醚菌酯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30.53 KB
- 文档页数:4
肟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杀菌哪个更划算?在杀菌剂行业产品市场份额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位居第一,其次是三唑类系列杀菌剂。
在全球十大杀菌剂销售中,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这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稳居前列,那么肟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同为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和差异化呢?一、什么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种仿生杀菌剂,化学结构来看,除绿色部分修饰基团的不同,它们都具有甲氧基丙烯酸酯基团(红色圈出部分)。
这类杀菌剂的活性基团主要作用于真菌的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bel复合物,阻止电子传递,影响酶的脱脂化作用,由于酶的脱酯化使其毒力丧失,从而抑制真菌生长。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作用,能有效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等真菌引起的病害。
并且对环境相对安全,对植物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降低乙烯含量,提高植物硝化还原酶活性,延缓植物衰老,特别是禾谷类,能提高产量。
肟菌酯:由诺华(现先正达)开发,2000年上市。
嘧菌酯:由捷利康(现先正达)开发,1997年上市。
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的第1个上市品种,1996年由巴斯夫上市。
吡唑醚菌酯:由巴斯夫发现,在2001年登记上市。
二、杀菌谱对比肟菌酯:杀菌谱和嘧菌酯相同,对多数真菌病害有良好活性,不过易产生抗药性,不易单独使用。
针对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效果有特效,其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腥病、立枯病亦有很好的活性。
嘧菌酯:杀菌谱很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有效。
嘧菌酯在我国25种农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33种病害。
几乎可以防治所有真菌病害,如对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白腐病、黑痘病、炭疽病、早晚疫病、叶霉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
醚菌酯:杀菌谱不如嘧菌酯广,但也对大多数真菌都有良好的活性,因为上市时间较长,病菌抗性较大,但对白粉病等特效,醚菌酯在我国15种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13种病害。
醚菌酯、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区别
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都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地一类新型杀菌剂,到目前为止已有个品种商品化,还有至少个化合物正在开发中.它们地化学结构上都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基团或是由甲氧基丙烯酸酯衍变而得.在农业应用上表现有许多共同特点.
()独特地作用机理.它们都是病原真菌地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和.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地呼吸,干扰细胞能量供给,使细胞死亡,从而发挥杀菌作用.作用于线粒体呼吸地杀菌剂较多,但苯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地部位(细胞色素)与以往所有杀菌剂均不同,因而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地菌株有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杀菌广谱.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地活性,如麦类地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地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地活性,对疫病地防治更显重要.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地渗透和内吸作用,可以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
()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本类化合物除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昆虫和植物也具有电子传递抑制作用.因此有可能从苯氧基丙烯酸酯类中开发出杀虫剂和除草剂,并已有这方面地专利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本类化合物是天然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地仿生杀菌剂,具有植物健康作用,使用后叶片增绿,增加作物光合作用,延缓衰老,延长作物采收期,从而达到增产效果.文档来自
