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大揭秘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6
Vol.50No.1拔呀必辎研究报告嘧菌酯+苯醚甲环唑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示范总结隋亚云(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辽宁盘锦124010)摘要: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噹菌酯和苯瞇甲环哇配合药剂对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密菌酯+苯瞇甲环哩配合药剂安全性好、防效高,可推广示范。
关键词J密菌酯+苯瞇甲环口坐;水稻稻瘟病;稻颈瘟;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S481+.9文献标志码:A为筛选一种双重防治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的安全、高效、经济的替代药剂,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开展嚏菌酯+苯醴甲环卩坐对水稻穗颈瘟和纹枯病的防治试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药剂:30%密菌酯(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30%苯醴甲环□坐(河南远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试验对象水稻穗颈瘟、纹枯病。
1.3试验设计试验设1个处理,30%嚏菌酉旨+30%苯酬!甲环□坐667m2用量(33+30)g,处理面积0.2hm2,设空白对照区,面积133m2o1.4试验环境条件试验地点选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东风镇二道边子村的水稻田,该水稻田常年种植水稻,试验地肥力中等。
土壤类型为盐渍型水稻土,土壤pH 值7.4,有机质含量2.1%,地势平整,有灌溉条件,排灌方便。
作物品种为盐丰47,播种日期4月17日,插秧日期5月26日,水稻机械插秧,株行距30.0cmx18.5cm,为了诱发穗颈瘟发生,增加水稻生育后期穗肥施用量袁比农民常规施肥多施磷酸二钱7.5kg/667m2,同时深水管理增加田间湿文章编号:1673-6737(2020)01-0043-02度,稻田养殖成蟹。
1.5施药时期及方法施药时期:于7月25日水稻孕穗破口期前施药一次。
施药方法:喷雾法,将试验药剂按照二次稀释法进行溶解配制,药液量30L/667m2,选用“河南万丰”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
1.6试验药效调查1.6.1稻瘟病的防效调查基数调查:施药之前调查稻瘟病的病情指数。
/NONGCUN XINJISHU /农村新技术农资广角·市场广谱谱、高效杀菌剂高效杀菌剂——嘧菌酯嘧菌酯嘧菌酯商品名为阿米西达,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个广谱、高效杀菌剂,具有内吸性传导性好、渗透性强、持效期长等特点,对几乎所有真菌病害都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使用方式多样,不但可用于茎叶喷雾,也可用于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
一、主要特点1.杀菌谱广。
嘧菌酯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几乎可用于防治所有真菌病害,喷洒一次可同时防治几十种病害,大大减少了喷药次数。
2.渗透性强。
嘧菌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在使用时不需要添加任何渗透剂,即可以跨层渗透,只需要喷洒叶片正面,就可快速渗透到叶片背面,达到正打反死的防治效果。
3.内吸传导性好。
嘧菌酯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一般施药后能快速被叶片、茎秆和根系吸收并快速传导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因此,不但能用于喷雾,也可用于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
4.持效期长。
嘧菌酯叶片喷施,持效期可达15~20天,拌种和土壤处理持效期可达50天以上,可大大减少喷药次数。
5.混配性好。
嘧菌酯混配性好,可与百菌清、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等几十种药剂混配,通过混配不但延缓了病菌的抗药性,也提高了防治效果。
二、适用作物由于嘧菌酯防治病害的范围特别广,可适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多种粮食作物,花生、棉花、芝麻、烟草等经济作物,番茄、西瓜、黄瓜、茄子、辣椒等蔬菜作物,苹果、梨树、猕猴桃、芒果、荔枝、龙眼、香蕉等果树,以及中药材、花卉等上百种作物。
三、防治对象嘧菌酯可用于防治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基腐病、霜霉病、疫病、白粉病、炭疽病、灰霜病、黑星病、黑痘病、穗轴褐枯病、白腐病、猝倒病、叶斑病、枯萎病、褐斑病、黄萎病、叶斑病、霜疫霉病等几乎所有真菌病害,尤其对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蔓枯病、晚疫病、稻瘟病等多种病害特效,可以达到一喷多治的目的。
四、嘧菌酯的复配1.苯甲·嘧菌酯。
苯醚甲环唑简介苯醚甲环唑(Trade name:Prothioconazole 布菌净)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属于三唑酮类化合物。
它对多种病原菌有效,特别是对植物真菌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本文将介绍苯醚甲环唑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应用范围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化学结构苯醚甲环唑的化学名称为(2RS,3AS)-(2-Chlorophenyl)-2-(1,2,4-triazol-1-ylmethyl)-1,3-thiazolidine-4-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
其化学式为C14H15ClN4O2S,相对分子质量为348.8。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溶解度较好,可在水中稳定分散。
作用机制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酵素ergosterol合成酶(sterol 14α-demethylase)的活性,从而阻碍真菌细胞膜中ergosterol的合成。
ergosterol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维持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导致真菌细胞膜结构受损,使细胞内质子泵活性下降,细胞壁合成受阻,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应用范围苯醚甲环唑在农业上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病害防治中。
