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7.15 KB
- 文档页数:1
手术室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探讨手术室威胁医护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充分地重视和做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科学规避护理职业风险,营造轻松和谐工作氛围,保护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
标签:手术室;危险因素;防护;职业风险手术室存在着许多威胁医护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经常受到这些危险因素的侵害[1]。
由于工作的需要,长时间的前屈位站立,处理重物;不规律的饮食,各种化学药物,有毒气体浓度较高的空气污染,经常参加重大手术及抢救,工作压力较大等,因此,应认真做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确保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1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1生物性因素的损伤包括细菌和病毒,即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通过体液、血液等感染。
1.2 化学性因素的损伤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污染手术后器械、物品的初步处理均要使用各种化学消毒液。
2%碱性戊二醛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
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2]。
40%的甲醛溶液,可刺激黏膜引起职业性哮喘,职业性皮炎。
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有抑制作用,对骨髓产生抑制作用。
麻醉废气,主要是七氟醚、异氟醚、氨氟醚等,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生育能力有不良影响,较高浓度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
1.3 物理性因素的损伤激光手术的不良影响,一些需采用激光的手术,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
高新技术的应用产生的电离辐射会对护士产生伤害,如白细胞减少,放射病,致癌等。
噪声主要来源于监护仪、呼吸机的机械声、报警声、电话铃声、患者的呻吟声、物品及机器移动的声音等。
护理人员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会引发多器官功能的改变,严重者可导致听力、神经系统等损害。
长期受放射性辐射影响,可导致染色体异常和畸变,影响白细胞功能和数量,引起抵抗力低下,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导致不孕,流产,死胎、胎儿畸形。
另外还有机械性损伤,在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分析医学发展到了今天,各种手术已成为解决病症的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
而手术过程中,护士是无可替代的一部分,起着协助医生完成手术、维护患者生命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但是在手术室中也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影响着外科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师们的安全。
本文就探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
一、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1、器械的误用和污染手术器械是外科医生必须的工具,而器械的误用容易引发手术中的事故,造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手术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器械,而清洗不完全或未清洗的器械可能污染手术伤口,引发感染。
2、手术操作的误切和误用外科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操作,如果外科医生和护士在操作中疏忽大意,就很容易损伤身体器官或神经,引发心肺骤停,危及患者生命。
3、药物的错误使用外科手术操作中需要使用各种药物,包括麻醉药物和止痛药物等,但是由于患者的体质和药物的种类不同,容易产生药物过敏、中毒等不良反应,从而出现意外情况。
4、器材的缺乏和过度使用在外科手术中,除了常规的手术器械和药品外,还需要一些辅助器材和设备,如血输液包、导管等。
当这些器材不足时,会影响手术的进行,甚至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而过度使用这些器材也会造成患者的负担增重,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
5、传染病的传播手术过程中会出现患者的体液、血液等物质,如果护理人员处理不当或使用不当,会使传染病得到传播,不仅影响患者的恢复,更可能传染给卫生工作者。
二、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手术室环境的无菌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外科护理人员应该配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等防护装备,保证手术室内的环境洁净,减少手术中的感染和污染风险。
2、正确选择器材和药品对于手术中需要用到的器械和药品,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手术的需要进行选择,确保选用的器材符合标准、经过清洗消毒并处于有效期内。
护理人员还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殊需要选择相应的药品,并正确地计算用量。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或降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方法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存在的因素,重视风险教育与防范,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结果有效减少了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和谐了护患关系。
结论科学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关键,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
标签:手术室护理; 风险因素分析; 防范措施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是承担疾病抢救、手术的重要场所,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及跨部门多学科的相互协作,团队成员的多样性、复杂性,手术和麻醉的不可预知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科室。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新技术、新设备、新疗法、新术式的不断涌现,手术和手术风险也日趋增加。
