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什么称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为LD法,LD法有哪些优点

为什么称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为LD法,LD法有哪些优点

为什么称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为LD法,LD法有哪些优点
为什么称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为LD法,LD法有哪些优点

为什么称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为LD法,LD法有哪些优点?

https://www.doczj.com/doc/558872780.html, 2008-7-10 14:04:39 第二太阳百科

转炉炼钢法是1856年由英国人亨利·贝塞麦研究成功的。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是1952年和1953年在奥地利的林茨(Linz)和多纳维茨(Donawiz)两地首先投入工业生产,所以也称LD法。1964年12月,我国第一座30t LD转炉在首钢投入生产。

LD法具有如下优点:

(1)吹炼速度快,生产率高;

(2)品种多,质量好;

(3)原材料消耗少,热效率高、成本低;

(4)基建投资省,建设速度快;

(5)容易与连续铸钢相匹配。

鉴于以上优点,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现已成为主要炼钢方法。

大型转炉有如下优点:

(1)产量高、质量稳定;

(2)热损失小:

(3)吨钢原材料消耗少;

(4)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5)生产率高、成本低。

所以,国际、国内新建转炉向大型化发展。

4 转炉炼钢技术进步的目标是什么?

转炉炼钢技术进步的目标是:

(1)不断提高钢的质量以适应对于钢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

(2)提高炼钢的生产效率;

(3)降低生产成本;

(4)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清洁生产;降低炼钢能源消耗及回收利用炼钢过程产生的能源。

21世纪转炉炼钢技术面临更大的挑战,总目标是使钢铁在与其他材料的竞争中获得更广泛的市场。

转炉炼钢工复习题

转炉炼钢工复习题 一、判断题 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错 物态指物质聚集时的固、液、气态。对 用熵变判断过程进行的可行性和方向,仅限于孤立系统。对 溶液中各组元的体积之和与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相同。错 组成熔渣的氧化物只分为酸性及碱性氧化物两类。错 炉渣碱度R一般用ω(CaO)/ω(SiO2)计算。对 碱性渣的熔渣黏度与渣中CaO的含量无关。错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对 P2O5可使FeO的表面张力降低。对 渣中的FeO在渣-气界面被氧化成Fe2O3。对 碱性操作时,温度越高,钢水余锰量越低。错 C-O反应的生成物对熔池的搅拌可加快熔池内的物理化学反应。对 碳的直接氧化,是转炉炼钢的重要热源。对 渣中FeO与钢水中的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对 钢水中ω[C]过低时,[C]的扩散将控制C-O反应。对 增加供氧强度对C-O反应速度无影响。错 磷可使钢产生“冷脆”。对 磷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其强化作用仅次于碳。对 磷是有害元素,钢中的磷越低越好。错 Al2O3可加速成渣过程,改善炉渣的流动性。对 钢中碳含量高时,会恶化去磷条件,使磷的分配系数降低。对 脱磷时,熔池的温度越低越好。错 钢中ω[S]超过0.06%时,钢的耐腐蚀性能显著恶化。对 提高渣中(CaO)与(MnO)含量,降低炉渣的氧化性,不利于钢液的脱硫。错 温度升高,有利于脱硫反应的进行。对 降低炉料的含硫量是控制钢中含硫量的有效手段。对 增加渣中的ω(FeO),有利于铬的氧化。对 “脱铬保碳”与“脱碳保铬”的关键是温度控制。对 钢水的氢主要来源于原材料。对 AlN在钢中极不稳定。错 钢水温度过高,气体在钢中的溶解度过大,对钢的质量影响也越大。对 炉内残存有高氧化亚铁液态渣时,进行兑铁会产生喷溅事故。对 硅的脱氧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错 炼钢中硅和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对 炉渣的氧化能力是指炉渣中所有的氧化物浓度的总和。错 硅可显著提高抗拉强度,但不利于屈服强度的提高。错 锰可溶于铁素体,又可溶于渗碳体中形成碳化珴,增加钢的强度。对 硅的氧化反应全部在炉气与金属、熔渣与金属界面上进行。错 随着渣中CaO含量的增高,使一大部分(MnO)处于游离状态,并且随熔池温度的升高,锰发生逆向还原。对硅可显著提高抗拉强度,但不利于屈服强度的提高。错 硅能使钢的延伸率、断面收缩率降低,但使钢的冲击韧性提高。对 在硫分配系数一定的条件下,钢中的硫含量取决于炉料中的硫含量和渣量。对 钒在钢中能提高钢的强度极限、屈服极限和弹性极限。对 泡沫渣与表面张力有如下关系,表面张力愈大,愈容易形成泡沫渣。错 磷的分配系数Lp=表示炉渣脱磷能力,该比值愈大,脱磷能力愈大。错 炉渣的熔点是指炉渣开始熔化时的温度。错

世界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发展史

世界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发展史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oxygen top blown converter steelmaking)由转炉顶部垂直插入的氧枪将工业纯氧吹入熔池,以氧化铁水中的碳、硅、锰、磷等元素,并发热提高熔池温度而冶炼成为钢水的转炉炼钢方法。它所用的原料是铁水加部分废钢,为了脱除磷和硫,要加入石灰和萤石等造渣材料。炉衬用镁砂或白云石等碱性耐火材料制作。所用氧气纯度在99%以上,压力为0.81~1.22MPa(即8~12atm)。 简史 空气底吹转炉和平炉是氧气转炉出现以前的主要炼钢设备。炼钢是氧化熔炼过程,空气是自然界氧的主要来源。然而空气中4/5的气体是氮气,空气吹炼时,这样多的氮气在炉内穿行而过,白白带走大量的热且有部分氮溶解在铁液中,成为恶化低碳钢品质的重要原因。平炉中,氧在用于燃烧燃料之后,过剩的氧要通过渣层传入钢水,所以反应速率极慢,这也就增加了热损失。因此,直接把氧气吹入熔池炼钢,成为许多冶金学家向往的目标。早在19世纪,现代炼钢法的创始人贝塞麦(H.Bessemer)就有了纯氧炼钢的设想,但因没有大量氧气而未进行试验。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空气液化和分馏为基础的林德一弗兰克(Linde—Frankel)制氧技术开发成功,能够生产可供工业使用的廉价氧气,氧气炼钢又为冶金界所注意。从1929年开始,柏林工业大学的丢勒尔教授(R.Durrer)在实验室中研究吹氧炼钢,第二

