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北站地下停车场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研究

西安北站地下停车场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研究

西安北站地下停车场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研究
西安北站地下停车场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研究

Engineering Design | 工程设计 |

·181

·

(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文章分析了西安北站地下停车场现状交通组织存在的问题,针对人车交通流线特征,提出“单向主通道+双向停车通道”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并据此对停车场出入口、交通组织流线、标识系统、管理系统进行改造,以达到组织高效化、管理智能化的改造目标,以期对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铁路枢纽;地下停车场;交通组织中图分类号:U4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09-0181-02

作者简介:易磊(1986—),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工程设计。

1 工程概况

西安北站是西北地区最重要的、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是集铁路、地铁、公交、机场大巴、出租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换乘接驳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据统计,2018年中秋小长假期间累计发送旅客65.5万人,日均16.4万人次,同比增长96.7%,创下单日客流发送的最高纪录。面对与日俱增的旅客发送人次,车站的换乘系统承担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西安北站的地下停车场位于车站南广场地下一、二层,承担着出租车蓄车通道、社会车辆停放的功能,但由于目前交通组织较为混乱,会引起停车场内交通拥堵、停车资源利用不均衡、人车混行等问题。在客流高峰时段,这些情况更加严重,经常导致整个停车场出现运行瘫痪,严重影响着西安北站作为城市交通门户的对外形象。因此,停车场交通组织优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2 现状问题

西安北站于2011年1月投入使用,但由于后续规划建设的滞后,车站配套的公交和出租车换乘设施一直未开工建设,其是造成现状北客站区域交通问题的根本原因。结合现场调查,地下停车场交通组织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出入口设置不合理

目前停车场每层均设置一对出、入口,这4个出入口在短短350m 内依次接入元朔路,进出车辆对于元朔路直行交通的影响较大。地下二层除社会停车外还兼顾出租车蓄车通道功能,因此大量出租车将由地下二层入口进入。而地下一、二层两个入口并排设置在一起,社会车辆与出租车在入口区域出现严重的流线交织,造成车辆入场效率极低,如图1所示。2.2 车辆流线设计不顺畅

地下二层直接连通了高铁到达层,人车流量较大,同时其还承担出租车蓄车通道功能,因此该层的交通组织直接影响了接站乘车、出租车接客的效率。目前该层采取的是“出租车走外围,社会停车在中间”的组织方案,但是由于出租车上客区采取人工安排旅客上车的方式,效率较低,导致出租车经常排队至车库入口。社会停车区域以双向通行为主,许多车行通道相交处无任何管理措施,形成“无信号交叉口”,导致车辆拥堵经常发生,从而造成社会停车区域运行瘫痪。

1 现状停车场平面

2.3 停车引导系统不完善

完善的停车引导设施对提高停车场运行效率起着关键作用。北客站停车场地下两层停车资源的利用极不均衡,“一层停不满,二层没处停”是常态。究其原因,是空位诱导设施缺乏,司机无法提前根据空车位分布情况合理计划路径。停车场内部还缺少有效的停车标识系统,无法让司机迅速找到出口、楼梯间等目的地。2.4 停车管理系统较落后

智能化是目前交通管理领域的大趋势,北客站作为重要的对外交通门户,更应该走在前列。目前停车场无论是发卡收费,还是内部车辆引导均为人工管理,大大降低了停车场的管理效率,亟待智能化改造。

3 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3.1 改造原则与目标

以“流线优化为主,设施提升为辅”为主要原则,对北客站地下停车场进行优化改造,实现“组织高效化、管理智能化”的改造目标,将西安北站建成一个“以人为本、便捷舒适、高效一体”、集合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性快速客运枢纽。3.2 改造方案

(1)停车场入口优化。通过压缩元朔路北侧中央分隔带,将车行道拓宽至5个,其中南侧3个车道供元朔路直行车辆通行,北侧两个车道设置为停车场入口专用通道,将社会车引导至地下一层进入,出租车依然由地下二层进入,化解了社会车与出租车流线冲突,提高入口处通行效率,如图2所示。

(2)地下二层交通流线优化。整个地下停车场流

开题报告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分析

开题报告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分析

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尚不宜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小汽车的购买和使用。因此,如何科学组织道路交通,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通行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道路拥堵早已是一大问题,许多城市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早晚高峰让民警在路面进行管控,随时调节信号灯这是最常见的做法。最近网上还有爆料,一些地方开始让民警红灯时拉绳管理,但这些效果可想而知,即搞疲了警察,还解决不了拥堵问题,对于强闯红灯的行人更是难以管理。所以我基于上诉问题以一问题路口为例,通过借鉴一些他人研究成果,并通过自己调查分析,进行优化,并通过仿真验证,探求在交通管理工作中适合大多路口的优化措施。 目前,全国各地在交叉口交通优化上存在较多的差异,总体而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布局不尽合理,缺乏人文特性。地方在交通布局上由于之前没有较好的预见性,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环境,比如道路宽度、车行道宽度走向不合理,加剧了交通的拥挤,造成交通堵塞。 (2)设施建设不完善。很多地区交通标志欠缺,道路没有中心线,护栏设置也不合理,给驾驶者带来许多不便,也增加了交通隐患。 (3)信号灯设置不合理,难以充分利用每一个相位,难以达到最大流量。 (4)缺乏行人诱导、保护措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行人随意穿插马路,影响交通对自身带来危险。 (5)诱导向标、标线不明确,设置不明显,或相互有冲突,有些