在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为了控制或降低手术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手术护理安全系数,现就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加以分析,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防范。
1 手术室的风险因素1.1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风险①接错患者,开错手术部位。
②给错药,输错血及液体。
③手术用物丢失、不完整、遗留体腔或切口。
④手术时体位安置不当导致压疮、神经损伤及坠床。
⑤手术标本遗失或弄错。
⑥手术物品准备不足,器械性能不好延误手术。
1.2 管理方面造成的风险①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导致人员流动性增加。
如聘用制护士比例日益增加,护士年轻化,造成手术室人员经验不足或技能不高[1]。
②制度建立后不严格执行或以经验代替制度,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③培训制度落实不力,导致操作失误,造成严重后果。
如带教失控造成未经灭菌器械用于手术等[2]。
④物品和设备没有定期检测、使用不当,严重影响手术质与量。
1.3 环境因素造成的风险①护士心理压力过大,长期超负荷工作。
随着外科医学技术的发展,高难度、复杂的手术越做越大,手术时间长,以及危重病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使手术室护士常年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导致身心疾病。
一、引言手术室是医疗机构中最关键的部门之一,负责各类手术的执行和患者的护理工作。
然而,近年来,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害和医疗机构的声誉受损。
本报告旨在对2024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案例进行成因分析,为改善手术室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事件案例回顾2024年,医院手术室发生了多起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涉及手术工具消毒不完全、操作不规范、器械混乱等问题,导致多名患者出现感染、手术失败等不良后果。
三、成因分析1.管理不到位:手术室护理工作属于高风险工作,对于手术室的管理应该做到严谨、细致。
然而,在这些事件案例中,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例如,手术工具的消毒程序不全面,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导致了手术工具的消毒不完全。
此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控制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导致了操作不规范和器械混乱。
2.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手术室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然而,在这些事件案例中,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素质不高,对于手术室的操作规范和卫生要求认识不清,容易出现工具混用、手术区域不净化等问题。
有些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护理不良的原因之一3.医疗设备不完善:手术室是一个高度依赖医疗设备的工作环境,设备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然而,在这些事件案例中,医疗设备的完善程度并不高,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手术器械的使用和消毒设备不完善,无法满足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需求,导致手术室的卫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四、对策建议1.加强手术室管理:医院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手术室管理,制定严格的手术室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加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同时,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岗位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2.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手术室是医院里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它是进行各种手术的地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手术室护理工作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状况,同时要做好各种安全措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室护理也存在一些风险因素,如果不加以防范和控制,可能会对患者的手术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对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一、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1. 感染风险感染是手术室护理中最常见的风险因素之一。
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细菌的侵袭,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
手术室内的空气、设备等也可能存在传播病原体的风险。
2. 麻醉风险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麻醉药物的帮助,麻醉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 失血风险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而过多的失血可能会导致术后休克、贫血等并发症。
4. 误操作风险手术室内的设备、药品等工具非常繁多,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误操作,可能会对手术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5. 肢体保护不力手术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常常会出现肢体功能丧失,如果护理过程中不注意保护好患者的肢体,可能会导致肢体损伤。