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转到瑞士的冯?罗尔(V.Roll)公司继续进行研究。1936~1939年勒莱普(O.Lellep)在奥伯豪森(Oberhausen)进行了底吹氧炼钢的试验,由于喷嘴常损坏未能成功。1938年亚琛(Aachen)工业大学的施瓦茨(C.V.Schwarz)提出用超音速射流向下吹氧炼钢,并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将托马斯生铁吹炼成低氮钢,但因熔池浅而损坏了炉底。1948年丢勒尔(R.Durrer)等在冯?罗尔(VonRoll)公司建成2.5t的焦油白云石衬的试验转炉,以450的斜度将水冷喷嘴插入铁水吹氧炼钢,无论贝塞麦生铁或托马斯生铁都能成功炼成优质钢水,而且认识到喷嘴垂直向下时,最有利于喷嘴和炉衬的寿命。这样就最后完成了转炉吹氧炼钢的实验室试验。从实验室研究向工业化试验的进一步发展是由奥地利的沃埃施特(VOEST)公司完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面临重建钢铁工业的需要,该国缺少废钢使得平炉或电炉炼钢法缺乏竞争力。沃埃施特公司注意到丢勒尔的试验,决心开发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新的炼钢方法。1949年5月在奥地利累欧本(Leoben)开了一次氧气炼钢的讨论会,决定冯?罗尔、曼内斯曼(Mannesmann)、阿尔派(ALPINE)和沃埃施特4个公司协作,在沃埃施特的林茨(Linz)钢厂作进一步的试验。1949年6月在林茨建成2t顶吹氧试验转炉,由苏埃斯(T.Suess)和豪特曼(H.Hauttmann)负责,在丢勒尔参与下,成功地解决了合适的氧气压力、流量和喷嘴与熔池面距离等工艺操作问题。之后迅速建立15t试验转炉,广泛研究新方法所冶炼钢的品质。由于钢的质量很好而且炼钢工艺的

转炉炼钢试题(含答案)

11月份钢铁总厂转炉试题 认知部分每题0.5分,共计55分。 一、填空题 1.吹炼前期调节和控制枪位的原则是:早化渣、化好渣,以利最大限度的去( 磷)。2.转炉吹炼过程化渣三个必要因素是温度、氧化亚铁和(搅拌); 3.炉渣返干的根本原因是碳氧反应激烈,渣中( FeO )大量减少。 4.氧枪由三层同心钢管组成,内管道是( 氧气)通道,内层管与中层管之间是冷却水的( 进)水通道,中层管与外层管之间是冷却水的( 出)水通道。 5.炉衬的破损原因主要有高温热流的作用、(急冷急热)的作用、(机械冲击)的作用、化学侵蚀等几方面作用。 6.转炉冶炼终点降枪的主要目的是均匀钢水温度和( 成份)。 7.影响转炉终渣耐火度的主要因素是( MgO )、TFe和碱度(CaO/SiO2). 8.钢水温度过高,气体在钢中的( 溶解度)就过大,对钢质危害的影响也越大。 9.以( CaO )、( MgO )为主要成分的耐火材料是碱性耐火材料。 10.在溅渣护炉工艺中,为使溅渣层有足够的耐火度,主要措施是调整渣中的( MgO )含量。11.转炉设计的科学依据是(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定律 12.单位时间内每吨金属的供氧量称为(供氧强度),其常用单位为(标米3/吨.分)。 13.一般情况下,脱磷主要在冶炼(前期)进行 14.磷的氧化是放热反应,因而( 低温)有利于脱磷。 15.向钢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其达到成品钢成份要求的操作称为( 合金化) 16.对优质碳素钢,要求磷的含量控制在( 0.035% )%以下 17.喷溅产生原因是产生爆发性的(碳氧)反应和一氧化碳气体排出受阻。 18.脱磷的热力学条件是高碱度、(高氧化铁)及适当低温。 19.为了向连铸提供合格钢水,炼钢要严格控制钢水成份,特别是钢中( 硫)、(磷)和(气体及非金属夹杂物)一定要尽可能控制到最底水平,以提高钢水的清洁度。 20.溢流文氏管属于(粗除尘);可调喉口文氏管属于(精除尘)。 21.含碳量小于( 2%)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大于该含量的铁碳合金称为铁。 22.转炉炉体倾动角度要求能正反两个方向做( 360 )度的转动。 23.转炉炼钢中产生的喷溅可分为(爆发性喷溅)、(泡沫渣喷溅)、(返干性金属喷溅)。24.钢水中的磷是一种有害元素,它可使钢产生(冷脆)。 25.影响钢水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成分)和(钢中夹杂物)。 26.在一定条件下,钢水温度越高,则钢中余锰越(高) 27.根据Fe-C相图划分,碳含量在(0.0218%~2.11%)之间的铁碳合金为钢。 28.转炉氧枪的喷头多为(拉瓦尔) 型多孔喷头。 29.影响合金收得率的因素有:出钢温度、(钢水中含氧量)、出钢口情况、炉渣进入钢包的量、合金粒度、合金投入顺序。 30.转炉熔池的搅拌有利于提高冶炼的动力学条件,就其来源主要有(C-O反应)产生大量的CO气泡在上浮过程中对熔池的搅拌,另外是(外部吹入的气体搅拌)。 31.夹杂是指在冶炼和浇注凝固过程中产生或混入钢液的(非金属)相。 32.随着温度升高,溅渣层中的低熔点相先行熔化,并缓慢从溅渣层中分离流出,该现象称为(分熔现象)。 33、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通常是将氩气通过钢包底部的多孔透气塞不断地吹入钢液中,形成大量的小氩气泡,对于钢液中的有害气体[H]、[N]和脱氧产物CO来说,相当于无数个小

