班﹔(单剖机共有5台)﹔则此日之稼动率分别为:相对稼动率=8+8.5+9/10.5*3=0.8095=80.95%﹔绝对稼动率=8+8.5+9/10.5*5=0.4857=48.57%﹔四生产线平衡:依照流动生产的工程顺序,从生产目标算出周期时间,将作业分割或结合,使各工程的负荷均匀,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法,叫做生产线平衡( line Balancing)作业编成率=各工程的作业时间合计/工程中最长的时间*作业者人数(工程数)*100生产线编成损失率=100-作业编成率A、推行步骤:1、单工程时间(ST)测定2、分析表作成(效率评估表)3、计算balance效率和balance loss4、实施line bal ancing ,则时间长的工程分配到时间短的工程5、改善后的pitch diagram 作成,效率计算6、结果比较B、作业编成改善程序1、现状登录(工序、人员、配置、产量/日,不良率)2、QC工程图重审3、作业动作再指导(动作经济原则15条)4、ST重测(周期ST,单工程ST)5、作业编成效率计算6、物流规划定案7、车间输补材料放置区设置(完成品,待检区,合格出货区,不良区,重工区,参观路线)8、改善成果发表五、动作分析:therblig是动作研究,从作业者的动作顺序观察要素动作,不产生附加价值的作业(不合理、不平衡、不需要=3不)或作业者周边的治工具配置等,作为改善检讨之着眼点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