嘧菌酯原药为棕色固体,熔点℃,醚菌酯原药为白色粉吡唑醚菌酯原药为白。
010年03月17日吡唑醚菌酯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93年开发的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该公司继肟菌酯后又开发的此类杀菌剂能够防治由多种真菌病原导致的病害吡唑醚菌酯的中文名唑菌胺酯通用名为pyraclostrobin代号BAS500F单剂商品名为Cabrio、Headline、Attitude、凯润巴斯夫等CAS登录号175013-18-0化学名称为N-[2-[[1-(4-氯苯基)吡唑-3-基]氧甲基]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甲酯结构式为分子式C19H18CIN3O4分子量387.82物理性子白色至浅米色无味结晶体熔点:63.7-65.2℃密度1.37蒸汽压2.6×10-8Pa20-25℃;Henry 常数5.3×10Pa m3/mol(20℃);分配系数3.99(22℃)水中溶解度为2.4mg/L(20%/去离子水)也有报道为1.9 mg/L(20℃)有机溶媒中溶解度20℃g/100ml水蒸馏水0.00019正庚烷0.37甲醇10乙腈≥50甲苯、二氯甲烷≥57丙酮、乙酸乙酯≥65正辛醇2.4在纯净水(灭菌水)中半衰期为59h在自然水(非灭菌水)(25℃)的半衰期为56 h在大田土壤中半衰期为2~37d毒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急性经皮LD50>2000mg/kg经兔的眼睛与皮肤试验表明本剂无刺激性并且无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对山齿鹑急性经口LD50>2000mg/kg对虹鳟鱼LC50(96 h)>0.006 mg/L对蜜蜂无害LD50>310μg/只(经口)环境毒性水中水解半衰期DT50>30天在pH=5-7(25℃)时不变水中光解半衰期DT50<2hr 大田土壤中半衰期DT502~37天.剂型有20%颗粒剂、20%可湿性粉剂、200g/L浓乳剂及20%水分散粒剂等别的有唑菌胺酯与啶酰菌胺(boscalid)的混配剂(唑菌胺酯6.8% 啶酰菌胺13.6%及唑菌胺酯9.1% 啶酰菌胺18.2%)以及有唑菌胺酯分别与氟环唑、克菌丹、咯菌腈、拌种咯、有机铜杀菌剂、有机锡杀菌剂的混剂作用机理吡唑醚菌酯也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它通过阻止细跑色素b和C1间电子通报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ATP终极导致细胞死亡唑菌胺酯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生能力对叶片内菌丝生长有裉好的抑制作用其持效期较长并且具有潜在的治疗活性该化合物在叶片内向叶尖或叶基传导及熏蒸作用较弱但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总之唑菌胺酯具有掩护作用、治疗作用、内吸传导性和耐雨水冲刷性能且应用范围较广虽然唑菌胺酯对所测试的病原菌抗药性株系均有抑制作用但它的使用还应以推荐剂量并同其他无交互抗性的杀菌剂在桶中现混现甩或直接应用其混剂,并严格限制每个生长季节的用药次数以延缓抗性的发生和发屐用途以及使用方法防治谷类作物病害因为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唑菌胺酯对谷类的叶部和穗粒的病害有突出的防治效果并且增产效果显著可用于小麦、花生、水稻、蔬菜、果树、烟草、茶树、观赏植物、草地等各类作物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导致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癀病病、疮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喷鼻蕉黑星病、叶斑病蒲萄霜霉病、癀病病、白粉病番茄和土豆的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和叶枯病等均有较好防治效果被广泛用于果树、茶树、烟草和观赏植物、草地及其他大田作物上病害的防治用其单剂作治疗试验能有效防治小麦叶枯病同时也能观测到对小麦颖枯病的兼治作用即使在病发较严重时,唑菌胺酯仍能有效地防治叶锈病、条锈病对大麦和小麦的危害同时能兼治大麦的叶枯病和网纹病,唑菌胺酯也可有效地防治其他谷类病害:如小麦斑枯病、雪腐病和白斑病及大麦云纹病它能控制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大多数病害对孢子萌生及叶内菌丝体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掩护和治疗活性具有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被广泛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蒲萄、蔬菜、土豆、喷鼻蕉、柠檬、咖啡、果树、核桃、茶树、烟草和观赏植物、草地及其他大田作物上的病害该化合物不仅毒性低对非靶标有生命的物质安全而且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已被美国EPA 列为"减小风险的候选药剂"别的吡唑醚菌酯能对作物产生积极的生理调节作用它能抑制乙烯的产生如许可以帮助作物有更长的时间储备有生命的物质能量确保成熟度;能显著提高作物的硝化还原酶的活性意味着可以减少土壤中氮肥的使用从而进一步减少对地下水的影响;当作物受到病毒袭击时它能加速抵抗卵白的形成――与作物自身水杨酸合成物对抗逆卵白的合成作用不异吡唑醚菌酯是在醚菌酯根蒂根基上改进后的高效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是以N-对氯苯基吡唑基替代了醚菌酯分子结构中的邻甲基苯基而开发的又一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广谱杀菌剂它活性更高是目前同类杀菌剂的3倍而醚菌酯在实际应用1年后就有关于小麦白粉病抗性发生的报道到2000年抗性孢子2%-99%在德国的北部、法国的北部和英国已有大量报道在国内目前对白粉病的防效已有所下降吡唑醚菌酯乳油