顶吹转炉

太原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50t 氧气顶吹转炉设计 设计人:郭晓琴 指导老师:杨晓蓉 专业:冶金工程 班级:冶金工程081401 学号: 200814070105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年12月30 日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发展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优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转炉炼钢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炉型尺寸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转炉炉型及其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转炉炉型尺寸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熔池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炉容比(容积比)..............................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炉帽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炉身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出钢口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氧气顶吹转炉耐火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炉衬的组成和材质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炉衬厚度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氧气顶吹转炉金属构件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炉壳组成及结构形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炉壳钢板材质与厚度的确定 (7) 4.3支撑装置 (7) 4.3.1 托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炉衬的组成和材质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耳轴及其轴承.................................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倾动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高径比的核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12 -

炼钢工考试试题(A)

炉前工考试试题 A 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影响石灰熔化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及石灰活性。 2、炉渣粘度是炉渣重要的动力学性质。粘度大小反应了炉渣流动性好坏。粘度越,流动性越差 3、炉渣的氧化性是指渣中__________和三氧化二铁(Fe2O3)浓度的总和。 4、钢中加入适量的铝除了脱氧的作用以外,还具有_____的作用。 5、转炉炼钢脱硫的主要形式有___________、气化脱硫、炉外脱硫三种。 6、转炉吹损的主要部分是__________。 7、副枪的作用是在不倒炉的情况下快速准确、间断地检测吹炼过程中熔池内钢水的温度以及__________的含量及高度,是用于转炉冶炼过程计算机动态控制必不可少的设备。 8、影响脱碳反应速度的因有、、、 、、。 9、钢在常温或低温下出现的短裂现象称为。 10、影响石灰熔化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及石灰活性。 11、影响转炉终点钢水的含氧量(或钢水的氧化性)的主要因素 有、、和及操作工艺。 12、氧气顶吹转炉操作中降低枪位会使化学反应速度__________。 13、在一定条件下,钢水温度越高,则钢中余锰越__________。 14、Mn/Si比控制在__________时,钢水的脱氧产物为液态的硅酸锰,可改善钢水的流动性。 15、Q195代号中的195是代表钢的__________强度。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不属于装入制度种类的是()A定量装入 B定深装入 C分阶段定深装入 2、不是炼钢用金属料的是()A铁水 B废钢 C石灰 3、在条件相同下,复吹转炉的枪位控制一般()

(A)、比顶吹转炉低 (B)、与顶吹转炉相同 (C)、比顶吹转炉稍高 (D)、明显比顶吹转炉高 4、氧枪枪位是指() (A)、喷头到炉底的距离 (B)、喷头到熔池金属液面的距离 (C)、喷头到熔池渣间距离 (D)、喷头到耳轴的距离 5、溅渣护炉工艺中,渣中MgO要求控制在() (A)、5-6% (B)、8-10% (C)、12-15% (D)、15%以上 6、钢中内在夹杂物的主要来源是()。 (A)、炉衬及钢包耐火材料侵蚀(B)、冶炼过程元素被氧化及脱氧产物(C)、炉料内在夹杂(D)、结晶器卷渣带入钢中 7、转炉吹损不包括() (A)、机械吹损(B)、倒渣带钢 (C)、烟尘(D)、炉渣中铁球损失 8、氧枪喷头端部被侵蚀的主要原因是() (A)、氧枪正常但炉内温度高(B)、氧枪在炉内泡沫中吹炼时间长(C)、喷头冷却效果差,端部粘钢,降低喷头熔点(D)、气流的机械冲刷 9、转炉冶炼前期碳氧反应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 (A)、渣中氧化亚铁低(B)、熔池温度低,使钢液搅拌不良 (C)、碳同氧亲和力低于硅锰与氧的亲和力(D)、枪位高,使钢液搅拌不良。 10、与顶吹相比,复吹转炉钢水中残锰显著增加原因是()。 (A)、复吹成渣速度快(B)、复吹使钢渣在炉内混匀时间短 (C)、复吹降低钢水氧含量(D)、复吹可使回锰增加 11、用元素氧化物的分解压力来解释转炉吹炼初期元素氧化物顺序为() (A)、Si Mn Fe (B)、Fe Mn Si ( C)、Mn Fe Si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终点碳控制的方法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终点碳控制的方法 终点碳控制的方法有三种,即一次拉碳法、增碳法和高拉补吹法。 一次拉碳法 按出钢要求的终点碳和终点温度进行吹炼,当达到要求时提枪。 这种方法要求终点碳和温度同时到达目标,否则需补吹或增碳。一次拉碳法要求操作技术水平高,其优点颇多,归纳如下: (1) 终点渣TFe含量低,钢水收得率高,对炉衬侵蚀量小。 (2) 钢水中有害气体少,不加增碳剂,钢水洁净。 (3) 余锰高,合金消耗少。 (4) 氧耗量小,节约增碳剂。 增碳法 是指吹炼平均含碳量≥0.08%的钢种,均吹炼到ω[C]=0.05%~0.06%提枪,按钢种规范要求加入增碳剂。增碳法所用碳粉要求纯度高,硫和灰分要很低,否则会玷污钢水。 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如下: (1)终点容易命中,比“拉碳法”省去中途倒渣、取样、校正成分及温度的补吹时间,因而生产率较高; (2)吹炼结束时炉渣Σ(FeO)含量高,化渣好,去磷率高,吹炼过程的造渣操作可以简化,有利于减少喷溅、提高供氧强度和稳定吹炼工艺; (3)热量收入较多,可以增加废钢用量。 采用“增碳法”时应严格保证增碳剂质量,推荐采用C>95%、粒度≤10毫米的沥青焦。增碳量超过0.05%时,应经过吹Ar等处理。 高拉补吹法 当冶炼中、高碳钢钢种时,终点按钢种规格稍高一些进行拉碳,待测温、取样后按分析结果与规格的差值决定补吹时间。 由于在中、高碳(ω[c]>0.40%)钢种的碳含量范围内,脱碳速度较快,火焰没有明显变化,从火花上也不易判断,终点人工一次拉碳很难准确判断,所以采用高拉补吹的办法。用高拉补吹法冶炼中、高碳钢时,根据火焰和火花的特征,参考供氧时间及氧耗量,按所炼钢种碳规格要求稍高一些来拉碳,使用结晶定碳和钢样化学分析,再按这一碳含量范围内的脱碳速度补吹一段时间,以达到要求。高拉补吹方法只适用于中、高碳钢的吹炼。根据某厂30 t 转炉吹炼的经验数据,补吹时的脱碳速度一般为0.005%/s。当生产条件变化时,其数据也有变化。