二、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措施1. 严格控制手术室环境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对手术患者的感染风险至关重要,护士在手术室内要时刻保持洁净,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和通风处理,确保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手术室内,护士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标准,包括手术服装、手术器械、手术区域等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无菌处理,确保手术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细菌的侵袭。
3. 定期检查手术设备手术室内的各种设备都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对于已经出现故障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避免对手术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4. 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在手术室内的工作必须非常细致,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误操作现象。
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和对策3篇第一篇 1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1.1接错患者在接患者的时候,没有严格做好检查,尤其是当患者处于紧张或者是应用镇静剂之后,容易出现接错患者的情况。
另外容易出现碰伤、摔伤的患者,在将患者推入到手术室的时候,会出现房门将患者碰伤。
摔伤,一般是手术结束后,患者还没有完全的恢复到清醒的状况,巡回护士忙于整理手术室,而离开患者,从而出现患者摔伤的情况。
1.2手术体位放置不当也是手术室安全的隐患体位安置不当可能会使得患者出现压伤的情况;束带捆绑过紧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肢体过度外展可能会使得患者出现牵拉神经引起神经麻痹的情况;衬垫不当则会倒是患者出现呼吸及循环功能受影响的情况;当对患者进行固定出现不牢,则可能会使得污染手术区域;手术视野如果暴露不充分则会导致手术操作出现不方便的情况等。
1.3手术前物品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是清点出现遗漏的情况手术用物准备不充分,在准备手术前物品时候护理人员优于忽略器械的完好性,性能不佳。
因此,使得术中增加的手术用物未能及时记录,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前及关闭后,物品清点有误等。
1.4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仪器未能正确使用、术前未试机、临时出故障,电极板固定不牢,病人皮肤与手术升降台或金属直接接触灼伤病人,吸引器袋未能及时更换、堵塞中心管道,易燃易爆物品未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导致术中意外等。
1.5术中操作不严谨,护理记录不及时完整术中使用在病人身上的电刀、电钻、电动止血器等设备使用记录不完整,患者术前带入的伤口敷料未及时清理出手术间,与术中用品混淆,填入深部组织的手术物品遗留体腔未取出,抢救过程执行口头医嘱缺乏完整的记录等。
1.6查对有误,用错药物,输错血外用药物,内用药物标志不清,未能定位放置,使用时未能认真核对,执行口头医嘱有误,取血,输血时查对不仔细,特别是抢救时简化了查对流程。
1.7手术患者护送不当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送途中,由于各种引流不畅或者是由于出现各种管路脱落,手术车对接中用力过速或患者的燥动,没能对患者进行及时的保护导致患者坠床。
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防治策略手术室是医院中最关键的环境之一,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的成功率。
下面将从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治策略进行探讨。
1.感染风险: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感染环境,存在以下隐患:a.操作不规范: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消毒、洗手、穿戴手术衣物等操作中不按规范进行,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b.环境清洁不佳:手术室空气和器械表面的清洁不到位,容易感染患者。
防治策略:a.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培训和监测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
b.定期进行手术室环境清洁和消毒,确保整洁无菌。
2.患者安全隐患:a.药物错误:手术室护士在给患者用药过程中发生错误,如药物配伍问题、用量错误等。
b.麻醉风险:手术室麻醉师在麻醉操作中存在风险,如意外事故、药物反应等。
防治策略:a.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规范药物配伍和用量,并加强患者用药的审核和监控。
b.提供麻醉师定期培训,保证其专业技能。
3.外部人员威胁:防治策略:a.限制外部人员进入手术室,严格控制家属的陪护时间和实习生的实习权限。
b.建立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外部人员遵守规定。
4.病历和信息管理:防治策略:a.采用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实现病历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整理。
b.建立信息交流机制,确保手术室工作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交流。
5.物品管理:防治策略:a.建立物品清单和盘点制度,确保手术室中的物品充足并及时更替。
b.加强库存管理,定期对过期、损坏的物品进行更新和处理。
总结起来,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涵盖感染风险、患者安全隐患、外部人员威胁、病历和信息管理、物品管理等方面。
针对这些隐患,需要建立规范的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和监控,定期进行手术室环境清洁和消毒,加强药物管理和麻醉师的培训,控制外部人员进入手术室,采用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加强物品管理等措施,以确保手术室护理环境的安全和患者的安全。
关于手术室护理论文1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目前,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分为4类:人员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法律因素。
1人员因素:一些护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责任感不强,常常由于工作紧张、劳累、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工作失误。
还有一些人员的护理技能偏低,护理经验不足,从而增加了手术护理风险。
2管理因素:一方面,护理人员流动较大,工作强度大,极大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相关制度都未落实到位。
