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核诱导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摘要】微核(micronucleus,MCN)是真核生物细胞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微核测试可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他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
本实验以叠氮化钠为对照,检验咖啡的微核诱导率。
【引言】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DNA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
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
微核测试可以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他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
经典的诱变剂有:X射线、环磷酰胺、氧化铬CrO3、叠氮化钠NaN3、甲基磺酸乙酯EMS和硫酸二乙酯。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和作用因子的计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
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方面。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为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检测方法。
本实验采用的是以大蒜为材料,用成浓度梯度实验组培育检测微核发生率的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应具有染色体条数少、个体大,便于统计的特点。
并且需要对污染物反应比较敏感,适宜在当地生长。
本实验选择以大蒜为材料,符合以上要求。
咖啡从1500年前辈发现以来,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
,是许多人每天必备的饮品,特别受学生和上班族的青睐。
饮用咖啡的优缺点各有说道,因此,我们选用咖啡为实验材料,希望可以分析出咖啡的微核诱变率。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摘要:本实验以大蒜为实验材料,研究咖啡和咖啡伴侣能否诱发细胞产生微核,以及咖啡和咖啡伴侣的毒性是否有叠加效应。
实验中将咖啡和咖啡伴侣配置为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对大蒜进行诱发培养24小时,并观察检测微核的诱发率。
前言: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很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
只有真核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微核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咖啡和咖啡伴侣为现代人们经常选用的饮用品。
而咖啡中的咖啡因之类的物质和咖啡伴侣中植物末(奶精)对人体的健康有没有危害呢?为此我们用大蒜作为材料研究咖啡和咖啡伴侣对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实验主要通过检测细胞微核诱发率,得到咖啡或咖啡因对细胞的影响程度。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 材料:大蒜雀巢速溶咖啡雀巢速溶咖啡伴侣1.1.2 试剂: NaN3 HCL 卡诺固定液 70%乙醇改良苯酚品红1.1.3 仪器:培养皿量筒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手套离心管单面刀片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1.2方法1.2.1 取材:将大蒜置于24 ℃水中浸泡24 h,选择根长整齐一致,不定根长约0.5-1cm左右的大蒜随机分组。
1.2.2 处理各实验组:配置50mmol/L的NaN3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组的培养液,用自来水作为阴性对照组的培养液,将咖啡和咖啡因配置成不同浓度梯度的溶液作为样品组的培养液,将大蒜置于各组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
蚕豆根尖微核诱导一.微核微核(micronucleus,MN)是一种类似细胞核的结构,它位于间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其形状近似椭圆形、卵圆形或圆形,而且边缘光滑整齐。
虽然它在染色性质,结构特征和折光性等方面与细胞核(主核)相似,但它独立存在,不与主核连在一起。
微核大小不一,有的较大,有的较小,不仅在不同植物和同种植物的不同细胞中是这样,即使在同一细胞中也常常是如此。
无论它存在于何处,是何因子诱导而成,其体积总比所在细胞的主核小,其直径一般只有主核的1/20~l/3,所以称它为微核。
在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细胞没有微核,微核只存在于少数细胞中。
微核的产生与细胞的内外环境有关,主要是由于各种具有损伤性的理化因子影响了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使胞内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受到干扰以及纺垂体的形成出现了障碍。
有人认为,细胞微核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细胞G,期产生的染色体断片因没有着丝粒,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不能被纺锤体牵引到细胞两极,故在细胞进入间期时,它们被排斥在细胞的主核之外,形成微核。
另一条是一些染色体因种种原因,使它们不能按时达到细胞的中央赤道板;或到达了细胞中央赤道板,但不能很好分离;或纺锤体的功能受到损伤,致使染色体不能被纺锤体牵引到细胞两极。
由于上述原因,使一些染色体滞留在赤道板附近或细胞质中,在细胞进行分裂时不能参与细胞主核的形成,成为游离于细胞中的微核。
此外,细胞受放射线严重照射时,一些DNA双链发生断裂,产生错误修复和间期细胞核严重膨胀,在某一部分向外隆起形成瘤状突起(核芽),然后瘤状突起尾部收缩,脱离细胞核,游离在细胞质中也可形成微核。
也有人认为,细胞凋亡能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进而激活DNA内切酶,使其活性增加,产生较多的DNA断片【1】或细胞组分不正常(如缺乏叶酸)也在细胞中形成微核。