炼钢复习资料题及规范标准答案上传版

炼钢第一讲(1):概论 填空题 选择题 1、我国首先在1972-1973年在沈阳第一炼钢厂成功开发了 C 。并在唐钢等企业推 广应用。 A、顶吹转炉法 B、底吹转炉炼钢法 C、全氧侧吹转炉炼钢工艺 判断题 1、坩埚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生产液态钢的方法。(√) 炼钢第一讲(2):炼钢原材料 填空题 1、炼钢原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料、非金属料和氧化剂。 2、金属料主要包括:铁水、废钢和合金钢。 3、铁水是转炉炼钢的主要热源,超过50% 能量由铁水提供。 4、废钢能起到冷却作用、减少铁水的使用等作用。 选择题 1、转炉炼钢要求铁水的温度(B ),且稳定。 A、大于1000° B、大于1250° C、大于1800° 2、铁水是转炉炼钢的主要原材料,转炉容积的 C 由铁水占据。 A、40~50% B、50~70% C、70~100% 判断题 1、铁水是转炉炼钢的主要原材料。(√)

5、氧气是转炉炼钢的主要氧化剂。(√) 论述题 1、转炉炼钢对铁水作用、成分和温度有何要求? 答:作用:铁水是转炉炼钢的主要原材料,一般占装入量的70%-100%。是转炉炼钢的主要热 源。铁水温度是铁水含物理量多少的标志,铁水物理热占转炉热收入的50%。应努力保证入炉铁水的温度,保证炉内热源充足和成渣迅速。 对铁水要求有: 成分;Si、Mn、P、S 温度:大于1250度,且稳定。 炼钢第二讲(1)铁水预处理 填空题 1、铁水预处理是铁水兑入炼钢炉之前,为脱硫、脱硅和脱磷而进行的处理过程。 2、磷是绝大多数钢种中的有害元素,可使钢产生“冷脆”现象。 3、硫主要是使钢产生“热脆”现象。 4、脱磷后的铁水为避免回磷,要进行扒渣。 判断题 1、铁水预处理是铁水兑入炼钢炉之前,为脱硫、脱硅和脱磷而进行的处理过程。(√) 简答题 1、铁水预脱硅基本原理? 答:铁水中的硅与氧有很强的亲和力,因此硅很容易与氧反应而被氧化去除。

氧气底吹转炉炼铅法

金属硫化物精矿不经焙烧或烧结焙烧直接生产出金属的熔炼方法称为直接熔炼。 对硫化铅精矿来说,这种粒度仅为几十微米的浮选精矿因其微粒小,比表面积大,化学反映和熔化过程都有可能很快进行,充分利用硫化矿粒子的化学活性和氧化热,采用高效、节能、少污染的直接熔炼流程处理是合理的。传统的烧结—鼓风炉流程将氧化——还原两过程分别在两台设备中进行,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随着能源、环境污染控制以及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对冶炼过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炼铅法受到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具体说来,传统法有如下主要缺点: (1)随着选矿技术的进步,铅精矿品位一般可以达到60%,这样精矿给正常烧结带来许多困难,导致大量的熔剂、反粉或还有炉渣的加入,将烧结炉料的含量降至40%~50%。送往熔炼的是低品位的烧结块,致使每生产1t多炉渣,设备生产能力大大降低。 (2)1t PbS精矿氧化并造渣可放出2x106kJ以上的热量,这种能量在烧结作业中几乎完全损失掉,而在鼓风炉熔炼过程中又要另外消耗大量昂贵的冶金焦。 (3)铅精矿一般含硫15%~20%,处理1t精铅矿可生产0.5t硫酸,但烧结焙烧脱硫率只有70%左右,故硫的回收率往往低于70%,还有30%左右,还有30%左右的硫进入鼓风炉烟气,回收很困难,容易给环境造成污染。 (4)流程长,尤其是烧结及其返粉制备系统,含铅物料运转量大,粉尘多,大量散发的铅蒸汽、铅粉尘严重恶化了车间劳动卫生条件,容易造成劳动者铅中毒。 近30年来,冶金工作者力图通过PbS受控氧化即按反映式PbS+O 2=Pb+SO 2 的途径来实现硫化铅精矿的直接熔炼,以简化生厂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利用氧化反应的热能以降低能耗,产出高浓度的SO 2 烟气用于制硫,减小对环境污染。但由于直接熔炼产生大量铅蒸汽、铅粉尘,且熔炼产物不是粗铅含硫高就是炉渣含铅高,致使许多直接熔炼方法都不很成功。 冶金工作者通过Pb-S—O系化学势图的研究,找到了获得成分稳定的金属铅的操作条件,但也明确指出,直接熔炼要么产出高硫铅,要么形成高铅渣;要

转炉炼钢工艺标准经过流程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这种炼钢法使用的氧化剂是氧气。把空气鼓入熔融的生铁里,使杂质硅、锰等氧化。在氧化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含1%的硅可使生铁的温度升高200摄氏度),可使炉内达到足够高的温度。因此转炉炼钢不需要另外使用燃料。 转炉炼钢是在转炉里进行。转炉的外形就像个梨,内壁有耐火砖,炉侧有许多小孔(风口),压缩空气从这些小孔里吹炉内,又叫做侧吹转炉。开始时,转炉处于水平,向内注入1300摄氏度的液态生铁,并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然后鼓入空气并转动转炉使它直立起来。这时液态生铁表面剧烈的反应,使铁、硅、锰氧化 (FeO,SiO2 , MnO,) 生成炉渣,利用熔化的钢铁和炉渣的对流作用,使反应遍及整个炉内。几分钟后,当钢液中只剩下少量的硅与锰时,碳开始氧化,生成一氧化碳(放热)使钢液剧烈沸腾。炉口由于溢出的一氧化炭的燃烧而出现巨大的火焰。最后,磷也发生氧化并进一步生成磷酸亚铁。磷酸亚铁再跟生石灰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钙和硫化钙,一起成为炉渣。 当磷与硫逐渐减少,火焰退落,炉口出现四氧化三铁的褐色蒸汽时,表明钢已炼成。这时应立即停止鼓风,并把转炉转到水平位置,把钢水倾至钢水包里,再加脱氧剂进行脱氧。整个过程只需15分钟左右。如果空气是从炉低吹入,那就是低吹转炉。 随着制氧技术的发展,现在已普遍使用氧气顶吹转炉(也有侧吹转炉)。这种