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喷鼻蕉黑星病、叶斑病以及蒲萄霜霉病、癀病病、白粉病等都有较好防效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的用药量为有效成分75~150g/hm2(折成乳油商品量为20-40Ml/667m2)加水稀释后于病发初期均匀喷雾一般喷药3-次间隔7天喷1次药防治喷鼻蕉黑星病、叶斑病的有效成分浓度为83.3-250mg/kg(稀释倍数1000-3000倍)于病发初期开始喷雾一般喷药3次间隔10天喷1次药防治蒲萄霜霉病、癀病病、白粉病用25%凯润施稀释2000~4000倍液60%百泰稀释800~1500倍液可用于蒲萄各个生长期喷药一次持效时间12-14天吡唑醚菌酯对黄瓜、喷鼻蕉、蒲萄安全未见药害发生该产品全球的销售额为4亿美元左右专利期为2013年国内也有该产品的销售商品名为凯润该产品技术为大生产技术合成的原材料成本18万元/吨产品含量为95%目前国内销售价格为80万元/吨左右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一类新式杀菌剂到目前为止已有6个品种商品化还有至少7个化合物正在开发中它们的化学结构上都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基团或是由甲氧基丙烯酸酯衍变而患上在农业应用上表现有许多共同特点⑴奇特的作用机理它们都是病原真菌的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干扰细胞能量供给使细胞死亡从而阐扬杀菌作用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的杀菌剂较多但苯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的部位(细胞色素b)与以往所有杀菌剂均不同故而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2)杀菌广谱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大好的活性如麦类的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大好的活性对疫病的防治更显重要⑶具有掩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可以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4)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有生命的物质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5)本类化合物除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昆虫和植物也具有电子通报抑制作用是以可能从苯氧基丙烯酸酯类中开发出杀虫剂和除草剂并已有这方面的专利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吡唑醚菌酯商品名称叫做凯润醚菌酯商品名称叫做翠贝都是德国巴斯夫的嘧菌酯商品名称叫做啊米西达还有一个是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商品叫做啊米妙收都是先正达的烯肟菌酯商品名称佳斯奇烯肟菌胺.戊唑醇商品叫做可爱是中国沈阳化工研究院的经过几年在全球范围内的大量使用实践表明这类杀菌剂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病害防治产品同时它还能够显著地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吡唑醚菌酯与嘧菌酯对大多数真菌导致的病害都有效防治范围更广谱一些醚菌酯对子囊菌、担子菌导致的病害效果更好一些打霜霉病提议使用普力克国产霜霉威、克露霜脲锰锌或安克烯酰吗啉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可以多种病害一路防治单用吡唑醚菌酯打霜霉病的话预防或病发初期还可以后期的话可能控制不住目前来讲吡唑醚菌酯用于掩护和前期治疗还可以真正病发了提议用银法利霜霉威氟菌凯润具有掩护预防保健性在作物幼苗三叶以下及温度在15°以下对任何作物使用时要注意杀菌剂特效最新成分ADT 介绍ADT开发的市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高效全新高活性生物制剂、全新作用机理、保护内吸治疗铲除、专治白粉病,推荐剂量下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特点和实际使用推荐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机制都是通过阻塞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可以有效防治对其它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原菌系列,这3种杀菌剂都具有保护、治疗、铲除的作用,因用量少、杀菌谱广、可防治对其它杀菌剂产生抗性的病菌而饱受关注和青睐。
此外这3种杀菌剂都有很强渗透性。
区别在于醚菌酯较其它两个移动性差一些,吡唑醚菌酯较前两个活性高一些,嘧菌酯渗透性更强一些。
那么,这3种杀菌剂有什么不同呢?嘧菌酯的渗透层移功能更强,因此一般建议不要与有机硅和乳油混用,实际使用中发现,嘧菌酯对嘎啦苹果有药害反应,另外,嘧菌酯对霜霉病和晚疫病的治疗活性比较强,因此在霜霉病高发区可以用嘧菌酯配合氰霜唑来进行治疗。
常见的为25%的悬浮剂。
嘧菌酯醚菌酯的保护活性不如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移动性也差点,因此使用安全性略好于嘧菌酯,醚菌酯对白粉病的防效更优异,因此建议在白粉病发生的时候,选择醚菌酯与其他杀菌剂复配,增加防治效果,醚菌酯是最早研发出来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使用年限长,因此抗性也逐年增加。
常见的为50%水分散粒剂。