因此,护理人员常常出现不该范的失误,如接错患者、器械纱布遗留、设备或物品使用不规范等。
3环境因素:手术室内的环境卫生不合格。
4法律因素:由手术室护理失误导致医疗事故,产生医疗纠纷。
2护理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分析引起手术室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分为两类:一是直接风险,二是间接风险。
1直接风险是指由手术室医护人员造成的失误。
常见的有人为因素,如导致患者伤口发生感染、压疮或患者皮肤灼伤、体位不当等;2间接风险通常是指由医院的其它部门造成,如药房采购的药品不合格、后勤未及时维修手术室中的相关设备等。
因此,按照护理风险发生的性质可将手术室中的风险事件分为四种:①差错风险事故:如查对、给药、输血、标本送检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②意外情况风险事件:如手术室突然停电、火险、病患的输液反应、患者意外跌倒等;③投诉风险事件:通常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技能等方面的问题;④护理资料不详细、不全面、不及时。
3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措施3.1提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医院行政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如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和《医疗安全防范措施》,《医疗纠纷处理条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让护理人员提高合规操作意识,规范工作行为。
同时,利用典型案例进行宣教,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水平。
3.2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其它科室相比,手术室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要求更为严格,特别是在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等环节。
医院手术室手术涉及患者的不安全因素与风险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是进行手术及抢救的重要场所。
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跨部门多学科的相互协作,团队成员的多样性、复杂性,手术和麻醉的不可预知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
主要涉及患者、手术室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等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和风险。
一、手术室护理常见的安全隐患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一旦发生失误,轻则影响患者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造成时间与物品的浪费;重则患者致残,甚至致死。
(一)手术患者身份错误1.风险因素。
未按接送工作程序仔细核对手术患者,是导致手术患者错误的主要因素。
同一病区多个手术患者、转床手术患者、接台手术患者容易出现混淆。
2.防范措施。
(1)严格遵守查对制度。
手术患者按接送流程,去病区接患者、患者接至准备室、患者被接入手术间、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后、病人被送入麻醉恢复室、患者被送回病区等不同时间、地点,交接的工作人员均应共同核对病区、患者姓名、性别、患者腕带、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病历和ID号或住院号等内容,患者的身份必须在被运送的不同阶段得到核实并签名确认。
(2)手术患者的腕带,标识带用不褪色的笔写明患者的姓名、性别、ID号或住院号、科室。
(3)手术部位用不褪色的笔做标识。
(4)接患者时让患者自己亲口说出姓名。
(5)对神志不清的患者或年幼的患者,其身份的确认必须由其合法监护人、亲属、朋友和外科医师共同完成。
(一)手术部位错误1.风险因素:(1)评估、核对患者不全面,漏核对手术部位。
(2)书写问题:字迹模糊或潦草,难以辨认。
(3)病史记录不全面或错误。
(4)书写记录错误,如写错手术部位,或写错左右,或写错数量。
(5)参与手术的人员信息交流不充分。
没有在患者清醒状态下与患者核对姓名、手术部位;没有与病历核对;术前主刀、麻醉医生、护士没有执行三方核查制度。
(6)遇到抢救或性格急躁的医生,未仔细核对,匆忙开始手术。
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与预防措施分析手术室是医院中最特殊、最关键的部门之一,手术室护理是手术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必须高度重视手术室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污染因素手术室内必须保持清洁、无菌的环境,但污染因素可能会影响室内环境的卫生情况。
主要包括:手术室人员的衣着、手部卫生不规范,肆意走动以及使用不规范的垃圾袋等。
二、设备故障手术室内的设备使用频繁,设备故障是常见的状况。
比如,呼吸机、麻醉机、电刀等手术设备可能会出现故障导致手术失败或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三、人为失误手术室人员一旦产生失误,所引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人为失误主要包括:手术室内工作的护士操作不规范,手术室人员配合不到位,不遵守操作规程等。
四、感染手术室是细菌最容易繁殖的地方,手术室内患者和医护人员可能会面临感染的风险。
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器械未清洗干净、环境不干净、手术人员卫生习惯不好等。
为了防止出现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几个主要措施:一、手术室清洁消毒要规范手术室清洁消毒要定期开展,工作的护士要有规范的卫生习惯,并严格按照清洁消毒制度执行。
二、护士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工作的护士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轻声细语、认真负责配置药品、注意洗手和穿戴。
三、手术器械应规范消毒处理手术室内使用的器械在使用前应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护士应严格按照器械消毒制度执行操作。
四、手术室人员应严格遵守管理制度手术室人员应遵守管理制度,不得私自离开或闲聊,做好交班工作,保障手术的连续性。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必须妥善处理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护士们更要时刻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为患者的手术治疗保驾护航。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22T16:12:29.060Z 来源:《医药界》2016年6月第6期作者:刘建[导读] 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针对问题探究有针对性的防范举措,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是很重要。