它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包括锈病、褐斑病、白粉病、灰霉病等。
苯醚甲环唑对小麦、水稻、水果树等农作物的病害防治效果显著。
它可以通过种子处理、叶面喷雾或灌根等方式使用,具有长效性和广谱性的特点。
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了解剂量和使用方法。
2.注意苯醚甲环唑对人体的毒性和危害,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呼吸道。
3.使用时应佩戴防护服、手套、眼睛防护器具等个人防护装备。
4.使用苯醚甲环唑的农作物应按照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使用,避免超量使用。
5.注意药物的存储条件,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6.使用结束后应进行药容器的正确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总结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可以有效防治农作物的真菌病害。
苯醚甲环唑怎么用效果好?几个配方加一起,效果出奇的好
我们都知道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广谱高效的三唑类杀菌剂,有着很好的保护和治疗的双重作用,但是这几年的使用,导致了病菌的抗性也慢慢出来了,一旦产生了抗药性,那么药效就很明显的降低下来了。
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小配方,不仅可以提高药效,还能扩大范围。
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这个是一款优秀的拌种剂,是苯醚甲环唑加吡虫啉复配成的,这个配方拌种的话,可以有效的防治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蚜虫等,防治的范围广,而且药效的持效期长,可以有效的促进根系的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
苯甲·嘧菌酯悬浮剂
这是我们很熟悉的苯醚甲环唑加嘧菌酯复配的,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炭疽病、蔓枯病很有疗效。
一般这个配方是1000倍液,均匀喷雾,可以有效的防治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等真菌性病害。
而且可以有效的补充营养。
苯甲·丙环唑悬浮剂
这个配方可以有效的治疗预防叶斑病,属于三唑类复配制剂,是一种广谱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可以被根茎叶吸收,对于许多农作物上由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发的病害特效。
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抗衰老保持叶片浓绿,促进增产等。
苯甲·咪鲜胺可湿性粉剂。
“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大揭秘一天不学习,你就退步了,作为经常在农资市场上走的人,应该对于市场会成为热点的产品有一定的关注,最近很多次听到有人在谈论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的话题,就搜集了一点资料,分享给各位农资人朋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综述:谈起这两个成分,不得不说说先正达这家公司!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本来都属于先正达的产品,嘧菌酯叫阿米西达,苯醚甲环唑叫世高,这两个产品的单品可以说是在市场上都获得很大的认可度,但是先正达在2012年5月,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登记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的复配,而后引起了国内农资企业的相继模仿跟进!可以说现在的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目前在市场上是炒的火热!我们先来看下中国的登记情况: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LS20120303 苯甲·嘧菌酯 30% 悬浮剂2012.08.27 2013.08.27山东省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S20120371 苯甲·嘧菌酯 40% 悬浮剂 2013.11.08 2014.11.08成都皇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LS20130076 苯甲·嘧菌酯 32% 悬浮剂2013.03.06 2014.03.06北京富力特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LS20130098 苯甲·嘧菌酯 35% 悬浮剂 2013.03.11 2014.03.11山东省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LS20130199 苯甲·嘧菌酯 32.5% 悬浮剂 2013.04.09 2014.04.09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PD20110357 苯甲·嘧菌酯 325克/升悬浮剂 2011.04.11 2016.04.11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PD20110357F070054 苯甲·嘧菌酯 325克/升悬浮剂 2013.05.16 2014.05.16浙江博仕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PD20130420 苯甲·嘧菌酯 325克/升悬浮剂 2013.03.18 2018.03.18江西众和化工有限公司PD20130499 苯甲·嘧菌酯32.5% 悬浮剂2013.03.20 2018.03.20嘧菌酯+苯醚甲环唑作用机理:嘧菌酯可以抑制细胞线粒体的呼吸作用而且抗早衰,有增产功效,苯醚甲环唑能抑制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加在一起绝对是一个绝配!它兼具保护和治疗活性,并且非常适于抗性管理和病害综合治理。
农药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主要防治的病害及防治方法苯醚甲环唑是近几年比较好的一款杀菌剂,主要用于果树、苗木、农作物等植物真菌性病害的防治,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具有预防、治疗、铲除三大功效,耐雨水冲刷,药效时间长,可防治多种病害。
一、主要防除对象:苯醚甲环唑主要对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叶斑病、网斑病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等病菌防效较好。
二、应用技术:(1)苯醚甲环唑不宜与铜制剂混用。
主要是铜制剂能降低苯醚甲环唑的杀菌能力,所有不能与铜制剂进行混用,如硫酸铜、氢氧化铜等铜制剂。
但如果需要与铜制剂混配使用,应加大苯醚甲环唑10%以上的用药量,并要现配现用,不可长时间放置。
(2)针对树木使用,要根据树木大小确定喷药量。
喷药时间以选择早晚气温低、无风的时间点进行喷施,在气温高于28度、空气湿度低于65%、风速大时,应停止用药。