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在这3种杀菌剂中安全性最高,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可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调节植株生长,在防治病害的同时可一定程度上修复病斑,美化果面,因此更多时候被当做一种保健产品来与其他杀菌剂复配,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各类“增产套餐”里最常见的成员之一就是吡唑醚菌酯。
病害已经发生的时候,推荐使用吡唑醚菌酯复配治疗活性较强的杀菌剂。
常见的为25%乳油。
吡唑醚菌酯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1.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均属高等抗性风险,且彼此间具有交互抗性(即使用其中任何一种,都会同时对3种杀菌剂产生抗性);2.从延缓抗性出发,在每个作物生长季,这3种杀菌剂合计用药次数应控制在3次以内,因为它们作用位点单一,抗性起得比较快,一定要注意和其他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轮换交替使用。
听赵老师讲诉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故事听赵老师讲诉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故事在全球农药杀菌剂单品排名的榜单上,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是榜单中的姣姣者,同属于甲氧基丙烯酸类的杀菌剂,自上市以来凭借其广谱的杀菌、卓越的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以及对作物的生长促进作用,获得了用户的青睐,成为其快速增长的拉动力。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相继由国外公司开发并申请了长时间的专利保护性,随着专利保护期的到期,国内外企业纷纷上马相关产品的登记、生产和销售。
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在推广宣传中出现了很多的偏差和对二者的误区。
吡唑醚菌酯热已经成为市场现实,大有冷落,甚至打压嘧菌酯,热捧吡唑醚菌酯的市场势头。
吡唑醚菌酯专利期于2015年6月到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5月,证件达到约100个,正在申请登记田间试验的约700个左右,吡唑的热可见一斑!但是吡唑醚菌酯受到热捧和追逐不能抹杀嘧菌酯的作用和农户对其喜爱的程度!究竟是什么样的差别导致了二者如今的不同地位呢,我们是否真的了解二者?兄弟同源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同属于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在这个大家庭中还包括了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醚菌胺、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唑菌酯等十余个化合物,他们同源于嗜球果伞素,一种天然的杀菌物,在实验室具有杀菌活性,但是感光,后来通过实验改性而化工合成,并由于一些基团的不同而出现了大家庭中的每一员!因为同时属于一类杀菌剂,他们之间在作用机制、防病谱等等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仅仅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几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不同之处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前世今生嘧菌酯嘧菌酯于1997年上市,最初用于谷物,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后用于很多作物,现在是全球杀菌剂的领袖产品。
2014年,嘧菌酯的全球市场销售额为12.15亿美元,2009—201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0%。
上市之初用于防治谷物的白粉病、锈病、颖枯病、叶斑病等。
大豆是嘧菌酯目前最重要的应用作物,多元复配也是嘧菌酯当前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复配、种子处理剂有利的促进了嘧菌酯的销量。
“吡唑醚菌酯”介绍!主攻疫病、炭疽病、疮痂病土豆帮帮土豆:做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家族重要的一员,吡唑醚菌酯就以其杀菌谱广、提升作物抗逆性能力突出、促进作物生长、抗衰老等良好表现跃居杀菌剂市场榜首,同时也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做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家族重要的一员,吡唑醚菌酯就以其杀菌谱广、提升作物抗逆性能力突出、促进作物生长、抗衰老等良好表现跃居杀菌剂市场榜首,同时也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目前市场上吡唑醚菌酯制剂产品的剂型主要有乳油、悬浮剂、粉剂等,那么哪种剂型更好,更能发挥吡唑醚菌酯的效果呢?总体来说,还是各有不同的。
粉剂的最大问题就是在加工和使用的时候会飘散,会造成环境污染。
乳油剂型相对落后,且甲苯、二甲苯国家现在不提倡登记,正在逐步改为微乳剂、水乳剂,或者是用植物油代替。
而悬浮剂相对比较先进,但工艺要求比较高,加工的成本压力较大,而且状态不太稳定,长时间放置可能会有些许分层。
同样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与嘧菌酯、醚菌酯有什么区别呢?首先嘧菌酯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有效,杀菌谱相对来说很广。
醚菌酯杀菌谱虽然不如嘧菌酯,但是却对白粉病菌有特效。