江苏省靖江市中医院手术室, 214500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550-1868(2016)6 摘要: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患者方面,护理人员方面和手术室意外事故方面,本文针对这几方面的护理风险因素,提出了防范护理风险的策略,对于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策略
手术室是救治危重病患者的地方,其护理工作很重要。
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风险因素是很大的。
如果护理不当,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护理风险就会对病人造成很大的危险,还会对医护人员遭此很不利的影响,因此,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针对问题探究有针对性的防范举措,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是很重要。
一、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患者方面、护理人员方面、手术室意外事故方面。
在患者方面,所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患者手术低体温现象,患者的低体温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患者出现低体温就会引发呼吸变慢,变深,或者是的停止,患者低体温会引起患者严重的心律失常,增加手术时间,也不利于患者伤口愈合,同时还可能增加术后伤口感染等情况。
第二,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是手术常出现的问题,如果手术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是无菌物品不合格都会引起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第三。
患者手术体位损伤,这种损伤主要包括患者神经损伤和皮肤损伤,这两种损伤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在医护人员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护理人员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压力大,在护理中极易产生身体的不适和心理上的紧张。
护理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很容易在精神方面产生较大压力,这也是手术室在护理人员方面常见的护理风险。
第二,身体上可能会受到损害。
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接触到大量的药物,有些药物会对护理人员造成身体上的损伤。
另外护理人员还会接触到一些病原微生物,这些原微生物会导致护理人员的一些疾病。
护理中,护理人员也需要接触到多种透视,激光手术等,这些都会对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身体上的伤害。
手术室意外事件。
在手术室中有一些物品比如酒精,消毒剂,电刀等等,如果使用不当会发生意外事件,甚至会引起火灾,这也是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二、手术室护理风险防护策略
1、注意给患者保暖
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要通过增加手术室的温度,为患者使用加热设施,减少患者皮肤暴露于外面的面积,对输液体进行加热等手段,为患者保暖,防止患者体温过低的情况发生。
2、完善手术室的规章制度
医院要根据自身情况,完善手术室护理的规章制度,要能够对手术室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研究分析,针对问题制定一系列的防范制度。
完善安全护理制度,值班制度,人员交班制度等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医生和护理人员才能够有章可依,才能不断规范护理工作,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3、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在手术开展之前,就需要严格按照查对制度,对病人的病例进行严格的核对,严格核对手术通知单与病理,对患者的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相关信息进行严格核对,要对患者的输血、用药情况进行核对,避免在手术过程中,输错血,用错药的情况发生。
只有严格落实查对制度,才能有效防范手术室的风险事故的发生。
4、做好仪器使用质量的把关工作
医护人员必须要做好各种仪器的质量把关工作。
在手术前,要认真检查各种仪器,看各种仪器数量是否够用,仪器质量如何,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仪器的检查,确保使用仪器的准确性,保障手术的规范操作,这样,才能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5、注意对患者手术体位的护理
对患者进行手术体位护理是很重高的,作为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者的体位的护理,保障患者体位摆放的科学性与舒适性,要严格落实患者手术治疗的体位要求,避免因为体位护理不当,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通过手术体位护理有效防止各种并发症的产生。
6、护理人员做好状态的调节
护理人员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安排好工作节奏,能够保持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要做到劳逸结合,改变不良的精神状态,保持积极的心理进行护理是提升护理质量,保证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
在手术开始之前,护理人员要对手术时间及难易度进行自我评估,为手术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心理准备。
另外,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多食用一些有营养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在取拿器材室要做好自我的防范工作,在工作之后,适当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加强体能锻炼,这对于增加护理人员的身体抵抗能力,提升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风险具有积极的作用。
7、加强手术室意外风险的防范工作
医院要加强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要做好手术室的安全防范工作,尤其是要注意正确地使用器材,避免因为器材使用不当引发火灾。
要改善手术室的通风设备,保障手术室的通风顺畅,要定期对手术室进行安全管理检查,做好手术室的意外风险防范工作,消除手术室的护理风险隐患。
参考文献:
[1] 米利云,吴淑芬. 手术室的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S1)
[2] 李翔宇. 浅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