转炉吹如的是高压工业纯氧,反应更为剧烈,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钢的质量。 转炉一炉钢的基本冶炼过程。顶吹转炉冶炼一炉钢的操作过程主要由以下六步组成: (1)上炉出钢、倒渣,检查炉衬和倾动设备等并进行必要的修补和修理;(2)倾炉,加废钢、兑铁水,摇正炉体(至垂直位置); (3)降枪开吹,同时加入第一批渣料(起初炉内噪声较大,从炉口冒出赤色烟雾,随后喷出暗红的火焰;3~5min后硅锰氧接近结束,碳氧反应逐渐激烈,炉口的火焰变大,亮度随之提高;同时渣料熔化,噪声减弱); (4)3~5min后加入第二批渣料继续吹炼(随吹炼进行钢中碳逐渐降低,约12min 后火焰微弱,停吹); (5)倒炉,测温、取样,并确定补吹时间或出钢; (6)出钢,同时(将计算好的合金加入钢包中)进行脱氧合金化。 上炉钢出完钢后,倒净炉渣,堵出钢口,兑铁水和加废钢,降枪供氧,开始吹炼。在送氧开吹的同时,加入第一批渣料,加入量相当于全炉总渣量的三分之二,开吹3-5分钟后,第一批渣料化好,再加入第二批渣料。如果炉内化渣不好,则许加入第三批萤石渣料。 吹炼过程中的供氧强度:

转炉炼钢工中级工试题

冶金特有转炉炼钢工中级工理论知识试卷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共50题) 1.>平炉钢与氧气转炉钢相比较,终点钢水有害气体含量少。 ( ) 2.>氢在钢中只有害处。 ( ) 3.>电弧炉炼钢钢中氢含量较转炉炼钢高。 ( ) 4.>萤石属于天然贵重资源。 ( ) 5.>夹杂物对钢性能只有危害。 ( ) 6.>废钢的来源有外购废钢和本厂返回废钢两类。 ( ) 7.>电弧炉炼钢冶炼周期较转炉炼钢短。 ( ) 8.>锰能降低钢中硫的危害。 ( ) 9.>在成本允许的范围内,铁水硫含量越低越好。 ( ) 10.>转炉炼钢石灰要求活性好。 ( ) 11.>炉渣的氧化性强则钢液氧含量低。 ( ) 12.>铁水中硅含量过高,会使石灰加入过多,渣量大,对去磷不利。 ( ) 13.>铁矿石在熔化和还原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能够起到调节熔池温度的作用。 ( ) 14.>萤石是由竖窖生产的,主要成份为CaO,加入炉内能够帮助化渣,是造渣的助熔剂。 ( ) 15.>转炉炼钢用铁水对其碳的要求一般在3.5%以上就能满足吹炼。 ( ) 16.>钢中的酸溶铝导致钢水流动性变差。 ( ) 17.>散状料的称量分为分散称量和集中称量两种。 ( ) 18.>炼钢中对石灰要求SiO2含量要高,CaO含量要低。 ( ) 19.>钢的分类以脱氧程度来分:镇静钢、沸腾钢、合金钢。 ( ) 20.>活性石灰的主要成份是CaCO3。 ( ) 21.>硫在钢中只有害处。 ( ) 22.>白云石的主要化学成份是碳酸钙和碳酸镁。 ( ) 23.>转炉终点钢水中氮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氧气纯度低、点吹次数多、终点温度高。( ) 24.>硅能使钢的延伸率、断面收缩率降低,但使钢的冲击韧性提高。 ( ) 25.>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碳含量不同。 ( ) 26.>转炉铁水中碳、硅、锰三种元素是炼钢中必要的元素,如果没有这三种元素,转炉吹炼就无法进行。 ( ) 27.>废钢要求不得带有有色金属和封闭器皿。 ( ) 28.>石灰的块度越大,越不利于化渣和去除P、S。 ( ) 29.>铁水中的锰是有害元素,越低越好。 ( ) 30.>硫是钢中偏析度最小的元素,因而影响了钢材的实用性能。 ( ) 31.>钢中气体主要是指氢和氮,他们能够溶解在液态和固态的铁与钢中。 ( ) 32.>按钢的化学成份分类,钢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等五类。 ( ) 33.>钢和铁通常以碳含量的多少来划分的,一般含碳量大于2%的为生铁,而含碳量小于0.02%的为纯铁。 ( ) 34.>石灰的主要化学成份是CaCO3,它是碱性氧化物,是转炉的主要造渣材料。 ( ) 35.>磷的存在会使钢产生热脆,即在常温或低温条件下出现钢的脆裂断裂现象。( ) 36.>萤石的重要作用是降低炉渣熔点,改善炉渣流动性,帮助石灰迅速溶解。 ( ) 37.>对于装入转炉的废钢,其块度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应小于炉口直径的二分之一。 ( ) 38.>夹杂物按来源可以分为内生夹杂和外来夹杂两种。 ( ) 39.>氮含量高对任何钢种都是有害的。 ( ) 40.>萤石的主要成份是CaF2,它的作用是能降低炉渣的熔点,但不影响炉渣的碱度。( ) 41.>钒在钢中能提高钢的强度极限、屈服极限和弹性极限。 ( ) 42.>钢的高温龟裂是由于钢中碳含量高引起的。 ( ) 43.>硅、锰是决定钢强度的主要元素。 ( ) 44.>对铁合金的要求是其块度和化学成份。 ( ) 45.>石灰的有效氧化钙含量是石灰中的碳酸钙含量。 ( )