而吡唑醚菌酯相比前两者,活性最强,具有极为显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表现相当良好的治疗活性,用于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效果非常明显。
同时还具备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等生理调节功能。
吡唑醚菌酯具有如此优势,那它可应用于哪些作物上呢?目前,吡唑醚菌酯已广泛应用于水稻、小麦、花生、蔬菜、果树、烟草、茶树等多种作物。
主要用于防治子囊菌、半知菌、担子菌和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等。
尤其在黄瓜霜霉病、白粉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番茄和马铃薯的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叶枯病等病害防治方面表现突出。
吡唑醚菌酯的用量要根据作物而定,在小麦、水稻上,可以用到20克/桶水甚至更高,但是在敏感作物上(如草莓、樱桃等),建议10-15克/桶水。
如何用好嘧菌酯它与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有啥区别!嘧菌酯作为一款杀菌谱广、持效期长、高效安全的杀菌剂,受到很多农资人的青睐,针对当下作物上发生的病害,从以下4方面,给大家好好地聊一下嘧菌酯:嘧菌酯的特性:1、杀菌谱广嘧菌酯能够防治多种病害,特别在多种病害同时发生时,因为一药治百病的特性,可以在使用时减少用药量,降低大家的生产成本。
防治的病害有白粉病、锈病、霜霉病、颖枯病等。
2、提高抗病、抗逆性嘧菌酯能够增加作物的抗病性,让作物少生病、长势旺、长得快,同时,相比没用过的作物,使用嘧菌酯后,气候条件不好时,作物产量会更高。
3、延缓衰老使用嘧菌酯的作物,能够拉长收获期,增加作物的总产量,提高大家的总收益。
4、持效期长嘧菌酯的持效期可以达到15天,因为大家能够减少用药次数,那蔬菜等农作物上的残留也会减少。
5、高效安全嘧菌酯内吸性强、渗透效果明显,是一种天然低毒安全的杀菌剂。
嘧菌酯的复配使用:对于一些病害,大家可能更倾向用复配药剂去防治,效果会更好,针对当下发生比较多的病害,我们来看看嘧菌酯的复配药剂:1、苯甲·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混配,是一种具有广谱预防和治疗性的低毒复合杀菌剂,防病的范围更广,对作物的预防、治疗效果比较好,并且,不容易让病害产生抗药性。
苯甲·嘧菌酯,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高等真菌性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比如西瓜、甜瓜上的炭疽病、蔓枯病等,豆类蔬菜的炭疽病、锈病、白粉病等,番茄的早疫病,辣椒炭疽病,大葱及洋葱的紫斑病,苹果的轮纹病、炭疽病等等。
)2、嘧菌·百菌清嘧菌酯和百菌清的混配,是以保护作用为主,伴随有一定的内吸、渗透和诱导抗性作用,不容易让病害产生抗药性,使用比较安全,特别是同一种作物上发生多种病害,或者病害已经发生抗药性,使用嘧菌·百菌清,效果相对比较好。
嘧菌·百菌清,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高等真菌性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比如番茄的早疫病、叶霉病、叶斑病,辣椒炭疽病,茄子褐纹病、叶斑病,西瓜和甜瓜的炭疽病、蔓枯病,黄瓜的黑星病、炭疽病、蔓枯病等等。
醚菌酯,又叫翠贝,是巴斯夫的专利产品,防治白粉病的;嘧菌酯,又叫阿米西达,是先正达的专利产品,是防治霜霉病的。
嘧菌酯又称阿米西达,是一种真菌性的杀菌剂,主要对担子菌半子菌,子囊菌等有效,而且对作物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不过该产品的成本太高,用量也较大。
醚菌酯,作用效果和嘧菌酯差不多,不过还在行政保护期以内,暂时不可以生产。
两者属同一类型杀菌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区别不大,嘧菌酯与醚菌酯比在内吸和跨层转移上有优势,但都容易产生抗性。
嘧菌酯基本信息英文名称:AMISTAR,CAS号:131860-33-8,嘧菌酯结构式化学名称为methyl(αE)-2-[[6-(2-cyanophenoxy)-4-pyrimidinyl]oxy]-α-(methoxymethylene)be nzeneacetate,中文名称为:(E)-[2-[6-(2-氰基苯氧基)嘧啶-4-基氧]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分子式为C22H17N3O5,分子量为403.4。
[编辑本段]用途原药为棕色固体,M.P.114~该产品是先正达公司开发成功的第一个商品化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
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
使用剂量为25 116℃。
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M.P.116℃。
相对密度1.34,蒸汽压1.1×10-7mPa(20℃)。
水中溶解度6mg/L(20℃),微溶于己烷、正辛醇,溶于甲醇、甲苯、丙酮,易溶于乙酸乙酯、乙腈、二氯甲烷。
水溶液中光解半衰期为2周,对水解稳定。
~400g/hm2,商品名为Abound、Amistar、Heritage、Quadris、Admire。
[编辑本段]价格该产品的设备费用较高,年产50吨产品仅设备费用就需要200万元左右。
嘧菌酯和醚菌酯的区别嘧菌酯和醚菌酯从字面上看两种农药非常相似,很多人都被搞混了,但是嘧菌酯和醚菌酯是不一样的,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嘧菌酯和醚菌酯的区别。
嘧菌酯和醚菌酯的区别:嘧菌酯:该产品是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农药,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
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
使用剂量为25ml-50/亩。