由此可见,微核的形成有多种途经和多种方式,而且它们中的染色体也不完全一样,既可以是有着丝粒的染色体,也可是没有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或者二者都有。
花露水对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摘要:夏天,更多的人们选择方便、安全的花露水来驱赶蚊虫。
所以我们小组选择常见市售花露水对大蒜根尖细胞进行诱导。
选取不同浓度的花露水(0%,5%,25%,50%,75% ) 为诱变剂 , 分别处理大蒜的根尖细胞, 用微核检测法确定大蒜根尖细胞的微核率。
大蒜根尖经过不同浓度的花露水处理液处理后, 根尖颜色明显发黄。
微核诱变试验显示, 不同浓度的花露水处理大蒜根尖细胞可诱发不同频率的微核率, 浓度在0-50%范围内,微核率随着花露水浓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浓度大于50%,微核率随着花露水浓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
因此,花露水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关键词:花露水大蒜根尖细胞微核前言:驱蚊花露水是居民夏季防蚊最常用的卫生用品之一,是在普通花露水的基础上配以适量驱避剂而成。
目前,避蚊胺、驱蚊酯、羟哌酯和植物精油是常见的蚊虫驱避剂。
驱蚊酯又称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BAAPE,IR3535,伊默宁,是一种塑化剂,也是广谱、高效的低毒昆虫驱避剂,它对苍蝇、虱子、蚂蚁、蚊子、蟑螂、蠓虫、牛虻、扁蚤、沙蚤、沙蠓、白蛉、蝉等都有良好的驱避效果;它的驱避作用时间长,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
据文献报道,其小鼠急性经口LD50为10 000 mg /kg。
市场上现在以驱蚊酯为有效成分的驱蚊产品主要有4% 宝宝金水舒爽驱蚊花露水、4%柏纷婴儿护肤防蚊液、4.5%六神驱蚊花露水、11.5% 强生婴儿驱蚊液等。
采用大蒜为实验材料,具有许多优点:①用鳞茎进行无性繁殖,避免了有性繁殖过程中的遗传性变异,具有遗传背景稳定的优势,目前已有利用大蒜根尖细胞检测水质、大气污染研究的报道;②分布广、材料易得,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③培养方便,操作简单,蒜瓣去皮后将基部浸入净水中即可萌生新根,无需其他条件,且蒜瓣体积较小,萌生新根的数目较多;④价格低廉,对诱变剂敏感,是一种理想的试验材料。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供试材料大蒜根尖、六神花露水。
洗手液对大蒜根尖的微核诱导摘要本实验选用大蒜根尖为实验材料,某品牌洗手液为待测样品,依据化学诱变剂可以改变细胞染色体复制、分离中的完整性及数目,从而产生有染色体或其片段形成微核结构的原理,展开实验。
其中用蒸馏水设置一组阴性对照。
关键词洗手液、大蒜、微核诱导前言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形成的。
一、诱导对象及方法:1.实验材料的培养本实验选取大蒜根尖为实验材料。
将筛选好的大蒜(2头)放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液面刚好淹没大蒜底部以保证根尖垂直、同步生长。
室温培养约2-4天,待根尖长出2-3 cm即可备用。
2.待测液处理将某品牌洗手液分别稀释5倍、10倍、50倍、100倍、200倍,配置成20 ml的溶液。
将备用的大蒜根尖浸于相应浓度的待测液中(2颗/浓度)。
另外取2颗备用大蒜根尖浸于蒸馏水中,作为阴性对照。
室温处理时间为48 h。
3.恢复培养取出待测液中的大蒜根尖用蒸馏水反复冲洗3-5次,1-2 min/次,再置于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继续室温培养24 h。
4.解离与染色恢复培养后将根尖剪下约2 cm,分别置于1M的盐酸溶液中、60°C水浴中经10 min解离取出。
取一个根尖用蒸馏水冲洗后放在干净的载玻片,用吸水纸吸取根尖周围的水分,取根部尖端约0.5-1 cm进行染色。
将一滴吉姆萨染液滴于待染的根尖,染色约10-15 min。
5.制片与镜检吸取根尖周围的染液,滴一滴45%的醋酸溶液,盖上盖玻片,轻压。
用吸水纸包住玻片,用铅笔的橡皮头敲打盖玻片至标本呈散开的云雾状。
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微核形成机理及其形态特点2、学习植物根尖细胞的微核检测方法二、实验原理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
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作用因子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与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所以许多人认为可用简易的周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的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等都存在污染环境的可能性,欲了解这些因素对机体潜在的遗传危害,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易行的测试系统来监测环境的变化。
只有真核类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不少部门已把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
三、实验材料蚕豆:又称胡豆、佛豆、胡豆、川豆、倭豆、罗汉豆。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为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
起源于西南亚和北非。
相传西汉张骞自西域引入中国。
蚕豆含8种必需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含量47%~60%。
营养价值丰富,可食用,也可制酱、酱油、粉丝、粉皮和作蔬菜。
还可作饲料、绿肥和蜜源植物种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姓名系年级学号科目遗传学实验题目大蒜根尖诱导微核实验组别周三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术摘要微核体检测是一种对环境中诱变物质进行评估的快速而简便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
此次实验,利用自主选定的化学制剂培养大蒜根尖,后通过观察根尖中的微核体来检测此试剂的诱变能力,了解了微核检测的方法和意义,掌握了一项评价环境中常见物质诱变情况的技术。
1.引言微核是细胞在间期时,染色体发生断裂,在进入下一次分裂时,染色体片段不能随有丝分裂进入子细胞,而在细胞浆中形成直径小于主核的、与主核分开的微小核,主要由外界损害因素(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对细胞的作用形成的。