磨损严重易导致交通秩序紊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围绕信号交叉口,国内外学者研究人员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下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交叉口渠化、信号灯优化、仿真分析几个方面予以介绍。 1.交叉口渠化 在进行优化过程中,根据影响交通的不同因素确定不同的优化措施。孙斌《城市交通组织优化实践——以太原市为例》通过调整道路交叉口、路段车道宽度,将道路交叉口导向车道宽度进行压缩至,车道数量增加,能提高通行能力。从他的观点可以看到合理压缩车道宽度,能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 美国的MUTCD(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介绍了各种路口渠化措施及相应设施尺寸、颜色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日本的《平面交叉口的规范与设计》对交叉口渠化与设计做了很多论述,认为渠化是很有效的优化措施,渠化措施包括交通岛、导流设施、路障、中心圈等,交通岛可有效保护行人分割车流,导流设施可使车流明确行驶路线,路障阻隔禁止通行车辆,使交通设施为特定服务。 2.信号灯优化 王学军孙志勇商茂华《城市主干道交通组织优化的精细化设计》给予了一种研究思路,以交通调查为基础,确定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然

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得汽车坡道,就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与室内,地上与地下得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得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得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得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得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得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与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就是相切得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得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1:8、33)。当汽车坡道得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得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得坡道设缓坡,就是为了防止汽车得车头、车尾与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就是与它相连接得正常坡度得1/2(6%~7、5%),而不就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就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就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得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得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内环低,就是由外环坡向内环。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2、2m。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5m为宜。汽车坡道应有良好得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

小区地下车库规划设计

小区地下车库规划设计 摘要:对城市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的规划布局、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相关因素对住宅小区地下车库规划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分析。举了一个广州市区实际项目的案例,分析了近几年小区地下车位规划中存在晚建、缓建等问题对住户的影响,以及开发商、规划设计单位,规划审批部门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同时对设计环节中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对以后此类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出了解决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设计地下停车库,只有高效合理规划的地下停车才是解决当前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小区;地下车库;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of underground garage, layout,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levant factors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underground garage planning the impact of a analysis. For a case of actual project of guangzhou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derground parking area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lanning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unfavorable there late and for resident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ers, planning and design unit, planning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department in this question views. At the same time for design in the link with some common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After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of this kind of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ideas.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parking problem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design is an underground parking lot, only efficient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underground parking is to solve the current urban residential area parking the key to the problem. Keywords: village; Underground garage; Planning and design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的发展,许多城市都在大规模地建造居民住宅小区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近些年由于汽车慢慢进入家庭,随之而来的居住小区停车问题已成为曰益突出的矛盾,重视和解决这一矛盾是目前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当务之急。针对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数量密度大的特点,单一发展地面停车或地上多层停车库不是最佳的方案。在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和不减少地面绿化面积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住宅小区的停车设施已成为一种趋势。 合理地设计建造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停车位,同时可减小车辆对地面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地面面积用作区内的园林绿化用地,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再者,在大中城市可以把地下停车库与人防工程有效

市政道路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浅析

市政道路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浅析 伴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市政交通的便捷性备受人们的关注。市政交通对于道路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市政工作人员应对道路路网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一方面要保证交通的畅通.一方面也要确保交通的安全性。本文就对市政道路交通组织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标签:市政道路;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1、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城市面临的有限道路资源与交通出行需求的矛盾不断升级,交通管理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的交通管理单位希望通过智能交通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监控路面交通状态的方式来动态协调关键交叉口交通流分配,但取效甚微。基于如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交通组织设计的重要性,针对其优化措施随后进行了分析。 2、优化交通组织设计的重要性 现代交通组织优化,在宏观上要解决好压力均分,在微观上要解决好冲突分离。静态组织是基础,动态组织是手段,思路是分散矛盾,转移压力,各个击破,追求整体效益,方法是动、静态结合,重在路网调控能力。对于宏观交通组织,在时间上要削峰添谷,在空间上要控密补稀,体现出矛盾分散时空均分的原则;对于微观交通组织,信号配时上要分秒必争,在道路渠化上要寸土必争,体现出在冲突分离基础上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和空闲面积。对于静态交通组织,重点解决好通行能力分配和路权分配问题,为动态流量调控和交通有序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对于动态交通组织,重点解决好路网交通负荷均分问题,防止交通压力过于集中造成道路拥堵。 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主要包含静态交通渠化设计、信号调整交通流动态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宏观的交通组织优化考虑到区域交通流的均衡分配,如单向交通、方向禁限和可变车道設计等,都可以在对应场景下有效提高区域交通的通行效率,最终目的为区域交通通行能力的最大化。 3、市政道路节点交通设计的方法及要点 为满足市政道路的交通需求并缓解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对市政道路网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因不允许对道路进行大规模扩建及拆迁,如何将机动和非机动车流、各向机动车流进行分离,及在解决后能否实现变节点多相位为单相位管理的目的是缓解市政道路交通拥堵的根本问题。同时实现道路人性化设计,将交叉口的恶劣情况变为可以让人们赏心悦目的景点,这也是交叉口设计成功与否的一个衡量标准。