(3)苯醚甲环唑虽然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但为了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应尽量在防治的早期进行,早发现早防治,用药少,效果好。
三、使用方法:(1)黑星病:可在发病的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颗粒剂6000倍液,发病严重时,可提高使用浓度,建议3000—5000倍,间隔7—15天喷施一次,连用2—3次。
(2)斑点落叶病:在发病初期用苯醚甲环唑2500~3500倍液,发病严重时苯醚甲环唑用1500~2500倍液,间隔7—15天喷施一次,连用2—3次。
(3)炭疽病:用苯醚甲环唑1500~2500倍液,间隔7—15天喷施一次,连用2—3次。
(4)疮痂病:用苯醚甲环唑2000~2500倍液喷雾,间隔7—15天喷施一次,连用2—3次。
(5)白粉病:用苯醚甲环唑2000—3000倍液均匀喷雾,间隔7—14天喷施一次,连用2—3次。
苯醚甲环唑内吸性杀菌,2小时被吸收,持效期比一般杀菌剂长4天苯醚甲环唑是内吸性治疗性广谱低毒的杀菌剂,属于热门杀菌剂。
通过破坏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干扰病菌的成长。
这个药持效期长对许多高等真菌有治疗和保护活性。
苯醚甲环唑混配性好常与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丙环唑、氟环唑、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咪鲜胺锰盐、噻呋酰胺、皮唑醇、已唑醇、代锰锌、抑霉唑、多抗霉素、并冈霉素、中生菌素、嘧啶核苷类抗生素、噻霉酮、福美双、精甲霜灵、咯菌腈等杀菌剂成分混配。
苯醚甲环唑特点1、内吸传导,杀菌谱广苯醚甲环唑属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毒、广谱性杀菌剂,可被植物内吸,渗透作用强,施药后2小时内,即被作物吸收,并有向上传导的特性。
2、耐雨冲刷、药效持久,比一般杀菌剂持效期长3~4天。
3、投入水中可迅速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无粉尘影响,对使用者及环境安全。
不含有机溶剂,对推荐作物安全。
使用方法和时机使用技术苯醚甲环唑在果树上主要用于树上喷雾,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喷施防控效果最佳。
1、柑橘病害在春梢生长期、夏梢生长期、幼果期及秋梢生长期各喷药2次左右,即可有效控制疮痴病、炭疽病、黄斑病及黑星病的发生为害;椪柑类品种,还需在果实转色初期再喷药1~2次。
2、葡萄病害开花前、后各喷药1次,有效防控黑痘病、穗轴褐枯病,往年黑痘病严重果园落花后10~15天再喷药1次;防控褐斑病、白粉病时,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10~15天1次,连喷2~3次;以后从果粒基本长成大小时开始继续喷药,10天左右1次,到果实采收前一周结束,防控炭疽病、白腐病、房枯病及溃疡病。
3、草莓白粉病、褐斑病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10~15天1次连喷2~3次。
4、芒果白粉病、炭疽病开花前、后各喷药1次,近成果期喷药2次(间隔期10~15天)。
5、桃、李、杏病害从落花后20~30天开始喷药,10~15天1次,连喷3~5次,可有效防控黑星病、炭疽病及真菌性穿孔病。
30HENANNONGYE河南农业2016年第9期(上)NONG YAO YU ZHI BAO农药与植保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验证和评价苯醚甲环唑·嘧菌酯(30%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供试作物水稻的安全性,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为该农药取得农药登记和今后大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条件(一)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水稻纹枯病,作物为水稻,品种选择新丰2号。
(二)环境条件试验选在武陟县乔庙乡张寨村白乐田家的水稻田内进行,面积0.11hm 2,品种为新丰2号,于2015年5月3日播种育秧,6月27日进行大田移栽,栽培密度为18 000丛/667m 2。
前茬作物为小麦,试验地栽培管理同一般大田,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
三、试验设计和安排(一)药剂1.试验药剂。
苯醚甲环唑·嘧菌酯(30%悬浮剂,新乡市莱恩坪安园林有限公司提供)。
2.对照药剂。
苯醚甲环唑(40%悬浮剂,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市售品);嘧菌酯(25%悬浮剂,陕西皇牌作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市售品)。
3.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二)小区安排1.小区排列。
小区东西纵向顺畦分布,共24个小区,随机排列,呈长方形。
2.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为30m 2,重复4次。
(三)施药方法1.使用方法。
采用全株茎叶喷雾法,施药前先将各处理小区封小埂隔开,以防药剂干扰邻近小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30%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及对其安全性研究河南省农药检定站 包来仓先喷清水对照和对照药剂,最后供试药剂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均匀喷雾,尽量喷洒稻株茎基部。
2.施药器械。
使用卫士NS —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3. 施药时间和次数。
共施药2次,分别于2015年8月6日中午进行第1次施药,8月16日下午进行第2次施药。
第1次施药时水稻生育期为拔节期,水稻纹枯病为初发生期,平均病情指数达0.78。
4.施用量。
1~2年之内国内市场会有10几个“双草”产品推出。
目前国内市场中取得登记的5个“双草”产品都是在非耕地杂草上,含量比例大部分为5:1。
国内灭生性除草剂几乎都是登记在非耕地杂草上。
据统计,我国田园杂草有1450种,耕地主要杂草有31种,其余大部分都长在非耕地。
目前取得登记的5个“双草”产品在登记作物上都是非耕地。
根据2014年发起的联合试验的结果,草甘膦和草铵膦含量比例在3:1、4:1、5:1时,对多种杂草(如马唐、千金子等)都有相加作用。
目前取得登记的5个“双草”产品在含量上也差别不大,除了山东浩德的产品含量是3:1(草甘膦30%,草铵膦10%)外,其他4个产品量相同,都是5:1(草甘膦30%,草铵膦6%)。
预期未来国内作物领域的“双草”产品登记有望增加。
据ISAAA数据,全球范围内,2015、2016年,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中国台湾、日本、哥伦比亚、欧盟、南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巴拉圭、菲律宾、越南等地区均有新增的耐“双草”转基因作物获批。
我们预期未来中国将有相应的“双草”除草剂产品登记问世。
按照2016年全球草甘膦折百用量71万吨,假设草甘膦与草铵膦复配的施用面积占草甘膦总施用面积的5%,复配比例10:1,则未来“双草”复配带来的草铵膦需求增量约3500吨。
未来随着草甘膦抗性问题的日趋扩大化,草甘膦复配将提升草铵膦的需求。