19世纪末,Howell与Jolly分别在猫和大鼠外周血中发现一种小体,命名为Howell-Jolly小体,并且发现这种小体也存在于恶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
这一小体便是今日被称之为微核的小体。
1959年,Evans等将蚕豆根端细胞暴露在电离辐射下,观察到辐射诱导微核形成效应,并据此间接推断微核来源于辐射诱导的染色体异常。
这篇文献便是以微核发生率反映染色体异常来评价遗传毒性的第一篇报道。
作者认为约60%染色体断片与微核形成直接相关。
1970,年Boiler和Sehmid以中国金黄地鼠为材料,观察了抗肿瘤药三亚胺给予后,骨髓与外周血细胞学的变化,并且提出用本来无核的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中的微核发生率来作为微核试验的基本指标,并正式命名为微核实验。
70年代初,Matter和Schmid首先用啮齿类动物骨髓细胞微核率来测定疑似有诱变活力的化合物,建立了微核测定法。
此后至70年代中期,Sehmid以及Heddle研究小组的工作,全面奠定了微核实验的理论及应用基础。
近年来,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的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日常生活中人类接触到的有潜在遗传毒性的物质越来越多,微核实验的重要性也就随之突显出来。
微核实验技术简单易行且灵敏,目前国内外不少部门已把微核测试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以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2.实验材料及方法2.1实验材料2.1.1试验材料大蒜。
遗传学实验报告
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
实验材料:
大蒜
诱变物质:
40 mMol/L NaN3,EB染料稀释液,洗洁精,少量二甲苯乙醇溶液
实验器具和药品:
卡诺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液,培养皿,剪子,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
1.大蒜泡于水中25℃或室温发根,约24h后根长0.5~1cm。
2.各培养皿中加入各种处理药物。
3.根尖浸入药物皿中,25℃或室温培养24~30小时。
并留一部分发根大蒜,培养于水中作对照。
4.分皿固定。
从根部切下大蒜根,在3甲醇:1冰醋酸的卡诺固定液中,约24小时后转移到70%酒精中,室温1h后换至新的70%酒精,可长期冰箱保存。
5.取大蒜根,在载玻片上用生理盐水洗两次以除去酒精。
1mol/L HCl室温水解10min,生理盐水洗3次。
6.切适当大小(2~3mm)根尖,改良碱性品红染液中切成或用镊子夹成小块,染色10min,压片观察。
实验结果:
除了40 mmol/L NaN3处理的大蒜根尖产生大量微核细胞外,其它诱变物质和水的阴性对照均未产生微核。
上图:40 mmol/L NaN3处理后多种形态的微核
上图:40 mmol/L NaN3处理后产生微核和畸形核 上图:40 mmol/L NaN3处理后视野中成片的微核细胞 畸形核
微核。
实验15 微核的诱导和检测微核(micronucleus)是染色体畸变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断,在间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杏仁状结构。
微核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在主核的l/3以下。
其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有合成DNA 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但是已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未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独立于主核之外的核物质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形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微核。
在环境污染物中存在着许多具有诱变活性的物质,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发生物体发生基因突变(mutation)、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等细胞遗传损伤,染色体畸变在细胞分裂间期中以微核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微核产生的概率又可与诱变因子的剂量呈正比,因此可以用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生物的诱变影响。
目前,常用的微核检测技术主要有骨髓微核试验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可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食品添加剂、环境检测的安全评价及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性细胞微核试验:1959年,Evans等人首先提出用微核试验检测细胞遗传损伤,1966年,Schroeder推荐用骨髓微核试验代替相对麻烦费时的骨髓细胞中期染色体畸变试验来研究受试物的有丝分裂毒性(mitotic toxicity)和断裂剂效应(calstogen effect)。
此后,Schmid、Heddle等人在鉴别小鼠骨髓嗜多染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PCE)的基础上建立了哺乳类脊髓微核试验方法,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标准化体内检测系统。
具体方法为:(1)染毒:在小鼠腹腔注射受试物。
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微核形成的机理及其形态特点。
2.学习植物根尖细胞的微核检测技术。
二、实验原理微核是间期细胞的细胞质中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杏仁状结构,是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落后的染色体片段形成。
微核是染色体畸变的一种表现方式。
许多能引起染色体断裂的理化因素,如辐射、化学诱变剂等,均可作用于分裂细胞而产生微核。
目前研究表明,微核发生率同作用因子的剂量呈正相关,微核发生率来反映诱变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危害程度。
微核微核试验是一种建立在细胞水平上分析DNA损伤的技术。
该技术以其经济、简便、快速、敏感、特异、准确等特点,成为检测致突变剂和环境污染物等经典的短期试验方法。