嘧菌酯不能与杀虫剂乳油,尤其是有机磷类乳油混用,也不能与有机硅类增效剂混用,会由于渗透性和展着性过强引起药害,急性经口:>5000mg/kg;急性经皮:>2000mg/kg。
在保护地番茄上,曾经发现过嘧菌酯的药害,番茄幼苗移栽2周内须谨慎使用。
研究发现,蔬菜白粉病已对嘧菌酯产生了抗性,连续施用2次以上,效果有明显下降。
嘧菌酯的原药及复配均已过专利期,2013年3月开始,国内有大量厂家进行了单剂和复配产品的生产与推广,对其它类别杀菌剂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嘧菌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作用,有渗透性和内吸活性。
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土壤处理。
对葡萄白粉病、苹果黑星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醚菌酯醚菌酯不仅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同时兼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与其它常用的杀菌剂无交互抗性,且比常规杀菌剂持效期长。
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醚菌酯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其实验代号是BAS490F。
中文名称:翠贝、苯氧菌酯。
醚菌酯是一种广谱杀菌剂,持效期长。
对苹果和梨黑星病、白粉病,葡萄的霜霉病、白粉病,小麦锈病、颖枯病、网斑病,甜菜白粉病和叶斑病等有很好的防效。
醚菌酯是含一个β-甲氧基亚氨基酸甲酯基团作为活性基团一个取代的苯氧甲基作为支链。
3.4 啶氧菌酯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商品名Acanto)由先正达2001年上市,主要用于大麦、苹果以及嘧菌酯不够奏效的小市场等。
据报道,啶氧菌酯是内吸性最好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其主要优点是,对黄锈病具有治疗活性,对壳针孢菌(Septoria spp.)引起的病害以及大麦上的网斑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先正达在绝大多数欧洲市场登记了啶氧菌酯,不过,由于嘧菌酯影响了其市场定位,所以其市场潜能受到了限制。
2006年,先正达将啶氧菌酯转让给杜邦,自此其市场潜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开发。
杜邦通过新增登记以及开发复配产品等来提升啶氧菌酯的销售业绩,尤其是开发了与环丙唑醇的复配产品,用于防治大豆上的亚洲大豆锈病。
杜邦还从先正达获得了一项授权,将先正达的苯并烯氟菌唑与啶氧菌酯复配,用于巴西大豆和其他作物。
杜邦持续获得啶氧菌酯的更多登记,尤其是2012年在美国登记了Aproach,用于玉米、大豆、小麦;2011年,在阿根廷和巴西登记了啶氧菌酯与环丙唑醇的复配产品,2012年在加拿大登记了这一产品。
啶氧菌酯也已在欧盟获得登记。
2017年,杜邦在巴西上市了Vessarya(啶氧菌酯+苯并烯氟菌唑),用于谷物。
2017年,因为陶氏化学和杜邦合并的需要,为了打消欧委会对水稻稻瘟病杀菌剂产品竞争性下降的顾虑,杜邦将啶氧菌酯在欧共体水稻上应用的独家销售权授予给了富美实。
2016年,啶氧菌酯的全球销售额为3.20亿美元,同比2015年的3.30亿美元下降了3.0%;与2014年3.50亿美元的销售额相比,两年下降了8.6%。
2011~201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9%。
啶氧菌酯现主要用于大豆、谷物、玉米、油菜、棉花、水稻、向日葵、甜菜、甘蔗、葡萄等作物。
大豆是啶氧菌酯最重要的作物,2016年的销售额为1.36亿美元,占总市场的42.4%。
谷物位居次席,其销售额为3,945万美元,占总市场的12.3%。
啶氧菌酯在水稻上的销售额仅为111万美元,仅占全球市场的0.3%。
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花生叶斑病到底哪个效果好呢?一、先说说花生叶片结构花生叶片表面存有绒毛和蜡质层,药液在绒毛、蜡质层上容易形成液滴,不能全面接触植株叶片表面,导致吸收利用率低,同时,有些病害的菌丝隐藏在蜡质层之下,如果没有很强的渗透内吸性,很难起到好的防治效果。
因此,如果对花生叶斑病效果好,必须有很要的渗透内吸性和润湿展着性。
二、说说三产品的不同之处:1、醚菌酯对白粉病特效,一般用来治疗白粉病,对霜霉病,疫病效果也不错,不过容易产生抗性,预防效果好于治疗。
一般不推荐在花生叶斑病上使用。
2、嘧菌酯渗透性强:能引起叶片蜡质层的重新排列,导致内吸性渗透效果强,与有机硅,乳油混用会促进这种作用,对苹果,上海青,某些蔬菜苗期有药害。
嘧菌酯使用技术比较复杂,因此很多人不敢推嘧菌酯。
渗透内吸性强也是嘧菌酯的一个重要优点,经试验,用在花生上与有机硅混用,无药害,渗透性内吸性好,对叶斑病,白绢病等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
3、吡唑醚菌酯安全广普高效:杀菌谱广,几乎对所用病害都有作用,预防作用好,吸收传导性比嘧菌酯差点,但安全性高,经销商喜欢推广。
对于花生叶斑病建议用来预防,治疗时要与其他产品复配。
三、说说这三产品共同点:1、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
2、对几乎所有真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如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纹枯病,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
按活性来说: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按对花生叶斑病的效果来说: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按内吸性来说: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按抗性来说:它们3个有交互抗性,一季最多用3到4次,建议与三唑类混用或复配使用(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等),以便提高效果。
