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批评第一讲基本理念讲义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11
《媒介批评》教学大纲Media criticsm课程编码:25A00046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推荐教材:姚君喜:《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参考书目:李岩:《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主要讲述媒介批评的基本原理以及媒介批评所使用的理论方法,让学生对媒介有更清醒的认知和批判性眼光,能够理论性地考察媒介运行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
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新闻作品和媒体活动,让受众正确理解新闻,让媒体潜在的从业者从新闻批评的角度把握新闻质量。
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媒介批评的基本原理以及媒介批评所使用的理论方法。
要求学生能够娴熟运用批判理论到对具体的媒介现象的分析和解读中去。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媒介批评概述及其原理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媒介批评的定义、内涵,熟悉媒介批评的批评对象和范围,理解媒介批评的功能、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媒介批评的内涵[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课内容]第一节媒介批评的内涵和视角第二节媒介批评的对象和范围第三节媒介批评的目的和功能第二章媒介批评的历程与类型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媒介批评兴起和发展的历程,搞清楚媒介批评的基本构成、类型划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媒介批评的基本构成。
[授课方法] 讲授。
[授课内容]第一节媒介批评历程第二节媒介批评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媒介批评的类型第三章文化研究理论建议学时:8[教学目的与要求] 介绍西方文化研究的主要概念、代表人物、重要流派,主要理论流派的历史分析与内容介绍。
结合所学理论以当前大众文化与媒介文化的相关现象为个案,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要理论流派的内容介绍[授课方法] 讲授与课堂研讨。
媒介批评教案第一章:媒介批评概述1.1 媒介批评的定义1.2 媒介批评的重要性1.3 媒介批评的发展历程1.4 媒介批评与新闻伦理的关系第二章:媒介批评的方法与技巧2.1 媒介批评的写作方法2.2 媒介批评的口语表达技巧2.3 媒介批评的视觉呈现方式2.4 媒介批评的案例分析第三章:媒介批评的实践与应用3.1 媒介批评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3.2 媒介批评对媒体从业者的启示3.3 媒介批评对社会公众的影响3.4 媒介批评在我国的现状与发展第四章:媒介批评的伦理与道德4.1 媒介批评的伦理原则4.2 媒介批评的道德责任4.3 媒介批评中的隐私权与名誉权问题4.4 媒介批评的自律与他律第五章:媒介批评的未来趋势5.1 数字时代媒介批评的挑战与机遇5.2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批评的发展方向5.3 跨文化视角下的媒介批评5.4 我国媒介批评的未来展望第六章:媒介批评案例分析6.1 国内外著名媒介批评案例介绍6.2 媒介批评案例的分析方法6.3 媒介批评案例的启示与教训第七章:媒介批评与媒体素养7.1 媒体素养的概念与内涵7.2 媒介批评对媒体素养的提升作用7.3 媒介批评教育的方法与策略7.4 学生实践:策划与实施媒介批评活动第八章:网络时代的媒介批评8.1 网络媒介批评的特点与挑战8.2 网络媒介批评的案例分析8.3 网络媒介批评的伦理问题8.4 学生讨论:网络媒介批评的未来发展第九章:跨文化视角下的媒介批评9.1 跨文化媒介批评的概念与意义9.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媒介批评实践9.3 跨文化媒介批评的策略与方法9.4 学生研究:选择一个跨文化媒介批评案例进行分析第十章:媒介批评的未来发展10.1 技术进步对媒介批评的影响10.2 媒介批评与公共舆论的关系10.3 媒介批评在未来的发展趋势10.4 学生思考:媒介批评的未来角色与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媒介批评的定义与重要性补充说明:媒介批评不仅仅是批评媒体,更是一种对媒体内容的审视和反思,旨在提高媒体质量,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使用媒体信息重点环节二:媒介批评的方法与技巧补充说明:媒介批评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要注重事实依据和逻辑性,以提高批评的说服力重点环节三:媒介批评的实践与应用重点环节四:媒介批评的伦理与道德补充说明:媒介批评需要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尊重被批评者的权益,要注重保护公众利益和个人隐私的平衡重点环节五:媒介批评的未来趋势补充说明: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介批评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适应新环境,创新方法和手段,以应对未来的变化本教案围绕媒介批评的定义、方法、实践、伦理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重点关注了媒介批评的核心概念和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