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 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夏感课后练习: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黛色( ) 贮满( ) 主宰( ) 蒸腾( )迸发 ( ) 绷紧( ) 芊芊( ) 澹澹( )匍匐( )( ) 磅礴(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烘烤勃发春花秋实B. 蒸腾终极轻飞慢舞C.主宰旋律承前起后D. 迸发遗憾春花秋月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 (激烈急促急切)的旋律。
(2)火红的太阳 ( 照晒烘烤 )着一片金黄的大地。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走动飘动),在天地间升腾。
(4)我却要大声 (夸奖赞美称赞)这个春与夏之间的金黄的季节。
4、解释下列词语。
灵秀:融融:轻飞曼舞:春华秋实:闲情逸致:5、填空。
(1)《夏感》一文的题材是,作者是,当代。
(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更忙”,诗句出自代诗人的诗《》。
(3)本文开头简洁明了地写出了夏天的总体特点:、、。
然后作者以多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夏天的自然景色之美、和劳动者的勤劳之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夏天的。
二、课内探究1、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哪些特点?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景致?试概括本文主旨。
2、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热烈、急促旋律的夏天呢?3、文章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
4、想想我们所学的诗歌中描写夏天的句子,试着写上一两句。
三、课外作业一)课内精读夏感梁衡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13 夏感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新奇的构思。
3.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研讨交流(4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2分)匍匐..()主宰.()滋.长()..()贮.满()澹澹磅礴..()迸.发()曼.舞()..()黛.色()芊芊2.解释下列词语。
(12分)(1)芊芊:(2)主宰:(3)春华秋实:(4)闲情逸致:3.选词填空。
(9分)(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B.晒C.沐浴D.烘烤(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 B.滚动 C.劳动 D.飘动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句吗?(7分)二、阅读理解(30分)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13 夏感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新奇的构思。
3.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研讨交流(4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2分)匍匐..()主宰.()滋...()贮.满()澹澹长()磅礴..()迸.发()曼...()黛.色()芊芊舞()2.解释下列词语。
(12分)(1)芊芊:(2)主宰:(3)春华秋实:(4)闲情逸致:3.选词填空。
(9分)(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句吗?(7分)二、阅读理解(30分)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
1.在作者眼里,夏天具有怎样的特点?
2.第3段中,作者认为夏天的色彩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3.请仿照例句的写法,改写画线句,使其更形象生动。
(不要求字数相等)例句: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句子:花朵开放,细水流淌。
改为:1.整个夏天的是一个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
2.(1)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2)因为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3.流泉边的朵朵娇花争相着开放,叮咚的细水缓缓流淌。
;.。
《夏感》同步练习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贮满()澹澹()芊芊()黛色()磅礴()()匍匐()()二. 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2)主宰:(3)春华秋实:(4)闲情逸致:三. 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B.晒C.沐浴D.烘烤(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B.滚动C.劳动D.飘动四. 认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仿照课文句式写几笔“冬之色”。
五.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夏感梁衡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小学六年级阅读题《夏感》及答案梁衡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歌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B.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是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种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七八片绿叶的棉苗,C.那朝天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D.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了一口气了,又得赶紧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有着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想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1.本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文中的“磅礴之势”指的是( )。
A.火红的太阳烘烤着大地,热浪逼人B.夏天金黄的色彩极富气势C.成熟的麦浪在热风的吹拂下很有气势D.蝉儿在树上鸣叫,声浪很大3.文中画横线的A、B、C、D四句话,与谚语“六月六,看谷秀"描写了同样情景的句是( )。
《夏感》同步测练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贮.满()澹.澹()芊.芊()磅礴..()..()()黛.色()匍匐()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2)主宰:(3)春华秋实:(4)闲情逸致: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
A.急切 B.激烈 C.急促 D.急忙(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B.晒C.沐浴D.烘烤(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B.滚动C.劳动D.飘动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5. 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思考: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写出两句来。
6.根据例句再仿写一个句子(要求: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进行表述。
)。
仿句: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草长莺飞。
我爱,爱她的,爱她的。
7.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家正在大力提倡“阳光体育”活动。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积极起来,主动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请你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为这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①②二、同步解读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3、《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两位作家2、联系自己的生活的经历、见闻讨论交流,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生命的意义。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2、联系生活,深人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简要介绍作者: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
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
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
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
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
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
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
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课前准备1、识记字词:收敛宽恕短暂脆弱卑微一丝不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
练习(A卷)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树杈()寒颤()犄角()伤疤()脸颊()攥着()怦怦()仗义()2、根据释义写出词语()形容彼此关系很密切。
()不可以使局势好转。
()完全不放在心上。
3、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二、阅读与感受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
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
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
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
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
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
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2、请指出“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这句话人物描写的方法。
学习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扫除字音障碍,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课时数:一课时
3、教法:引导、点拨,给以适时地帮助。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的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板书:人琴俱亡
二、落实常规展示预习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2、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
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
(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
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生齐读课文,然后思考: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探究、交流,教师板书。
五、作业布置: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把课文编写成“课本剧”,并且表演。
板书:
俱病笃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奔丧不哭
人琴俱亡手足情深
取琴弹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月余亦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