地下停车场知识讲解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 ― ―地下停车场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设计时间: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城市与规划系

目录前言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1.总图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 2.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3.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4.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第二章停车场主体平面设计 1.确定设计的基本设计 2.停车区的划分及面积估算 3.车位及行车通道的平面设计 4.修正停车场的平面柱网建议 第三章停车场坡道的设计 1.坡道的形式 2.坡道的技术参数 前言

性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该课程后进行的,是初步综合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应用理论知识的基本技能训练。从教学要求出发,训练思维、想象能力、空间概念和立体感,为进行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采矿工作打好基础。 目的:根据给定的设计题目,选定最优设计方案,编制设计说明书和绘制设计图纸。 任务:(一) 建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布置的概念。 (二) 掌握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提出最有的地下空间布置方案并进行技术比较。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⑴、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 ⑵、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如地下街、地铁等; ⑶、周围环境状况,如绿化、道路宽度等; ⑷、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位、土质等; ⑸、出入口宜设在宽度大于6m,纵坡小于10%的次干道上; ⑹、出入口宜距立交、地下综合体、桥隧等有一定的距离,距立 交应大于50m; ⑺、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 ⑻、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 ⑼、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2.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地下车库设计要点实用

地下车库设计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内容组成:a.明确建设单位对地下车库的各项指标要求,如层高、覆土厚度(是否包括建筑面层做法)、窗井、通风口、设备机房的位置个数b.明确政府规定性指标的要求如,车位数、各种地下的设备用房(换热站、变配电室、消防水池、泵房、消防控制室、中水处理等)、人防面积c.车库方案细部设计如下: 1.是否设人防:地下汽车库宜结合人防设计,即在平时作为汽车库使用,而在战时则作为人员、物资的掩蔽场所——人防,这就叫做平战结合。一般城市规划都对有人防配建面积比例的规定,可以说是强制的。如果投资者不愿意建造人防,也可以缴纳一定费用,由政府易地再建。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小区的地下车库是设计有人防设施的,而有的则没有 2.确定规模:通常我们设计的车库属于“中型”【51~300辆】,有时也会有大型【301~500辆】的地下汽车库,即: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若车库结构顶板比室外地坪高出1米则需计算建筑面积并计入容积率 3.确定坡道:进入地下汽车库需要有坡道,坡道可以是直线的、曲线的或二者的结合。坡道设计的重点是确定坡道的位置,数量。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若要满足2个出入口的规范要求也可以做一个双车道一个单车道、或2个单车道单进单出)大型汽车库汽车库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若车库为结构2层总停车数辆超过500辆但负二层不超500辆时,负一层至室外设3个口,负二层至负一层设2个口即可。)汽车出入口宽度,单车行驶时不宜小于3.50m,双车行驶时不宜小于6.00m。但两个出入口距离不可过近【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0m】。规范又规定:

2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总稿第二章

第二章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基础知识 道路交通组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交通流,利用交通流的规律、特点,指导交通管理工作,改善交通管理的环境。既然叫交通流,就必定存在流体(气体、液体)的共同特性。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规律的认识,借助流体特性,来确定交通工程的原则和交通管理的方法,以达到科学交通管理之目的。 1、流体特性 1.1流量特性 流量等于密度与速度的乘积,即:Q=KV 式中:Q——通过的流量,交通单位是辆/小时; K——流体密度,交通单位是辆/公里; V——流体流速,交通单位是公里/小时。 由此看出,在密度一定的条件下,速度越快,通过的流量也就越多,反映在交通上,通行能力就越大。 1.2流向特性 “水往低处流”,实质上是哪里压力小就往哪里流。机动车流也遵从这一特点,哪里的交通负荷(压力)小就往哪里走,这是由省时心理决定的。 1.3阻力特性 不同运动速度的物体(自行车、汽车、行人等),同处于一个空间内运动时就会产生相互影响,表现为流体阻力。阻力越大流速越慢。 1.4流速特性 由于存在阻力,流体流速就不可能完全一致,当层流状态时,流体层间速度差小,相互干扰小,有利于提高流速增加通行能力;当紊流状态时,各种速度的物体同处一个空间,相互干扰大,碰撞机会多,提高流速会增加碰撞机会。由此可见,在交通上,层流状态可以提高车速进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紊流状态必须限速控制碰撞,因而无法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1.5流量调节特性 可以采用分流、卸荷的方法,调整路网内的局部负荷。分流相当于“过滤”,卸荷相当于“阀门”。 根据以上所述流体特性,可以看出理想的交通流运行状态应该是:层流运行、流速接近、容易分离分层、密度均匀;理想的道路条件是:阻力小,路口与路口之间通行能力接近,局部负荷可以通过分流、卸荷做调整,路网密度适中并有明显对偶关系。 以便民警学会确定冲突点位置的方法。 ①无信号控制平面交叉路口固定冲突点的分布 若不计入行人流、非机动车流的各类冲突点,各种平交路口的冲突点数(按最少计)如表2-1所示。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 当今世界城市普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城市交通拥挤主要表现为道路拥挤,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密度(道路上单位距离内的车辆数目)过大使得车辆速度受到影响的一种现象。为改善交通拥挤状况,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建立立体交通体系;采取行政、经济手段抑制交通需求;发展和完善公共交通等。我国同样也经受着交通拥挤的压力。 城市交通拥挤,从理论上讲是交通需求超过交通供给能力引起的。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聚集效益的原因,人口和物质生产活动向城市大量集聚,城市高强度的土地开发,以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出行机动化的迅猛发展,必然会使城市交通需求,尤其是对道路的需求持续增长。但是城市交通供给能力的增长却呈现出跳跃性、阶段性的特征。交通设施一旦建成,短期内便难以改变。并且,交通设施的建成,往往又会形成新的交通源。因此,交通拥挤现象很容易发生,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难以避免。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 交通组织从研究的范围大小及内容可以分为微观交通组织、区域交通组织、宏观交通组织三个方面。其中微观交通组织是区域交通组织的基础,而宏观交通组织主要指宏观的交通政策。 微观交通组织是区域交通组织的基础,它包括交叉口交通组织、路段交通组织和路口路段一体化交通组织。 当前微观交通组织主要是研究交叉口的交通组织。针对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国内外已经研究了各个方面,包括路口放行方法、车道渠化、信号控制的优化、设立左转候驶区等方面。 在对区域交通组织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已经研究了区域交通网络的信号优化、路口流向禁限(主要是禁左交通组织)、单行交通组织等方面。 1.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思路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交通组织优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对于宏观交通组织,在时间上要削峰填谷,在空间上要控密补稀,体现出矛盾分散时空均分的原则;对于微观交通组织,信号配时上要分秒必争,在车道渠化上要寸土必争,体现出在冲突分离基础上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和空闲面积。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区域内的交通拥堵情况。而对于某一区域内的交通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详解介绍及案例分析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交通中的各种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数量迅速增加,从而使城市道路更为拥挤和难以管理,交通问题成为了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 对于交通问题来说,其从发展时序来说,其涉及到城市规划、道路设计与建设、交通组织优化、智能交通控制等一系列环节,其中交通组织优化在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任意条道路来说,不管其设计和建设的有多号,只要组织不合理,其也会造成诸多交通问题,反之,对于一些条件较差的道路,只要能做好交通组织,其也能获得良好的交通安全效益。因此,掌握合理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成为了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关键所在。 道路交通组织,是指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综合应用交通工程规划、法规限制、行政管理等措施,对道路上运行的交通流实施疏导、指挥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而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是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 道路交通组织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现有道路网的效能,合理地协调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提供适宜的运行条件,解决整个道路系统中交通流分布不均衡、流量和流向不合理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通事故的隐患,改善交通秩序,组织优化交通流,实现道路的安全与畅通。 在进行道路交通组织时,不能随意的以个人意志来进行组织优化,其必须遵从一系列原则,从交通流的角度可以归纳以下几个原则:交通分离原则、交通流量均分原则、交通总量控制原则、交通连续原则、交通优先原则。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一个多层次问题,它包括微观、区域、宏观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不同方面的交通组织,其组织的原则和重点也不尽相同,归纳如下: 微观交通组织的原则:在时间上分秒必争,在空间上寸土必争,其工作重点是冲突点的冲突分离。 区域交通组织的原则:在时间削峰填谷,在空间上挖密补稀,其工作重点是均分路网交通压力。 宏观交通组织的原则:均衡城市的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避免发生交通供需倒置,其工作特点为通过交通政策、法规来引导交通发展,以扩大交通供给和控制交通需求为手段,平衡交通供需关系。 纵观世界交通发展史,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交通拥堵几乎无法避免。处于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特征和相应的交通发展方针是不同的,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已经步入以城市交通管理为主的阶段,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在总体上滞后于发达国家,整体上处在以建设为主、管理为辅的阶段,但由于发展不平衡,少数经济领先的大、特大城市已逐步进入建设、管理并重,甚至管理为主的阶段。 第一节微观交通组织优化 1、交叉口交通组织 路口的形式有平面交叉口,立交桥,环岛路口。不同交叉方式的路口放行方法也不同,但都是以冲突分离或改变冲突性质为重点。我国是混合交通结构,无论路段上隔离有多彻底,在路口内总是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冲突点存在,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把路口内冲突点消除的那样彻底,因此路口放行方法就成了减少冲突的关键。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是面对城市道路供需矛盾日益激化的现实、以及城市交通从非饱和向饱和过渡的重要阶段,针对区域交通特点,系统地对有限道路资源实施及时、科学、有效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以达到充分挖掘现有与新建道路潜力,适时应对因交通流变化引发的秩序乱点、交通堵点、事故黑点,有效减少交通参与者旅行时间延误,有效提高路网、路段、交叉口通行能力等目的;同时为城市快速路通勤效率以及现代交通信号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1.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的特点 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与交通规划、交通组织和信号控制一样,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但在设计思路上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是根据当前的交通流数据和现有的路网基础,通过一系列的交通措施合理组织交通流向,达到提高路网通行能力的目的;它是对现有交通组织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同时也是信号控制设计的基础。 2.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是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着眼于区域交通系统整体功能的提高,根据交通网的现状和交通流的分布情况,通过信号相位的设置、渠化措施的实施、配套交通管制措施的使用,调整交通流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对关系,合理组织交通流在区域交通网内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使路网的整体通过能力最大化。 简要概括为:以系统化的指导思想为核心、以系统化的交通流数据委基础、最终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措施。 3.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区域性交通组织优化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区域交通网的整体通行能力,减少堵塞现象和车辆通过区域时的延迟时间; 区域交通网的整体通过能力是指网络内的所有路口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数的总和。这个指标反映了路网总体的通畅程度,可以从宏观上体现路网内的道