5.百草枯退出,草甘膦增量空间达10%以上。
由于百草枯对人畜的毒性,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对百草枯的禁产令和禁售令。
中国于2014 年停止百草枯水剂登记,2016 年7 月起全面禁止在中国销售百草枯水剂。
另外,根据2017 年3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326 号建议的答复,截至目前,市场上仅有1 家浙江永龙具备百草枯生产资质(登记证号PD20131912),也将于2018 年9 月25 日到期。
2020年9月以后中国市场上不再有百草枯产品销售。
百草枯退出市场后,从生产成本和价格的角度来看,最有竞争力的依然是草甘膦。
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复配剂对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周方;杨佛;马珂;王五洲【摘要】[目的]筛选一种双重防治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的安全、高效、经济的替代药剂.[方法]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复配剂对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相比常用药剂75%肟菌·戊唑醇WG和20%三环唑WP,20%嘧菌酯和12.5%苯醚甲环唑混配剂的防治效果增加10%左右.[结论]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复配剂安全性好、防效高,可推广示范,建议使用剂量为750mL./hm2.%[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creen out a safe,efficient and economic alternative agent for rice blast and rice sheath blight.[Method] We studied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mixture of azoxystrobin and difenoconazole on rice blast and rice sheath blight through field efficacy test.[Result] Comparing with common drugs like 75% oxime bacteria and tebuconazole WG and 20% tricyclazole WP,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mixture of 20% azoxystrobin and 12.5% difenoconazole was better,and it could increase production by about 10%.[Conclusion] With the advantages of good safety and control effect,the mixture of azoxystrobin and difenoconazole could be generalized in field,and the propositional using dosage was 750 mL/hm2.【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03【总页数】3页(P117-119)【关键词】复配剂;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作者】周方;杨佛;马珂;王五洲【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农技中心,安徽池州247000;安徽省阜阳市柴胡良种繁殖场,安徽阜阳236744;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合肥230051;安徽省灵璧县农业委员会,安徽宿州23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1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2种重要病害,严重制约水稻产量[1]。
苯醚甲环唑的结构与特性苯醚甲环唑,化学名为1-(4-氯苯基)-3,3-二甲基-2-(1H-1,2,4-三唑-1-基)丁-1-醇,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内吸性杀菌剂。
它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广泛用于防治果树、蔬菜、谷物等多种作物的真菌病害。
一、苯醚甲环唑的分子结构苯醚甲环唑的分子式为C15H17ClN2O,相对分子质量为262.76。
其分子结构中,1位氮原子上的氢被三唑环取代,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五元杂环;在四号碳上有一个氯原子,这个位置的取代增强了它的活性和选择性;此外,还有两个甲基位于三号碳上,使得苯醚甲环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溶解性。
二、苯醚甲环唑的理化性质苯醚甲环唑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特殊气味,熔点为89-90℃,水中溶解度为20mg/L(20℃),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二甲基亚砜等。
三、苯醚甲环唑的作用机制苯醚甲环唑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影响细胞膜的形成,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具体来说,它是通过阻止14α-脱甲基酶的活性,阻断麦角甾醇的合成,导致细胞膜破裂,使真菌死亡。
四、苯醚甲环唑的应用领域由于苯醚甲环唑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因此在农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防治多种作物的真菌病害,如小麦赤霉病、水稻纹枯病、苹果黑星病、葡萄霜霉病、黄瓜白粉病等。
另外,苯醚甲环唑还可以作为种子处理剂使用,可以有效预防种子带菌,提高农作物的出苗率和生长势。
五、苯醚甲环唑的安全性虽然苯醚甲环唑的毒性较低,但是长期接触或者过量使用仍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如果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同时,苯醚甲环唑对水生生物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施药时要避免污染水源。
总的来说,苯醚甲环唑作为一种重要的农药成分,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其可能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优点,减少其负面影响。
苯醚甲环唑苯醚甲环唑本词条由陈正发最近更新于2020.06.23 16:37 ,并经过2位同⾏评审,查看全部2个编审记录苯醚甲环唑是⼀种⼴谱⾼效的杀菌剂,主要抑制病菌细胞麦⾓甾醇的⽣物合成,从⽽破坏细胞膜结构与功能,主要⽤于果树、蔬菜、⼩麦、马铃薯、⾖类、⽠类等作物,对蔬菜和⽠果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
但在⼟壤中移动性⼩,降解缓慢。