它们按抗性:它们3个有交互抗性,一季最多用3到4次,建议与三唑类(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等),以便提高效果。
产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懂得药的特点,合理的使用,才能发挥产品得最大效果。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又名唑菌胺酯,是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93年发现的一种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丙烯酸甲酯类广谱杀菌剂。
它能防治由子囊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和卵菌纲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同时它又是一种激素型杀菌剂,能使作物吸收更多的氮,促进作物的生长。
该品种不仅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而且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
吡唑醚菌酯可加工成液剂、水悬剂、可湿性粉剂、粉剂、膏剂等多种剂型,亦可与多种杀菌剂复配混用起到增效和扩大杀菌谱的作用。
巴斯夫公司生产的吡唑醚菌酯起步于欧洲市场,进而进入北美、南美及亚洲市场,目前已用于100多种作物。
吡唑醚菌酯入市后,很快加盟到全球超亿美元产品之列。
2009年,也即吡唑醚菌酯进入市场的第8个完整年度,巴斯夫公司便收获了7.35亿美元的销售额,进一步拉近了与1996年上市的嘧菌酯(2009年销售额9.10亿美元)的差距,位居杀菌剂的次席。
吡唑醚菌酯原药专利将于2015年6月到期,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相应的技术储备和市场调研,根据专利法的Borla例外条款,目前已经可以着手准备相关的海外登记资料。
吡唑醚菌酯海外登记需注意数据保护期以及不同市场的混配剂型产品。
根据《吡唑醚菌酯市场初步评估报告》调研,中国企业应当根据原药生产情况,自行生成原药相关的GLP数据,在欧盟、美国、巴西和东盟地区尝试登记吡唑醚菌酯原药。
欧盟市场,考虑到欧盟2014年需要对吡唑醚菌酯原药进行再评审,而BASF的专利于2015年6月到期,企业最好在2014年年底之前进入欧盟原药登记提交程序,至少申请参与下一次的再次评审(即便数据资料尚有欠缺),以便在再评审中取得较为有利的地位。
否则,一旦2014年底BASF以独家申报人的资格获得吡唑醚菌酯欧盟登记,则相关数据保护期又将延长至少5年时间,对后续仿制企业登记带来困难。
由于吡唑醚菌酯在全球市场大都是以混配制剂的形式进行销售和推广的(美国推广的单剂剂型),因而国内企业在原药登记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观察混配活性成分在欧盟、美国、巴西、东盟的登记核准情况。
吡唑醚菌酯和醚菌酯到底差别在哪?这里全说清楚了吡唑醚菌酯和醚菌酯这两个你一定都不陌生,这两个杀菌剂是目前生产上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两个杀菌剂,由于这两个杀菌剂都具有广泛的杀菌范围,卓越的预防、保护和治疗效果,所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那么,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他们两个到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一下:01两种药剂的相同点01 结构相同嘧菌酯和吡唑嘧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他们的分子结构相同,只是一些基团不同,同类的杀菌剂还有肟菌酯、啶氧菌酯、氟嘧菌酯、醚菌酯、醚菌胺、肟醚菌胺、苯氧菌胺、烯肟菌酯、烯肟菌胺、唑菌酯等十多个杀菌剂。
02 作用机理相同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结构相同,作用方式相同,作用位点也是相同的,两个都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bc1间的电子传递,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从而使得真菌细胞死亡,以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
03 防治病害范围相同吡唑醚菌酯和醚菌酯它们两个防治的病害范围也基本相同。
目前,嘧菌酯在我国25种农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33种病害。
吡唑醚菌酯在我国23种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25种病害。
04 混配性都很好吡唑醚菌酯和醚菌酯都有很好的混配性,他们都可以与20多种杀虫、杀菌剂进行混配。
05 具有交互抗性由于吡唑醚菌酯和醚菌酯这两种杀菌剂作用于病菌的位点和杀菌方式都相同,所以他们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一旦病菌对一个杀菌剂产生了抗性,那么对另一个杀菌剂也会产生相同的抗性。
06 都具有调节生长作用吡唑醚菌酯和醚菌酯在抑制病菌呼吸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增加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增加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促进植株对氮肥的吸收,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植株的抗逆性,抗病性。
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