50吨氧气顶吹转炉炉体设计

50吨氧气顶吹转炉炉体设计 1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发展概况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炼钢技术,但从起出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56年英国人亨利·贝塞麦就研究开发了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以铁水为原料,从转炉底部通入空气氧化去除杂质冶炼成钢。第一次实现了液态钢冶炼的规模生产,从此进入了现代钢铁工业生产阶段。1878年德国尼·托马斯研究发明的碱性底吹转炉炼钢法,以碱性耐火材料砌筑炉衬,吹炼过程中可加入石灰造渣,能够脱除铁水中的P、S,解决了高磷铁水冶炼技术问题。由于转炉炼钢法有生产率高、成本低、设备简单等优点,在欧洲得到迅速的发展,并成为当时主要的炼钢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空气中分离氧气技术的成功,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工业纯氧,使贝塞麦的氧气炼钢设想得以实现。由于氧气顶吹转炉炼钢首先在林茨和多那维茨两城投入生产,所以取这两个城市名称的第一个字母L-D(LD)作为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的代称。 LD炼钢法具有反应速度快,热效率高,又可使用约30%的废钢为原料;并克服了底吹转炉钢质量差,品种少的缺点;因而一经问世就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顶吹转炉炼钢技术趋于完善。转炉的最大公称吨位达380t;单炉生产能力达到400~500万t/a;能够冶炼全部平炉钢种,若与有关精炼技术相匹配,还可以冶炼部分电炉钢种;大型转炉炉龄在1999年达到10000炉次/炉役以上;并实现了计算机控制终点碳与出钢温度。 1951年碱性空气侧吹转炉炼钢法首先在我国唐山钢厂试验成功,并于1952年投入工业生产。1954年开始了小型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试验研究工作,1962年将首钢试验厂空气侧吹转炉改建成3t氧气顶吹转炉,开始了工业性试验。在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我国第一个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车间(2×30t)在首钢建成,于1964年12月26日投入生产。以后,又在唐山、上海、杭州等地改建了一批3.5~5t的小型氧气顶吹转炉。1966年上钢一厂将原有的一个空气侧吹转炉炼钢车间,改建成3座30t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车间,并首次采用了先进的烟气净化回收系统,于当年8月投入生产,还建设了弧形连铸机与之相配套,试验和扩大了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品种。这些都为我国日后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此后,我国原有的一些空气侧吹转炉车间逐渐改建成中小型氧气顶吹转炉车间,并新建了一批中、大型氧气顶吹转炉车间。20世纪80年代宝钢从日本引进建成具有70年代末技术水平的300t大型转炉3座、首钢购入二手设备建成210t转炉车间;90年代宝钢又建成250t转炉车间,武钢引进250t 转炉,唐钢建成150t转炉车间,重钢和首钢又建成80t转炉炼钢车间;许多平炉车间改建成氧气顶吹转炉车间等。到1998年,我国氧气顶吹转炉共有221座,其中100t以下的转炉有188座,(50-90t的转炉有25座),100-200t的转炉有23

转炉炼钢题库

一、填空题 1.吹炼前期调节和控制枪位的原则是:早化渣、化好渣,以利最大限度的去( 磷)。 2.氧气顶吹转炉中氧的传递方式一般有(直接传氧)和间接传氧两种方式。3.炼钢温度控制是指正确地控制一炉钢的吹炼过程温度和( 吹炼终点)温度。4.炉渣返干的根本原因是碳氧反应激烈,渣中( FeO )大量减少。 5.氧枪由三层同心钢管组成,内管道是( 氧气)通道,内层管与中层管之间是冷却水的( 进)水通道,中层管与外层管之间是冷却水的( 出)水通道。6.炉衬的破损原因主要有高温热流的作用、(急冷急热)的作用、(机械冲击)的作用、化学侵蚀等几方面作用。 7.转炉冶炼终点降枪的主要目的是均匀钢水温度和( 成份)。 8.控制钢水终点碳含量的方法有拉碳法、高拉补吹法和(增碳法)三种。9.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过程的自动控制分为( 静态控制)和动态控制两类。10.马赫数就是气流速度与当地温度条件下的( 音速)之比。 11.合理的喷嘴结构应使氧气流股的( 压力能)最大限度的转换成动能。12.为了达到炉衬的均衡侵蚀和延长炉龄的目的,砌炉时采用( 综合砌炉)。13.副枪作用主要是(测温)、(取样)、(定碳)、(定氧)、(测液面),它带来的好

处是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冶炼时间、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 14.影响转炉终渣耐火度的主要因素是( MgO )、TFe和碱度(CaO/SiO2). 15.氧气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向熔池供氧的( 数量)。 16.钢水温度过高,气体在钢中的( 溶解度)就过大,对钢质危害的影响也越大。 17.以( CaO )、( MgO )为主要成分的耐火材料是碱性耐火材料。18.在溅渣护炉工艺中,为使溅渣层有足够的耐火度,主要措施是调整渣中的( MgO )含量。 19.供氧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合理的(喷头结构)、(供氧强度)、(氧压)以及(枪位控制)。 20.造渣制度是确定合适的(造渣方法);渣料种类;渣料数量;加入时间及加速造渣的措施。 21.脱氧元素的脱氧能力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浓度的脱氧元素成(平衡状态)的钢液中氧的浓度。 22.向钢水中加入合金后,钢水的凝固点就(降低)。 23.吹炼枪位低或氧气压力高的吹炼模式叫(硬吹)。 24.氧枪由( 喷头 )、枪身、枪尾组成。 25.单位时间内每吨金属的供氧量称为(供氧强度),其常用单位为(标米3/吨.

