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考点一山西煤炭资源开发评价1. 能源概述(1)概念:能源资源是指为人类提供能量的天然物质,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中优先发展的行业。
(2)能源分类①可再生能源:包括________、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②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________、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 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3.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1)煤炭外运能力不足:煤炭运输量大;地理位置比较封闭,不利于晋煤外运。
(2)水资源短缺:降水量相对较少;人口增加,生活用水、工农业耗水量日益增加。
命题角度区域能源资源开发[经典例题](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________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为保障电网的________,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________。
2. 图像信息获取瓜州地理位置、年大风日数和图例等信息。
3. 推理分析4. 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生态环境问题和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是教材中“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人教必修三)”相关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小试牛刀](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归纳]1. 针对性归纳: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分析方法(1)资源条件评价: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等方面评价。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归纳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能源分类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兖州—日照线。
3、能源基地建设:(1)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2)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1)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开展矿区土地复垦: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4)“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拓展知识】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1、原因: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高能耗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第二十四讲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把握考纲有的放矢】1.理解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
2.学会分析能源基地建设、发展的条件。
3.理解能源基地开发过程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治理措施4.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及方向。
5.掌握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理解流域开发的主要措施。
6.学会评价流域开发条件及方式的方法。
【重视课本夯实基础】知识点一能源分类1.按照能源资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1)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核能,重力能,化学能等(2)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2.按照能源资源的性质分类在人类历史时期可以不断再生或者可以循环再现的能源,称为可更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反之,称为不可更新能源或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铀矿等矿物能源。
3.按照能源的基本形态是否改变分类从自然界可以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称为一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成人们所需要的另一种形态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汽油、焦炭等。
4.按照利用能源的技术状况分类已被人类利用多年,目前仍在大规模使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
近若干年才开始被人类利用或过去已被利用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称为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知识点二能源资源的开发1.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所示:区域能源资源开发条件,区域资源集群状况市场开发前景,区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交通等基础设施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评价(1)优势条件(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①煤炭外运能力不足a.煤炭运输量大:由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山西生产的煤炭大部分输出省外。
b.受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
山西省地理位置比较封闭,向西有黄河,向东是太行山,向南是黄河,向北有干旱的荒漠,不利于晋煤外运。
②水资源短缺a.原因:山西地处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随着人口的增加、灌溉农业和耗水工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消耗量日益增加。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训练2资源开发条件能源基地建设1.山西省的煤炭市场十分广阔是因为()①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②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煤炭需求量大增④煤层厚、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12·南昌一模)读“山西省煤炭产业的几种方式图”,完成2~4题。
2.建设坑口电站的积极意义是()A.减轻交通压力B.减少环境污染C.提高能源利用率D.促进煤炭资源开发3.关于山西省利用煤炭资源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目的,不正确的是()A.延长产业链B.提高附加值C.增加就业率D.降低碳排放4.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交通和生态的压力都比较大,其原因是煤炭()A.发热量低B.应用广泛C.有害成分少D.分布不平衡5.下列对山西能源基地环境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露天矿表土的剥离、矿区道路的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B.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C.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D.要解决山西省的环境问题,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6.(2012·绍兴高二期中检测)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
试简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火)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
(3)简析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7.在水能、风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中,非可再生能源有()A.2种B.3种C.4种D.5种(2013年汕头质检)读我国南方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及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图3-1-1),回答8~9题。
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河开发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目标定位] 1.学会分析某流域综合开发的条件。