07 对病菌都具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吡唑醚菌酯和醚菌酯由于都是高活性的呼吸抑制剂,所以施药后,无论是在病菌侵入前还是后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可以对作物提供全方位的防护。
02两种杀菌剂的不同点01 上市时间不同嘧菌酯是上世纪90年代研发的杀菌剂,上市时间较早,所以病菌的抗药性相对来说也较强;吡唑醚菌酯是2002年上市的一种新型杀菌剂,上市时间相对较晚,病菌抗药性较弱,单剂防治病害的效果相对较好。
杀菌三兄弟,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谁才是带头大哥?说到杀菌剂,近几年最火的莫过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strobilurin)了。
可能大家听到“甲氧基丙烯酸酯”会比较陌生,但要是说到醚菌酯、嘧菌酯或者吡唑醚菌酯那一定耳熟能详了。
本期小编就带大家走近这类杀菌剂,最常见三种:醚菌酯、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
这三种杀菌剂的根本(天然抗生素stobiluronA)同为一种蘑菇中提取而来,在此基础之上经过各大公司对其进行修饰,改造制成了这三种杀菌剂。
三种物质的官能团不同而起了不同的名字以区分。
首先巴斯夫公司第一个将醚菌酯(也是第一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商品名“翠贝”)推向市场。
随后不久先正达研发出了嘧菌酯,将商品名为“阿米西达”的药剂推向市场。
阿米西达上市之后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可谓大卖特卖、叱咤风云。
后来巴斯夫又开发了吡唑醚菌酯,成为巴斯夫最畅销的产品。
再后来嘧菌酯的原药及复配均已过专利期,2013年3月开始,国内有大量厂家进行了单剂和复配产品的生产与推广,对其它类别杀菌剂产生了更大的冲击。
先正达马威士250g/L嘧菌酯10ml配30-40斤水。
产品特性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几乎对所有真菌(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
实际就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兼具保护性、铲除性和内吸性。
病菌要生存繁殖就必须要消耗能量,如果切断了能量供给那么病菌自然就会死亡。
而它们就是依靠切断病菌的能量供应来消灭病菌的。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500g一瓶兑水2000斤作用机理它们的作用机理都是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在于醚菌酯内吸移动性差一点,吡唑醚菌酯活性更高一些,嘧菌酯渗透性更强一些。
并且由于醚菌酯最先进入市场抗性出现也是最大的,还有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良好的内吸移动性,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较醚菌酯更好。
毕竟是后开发出来的产品,性能总归好些。
先正达马威士250g/L嘧菌酯10ml配30-40斤水注意事项这3中杀菌剂都有很强的渗透性,使得他们能很好的和叶片亲和,大大提升防治效果和持效期。
醚菌酯、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区别
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都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一类新型杀菌剂,到目前为止已有6
个品种商品化,还有至少7个化合物正在开发中。
它们的化学结构上都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基团或是由甲氧基丙烯酸酯衍变而得。
在农业应用上表现有许多共同特点。
(1)独特的作用机理。
它们都是病原真菌的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 和c。
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干扰细胞能量供给,使细胞死亡,从而发挥杀菌作用。
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的杀菌剂较多,但苯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的部位(细胞色素b)与以往所有杀菌剂均不同,因而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2)杀菌广谱。
对几乎所有真菌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如麦类的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对疫病的防治更显重要。
(3)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可以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
(4)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5)本类化合物除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昆虫和植物也具有电子传递抑制作用。
因此有可能从苯氧基丙烯酸酯类中开发出杀虫剂和除草剂,并已有这方面的专利了。
(6)本类化合物是天然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的仿生杀菌剂,具有植物健康作用,使用后叶片增绿,增加作物光合作用,延缓衰老,延长作物采收期,从而达到增产效果。
嘧菌酯原药为棕色固体,熔点醚菌酯原药为白色粉吡唑醚菌酯原药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