中⽂名苯醚甲环唑展开英⽂名difenoconazole 展开别称恶醚唑展开化学式C19H17Cl2N3O3 展开分⼦量406.26 展开熔点76℃展开沸点220℃/4Pa 展开外观⽆⾊固体展开基本介绍苯醚甲环唑属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效、⼴谱、低毒、⽤量低,是三唑类杀菌剂的优良品种,其内吸性极强,作⽤机理独特。
其作⽤机理主要是抑制病菌细胞麦⾓甾醇的⽣物合成,从⽽破坏病原菌细胞膜结构与功能,主要⽤于果树、蔬菜、⼩麦、马铃薯、⾖类、⽠类等作物,对蔬菜和⽠果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且具有 “三不“(不污染环境、不污染农产品、不杀伤天敌)的特点,是⽬前我国乃⾄世界各国防治柑橘疮痂病、斑点落叶病等作物抗性病害的理想杀菌剂[1]。
作为⾼效⼴谱低残留的内吸性杀菌剂,与常规杀菌剂相⽐,苯醚甲环唑弥补了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唑酮和代森锰锌等常规杀菌剂杀菌范围窄、防效较差等不⾜。
由于常规化学杀菌剂的长期使⽤及滥⽤,造成了绝⼤多数病害对其产⽣抗性,致使其对靶标病害的防效⼤幅下降,只有⼤剂量使⽤时才有效,加⼤了防治成本,且农药残留超标。
⽽苯醚甲环唑⽤量低、亩使⽤成本⼩、对环境污染的压⼒也⼤为减轻[2]。
苯醚甲环唑⽔乳剂和微乳剂都是以⽔为介质的⽔包油乳液,均为替代乳油剂型⽽发展的新剂型。
尤其是⽔乳剂因其使⽤乳化剂少 , 经⽪毒性低 , ⼜不使⽤任何亲⽔性极性溶剂 , 较之微乳剂可谓是真正的环保和安全的剂型。
徐妍等⼈[6]研发的苯醚甲环唑微乳剂 ,配⽅重复性好,制剂稳定,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对应的CIPAC标准要求。
草莓炭疽病特效药配方组合
下面推荐常用炭疽病药剂:
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类杀菌剂,具有很好的渗透力,有效抑制病原菌线粒体的呼吸,达到抑制病原菌的萌发,并且具有促进氮肥的吸收,绿叶效果明显,同时促进叶片的光合营养能力。
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里最安全,具有内吸作用,起到治疗效果。
吡唑醚菌酯·代森联+苯醚甲环唑:保护加治疗,效果同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溴菌腈+嘧菌酯:溴菌腈对炭疽病特效,具有内吸治疗效果,配上嘧菌酯保护性杀菌剂,可显著延长持效期。
咪鲜胺:对炭疽病效果显著,保护、治疗、内吸、传导。
可与嘧菌酯复配使用,增加药效延缓抗性。
戊唑醇:具有优秀的内吸传导作用,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可过量使用,市场上常见的复配制剂有肟菌酯·戊唑醇,杀菌普广。
氟硅唑:属三唑类杀菌剂,具有杀菌活性高,强内吸和治疗效果性质与戊唑醇类似不可过量使用,并且具有一定的熏蒸效果。
代森锰锌:代森锰锌具有非常优秀的保护效果,具有抑制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可复配治疗效果好的药剂一起使用,代森锰锌市面上分为全鳌合和非全鳌合,安全性好的就用全鳌合。
氟碇胺:超好的活性和内吸治疗传导效果,对炭疽病、疫病、猝倒病效果显著,苗期慎用以及要避开高温,以免出现药害。
更高端的药剂比如露娜森、健达等就不介绍了,大材小用性价比不高。
治疗炭疽病小技巧,可以
配合含腐植酸、氨基酸叶面肥一起使用,提高作物的抗逆抗病能力,调节碳氮比是关键。
苯醚甲环唑防治什么病苯醚甲环唑主要剂型是什么苯醚甲环唑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毒、广谱性杀菌剂,可被植物内吸,渗透作用强,也是杀菌剂中的热点产品。
主要剂型10%、20%、37%水分散粒剂;10%、20%微乳剂;5%、10%、20%水乳剂;3%、30克∕升悬浮种衣剂;25%、250克∕升乳油;3%、10%、30%悬浮剂;10%、12%可湿性粉剂。
苯醚甲环唑防治什么病苯醚甲环唑对许多高等真菌性病害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黑星病、叶霉病等病害。
防治柑橘疮痂病、砂皮病、草莓白粉病轮纹病等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柑橘在秋梢期使用,能有效减少未来疮痂病和砂皮病等严重影响商品性病害的发生,同时对能促进柑橘秋梢老熟。
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每亩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80克喷雾,持效期7~14天。
防治菜豆、豇豆等豆类蔬菜叶斑病、锈病、炭疽病、白粉病,每亩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80克,持效期7~14天,防治炭疽病较好和代森锰锌或百菌清混用。
防治辣椒炭疽病、番茄叶霉病、叶斑病、白粉病、早疫病,从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10天左右一次,连喷2~4次。
一般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80克,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8~22克,或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乳油25~30毫升,对水60~75千克喷雾。
防治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次左右。
一般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50克,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13克,或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乳油15~20毫升,对水60~75千克喷雾。
防治草莓白粉病、轮纹病、叶斑病和黑斑病,兼治其他病害时,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防治草莓炭疽病、褐斑病、兼治其他病害时,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防治草莓灰霉病为主,兼治其他病害时,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
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残留分析陈国峰;刘峰;张晓波;董见南;陶波【摘要】本文建立了气质联用仪测定稻田环境中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对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
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糙米、稻壳、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20 mg/kg,最小检出量为0.2 ng,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8%~109.5%,相对标准偏差在1.7%~19.7%之间。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苯醚甲环唑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3~11.6 d和1.4~11.6 d;嘧菌酯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6~8.7 d和2.9~23.1 d。