氧气底吹转炉炼钢

通过转炉底部的氧气喷嘴,把氧气吹入炉内熔池进行炼钢的方法。 简史?? 氧气底吹转炉始于改造托马斯转炉(见托马斯法)。西欧富有高磷铁矿资源,用它炼出的生铁含磷高达1.6%~2.0%。以这种高磷铁水为原料的传统炼钢方法即托马斯法,也即碱性空气底吹转炉法,其副产品钢渣可作磷肥。对于高磷铁水,托马斯法过去一直是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较好的一种炼钢方法。直至20世纪60年代,西欧还存在年产能力约1000万t钢的托马斯炉。但作为炼钢氧化剂的空气,其中氧气仅占1/5,其余4/5的氮气不仅吸收大量热量,并使钢中氮含量增加,引起低碳钢的脆性。为此人们一直试图用纯氧代替空气,以改进钢的质量和提高热效率。但采用氧气后,化学反应区的温度很高,底吹所用氧气喷嘴很快被烧坏。1965年加拿大空气液化公司为了抑制氧气炼钢产生的大量污染环境的褐色烟尘,试验在氧枪外层通气态或液态冷却剂,取得了预期效果,并同时解决了氧枪烧损快的问题。1967年联邦德国马克西米利安冶金厂(Maximilianshttte)引进了这项技术,以丙烷为氧喷嘴冷却剂,用于改造容量为24t的托马斯炉,首先试验成功氧气底吹转炉炼钢,取名OBM 法。1970年法国文代尔一西代尔公司(Wendel—Sidelor?? Co.)的隆巴(Rombas)厂以燃料油为氧喷嘴冷却剂,也成功地将24t托马斯炉改造成氧气底吹转炉,称为LWS法。随后用氧气底吹氧枪改造的托马斯炉在西欧得到迅速推广,炉容量大多为25~70t,用于高磷铁水炼钢,脱磷仍在后吹期完成,副产品钢渣作磷肥。1971年美国钢铁公司(U.S.Steel? Corp.)引进COBM法,为了解决经济有效地吹炼低磷生铁和设备大型化问题,在该公司炼钢实验室的30t试验炉上作了系列的中间试验,增加了底部吹氧同时喷吹石灰粉的系统,吹炼低磷普通铁水可在脱碳同时完成脱磷,称为Q—BOP法。随后,在菲尔菲德(Fairfield)厂和盖里(Gary)厂分别建设了两座200tQ—BOP炉和3座235tQ—BOP炉。前者取代原有平炉,后者取代正在建设的氧气顶吹转炉。从而实现了氧气底吹转炉的大型化,并扩大了应用范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氧气底吹转炉年产钢能力总计约3500万t。在中国,1973年钢铁研究总院在300kg 氧气底吹试验转炉上进行了底吹氧气和石灰粉的炼钢试验。随后,该院与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及有关单位合作,在唐山钢厂、首都钢铁公司、济南第二钢厂及马鞍山钢铁公司先后完成了5t氧气底吹转炉炼钢的工业性试验。同时还进行了铁水提铌、提钒的试验。后由于顶底复吹转炉的出现和发展而停止。 工艺特点?? 氧气底吹转炉所用炉衬耐火材料、原材料及基本工艺和氧气顶吹转炉相同或相似。主要金属炉料是铁水和约10%~25%的废钢。供氧压力约为0.6~1.0MPa(6~10atm)。每炉吹炼时间(吹氧时间)一般为15~20min。每炉冶炼周期(本炉出钢到下炉出钢时间)一般为30~40min。氧耗量为50~60m3/t。主要工艺特点是从转炉底部供氧。(见图1)装有氧喷嘴的转炉炉底可以拆卸、更换。氧喷嘴由同心的双层套管组成。内层为铜管或不锈钢无缝管,外层用碳素钢无缝管。内层通氧气,并可同时喷吹石灰粉。两层套管之间的间隙通冷却剂。冷却剂通常为气态或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如天然气、丙烷或燃料油等。依靠碳氢化合物裂解吸热,并在氧流周围形成保护气膜,以及高速气流带走热量,以降低氧喷嘴及其附近反应区的温度,达到保护氧气喷嘴、减缓烧损的目的。为了使熔池搅拌均匀,反应界面大,吹炼平稳,并避免氧喷嘴个数少、直径过大、氧流比较集中而导致氧气穿透熔池,因此采用多支氧喷嘴,分散供氧。每支氧喷嘴的内径尺寸不超过熔池深度的1/35。这个数据适用于吹氧压力约为0.5~1MPa的中、小型转炉。例如:容量为30t的转炉,熔池平均深度为700mm,据此每支氧喷嘴最大内径为20mm;氧气压力为0.8MPa;氧气含石灰粉为1~2kg/m3,则氧气流量约为130m3/h?cm2;耗氧量为60m3/t;吹炼时间最多为20min。因此可以算出:需要供氧流量为5400m3/h,所需氧喷嘴内管总横截面约为42cm2,所需氧喷嘴数为14个。大型氧气底吹转炉的氧喷嘴直径与熔池深度之比可以大于上述数据,一般不超过熔池深度的1/15。例如200~240t氧气底吹转炉所用氧喷嘴数可采用10~16个。氧喷嘴之间以及氧喷嘴与炉壁之间要有适当间距,使熔池搅拌均匀和反应平稳,并减轻对炉衬耐火材料的侵蚀。氧喷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