地下停车场组态设计

辽宁工业大学《组态软件》实训报告 题目:地下停车场监控系统 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24班 学号: 121301108 学生姓名:苑峥 指导教师:任国臣 教师职称:副教授 起止时间:2013-06-18至2013-06-28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目录 第1章课程设计的方案 (3) 1.1 概述 (3) 1.2 系统组成总体结构 (4) 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 (6) 2.1 确定系统I/O点参数 (6)

2.2 用户界面窗体层次规划 (7) 2.3主窗口组态 (8) 2.4其他操作窗口组态 (9) 第3章课程设计总结 (13) 附录系统脚本程序编辑 (14) 参考文献 (16) 课程设计的方案章第1概述1.1

: 题目的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始迈入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平台的只能化社会。其中正在兴起的智能化小区,反应和适应了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要求,是21世纪住宅的发展方向。新型的智能化小区,是建筑艺术、生活理念和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智能化小区为住户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智能化、信息化生活空间,同时,它依靠高科技,实现了回归自然的环境氛围,促进了优秀的人文环境发展,并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小区物业运行的高效化、节能化、环保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拥有汽车的用户随之也越来越多。在智能化的今天,我们为了能够更为方便和有效的管理,我们需要一个智能化的停车场,由计算机控制来代替人为的工作。这样既能节约人力资源又能更人性化的为用户提供方便,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在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事情上变得简单化、快捷化、人性化。 停车场管理系统是指基于现代化电子与信息技术,在停车区域的出入口处安装自动识别装置,通过非接触式卡或车牌识别来对出入此区域的车辆实施判断识别、准入/拒绝、引导、记录、收费、放行等智能管理,其目的是有效的控制车辆与人员的出入,记录所有详细资料并自动计算收费额度,实现对场内车辆与收费的安全管理。 停车场管理系统集感应式智能卡技术、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图像识别与处理及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对停车场内的车辆进行自动化管理,包括车辆身份判断、出入控制、车牌自动识别、车位检索、车位引导、会车提醒、图像显示、车型校对、时间计算、费用收取及核查、语音对讲、自动取(收)卡等系列科学、有效的操作。这些功能可根据用户需要和现场实际灵活删减或增加,形成不同规模与级别的豪华型、标准型、节约型停车场管理系统和车辆管制系统。 系统功能介绍: 本地下停车场监控系统严格监控和管理2层相同结构车库的车位情况。系统能对每层的车位状态进行监测记录,并将数据传输到PC机上进行数据存储与分析,并显示时间/库存车辆曲线,在夜间有报警功能通知相应人员。 1:可在线实时24小时连续的采集和记录监测点位的情况。 2:在出口、入口分别安装交通灯,按照车库车辆进出进行相应指示。 3:监控主机端利用监控软件可随时打印每时刻的车位车辆分布图。 4:系统可扩充多种记录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能进行绘制棒图、曲线。 1.2 系统组成总体结构 为完成上述系统功能,选择和设计地下停车场监控系统系统,其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1所示。