2.了解流域综合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措施。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流域概况: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发源于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西坡,是②______ 支流俄亥俄河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1) 地形:起伏较大,③ _____ 资源丰富。
陆路交通不便,④ ________ 作用突出。
(2) 气候:属于⑤ _______________ 气候,⑥ ___________ 降水多,夏秋季降水少,对农业生产不利。
(3)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河流⑦ _____ 大,流量很不稳定(冬春多,夏秋少),不利于航运。
⑷矿产资源:主要有⑧ _____ 、铁、⑨____ 、磷、锌、云母等。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1.开发早期,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
2.19 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对流域内资源进行大规模掠夺式开发,带来⑩ _____________ 、植被破坏、? ________ 等一系列问题。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及效果1.流域开发的目标把河流的? ____ 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内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2.具体措施:在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在? _____________、发电、? _____ 、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与管理。
3.效果:根治了____________ ,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____________ 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反思归纳】1.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思路要掌握一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开发和整治措施,首先要认识到河流是地形和气候综合作用的产物,然后从地形、气候特征等方面分析河流以下特征:____________ (1)流向:由决定;(2)河网密度:与、降水多少均有关;(3)流量:与降水、地形和____________ 有关;(4)结冰期:长短与有无由________ 决定;(5)含沙量:与__________ 状况、河流______ 条件、流域内的___________ 有关;(6)水能蕴藏量:取决于_______ 和地势落差两方面。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网络构建】开发的地理背景流域开发的资源开发条件自然背景能源资源的区域自然河流的综合流域的早期开能源基础建设资源综合开发开发发及其后果开发利用能源的综流域的综合利用环境的保护合开发与治理1.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挑战内容具体表现人均资源量我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 3 位,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居第11 位,天然气可采储量挑战之一居第 14 位,水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蕴藏量分别居世界第 1 位和第 2 位。
但是少人均煤炭、石油的探明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平均值的1/2 和 1/10 左右人均能源消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 ,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 2挑战之二位。
但是人均能源消费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1/2 ,美国的 1/10 ,人均生活用费量低电约为美国的 2%挑战之三单位产值的我国的能源效率约为31.2%,比发达国家低10 个百分点,每万元产值的能耗能耗高为美国的 3 倍,日本的 7.2 倍,也远高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以煤炭为主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炭为主的国家之一。
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挑战之四的能源消费中煤炭仅占 1/4 略强,而我国却占2/3结构挑战之五能源安全受我国自 1993 年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依存度呈上升趋到威胁势, 2010 年石油进口依存度接近50%2.要掌握一个河流的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开发和整治措施,首先要认识到河流是地形和气候综合作用的产物,然后从地形、气候特征等方面,分析河流以下方面特征:(1) 流向:由地势决定。
(2)河网密度:与地形、降水多少均有关。
(3)流量:与降水、地形和流域面积有关。
(4)结冰期:长短与有无由气温决定。
(5)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流域内人类活动有关。
(6)水能蕴藏量:取决于河流水量和地势落差两方面。
3.进一步分析该河流对流域内人类生活的影响,可从以下方面展开:1(1)供水:包括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从河流流量大小及季节分配情况和水质方面分析。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归纳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兖州—日照线。
3、能源基地建设:
(1)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2)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
(1)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开展矿区土地复垦: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4)“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拓展知识】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1、原因: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高能耗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解决措施:采用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能源产量;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的发展。
【答题思路】分析原因——紧扣供需关系说矛盾
解决措施——从开源节流展开述要点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重要性: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2)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3)开发注意:①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②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③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③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④矿产方面,煤、铁、铜等丰富。
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2)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3)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3、流域的综合开发
(1)开发的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
(2)开发项目:防洪、航运、发电、旅游、供水、养殖等。
(3)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⑷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水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知识拓展】流域的开发包括流域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和河流的开发,河流开发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筑坝建站,开发水能。
一般在河流中上游山区河段,这里地形坡度较大,河流有较大落差且水流急,当有一定流量时就拥有相当丰富的水能资源,水能开发可采取一级开发或梯级开发方式,要因地制宜。
二是利用水资源,发展航运、灌溉等。
发展航运要求河道平缓,流量较大且较稳定,无结冰期或结冰期较短,区域有运输需求,河流方向与经济走廊方向基本一致等,多在河流中下游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