以推荐剂量600 g/hm2和1.5倍推荐剂量900 g/hm2,最多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15 d时,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461 mg/kg和0.634 mg/kg,低于我国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中规定的糙米中苯醚甲环唑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和欧盟、美国规定的糙米中嘧菌酯最大残留限量5.0 mg/kg。
%A metho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difenoconazole and azoxystrobin in rice filed environment has been eatab-lished. Meanwhi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enoconazole and azoxystrobin degradation and residue were investigated by field experi-ments in Harbin, Zhengzhou and Nanjing. The minimum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s of difenoconazole and azoxystrobin in unpolished rice, rice shell, plant, soil and field water were 0.01 mg/kg, and the minimum detectable limit of difenoconazole and azoxystrobin was 0.2 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s of difenoconazoleand azoxystrobin in rice field water, soil, plant, rice shell and unpolished rice were in the range of 80.8%~109.5%, with their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1.7%~19.7%. The field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residual dissipation dynamics of difenoconazole and azoxystrobin in plant, soil and water conformed to the first order kinetics reaction model, and they belong to easily degradable pesticide(t1/2<30 d). When the recommended dosage and 1.5 times rec-ommended dosages of 32.5% difenoconazole and azoxystrobin SC was sprayed for 2~3 times at an interval of 15 day, the maximum residual concentration of difenoconazole and azoxystrobin on the 15th day after the last application were 0.461 mg/kg and 0.634mg/kg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are below the Maximum ResidueLimits(MRL) for difenoconazole in rice(0.5 mg/kg) by the standards of China, and the MRL for azoxystrobin in unpolished rice(5.0 mg/kg) by the EU.【期刊名称】《中国稻米》【年(卷),期】2016(022)004【总页数】6页(P56-61)【关键词】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水稻;消解;残留【作者】陈国峰;刘峰;张晓波;董见南;陶波【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哈尔滨 150086;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哈尔滨 15008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哈尔滨 150086;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站,哈尔滨 150086;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持效期长等特点,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活性,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抑制细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阻止真菌的生长。
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毒性莫秀芳;李星翰;王晓岚;尹晓辉【期刊名称】《农药学学报》【年(卷),期】2018(20)6【摘要】为评价在桑园及周围农田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WG)和250g/L嘧菌酯悬浮剂(SC)对家蚕的影响,采用浸叶法对2龄起家蚕连续喂食染毒桑叶,测定了2种药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及生长发育毒性。
急性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和250g/L嘧菌酯SC对2龄起蚕的96h-LC50值分别为353.58和498.66mg/L。
生长发育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最高剂量(200mg/L)和最低剂量(50mg/L)组对2~4龄家蚕的发育历期均有显著影响,但随着龄期增长其影响逐渐减弱;250g/L嘧菌酯SC可使家蚕幼虫发育历期明显延长,发育严重不齐,其最高剂量组(250mg/L)试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不同龄期试虫的发育历期及眠蚕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对个体生长发育水平影响明显,并出现了未结茧即化蛹的现象。
虽然10%苯醚甲环唑WG和250g/L嘧菌酯SC对家蚕均为低毒、低风险性,但其对家蚕的发育历期、眠蚕体重、繁殖力及其他主要经济学性状等指标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桑蚕养殖区在使用这2种杀菌剂时也应注意避免污染桑叶,以免给蚕业生产造成损失。