地下车库的设计规范

▌一、停车位指标 停车位的确定为停车场建筑面积进行估算提出一定依据,小型车每车位约30~40㎡。以上指标均包括--停靠位和车道以及墙、柱等建筑构件面积。 实际工程统计表明,地下停车库平均每车位约37~47㎡,室外停车场平均每车位约27~37㎡。 【案例】恒大停车位尺寸要求 中高端/中端楼盘:一个车位保证满足2400mm×5300mm。 高端楼盘:一个车位保证满足2700mm×5700mm(在人行出入口附近考虑5%数量的2700mm ×6000mm车位)。 ▌二、防火设计 1.防火分区 大型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往往规模较大,为了将火势控制在发生范围内,避免向外蔓延,需将地下车库按一定面积划分为防火分区。 《规范》规定地下车库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为4000㎡。 各防火分区以防火墙进行分隔,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设门、窗、洞口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 2.安全疏散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对地下车库的安全疏散做了如下规定: (1)地下车库人员安全出口应和汽车疏散出口分开设置。这是因为不论平时还是在火灾情况下,都应做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避免造成交通事故,不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 (2)地下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目的是能够吸效地进行双向疏散。但若不加区别地多设出口,会增加车库的建筑面积及投资。因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出口。 a.同一时间车库人数不超过25人。 b.IV类汽车库,即停车数不超过50辆的汽车库。 c.当地下车库规模较大,划分为两个以上的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深圳机场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深圳机场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万 利 (深圳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广东深圳 518128) 摘 要:针对深圳机场的交通特点,在机场扩建工程航站楼前交通整体规划设计中,遵循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分析机场枢纽交通功能,明确道路规划功能定位,对公共交通和关键节点的交通组织进行优化,因地制宜地进行站前交通设计,提出实施性的交通综合改善优化方案,使新航站楼前交通更加顺畅便捷,同时节约投资。 关键词:公路交通;机场;交通组织;规划方案 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68(2009)06-0046-04 深圳国际机场自1991年10月投入使用以来, 航空业务持续高速增长。2008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400万人次。深圳机场作为国内干线机场、国际机场、航空货运和快件集散中心,是华南经济圈物流中心、客运中心、观光旅游休闲中心、珠江三角洲机场群枢纽机场之一,预测2015年旅客吞吐量为3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0万t ,超过机场的设计容量,机场扩建迫在眉睫。深圳机场将在现有机场跑道西侧新建T3航站楼,并在T3航站楼西侧新建2条跑道,共3座航站楼、3条跑道。根据荷兰NACO 公司编制的综合服务区规划,T3航站楼前的交通系统采用双层-环形道路系统(如图1所示)。此规划道路系统具有以下优点:①快速交通在高架道路上得以保证;②车道数量最大化,同样的用地可以设置更多的车道,提高土地利用率,缩减道路宽度,增加系统容量;③交通压力分布于更大的区域和更多的道路,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状况;④各区域都有同样便捷的交通,有助于整体均衡发展,尤其对航空商业区而言;⑤减少视觉遮挡和噪音污染,有助于创造优良的人性化商业环境。本文对该系统的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设计 。 图1 深圳机场T 3航站楼前的规划交通系统 1 优化理念 陆侧交通对于机场来说至关重要,对于深圳机场这一出港到港旅客流量大的机场来说尤为如此。T3航站楼2020年旅客量将达4500万人,绝大多数要使用陆侧的交通系统,将为陆侧道路带来非常大的交通负荷。为了为各种客流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及大力发展综合商业设施,交通组织优化中重点考虑以下几点:①尽可能发展公共交通;②尽可能提高道路系统的运营能力;③尽可能把不同类型的交通模式给予区分,力争客货分流、路径分明。 2 优化方法 深圳机场产生的交通主要包括航空旅客的客运交通、航空货运交通、机场员工进出机场交通、机场内部服务性交通(包括生活性、工作性等)和机场商务区交通。根据各类交通性质,按航空客运、航空货运、其他交通三个层次确定各类交通的优先级次,以T3航站楼为核心,根据客货分流的规划原则进行设施配置和交通组织优化。 1)优先主线交通。保持主线直行交通畅通,合理设置信号灯,人车分离;合理确定道路沿线出入口的渠化方式。 2)节点的处理。本项目节点较多,通过对节点交通功能、流量、流向的分析,结合用地条件,以满足交通使用功能、安全、经济、美观为原则,力求做到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行车安全流畅、节约土地资源、节约造价、造型美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达到最大的投资收益。 3)车辆掉头。主线应根据沿线的土地利用及