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将其规定为新药、食品添加剂、农药、化妆品等毒理性安全性评价的必做试验并用于染色体遗传疾病和癌症前期诊断等各个方面。
本试验采用大蒜作为试验材料,具有许多优点:①用鳞茎进行无性增殖,避免了有性生殖过程中的遗传性变异,具有遗传背景稳定的优势;②分布广、材料易得,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③培养方便,操作简单,蒜瓣去皮后将基部浸入净水中即可萌生新根,无需其他条件,且蒜瓣体积较小,萌生新根的数目较多;④价格低廉,对诱变剂敏感,是一种理想的试验材料。
本次实验中采用叠氮化钠和水处理的大蒜作为对照组,以四种常用的洗护用品作为实验组。
目前在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女生群体中,各种洗护化妆品已经成为必备品,那么经常使用的这些洗护化妆物质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呢?本次实验目的即在于鉴定洗护化妆品的毒理安全性。
三、实验用品实验器具:显微镜、解剖针、盖玻片、载玻片、培养皿实验试剂:改良苯酚品红染液、1M盐酸、叠氮化钠、水、花露水、海昌护理液、黄瓜水、卸甲水实验材料:大蒜根尖四、实验步骤1、将大蒜去皮,在培养板上每个孔中放入2~3瓣,25℃培养24h。
2、在培养板的六个孔中分别加入叠氮化钠、水、六神驱蚊花露水、海昌、黄瓜水、卸甲水,没过大蒜根部为宜,25℃继续培养24h。
不同污水对蚕豆根尖微核诱导率的影响余代龙;杨先泉;谭利;蒋琴【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工业污水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方法]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测定了雅安2种类型工业污水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遗传毒性.[结果]铸造厂污水和制药厂污水诱发的蚕豆根尖微核细胞率分别为21.65‰和23.55‰.卡方分析结果显示,2种污水样品诱发的微核细胞率与阴性对照间差异极显著.[结论]不同类型的工业污水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程度有差异,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对各种工业污水的遗传毒性十分敏感.%[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pollution degrees of different industrial sewages on environment. [ Method] The genotoxicity of 2 kinds of industrial sewages from Ya' an on root tip cells of Viciafaba were tested by micronucleus assay. [ Result] Micronucleus frequencies induced by the sewages from a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a plating factory in Ya' an were 21.65%. And 23.55%.,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reated groups and negative control (P<0.01). [Conclusion] The micronucleus frequencies induced by different industrial sewages are different The micronuclens of Vicia faba root tip cells are very sensitive to the genotoxicity of various sewages.【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39)032【总页数】2页(P19938,19970)【关键词】蚕豆;微核;污水;诱导率【作者】余代龙;杨先泉;谭利;蒋琴【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成都611130;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是一种以微核为测试终点的植物微核检测方法。
洗洁精、洗衣粉、甲醛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诱导及检测摘要:根据微核诱导的原理,以未受污染的蚕豆和家用洗洁精、洗衣粉、甲醛为材料,测定此三种物质对蚕豆根尖细胞的毒性。
结果表明:洗洁精、洗衣粉和低浓度甲醛(0.10%)不会诱导微核的产生,而较高浓度(0.50%)的甲醛会诱导根尖细胞微核的出现。
说明甲醛具有一定毒性,而家用洗洁精、洗衣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生物细胞是无害的。
关键词:洗衣粉、洗洁精、甲醛、蚕豆、微核、诱导The induce and test of the Micronucleus in the root tip of broad bean,with the impacts of the liquid detergent,washing powder andthe formaldehyde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induce of Micronucleus,we tested the three materials's toxicity to the root tip of broad bean,using the unpolluted broad bean , household detergent,washing powder and formaldehyde as materia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ousehold detergent,washing powder and formaldehyde of low concentration (0.1%) did not induce the emerge of the Micronucleus, While higher concentration (0.50%) formaldehyde could. So we can say that the formaldehyde is virose to some extent,nevertheless the household detergent and the washing powder are harmless to the biological cell in some concentration.Keywords: Washing powder ,liquid detergent, formaldehyde, broadbean, Micronucleus, induce蚕豆根尖微核(micronucleus,MCN)检测系统自1982 年由Degressi 等[1]建立以来,以其简单、快速等特点,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