【总页数】7页(P758-764)【关键词】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家蚕;急性毒性;生长发育毒性【作者】莫秀芳;李星翰;王晓岚;尹晓辉【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杭州311300;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50.261;S482.2【相关文献】1.肟菌·戊唑醇、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几种不同药剂对早稻纹枯病的防病增产效果研究 [J], 朱洁;付福全;江化琴;胡利忠2.海利尔嘧甲(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战略研讨会在海南举办 [J], 郑庆伟;3.嘧菌酯+苯醚甲环唑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示范总结 [J], 隋亚云4.不同剂型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及其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 [J], 张国福;李本杰;王金花;夏晓明5.三七圆斑病菌槭菌刺孢对嘧菌酯、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及生存适合度分析 [J], 王慧玲;王飞;靳百慧;张贺;杨宽;王文鹏;杨敏;朱书生;何霞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大揭秘一天不学习,你就退步了,作为经常在农资市场上走的人,应该对于市场会成为热点的产品有一定的关注,最近很多次听到有人在谈论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的话题,就搜集了一点资料,分享给各位农资人朋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综述:谈起这两个成分,不得不说说先正达这家公司!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本来都属于先正达的产品,嘧菌酯叫阿米西达,苯醚甲环唑叫世高,这两个产品的单品可以说是在市场上都获得很大的认可度,但是先正达在2012年5月,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登记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的复配,而后引起了国内农资企业的相继模仿跟进!可以说现在的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目前在市场上是炒的火热!我们先来看下中国的登记情况: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LS20120303 苯甲·嘧菌酯 30% 悬浮剂2012.08.27 2013.08.27山东省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S20120371 苯甲·嘧菌酯 40% 悬浮剂 2013.11.08 2014.11.08成都皇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LS20130076 苯甲·嘧菌酯 32% 悬浮剂2013.03.06 2014.03.06北京富力特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LS20130098 苯甲·嘧菌酯 35% 悬浮剂 2013.03.11 2014.03.11山东省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LS20130199 苯甲·嘧菌酯 32.5% 悬浮剂 2013.04.09 2014.04.09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PD20110357 苯甲·嘧菌酯 325克/升悬浮剂 2011.04.11 2016.04.11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PD20110357F070054 苯甲·嘧菌酯 325克/升悬浮剂 2013.05.16 2014.05.16浙江博仕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PD20130420 苯甲·嘧菌酯 325克/升悬浮剂 2013.03.18 2018.03.18江西众和化工有限公司PD20130499 苯甲·嘧菌酯32.5% 悬浮剂2013.03.20 2018.03.20嘧菌酯+苯醚甲环唑作用机理:嘧菌酯可以抑制细胞线粒体的呼吸作用而且抗早衰,有增产功效,苯醚甲环唑能抑制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加在一起绝对是一个绝配!它兼具保护和治疗活性,并且非常适于抗性管理和病害综合治理。
杀菌谱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霜霉病、叶霉、锈病、疫病、稻瘟病、黑穗病、叶斑病和根、茎病害均有很好的效果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广谱的治疗性杀菌剂。
该产品用途广,安全性好。
可广泛用于西瓜、葡萄、蔬菜、花卉等各种作物的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等各种真菌性病害的防治,且有明显的营养作用,还可以增产!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应用(应用太广,就不一一介绍了,希望有人能补充):A: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在西瓜上面的应用:一、育苗期病虫害预防方案1. 苗床土配制与消毒:取没有种过蔬菜的大田土与腐熟的有机肥按6:4混匀,并按每一立方米苗床土中加入杀菌剂金雷或者杀毒矾100克的比例一起过筛混匀。
除此之外,还要在播种后用杀菌剂适乐时200-300倍液喷洒苗床表面,对预防死苗有非常好的效果。
2. 从出苗到移栽前的喷药:从西瓜幼苗长出第一片心叶时用达科宁600倍液喷雾(达科宁特别适合于幼苗期和开花期使用,由于其不含金属离子,因此对作物安全,不烧苗,不烧花),隔10天喷施一次,可以预防幼苗生长期的大多数真菌病害。
防治苗期蚜虫和白粉虱,采用阿克泰1500-2500倍液灌根的办法,一次用药可以使幼苗20-30天带毒,基本上可以控制整个苗期的蚜虫和白粉虱危害,同时阿克泰还有非常明显的壮苗作用。
防治蚜虫和白粉虱是控制病毒病的关键.移栽前1-2天用药:采用金雷,适乐时,阿克泰各1500倍液的“三合一药液”喷淋或者灌根幼苗,用阿米多彩600倍液叶片喷雾。
“三合一药液”灌根可以起到防治多种根部病害(枯萎病,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等),控制蚜虫白粉虱,预防病毒病和壮苗的四重功效,叶片喷雾能够预防叶片上可能发生的炭疽病,白粉病,蔓枯病,叶枯病等多种重要病害。
嘧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1∶2混配时效果最佳,对西瓜尖孢镰刀菌、瓜类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220.81和242.64,对孢子萌芽的CTC分别为282.73和547.56。
该配比的混剂在温室与大田施用浓度为0.12gai/L时效果最好,对西瓜炭疽病,温室中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78.20%和73.00%,大田2次与3次施药防治效果分别为76.48%和76.32%;对西瓜枯萎病,温室中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79.16%和83.33%,大田使用2次与3次时,防治效果分别为77.27%和71.43%;大田施用时,西瓜的VC含量、含糖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产量分别提高51.16%、13.64%、15.45%和22.58%。
二、移栽后病虫害预防方案1. 第一次喷药,移栽后15天喷施阿米多彩600倍液。