地下停车场(DOC)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停车场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设计时间: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目录前言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1.总图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 2.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3.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4.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第二章停车场主体平面设计 1.确定设计的基本设计 2.停车区的划分及面积估算 3.车位及行车通道的平面设计 4.修正停车场的平面柱网建议 第三章停车场坡道的设计 1.坡道的形式 2.坡道的技术参数

前言 性质:“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该课程后进行的,是初步综合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应用理论知识的基本技能训练。从教学要求出发,训练思维、想象能力、空间概念和立体感,为进行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采矿工作打好基础。 目的:根据给定的设计题目,选定最优设计方案,编制设计说明书和绘制设计图纸。 任务:(一) 建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布置的概念。 (二) 掌握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提出最有的地下空间布置方案并进行技术比较。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⑴、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 ⑵、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如地下街、地铁等; ⑶、周围环境状况,如绿化、道路宽度等; ⑷、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位、土质等; ⑸、出入口宜设在宽度大于6m,纵坡小于10%的次干道上; ⑹、出入口宜距立交、地下综合体、桥隧等有一定的距离,距立 交应大于50m; ⑺、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 ⑻、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 ⑼、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地下停车场设计说明书

《交通设计》 ——地下停车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2 1、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得因素 (2) 1、2、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2 1、3、总得形状、建筑面积说明?3 1、4、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防火规范) (3) 第二章停车场主题平面设计 (3) 2、1、设计得基本要求 (3) 2、2、停车区得划分及面积估算?4 2、3、车位及行车通道得平面设计 (4) 第三章停车场坡道得设计?9 3、1坡道得形式?9 3、2、坡道得技术参数................................................................................................. 10第四章方案设计. (11) 4、1系统结构?11 4、2系统工作原理 (13) 4、3工作流程图 (14) 4、4 车位引导系统 (15) 4、4、1系统功能介绍 (15) 16 4、4、2系统组成? 4、4、3车位检测器 (17) 4、5区位引导系统.............................................................................................................. 18 附录1、停车场平面图 附录2、车位图 第一章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1、1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得因素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得因素如下: ⑴、场地得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 ⑵、就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如地下街、地铁等; ⑶、周围环境状况,如绿化、道路宽度等; ⑷、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位、土质等; ⑸、出入口宜设在宽度大于6m,纵坡小于10%得次干道上; ⑹、出入口宜距立交、地下综合体、桥隧等有一定得距离,距立交应大于50m;

宁波大学本部南门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文献综述.pdf

宁波大学本部南门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Abstract) 综合运用交通设计的基本知识,对策现实的交通问题。掌握交通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交通基础资料的获取方法和交通问题的分析方法,掌握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本文本着“化繁为简”的新思路,提出“交叉口复杂度”、“通行效率”的概念及数学模型,分析交叉口和区域交通复杂度与通行效率之间关系,针对区域交通特点,系统地对有限道路资源实施及时、科学、有效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为宁波大学本部南门区域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前言(Introduction) 1.1区域交通的研究意义 交通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尤其随着国家优良的政策不断的实施,国家经济发展也越发迅猛,我国是各人口大国,生活密度比较大,尤其在大中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日益影响了社会发展的脚步,交通是否发达衡量是衡量一个省市盛会水平与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如果知识一味的建设地铁或轻轨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时间,这对大多数城市来讲都不台现实。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车、路三者关系的协调,已成为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是用于城市交通数据监测、交通信号灯控制与交通疏导的计算机综合管

理系统,它是现代城市交通监控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机动车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出现了交通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因此,自80年代后期,这些城市纷纷修建城市高速道路,在高速道路建设完成的初期,它们也曾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状况。然而,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和缺乏对高速道路的系统研究和控制,高速道路没有充分发挥出预期的作用。而城市高速道路在构造上的特点,也决定了城市高速道路的交通状况必然受高速道路与普通道路耦合处交通状况的制约。所以,如何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利用好耗费巨资修建的城市高速道路,缓解主干道与匝道、城区同周边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越来越成为交通运输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解决交通问题在考虑到经济环境等等问题时,那么提高交通控制系统的效率是重中之重。而这也是解决当务之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1.2 区域交通现状 区域交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马路,车库,火车轨道等等地方我吗都可以见到,交通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的型式也是多样的,组成也主要是红、黄、绿三色灯,它们显示的型式也是多样的,有的是以数字型式呈现,有点则是以条形块等等型式显示。 当今,红绿灯安装在各个道口上,已经成为疏导交通车辆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手段。但这一技术在19世纪就已出现了。1858年,在英国伦敦主要街头安装了以燃煤气为光源的红,蓝两色的机械扳手式信号灯,用以指挥马车通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交通信号灯。1868年,英国机械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区的议会大厦前的广场上,安装了世界上最早的煤气红绿灯。它由红绿两个以旋转式方形玻璃提灯组成,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注意”。1869年1月2日,煤气灯爆炸,使警察受伤,遂被取消。 1918年,又出现了带控制区域交通的红绿灯和红外线红绿灯。带控制的红绿灯,一种是把压力探测器安在地下,车辆一接近红灯便变为绿灯;另一种是用扩音器来启动红绿灯,司机遇红灯时按一下嗽叭,就使红灯变为绿灯。红外线红绿灯当行人踏上对压力敏感的路面时,它就能察觉到有人要过马路。红外光束能把信号灯的红灯延长一段时间,推迟汽车放行,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西安北站地下停车场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研究