R.D.佩尔克等著,邵象华、楼盛赫等译校:《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上册)1980,(下册)1982。(R.D.Pehlke,ed., BOF Steelmaking,AIME,1974~1977.)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 责任编辑:苏方来源:成都钢铁网2008年06月20日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oxygen top blown converter steelmaking) 由转炉顶部垂直插入的氧枪将工业纯氧吹入熔池,以氧化铁水中的碳、硅、锰、磷等元素,并发热提高熔池温度而冶炼成为钢水的转炉炼钢方法。它所用的原料是铁水加部分废钢,为了脱除磷和硫,要加入石灰和萤石等造渣材料。炉衬用镁砂或白云石等碱性耐火材料制作。所用氧气纯度在99%以上,压力为0.81~1.22MPa(即8~12atm)。 简史空气底吹转炉和平炉是氧气转炉出现以前的主要炼钢设备。炼钢是氧化熔炼过程,空气是自然界氧的主要来源。然而空气中4/5的气体是氮气,空气吹炼时,这样多的氮气在炉内穿行而过,白白带走大量的热且有部分氮溶解在铁液中,成为恶化低碳钢品质的重要原因。平炉中,氧在用于燃烧燃料之后,过剩的氧要通过渣层传入钢水,所以反应速率极慢,这也就增加了热损失。因此,直接把氧气吹入熔池炼钢,成为许多冶金学家向往的目标。早在19世纪,现代炼钢法的创始人贝塞麦(H.Bessemer)就有了纯氧炼钢的设想,但因没有大量氧气而未进行试验。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空气液化和分馏为基础的林德一弗兰克(Linde —Frankel)制氧技术开发成功,能够生产可供工业使用的廉价氧气,氧气炼钢又为冶金界所注意。从1929年开始,柏林工业大学的丢勒尔教授(R.Durrer)在实验室中研究吹氧炼钢,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转到瑞士的冯?罗尔(V.Roll)公司继续进行研究。1936~1939年勒莱普(O.Lellep)在奥伯豪森(Oberhausen)进行了底吹氧炼钢的试验,由于喷嘴常损坏未能成功。1938年亚琛(Aachen)工业大学的施瓦茨(C.V.Schwarz)提出用超音速射流向下吹氧炼钢,并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将托马斯生铁吹炼成低氮钢,但因熔池浅而损坏了炉底。1948年丢勒尔(R.Durrer)等在冯?罗尔(V onRoll)公司建成2.5t的焦油白云石衬的试验转炉,以450的斜度将水冷喷嘴插入铁水吹氧炼钢,无论贝塞麦生铁或托马斯生铁都能成功炼成优质钢水,而且认识到喷嘴垂直向下时,最有利于喷嘴和炉衬的寿命。这样就最后完成了转炉吹氧炼钢的实验室试验。从实验室研究向工业化试验的进一步发展是由奥地利的沃埃施特(VOEST)公司完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面临重建钢铁工业的需要,该国缺少废钢使得平炉或电炉炼钢法缺乏竞争力。沃埃施特公司注意到丢勒尔的试验,决心开发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新的炼钢方法。1949年5月在奥地利累欧本(Leoben)开了一次氧气炼钢的讨论会,决定冯?罗尔、曼内斯曼(Mannesmann)、阿尔派(ALPINE)和沃埃施特4个公司协作,在沃埃施特的林茨(Linz)钢厂作进一步的试验。1949年6月在林茨建成2t顶吹氧试验转炉,由苏埃斯(T.Suess)和豪特曼(H.Hauttmann)负责,在丢勒尔参与下,成功地解决了合适的氧气压力、流量和喷嘴与熔池面距离等工艺操作问题。之后迅速建立15t试验转炉,广泛研究新方法所冶炼钢的品质。由于钢的质量很好而且炼钢工艺的效率很高,1949年末该公司决定在林茨投资建设世界第一个氧气顶吹转炉工厂。并命名该炼钢法为LD法。林茨的30tLD转炉工厂于1952年11月投产。翌年春季第2个30tLD转炉工厂在奥地利多纳维兹([)onawitz)建成投产。1950年由苏埃斯申请得到专利权。推动炼钢工业再次大变革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登上了历史舞台。该法问世后,数十年内迅速取代了平炉炼钢而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炼钢方法。在北美,美国是平炉炼钢大国,有平炉熔池吹氧的经验。美国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大战胜国,工业基础雄厚。在得知转炉氧气炼钢的信息后,美国麦克劳斯(McLouth)公司和加拿大多法斯柯(DOFASCO)公司于1954年各迅速建成一个35t氧气顶吹转炉车间并投产。随后

炼钢工考试试题(B)答案

炉前工考试试题(B)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炉渣成分、 2、去除气体和夹杂物、 3、化学热、 4、原子、 5、炉料、 6、放热、 7、严重、 8、真空脱氧、 9、合理的造渣制度、10、吸热、11、脱硫脱氧、12、碳、液面13、吸收或放出的热量、14、平衡状态、15、炉渣中氧化铁活度、炉气的氧化能力、炉渣粘度、温度、炉渣与金属接触面积、金属碳含量、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C、 2、B、 3、B、 4、D、 5、A、 6、A、 7、C、 8、C、 9、C、10、A、11、B、12、 A、13、A、14、 B、15、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13、√、14、×、15、√、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在转炉设计中炉容比的确定原则有那些? 答:它的选定主要同当地的铁水化学成分,冶炼操作方法(冷却剂的种类和用量),铁水配比,炉子容量大小,供氧强度,喷嘴结构等有关。如铁水含Si、P、S增加或铁水增加,用矿石作冷却剂则扎量大易喷溅,相应炉容比要求大;提高供氧强度也要炉容比大一些;小炉子的炉容比要大些,大转炉可取小一些。 2、什么是锰硫比?为什么连铸钢水要规定一定的锰硫比? 答:锰硫比是指钢中锰和硫两种元素重量百分含量的比值。 硫是一种有害元素,它在钢中以FeS和MnS的形态存在。当钢水凝固时,FeS和Fe形成低熔点的共晶体,如果钢液中有氧,则硫的氧化物共晶会使其熔点更低。在连铸钢水冷却过程中,这种共晶体最后凝固、并呈网状薄膜在晶界处析出。这时由于坯壳外部的收缩力、钢水凝固过程的热应力以及坯壳受到的钢水静压力等作用,极易使晶界处出现裂纹缺陷,称为铸坯的“热裂”。 由于锰和硫的亲和力较大,高熔点MnS的生成可取代FeS。这种取代是随着钢中Mn/S值的增大而增加。因此,为减少裂纹,保证铸坯质量,尽量消除FeS共晶体的影响,通常规定钢中锰硫比应大于15—20以上。 3、转炉炼钢对石灰的要求? 答:主要有:(1)CaO含量要高,SiO2含量要低。(2)含硫量应尽可能低,含硫量过高,会影响石灰的去硫能力,甚至反而增硫。(3)生烧率要低,生烧率大说明石灰中有相当大量的CaCO3,加入炉内后CaCO3分解吸热,影响炉子的热效率,使造渣,温度控制,终点控制发生困难。(4)块度要合适,以5—40mm为宜。(5)新鲜不受潮,存储期不超过24小时。 4、炉外精炼的目的和任务有哪些? 答:炉外精炼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至今已能完成下列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