2. 第二次喷药,间隔上次15天左右喷施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或者丙环唑+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
3. 第三次喷药,间隔上次10天左右喷施嘧菌酯1500倍液。
4. 第四次喷药,间隔上次15天喷施嘧菌酯+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
5. 如果发生白粉虱,用阿克泰7500倍液加功夫2000倍液喷雾,还可以同时兼治蓟马,潜叶蝇,蚜虫等。
三、移栽后病害的治疗方案1. 白粉病,炭疽病,叶枯病治疗:嘧菌酯+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或者苯醚甲环唑1000-1500倍液,或者爱苗3000倍液喷雾。
2. 疫病治疗:金雷600倍液,或者杀毒矾600倍液,或者阿米西达1500倍液喷雾。
3. 蔓枯病治疗:嘧菌酯+苯醚甲环唑300-500倍液涂抹病斑。
嘧菌酯1500倍液,或者嘧菌酯+苯醚甲环唑 1500倍液,或者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喷雾。
4. 枯萎病治疗:适乐时1500倍液加生根剂灌根,成株期每株灌药液200毫升(4两)。
B: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在苹果上面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药剂的大量开发和使用,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下降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有:在同一区域长期连续多次使用单一药剂,同一药剂使用浓度的不断提高,加速了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在同种农药作用下,一方面可以诱导病原物产生变异,出现新的抗药类型;另一方面,因为农药的选择压力,病原物群体内原本存在的抗药性就会逐渐积累,导致抗药种群成为整个群体的优势种群,从而影响杀菌剂的使用效果。
苹果树腐烂病是一种严重的树干皮层腐烂病害,分布广、危害重、防治难。
选用目前对植物病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作用机制不同的两种药剂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进行室内药剂敏感性检测,初步了解这两种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抑制效果和抗药性风险,试验结果如下:1.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来自陕西、山西、山东和甘肃等全国不同省(市)的48株苹果树腐烂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对48株苹果树腐烂病菌的EC50值范围为0.000141μg/ml~0.193μg/ml,平均值为0.035μg/ml。
菌株HNXX47的EC50值显著高于其它菌株。
其EC50值为0.193μg/ml,RF= 5.96。
2.苯醚甲环唑对苹果树腐烂病菌三个种的EC50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种的苹果树腐烂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的敏感性存在差异,V. malicola最敏感,EC50值为0.014μg/ml;V. mali次之,EC50值为0.037μg/ml;V. persoonii 敏感性最低,EC50值为0.059μg/ml。
3.苯醚甲环唑对不同地域来源的苹果树腐烂病菌的EC50进行比较发现,他们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即地域来源对该病原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没有显著影响。
4.对苯醚甲环唑抗性菌株HNXX47的适合度检测结果表明:其菌丝生长速率和致病力显著低于敏感菌株;对HNXX47进行继代培养,比较第0、3、6、9代之间的EC50发现,HNXX47继代培养9代后的EC50值与原始代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其抗药性状可以稳定遗传。
5. 48株苹果树腐烂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 EC50值范围为0.051μg/ml ~0.248μg/ml,平均值是0.155μg/ml。
虽然没有发现明显的抗性菌株,但是嘧菌酯对该病原菌的EC50值明显高于苯醚甲环唑,说明该病原菌对苯醚甲环唑较嘧菌酯敏感。
6.嘧菌酯对苹果树腐烂病菌三个种之间的EC50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种的苹果树腐烂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V. malicola最敏感,EC50值为0.106μg/ml;V. mali次之,EC50值为0.161μg/ml;V. persoonii敏感性最低,EC50值为0.214μg/ml。
7.比较嘧菌酯对不同地域来源的苹果树腐烂病菌的EC50,发现他们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即菌株的地域来源对该病原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没有显著影响。
C: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在马铃薯上面的应用:田间试验评价了混合物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质量比为1∶1、2∶1、3∶1、4∶1、5∶1、1∶2和1∶5的混合物对抑制菌丝生长表现为增效,其中配比1∶2的增效最明显,增效系数为2.05,但该配比混合物对抑制分生孢子萌发仅表现为相加作用。
同时证明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配对马铃薯早疫病防效显著。
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在香蕉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样品经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小柱净化,洗脱液为正己烷:丙酮=9:l。
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出香蕉和土壤中两种物质的含量,两种物质在0.05~2μg/m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3和0.9994。
在香蕉果、肉和土中的最低检测浓度皆为0.05mg/kg,最小检出量为0.05ng,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4%~107.4%和93.4%~106.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7%~7.80%和1.40%~5.84%。
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未来发展:从2012年开始,先正达已经在全球开始推广他们的苯醚甲环唑+嘧菌酯产品阿米妙收,据说跟国内比较大的农资经销商广东天禾一起在全国进行推广,很多地方都已经召开了农资经销商的订货会!相信通过先正达以及国内农资企业的推广,苯醚甲环唑+嘧菌酯能得到一个很大的发展机会,希望我们各位农资人朋友以及农资企业能把握住这次机会,创造自己的辉煌。