Engineering Design | 工程设计 | ·181 · (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文章分析了西安北站地下停车场现状交通组织存在的问题,针对人车交通流线特征,提出“单向主通道+双向停车通道”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并据此对停车场出入口、交通组织流线、标识系统、管理系统进行改造,以达到组织高效化、管理智能化的改造目标,以期对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铁路枢纽;地下停车场;交通组织中图分类号:U49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09-0181-02 作者简介:易磊(1986—),男,工程师,研究方向:交通工程设计。 1 工程概况 西安北站是西北地区最重要的、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是集铁路、地铁、公交、机场大巴、出租车、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换乘接驳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据统计,2018年中秋小长假期间累计发送旅客65.5万人,日均16.4万人次,同比增长96.7%,创下单日客流发送的最高纪录。面对与日俱增的旅客发送人次,车站的换乘系统承担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西安北站的地下停车场位于车站南广场地下一、二层,承担着出租车蓄车通道、社会车辆停放的功能,但由于目前交通组织较为混乱,会引起停车场内交通拥堵、停车资源利用不均衡、人车混行等问题。在客流高峰时段,这些情况更加严重,经常导致整个停车场出现运行瘫痪,严重影响着西安北站作为城市交通门户的对外形象。因此,停车场交通组织优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2 现状问题 西安北站于2011年1月投入使用,但由于后续规划建设的滞后,车站配套的公交和出租车换乘设施一直未开工建设,其是造成现状北客站区域交通问题的根本原因。结合现场调查,地下停车场交通组织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出入口设置不合理 目前停车场每层均设置一对出、入口,这4个出入口在短短350m 内依次接入元朔路,进出车辆对于元朔路直行交通的影响较大。地下二层除社会停车外还兼顾出租车蓄车通道功能,因此大量出租车将由地下二层入口进入。而地下一、二层两个入口并排设置在一起,社会车辆与出租车在入口区域出现严重的流线交织,造成车辆入场效率极低,如图1所示。2.2 车辆流线设计不顺畅 地下二层直接连通了高铁到达层,人车流量较大,同时其还承担出租车蓄车通道功能,因此该层的交通组织直接影响了接站乘车、出租车接客的效率。目前该层采取的是“出租车走外围,社会停车在中间”的组织方案,但是由于出租车上客区采取人工安排旅客上车的方式,效率较低,导致出租车经常排队至车库入口。社会停车区域以双向通行为主,许多车行通道相交处无任何管理措施,形成“无信号交叉口”,导致车辆拥堵经常发生,从而造成社会停车区域运行瘫痪。 图 1 现状停车场平面 2.3 停车引导系统不完善 完善的停车引导设施对提高停车场运行效率起着关键作用。北客站停车场地下两层停车资源的利用极不均衡,“一层停不满,二层没处停”是常态。究其原因,是空位诱导设施缺乏,司机无法提前根据空车位分布情况合理计划路径。停车场内部还缺少有效的停车标识系统,无法让司机迅速找到出口、楼梯间等目的地。2.4 停车管理系统较落后 智能化是目前交通管理领域的大趋势,北客站作为重要的对外交通门户,更应该走在前列。目前停车场无论是发卡收费,还是内部车辆引导均为人工管理,大大降低了停车场的管理效率,亟待智能化改造。 3 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3.1 改造原则与目标 以“流线优化为主,设施提升为辅”为主要原则,对北客站地下停车场进行优化改造,实现“组织高效化、管理智能化”的改造目标,将西安北站建成一个“以人为本、便捷舒适、高效一体”、集合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性快速客运枢纽。3.2 改造方案 (1)停车场入口优化。通过压缩元朔路北侧中央分隔带,将车行道拓宽至5个,其中南侧3个车道供元朔路直行车辆通行,北侧两个车道设置为停车场入口专用通道,将社会车引导至地下一层进入,出租车依然由地下二层进入,化解了社会车与出租车流线冲突,提高入口处通行效率,如图2所示。 (2)地下二层交通流线优化。整个地下停车场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